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时镜作品和珅是个妻管严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想来谢公子不知道,那一阵我管家刘全儿将近成亲,便要挑件礼物给新妇,回来时候急了,不慎撞了那么多人。阁下拦了他,要他赔偿满街人,刘全儿是没带够银两,也不曾说什么要推卸,阁下万莫要误会他了。银钱赔偿已经付讫,当日之事,却还要阁下多海涵了。”

冯霜止本以为话说到这份儿上,正常都该就这样揭过去了。

这谢振定也是士子,冯霜止只是出于习惯,将能抹去的刺儿全给抹平了,哪里想到这谢振定是个软硬不吃的。

谢振定笑了一声道:“区区小事,夫人何必挂怀?伤在下事小,赔偿小户商贩事大。谢振定何德何能,能受夫人如此重视?夫人想多了。”

想多了——冯霜止忽然觉得这人真是不识抬举。

他说话也漂亮,只是暗地里含针带刺。

冯霜止刚皱了眉,还没来得及反驳,便听他道:“任是夫人您舌绽莲花,也无法解释一个问题——刘全儿不过是个下人,出手便是千金,乘坐马车也违了定制,所以伤在下事小,伤商贩事小,何事事大,夫人心里定然是明镜一样的。”

冯霜止一听便冷了脸色,她扶了袖,只勾了一边唇,“当真是个明白人。”

转头看了看略带着几分尴尬的冯霖,她轻轻按了他肩膀道:“姐姐不便在外面待久了,这会子也得回府,且记住姐姐方才的话。”

“是。”

冯霖也不敢问刚才冯霜止跟谢振定之间是争论的什么,只躬身送她。

冯霜止前脚刚刚出了这恒泰斋,便听见了刘全儿的声音。

刘全儿是从对面街边的马车上下来的,两步跑到了冯霜止的面前,一矮身打了个千儿:“奴才给夫人请安,爷那边儿刚从国泰大人回来,远远看见您的车,叫奴才来看看,不想还真是夫人。”

他笑了一声,只是目光一转,便轻而易举地扫到了站在门里的谢振定,哟,这家伙,眼熟啊!

这不是那天跟他打起来的那位吗?

刘全儿想起来这心里还憋了一口气,看向了冯霜止。

冯霜止自然是知道他看到谁了,只道:“别惹事儿,走了。”

刘全儿现在想起来,这心里还有几分不甘愿,只瞥了那谢振定一眼,还是转身给冯霜止开路去了。

冯霜止到了那马车边,和珅便从里面给她撩开帘子,伸手接她出来,隔着帘子冯霜止都能看到他那一脸的笑意。

冯霜止钻进马车,便被他拉到了身边去。

“可挑好了东西?”

“掌事说今日没有别的了,不过过几日有一套鼻烟壶过来,说是小巧精细的,我准备看看。”冯霜止似乎完全不把方才遇到那谢振定的事儿方才眼底,她笑了一声,只靠着和珅,又说道,“对了,我路上听说,皇上又想要南巡?”

“国库空虚,哪里来的银子?”和珅眯眼,“不过……议罪银倒是有的,怕是如今皇上杂合身子去不了了。”

“倒也是。”那和珅近来可能也不会出差了,冯霜止淡淡地想了一下。

“刚才我看到了冯霖,你可是遇到他了?”和珅问道。

“是,不过也遇到了谢振定。”冯霜止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又道,“你现在是直隶的学政吧?”

“我是学政,但谢振定又怎么了?”这人的名字,和珅老觉得熟悉,可又不记得是哪里听过了。

他能被乾隆点为学政,完全是因为和珅主持编纂《四库全书》的本事,和珅不算是科举出身,只不过颇通得几分文才,再加上这办事能力足够,所以将这样的事儿都交给了他。

冯霜止道:“听说那谢振定乃是山东籍的士子,今年过了乡试的。数月前刘全儿驱车闹市,被这人给闹了个正着,方才我见他与冯霖一道,便随口为刘全儿解释了一句,不想这人是敬酒不吃吃罚酒。软硬都不吃,竟然是个不大讲道理的。”

刘全儿那件事是少有的办得不漂亮的,不过也算是情有可原,时候赔偿了那些个人,马车出事也不是刘全儿想的,做到了这个地步便应该放过了。

谢振定似乎的确不在意这事情了,之后却说刘全儿出手便是千金,乘坐的马车也不合规矩。

冯霜止想起自己今日过来坐的马车,倒是警醒了起来,暗暗提醒自己别再犯错。

将谢振定的事儿三言两语说了,和珅只道:“这官场上有几个干净的?特立独行的走不远,这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便是连王杰也要偶尔地随波逐流,不敢表现太过,他算是个什么东西?”

这话说得不客气了,也可见和珅眼底带了几分冷意。

冯霜止道:“莫要因为这样的小事坏了大局,不过是随口说与你听听。”

和珅笑一声,“不过是个士子而已,大局哪里是那么容易坏了的?”

嘴上这样说,心里可不这样想。

回了府,和珅就让人查了那谢振定,竟然查出这谢振定跟王杰交好,便是那一日刘全儿跟他打起来,让王杰给拦下了,这才让王杰认识了谢振定的。

谢振定早听闻过王杰的大名,也知道这人在外的名声,当即便很是激动,希望拜在王杰的门下,不过王杰不收他。不仅不收这谢振定,甚至不收任何人当自己的门生。

前儿皇帝给王杰指了一门亲事,王杰现在似乎还恼着,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皇帝病着,懒得搭理王杰,不过王杰因为清廉,又有办事的能力,跟朝廷之中一众清廉的大臣交好,早已经在朝廷之中站稳了脚跟,隐约有跟和珅和福康安分庭抗礼的局势了。

和珅查过这谢振定,发现也不是个简单的,袁枚竟然很欣赏这人。

说起来,袁枚也算是和珅的恩师,这谢振定是要成为他和珅的师弟了。

只是这样的人,万万不能成为他的绊脚石。

和珅修书一封,寄到了山东那边去,国泰前一阵被他保举到了山东那边当学政,这谢振定不能让她起来,只能悄悄做掉。

谢振定与冯霖这边哪里知道和珅有那么多的打算?

在冯霜止走后,两个人都没有多想,只有谢振定,看了一眼那车,便知道是朝廷大员的了。

冯霜止是和夫人,这时候进去了,便知道里面坐着的是谁了。

他回看冯霖一眼,便笑道:“老弟方才说,令姐乃是袁枚先生收的学生,可是不假?”

冯霖闻出味儿来了,这一位谢兄跟自己的二姐是不大对盘,他苦笑一声:“确是袁枚先生的弟子,便是我二姐夫,也就是当朝军机大臣、直隶学政和珅,也是袁枚先生的弟子。”

这事儿流传并不是很广,众人甚至也没怎么议论这件事,只因为袁枚喜欢游山玩水,走遍大清江山,所以不常在京城。袁枚虽是才名远扬,却不见得在京城权贵人家之中有多大名气,知道他的大多是,或者权贵人家子弟在读书的时候才会想到他,旁的时候很少会想起袁枚这样的人来。所以和珅跟冯霜止都是袁枚的学生这件事,竟然没多少人当做佳话来流传——不过,也兴许是因为这二人身上别的各种传言已经够多了。

谢振定走到那柜台前面,只手指按住了一把羽扇,拿起来看了看,若无其事笑道:“当真是想不到,袁枚先生竟然会收这样的两个人为弟子。”

和珅他不知道,可这和夫人一介女流之辈有什么能耐?

他现在的疑惑,也不过是这么一闪,但他不曾想到,因为今日一时的口舌之快,差点让他与殿试金榜失之交臂,又由此引发了朝廷之中新一轮的争斗。

第八十五章 联手

李侍尧和孙士毅的案子,终究还是没能这样轻而易举地揭过去。

和珅跟福康安已经是不喜欢这两个人了,如今这二位爷便是朝廷里两尊大佛,跺跺脚整个朝廷都要动的。福康安背后是傅恒府,只是如今傅恒看着一日一日地老了,便没了当年的锐气,跟乾隆也是越来越没话说。乾隆看到傅恒,觉得这人老了,自己也老了,看了几回便不想看了,说让傅恒回去歇着。于是整个朝廷里,也就一个福康安最得皇帝的喜欢,除此之外便是跟和珅交好的福长安。和珅乃是从下面滚打起来的典范人物,一开始的起点便不如别人,却能有跟福康安一样的位置。

同等条件下,和珅的心计应当是不弱于福康安的。只不过福康安要保住这样的位置也需要很深的算计,这两人扯吧扯吧其实也是势均力敌。

朝廷里的人都以为他俩是针锋相对,暗地里都是十五阿哥的人,现在同时针对孙士毅和李侍尧,却被乾隆压下来,心里便不痛快了。

难得联手一次,竟然还被皇帝驳回来,一则面子上过不去,二则斩草不除根,唯恐一解决不干净给留下后患。福康安跟和珅这心里都不舒坦,怎么办?这不是还有一拨人没利用上吗?

孙士毅和李侍尧的案子,大半是直接从和珅的手上过的,福康安站在和珅这边,要将两人置于死地,可清流那边却一直没来得及开口。

现在传出了孙士毅李侍尧二人要从轻处理的消息,那边钱沣一张铁嘴直接本子给乾隆参上去了。钱沣背后不是没人的,王杰、阿桂等人都是支持他的,这本子一上去,乾隆气得吐血,只说钱沣这人不识好歹,竟然让他跪在了太和殿外面。

这一下,所有的清流官员那个震动啊。

说的是不杀言官,钱沣乃是御史,本身就有检举弹劾的职责,如今弹劾了上去,说了孙李二人此案的弊病,竟然被皇帝不分青红皂白地罚了,清流们不痛快了。

军机处里,和珅跟福康安坐着,低矮的门房里排着几张桌子,值班的军机大臣们将官帽放下来,这天儿热,暑气没消下来,众人火气都大。

自打孙李二人倒霉开始,都是树倒猢狲散,也没几个人敢帮他。

谁能招惹和珅跟福康安?

现下钱沣还跪在外面,这大太阳晒着,一个文官,怕是熬不了多久。

整个军机处值班房里,安静极了。

和珅老神在在地喝茶,眼光落在那茶碗里,似乎眼珠子都掉进去了一样,反正那目光是拔不出来,他像是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看不到,甚至什么也不必理会。和珅不是什么军机大臣,只当自己是来郊游的。

反观福康安,拿着卷宗就拿着卷宗,看得专心致志,一副沉浸在国家大事之中的模样。

那边清流官员们诡异地安静着,王杰如今也入值军机处了,在将那帽子放下来,只坐在桌子后面,看着眼前铺开的纸页。

一名官员终于叹了一口气,打破了这军机处的平静:“这可怎么办才好?”

和珅端起茶来喝了一口,轻轻合上了盖,福康安将那卷宗翻了一页,这两人还是不说话。

王杰嘴唇紧抿着,问了一声:“外面钱大人怎么样了?”

“强撑着跪在那里呢,皇上说他认错了再给起来。”礼部张侍郎接了一句话。

“啪”地一声,王杰便将自己手中的笔扔掉了,抬眼看和珅跟福康安,便不冷不热道:“和大人,福大人,您二位也别端着了,这事儿怕还得商量着。”

和珅抬眉,终于将茶碗放下了,一脸谦和的笑意。

至于福康安,也像是忽然之间看完了卷宗,也抬头起来,他先是看了和珅一眼,反过来再看了王杰一眼,便开口道:“王大人何必急躁?之前万岁爷也很是器重钱沣大人的,想必这只是一时的气话,我们当臣子的哪里敢跟皇上作对呢?”

现在虽说是十五阿哥帮助着处理政事,可在孙士毅和李侍尧的案子出来了之后,皇帝便开始将之前放出去的权力回收回来,身体似乎也开始有了恢复的征召。这皇帝是老当益壮,下面的臣子们心情却是复杂了。

和珅还没说话,王杰便是一生冷笑。

他看了这年纪虽跟自己一样,却称得上是老奸巨猾的二人一眼——和珅此人奸猾至极,他与阿桂不和,阿桂在皇帝跟前儿天天说和珅不好,和珅知道了却天天在皇帝跟前儿说阿桂的好,皇帝那边听了两边一对比,心里怎么想?

这还是和珅好啊,阿桂天天说人家和珅不好,和珅却是个心胸大度的,整日里捧着阿桂,说阿桂好,有什么大差事都说阿桂能干,阿桂去——所以阿桂倒霉了。

他整日里想要皇帝限制一下和珅,哪里知道背地里被和珅这样反将一军,但凡是有重要的,需要外调的差事,都把阿桂往京外使唤,阿桂何等功勋卓著的老臣了?如今竟然只有疲于奔命的份儿。

由此便可见,和珅这人心思之毒辣,智计之卓然了。

和珅拿了阿桂当垫脚石,如今早已经坐稳了重臣的位置,怕是再过一段时日,人人都要称他一声“和相”“和中堂”了。

至于福康安,有傅恒的本事,军功可比阿桂,本身是武将,却也极通文臣之事。不必跟和珅一样步步算计太明显,可眼光独到老辣,这几年也培植了不少的心腹党羽。

这二人便是朝廷里两大支柱,这二人都扳不倒孙士毅和李侍尧,烫手山芋平白落到了他们清流这一派,让人很是愤怒。

既然知道乾隆之前器重钱沣,便应该知道即便是现在钱沣说了什么,乾隆也不该这样惩罚他,必定是有人在乾隆身边挑唆过了,故意要将这事情闹大——细细想想,闹大有什么好处?

受益的还不是和珅跟福康安两人?

王杰早不是当年那王杰,这事儿一出,他一问,便知道里面是谁在做鬼。

和珅跟福康安两个人不想留下孙士毅与李侍尧二人当后患,只是这四个人,都是乾隆宠臣,和珅跟福康安明着搞死孙李二人,肯定让乾隆不高兴,影响这两个人的前途,这个时候便需要人来当枪了——钱沣便成了这样一个倒霉鬼。

现在清流官员代替了和珅与福康安,将对孙李二人案子处理的不满发泄了上去,乾隆不高兴处置了钱沣,如今轮到清流官员们集体揪胡子。

可怜了这些个老臣,一心为国为社稷,却要被和珅福康安这两人联手算计,当枪使唤。

和珅不开口,福康安也不开口,等着钱沣去皇帝那里说,然后他们再从背后算计。

对王杰和他背后的这一群人来说,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和珅道:“王大人何必着急呢?这钱沣大人的事儿,没得一会儿便过去了。李侍尧大人当初官拜大学士,孙士毅大人也是个有本事的能臣,很得皇上的喜欢,不杀便不杀吧,您说这钱沣大人何必自己去皇上那里找不痛快呢?皇上有意放过孙李二人,我们做臣子的抬抬手也就过去了。钱沣大人,这死心眼儿也忒过了吧?”

福康安难得帮回腔,只道:“王大人,咱们这还是钱大人同僚,特不能看着钱大人遭罪,找个人去劝劝他吧。”

王杰斜了这二人一眼,只觉得两人面目可憎至极,如今是他们要袖手旁观左手渔翁之利,只不过王杰不是当年的王杰,也是个狠得下心的。

他知道和珅与福康安两个人求的是什么,强压了心头的不豫,冷声说:“孙李二人是自己知法犯法,又压榨民脂民膏,其贪污之巨竟达到数十万两,更不提卖官鬻爵、结党营私之事,二人仅仅官降三级,不过是小惩。然则对此二人,既然有知法犯法之时,便知道这两人不会轻易悔改,如今惩罚不够重,不痛不痒,仗着皇上的宠信,难保他日不会再次流毒我大清官场,危害百姓。和大人与福大人乃是皇上左膀右臂,为皇上清誉着想,为我大清天下苍生计,也不该对钱大人的事情袖手旁观。”

好一顶大帽子,一通话扣下来竟然让福康安与和珅都哑口无言。

这话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从孙李二人之事本身,说到皇帝的处理,以及这样处理的后果,再将和珅与福康安对皇帝的重要性一说,最后大帽子一扣,不帮忙你也得帮!

这话要想出完美的推脱词来也不容易。

和珅正筹措着用词的时候,福康安却说话了。

和珅是个喜欢话里藏话的,福康安却少有转弯抹角的时候,只听福康安道:“此事王大人说得也不错。孙李二人早已经是我等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只是我与和大人之前便负责此事,又与那孙士毅李侍尧二人有些私人的恩怨。皇上偏袒他二人的时候,我们便不敢说什么的。我二人虽心怀百姓办事,却难保孙李二人不反口诬陷我们携私,所以这一件事,我们当真不能出面。”

“福大人话糙理不糙,正是我二人有这样的困境,所以我们无法正面出来。”

和珅是趁机损了福康安一句,福康安那话虽然直,其实却是滴水不漏的,只是和珅跟他一样貌合神离,能损一句损一句,是他和珅赚到了。平日里福康安话虽然少,但只要他在朝堂上一开始,便肯定要刺儿和珅几句。

这两个人之间相互拆台早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在看到和珅拆福康安,众人也不过是无语一会儿而已。

和珅这时候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要上你们上,我们在后面当后援。

只是王杰不怎么甘心,现在是和珅这两人要拿他们出去当挡箭牌,顺便以他们为剑做了孙李二人,可关键时刻,这两个人不能掉链子。

王杰于是跟和珅福康安好一阵说,最后道:“皇上现在虽然病着,这心里不过跟明镜一样,清流便是清流,弄权者便是弄权者,钱大人行得端做得正,怕的不会是报应。”

说完了,王杰便起身,招呼了这军机处里的大臣,又派了奴才去通知还在各府衙办事的人,御史衙门的言官们全部来了。

和珅跟福康安坐在军机处喝茶的时候,王杰等人便直接带着人到太和殿外面浩浩荡荡地一跪,烈日下头一眼望去全是各色的顶戴花翎、官服补子。

王杰朗声道:“钱沣大人乃是左都御史,自上任始便有言我大清官场利弊之责任,今日以言进于圣上,却因触怒圣上而遭责罚,长此以往,何人敢有直言?直言者日渐,而我大清日衰。官场之利弊不除,我大清律例威严何在?今者下臣王杰诸人,敢代我文臣诸人,谏于太和殿前——孙士毅、李侍尧此二人之事,还望皇上三思!”

“皇上三思!皇上三思!”

“……”

下面跟着重复了这一句话。

王杰说完,便直接往地上叩了三个响头。

他脊背挺直了,便跪在脸色惨白、嘴唇干裂的钱沣前面,钱沣叹了口气:“又成了他人棋子。”

王杰只压低了声音道:“钱大人无须挂怀,没有和珅与福康安,我们也这样做罢了。”

只是在钱沣看来,有和珅与福康安插手,跟没有这两人插手,差别是很大的。这二人筹谋算计,不过是为了借清流之手除了那二人,后面必然将这二人在朝中空出来的利益瓜分。

清流这边将孙李二人这毒瘤除了,却养出了和珅与福康安这两个大的,将来又是一场恶战。

钱沣的担心未尝不是王杰的担心,只不过王杰只有一句:“邪不胜正。”

宫里面乾隆听吴书来说了这消息,竟然再次气得吐了鲜血。

永琰正在宫里伺候自己的皇阿玛,乍见乾隆吐血,忙高声喊着叫太医,又上来扶乾隆坐好,一脸担心得不得了的样子。

只是他私下里却看了一眼吴书来的脸色,想必这一次的事情闹得很大 。

也怪这孙士毅李侍尧二人不会做人,拉拢和珅福康安不成也就罢了,朋友做不成其实都还能点头之交的,可这二人仗着势大要反过来给和珅、福康安使绊子,便是自己找死了。只是如今这事情把清流搅进来,乾隆想要息事宁人便很是困难了。

那一拨子文官都是王杰那样的犟驴脾气,王杰这样的人是皇帝最喜欢也最痛恨的。有他们忠臣,官场不*,可这些人不会看皇帝的脸色,心底有自己的信条,总有那么些时候要跟皇帝对着干。在这种时候,比如现在,皇帝是很想一刀砍了他们,可又舍不得砍,一个个都是国家栋梁,都是能臣干吏,都忠心为国,杀了他们这还了得?

乾隆那病一下就给气严重了。

太医过了瞧了,又叹了口气,说怕是又要多休养几日。

小心翼翼地诊完了脉,便退下去开药。

永琰这边继续伺候乾隆,却听乾隆问前面是个什么情况。吴书来上来说太和殿外面盯着大太阳跪了一拨大臣。

乾隆问可见到了和珅跟福康安。

吴书来答不曾看到。

于是乾隆沉默了良久,下面的人给端上药碗来,乾隆竟然少见地伸出手去,端住了,只是那手一直抖着。吴书来正想上去说伺候乾隆用药,哪里想到便是在这一瞬间,乾隆枯瘦的手掌竟然捏紧了那药碗,直接将那碗往宫人身上一砸,便骂道:“都滚,给朕滚了!不把朕这个皇帝当皇帝了不是,处理个孙士毅李侍尧还要他们来指指点点了不成!让他们跪下去!爱跪到什么时辰跪到什么时辰!都给朕滚——”

天子一怒,哪里是这宫里的人能承受得起的,一下便跪倒了一大片。

只是在喊完这一番话之后,乾隆便气晕了过去,这又急急忙忙找了人来。

永琰退到一边去,待太医出来的时候望了他一眼,太医给他递了一个眼神,又轻轻地摆了摆手,永琰不动声色一点头,便重新进去了。

吴书来还伺候在旁边,永琰道:“外面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哪些人带头,那些人参与?皇阿玛怎么忽然之间气成这样?”

吴书来跟在皇帝身边多少年了,也知道现在是十五阿哥势大,配合着兴许将来还有个好下场。

他垂首道:“是王杰大人领着下面的一班大臣,不过和大人和福大人这时候还在军机处,奴才是知道和大人跟福大人其实也对这一次的案子不满,只是他们跟清流之间一向撇的干净——”

言下之意是,这事儿和珅他们参与的可能不大。

可永琰是个看得远的,他只笑了一下,也没对吴书来说更多。

走出这宫里,永琰便继续代行自己监国的职责去了,等到太阳要下山了,才一脸忧心忡忡的模样去太和殿前劝王杰等人。

“皇阿玛病着,现在心里不大舒服。方才气得吐了血。为着皇阿玛的龙体,王大人你们几位也该体谅一些的……这事儿固然是皇阿玛处置有些……”

他猛然像是意识到什么忽然没说话了。王杰抬眼看他,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到底为什么永琰忽然不说了,便听永琰叹气道:“此事王大人还是莫要执着了,得过且过一回可好?”

王杰最听不得这样的话,只道:“如今孙士毅李侍尧二人网开一面的先例一开,他日谁人不贪赃枉法?这样的先例,开不得,王杰不明更多事理,只知道现在不能退让。”

永琰背着手,看这黑压压跪着的一片人,便觉得这些人其实是跪在他脚下的。

那一瞬间,看着紫禁城沉下来的落日,他无声地一勾唇,垂下眼的时候已经一副有郭有明的模样:“王大人放心,此事永琰定然好好劝说皇阿玛,今日还请大人带着人回去,明日永琰争取给王大人一个交代。”

永琰走了,王杰也知道这时候不能逼得太紧,便带着人回去了。

第二日早上,照常带着人来跪,他们也不是那偷懒怕累的贪官,这一班子清流都是死心眼儿,一跪跪到底。

宫里面乾隆原本听永琰说那些个人已经劝回去了,便松了一口气,以为事情就这样压下去了,哪里想到第二天才醒了没多久,竟然又听到王杰等人来了,一时心头郁结,便晕厥了过去。

皇宫里的气氛一下便紧张了起来,在皇帝身体不好的时候,偏生还出了这样的事情。

皇帝高高在上,平日里很少有人反驳,在出了这案子之后,便一日没平静过。

太医多次诊脉,多次摇头,说皇帝是怒极攻心,万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宫里面的消息一会儿便传到了军机处,和珅正盘算着这事儿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听侍卫过来说了这一消息之后,也不知道为什么便扭过头一看——正巧,福康安也看向了他。

忽然便觉得有些不对味儿了……

皇帝拖着不肯办事儿,那是皇帝自己固执,还要顾及着皇帝的颜面。

之前是皇帝金口玉言说要赦免孙李二人,可现在又要他收回成名,皇帝一张老脸往哪里放?当了多少年的皇帝了,之前哪里有过钱沣王杰这样大胆的?便是刘墉都能避则避,很很懂得变通。因为腰痛还在休养之中的刘墉听这事儿之后,一是夸他们胆子大,有气节,二却是在骂他们死脑筋,不变通。

皇帝不愿改口,王杰他们逼着皇帝改,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要命的是,永琰在这里起的作用。

和珅手指叩击着桌面,看着那放在上面的茶碗,“这茶,不对味儿了……”

第八十六章 杀人灭口

乾隆当了太久的皇帝了,兴许众人都在猜他什么时候会死。

康熙爷的时候,太子当了四五十年的太子,最后还不是没了?雍正爷继位之后也只在位十三年,便是年纪大了,身子也不行了。现今乾隆爷当了多久的皇帝了,他儿子都没了好几个,这老爷子还在这里硬朗地活着。永琰想要继位,但皇帝还活着,这又能怎样?

和珅忽然便警觉了起来,到底永琰背后在想什么,有什么打算,他根本无法预料。现在他跟福康安联合起来便能够把持朝政,可以说是永琰的巨大助力,可也有一个问题——威胁太大。

两人隐晦地谈了这事儿,福康安跟他一说了之后,他们又觉得这样的事情其实无法避免。人一旦有了野心,什么不敢干?

有的时候,有野心也不是什么坏事。

和珅难得跟福康安、王杰两个人一起走,这三人其实都不大对盘,不过今日这事情毕竟不同于以往。

三家联手一起办这件事,在王杰看来不过是与虎谋皮而已,只不过钱沣已经牵扯到了这件事里面,便不可能再避免了。更何况,他们清流官员,即便是没有和珅他们这档子事儿,也要去做这件事,现在不过是众人的目的都相同了而已。

只不过这种情况毕竟是少见极了,三个人从宫门口出来,直接照例找了聚贤楼坐在一起,只不过坐在一起了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王杰看了这二人一眼,道:“皇上心里怕还是想要偏袒那二人的。”

福康安道:“皇上偏袒也没办法,正所谓是法不责众,今日只是你们出来,回头便能有更多的出来了。”

既然是已经跟李侍尧孙士毅这两个人撕破了脸,和珅跟福康安便都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手下留情,混过官场的谁不是个狠人?如今不趁着孙李二人这“病”要了他们的命,还指不定会出什么事儿呢。即便是现在的情况很是凶险,他们也不能就这样轻松地便放过去了。

今日放过的是孙李二人,他日这两条狗便要咬上来了。

和珅心底的毒计一条跟着一条地冒上来,只是还不是施展的时候,他端了杯茶,道:“一则是法不责众,二则是我们得理,最终还是要按照大清律例走的,不必担心太多。如今是十五阿哥监国,应当也会在背后劝着皇上的。”

怎么劝,那就不是和珅能想象的了。

王杰只道:“如今那孙李二人羁押在刑部,听闻皇上偏袒他二人,竟然也嚣张跋扈起来。这二人,若不得其报应,对不起苍生黎明……罢,今日便到这里,刘墉大人那边有事想询,王杰还要赴约,先行告辞。”

刘墉跟王杰肯定要就这一次的事情好生地商议一番,回头再闹出什么乱子来可就不好办了。

他一走,和珅跟福康安也就没了什么坐头,大家都相互看不惯,客套两句也就自己回府去了。

原本说福康安是要续弦娶妻的,可因为太后崩逝,现在禁了红事,也不过是暗地里物色着人选,福康安又成了个京城里人人想嫁的好男人了。

想到这一点,和珅进门去的时候,那唇边的笑意便扩大了。

里面福禄寿喜站着,看和珅这时候才回来,便有一人笑着道;“爷今日回来得怎么这么晚?二爷今日提了好好酒找您,不过您不在,夫人便招待了二爷跟二夫人,这还在后面花厅里坐呢。夫人让奴才告诉您,若是您回来了,便直接往绪蓼水榭走,她在那儿等您呢。”

和琳自己出去建府了,只是若不忙的话,也时不时回来看上一两眼,兄弟之间的感情从不见淡薄。

听了奴才的话,只直接转了方向,向着后园那边水榭走。

不多时便瞧见里头摆了宴,冯霜止方站起来给远兰布菜,一脸的笑意。

暖黄的灯光在那湖上照着,也将冯霜止的身形映衬得更加窈窕。和珅只觉看到这样一家人和和乐乐的场景,心里高兴。纵使朝堂上有再多的风云变幻,回了家便完全放下了。

从阶上走过,还没进去,冯霜止便已经注意到了他,便很自然地笑了一声,道:“今儿你倒回来得晚,我听说宫里又出了大事儿。”

消息是和琳带来的,冯霜止听了,还没来得及深想,便已经看和珅进来了。

和珅坐到她身边,像是一开始便在这席上一样,只不过是中途离开,这个时候回来的。

他看了和琳一眼,和琳道:“宫里的事儿闹得挺大的,我也是听说,回来跟嫂嫂一说,不过还没怎么想开。那王杰也搅和进这事儿里了,怕是孙士毅李侍尧这二人在劫难逃了。”

冯霜止也点点头,想必也是这样想的。

她闲着无聊,最近画了几把团扇,如今送了一把给远兰,自己留了两把。那手指搭着扇柄,摇着扇子的手忽然之间一停,也不知道是想到了什么。

和珅道:“只是不知道会拖上多久了。”

转过目光便瞧见冯霜止那奇怪的怔忡表情,他奇了一下,“夫人,怎么了?”

冯霜止那团扇遮了半张脸,又慢慢放下来,皱眉道:“并无什么大事,不过是忽然之间想到了如今皇上的身子,可还受得住这样的折磨?”

和珅眼神一闪,“这该做的事情总归是要做的,不能因为皇上的身子不好便不触发这二人。私底下说句不敬的话,天下是皇上的大清,也是天下人的天下。”

有一句话叫做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虽不怎么合适,可孙士毅李侍尧毕竟不是天子,这二人犯法,合该同罪的。

和琳听着这两人的对话,总觉得有些玄机,不过他为人开朗不愿意去想这些个乌七八糟的事情。

跟和珅喝过了几轮酒,和琳便要回府去,明日还要到阿桂跟前儿当差,不能闹得太晚。

还没出和府,便听远兰问道:“怎么听着哥嫂的话中像是还有什么别的玄机,我听得云里雾里,也不明白是个什么意思,你可听明白了?”

和琳一笑,道:“他二人说话喜欢藏着掖着,只他二人听得懂,我们去听他们的干什么?”

远兰笑他:“你是自己不愿意动脑子想他们说什么,所以才这样懒怠。”

叹了口气,和琳握紧了远兰的手,道:“哥哥嫂嫂何事不算计?正是有他们的算计,才有我们如今。朝中局势日渐紧张起来,看着是平静,可毕竟皇上病了,十五阿哥是稳了起来,但谁又知道八阿哥、十一阿哥是不是死了心呢?平日里,你跟嫂嫂多走动几分,便能学到不少了。”

他这话说到远兰心坎上去了,“还当真是这个理儿,我看那周曲便是嫂嫂手底下的人,很是能耐,不过在嫂嫂手下也是服服帖帖的。”

岂止是那什么周曲,即便是刘全儿,府里上上下下的人,又有哪个不服冯霜止的?

远兰是佩服这和珅夫妻二人得厉害,这么多年处下来,竟然是少有摩擦的。

只是他提到周曲,和琳便道:“别的倒还好,这周曲毕竟不是府里的人,更没什么卖身契,说是谋士也不像是谋士,反倒住进府里。嫂嫂与他清白着,只恐旁人的流言蜚语了。”

最近那传言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毕竟那周曲是冯霜止左膀右臂,冯霜止依仗他多一些,刘全儿则是要跟在和珅的身边,处理府里的事情也是抽不开身的,多一个人来打理,很是合规矩。坏似乎就坏在周曲这人长得还不错,谈吐也算是文雅,有办事的能力,曾有不少的人来说媒,但周曲都给推掉了。这样的男子,有能力有本事,还得女主人的器重,难免有人要闲言碎语的。

这一类的碎嘴话,也不仅仅是和珅他们这府里才有的,旁的一样都有,只不过虚虚实实就难说了。

往日里都没这样的传言,近日里也不知道是哪里起来的。

远兰这边一听,便将此事记住了,不过此时倒也没多想,跟和琳一起回了府,伺候着他歇了,过两日依旧来联系冯霜止。

只不过这一晚,冯霜止这里却偏出了点事儿。

半夜里在书房翻账本打翻了烛台,将很久以前冯霜止抄写下来的账册给烧了。

这是当初王杰留下来的账本,她交出去的乃是原本,抄本还在她手中,之前觉得留不留都是那样一回事儿,便放在了书架上头,如今乍看到,竟然有些怔忡起来。

和珅前面听见这动静过来,看她打翻烛台,那账本一角燃起来,忙过来给扑灭了,平白无故烧了火,其实不是什么好兆头。但和珅是个不信命的人,也就没什么顾虑了。

他忙将冯霜止拉到了一边;“可曾烧着了?”

“哪里那么容易出事?”冯霜止摇摇头,又回头看那账本,“今日也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恍惚了一下,像是想起了什么,只是方才被那火给一下,又忘记了。”

“想不起来便慢慢想,怕不是什么要紧事,忘记也就忘记了。”

她方才是想要找和珅说什么事情的,现在倒完全忘记了。

和珅看她当真无事,便要走过去收拾那一片狼藉,忽然看到那账本,便拿在手中翻了一翻。

当初断案他也就远远看到过这账本,毕竟是在乾隆的手里的东西,他们这些个人也不好去碰,冯霜止是直接通过伊阿江将这账本拿上去的,并不曾经过和珅的手。他现在拿起这账本,目光忽然落在了一行字上,便忽然之间愣住了。

冯霜止正奇怪他怎么没动了,便上去问道:“又出了什么事儿?”

“……要出大事了。”

和珅只觉得倒抽一口凉气,只盼着现在还没出事,今日给这样一闹腾,孙李二人的事情指不定还要牵出他们背后的人来,他赶忙将那账本一卷,便道;“出大事了。”

也顾不得解释许多,他只让冯霜止今晚先睡了,便直接返身出去,推开门便叫刘全儿:“刘全儿速速去王杰府上,让他连夜提审孙士毅与李侍尧二人。你别愣着,先去了,我在刑部等他!”

“嗻。”刘全儿被和珅这冰寒的声音冻得激灵灵地打了个抖,麻溜儿地跑着出去,便翻身上了马,先往王杰府上去了。

和珅这边却是揣着那账本直接往刑部赶,只盼事情不要如他想象之中地那么糟糕。

刘全儿到了王杰府上的时候,王杰还没睡,只坐在那书案前面双手食指交叉起来,就一盏越来越昏暗的油灯,也不说话,更不动作,跟入了定一样。

乍一听见外面有人高声喊,便出了书房门,才走到中庭,便已经看到门房给刘全儿开了门,刘全儿跑过来便给他打个千儿:“王大人,我家爷今儿也不知道为什么,半夜里出来说请您到刑部去连夜提审孙士毅、李侍尧——”

刘全儿话都没说完,便看王杰那脸色猛然一变,紧接着便听他道了一声“果真是坏了”。

  如果觉得和珅是个妻管严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时镜小说全集和珅是个妻管严我不成仙宰相厚黑日常[清]我本闲凉王侯组团当山贼贫僧姜姒虐渣攻略非典型庶女[重生]票房毒药翻身记[金粉世家]重生秀珠[红楼]大盐商[黑客]自由男神不自由[黑客]愤青大神[大汉天子]废后复仇傲慢与偏见(世界公敌),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