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全集,季羡林文集,黄 昏 年 柳暗花明又一村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胡适先生是一个好“朋友” 是一个好人 缘分与命运 赋得永久的悔 论博士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追求一个境界 印度寓言自序 老子在欧洲 谈翻译 一个故事的演变 梵文《五卷书》:一部征服了世界的寓言童话集 一个流传欧亚的笑话 从比较文学的观点上看寓言和童话 柳宗元《黔之驴》取材来源考 中国文学在德国 谈梵文纯文学的翻译 “猫名”寓言的演变 三国两晋南北朝正史与印度传说 印度寓言和童话的世界“旅行”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 《罗摩衍那》浅论 《罗摩衍那》初探 漫谈比较文学史 新疆与比较文学的研究 应该重视比较文学研究 《西游记)与《罗摩衍那》 ——读书札记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新版序 我和比较文学 ——答记者问 比较文学随谈 名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研究相得益彰 关于葫芦神话 跨越国界的民间故事 汇人世界文学研究的洪流中去 佛经故事传播与文学影响 《罗摩衍那》在中国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外国文学研究应当有中国特色 展望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 《比较文学论文集》序 文化交流与文学传播 资料工作是影响研究的基础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诗律 原始社会风俗残余 ——关于妓女祷雨的问题 罗摩衍那 五卷书 比较文学的“及时雨” 东方文学研究的范围和特点 比较文学与文化交流 民间文学与比较文学 当前中国比较文学的七个问题 文学的经与纬 比较文学的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少数民族文学应纳入比较文学研究的轨道 《五卷书》在世界的传播 吐火罗文A(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与中国戏剧发展 之关系 说“嚏喷” 广通声气博采众长 比较文学之我见 对于X与Y这种比较文学模式的几点意见 《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自序 季羡林文集第二卷散文(一) 季羡林文集第二卷散文(二) 季羡林文集第十卷糖史(一) 季羡林文集第十卷糖史(二) 季羡林文集第十三卷序杂文及其他(一) 季羡林文集第十三卷序杂文及其他(二) 季羡林文集第十六卷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翻译(一) 季羡林文集第十六卷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翻译(二) 季羡林文集第十二卷吐火罗文研究 季羡林文集第六卷中国文化与东方文化 季羡林文集第三卷印度古代语言 季羡林文集第五卷印度历史与文化 季羡林文集第七卷佛教 季羡林文集第四卷中印文化关系 季羡林文集第十一卷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 季羡林文集第十九卷罗摩衍那(一) 季羡林文集第十九卷罗摩衍那(二) 季羡林文集第十九卷罗摩衍那(三) 季羡林文集第十九卷罗摩衍那(四) 季羡林文集第十九卷罗摩衍那(五) 季羡林文集第十九卷罗摩衍那(六上) 季羡林文集第十九卷罗摩衍那(六下) 季羡林文集第十九卷罗摩衍那(七)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他们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我要问:有几个人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醒转来,开始去走一天的路。他们走着,走着,走到正午,路陡然转了下去。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压在他们的心头。他们知道:夜来了。他们渴望着静息;渴望着梦的来临。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们的眼,也糊了他们的心。他们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乱着,把黄昏关在门外,倘若有人问:你看到黄昏了没有?黄昏真美啊,他们却茫然了。 他们怎能不茫然呢?当他们再从崖里探出头来寻找黄昏的时候,黄昏早随了白茫茫的烟的消失,树梢上金色的消失,鸦背上日色的消失而消失了。只剩下朦胧的夜。这黄昏,像一个春宵的轻梦,不知在什么时候漫了来,在他们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去了。 黄昏走了。走到哪里去了呢?──不,我先问:黄昏从哪里来的呢?这我说不清。又有谁说得清呢?我不能够抓住一把黄昏,问它到底。从东方么?东方是太阳出的地方。从西方么?西方不正亮着红霞么?从南方么?南方只充满了光和热,看来只有说从北方来的最适宜了。倘若我们想了开去,想到北方的极端,是北冰洋,我们可以在想象里描画出:白茫茫的天地,白茫茫的雪原,和白茫茫的冰山。再往北,在白茫茫的天边上,分不清哪是天,是地,是冰,是雪,只是朦胧的一片灰白。朦胧灰白的黄昏不正应当从这里蜕化出来么? 然而,蜕化出来了,却又扩散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