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寻找失落的爱情作品凤回巢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官道外的空地上,出现了整齐的一列队伍。

粗略一看,至少也有两百人。

这两百人,俱是身材精壮目光明亮,各自骑着骏马。巧的是,每人的身边也备了两匹骏马,上面放着干粮袋和水囊。

领先的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少年身量修长气度出众,相貌十分俊秀,目光坚定。

少年的身侧是一个圆脸爱笑的青年随从,另一侧,则是一个俊朗沉稳锐利的青年男子。

顾柏策马飞驰而过时,目光迅速掠过少年的脸孔,素来八风不动的脸上难得有些愕然。不过,这愕然只是瞬间的事。一眨眼,便已没了踪影。之后的侍卫迅疾骑马跟上,在官道上留下沉闷的马蹄声。

顾谨行放缓速度,策马到了少年面前,目光无比复杂。

时间紧急,容不得顾谨行唏嘘感慨。他很快策马停下,张口问道:“阿言,你怎么来了?”

这个少年,正是顾谨言。

他身侧的两个人,自然是顾福和季同。

沈谨言清亮的声音传进耳中:“大哥,我和你一起去边关!”

在看到沈谨言的时候,顾谨行便有了预感,此时想也不想地回绝:“胡闹!边关在打仗,此去生死攸关,还不知能否活着回来。你给我安分地留在京城!”

沈谨言抿紧嘴角,目中闪过坚定的光芒:“我已经下定决心,大哥不肯带我同行,我便自己去。”

顾谨行:“”

“昨天我得了消息之后,便决意同往边关。”数千匹马的马蹄声齐声作响,沈谨言不得不扬高音量:“大哥,时间紧急,先别多说,赶路要紧。”

他连夜出了城门,领着季同等人在驿站里住了一夜。天未亮,便一直在此等候。果然等来了顾谨行。

顾谨行既感动又头痛。

只是,边关情势不明。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他如何忍心让沈谨言一同赴死?

“阿言,你别胡闹了!”顾谨行耐着性子说道:“你一定是瞒着皇上和娘娘偷偷来的吧!快些回去,免得皇上和娘娘为你担心。”

沈谨言自小便乖巧听话,尤其最听顾莞宁的话。顾谨行很自然地搬了顾莞宁出来。

沈谨言此次却未退缩,坐在骏马上的身影已经挺得笔直:“我已经留了书信给姐姐。待我从边关回来,我再进宫向姐姐和姐夫请罪。大哥,你什么也别说了,快些动身吧!”

没等顾谨行张口,一直沉默不语的季同抬眼看了过来:“世子,公子已经下定决心。我们也决意追随公子去边关。我们都是顾家的侍卫,在这等时候,万万没有退缩的道理。”

沈谨言立刻接了话茬:“季同他们身手都极好,上阵杀敌也好,随行保护你的暗卫也可。你若不放心,我便不上战场,只做你们的随行军医。”

顾谨行终于微微动容。

战场上死伤极多,军医永远不嫌多。以沈谨言的医术,做军医绰绰有余。

“大哥!”沈谨言见顾谨行神色松动,心中颇为振奋,目中闪出热切又执着的光芒:“你让我一起去吧!我虽姓沈,自小却在顾家长大。若不是若不是身世曝露,今日领兵去边关的人,本就该是我才对。”

顾谨行哑然。

是啊!

如果不是沈谨言的身世被揭露,这个定北侯世子的位置,便该是他的。今日领兵去边关的,也该是沈谨言。

顾谨行定定地看了目中满是恳切光芒的沈谨言片刻,狠狠心应道:“你坚持要去,便一起去吧!我要赶在最短的时间里抵达边关,日夜行军,十分辛苦。你若撑不下去,随时可以回京。”

沈谨言笑了起来,眼中的光芒比阳光更绚烂耀目:“放心吧!我一定能撑下去。”

“什么?”

椒房殿里,顾莞宁霍然站起身来,目中露出震惊和一丝怒意:“阿言怎么会跑出京城去?为何昨夜没人来送信?”

负责搜集宫中内外消息向顾莞宁传信的玲珑,立刻跪下请罪:“请娘娘息怒!奴婢昨夜未曾收到消息,一大早开了宫门,才知道公子昨夜便领着所有侍卫出了城门!”

顿了片刻,又低声道:“顾福和季同都随着公子一起走了。”

顾莞宁沉着脸,目中闪出怒意:“真是胡闹!”

也不知是在气沈谨言胆大妄为不告而别,还是在气顾福和季同做了“帮凶”,竟一起将这么大的事情瞒了下来。

顾莞宁鲜少动怒,此时动了真怒,便是玲珑也不敢辩驳吭声,老实地跪着。

过了片刻,顾莞宁略略平复情绪,目光扫了过来:“阿言不是留了一份信给我吗?拿过来!”

玲珑忙应下,将厚厚的信封呈上前来。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意外(二)

顾莞宁没有迟疑,迅速拆了信。

“姐姐,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出京城,和大哥一起在奔赴边关的路上。”

“对不起,我没有进宫和你商议,便做了这个决定。一来事情紧急,无暇商量。二来,你一定会将我留在京城,不愿我涉险。”

“我自小生于侯府,长于侯府。自小,我便被当成顾家继承人培养。于我而言,顾家便是我的一切。后来,身世曝露,我才知道自己原来姓沈。这些年,我最大的痛苦,也来自于此。”

“我怀念我姓顾的年幼时光,怀念在顾家读书练箭的日子,怀念所有的顾家人。”

“我知道,我这一生,再无可能踏进顾家大门。可是,我想为顾家尽微薄之力。就当是报答太夫人曾对我的呵护,报答顾家对我的养育之恩。我也有些私心,希望能在战场上立下战功,洗刷生父生母带给我的羞辱,也能少些流言蜚语,不再牵累你。”

“善堂开了一年有余,里面聘用了数位郎中,也有专司其责的管事。没了我,善堂依然能开下去。若姐姐放心不下,便指派一个管事替我打理善堂。”

“此去边关,少则一两年,多则三年五载。总之,我向你保证,一定会爱惜自己的性命,绝不热血枉动。我会平平安安地活着回来。”

“姐姐,你素来嘴硬心软,也一直疼我护我。恳请姐姐再疼我一回,放我去边关吧!不要下旨让人带我回京。”

“让我有机会,向所有人证明我自己。”

“让我有机会,和大哥一起上战场,为大秦百姓而战,为顾家的荣耀而战。”

“让我有机会,堂堂正正地立于世人面前。”

顾莞宁攥着信纸,鼻间阵阵酸楚。

胸膛涌动的怒火,全数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心疼和担忧。

这个傻小子,生平从未杀过人见过血。便是上了战场,又能做什么?

在地上跪了许久的玲珑,悄悄抬头看了一眼。见顾莞宁目中怒意尽去,一颗心也落回原位。然后悄悄冲琳琅使眼色。

快替我说说情。膝盖都快跪麻了!

琳琅哭笑不得,悄悄瞪了玲珑一眼,然后上前两步,轻声问道:“娘娘是否要召珊瑚前来问话?”

珊瑚和季同是夫妻。季同领着侍卫随沈谨言出京,定会给珊瑚留信。

这一招祸水东引倒是不错不,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才对。

玲珑冲琳琅偷偷一笑。

顾莞宁头也没回,淡淡说道:“行了,你们两个也别背着我挤眉弄眼的了。玲珑起身吧!”

玲珑也没脸红,先谢了恩典,然后起身而立。

琳琅同样一脸镇定,告退之后,很快叫了珊瑚进来。

珊瑚和季同成亲之后,生了一子一女。平日进宫伺候的时间不及琳琅等人。近身伺候的机会就更少了。

珊瑚显然清楚是怎么回事,进来之后便跪了下来:“奴婢昨夜不在宫中,季同临走之前,和奴婢道别。也特意叮嘱奴婢,暂时先别声张。奴婢便应下了。”

顾莞宁目光一扫,神色不见喜怒,声音十分冷淡:“你嫁给季同,夫为妻纲,你处处以他为先,本就是应该的。”

珊瑚:“”

原本还算镇定的珊瑚,面色倏忽苍白,目中露出仓惶:“娘娘,奴婢绝无此意,恳请娘娘息怒,听奴婢一言。”

顾莞宁不轻不重地哼了一声。

珊瑚心神巨震,哪里还敢有半点隐瞒:“去边关之事,是沈公子的意思,季同也十分赞同。他唯恐娘娘拦下沈公子,他也没机会再去边关。所以才会先暂时瞒下不说。别无他意!”

“他生平从未求过奴婢什么事,这是第一桩。奴婢实在不忍拒绝。再者,世子去边关领军,一定十分危险。沈公子医术高明,季同身手过人,或许都能帮得上世子。奴婢思来想去,才应了下来”

一向少言的珊瑚,今日显然是真的急了,口中如连珠炮一般不停地解释。

顾莞宁依旧面无表情。

珊瑚急得快哭出来了,一边磕头一边哽咽求情:“娘娘,是奴婢错了。以后奴婢再也不敢瞒着娘娘了。求娘娘让奴婢留在椒房殿,不要将奴婢撵走。”

玲珑和琳琅也未料到顾莞宁动了这么大的火,心中俱是一沉,一起跪下为珊瑚求情。

“求娘娘开恩,饶过珊瑚这一回。”

“是啊,珊瑚已经知错了。娘娘就饶了她吧!”

顾莞宁出了心头闷气,才慢悠悠地说道:“我什么时候要撵珊瑚走了?”

众人:“”

三人一起抬头,或泪眼婆娑,或满面疑惑,或眉头轻蹙。

相反,顾莞宁的眼中却闪过一丝戏谑的笑意:“我就是随口说说罢了,没想到,珊瑚这般不禁吓。你们两个也跟着凑热闹。”

原来是虚惊一场!

珊瑚长长松了口气,立刻擦了眼泪,端端正正地叩首谢恩。

倒是玲珑,很快反应过来被捉弄了,一边起身一边嘟哝:“娘娘竟也学会吓唬奴婢捉弄奴婢了”

琳琅立刻扯了扯玲珑的衣袖。

玲珑话锋一转,陪笑道:“说到底,还是奴婢们做的不对。娘娘吓唬奴婢,也是为了让奴婢受教训长记***婢应该谢过娘娘才是。”

本欲板起脸孔的顾莞宁,不由得笑了起来:“罢了,这次便饶过你们。绝不允许再有下一回。”

玲珑也暗暗松口气,冲琳琅感激地一笑。

果然还是琳琅最熟悉顾莞宁的脾气。

顾莞宁未曾命人追回沈谨言,默许了沈谨言追随顾谨行的举动。

顾家为顾谨行请旨出战之事,满朝文武皆知。也因此,顾谨行领着顾家侍卫出城一事,不乏瞩目之人。

沈谨言一同随行的举止,在短短一日间便流传开来。

众人口中不便议论,心里少不得要感叹一回。

这个沈谨言,虽然出身不堪,到底是在顾家长大的。这份勇气和决断,委实令人刮目相看。

顾海知道之后,也沉默下来。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动容

人人都有自己惯用的面具。

顾海习惯了以风流倜傥潇洒不羁的形象示人,实则心思缜密,狠辣果决。

已经离世的两位兄长,身手都比他强,论心狠手辣,却都不及他。

对于沈氏偷~人~私~生一事,顾海极其愤怒。当日若不是顾莞宁一力要保住沈谨言的性命,若不是太夫人从中阻拦,他绝不会容沈谨言活下去。

纸包不住火。沈谨言活着一日,秘密总会有曝露的一天。世上只有死人,才能真正地保守秘密。

以顾海的心意,将沈谨言母子一并暗中“处置”妥当,这桩隐秘便能永埋地下。

可惜,太夫人心软了,顾莞宁也心软了。

顾海不愿和祖孙两个起争执,这才退让一步。

这些年来,他对沈谨言一直存着警惕戒备之心。也一直暗中命人盯着沈谨言的一举一动。一旦沈谨言做出对不起顾家的事,他就是拼着被埋怨冷落责备怨怼,也一定会杀了沈谨言。

此事,便连太夫人和顾莞宁也不知情。

好在沈谨言没有令人失望。这几年来,沈谨言的所作所为,确实无可挑剔。甚至令人激赏。

当然,顾海还是厌恶他的存在。

直至这个始料未及的消息传入耳中。

久违的热血忽地在胸口涌动。厚厚的坚冰仿佛发出咔擦一声轻响,悄然裂开。

当天晚上,顾海回了定北侯府。

顾谨行和一众侍卫家将离府,吴氏病倒,崔珺瑶刚生下一子,还在产房中。众人分成两拨,要么陪在吴氏身侧,要么陪在崔珺瑶身边。

偌大的定北侯府显得有些冷清空荡。

顾海照例先去了正和堂,却扑了个空。丫鬟忙低声禀报:“启禀三老爷,太夫人去探望小少爷了。”

顾海略一点头。

身为长辈,去侄儿媳妇的院子里其实不太妥当。不过,眼下顾家这等情形,也顾忌不了这么多。

新生命的诞生,总给人带来崭新的希望和欢喜。这一个孩子的诞生,也稍稍冲淡了太夫人心中的悲戚。

太夫人抱着出生不到一日的男婴,目光慈爱之极。

听到脚步声,太夫人抬起头来,冲顾海招手:“老三,快些过来看看。这小子,和俊哥儿不同,倒是有些像你大哥年幼时的样子。”

顾海心里一动,走上前来,看向太夫人怀中的男婴。

俊哥儿一出生便眉目秀气,宛如女童一般漂亮。这个男婴,却有些质朴憨厚的模样。乖乖躺在太夫人怀中,不哭也不闹。

确实依稀有几分顾淙的影子。

孙子肖似祖父,也是常有的事。

想到已经命归九泉的兄长,顾海目光暗了一暗,定定神笑道:“母亲说的是。说不定,大哥便是特意投胎转世,又做了顾家子孙。”

投胎转世之说,于活着的人而言,确是莫大的安慰。

太夫人似想到了什么一般,眼睛一亮,立刻召了紫嫣过来,低声吩咐数句。紫嫣心领神会,点点头退了出去。

顾海耳力敏锐,已经听到了太夫人吩咐紫嫣的话,不由得笑了起来:“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太夫人叹了口气:“吴氏也是个苦命的。昨日昏迷之后,直到今天才醒。醒了之后,不言不笑不动,只一直落泪。若这么说,能让她心中好受一点,早日振作起来,也是好事。”

顾海点点头:“母亲说的是。”

太夫人抬头看了顾海一眼,略略皱眉问道:“你是不是有事要和我说?”

顾海无奈地苦笑:“什么都瞒不过母亲。”

然后,低声将沈谨言去边关一事道来。

太夫人先是满面错愕,然后目中闪过一连串复杂的情绪。最终,化为一声悄然长叹。

到底没白养他一场。

“母亲,我今日也颇有些震撼。”

顾海也叹了口气:“不瞒母亲,我一直觉得将他留下是你们太过心慈手软,迟早要酿成祸事。莞宁将季同他们留给他,我心中也颇为不喜。只是碍着莞宁的颜面,不便多说罢了。”

“我没想到,他竟有这份勇气。”

太夫人默然片刻,才低声道:“到底是在我们顾家长大的孩子,我也没白疼他。他不是那等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季同和两百暗卫,身手俱都不弱,又精于暗杀追踪。跟着一起去边关,也是助力。再者,他随着徐沧学了多年医术,这一年多来在善堂里也救了不少病患。医术已不弱京城名医。有他在谨行身边,也是好事一桩。”

顾海点点头。

闲话片刻,顾海问起了崔珺瑶:“崔氏现在如何?”

太夫人轻叹:“我刚才进去看了她一回。她自嫁进顾家,便和谨行琴瑟和睦,夫妻相得。骤然离别,心中不舍难过也是难免的。得过上一段时日,总会慢慢好起来。”

定北侯府的门庭和荣耀,便是这样一辈一辈传承而来。

顾家儿郎成亲留下子嗣之后,便要有随时上战场打仗的准备。嫁到顾家的女子,也得有守活寡和守寡的准备。

崔珺瑶还年轻,一时看不透想不开。待日后,她总会坚强起来。哪怕是为了两个孩子,也不会一直消沉。

这些时日,萧诩基本都宿在福宁殿。

到了晚上,顾莞宁也未再多等,上了床榻之后,很快入睡。

意识模糊中,一声轻笑在耳边响起,熟悉的温热气息,在耳际吹拂:“今晚怎么睡得这般早?”

顾莞宁还未睁眼,已习惯性地寻找熟悉温暖的怀抱。有些昏沉的头脑很快清明。

“你怎么回来了。”顾莞宁睁开眼,目中还有一丝慵懒。

萧诩爱怜地吻了吻她的额头:“我听闻阿言悄悄离京,怕你太过生气伤了身子,所以回来看看你。”

不提还好,一提顾莞宁便忍不住轻哼一声:“他翅膀硬了,想往哪儿飞,哪里由得了我。”

萧诩笑着叹道:“我听到此事,也吓了一跳。委实没料到他会有这样的胆量。”又轻声安慰道:“他既有这份心,想拦也拦不住,便让他去吧!”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喜讯(一)

不让他去又能如何?

“走都走了,我还能将他追回来不成!”顾莞宁不满地哼了一声:“我倒不怕别人说三道四,不过总得顾虑大哥的感受。”

沈谨言的命宝贵,顾谨行的命难道就不珍贵?

顾谨行能去边关,沈谨言为何去不得?

沈谨言正是看明白这一点,才敢大胆地做出先斩后奏的举动,留下一封书信便偷偷跑了。可气的是季同,竟也跟着隐瞒不提。

想到季同,顾莞宁忍不住又轻哼一声:“季同的心也越发大了。我将他给了阿言,是让他多照顾阿言一些。他倒好,不但没劝阻,反而跟着阿言一起去了。”

萧诩顺着顾莞宁的话音说道:“确实不像话。等他们回来之后,你定要好好责罚季同!”

顾莞宁瞪了过来:“阿言是他的主子,他忠心护主也没什么不对。”

萧诩:“”

好吧!他就知道不该多这个嘴。

顾莞宁生性护短。身边的人她责骂数落无妨,别人说半个字都是不行的。

萧诩摸了摸鼻子,很识趣地点点头:“你说的都对。”

顾莞宁目中有了一丝笑意,难得自省了一回:“我是不是太过霸道不讲理了?你堂堂天子之尊,在我这儿倒是受了不少闷气,委屈你了。”

萧诩立刻义正言辞地表明态度:“半点都不委屈,我心甘情愿甘之如饴。”

顾莞宁忍俊不禁,扬起唇角。

萧诩心念一动,凑了过来,欲行不轨之事。

顾莞宁伸手挡住了他。

萧诩一愣,挑眉问道:“怎么了?莫非你身子不方便?”

顾莞宁轻声应道:“这几日,我总有些困乏,胃口也不如往日。而且,这个月的月信已经迟了七八日。”

萧诩:“”

萧诩先是不敢置信,然后迅疾看向顾莞宁平坦的小腹,目中溢满了激动和狂喜:“你又有喜了?”

“时日尚短,还不敢确定。过些日子,让徐沧来诊脉便知晓。”顾莞宁口中说得轻描淡写,目光却颇为笃定。

毕竟生过几回孩子,已经有了充足的经验。这几日身体的异样征兆,她早有察觉。只是一直没说罢了。

萧诩高兴得不知说什么是好,轻柔地将她搂进怀里,大手放在她的肚子上,在她耳边呢喃低语:“阿宁,我真的是太高兴了。”

孩子是两人血脉的融合和延续,是感情的凝聚和升华。身在皇家,身为天子,子嗣兴旺更是吉兆。

他们已经有了两子一女。若是再添一子半女,岂不更好?

萧诩的喜悦,毫不掩饰地传进顾莞宁的耳中,化为暖流,涌上心田。

这一刻,所有的阴郁烦闷烟消云散。

夫妻两人静静相拥,细细品味着这份独属于他们的幸福静谧。

萧诩虽有心多陪伴在顾莞宁身边,可惜朝事繁琐,边关频频送来的战报,更是时时令人揪心。

顾谨行一行人在日夜兼程赶路。

平西伯父子紧急点兵,三日之后便要启程增援边关。

只是,远水解不了近火。边关战报一日送来三回,可见战事之紧急。

顾淙一死,边军军心不稳,受了不小的影响。之后一连吃了几次败仗,死伤颇重。军中也有不少将领阵亡。全仗着顾家一众家将领兵死死苦撑。

顾家家将们在军中俱都担任将领之职,官职最高的是偏将顾杨。

顾杨是顾湛的亲兵,当年随顾湛一起去边关打仗,凭借着军功一步步升至偏将的位置。在军中已有二十余年,资格老,声望高。

顾杨对顾家忠心耿耿,顾湛死后,顾淙接替顾湛在边关领兵,顾杨便全力辅佐顾淙。如今顾淙也死了,顾杨毅然挺身而出,收拢所有家将,支撑战局。

也因此,边军虽处劣势,却并未全面溃败。足以撑到第一批援军的到来。

萧诩看到战报后,在朝上大肆褒奖定北侯府一门忠烈。

  如果觉得凤回巢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寻找失落的爱情小说全集凤回巢喜良缘秀色满园华裳六宫凤华十全食美念春归容华似美人多骄洛阳锦梦来运转秦画眉周小云的幸福生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