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时镜作品我本闲凉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顾承谦没说话。

永宁长公主却是大袖一挥,忙问道:“回来了?见着人了?在哪里?”

“回、回来了,刚才在门外。万管家着小的先来,给老爷报信儿。估摸着大公子一会儿就来!”

仆役差点就没喘过气来,不过还是尽量清楚地,把事情给说了一遍。

永宁长公主一时便笑了起来。

周围无数人,在听清楚之后,竟都忍不住开了怀,有人甚至忍不住笑了起来。

“大公子可算是回来了!”

“哈哈,昔年治理水患,还是大公子帮的忙!”

“六年不见,拜帖也不回,我还担心他要出家了。哈哈,总算是回来了,真是要吓煞我了!”

“恭喜老太师啊。”

“恭喜老太师!”

“恭喜太师了……”

一群人连忙向着顾承谦道贺。

顾承谦却一时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感觉,明明分不清对错,甚至觉得他顾觉非合该千刀万剐,可这个时候,脸上却忍不住地露出了笑容来。

他起身来,连连向着在场的诸多同僚拱手:“多谢,多谢了……”

楼下是一派前所未有的热闹场景。

楼上虽没那么夸张,可两侧一些年轻些的官家小姐们,也都露出了惊喜的神态,甚至有不少开始窃窃私语,更有甚者,暗暗地尖叫起来。

就连一些二三十年纪,已嫁为了人妇的,面上竟也有隐约的激动。

七嘴八舌的说话声,一下就淹没了整个二楼。

陆锦惜手里端着一盏江南凤团雀舌牙茶,一眼扫过去,便见得有人已经好奇地向着下方探头去看,也有的矜持地坐在原位,可脸上却都有了一抹娇羞的神态……

想来,是想到了传言中的顾觉非。

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呢?

意淫又不犯法。

只不过么……

她耳闻着下面官僚的盛赞,眼瞧着上面娇客的期待,心底竟然没什么波动:世上哪里有人能完美到这个地步?

见着这场面,她只觉得太虚,也太过。

一时之间,陆锦惜倒有些奇怪的置身事外之感。

她瞅了一圈,终究还是收回了目光,把茶盏放回了桌上。

一只手点着那茶盏上精致的松鹤图,一只手手肘则搁在椅子的扶手上,手指撑着额头的边缘。

戏停了,没了那一股热闹劲儿的刺激,困倦便慢慢地袭来。

陆锦惜掩唇小心地打了个呵欠,只歪着头,等着那一位顾大公子的“粉墨登场”。

众人也没有等上多久。

约莫只过了半刻,外面探看的下人便飞快地跑进来禀:“老爷,大公子就在外面了!”

楼下顿时一片振奋,甚至有座次本就靠外的人,干脆迎了出去,站在门外看。

楼上更是一片低低的惊呼之声。

也不知道是谁先从外面的窗上探出头去,一下便惊喜地呼喊起来:“真的来了!你们快看!”

谢襄铃本是个矜持自负的。

可架不住近日来,父母在婚事嫁娶之上,总谈及顾觉非。她也觉得,以自己的容貌与出身,满京城也就一个顾觉非能入她眼。

如今未来的夫婿,很可能就在下面,她岂能忍得住?

只有片刻的犹豫,谢襄铃便跟着坐在窗外,向着外面看了出去:初时只能瞧见那远远的长廊上,走来一道深青的身影。

身材气场,昂藏里藏着飘逸,飘逸里又有几分沉稳,竟比影竹楼周围栽的这一片翠竹,还要挺拔。

还没看见脸,谢襄铃的心便已酥了一半,竟如小鹿一般乱撞起来,带得她脸颊一片飞红。

可她完全无法控制。

等到那人影走近,一张脸也慢慢露出来的时候,谢襄铃忽然便听不任何声音了……

楼下,久候的文人与官僚,立时上前去寒暄问好,她听不见;

楼上,身边的其他官家小姐们那隐隐藏着激动的声音,她也听不见。

只有那擂鼓一般的心跳,还在她胸膛里撞击……

正当中坐着的陆锦惜看不到下面。

她只听得靠窗那边一阵压抑着喜悦的惊呼,接着便是影竹楼门口一下热闹了起来,竟是刚才迫不及待出去的那一行人的寒暄。

“可算是又见大公子,别来可无恙?”

“劳李大人关心,觉非安然无恙。”

“六年不见,顾老弟神采更胜当年啊!”

“常先生风采亦不减当年。”

“让先,哈哈,差点还以为你真的当了和尚去……”

“家有牵挂,万万不敢,六年来,也劳庭木兄记挂了。”

……

一声连着一声,一个比一个欣喜激动。

听着,竟像是工部尚书李文朗,杭州书院的院长常建之,甚至翰林院如今的掌院学士吕如梁……

而答复他们的声音,则带着几分愧疚,几分感动,似乎是为了这六年的音信全无,也似乎是为了朋友们这样真挚的关切……

陆锦惜一听,只觉得这一道声音,淡泊清雅,沉着冷静,好似静水深流,自人心间慢慢地淌过,将一切荒芜的杂念都带走了。

隐约间,是故人重逢,物是人非……

甚而,岁月流变。

她一时有些怔住。

下面的寒暄声,并未持续多久。

所有人也都知道,应该把道给让开,让这一位六年不曾归家门的大公子,先进去拜拜已年迈的老父。

于是,陆锦惜终于也看见了。

那一道身影。

宽肩窄腰,修长昂藏。

锦缎青袍在里,玄青鹤氅在外。

银色的绣线在对襟和袖口领口边,都留下了祥云的绣纹,衣袍上的竹叶暗纹,在这一刻,竟是无比地契合了“影竹”二字。

人走进来,似朗朗挺拔的一支竹。

恍惚间,竟觉得眼前好似有竹影摇曳,割碎了天光,洒落在他身上。

缓步而行,他穿过了堂中留出来的夹道,到了默立的顾承谦面前。

于是,那一张先前都没看见的脸,便正正好,对着她们这一面。

长眉墨画,鬓若刀裁。

挺鼻薄唇,偏偏唇角有一点轻微的弧度,不很明显,却立刻能让人感觉到一种平易,调和了他过于出色的五官带来的冷清与锋锐。

无比协调,趋于完美!

他浑身上下,每一个部分都好似天成,没有一个地方突兀。

不过是行,还是站,都有一股浑然内敛的温润。

一眼看过去,竟然也不会率先注意他的容貌,反而会他表现出的气度所感染,所征服。

他像是天生的仙神,可并不疏离。

旁人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与他之间的差距,知道他与寻常人完全不一样,却反而生出亲近之心,不会不敢接近。

不多不少,不蔓不枝。

一点误差都没有!

这个度,掐得实在是太准,也太妙了!

那一瞬间,陆锦惜只觉得自己搁在茶盏边沿的手指尖,好似被什么东西舔过一样,猛地一颤。

一种极难言喻的感觉,顺着指尖,爬上她心头。

熟。

这个感觉,她熟啊!

陆锦惜微微眯了眼,眸光在狭长的眼缝里潋滟,拉开的唇角上挂着一点隐约极了的笑意。

原以为是个天衣无缝,翩翩君子。

不曾想……

“千年的老妖,道行不浅,玩得一出好聊斋呀……”

第34章 贺礼与贺礼

这是一声很低很低的呢喃,几乎只有陆锦惜能听到。

也只有她,能明白当中的含义:同类,总是相互能嗅到一点点感觉的。不过,有时候有没有感觉,也看道行深不深了……

眉梢微微挑了挑,陆锦惜的目光,却没有从楼下移开。

这时候,顾觉非已敛去了内心所有的波动,将怒意和质问,都藏到了心底的最深处,只一派平和地躬身下拜。

“不孝子觉非,拜父亲大人安。”

宽大的袖袍,随着他手臂的抬起而举起。

两手交叠在身前,是一个挑不出半点错误的礼。

顾承谦就坐在他面前,受了这一礼。

隔得这么近,他能看见他明显成熟起来的轮廓,如果说当年似乎还有些少年青涩。如今,这一股青涩,就退了个干净。

现在的顾觉非,是一个昂藏的男人。

他比原来更内敛,更温润。

顾承谦曾教了他十几年,在那六年之前,曾当过他二十三年的父亲,对他的一切几乎了如指掌。

所以这样的变化,他几乎第一时间就感觉到了。

可同时浮现在他心上的,竟然是上一次的见面……

也是那二十三年里,最后的一次见面。

那一夜,老太爷去世。

天上下着瓢泼的大雨,他因为接到宫中有紧要的事情要处理,所以并未能及时回去,见老太爷最后一面。

等他回来的时候,老太爷的身子,都已经冷了。

那个时候,顾觉非就跪在老太爷的床前,没有对他行半个礼,只问他,在宫里忙什么……

一切的决裂,便是从那一句话开始的。

顾承谦至今还无法忘记,顾觉非身上沾着的寒气,脸上笼着的冷霜,还有眼底那近乎要将他整个人吞没的反愤怒……

也许,还有失望吧?

只是这一切,在眼前的顾觉非身上,都看不见了。

好似六年前的决裂,不曾发生。

他还是那个对父亲满心孺慕的顾觉非。

顾承谦隐约觉得眼底有些湿润的痕迹,只能眨了眨眼,笑里面,又带着一股难言的复杂意味,只有些哽咽道:“回来就好,赶紧入席吧。”

众人只道父子情浓,反而话少。

谁都看得出来,六年没见,父子间应该多了很多东西,于是都没有说话,更没有对他们这样简单的交流,发表什么意见。

顾觉非闻言,已起了身。

一旁有小厮,连忙将一把椅子,摆到了顾太师的长案边——这是以往太师府的规矩,顾觉非就在这么一个位置上。

隐约间,还是当年的感觉。

顾觉非默不作声地坐了下来,就在顾承谦的身边,自然也有人添了杯盏盘碗。

永宁长公主看了这父子两人一眼,当然看出了当中无声涌动着的那一股暗流……

只是,她一个外人,又能说什么呢?

当下,眼见着影竹楼内的气氛,似乎有些诡异的尴尬,永宁长公主直接摆了摆袖子,笑了起来:“今日也算是有双喜临门了,诸位可都别愣着了。戏台子上的,还不唱戏,这是准备不要今儿的赏钱了吗?”

台上的戏班子众人一听,立时就知道:他们这是撞了大运了!

太师府那一位传说中大公子回来了,可不是大喜事吗?

听着长公主这话的意思,一会儿肯定要封个大的红包啊!

一时之间,众人都喜上眉梢,连连谢过了恩典,这才赶紧地把刚才断了的戏给续上。

“当啷当啷……”

眨眼又是锣鼓齐鸣,笙箫再起。

响板敲打起来更比先前有劲儿了几分,一出《景阳冈》竟然演的是风生水起,一派热闹!

顾承谦喝了一杯酒,酒盏便空了。

一旁放着酒壶。

顾觉非便顺手拎了过来,修长的手指,压着壶盖,慢慢又给斟了七分满,才将酒壶放到了一旁。

那一瞬间,顾承谦眼底险些流出泪来。

他盯着这一盏酒,二十三年的父子情分,又打心底里流淌了过去,让他无法言语……

台上唱的是什么,他已经不知道了。

他只是听见了自己心底的声音:只要他悔改,只要他肯悔改,便是他有千般万般的错,他也是愿意原谅的。

伸出手去,他颤颤地端了这一盏酒,到底还是喝了。

旁边的永宁长公主,心底已是微微叹气。

同时,打量的目光,也落在了顾觉非的身上:这六年来,他到底变成什么样了呢?也不急,很快就会知道了。

这么想着,永宁长公主思索着近日来朝堂上的局势,又回归到那微醺的状态里,慵慵懒懒。

楼上,陆锦惜的目光,已经在那三个人之间,来回了许多次。

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一个一个的细节,拼凑起来,竟好似比台上那一出《景阳冈》还要精彩上千百倍!

下面已经有不少人,跑过去,借着给顾老太师拜寿的机会,也敬顾觉非。

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已经去了有三拨。

好像顾觉非一出现,整个影竹楼里的中心,便已经有了隐隐的偏移:从顾老太师的身上,朝着顾觉非挪了一点……

这个趋势,虽然不很明显,可落在陆锦惜的眼中,便变得格外有深意。

她看出的东西不少。

第一,父子之间,隔阂颇深;

第二,顾老太师的心肠,似乎不是特别硬。在朝上她不知道,但对顾觉非这个儿子,到底软乎;

第三,永宁长公主深不可测,她知道的,只怕已经不能用“不少”来形容;

第四,在“骗人”,也就是“经营人脉”这一点上,顾觉非是个妖孽。

手指依旧撑着额头,陆锦惜歪着头看着下面,唇边的笑弧已经深了不少。

这个时候,当然也有人上来跟唐氏敬酒:“大公子可算是回来了,也恭喜太师夫人您了,看看太师大人多高兴呀。”

唐氏的面色,隐隐便有些绷不住。

顾觉非并非她亲生,从头到尾也跟她没有半点关系,更何况她膝下的两儿一女,几乎时时刻刻活在这一位“长兄”的阴影之中!

即便是顾觉非那个一母同胞的弟弟顾以渐,即便二十三岁成了举人,眼见着就要参加会试,同样出色得不得了。

可又怎样?

人人提起他,都是“有乃兄风范”!

只要一日越不过顾觉非,便一日活在他阴影下!

可要越过顾觉非去,又是多艰难的一件事?

唐氏心中只有满满的苦意。

眼见着这一位上来巴结,却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的贵妇人,她有种一杯酒给她泼到脸上去的冲动!

只是,到底还是忍了。

唐氏干笑了一声:“是啊,太师开心就好。”

说完了,也略喝了一杯。

那贵妇人又旁敲侧击打听了些情况,唐氏只一句“婚娶之事,想必太师回头会有主意的”,把人给打发了。

旁边的陆锦惜,早听了一耳朵。

她对这一位唐氏,倒是理解的,看她面上似乎有些酒意上头,便笑道:“您看上去不胜酒力,还是少喝一些吧。”

唐氏没想到,陆锦惜竟主动跟自己说话。

一时微怔。

可也只是一眨眼,她就明白了陆锦惜的意思,甚至一瞬间想起了当初京城赫赫有名的那件事——

大将军夫人的膝下,不也养了个不是亲生的吗?

且是个小妾生的。

这勉强也算是“同病相怜”了。

唐氏心底叹了一口气,忽然觉得陆锦惜的心性与人品,竟比她外表的相貌,还要讨人喜欢。

她慢慢便笑了起来:“是吗?是我看上去有些上头了?”

“有一些的。”

陆锦惜声音和软,目光也柔软。

“喝酒伤身,您还是少喝一些,叫丫鬟扶您出去吹吹风吧。一会儿还要主持晚宴呢。”

“也是。”

唐氏抬了手指头,按着自己的额头,轻叹了一声,“您说得也对,我是得去吹吹风了。来呀,扶我一把吧……”

春柳秋雨两个丫鬟,连忙过来扶她。

唐氏这才对众人道:“我这也是上了年纪了,倒险些被你们给灌醉,这会儿得去吹吹风,喝两碗醒酒汤,失陪一会儿,还要诸位见谅了。”

离得近的,都听见陆锦惜与唐氏这一番对话了,个个都没表示异议,还都叫唐氏少喝一些。

唐氏于是吩咐了丫鬟们好好伺候着,这才出了去。

陆锦惜身边的涂氏,早把原委看了个清清楚楚,不由道:“你心肠倒是个善的……”

“都不容易。”

陆锦惜知道涂氏是看出刚才那一出了。

在大公子回来这当口上,唐氏若贸然退出,即便是她自己声称自己不胜酒力,回头也会陷于他人的言语揣度,觉得她这个当继母的哪里不对。

可若有个人来开口,事情就简单多了。

又不是她要歇的,实在是旁人都看不下去罢了。

想想原来的陆氏。

以陆锦惜如今的眼光来判断,薛府那一位庶出的大公子,也断断不是什么平庸之辈。

她不知道陆氏是不是曾关注过薛廷之的一切。

若是没有,那也还好,只当薛廷之不存在。

可若是有,得知这胡姬生的孩子这样优秀,除了瘸腿跛足之外,找不到什么缺点,心情又会比唐氏好到哪里去?

陆锦惜这,也勉强算是推己及人。

她回望了涂氏一眼。

涂氏则是笑了起来,只拍了拍她放在扶手上的手掌,慢慢道:“放宽心,放宽心……”

陆锦惜笑了起来。

她半点也不需要放宽心,因为这心就没窄过:陆氏的人生,是陆氏自己的。她不参与,也不愿置评。如今顶了她的壳子,可她还是她自己。

如今也不过只是习惯性地,释放善意罢了。

当下,陆锦惜没有再说话,只与涂氏一道安静地看戏。

楼下觥筹交错,楼上暗香浮动。

这一看,便看到了日头西斜。

影竹楼外的竹影,投落在开着的几扇雕窗上,一时竟雅致得像是文人雅士的卷轴上的水墨画。

先才出去醒酒的唐氏,这时候才踩着点回来,安排人排了晚宴上来。

这便是今日寿宴的最后一项了。

陆锦惜上午听众人唠了半天的嗑,下午又看了半天的“好戏”,眼见着最后一场晚宴排开,心里都松了一口气。

没穿之前,为了公司的上市计划忙得要死要活;穿来之后,病中都是劳碌命,要竖起耳朵来听;病好后,又是府里的一堆事情。

像今天这种一整天都闲着没事陪聊的日子,她竟然很不习惯。

感觉自己浑身都要长毛了。

因为下午已经用过不少的茶点,她晚宴上也没怎么动筷子。

约莫吃到酉时二刻,众人便也差不多了。

这个时辰,刚刚好。

天还没黑,适合大家回家。

楼下的官僚们个个身上都带着酒气,许是因为老太师寿宴上,顾觉非回来了,所以喝得都很尽兴。

永宁长公主一副醉醺醺的模样,被人扶着;

老太师则是拱手送别众人,身后跟着顾觉非;

至于先前说宴后散了要见的陆九龄,这会儿竟然没了影子。

陆锦惜走的时候没看见人,便打发人去问。

没想到,回话竟说:“陆老大人不知怎地,今日兴致奇高,喝得高兴。刚才要散那一会儿,强拉了二公子去,说是要指点他功课。二公子喝得也不少,俩人就一起去了书房。”

  如果觉得我本闲凉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时镜小说全集我本闲凉王侯组团当山贼贫僧姜姒虐渣攻略非典型庶女[重生]票房毒药翻身记[金粉世家]重生秀珠[红楼]大盐商[黑客]自由男神不自由[黑客]愤青大神[大汉天子]废后复仇傲慢与偏见(世界公敌),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