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寻找失落的爱情作品凤回巢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太阳西坠,暮色沉沉。

灯火通明的金銮殿中,天子和众臣的面色都显得格外凝重。

自顾淙战死的战报送到金銮后,众人未离开过半步,一直在商议接下来的对策。

众臣中,又以顾海的神色最是阴沉晦暗。

死去的定北侯顾淙,是顾家长子,也是顾海的兄长。这十几年来,顾淙一直镇守边关,未能回京。可这并未影响到兄弟两人之间的感情。两人一直保持每个月通信一回。

从狼烟燃起的那一刻,顾海便有了不妙的预感。

前些日子,他甚至梦到过多年不见的顾淙,在梦中向他歉然作别,将妻儿老少都托付给了他。

他从未将这个梦告诉过任何人,心中不安的阴影却愈发浓厚。直至今日收到战报,噩梦成真。

顾淙死了!

他没能战死沙场,而是窝囊憋屈地死在身后飞来的冷箭之下。

难以言喻的悲愤在心头激荡。

他恨不得立刻领着顾家所有的家将奔赴边关,杀退敌军,找出军队中所有的叛徒,将他们千刀万剐,为顾淙报仇!

可是,他什么也不能做。

他不仅是顾淙胞弟,更是大秦的吏部尚书。此时此刻,稳住朝堂局势民心军心才是最要紧的事。他没有任性妄为的权利!

主将身死,军心是否已经溃散?边关是否已经失守?敌军是否攻占了所有边城?情势到底如何?

每日收到的边关战报,俱是滞后多日的消息。根本不知边关最新战况如何。

“启奏皇上,微臣以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派兵增援。”兵部卢尚书一脸焦虑急切,声音也颇为沙哑:“除了之前派去的驻军之外,另外再调集兵力前往边关。”

“卢尚书言之有理。”崔阁老立刻张口附议,声音同样干哑:“边关情势不明,派兵增援是重中之重。”

首辅王阁老也是一脸沉重:“老臣附议崔阁老之言。”

崔阁老自入阁之后,便隐有和王阁老一别苗头之势。两人颇有些面和心不和。此时国事当前,两人不约而同地放下彼此之间的那点龃龉。

天子点点头:“众卿的提议,和朕所想不谋而合。不知众卿心中可有推荐人选?”

军中没有主将当然不行。首当其冲的,便是要重新派人去边关领兵。

这个人选

众臣下意识地对视一眼,然后目光掠过顾海和崔阁老的脸。

定北侯世子的名字,一起浮上众人心头,却无人主动张口提议。

谁都知道边关情势不妙,此去边关,说不定是九死一生有去无回。定北侯世子是顾尚书嫡亲的侄儿,也是崔阁老的女婿。谁也不愿第一个张口,触怒顾尚书和崔阁老。

坐在龙椅上的萧诩,同样面色沉凝。

李尚书咳嗽一声,上前一步,拱手道:“微臣斗胆一言。顾家世代镇守边关,先定北侯顾湛去世后,便由顾淙袭爵,接掌边军。”

“如今顾淙身故,理当由定北侯世子去边关领军。”

这个李尚书,分明还在记恨当日没争过顾海尚书之位的事,所以才会在等时候率先跳出来,故意戳顾海的心。

众人下意识地看向顾海。

顾海可从来不是什么软柿子,典型的笑面虎一只。李尚书这般谏言,顾海焉能不反击?

顾海果然站了出来。

不过,他说出口的话,却令众人惊愕不已。

“臣以为,李尚书所言极是。请皇上即刻下旨,命定北侯世子顾谨行领着顾将所有家将启程奔赴边关。”

连日来的忙碌辛劳,令顾海俊美的脸孔失了几分光鲜整洁。可他目光坚定,声音冷静,别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保家卫国,是顾家的家训。顾家儿郎自小便被严格教导,都有随时领兵上阵的准备。谨行身为顾家长孙,又是定北侯世子,这是他应尽的责任。臣代顾家上下,请皇上下旨。”

就连心思不正枉做小人的李尚书也被震住了。

李尚书默默地看着慷慨激昂的顾海,心里忽地涌起“我确实远不及他”的唏嘘感慨。

现在想来,他输给顾海,也不算冤枉。

崔阁老很快反应过来,拱手道:“顾尚书所言极是,臣也请皇上下旨。”

连顾海和崔阁老都主动请旨了,其他人也没什么可犹豫的,很快出言附议。

萧诩目中闪过复杂之色,却未犹豫,很快沉声说道:“好,朕这就下旨。”

萧诩话音刚落,便有内侍进金銮殿禀报:“启禀皇上,定北侯府太夫人有奏折呈到圣前。”

太夫人?

萧诩先是一惊,很快便意会到了什么,目光迅疾掠过神色讶然的众臣。这其中,只有顾海神色镇定,显然猜到了这份奏折里会写什么。

“将奏折呈上来。”萧诩收敛心思,沉声下旨。

内侍将奏折捧了过来,小贵子上前,接了奏折,然后送到萧诩手边。

萧诩动也未动,淡淡吩咐一声:“崔书令,你将奏折宣读一遍,让众卿也听上一听。”

崔三郎朗声应了,恭敬地接了奏折,然后朗声宣读了一遍。

“臣妇惊闻噩耗,心中不甚悲痛。然则,边关战事要紧,顾家上下无暇沉溺于悲痛。顾家深蒙帝恩,唯愿国泰民安。边关危急,世子顾谨行愿请战去边关,接掌边军。时间紧急,臣妇冒然请旨,恳请皇上应允!”

这一封慷慨悲壮的请战奏折,宛如巨浪拍打在众人心头,令人血气上涌,无法自已。

定北侯府被誉为大秦第一将门,果然名不虚传。在此要紧关头,半点未曾退缩畏怯,主动请站。只这份担当,便已令人动容。

顾家儿郎,都是好样的!

众臣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胸膛。

便连萧诩,此时也是一脸振奋欣慰:“好!好!顾家人的忠心和风骨,朕今日见识到了。便连妇孺之辈,也远胜须眉。朕这就下旨!傅书令,立刻拟旨!待拟好圣旨后,请崔阁老亲自去一趟侯府宣旨。”

傅卓拱手应下。

崔阁老也是一脸肃穆:“臣领旨。”

第一千零八章 请旨(二)

散朝后,顾海没有停留,大步走出金銮殿。

身后忽地响起脚步声和熟悉的声音:“顾尚书,请稍候片刻。”

是李尚书!

顾海眉头一皱,目光冷了一冷,停下脚步,冷冷地看着疾步而来的李尚书。

顾家人不会退缩是一回事,李尚书主动举荐就是另一回事了。

顾海从来不是“你打我左脸我将右脸一并奉上”的人,而是“今日你得罪我他日我总得十倍换回去”的性格。同朝为官,李尚书当然清楚顾海是多么难缠难惹。

之前一时冲动,现在李尚书后悔不已。

李尚书咳嗽一声,靠近两步。

没等他说话,顾海便面无表情地退后两步:“李尚书有话请明言。”

李尚书:“”

好在李尚书脸厚,颇有唾面自干的风度,立刻陪笑道:“今日在朝上,我说话有不妥之处,顾尚书大人大量,切勿放在心上。”

顾海皮笑肉不笑地扯了扯嘴角:“李尚书言重了,若没有别的事,我先走一步。”

说完,便拂袖而去。

李尚书脸皮再厚,也不便再追上去解释赔礼,心里不由得暗暗叫苦。

完了!这个小鸡肚肠锱铢必较的顾海,一定是暗暗记恨上他了。以后不知会准备多少小鞋给他穿,真是苦也!

顾海一刻未曾耽搁,很快回了定北侯府。

长嫂吴氏昏厥不醒,侄媳崔珺瑶因心情波动厉害,提前肚痛发作,已经进了产房。顾谨行去了产房外相陪等候,方氏等人看顾着吴氏。

只有太夫人留在正和堂。

“母亲!”顾海看着皱纹满面白发苍苍的太夫人,压抑了一整日的痛苦骤然席卷上心头,声音陡然沙哑低沉起来。

太夫人目中似闪过一丝水光,身体却挺得笔直:“老三,你回来得正好。我有话问你,我命人送进宫的奏折,可呈到圣前?”

顾海晦涩地点点头。

太夫人追问道:“皇上可曾应允下旨?”

“是,”顾海低声应道:“崔阁老很快就会到府中来宣读旨意。”

“如此就好。”太夫人略略松了口气,重复着说道:“如此就好。”

然后,母子两个相对无言。

正和堂瞬间沉寂下来,空气中仿佛被什么浓稠的东西填满,极缓慢地流动着,令人窒闷,胸口处似有千钧巨石压着。

过了片刻,顾海才重新张口打破沉默:“可是莞宁命人回府送的信?”

太夫人点了点头:“是。”

想到枉死的兄长,顾海心中汹涌的怒火几乎冲破胸膛,目光也愈发冰冷:“大哥身手颇强,身边又有众多亲兵。有能耐射出冷箭的人,绝不是等闲之辈。战报上并未仔细提及这个人。待谨行去边关,一定要将这个人找出来。”

“不止于此。”太夫人的目中也燃起了愤怒的火苗:“边军一直由我顾家儿郎执掌,这么多年来,从未出过叛徒。此次竟有人私开城门,还有人从背后放冷箭。这一定是死去的齐王捣的鬼。”

有能耐有野心在边军中安插内应的,除了死去的齐王,再无旁人。

想想齐王在多年前就开始暗中部署布局,委实令人不寒而栗。好在当今天子颇有运道,否则,这江山到底是谁的,真是不好说。

想到齐王,不免要想到齐王妃顾渝,想到逃走的齐王世子,想到嫁到吐蕃和亲的乐阳郡主

斩草未除根,果然酿成了大祸!

很快,崔阁老来了定北侯府宣旨。

在产房外焦急等候的顾谨行立刻赶来正和堂接旨。

崔阁老宣读完圣旨后,皱眉低声问道:“谨行,阿瑶现在怎么样?”

顾谨行满面愧疚自责:“因我坚持要请旨领兵,阿瑶心血翻涌情绪波动得厉害,动了胎气,提前发作早产了。”

崔阁老眉头拧得更紧,口中却道:“这也怪不得你。遇到这等事,顾家主动请旨才是最佳的做法。”

说句不中听的,反正躲不过去,倒不如表现得积极主动一些,还能搏一个好名声。

崔阁老越是豁达大度,顾谨行越是愧疚。

太夫人老于世故,显然窥出了崔阁老的心意,缓缓说道:“谨行明日便要动身,老身向阁老保证,一定会好好照顾崔氏和孩子。不管日后如何,崔氏永远是我顾家长孙媳!”

这是向崔阁老保证,不管顾谨行能否平安归来,崔珺瑶都会执掌中馈,定北侯府的家业,也一定会传给俊哥儿。

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省心。

崔阁老的眉头立刻舒展开来:“让太夫人费心了。”

崔珺瑶早产,崔阁老也颇为忧心。不过,身为男子,到底不便多留。崔阁老略坐了片刻,便离开侯府。

顾谨行送崔阁老离开后,便立刻回了产房外。

椒房殿。

顾莞宁今日心情极差,神色沉凝,毫无笑意。便连胆子最大的阿娇,也不敢多嘴多问。用完晚膳后,三个孩子便各自乖乖回了屋子。

熟悉的脚步声在门口响起。

顾莞宁抬起头,和萧诩目光遥遥对视。

她的眼中有着掩饰不住的悲恸。

他的眼中,同样有着悲伤,还有愧疚。

顾莞宁未动,萧诩也未动弹,就这么站在门口,和顾莞宁默默对视。

不知过了多久,顾莞宁才沙哑着声音张了口:“祖母主动上了请战的奏折?”

“是,”萧诩目中愧疚之意更盛:“其实,在这封奏折之前,三叔便已主动请缨,我也已准备下旨了。”

顾莞宁低低地嗯了一声,目中闪过一丝痛楚。

萧诩叹了口气,大步上前,用力将顾莞宁搂进怀中,在她耳边喃喃低语:“阿宁,对不起。”

顾莞宁略有些自嘲的声音响起:“没什么对不起的。便是我自己,也清楚这是最正确的决定。送信去侯府,也是我的决定。”

“顾家总得有人去边关,被动不如主动,至少还能留下忠烈的清名,光耀门楣。”

“你看,我就是这样的人。冷漠无情,果决狠辣。对自己的亲人,也同样如此。萧诩,你会不会后悔娶了我?”

第一千零九章 离别

你会不会后悔娶了我?

怎么会?

这一生,我最大的幸事,便是娶你为妻。

萧诩倏忽将顾莞宁搂紧:“阿宁,你别这么说自己。我知道你心里一定很难过。其实,我在下旨的时候,心里也不是滋味。”

只是,我们都清楚,此事势在必行。

边关战事一日未平息,顾家人便要为之流血送命。这是顾家人的赤胆忠心,也是定北侯府数代人为之骄傲的使命!

保家卫国!轻飘飘的四个字里,不知蕴含了多少人的鲜血。

顾莞宁没有说话,肩膀微微耸动。

萧诩的胸膛,很快被泪水浸湿了一片。

萧诩的心中也觉得酸酸涨涨的,格外难受。此时此刻,所有的话语都显得格外苍白无力。他什么也不想再说,只用尽全力地将她搂紧。

不知过了多久,顾莞宁的情绪才渐渐平静。

泪水冲刷了心中堆积堵闷的痛苦,头脑恢复清明镇定。顾莞宁定定神低声道:“大哥虽习武学兵法多年,到底未曾真正领兵打过仗。他此去边关,重在安定人心。真论领兵上阵,只怕还不及顾家的家将。”

“而且,边关此时不知何等危急。一定要速速派兵增援!”

萧诩略一点头:“你放心,我和众臣早已商议妥当。除了增派驻军之外,再命平西伯父子统领神卫军,前去增援。”

“只是,边关路途遥远,便是大军全部轻装上阵骑马赶路,也要耗费半个多月之久。”

远水解不了近渴。

边军必须撑过这段最难熬的时日,撑到援军抵达边关。

顾莞宁沉声说道:“只要有援兵,边军一定能撑得住。”

没了顾淙,还有众多的顾家家将。他们同样是顾家人,有顾家人的风骨和坚强。当年顾湛战死沙场,军心也未溃散。照样撑到了战事结束。

此次也一定会如此!

萧诩嗯了一声。

夫妻相拥许久,彼此的情绪都不平静,也毫无睡意。

“大嫂本就快临盆,今日情绪过于激动,竟提早发动早产。”顾莞宁眉间隐有忧色,轻声叹道:“宫门关闭之前,祖母让人送信进宫。不知大嫂能否安然生下孩子。”

萧诩宽慰道:“大嫂身体康健,性情坚韧,一定会安然无事,你不必太过忧心。”

顾莞宁又是一声轻叹,将头靠在萧诩的胸膛上,未再多言。

隔日凌晨,天还未亮,定北侯府被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划破了宁静。

崔珺瑶终于生下孩子,又是一个结实健壮的男婴。

熬了一整夜的顾谨行,颤抖着双手从产婆手中接过次子。看着哇哇啼哭的孩子,顾谨行的眼睛也开始泛红。

“来人,去正和堂送喜信。”顾谨行沙哑着声音吩咐下去,很快将孩子给了乳母,大步进了产房里。

崔珺瑶额上满是汗珠,发丝凌乱不堪,面色苍白。

生产耗尽了她所有的力气。

可她不肯昏睡,固执地睁眼看着床榻边的丈夫。

顾谨行俯下身子,用手为她擦拭额上的汗珠:“阿瑶,你刚生完孩子,身子正虚弱。快些闭上眼睡会儿。”

崔珺瑶目中闪着水光,倔强得不肯掉落:“你什么时候走?”

声音微弱,几不可闻。

顾谨行心如刀割,本不想说。可看着崔珺瑶双目含泪却又坚定执着的脸庞,心陡然软了下来:“再过半个时辰便要动身。”

时间紧急,半点不能延误耽搁。

昨日上了奏折之后,太夫人便已下了命令。府中只留下一些年迈或是受过伤的侍卫,其余所有侍卫全部跟随顾谨行去边关。顾家的家将统领顾柏,此次也会一同前往。

一直藏在暗中的顾家暗卫,也会接到密令,悄悄奔赴边关。

顾家倾尽全力,再无保留。

崔珺瑶看着顾谨行,目中的泪珠串串滑落。

顾谨行颤抖着伸手,为她擦拭泪珠:“阿瑶,我走了之后,你一定要好好养身子。待满月之后,便要振作起来,照顾孩子,照看母亲,打理顾家内宅。”

“我知道,你一定可以。”

“你又聪明又能干,性情坚强,胜过诸多男子。我将家中一切都托付给你了!”

说完,他俯下头,在她的额上落下一吻。然后逼着自己狠下心肠,转身离开。

泪眼模糊中,顾谨行的背影格外挺拔高大。

她早就知道,总会有这么一天。他是定北侯世子,光鲜荣耀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只是,她没料到,离别会来得如此突然。

素未谋面的公爹死了,他必须要接过这个重担。离开妻儿,远赴边关。或战败身死,或领兵打退敌军。只是,就是打了胜仗,以后他也得留在边关做主将,不能回京城。

今日一别,不知何年何月夫妻才能重聚。

崔珺瑶泪如雨下。

朝阳很快升起,明亮柔和的晨曦下,城门缓缓开启。

骏马沉闷的马蹄声陆续响起,很快到了城门边。

这一行骑兵,足有千人之多。人人身材壮实,目光沉着。身上带着难以形容的凛冽杀伐之气。

每个人都有三匹坐骑。算来,便足有三千多匹骏马。三匹骏马轮流换乘,便可以日夜不息,全速赶路。马背上放着可供数日果腹的干粮冷水。

为首的男子,手执一杆旗帜。红色的旗帜因疾驰而猎猎作响,上面绣着一个大大的顾字。

这是定北侯府顾家的旗帜!

这行人,是顾家的侍卫,要日夜兼程赶往边关打仗。

骑着黑色骏马的青年男子,容貌俊秀,眉眼沉凝,一定是定北侯世子。

原本在城门处排队等候出城或进程的百姓,不约而同地让了开来。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一定要打个大胜仗,将鞑子们都赶回去!”

呼喊声很快一声接着一声响起。

顾家侍卫们并未停留,神色依旧冷静,一人三马迅速出城。

一千多人,只用了小半个时辰,便全部出城,可见速度之快。

顾谨行骑术颇佳,冷冽的寒风并未吹灭他胸膛的热血。他夹紧马腹,一马当先,飞驰而出。

第一千零一十章 意外(一)

一行人疾驰数里。

阳光渐盛,炫目的光芒照在众人身上,如镀上了一层金光。

就在此时,在前探路的侍卫忽地神色怪异地骑马过来禀报:“启禀世子,前方两里处有人在等着世子。”

众人骑马速度极快,来报信的侍卫格外谨慎地退到了官道外,声音在风中飘荡不定。

顾谨行下意识地皱了皱眉,也不及问是谁,略一点头,胯下骏马已毫不停歇地冲了出去。

众人疾驰行军,不便随意放慢速度或停留。也因此,顾谨行遥遥看见官道外的一众身影时,便骑马出了官道,一边扬声下令:“顾统领领着众人继续前行,我殿后。”

顾柏朗声应了,继续领着众侍卫前行。

大秦自建朝起,高祖皇帝便开始修建官道。京城共有四处城门,城门外的四条官道十分宽敞,足够八匹马并行。行出几十里地左右,又各自分出岔路,通往大秦各地。

顾谨行要领军往西北边关,这条官道是必经之路。

官道旁或是稀疏的树林,或是空地,几乎没什么人烟。只有过了这条官道,有了岔路之后,才会有村庄田地。

高祖皇帝用心良苦。有意肃清京城方圆数十里的地方,防止有人图谋不轨,领兵潜入京城。

  如果觉得凤回巢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寻找失落的爱情小说全集凤回巢喜良缘秀色满园华裳六宫凤华十全食美念春归容华似美人多骄洛阳锦梦来运转秦画眉周小云的幸福生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