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毕淑敏作品非洲三万里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马克贾托是曼德拉和第一位妻子伊芙琳所生。对于马克贾托而言,虽然自己的父亲是名扬天下的“大人物”,但他并没有想凭借父亲的势力在南非政坛大展宏图,只是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

从1969年开始,马克贾托在保险公司做了15年职员。1990年,马克贾托在巴西一所大学开始学习法律,经过7年的学习,他获得了法律学位。2000年,马克贾托进入律师行业。之前15年保险业的默默打拼,使他拥有了丰富的保险业内经验,成为一家大银行的法律顾问小组成员。

马克贾托是在2004年年底入院开始治疗的,曼德拉取消了度假计划,以便能有更多时间陪伴病中的儿子。除了父子情深,曼德拉也心存内疚。这最后的陪伴也成了最后的弥补。

马克贾托生于1950年,当时曼德拉正带领工人进行总罢工。马克贾托六岁的时候,曼德拉以“叛国罪”被起诉,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审判和牢狱生涯。曼德拉在监狱一蹲就是27年,使得马克贾托从少年成长为青年、从青年成长为中年的过程里,父亲都被迫缺席。

马克贾托八岁时,曼德拉和马克贾托的生母伊芙琳离婚,同年与温妮结婚。这个变故对马克贾托的打击极大,从此,他和父亲的沟通有了深壑。

在罗本岛上,曼德拉常常挂念孩子们,孩子们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比什么都重。“监狱生活剥夺了我们许多权利,但是不能和孩子们见面是最痛苦的。曼德拉总是担心孩子们吃饭是否正常,衣服穿得够不够,在学校里面有没有进步。”一位与曼德拉一同在罗本岛监狱坐监的狱友这样说。

曼德拉的自传中刊录了他和儿子马克贾托的通信,从信件中可以看到父子间的渐行渐远。1974年,曼德拉曾在一封信中写道:“给一个几乎不回信的人写信,是很难坚持的。”

当局一直不允许马克贾托去罗本岛探望曼德拉,直到他16岁才可以上岛。刚开始,马克贾托每年还都到罗本岛看望父亲一到两次。但从1983年起,马克贾托不再去监狱看望父亲了,也几乎不写信。

曼德拉的另一个儿子1969年死于车祸,马克贾托便成了他唯一的儿子。曼德拉对儿子寄予了巨大期望,这让马克贾托感到非常有压力。他学习成绩不好,升级考试不及格,还因为组织同学开展罢课活动而被学校开除。1994年,曼德拉举行总统就职仪式,马克贾托也没有参加。

曼德拉曾经这样形容儿子:“他是个可爱的小伙子。但是他的弱点是不能写作。即使他的家族有那么多传奇性的故事可以著书。”

我稍觉曼德拉这个评价有点儿不准确。不能写作并不是弱点,普天下那么多人都不能写作,都不是弱点。家族无论有多少传奇故事,作为子孙并不一定要承担写出来的责任。由于不能写作就不能担当起这个任务,但这并不是马克贾托的过失。曼德拉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可亲可敬,但他不应如此苛求自己的儿女。他宽容了整个世界,但对自己的儿子是严厉的。

曼德拉在儿子死亡的当天,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了自己儿子的死因——艾滋病。我估计他早就做出了这个决定。因为艾滋病的死亡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他儿子住院病危,并不是猝死。在马克贾托生前,曼德拉是否与儿子达成了公布他死因的共识呢?如果是,当然最好。如果没有,那么,这算不算侵犯了儿子的隐私呢?曼德拉还提到自己家族中也有人因艾滋病而过世,本也打算公布他们的具体信息,但人家的家人不同意,曼德拉虽十分想借此事为南非的防治艾滋病事业做努力,也只好作罢,尊重死者的隐私。

我相信曼德拉爱他的孩子,曼德拉爱自己的事业。但毫无疑问,曼德拉是把事业放在孩子之上。不但在孩子小的时候是这样,当孩子成年之后,为了事业,曼德拉也在所不惜地放下了孩子的利益。

曼德拉就是这样一个把自我的生命融入广大慈悲的人。曼德拉的孩子必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也许,这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大爱,将爱自己的孩子化为爱普天下所有的孩子。

曼德拉的小女儿泽妮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一棵树被砍倒了,

果实落了一地。

我哭泣,

因为我失去一个家庭。

那树干,是我的父亲,

全部枝桠,都靠它支撑。

那果实,就是妻子和孩子们,

是他珍爱所在。

他们该有多么美味,

多么可爱,

可是都落在地上,

有些离他很远。

在土里,

那树根,代表幸福,

被割断了联系。

2013年6月8日,曼德拉因肺部感染被紧急送到医院。12月5日20时50分,95岁的曼德拉离开了人世。入院至逝世的半年中,他一语未发。不过,他不是摘下呼吸机离世的,而是自己停止了自主呼吸。

参加曼德拉葬礼的,有全球91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领导人。追悼会那一天,南非下雨,苍天为之哭泣。由于代表13亿人的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的出席,使得曼德拉的葬礼在规模上超过了教皇,成为半个世纪以来的世界第一葬礼。

遵照曼德拉的遗嘱,他的遗孀格雷萨·马谢尔接受其50%的遗产。

格雷萨的美丽,举世无双。

13 在中产阶级家里做客

炫耀资产,当然容易引起别人的嫉妒和来自社会的批判,不过不是炫耀,只是实事求是,才能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中产阶级不必再羞羞答答、遮遮掩掩,你脱不了干系,只有勇于担当。

一直觉得中产阶级是个离我们很遥远的词。我父母是无产阶级,他们一生除了工资,别无长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家除了被子和几件衣服属于自己之外,剩下的桌椅板凳包括茶杯,都是公家配发的。关于盛放茶杯的两个盘子,父母从来没有明示过来历,我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他们买的。我20岁那一年,到父亲的一位老战友家中做客,突然在桌上看到了一模一样的盘子。我迅即判断那位阿姨年轻时是我妈妈的闺密,这盘子是她和我妈妈一块儿上街买回来的。我随口道,我们家也有一个这种盘子。阿姨笑嘻嘻地回应,那时候大院里很多人家都有这种花色的盘子,是统一发的。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中产阶级,是指1949年以前的富农和小资本家、小业主吧。再加上那时候的医生、律师和教授一应高收入人等。随着解放,这个阶级已不复存在。

在南非,某天的安排是到当地人家做客。我们的司机兼导游,是个蓄络腮胡子的中年男子。那一天的活动安排很紧,最后的旅游项目是参观国家植物园,再然后就是到某人家里吃晚餐。

一天走下来,已是汗水涔涔、步履蹒跚,鞋面尘灰满布,鬓发凌乱。

胡子大叔看着我的狼狈样,说,您就这样去赴晚宴吗?

我说,不这样又能怎样呢?旅人在外,也顾不得太讲究了。我一边回答,一边奇怪他说这话的用意是什么。

胡子大叔迟疑了一下,好像是在斟酌下面的话该说还是不该说。他嚅动了一下嘴唇,看来是下定了要说的决心。接着又沉默了,估计是在琢磨着怎么说好。

我等待着,并不催促。反正该说的话就一定会说,如果他决定不说,我也不刨根问底。有的时候,太积极追问,是强人所难。我趁机歇息喘口气。

终于,他说了出来,预备招待你们的那一家,非常郑重。

  如果觉得非洲三万里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毕淑敏小说全集非洲三万里预约死亡女心理师拯救乳房紫花布幔红处方血玲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