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绞刑架下的祈祷/祈祷君作品老身聊发少年狂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皇宫中。

得知皇后又有孕了的楚睿欣喜若狂。

他子嗣不丰,仅有三位皇子,皇女倒是有六七位。三位皇子里,大皇子即是嫡又是长,可是身后外戚势力太强,若无削弱之力,即使上位也沦为傀儡;二皇子和大皇子年纪相差不大,但性格暴躁,并不讨他喜欢;三皇子母位太低,养的有些萎缩,今年方才移出母亲的住处自己独住一殿,还看不出能力如何。

他盼着再生出一位母位尊贵的皇子,已经盼了有七八年了。

这七八年间,他和皇后努力肃清后宫,不惜将自己亲母架空,还后宫一个清净。只是明明明争暗斗已经减少不少,可他的子嗣还是极为单薄,并不如前几年那边站不住,而是出生的就少。

这便是命,求不得怨不得。

如今皇后年近四十又有了身孕,又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发现,岂不是一桩大喜?

若是男孩,大皇子以后就有了助力,以后储位也会坐的更稳些!

楚睿高兴的抚摸着皇后的肚子,好似这样就能碰到孩子一般。张摇光看着楚睿高兴的样子,心里更是满足有之,得意有之,更多的还是欢喜。

而后许多天,楚睿都是高兴的合不拢嘴,就算元日之后的第七天大朝之时,殿上百官为了张宁走后“吏部尚书”空缺之位争得你死我活,他也都是好声好气的听着,一定也没有不愉快的样子。

嫡子和一般的皇子不同,楚睿有预感这一定是个男孩,就连做梦都看见一个带把的男娃娃笑着朝他爬过来。

所以朝臣们吵的热火朝天,楚睿眼里的情景却是这样的:

“刘大人既然已经在几年前被撤了尚书一职,便是不称职。不称职之人,怎能因职位空缺就任由他尸位素餐?”

‘唔唔唔,说的不错,刘家那家伙是贤妃的堂伯,若是当了吏部尚书,别人还以为我属意二皇子,若是二皇子抖起来欺负我的小儿子怎么办?不能让他当。’

楚睿赞同的点了点头。

反驳的大臣立刻满心鼓舞,继续争辩了起来。

“齐大人也不妥,国子监祭酒掌教导诸生,并无从政之经验,须知官员任免考校与学子完全不同,怎能一概而论?”

‘嗯,是极是极,齐煜学问虽好,但为人太过保守,只是善于教书育人而已。齐煜可以留着给我小儿子做老师,但不能做尚书。’

楚睿又点了点头,示意此人不做选择。

“鸿胪寺卿裴大人虽然经验资历都够,但如今互市之事还需他主持,他代了吏部尚书之职,鸿胪寺卿又有谁能出任?以后祭祀、经筵、册封,难道都不需要了吗?”

‘裴爱卿年事已高,就算做了吏部尚书没几年也要致仕了,不妥不妥。再说我小儿子出世,肯定还要入册开庙的,裴爱卿精通周易,我小儿子的定名还得请教于他,还是让他留在鸿胪寺吧。’

楚睿赞同了一声,略过了鸿胪寺卿失望的眼神。

李茂在一边心中越来越是疑惑。这位陛下是勋贵派的人选也不提,世族派的人选也不用,齐煜和鸿胪寺卿是中立派的老臣,他也是摇头。

总不能用宗室吧?先皇定下的规矩,宗室不得入六部为官,就算只是暂代几年,和任了正职也没什么区别了,陛下不可能点了宗室的啊。

楚睿心里喜滋滋的想着自己的小儿子,只觉得底下的朝臣都吵得紧,让他没办法好好想问题了,再一抬眼看见李茂若有所思的样子,便张口问道:

“李爱卿一直没有发言,可是有何见解?”

赶紧给朕搞个说法出来,快点结束今天的朝会,朕还要回去看小儿子呢!

皇帝的话一出,所有人都往李茂那看去。

勋贵派们更是翘首以望,希望这位深受皇帝信任的国公大人能说出他们的名字来。

李茂心里暗暗叫苦,这得罪人的事情皇帝干嘛要问他意见?

须知他一贯是争千秋不争一时,这种情形属于他最讨厌的一种情景。

这吏部尚书之位乃是六部中最关键的职位,甚至比他这个兵部尚书还要更受重视。若是勋贵派,如今朝中资历够的都快致仕了,后起的年资和经验都不够,当不得此任。

若是世族派,如今六部尚书里除了兵部尚书的自己不是世族出身,其余各部尚书身后都有累世大族的影子。如今态度暧昧的张宁丁忧了,皇帝肯定不想看到这位子上坐上一个旗帜鲜明的世族子弟,前任刘尚书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中立派的人选又被皇帝连驳两人,李茂此时也摸不清皇帝的心思了。

“这…臣并没有吏部任官的经验,不敢妄言…”李茂开了口,然后突然灵光一闪,急着又说了下去,“但吏部尚书张宁在任期间政绩卓越,又了解所有官员的履历,吏部之事,他才是最了解也最有资格发言之人。臣认为,这吏部尚书一职该有谁接任比较合适,不如请张大人自己拟个折子,推荐几个人选。”

丁忧之后,并不是每个人返回官场原职都有空缺的,这时候就需要换官。也许是现有的吏部尚书换走给丁忧的官员挪位子,也许是丁忧的官员平级换了个官位成了闲职,都看皇帝如何抉择。

张宁当了这么多年吏部尚书,有多少可以调任的官员,官员的能力如何,哪些人几年后他回任就该丁忧,他自然是比谁都了解。

李茂此举一来是卖了张宁一个人情,二来张宁是老成之人,提出的几个人选肯定是不会让皇帝忌讳又让众人信服的。李茂自己本身就代表着勋贵派,提出谁来都会被世族派大力反对,还不如把这个推荐的事情交给原本就干这个的张宁。

楚睿正愁着这场争论要吵到天荒地老,一直不得下朝,听到李茂轻飘飘就想了一个又拖延几天的好法子,忍不住眼睛一亮,立刻拍板。

——就这么定了!

今天大朝之后是人日,后面又要放三天假,再等张宁拟折子、上折,再廷议,不知道要过多少时间。

人日过后没多久上元节又要放假,讨论不出结果再拖几天。

楚睿去年累的够呛,本来就打定主意今年趁过年好好休息一阵,休假休假再休假,皇后怀了身孕,大家一起休假!

朕要休假!

楚睿愉快的定了张宁提名的决议,然后飞快的下朝回后宫去了。

世族派都想着是不是去拜访一下张宁,又觉得孝期上门功利性太强,怕反被张宁反感。

张宁是李茂的姻亲,勋贵派都盲目乐观的以为李茂和张宁事先通过气,李茂会这么做一定是对勋贵派有好处的,所以都对李茂和颜悦色,这个约了去吃酒,那个邀了去听戏,倒让李茂哭笑不得。

他哪里有那么多运筹帷幄哦,都是靠随机应变!

这误会大发了!

东宫,上阳殿。

李锐的放假时间和官员是一样的,今日宫中第一次大朝,他便也是今天入宫拜见大皇子,直到傍晚出宫回家。

第二日是人日,放假三日后才要正式入宫进学。

他在上阳殿里拜见过了大皇子,而后四个孩子又被引着去后宫的坤元殿给皇后娘娘请过了安,得了许多赏赐,这才又回到上阳殿,各自分享过年间的趣事见闻。

四个孩子和大皇子不同,他们过年返家,自然是要到处走亲访友,不会闷在宫里的。大皇子过年间要忙许多事情,他是兄长,还要负责这一辈的祭祀,宗室里有些老王亲也要他代替皇帝去慰问,这么算下来,倒是他这个年过的最差。

好在皇后娘娘又有了身孕,算是喜事一件,否则大皇子楚承宣怕是今年最苦逼的一个了。

待李锐和几个孩子在宫中待到了下午,眼见着天色已晚,便和大皇子开始告辞,准备趁着宫门没有落锁往家赶。

李锐在宫门口和几个同学别过,正准备上马回家,宫门外有一个老太监此时也要出宫,和他打了个照面。

大楚宦官并没有什么权利,唯一好处就是并不是不能出宫的。若是有差事,内侍监和奚官局的太监也可以拿着牌子出宫办事。

一个眼神对接,李锐觉得此人好像对他笑了一下,又觉得是自己看花了。

他平素都住在上阳殿里,最多在东宫里跟着大皇子到处走走,宫里是不认识什么人的。

至于老太监小太监,他见的也不多,只认得几个伺候他们起居的,和大皇子身边的那几个心腹太监。

这太监腰间挂着内侍监的牌子,明显是个有品级的太监。

正因为如此,当他离开宫城,往内城而回的时候,发现这个太监骑着马和他同路,他便升起了十分的警惕之心。

“大公子,后面那个太监好像一直跟着你?”

奉命前来接主子的家将首领打马到了他的身边。

“不必管他,小心防范,不要让他近身。”李锐一夹马肚子,往前又快奔了几步。

那太监骑着一匹矮马,见李锐准备加速,连忙叫唤了起来。

“李大公子,慢走慢走,咱家有事与你相商!”

作者有话要说:居然把荫星看成萌星,还写错了,我真是萌萌哒…

小剧场:

顾卿:感觉自己萌萌哒!

作者:…老人星。

顾卿:石化中。

第195章 大骗局

李锐根本不想和皇宫里的任何一个不认识的人接触,皇宫里的事情有多复杂,他待了还没有一年,就已经从心里开始厌烦了。

上个月,他就目睹了一个太监请仇牧去见侍读学士,结果那太监是二皇子的人,仇牧险些吃亏的事情。

“公公,我还要赶回家,怕是不能和你商量什么事情。”

内侍监乃是管着天子身边事务的部署,内侍监的宦官轻易不能得罪。虽然李锐笃定二皇子是调不动内侍监的人的,可也难保有什么其他阴谋。

但这位公公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李锐改变了主意。

“我要和你相商的事,和令堂有关。”

李锐出于谨慎,并没有去任何有屋顶有墙的地方和这个老太监商议所谓“令堂”的事情。家里的话房告诉他,要和一个人商量一件绝对不能给别人听见的事,最好的地方是四周空旷无人之地,只有两个人的地方。

所以李锐带着家将和老太监打马去了城外,这老太监脚步虚软无力,绝对不是什么练过功夫的人,李锐并不怕他。

到了地方,李锐让那些家将离到听不到说话的距离,站到了一个土包之上。

那老太监颤颤巍巍的也走上了土包,跟着李锐一起看向远处。

“咱家叫做王浩,曾是先皇的暗卫,明地里的身份是内侍省的内谒者监。”那老太监静静的开口,又说出一句让人惊讶的话来。

“当年,咱家便是你母亲向宫里传递消息的‘暗人’。”

所谓内谒者监,就是负责引导和伺候进宫的诸命妇的太监。所有敕令和外命妇的名帐他们都由他们来宣。但凡诸亲命妇入宫朝会,提前就要将自己的册籍抵到内侍省,然后由这些太监来负责勘验身份;一旦命妇下车,他们则引导至朝堂或后宫进行奏闻。

若是内命妇需要朝参,或向宫里递折,也是先递到他们那里,再行入宫。

李锐愿意进宫伴读,愿意接受皇帝的指派在成年后交好各家世族,便是等着这一刻。

他想查清自己母亲到底是怎么回事。从婶母的只词片语中,从鬼面的推测判断中,李锐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母亲为什么会死。

谁在逼迫她?逼迫她干什么?母亲的敌人到底是谁?

他想知道。

“你和你母亲完全不像,你长得更像你父亲一些。”老太监用一种在商店里挑选货物的那种颜色看着李锐,这让李锐十分不悦。

“你看起来一点都不吃惊,你知道你母亲的身份,对吗?”

“我娘是燕州张氏的嫡长女,受过先皇的指示监察我家。这件事我早就知道,先皇当年就告诉我祖父了。”李锐毫不犹豫地就说了出来。

“他们还真是卑鄙啊…”王浩露出有些残忍的微笑,“那他们没有告诉你,是他们逼死了你的母亲吗?”

他在说谎。

他到底要图谋什么?

为了知道他的盘算,李锐捏紧了拳头,装出一副十分震惊的样子来。

“你说什么?!”

“我猜,他们也没告诉你,你娘的真实身份。是了,先皇已死,谁会知道你娘的真实身份呢?你娘,是比张家女儿还要高贵的金枝玉叶啊。”

李锐板起脸,像是不高兴地似的说道:“你都在胡说些什么?”

“这话说起来有些荒谬,但事实就是如此。当年尹朝被胡人所灭,一支藩王因驻军在燕州抵抗胡人而幸免于难。你母亲就是那位藩王的后裔,从小被寄养在燕州的张氏家中。而后张庭燕带着家中子弟出山襄助先皇,便是为了图谋大事。”

“原本,张庭燕是想让你娘进入中枢,伺机嫁给现在这位陛下的,但她身份高贵又自视甚高,不愿意做妾,这反倒引起了先皇的注意。先皇招揽她做个‘暗人’,她答应了,最终成就张家子弟的三代人得到先皇重用的结果。”

“但你娘本身是尹朝皇室之后,尹朝一直没有放弃过颠覆大楚的举动,渐渐还是被先皇发现了蛛丝马迹,开始清理军中的尹朝探子。”王浩的声音有着太监特有的奸细,此时回忆着往事,颇有一丝光怪陆离之感。

“先皇当时将此事委了你爹去做,而京中诸暗探的首领便是你娘,后面的结果,你可以自己想象。”王浩的话点到即止,但话语中的意思,却十分明显。

李锐紧咬着牙齿,仰着头看着已经渐渐发红的天空。

王浩没把后面的话说出口。负责清理尹朝在京中人手的父亲渐渐发现了妻子的身份,出于对妻子的保护,他并没有将这个结果告诉皇帝,而是回家质问妻子。

“你娘并没有逃避,而是承认了这一切。她身份特殊,你爹无法接受,颇受打击,连续几天宿于宫中。你娘担心京中局势变化,便传讯出去,让张老太师暂时让尹朝的人手退出京城,以保存实力。”王浩看着已经面无表情的李锐,接着说道:“但张太师做了一个更为大胆的决定…”

“他联系了岐阳王在京中留下的势力,假意要给岐阳王报仇,安排了一场刺杀。”

“先皇遇刺,你父亲护驾而亡,你娘彻底崩溃,心灰意冷,不再掺合复国的事情,只在家中一心一意照顾你。”王浩叹息了一声,“只是此事还是被先皇知道了,由于李蒙救驾有功,先皇同意留下你的性命,你母亲便只能自尽保全信国公府的名声。”

“此事你祖父、你叔叔都知道,却刻意隐瞒你,眼睁睁的看着你娘投湖,第二天去报‘殉夫’,还给你家挣了个‘烈妇’的封赏下来,实在是打的好算盘。你明明是嫡长孙,为何却没有成为世子,更是两个傍身的爵位都没有?原因便是如此。”

他在胡说。

李锐在心中冷笑。

这太监的话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因为里面有七分是真,那三分假就显得格外真实。

若他不是实现知道了母亲的身份,又从婶婶那里得知娘那天是被一个男人逼迫,要她杀了他爷爷和叔叔才投湖自尽,怕是此时真信了这太监的话。

即使不信,对大楚皇家和自己的亲人也会有了芥蒂。

尹朝这些余孽根本不知道屏风后藏着他的婶婶,早就知道了他们不怀好意。

也不知道舅舅抽身事外是得了叔父的建议,叔叔已经知晓了他们想要造反的盘算。

先皇若要知道了娘的真实身份,怕是自己早就死了,先皇怎么可能留下前朝余孽呢?就算有什么原因留下自己,先皇也不可能不和当今圣上通气。若是知道自己是前朝郡主之子,圣上怎么敢让他做大皇子的伴读?

是的,就算爹知道了娘的身份,也不会告诉皇帝的。

他们家人从小就被祖父教育“君子固本”,一切以家人为先。怕是娘真要造反都会

为了国家大义灭亲这种事,在家他是做不出的。

“你很冷静。在这个年纪有这般的城府,不愧是你爹娘的儿子。”王浩见李锐并没有失态,更没有做出杀人灭口之类的举动,意外的眯了眯眼。

“怎么,你不相信?”

“我为何要相信?”李锐有意套他再多说一点,不屑地说道:“一个我完全不认识的人突然跑到我面前来,说我娘是前朝郡主,先皇和我全家逼死了我娘,我就要信?”

“简直是滑稽。”

李锐昂然地斥道:“你的故事说的很动听,不幸的是,我一点也不信。一个先皇的暗人为何要和我说这些东西?我劝你还是好好说清自己的身份,否则我直接抓你去见陛下。”

“不,你信!”那太监听了李锐的话,反倒精神抖擞了起来。“你若不信,此时就该抓了我回宫里才是。你如此反驳,便是心虚了。”

他心中暗喜。他是张庭燕手下一个重要的暗人,表面上一直伺候先皇和今皇,做了两代的暗探,专门传递宫内外的消息,私底下却是把消息传给老太师手下,一做就是几十年。

“至于我,我虽是先皇的暗人,但效忠的却是前朝的王室。我和你娘有着多年的交情,实在不忍心看着你这么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便好心提点你一把。”

如今老太师已死,张家又脱了族,他们不能阻止这一切,又眼见着李锐一点当上信国公的希望都没有,这些人便升起了利用李锐一把的决定。

无论是让他对皇室兴起了仇恨之心,还是对李家有了心灰意冷之意,对他们来说都有了可趁之机。

他们如今要做的就是搅乱局面,越乱越好,越乱越对。

若是能趁机渗透到李锐身边去,那就更好了。

“我信如何,不信又如何?我娘死了,我爹也死了,死无对证。”李锐竖起了眉毛,“就算你说的是真的,我又信了,你还能指望我如何?我如今是大皇子的伴读,前途正好,难不成跟着你们造反不成?我劝你还是快滚吧。”

“跟着大皇子便是前途正好吗?信国公府原本都该是你的位子。如今你爹的位子给了你叔叔坐,你弟弟以后要爬到你头上,反倒把你赶出去,这也叫好前途吗?”王浩反讽道:“他们夺去了你的一切,然后让你活着,就叫好吗?”

“滚!你现在就给我滚!”李锐勃然大怒,指着土包外对着王浩吼道:“滚!”

“你现在叫我滚,以后却会用到我的。你娘的手下都还在,前朝的人也还在,就在等着你这个小主公长大。你若想好了,想要信国公的位子,便在上阳殿的罗汉松下放三颗品字形的小石。我会派人来找你。”

王浩咧开嘴,刻意误导李锐,让他以为自己是前朝唯一剩下的后人,而信国公之位唾手可及,随时都会有大批人手等着听他调用。

只要他真的开始用他们,那才真是让他万劫不复,只能乖乖的沦为傀儡。

他会拒绝吗?

一个寄人篱下,小时候一直被婶母捧杀,叔父虚伪,自家唯一对他关爱的奶奶又中风随时可能去世的孩子,会拒绝吗?

等他陷入朝不保夕的时候,便会来找他们的。

王浩说完了一切,像是真的就是来专门讲个故事似的,朝着李锐相反的方向走开了。

李锐没有拦他,也没有杀他,只是背对着他,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王浩走了几步,像是没有刺激够李锐一般,突然停下了脚步,对着土包上的李锐又说道:

“你以为你爹真是自己扑上去的吗?”

王浩说完这句话后,李锐猛然转身。可能是李锐转身的动作太过猛烈,王浩吓得还以为他会跌下小土包。

李锐站在比较高的地方,他的身影看起来真的是很孤单。一有风吹拂,他散下来的头发就无力的飘扬着。李锐紧握住自己的双拳,往前稍微走出一步,低头看下面。

“你这话,什么意思?”

李锐的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他在秋末的时候送走了自己的变声期,如今他的声音十分的低沉,低沉到王浩有些惧怕的地步。

一片死寂之中,王浩觉得自己闻到了一股血腥味。

这难道是杀气吗?

愤怒吧,猜忌吧!

王浩得意的在心中大笑着。

他什么都没说的离开了。

土包上的李锐板着脸,紧闭着嘴唇,闭到嘴唇都发白了。

“…有病!”李锐吐出了两个字。“尹朝的逆贼都有病!”

“都他妈有病!!!!”

信国公府。

李锐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的家。

是了,他在那小土包上站了许久,站到双腿都麻木了。远处的家将们担心他,不得不直接把他拖了下来,拽着他上了马。

他混混沌沌的跟着家将们回了府,又被送到了持云院来。

西边,最后一缕夕阳也不见了,带的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婶母那晚在那里,一定知道些更详细的!

上次是叔叔说的,只是大略的说了些过程,婶母听到了所有的对话,说不定知道些什么!

对了,去找婶婶!

找婶婶!

李锐第一次没有直接进奶奶住的主屋,而是径直朝着已经搬回锦绣院的方氏那里而去。

“大公子,您不去见太夫人?”

“咦?大公子,您这是要去哪儿?”

“大公子,您是要回西园洗漱吗?快到晚膳的时间了!”

一路上,下人的问好声不绝于耳,李锐却充耳不闻。

他的脑子里不停的回旋着一句话。

找婶婶问清楚!

问清楚!

跨院。

方氏此时刚刚和李铭吃完晚饭,李锐来的时候,方氏反射性扫视了一圈屋内。

大嫂没出来?

每次李锐在的时候,张静一定会出现的。

李锐虽然心中急切,但脑子还清楚,牢记着自己是晚辈,先是规规矩矩的求见,等婶婶派了人出来请他,他才进了屋子。

一进门,他就请婶婶屏退下人,只留李铭。

留下李铭,是为了避嫌。

“你问我当时你娘和那男人说了什么?”方氏听见李锐的问话,满脸都是惊疑。

他是不相信她说的话吗?还是觉得她说的有不详实之处?

  如果觉得老身聊发少年狂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绞刑架下的祈祷/祈祷君小说全集开盘老身聊发少年狂寡人无疾人人都爱马文才木兰无长兄,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