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易中天作品书生意气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尔!为什么她们就不能想一想,“男子汉”们是否同样也该有“献身精神”呢?

她们难道不该使自己也变成“强有力的”(当然是心理意义上而非生理意义上的),

从而问心无愧地和完全对等地接受对方的寻找和选择吗?倘能如此,则真正的、

本来意义上的爱情,就会来到我们中间。

这需要时间,但并非对于一切人都是漫长的。我们高兴地看到,在经历了番

凄风苦雨的阵痛之后,鸽子般的少女已经长大成人。尽管“没有人能遗忘她的初

恋,也没有人能遗忘失恋带来的痛苦”,但恰恰是痛苦而不是其他,使她变得刚

强和成熟起来。人类永远追求幸福,这是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但如果没有痛苦,

人类又会在幸福的甜腻中沉沦。这是历史悲剧性的“二律背反”。因此,痛苦较

之甜蜜,忧伤较之欢乐,有着更为深刻的美学意义。事实上,正是在经历了痛苦

之后,胡鸿才写得出这样刻骨铭心的诗句来

你走巴我恨你

为什么

你只用日出的晨雾

淹没我所有思念的山谷

也正是因为在痛苦中升华出自我意识,她才有权利也有力量宣布:

让风让雨都吹进我的小窗吧

淋湿每缕发瀑颤栗的忧伤

山楂树倒下的时刻

我不再畏惧暴风雨的来临

这正是独立人格的开始确立!不再困惑于“为什么你我都不可能径直走进夏

天”,而是坦然宣布“你我会告别心灵的沼泽,走向远方”。如果说,他们的相爱

是不对等的话,那么,他们的分手就是完全平等的了。从此,她将不再作为一只

受伤的鸽子,而是以一个自由人的身份去寻找真正的爱。

即便如此,这些小诗无论对于她还是我们,都仍然具有美学上的意义。因为

那里有她的追求。尽管“不是一切爱都能理解”,“不是一切的爱情都有回声”,

但对理解和回声的渴望则是一切爱情都有的。也许,正因为有渴望而无回声,那

爱情才忧伤,才因其忧伤而美丽?那么,当“初恋之旅在泪中完成”,当“一段

弦上的夏日凝固在子夜的山楂果里”,那渴望和追求,难道不是更为凝重地留在

了心底吗?在这里,初恋的情绪终结了,但追求与渴望却永在。我希望它永在,

也相信它永在。因为正是有了它,生命才永在,世界才永在,人类才永在。

当然,诗和艺术也永在。

选择的证明

有人问我:人生之中,什么事最重要?

我回答:是选择。

又问:什么事最难?

我回答:还是选择。

如果有人继续问下去,那么,我还乐意于告诉他:最痛苦、最折磨人、最能

酿成悲剧的,也是选择。

这就奇怪。说选择重要,并不难理解。“失足成千古恨”嘛!说选择困难,

也不难理解。公私不能兼顾,忠孝难以两全,因此左右为难,狼狈不堪。但是,

困难归困难,有选择总比没选择好,能选择总比不能选择好。没有选择,就没有

比较;有选择的可能却没有选择的权利,就更加痛苦。因为那不但意味着你会眼

巴巴地失去最佳机会和最佳结果,而且意味着你只能任人支配甚至任人宰割,毫

无自主权可言。没有自主权,也就是没有自由,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幸福感。

所以,有选择,能选择,实在应该说是一种幸福。但是,事实上似乎也不尽

然。

有人告诉过我一个真实的故事:二战期间,在一处德国法西斯集中营里,关

押着一位美丽的犹太少妇和她的儿一女。大屠杀前夕,为了拯救她的儿女,她被

迫献出了自己的肉体。然而,这位美丽而善良的犹太少妇万万没有想到,她用贞

洁和节操换来的竟只是这样一个选择的权利:她可以在两个亲生子女中选择一个

和她一起活下来。显然,这也同时意味着必须由她选择另一个孩子去死。于是她

祈求法西斯允许她来替代孩子去死,但得到的回答是:或者你和两个孩子中的个

一起留下来,或者都去死。少妇如遭雷击,茫然不知所措,而走向死神的队伍却

继续前行。就在两个孩子即将跨进毒气室门槛的那瞬间,少妇大声喊道:“留下

我的儿子!”结果呢?结果是她的女儿被残杀了,她自己则疯了。

你能说这样的选择也是幸福吗?

沈石溪的小说《暮色》,写的也是一次同样痛苦、沉重和注定只能以悲剧告

终的选择。在风雪弥漫的朵玛尔草原上苦苦觅食的埃蒂斯红豺群,已经饿了整整

三天。就在整个豺群即将分崩离析甚至会互相吞吃的关键时刻,他们获得了命运

之神恩赐的一次转危为安的机会,然而这一机会却又必须用一匹苦豺的生命去换

取。所谓苦豺,也就是钓饵,其命运当然是九死一生。苦豺依例由豺王指定。但

选择的标准只能是年龄加衰老度,再加上整个豺群的“民意”。按照这个标准,

这个类似于人类社会中炮灰殉葬品敢死队的角色,就几乎注定了只能由豺工索坨

的亲生豺娘霞吐来充当。于是命运之神便在恩赐机会的同时也“恩赐”了难题:

一方面,豺土索坨不能不指定一匹老豺来充当苦豺,因为非如此便不能保证这次

狩猎的成功,从而把整个豺群从饥馑的魔爪上解救出来。他也不能指定别的老豺

去充当苦豺,因为那会激起公愤,激起政变,从而导致整个豺群在饥寒交迫中再

毁于内乱。另一方面,他又实在不忍心亲自宣判豺娘的死刑——尽管她将因此而

死得壮烈死得光荣死得重于日曲卡雪山。豺娘不但生了他,养了他,而且舍生忘

死救过他,并且是为了保住他的豺王地位,豺娘才去和另一匹年轻公豺英勇搏斗

而受伤,而提前衰老的。如果以衰老为理由逼迫霞吐去充当苦豺,那就等于用豺

娘以生命换取的王位和权力要豺娘的命。这太残酷了。无论如何,索坨不能这样

没有良心!

是保豺群,还是救豺娘,这真是“忠孝不能两全”。这种两难选择的尴尬局

面,我们古人大概是早就经历过、想到过了。孟子就曾故意用一种轻松的语气说: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不能得兼,那就舍鱼而取熊掌。孟

子说的“熊掌”,就是义,也就是群体生存这——最高利益。为了群体的生存,

可以舍生取义,也可以大义灭亲,就像舍弃鱼一样,何憾之有呢?

话是说得很轻松,可惜事到临头,谁也轻松不起来。诚然,索坨作为豺王,

为了豺群的生存,也曾决定要“大义灭亲”。他一再硬起心肠催促豺娘去完成这

该死的使命,同时也一再表示无可奈何,希望豺娘能面对现实,认命算了。无奈,

豺娘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被亲生豺儿逼上黄泉的现实,以至于公然发生了豺群社

会中罕见的反叛行为:她猛然回头咬住了代表群体来督促她执行命令的豺王,咬

住了他的耳朵。更糟糕的是,当豺群表示要惩处叛逆时(对于豺群来说,这完全

是正义的行为),索坨竟然忘了他豺王的身份,公然横在豺群和豺娘之间,阻止

豺群对法律尊严的维护。毫无疑问,这不智之举只能激起豺群更大的愤慨,从而

结结实实把自己和豺娘一起推向死路。办法也只有一个,带头扑向豺娘,用豺娘

的血洗净自己身上叛逆的嫌疑。否则便只有和豺娘一起被愤怒的豺群撕成粉碎。

是杀死亲娘,还是和亲娘一起背叛,何去何从,必须当机立断。

索坨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

如果选择前者,索坨固然能保住他的豺王地位,但今生今世,还逃脱得了良

心的谴责和情感的折磨么?背负着这样沉重的心理负担,他还能当好豺王,还能

重振自己在豺群中的威望么?如果选择后者,索坨固然可以报答母亲的恩情,抚

慰她受伤的心灵,却也和母亲一起成了族类的罪人:何况事实上也于事无补。既

不能救下豺娘,反倒要搭上自己一条性命,还可能贻误拯救豺群的战机,岂非罪

上加罪?看来,无论做何选择,霞吐都难免一死,索坨都必然是罪人。

于是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同样也曾面临一个只可能是悲剧结局的选择,一个没有绝对正确答

案的问题:他该不该替父亲报仇?不报仇,他是姑息养奸的懦夫,违抗父命的逆

子;报仇,则又是以恶抗恶的坏蛋,杀母弑君的罪人。不报仇是纵恶,报仇是行

恶,左右不是人。那么,下决心做个恶人不行吗?不行。因为他是为了避免恶,

才进行选择的。既不能选择恶,也不能选择善,选择死,行不行?也不行。因为

自杀同样是逃避责任,同样是罪恶。死也死不得,活又活不成,所以哈姆雷特说:

“活,还是不活,这真是个问题。

这样一来,“该不该行动和应该怎样行动”这样一个具体问题,就变成了“该

不该活着和应该怎样活着”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选择一旦超出了具体问题而

具有了生命本体的形上性质,出路也就只有一个:超越生命,也超越选择。

豺王索坨正是这样做的。

他选择了代替亲娘去做苦豺。

雪野静悄悄。天地间只有死一般的沉寂。整个豺群都被索坨的举动镇住了。

这是豺群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异常行为。哪有一匹年轻力壮的豺王代替年老力衰

的母豺去当炮灰去做苦豺的?但这一行动表现出的凝重情感和超越生死的爱意,

谁也无法指责。是啊,还有什么,能比一个人(或一头豺)宁愿用生命来换取的

更宝贵呢?

古人把死称作“大限”,不是没有道理的。此限一过,一切皆无。什么名誉、

地位、财产,什么贫富、贵贱、荣辱,在死亡面前,都将化为乌有。所以,大限

面前,最见真情;大限面前,也最见风骨。

索坨在大限而前表现出来的这种超越生死的真情和风骨,不仅使埃蒂斯红豺

群中的公豺们羞愧难当,母豺们歇斯底里,也使我们这些自诩为“万物之灵”的

  如果觉得书生意气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易中天小说全集书生意气易中天中华史18王安石变法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易中天中华史第十七卷:大宋革新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易中天品三国品人录费城风云成都方式大话方言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帝国的惆怅读城记,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