王之首的燕王朱棣更成了建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为求自保,朱棣忍气吞声、装疯卖傻,欲使朝廷放弃削燕。但建文却不为所动,欲置亲叔于死地而后快。眼见大祸将至,朱棣在与朝廷政治博弈的同时,也开始暗中积蓄力量,又玩弄权术左右民心舆论,最终在生死存亡之际绝地反击,起兵靖难。但面对坐拥天下的朝廷,仅有北平一隅之地的燕藩犹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的拍打下,随…… 《永乐风云(第二卷)》内容简介:夺取大宁军马后,燕藩终于有了与朝廷分庭抗礼的实力,继而接连重创南军,将战争主动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在沙场上驰骋纵横的同时,朱棣利用所取得战略优势再施权谋,威逼利诱得朝中勋贵与建文貌合神离,并从宫中逃亡内官口中探得南军虚实。随后,燕军长驱直入,兵临金陵城下,早与燕藩暗通的王公大臣打开城门,放燕军进城,建文朝廷土崩瓦解!金陵告破,靖难功成,本是庆贺之时,可朱棣却未曾想,建文在城破之时的离奇失踪!而更让朱棣始料未及的是,其对方孝孺虽则严厉但却并不出格的惩罚,在后世竟逐渐演化成“诛十族”的旷世暴举!建文在城破之际有何动作?“诛十族”的真相又是如何?请随《永乐风云——问鼎天下》一道,来揭开笼罩在历史上空的层层迷雾…… 光复脱离中国五百年的安南。而在一片非议中的郑和下西洋,更是寄托着永乐启动华夏文明扩张浪潮的宏大构想。经过一番励精图治,大明国势日隆,永乐更是亲率大军出塞,一举击溃鞑靼,消除了威胁中国的最大隐患,成功打造出又一个中华盛世!然而,在盛世之下,王朝内部也隐忧渐生。皇子间的帝位之争也愈演愈烈;开拓壮举大耗国力,引朝中滔天争议。成就赫赫功业的永乐大帝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永乐王朝的储位之争到了你死我亡的地步,因运粮失期而摇摇欲坠的东宫成功将朱瞻基推上了皇太孙的宝座而保住了地位。这逼得朱高煦不得不孤注一掷,预谋发动兵变夺取帝位。这一逆天之举败露后深深刺伤了永乐的心。而白莲教之乱、瓦刺壮大、交趾叛乱等问题一度成为朝廷大患。永乐励精图治十九年后,大明王朝正式迁都北京,定鼎了华夏盛世的巅峰。而一手缔造这一辉煌的永乐也垂垂老矣,在第五次亲征漠北之时,朱棣终于油尽灯枯、龙驭上宾……一代帝王的传奇历史画下了完美的休止符。 方才朱棣在外不拜,殿内官员因都面北而立,虽听得外头有些骚动,因不能违礼回头,因此尚不知情;此刻朱棣于大殿之内仍是如此,百官都看得是一清二楚。这殿内官员都是四品以上,其中不乏王公贵戚。他们不像殿外小官那样恪于礼制,任何时候都不敢违反。众人见此情景,个个震惊不已,一时间打眼色的、交头接耳的纷纷出来,大殿之上顿起“嗡嗡”之声。 瞧见燕王于殿外不拜,建文便大吃一惊,简直怀疑自己看错,一时之间竟没有反应。此时朱棣于御座之前仍是不跪不贺,大违礼制,且一副傲然之态,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挑衅!建文已是气得满面通红,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陛下,燕王登殿不拜,目无君上,臣请陛下问燕王大不敬之罪!”殿下站出一官,持笏板大声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