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绞刑架下的祈祷/祈祷君作品老身聊发少年狂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杜进倒是留了下来。他颇为欣赏李铭,便准备再留几年教导悉心李铭,等李铭再大一些便回乡。

李茂欣赏杜进老成持重的行事风格,索性让李铭也给杜进行了拜师礼,算是正儿八经的延请了他成为府上的教习。

蒋师父终于还是赢得了烟云的芳心,据说是上次花会后烟云伤了手,蒋经义给烟云送了上好的伤药,一来二去间互相熟悉了起来,烟云这才彻底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虽然蒋经义确实是个糙汉子,但他也有温情的一面。对待烟云小心翼翼的态度更是让烟云心中熨帖,最终答应了他的求亲。

顾卿如今身体越来越差,最怕的就是某一天突然挂掉,留下一群丫鬟没了着落。烟云愿意嫁给蒋师父,蒋师父又诚心相求,愿意三媒六聘的娶了烟云,顾卿最后还是点了头,并且送了一些好东西给烟云做嫁妆。

至于当年承诺蒋师父要给他出钱娶媳妇,如今自然是一并也便宜了烟云。

须知丈夫的钱就是媳妇的钱,蒋师父省了这一大笔银子,日后都是要交给烟云管的,岂不是便宜了烟云?

今日李锐回了府,破天荒的没去舅舅府里,而是了持云院来陪祖母和妹妹。

顾卿正愁着没人带小李湄,花嬷嬷和孙嬷嬷都给她拉出去操持家务了,她自己也和李钊有许多事要忙,小李湄如今已经四月有余,长得十分…强壮,总是在床上翻来翻去。

顾卿连续好多个晚上做噩梦,都是小李湄从炕上一下子翻了下去,然后摔了个稀巴烂,所以只要她醒着,都把她放在主屋的大炕上,让她在自己身边翻来翻去。

“亲亲,你看,你大哥来啦。”顾卿冬日里常坐的那面大炕上已经移除了所有的东西,上面铺着厚的毛毡和上好的牛皮炕席,炕上暖和,屋子里也是热烘烘的,顾卿便脱了小李湄的大衣服,随便小李湄怎么侧翻。

小孩子一穿的少就高兴,滚起来更带劲了。

李锐无语的看着一边咿呀昂叫着一边翻过来翻过去的李湄,忍不住挑了挑眉问道:

“奶奶,亲亲是不是…吃的太多了?”

这胖的脖子都没有了,是不是该管一管了?

一个女孩家,长得不眉清目秀就算了,而且还这般粗壮,如何是好?

李湄第三个月就开始胖了起来,她白天一到两个时辰喝一次方氏的奶,方氏奶水不够和晚上休息的时候就是两个奶娘喂。也许是奶水太充足,也许是亲娘的奶养人,再加上这孩子胃口特别好,渐渐的,顾卿猛然发现李小妹已经长成当年他哥哥那副样子。

…你想的没错,就是米其林轮胎小人的那个样子。

因为这变化是一天天产生的,再加上小宝宝你也没办法给她减肥,顾卿只能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让身边每个人接受“啊小孩子这样还是蛮可爱的哈哈哈”这个事实。

然而,连亲兄弟都觉得她吃的太多了,顾卿觉得这小姑娘若是过年的时候抱出去见人,怕是要把众家夫人们吓个一大跳。

若是她们自动脑补李小妹将来是个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的女汉纸怎么办?若是脑补完了以后李小妹名声没了嫁不出去怎么办?

顾卿陷入了深深的烦恼之中。

“也…也不是那么胖吧啊哈哈哈…”

顾卿干笑着把快要滚下去的李湄往另外一个方向一推,李小妹像是车轱辘那样又朝另外一个方向转过去翻了,一边翻还在一边笑。

好在笑声还是十分清亮可爱的,没有声如洪钟。

“…大概吧,呵呵呵呵。”

顾卿没什么底气的把接下来的话收回去了。她刚才推到了一大把肉,还不是软绵绵的,都是结实的那种。

“很胖。这么翻还这么胖…”李锐有些头疼的揉了揉额角,“妹妹不会和我一样是容易长胖的类型吧?”

顾卿没敢吐槽‘你那不叫容易长胖,你那叫暴饮暴食造成的痴肥’,只好接话道:“大了就好了,大了就瘦下来了。这叫奶膘,等开始吃糊糊米粥的时候就会瘦下来…的吧。”

“奶奶你自己都说的没有底气。”李锐斜眼看了一眼妹妹。

“因为我也没养过这种孩子啊!”

姑娘我压根就没养过婴儿好不好!谁知道为什么会胖的眼睛都看不见,而且还一天到晚动个不停啊!

李锐也坐到炕边,伸手抱起了妹妹。李小妹被打扰了欢乐的运动时光,十分生气的挥出了拳头,正捣在李锐的鼻子上。

李锐先是觉得什么嫩滑的东西碰到了他的鼻尖,然后鼻内突地一酸,眼泪唰的一下就流出来了。

不是难过的,而是鼻子酸胀后的自然反应。

“她为什么力气这么大!”李锐把妹妹放在大腿上,伸出一只手来捂住口鼻,“这真是我妹妹吗?投错胎了吧,这其实是我弟弟吧?”

李锐有掀起尿布再看几眼是不是全家弄错了的冲动。

顾卿已经好久没看到李锐这么搞笑的时候了,心里暗暗给李小妹点了个赞,装作不高兴的把李湄从李锐腿上接过来,又放回炕上。

“说什么呢!有这么说自家妹妹的吗?”

“我说奶奶,你还是把家中财产再分一次吧,从我那份里出得了。”李锐伸手擦干净了眼泪,带着鼻音说道:“我怕我那妹夫以后被揍得英年早逝啊。”

“连女人的揍都挨不住,活着还干什么!”

“奶奶,你觉得我力气大不大?”

李锐随手拿起一根给祖母捶腿的美人拳,当着顾卿的面稍微一用力,那根硬木所制的长柄小槌就从中断开了。

而李锐半点都没有吃力的样子。

一旁伺候的丫头们惊呼出声,几个婆子更是吓得退了几步。

都说李老国公生有神力,能挽三百斤的弓,开八石的劲弩,时人奇之。但老国公辉煌的日子已经过去很久了,除了家中一些家将和老人,竟是没有几人再见过这种神力。

顾卿知道李锐力气大,却不知道他力气大到这种地步,是以惊得瞠目结舌,拿起半截美人拳使劲看了起来。

“你…你在宫里学了什么内功?”顾卿这时候也顾不得在心里笑话李锐了,只想问清楚孙子是不是在皇宫里遇见了什么高人。

她总是忘不了满腔的武侠梦。

“没有,我没在宫里学什么内家武功。我日日跟着师父练习弓马,宫中有武将教授我和秦斌武艺,独没有奶奶说的什么内功。我这力气本是天生,随着年岁越来越大,再勤练弓箭兵器,就成了今天这样。”李锐给顾卿看自己手上的茧子和伤口,“我怕妹妹也是这般力气,那以后…”

所有下人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小小姐长大后狂笑着折断各种东西的样子。

嘶…

怎么感觉背后都在冒寒气呢?

顾卿早就觉得李小妹实在太有劲了一点。她抱她起来的时候,有时候若是她不愿意,蹬腿蹬的厉害点,能把她隔夜饭都给蹬的吐出来。

她三个月就能侧翻,四个多月时候可以滚起来了,这算发育的比较早的,除了身体健壮运动神经发达,找不到其他原因。

“那个…力气大也算是优点,女孩子有自保之力,以后总不会吃亏。”顾卿又一次把李小妹捞了回来,“话说回来,你力气这么大…”

顾卿凑到孙儿耳边,小声的说:“以后对张家姑娘温柔点。”

造孽哟,看李锐这样子,别一不小心把张素衣的腰给折断了!

“哈?奶奶你说啥?”李锐掏掏耳朵,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什么张家姑娘?什么温柔点?

“还有,不要太激动。”

作为一个进宫以后全是太监伺候,连正儿八经的宫女都接触不到几个的李锐小朋友,乍一看到张素衣姑娘那肉1弹的身材,怎么可能把持的住!

若是把持不住,一个用力…

好吧,人家姑娘那个不是假的,应该不会出现爆掉的惨剧。

不过为了阻止有更可怕的惨剧发生,顾卿表示还是必须对自家的孙子耳提面命一番才能安心。谁知道等李锐长大了,她还好不好意思和他说这个话呢。

“激动…什么?”李锐莫名其妙的挠了挠头。“奶奶见过张家小姐?”

“恩,奶奶偷偷去见过一次,她不知道我是谁。”顾卿看了一眼李湄,忍不住摇了摇头。

若她家小李湄能有那样的长相身材就好了。

以后一定要让她注意饮食!

不会吧…

李锐看着奶奶盯着李湄一直摇头,惶恐的瞪大了眼睛。

他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原因。

难不成奶奶的意思是,张家小姐长得也十分强壮,怕他心有不甘?

为了防止两人吵架时失手,要他小心不要用力过猛?

“…那啥,奶奶,张家姑娘很…”李锐想了想,觉得用粗壮这个词对姑娘来说太过分了,转而换了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极小声的凑到奶奶耳边嘀咕。

“…很丰腴?”

‘奶奶这么聪明,用这个说法应该明白吧?’

‘李锐这么聪明,居然能从她这么隐晦的语言里了解到张家小姐的身材?’

顾卿怀疑地上下看了李锐一眼,很怀疑他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对女人一无所知。

是偷偷和同学们去了不该去的地方了?

还是看了什么小黄书?

“…是不是?”李锐直盯着顾卿的表情,满脸都是紧张。

虽然他不是以貌取人的人,可是…

总还是希望能够娇小可人的,对吧?

“…是。”顾卿悲愤地点了点头。

这种旷古难见的尤物身材,居然便宜他家孙子了!

李锐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女张飞女祝融女许褚的形象在他眼前胡乱飞舞着。

婶婶不是说小时候见过一面,就相貌来说,在众多闺秀之上吗?

难道只有脸能看?

“嚯嚯嚯嚯嚯嚯…”从一旁欢快的蹬着腿的李湄口里发出了一大串的笑声,直笑的李锐背后发冷。

“总而言之,你要记住奶奶的话,一定要温柔!”顾卿用只有两个人听得见的声音继续叮嘱着李锐,“张家小姐长得极美,就是身材…丰腴了点,你莫欺负人家。”

李锐咽了口唾沫,看了看自己的手。

“…我,我保证不欺负她。”

她到底是有多壮,才会让奶奶这么反复叮嘱啊!

作者有话要说:看见大家的祝福了,谢谢你们!我爱你们!我会努力挖坑填坑挖坑填坑挖坑填坑…的!

小剧场:

读者:李锐和李湄为什么会是这种体质呢?

作者:其实前文小番外有解释哟。

下面有请李老国公亲自解答!

李硕(自白):我十四岁那年,乡里拉壮丁当兵,这时我堂伯家的堂兄才刚刚十六岁,身子骨瘦弱的风都能吹跑,我却喝水都长个,我想了想,冒了我堂兄的年纪,去当了兵。

第192章 偶像崇拜

汾州胡市区

经过半年的筹备,汾州的胡市区终于在灵原县外建立了起来。

鸿胪寺的左少卿是个十分能干之人,性子又严厉,是以在他手下行事人人自危,恨不得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干活才好。一个互市的市场,虽涉及户部、工部、吏部多个部门,但从制定胡市的政策到完全开市,这位左少卿只花了半年不到就建立起来了,可谓是一名能吏。

当然,这也和朝廷重视胡市有很大的关系。

汾州外的各族因为靠近中原,对中原汉人有着仰慕和交好希望,对于这样的盟友,大楚自然是十分欢迎的。若汾州的胡市能够成功,日后凉州、幽州的胡市便可以尝试着也开放起来,北方苦寒之地和西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路一旦通畅,也可减少不少的摩擦。

李钧秋末回到汾州时,汾州关外的羯人和其他胡人也已经来了汾州。夏季水草丰美,牛羊也在繁殖,加上羯人们忙碌了半年编织毛衣围巾袜子等物,到了这个时候正好可以过来交易,换取所需。

除了羯人,汉人中十几个大商家的管事也都齐聚汾州,他们由朝廷指派,集中收购牛羊马匹和其他羯人的出产,但在这里的商家大多都是瞄准了“马”这一项,对于牛羊倒是在其次。

至于其他的出产,羯人的东西,能有什么好的?

“李钧,你在看什么呢?”王译官抱着一堆书简朝前走了几步,看见李钧还留在原地东张西望,忍不住催促,“左少卿大人还在大帐里等呢。”

“哦,没什么。来了。”李钧收起有些失望的神色,加快脚步跟着王译官朝着胡人的大帐继续前进。

也许会在大帐里?

胡人的大帐里早就坐满了胡人和汉人的商人。胡人和汉人之间有一长桌,这长桌乃是从都亭驿的衙署搬来,桌身特别长,胡人和汉人分坐两边,上首坐着主持这次交易的左少卿和户部官员。

李钧进帐的时候,羯人们正好纷纷落座。李钧扫了一眼,发现没有豆铃,心中忍不住开始担心起来。

没来?是病了,还是家中不允了?

“李钧,李钧,李钧?”王译官一戳李钧的胳膊,“你是行人,怎么能愣着!”

行人负责胡汉双方的沟通与接待,在这种会议上还要介绍各自的身份。

见李钧这几天都有些魂不守舍,王译官也是提心吊胆。

李钧来之前早就已经把所有人的身份记得滚瓜烂熟,也在私下里对应过样貌,此时他履行起行人的职责,开始商会之前的介绍。

他的羯语已经学了大半年了,做做介绍什么的已是足够,又熟悉羯人的礼仪和规矩,知道每个部族以谁为尊以哪个部族为尊,介绍起来并无不妥之处,自然是两边都很满意。

然而会议开始下去以后,这商谈就变得如同吵架一般。

无论是出售什么,这些商人们都对朝廷定出的公允价格提出异议,然后压价不成后只得接受,有些商人很干脆的就定了文书买走了多少只羊多少只牛的专卖权,有的商人还在观望,准备将钱花在钢刃上,买马买狐皮狼毫之类才是正经。

户部负责金部的郎中安排手下的属官不停的订立文书。

由于羯人是所有部族把马匹牛羊一起集合起来整体委托大楚贩卖,然后大楚再分上中下三等给每部提供的货物估价,所以这文书是大楚“代”羯人们签订,商人的钱得先给大楚,然后再由大楚分配给提供了货物的不同部族。

羯人们虽然听不懂汉话,但看着汉人商人们争得脸红脖子粗,然后一个个订立契约,心里也知道东西是卖出去了,各个都十分高兴。

“朗姆,为什么他们不卖我们的马?”

“不知道啊。”

“最好的东西要在最后卖,若是先卖掉了,有些人就不会再买牛羊毛皮等物了。”王译官用羯语向羯人们解释。

羯人们中的一部分聪明人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另一部分人听懂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先卖掉了马其他东西都卖不掉了,但为了表示自己并不笨,也纷纷跟着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只是慢了一拍就是慢了一拍,这场景看起来十分可乐。

听懂了为什么的羯人纷纷在心中大骂汉人狡猾,卖个东西也这么多名堂。

幸亏他们把东西委托汉人代卖了!就算大楚收取一定的“担保”费用也是占了便宜。真让他们跟这些汉人商人做生意,怕是卖的没这么快,也没这么多钱,到时候还要被奸商压榨到血本无归!

大楚官儿好,商人不好!

汾州关外诸族已经把东西卖的差不多了,到了毛衣的时候,各家商人都很沉默。

这东西以前从未有人见过,也不知道是如何织就的。虽然羯人在李钧的建议下给这些商人的管事头领都送了一套上好的羊绒衣或狐绒衣,但对于这东西能不能卖上价,以及这毛衣好不好卖心里都没底。

他们大多是来买牛羊马匹皮裘毫毛等物的,大部分来的都是管事而非东家,这羊绒衣和羊毛衣并不便宜,狐绒更贵,谁也不敢先下手。

“两位大人,这个价格,是不是定的太高了?”一位商行的商人拿着手中的“商册”为难道:“而且衣物这东西,若非量身定做总有不合适的时候,这些绒衣毛衣都是成衣,买卖之时还得有给人试的地方,能买得起的人家不见得愿意买它们。”

大户人家都是量体裁衣,有自己的针线房和针线娘子。这羊绒衣价格不便宜,羊毛衣虽然价格低了许多,但差不多和一般的夹袄一个价格了。

羯人们每件毛衣都是手工制造,她们听从邱老太君的建议,按照汉人男人和女人、小孩的身高体格织了大中小三号,大部分是套头低领的,也有一部分是高领,高领以羊毛衣居多。

顾卿想的很好,羯人们也想的很好,但所有人都忘了这成衣比订做的衣服难卖这上面。

李钧知道这些毛衣都是羯人姑娘们忙碌了半年的结果,羊绒纺线不易,这些羯人的纺机还是从皇帝的赏赐从羯人这里买来的,若是卖不出去,那才叫损失惨重。

想到这里,李钧忍不住开始为这些羯人推销起毛衣来。

他先是说了这毛衣的来历,乃是京城信国公府的不传之秘,信国公府的邱老太君感念羯人救过信国公李茂一命,这才把这门绝技相授。这衣衫比棉袄夹袄都要轻薄,而且可以下水清洗,不像棉衣洗过数次以后就不保暖了,只能不停的拆掉面子重新做新衣云云。

为了表示出这羊绒衣的珍贵,李钧说了信国公府所有主子都是穿这种绒衣来御寒的,而且其触感细腻温暖,很受士人们的推崇云云。

他的介绍一出,有些商人就有些意动,大多是冲着信国公府的牌子,想着回去后怎么施为。这些商人来之前都打探过了都亭驿的官员出身,毕竟以后他们最长打交道的一定是都亭驿的官员。这李钧身为信国公的堂侄,自然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即便是如此,很多人还是小心翼翼,最后是凉州巨商戴家买了大半,又有一些基业大部分在京城的尝试着买了一点。

戴家会买这么多,是因为凉州也是苦寒的地方,羊绒衣可以卖得。而且戴家在京城、通州都有许多毛皮铺子,他们目的不在于马,凉州自己便产马。戴家乃是专门来和朝廷搭上关系,顺便买些毛皮和奇物回京城贩售的。

这些毛衣虽然价格不低,但和好的料子比起来也算不得什么,他们买些稀罕货放在店里招揽生意,也能显得自家实力雄厚,顺便可以证明自己是朝廷钦点汾州胡市专售之权的商家。

顺带一提,戴家的嫡长女嫁给了李锐的舅舅张致,戴家和信国公府其实也算沾亲带故,只是两家一直没什么交集。

就算为了信国公府的牌子交好一番,这毛衣也可买。

羯人们见自家妇人、女儿、老幼忙活了大半年的东西差点卖不出去,各个都心急如焚,待看到李姓的那位官员起身为他们推荐毛衣,心中各个都十分感激。

他们有许多人语言不通,会说汉话的也肯定不如汉人说的这么利索,再加上李钧毕竟是官员,说起话来比他们自己卖要有说服力的多。

“此子可堪大用。”户部郎中低声和左少卿齐煊说道:“不以论商事为耻,是个不拘一格之才,如今边境的胡市就需要这样的人。”

“那是今科二甲传胪李钧,是裴大人从吏部要过来的,以前就和羯人交好,而且善于讨价还价,在京城帮着羯人采买过不少东西,南边的羯人都很信服他。”

齐煊见羯人的毛衣总算是卖掉了大半,心里也十分满意。“如今他是资历不够,等资历和经验都够了,我准备把这边的互市交给他主持。”

他是鸿胪寺的左少卿,算是鸿胪寺的第二把交椅,如今各地胡市自然是重要,但鸿胪寺本身还有许多公事,他在各地待不了多久,总是要回京的。

到时候,就靠这些培养起来的新人们担当大任了。

第一次胡市十分重要,若是羯人的东西卖的不顺利,就会影响到下次的交易。羯人们的东西汉人愿意要的本来就少,虽然成规模买卖可以解决不少问题,但一直向关内倾销牛羊马匹就会造成关内货物的卖价变贱,这是户部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羯人只有毛皮、毛衣这种关内稀少的特产其实才是最合适互市的商品,但若是第一次就卖不出去,以后羯人们也不会再花大心思去纺线织衣了。

到了压轴的买卖马匹阶段。

最好的良马其实都已经被兵部按照比市价低一点的价格买走了。这也是大楚和羯人事先商议好的结果。战马一直是大楚最缺的东西,马匹里能做战马的马本来就少,而训练出来的公战马都是要骟掉以免在打仗期间发情的,这就让留种变得更加困难。母马无长力,大部分都是做驮行李和兵器驮马。

“西凉马也不过七十五两一匹,这羯马再好,这些品质的在关内也就卖个四五十两,这一千匹要三万五千两,实在是太贵太贵!”

“蒋兄不要,那我们袁家要了!三万五千两,上品一千匹!”

“谁说我们不要?我是嫌价格贵!”

“你嫌价格贵,我们不嫌弃啊,齐大人、赵大人、这马价格我们袁氏马行接受,愿意现在就订立文书。”

“慢着,我们汪氏马行也能接受,齐大人、赵大人,我们也愿意订立文书!”

齐少卿和汪郎中都是面带微笑的看着商人们之间互相竞价,所谓上品,自然是以中原马匹买卖的品质来分的,羯人所带来的好马兵部已经要走,这剩下来的马作为民间所用之马,依旧是十分抢手的东西。

上品马一千匹全拿是三十五两一匹,这价格远远高于一个奴婢卖断终身的价格,等转手到了关内,还不知道要卖成什么价。

中品马和下品马也都各有各的用处,羯人售价比汉人的卖价低了不知道多少,这也是户部的注意,让他们互相竞价,最后抬到合适价格。

羯人前面的东西都卖的还算顺利,只有带来的马匹一共“商议”了三天,这才全部花落各家,其结果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但不管怎么说,都不算白来一趟。

十月是负责卖,到了十一月是负责采买。

羯人卖了东西的货款,由大楚以同样的方式向商人们采买物资。羯人们列的清单五花八门,举凡铁锅木碗、柴米油盐的用物有之,绸缎布匹、瓷器玉器的贵重物品也有之。

大楚召来的商人大部分是汾州和不远的通州当地的商人,东西调来的方便,羯人们提供的货单里也没有要什么难买到的东西,无非就是量大些,所以交易起来倒是也还容易。

开始的第一次“互市”直到十一月底才算完全结束。

在互市期间,灵原县外的胡人驻区也到处都是互相交易的人群,鸿胪寺新设的都亭驿在帐篷区里划了一条长街,设了专门的译官帮助汉人和羯人们做生意,此地负责组织防军的怀远郎将赵星带着护军天天维持此地的治安,一切进行下来也算是乱中有序,皆大欢喜。

此次互市,羯人和汉人的商人各取所需,大楚更是赚的盆满钵满。除掉一开始规定的“管理费”和“担保费”抽成,两边交易的税金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羯人自然是抵触交税的,所以把税金折到了货物的价格中进行增减,而羯人的税都由大楚的商人交了,这税钱都是明摆在台面上的,逃不掉漏不得。

当户部的官员押着这次互市中得到的银子准备返回京城时,就连齐煊和赵郎中都没想到会有这么多。

“无商不通财货,商业之利,实在是惊人啊。”齐煊摇着头,“等凉州互市一开,怕是费税所得更巨。”

西域的玉石可比羯人的毛皮牛羊值钱多了,西凉马也是价格不菲,只是产量较低罢了。若是陛下有胆量开放边关和商路,派出军队保护来往商人,想来那条丝绸之路也能继续通畅,凉州可以回到过去的繁盛之时。

“凉州要开,得看西域局势如何。若那几个胡国还在征战中,陛下怕是不会开的。”赵郎中摇了摇头,“幽州路途遥远,又要增加不少成本,倒没有汾州这么容易了。我看燕州有可能会开一个。”

“你说我们在这里说这个干什么呢,赵大人马上要回京了,还是赵大人好,今年还能回京过年。”

“哈哈,各司其职而已,齐大人为大楚鞠躬尽瘁,在下心中佩服。”

“哪里哪里…”

话说左少卿在和马上要回京的赵郎中互相打着官腔,李钧的住处却迎来了一群羯人。

这些羯人是来送礼的。

  如果觉得老身聊发少年狂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绞刑架下的祈祷/祈祷君小说全集开盘老身聊发少年狂寡人无疾人人都爱马文才木兰无长兄,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