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绞刑架下的祈祷/祈祷君作品老身聊发少年狂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爹,我要和你一起走!”塔娜抓着自己的长弓,“我的武艺不比男儿差,我的箭射的比部落的男人还要准,我是部落首领的女儿,为什么要跟着老弱妇孺一起去避难!”

“不要任性!”苏鲁克瞪着女儿,“老人能传承技艺,将我们羯人的历史传递下去,妇人能生孩子,让我们羯人薪火相传;只要孩子还在,总有一天会长大,羯人就能再次壮大,你要保护这些重要的部族成员,怎么能跟着我一起去冒险?”

“卢默还在南面,我要去…”

啪!!

李茂惊讶地看着苏鲁克给了塔娜一记耳光。他听不懂羯语,完全不知道这对父母在吵什么,也就无从劝起,只能站在一旁傻傻的看着。

平日里,苏鲁克对这个宝贝女儿连话都不会说重一分,如今就要分离,怎么舍得打她?

“这么多年来,我和你娘从来都没有后悔过只有你一个孩子。你虽然是女儿家,但是却聪明能干,射箭骑马全不差似男人。可是现在我却很后悔…”苏鲁克一声怒喝,看着捂着脸,露出不敢置信表情的女儿:

“我若生的是儿子,就不会看着他如此儿女情长,为了心上人放弃整个部族的老幼而不顾!塔娜,你太让我失望!”

塔娜被父亲的话训的又羞又愧,半点也没有平时冷傲的样子,倒像是任性被打了的小女孩一样抽泣了起来。

苏鲁克抓着她的手,一把把她推给自己的妻子。

“我把她给你了。替我照顾好所有的老人和孩子们!”

苏鲁克的妻子点了点头,带着接到命令准备动身的老弱妇孺们跪下来,双手向上对着天空,朝男人们躬身磕了下去。

这是羯人妇孺们送战士出征时的礼节。

许多羯人因为战争或者其他的原因死在外面,就连尸体都被狼给吃了,再也不能受到他们的祭拜。所以羯人的男人们要是为了部族出去拼命之前,就会坦然地接受亲人们的祭拜,因为这怕是最后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了。

李茂看着这庄重的一幕,忽然间觉得自己既无能,又卑鄙。

此事和这些羯人有什么关系呢?是,他是应承了他们会解决草场的问题,让他们以后都能安心在这块土地上放牧,他甚至答应了塔娜会让皇帝赏赐他们,也会教他们如何织造绒衣。可这些若不是汉人先种的因,他们可以不必承受这种果的。

若不是汉人要多养马,草场是足够他们放牧的。他们在承受不属于他们该承受的困难,却要为汉人去拼命。

可若他要是再强一点,再聪明一点,说不定是不用做出任何牺牲的。

若是他有父亲的英勇善战,说不定能够带着这群羯人战士一路杀回灵原县去。他爹曾经以三百步兵战胜过胡人两千的骑兵,若是有两百羯人骑兵,怕更是不会怕这些藏头露尾的楚军逆贼。

若他要是有他兄长的无双智谋,他就能在这草原附近设下陷阱,教会这些羯人如何游击,逐一破之,也能早日想出办法,而不用困在此地,只能眼巴巴等着救援。

因为他是李茂,李家勇不足才又疏的李老二,所以就连一个小小的汾州巡查差事,也做的一波三折,险象环生,现在更是要将这个不相关的部族卷入进去,说不定还会造成无数个羯人家庭的家破人亡。

这一支羯人部族,说不定数十年内都要元气大伤了。

这本是汉人的事情,羯人何其无辜?

就这一瞬间,李茂甚至已经张开了口,想要那苏鲁克给他一匹马,一些武器,他重伤的是腿,胳膊已经好了很多,骑马是不碍的,可以慢慢骑回去。

他一个人在草原上目标要小得多,说不定能避开那些楚军,悄悄地回到大楚的疆域。

他是这么想的,也就这么说了。

苏鲁克和战士们已经受完了亲人的礼,准备出发了,却听见李茂提出给他一匹马自己走的想法。他先是一怔,而后了然的大笑了几声,摇头道:

“莫非李大人觉得我们羯人此番九死一生,不忍心我们去送命?李大人,别说五百个楚军不一定能留下两百羯人的好男儿,就算会把我们全都杀了,这一趟我们也是要去的。”

“李大人,按照草原的规矩,若有孤单的落难之人流落到你的部族,你就要收容他,保护他的安全。你是我们救回来的客人,若是在我们眼皮子底下被人害了,或是知道你有危险,还放你一个人出去,以后草原上就不会再有一个部族愿意在我们困难的时候收留我们。”

“汉人可能觉得我们什么人都收留,实在是愚蠢至极。可这就是我们牧民的生存之道。”

苏鲁克看着已经怔愣住的李茂,接着说道:

“更何况李大人你答应了我们会帮我们拿回草场。这已经不是我们一个部族的事情了,所有在草原上生存的羯人和其他游牧部族,都需要草场来维生。大人,我们不是为了你而战,而是为了我们自己的规矩和生存而战。”

“李大人,走吧,不要再犹豫了,你不也是在为了你们的规矩和生存而战么?怎么能在出发的时候退缩呢?”

苏鲁克递给李茂一把弯刀。“拿着吧,男人的腰上怎么能不佩武器?”

李茂被苏鲁克说的热血沸腾,心中有一股莫名的感动在荡气回肠…

苏鲁克说的对!他何尝不是也在为着一个叫做“大楚”的巨型部族在战斗?这个部族不但有老弱妇孺,更有他关心的一切。

这个江山是他父亲和先皇一起打下来的,大楚朝堂的政局是他兄长通过那么多年的努力才稳定下来的,虽然御座上坐着的不是他们李家人,他也不是首领,可是谁能说这个大楚没有他们李家人的一部分?

他是在为“大楚”而战,为了亲人而战!为了大楚的规矩而战!

攘外安夷。

他也是李家人,他姓李,同样流着李家的血!

“好,拿刀来!”

李茂一声大喝,伸出右手就去接刀!

“李大人,你怎么了!”

“李大人!小心!”

抓着刀跌倒在地的李茂呆若木鸡,恨不得一辈子都不要起来了。

妈的,羯人的刀怎么这么重!

伤口崩开了!

作者有话要说:所以说,弱鸡李,你就不要挣扎了,你们全府开了炼狱模式,只有你点满幸运值一直蹦跶,难道不该发挥幸运专长吗?力量和智力什么的不适合你啦。

小剧场:

第二天,已经跑到更远处的家丁桑依然没有找到少爷。

呜呜呜,太夫人,我怕是不能回去了!少爷,你是用飞的吗?

此时,在他身后某个城镇因为腿上不得不滞留一天的李锐。

阿嚏!

第82章 猛虎出闸

通州境内。

李锐腿部的淤青被蒋师父推开以后,他只歇了一天,便又开始上路了。

李锐虽然从小就没吃过苦,更没有受过罪,却天生是一副坚毅的性子,一件事想要做到,就是咬牙忍,也要坚持下来。除了第一天他因为腿部抽搐叫过一声以后,便再也没有叫过苦,喊过累。

李锐和杜先生他们来通州,是因为通州派出来赈济灾民的御使,乃是御史台的御史中丞周青。当年岐阳王造反,便是这位御使看出的端倪,细心查证,最后才找到的蛛丝马迹。

此人也是凭借这一事跃上的“御史中丞”,若不是他的出身实在不高,又没有什么助力,怕是现在的御史大夫就是他了。

这位周大人在刑部、大理寺都曾任过官,精通侦查、审讯的本领。杜进年前托着信国公李茂的关系进的御使队伍,一起还乡,在路上和这位周大人相交甚欢,双方均认为对方是有大才的人,在某些观点上也能一致。

最主要的是,这位御使大人和杜进的夫人还是同乡。

这中间的乡情一谈上,关系就更亲密些了。

李锐家虽然显赫,可他是白身,是没办法求那些官员和兵士帮着查探他叔父的消息的。圣上只会派出探子去查,却不愿大张旗鼓,目前也没有一点他叔父失踪的消息泄出,说明圣上也不愿意轻举妄动。

李锐能理解这些人的想法,却无法接受只能坐在府里眼睁睁看着等着的事实。所以才在问过杜先生以后,带着家将出了京。

当初他叔父出巡的事情并无内外通报,乃是临时受命仓促出的京,一路上也算小心谨慎,就这样,都被人发现然后造成了失踪,可见确实有人在盯着汾州和通州的事情,就防着官府插手。这世上不会有其他人敢冒着天大的风险截杀他的叔父,除非是想谋反。

所以他们找到了周青。

周青到通州府,是因为圣上想要用他擅于抽丝剥茧的本事,将通州官吏与背后大族之间复杂的关系理干净,等今年雪灾平复,恐怕圣上就要“秋后算账”,将这些和大族关系太深的官员以“瞒报灾情,赈灾不力”的罪名给处置了。

他与其他赈灾官员不同,除了来往于各个赈灾的地点以外,也频繁的出入与一些官员的府邸和衙署,甚至连民间也多有走访。

是以李锐和杜进一行人来到通州州府麓兴的时候,扑了个空。

他们在周青的住处等了半天,才终于等到了回来的周青。

周青见是路上相处的极好,约定京城再见的新朋友杜进杜东升求见,心中除了高兴以外,也大为疑惑。

这人回京的时候还和他辞行过,这才没多久,又来了通州…

“东升兄,明明你已经返京,为何又还了乡啊?”周青带着笑容在驿馆的大厅里和杜进拱手问好,“咦?你身边这孩子看起来如此俊秀,某非是你的哪位子侄,带来特意与我相识的?”

难道是看自己和他相交甚欢,所以想要趁机为子侄求个前程,或是请自己收他为徒?若真是这样,那这杜东升还要不要结交,就要再考虑考虑了。

杜进见周青这么说,便知道他对自己起了误会。不过他也不以为意,相交多年尚且还有龃龉的时候,更何况他们只是一见如故,还谈不上至交好友的地步。

杜进摇了摇头,“我怎么敢擅称此子的长辈,这是我的一个弟子…”

“弟子?”周青一惊。

杜进在京中是执教信国公府子弟的,那他从京中来,带的弟子…

杜进见周青不住的看向李锐,便笑着抚须道:

“周大人猜的不错,这便是李老国公的孙子,现任国公的侄儿李锐。”

周青惊疑不定地看了眼李锐,不明白杜进带此还在来正在闹灾的通州是为了什么。

李锐见介绍也介绍过了,寒暄也寒暄过了,忍不住从杜进身边走了出来,对周青施了个晚辈礼,开口说道:

“周大人,小子的家叔在巡查汾州马场的途中失踪了,所以小子冒昧前来,求大人相助。”

李锐最爱听祖母讲“三国演义”,那些谋士高人说话向来是一来就直点主题,然后再慢慢揭开端倪。他受此影响很大,说话间也颇有些“一语惊人”的风格。

那周青果然被惊到,连声细问,李锐将从奶奶那听来的消息一一告诉周青,包括叔父为何出京,一百多精锐士兵保护叔父,却所有人在吕梁地界失踪,以及马场扣押了一位参议,当地正在僵持等等。

李锐自打进入了变声期,和别人说话之前都会在心里深思熟虑,务必不会出错,而说话的时候尽量言简意赅地说清主题,就是为了避免用这公鸭嗓子说多说错,又再来一遍,图惹人笑。

这周青越听越惊,越听越觉得其中有天大阴谋。

他在御史台快十年了,自然是知道如今大楚的局势是有多复杂,原本世族和勋贵以及当今圣上的关系就是在一种非常危险的平衡里慢慢前进,现在又涉及到谋反之事,说不定一下子就会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楚,弄的是分崩离析。

这些世族可不管御座上坐着的是哪位,谁能给他们背后的家族带来最大的利益,他们就帮着谁。

周青按下心中的惊惧之情,仔细看了李锐几眼。

“李锐,你可是故去的平章政事李蒙之子?”

“是,家父正是李蒙。”

“你今年多大?”

“小子今年刚刚十四。”李锐躬了躬身,“请大人看在信国公府与大楚百姓的份上,能前往汾州,仔细调查马场之事。”

‘古有甘罗十二为相,今有李锐十四出京救叔,果然是虎父无犬子。李大人有此后人,泉下有知,也会大为快慰吧。’

周青心中暗叹。他听说李锐只有十四岁,大感意外。他见此子的身形相貌,还以为至少有十六岁了,结果一问,居然刚刚到十四岁,算不得成人。

十四岁就有如此的胆识和口才,岂不是虎父无犬子耶?

他心中有感于信国公府一门英烈,不愿让其后人寒心,加之御史台原本就有监察各地的职责,此事他责无旁贷。于是便对杜进和李锐面色一整地说道:

“李锐,东升兄,你们放心,等我稍作安排,立刻就会带着中军出发,前往灵原县一探究竟。”

周青看着两人惊喜的表情,又笑了笑:

“我此番出京,带了一千中军,圣上嘱我便宜行事,原本是担心当地大族有所异动,如此一来,正好是‘便宜行事’了。”

此事杜进自然知晓,他要李锐来找周青,当然不光光是为了周青的才能,而是因为他身后有着一千的中军。

若不是有这一千的中军,当地这些官员哪有这么爽快就开仓放粮,又如此积极的配合?一个‘便宜行事’,他们若违令不从,周青当时就可以先斩后奏,回京后至多也不过就是被责问一声,罚俸几月罢了。

李锐见此行如此顺利,也不由得大受鼓舞。

此番出京来果然是对的!

他若和祖母、幼弟在家一同焦虑,又能帮到叔父一分一毫?若说是胡乱去打探消息,说不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还会给府里添祸。

要知道,那刘嬷嬷背后之人还没找到呢!

此外,王油子所说的那进了江府的探子也极为可疑。江府和晋国公府上过从甚密,而晋国公府自老国公报病休养以后,新任的晋国公就对叔父各种刁难,明显是不愿意朝堂上再有一个和他一般分量之人。

若是这些势力知道了他叔父的危险,借机发作,怕是叔父原本有十分的危险,也要变成十二分、十五分了。

李锐见周青答应了调查此事,对周青行了个大礼,就要带着杜进转身出去。

周青见李锐居然不和他一起同行,颇有意外。

“你既然也要去找寻你叔父,为何不与我一起走?你一个少年只带了些许家将出门,也实在是太危险了。”

李锐见周大人对他关切,心中感激,认真回道:

“大人,并非小子不信任大人,而是有猜测说我的叔父可能是被汾州外的草原游牧部族虏去,向大楚索取赎金。此猜测虽然难以让人信服,但哪怕有一丝可能,小子总要去尽力去查探一番。”

“小子的小舅在凉州边关任职,熟知凉州、汾州两地的胡人情况,小子想去向舅舅借一些精通胡语的兵士,在汾州的牧民中细细打探。若是真的被胡人所虏,是要赎金的,小子就给他赎金,是要其他东西的,小子和他们再行商议。”

“无论如何,总要试试。”

李锐的脸上满是坚毅之色,他如今以一己之身四处奔波,全凭着心头一口闷气。

他们府里就像是得罪了天上哪路神明,每次刚刚看到要兴盛之时,就总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将所有人的希望掐灭。

先是祖父中风卧床不起,然后是父亲中箭身受剧毒,现在唯一的当家人眼看着也要渐渐在大楚的朝堂上立稳了,结果却生死不知。

若是苍天果真不仁,他就越发要拼出个样子来。无论老天怎么打压李家,他们都是不会轻易倒下的。祖父去了还有父亲,父亲去了还有叔父,若是叔父也不幸有了万一,李家还有他,有弟弟,除非老天要把他们全府上下都给灭了,否则他们一定要打破这个宿命!

李锐知道自己这辈子绝不会是个弱者。

因为他不曾甘心,不愿庸碌,也不能有一丝懈怠。

若说周青先前见他只是赞叹,如今再听他一番决心,已经是敬佩了。

当李锐说出要去草原寻找信国公踪迹的决定时,周青从这个少年的身上感觉到了一股锋锐犀利的气势。

那是利剑将出,劈风斩浪的气势。

周青凝视了李锐片刻,连声叫好。

“好好好,小小年纪,有如此大的决心,周某甚是敬佩。你决意救亲,我不拦着你,只是你们就这样赤手空拳的上路,未免有些危险。”

他顿了顿,终于下定决心,一鼓作气道:

“护送我出京的中军配有五十把工部的利器‘神机弩’,每次可连发五枚弩箭,劲道极大,装填迅速,乃是防身杀人的神器。我就擅自做回主,去找那郎将,让他们把这些神机弩借你十把,再给你们配上弩箭。你们身上并无官职,又不是猎民,不可带弓箭武器入城,这些神机弩易于隐蔽,给你们防身是最好…”

周青的话让李锐大喜过望,连声道谢,就连杜进都没想到会有这种意外惊喜。

神机弩乃是国之重器,弩箭不像弓箭,无需长期训练就可快速上手,携带又方便,若不是弩机制作复杂,成本又过高,若是全军都装备此等神器,何愁边关不平?

周青携着李锐的手,领着他们的家将,去了中军的大营。

说来也是极巧,老国公的余威尚在,这次来的又是李锐,这趟行的十分顺利。

中军曾是李老国公所率领的最精锐部队,后来李老国公上交兵权,将这些精锐交到了先皇手中,成为了楚氏两代皇帝最依仗的力量。

这次中军出京的郎将也是李老国公的旧部,一听说要借弩机保护李锐的安全,只是略微犹豫了下,就爽快的一口应承了。

他甚至还卸下了自己的神机弩,佩戴到了李锐的左臂上,教他如何装填弩箭,如何瞄准,如何发动机关,如何不用另一只手操作也能发射。他教的仔细,一干人等听得认真,一时间营帐里只有那郎将一人说话的声音。

信国公府的家将们也忍不住心中雀跃。

他们都是沙场上的老兵,天下平定后才退下来的,当年也曾睥睨沙场,手刃无数敌人。如今他们感念旧恩,成了李府的家将,又保护着旧主的孙子出京,自然是不敢松懈万分。

只是他们只带了软剑短刃,连把劈砍的武器都没有,若是被人袭击,就怕小主子有个万一。

他们死了不要紧,若是连李锐也有失,真是连死都死不瞑目了。

这神机弩乃是工部研究改良了十年的心血,耗费了无数人的苦心,这等装备如今可以借给他们使用,在安全上又多了一丝保障不说,他们这些好战之人能亲手使用这种传说中的武器,岂能不心中欢喜万分?

李锐一行人在通州鸟枪换炮,便和周青、中军那位郎将等人辞别过,掉头向西北,径直往凉州而去。

汾州草原。

李茂跟着一群羯人拼命往南疾驰,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真出了羯人的帐篷群,李茂才知道自己先前所说的话有多么可笑。若真给他一匹马让他自己回到汉人的地方,怕是他第一天就已经迷路自己走到了敌人的包围里去。

这茫茫草原里左看右看前看后看都是差不多的地方,天是如此苍茫,地是如此宽阔,空旷的地平线上通常连一个标志物都找不到。若不是天上还有太阳,他是一点方向都辨别不出来。可若恰巧是阴天呢?他怕是连路都不会走了。

“为什么越到南边遇见的牧民越少?”李茂在马上大声喊叫,问身旁的苏鲁克。

“因为汉人圈草场,把牧民都赶到西面和北面去了!”苏鲁克也一边喊叫着一边说:“万马奔腾的景象实在可怕,若是不躲避,马会把人连帐篷一起踩坏,到时候连命都没有了,还不如迁徙!”

李茂听了苏鲁克的解释,点了点头。

他们驱赶羯人,怕不光是为了圈马场,担心他们发现马场不对,无意间泄露出去也是个原因。若是离汉人们越远,牧民们接触到汉人的数量就越少,他们语言又不通,这个秘密就能一直瞒下来。

汉人是不会经常出没在草原上的。

“首领,前方三百马身的地方有一支汉人小队,大约有五十人!”一个羯人小伙子站在马上,以手做檐,用羯语向苏鲁克报讯。

苏鲁克调转马头,“所有人往东北方向前行躲避,再换方向去南边!”

他们换了方向,躲避掉这群楚军士兵,却发现南面有着更多的楚军兵士。他们集结在一起,四面巡逻,眼见着是避无可避。

李茂心里一凉。

他估摸着这些人知道他绝对没有死,而且想着办法回到汾州,索性封了去南面的通路,只要是有去南面的人就仔细盘查一番。

除非他会飞天遁地,不然一定能搜出来。

追杀他的人只有五百左右,可如今就在这草原上,看到的数量也远远不止五百了,这还不包括前面他们杀掉的近五十人。

这群人到底是谁?到底有多少军队?想要做什么?

大楚如今四方平定,就算是想要兴起战乱,哪怕他们有几万军队,也是顷刻就被镇压的宿命,为何会挑了汾州马场这么个地方作为据点?

李茂脑中一片疑云,这几乎干扰到他正常的纵马,有好几次差点撞到前面那个羯人小伙子的马匹身上。

苏鲁克见李茂如此失魂落魄,以为他担心回不了南方,连声安慰道:“李大人放心,实在不行,杀出一条血路就是!汉人没有我们了解草原,不一定就是我们的对手!”

李茂见苏鲁克丝毫不惧,心中有些惭愧。

连这些护送他的羯人们都把生死置之于度外,他作为被保护之人,怎能表现出犹豫?

李茂当下重重点头,厉声道:“好!既然他们想封锁我们,那我们就杀出一条血路。苏鲁克,你们努力杀敌就好,无需担心我的安危,我虽然武艺不精,可是防身的本事还是有的。”

他拍了拍胳膊上的神机弩。“有此物在手,我能护住自己,你们可放手一搏。”

苏鲁克见李茂如此自信,长啸一声,指着前方那几百楚军,用羯语大叫着说:“孩子们,我们被这些马场的汉人们已经驱逐的太久了,都已经久到快忘了心头的血性…”

“如今重新找回羯人尊严的时候到了!让他们看看羯人也不是能随意却驱赶的牛羊!”

“哟哦哦哦!”

“干翻他们!”

“杀,杀,杀!”

苏鲁克带着身后百余羯人向前奔驰,他们在马上侧翻过身体,让身子紧紧贴着马匹,藏匿住身形,全靠双腿控马,又拉紧弓弦,紧紧扣着手中的长箭,驾着马就往前方的楚军队伍冲去。

汉人的这支队伍正是风四风五所在的“风部”,他们十二人为一队,一共有五十队,共计六百人。风四所在的乃是一队的精锐,却不明不白的死在羯人手里,后来陆陆续续派出去三四个小队都没有了踪影,更是不敢再多分散队伍。

他们也曾想到过李茂是被胡人庇护了,却不知道是哪一支胡人,又不敢每个部族都招惹,只能堵在南面,希望能守株待兔,抓到李茂这只“肥兔子”。

风部分为日夜两队巡逻,他们这三百人正是日间巡逻之人,更南的地方和西面还有“雨部”和“雷部”的兄弟在巡视,保管这李茂插翅也难飞。

风部一个士兵眼尖,指着那前方的一堆马匹喊道:“看,那是什么?”

风部的斥候仰起头,眯着呀仔细看了看,笑着说:“是一批在奔腾的野马,马上没有人。”

风部的士兵们听了非常高兴,这草原上的野马群可不多见,尤其是冬天。

这些马难道是想南下过冬?

若是抓到这批野马,他们“风部”就能多出几百匹马来,就算不留着自用,卖钱或者献给将军都能得到好处。

想到这里,这些人眼睛放光,有几个立刻就解下腰带,用几条腰带缠绕成一个套圈,笑着说道:“兄弟们,发财的时候到了!快去套马啊!”

这话一说,众人纷纷解掉裤带,准备做环圈,谁料他们刚把裤带解下,就开始发觉不对。

这马居然不避人,是径直冲着他们奔来的!

野马冲撞的力量大的吓人,这些人也久在草原训练,对草原不是一无所知的菜鸟,当即裤腰带也不解了,裤子也不提了,拉着马缰绳就要换个方向躲避。

他们的缰绳还没抖动开来,那些野马的上方突然就出现了无数人影,这些人穿着毛皮的衣裳,手中拿着长弓…

“是羯人!羯人偷袭!”

  如果觉得老身聊发少年狂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绞刑架下的祈祷/祈祷君小说全集老身聊发少年狂寡人无疾人人都爱马文才木兰无长兄,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