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冶文彪作品人皮论语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布置已定,叫人找来一根木桩,拿了一根粗绳,亲自押着驩儿到街口,将木桩竖起在市口街中央,命卫卒拿绳索将驩儿牢牢捆绑在木桩上。

人们见一个小童被绑在木桩上,都觉得奇怪,但看风头不好,不敢驻足,更不敢近前,都远远避开。本来这街口人流如织,这时却顿时冷冷清清,只有那一干卫卒不时装作路人往来。

守了一天一夜,并没有动静。

第二天清晨,东城门才开,门值见一个小童独自走进城来,抓住一问,原来是装扮驩儿的狗儿,忙送到成信那里,成信又急忙领到减宣面前,一起盘问,狗儿说:盗马贼夜里送他到城门前,然后骑马飞快地走了。至于其他,一概不知道。减宣只有命人送他回家。

一连三日,街口上始终不见动静,成信有些焦急,减宣也暗自忐忑,但又想不出更好的计策,便仍命成信继续严密监守。

第十一章 高陵之燔

伍德驾了宅中厢车,载着司马迁夫妇,驱动车子,向北缓缓而行。

一路秋风舞秋叶,来到渭水之上,两岸秋树红黄,一派秋水碧青,日暖风清,让人胸襟大开。

伍德听司马迁赞叹,便扯辔停了车,司马迁扶妻下车,让伍德歇车等候,夫妻二人并肩沿河岸,漫步向东游赏,卫真在后面紧随,不时说些趣话逗两人开心。

走了一阵,对岸看到高祖长陵,北依九嵕山、坐镇咸阳原,陵冢形如一只巨斗,倒覆于土塬之上,俯览着长安城。

卫真笑道:“太祖高皇帝不放心自己的子孙,把陵墓端端建在北边高地上,日夜望着长安,从驾崩到今,望了九十五年了,他看着儿孙作为,不知道中意不中意?”

司马迁和柳夫人听到“儿孙”两个字,触动心事,均都黯然神伤。

卫真见状忙岔开话题:“听说当年高皇帝最厌儒生,听人谈及儒术,必定破口大骂。如果有客戴着儒冠来见,他必要夺扯了客人儒冠,扔到地下,当着众人面,溺尿在里面。当今天子独尊儒术,高皇帝在墓里见到,不知道这三四十年骂了多少。”

司马迁摇头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高帝生性粗豪放荡,群臣也多起自草莽,登基之后,把秦时苛繁礼仪全都废除,君臣之间素来言语随意。但平定天下之后,大宴群臣,大臣在席间饮酒争功,妄呼乱叫,甚至拔剑击柱,丑乱不堪,高帝这才深以为患,却也无可奈何。当时有儒生叔孙通[叔孙通:(?~约前194),秦末汉初期儒家学者,曾协助汉高祖制订汉朝的宫廷礼仪,先后出任太常及太子太傅。详见《史记·叔孙通传》。],上奏高帝,愿为制定朝仪,高祖应允。叔孙通召集鲁地儒生三十人,共定了一套礼仪,训练群臣。恰恰是整一百年前,长乐宫建成,群臣朝贺,叔孙通演示朝仪,诸侯群臣全都振恐肃敬,无人敢喧哗失礼。高帝见了大喜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当朝兴儒实始于此。”

卫真听了,笑起来:“当初楚霸王项羽攻入咸阳后,要引兵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有人笑他是‘沐猴而冠’,长乐宫那天朝贺,可谓是数百只猴子一起冠戴起来装模作样。”

司马迁苦笑一声道:“孔子在世时就曾深叹——‘人而不仁,如礼何?’礼之本,在爱人敬人,如果心中不仁、胸怀不敬,礼则徒具其表,自欺欺人。礼越多,诈伪越多。大兴礼仪,其实是在教天下人一起说谎瞒骗。”

“怪道人们常说‘宁要真骂,不要假笑’。”

司马迁点头叹道:“孔子本是一片救世仁心,后世只顾穿戴一张儒家之皮,儒者之心却渐渐丧尽。”

两人正在议论,柳夫人望着对岸长陵,忽然问道:“延广那帛书上是不是有什么‘高陵’‘高原’的句子?”

卫真忙答:“有!有一句‘高陵上,文学燔’!难道‘高陵’是指高祖之陵?”

司马迁连连点头:“有这可能!第一句‘星辰下,书卷空’,指明《论语》失窃秘道,这一句莫非是说《论语》下落?”

卫真问道:“‘文学燔’该怎么解释呢?”

司马迁答道:“‘文学’是文雅之学,今世专指儒学。‘燔’者,焚也,是焚烧之意,陵墓之上,也有燔祭,焚烧柴火或全兽,祭拜先祖。”

“难道《论语》被盗之后,送到长陵来烧了?”

“冒天大风险挖秘道,费尽心思辛苦盗出,为何要烧?何况长陵有人看守,哪里不能烧,非要拿到长陵来烧?”

“莫非盗书人深恨儒家,所以才去盗书焚毁?”

“现在天下人人学儒,争先恐后,读书之人尽都藏买儒经,哪里能烧毁得尽?何况秦宫《论语》用古字书写,遍天下也找不出两个能识的人。即便深恨儒家,也不必烧这一部。”

两人议论半天,找不出头绪。也走得乏了,就慢慢回去,坐车返家。

柳夫人在车上道:“听你们说‘高陵燔’,我倒是想起了一件旧事,我家原在关东,后被迁徙到长陵邑,儿时曾亲见长陵便殿遭过一场大火,当时我才七、八岁,那火烧掉了大半个殿,浓烟升到半空里。人都说这火来得古怪,议论纷纷,说是天谴,当时听着心里怕得很,虽然隔了三十多年,记得却格外牢。”

司马迁道:“我也记得这事。那年我十一岁,第一次随着父亲进京,当时长安城里也有许多人在议论,长陵令以及陵庙属官全都被处斩。”

“我父亲有位好友当时任长陵圆郎,正是因这场火,被问罪失职,送了命。一场火,死了多少人,却并不是被火烧死。我还记得那火灾是在四月春末,只隔了一个月,窦太后就薨了。又有人说那火灾是个征兆。”

“窦太后?!”司马迁心里猛地一震,忽然想起了什么。

赵王孙家人去扶风打探了消息回来:“减宣把那孩子绑在市口,显然是设下陷阱等人去投。现在扶风城外松内紧,到处都是伏兵,要救那孩子,千难万难。”

硃安世听说驩儿还活着,稍放了些心,但想到他小小年纪,却要遭受这些磨折,不由得骂道:“可恨!竟拿一个小孩子做饵!”

赵王孙也摇头叹息:“汉兴百年以来,吏治一直都还清俭,直到当今天子重用酷吏张汤,这吏治才日渐严酷起来,后来为官做吏者都效仿张汤。张汤虽然执法严酷,倒还能清廉自守,不避权贵。那张汤后来被诬告纳贿,自杀身亡,死后家产却不过五百金,还都是天子赏赐,此外再无余产。再看今世,赵禹、王温舒、义纵、杜周、减宣…哪一个不是既酷又贪,变本加厉,愈演愈烈。无罪都要尽力牵连攀扯,何况有罪之家的妇孺?不说别人,你和嬉娘不都是侥幸得活的遗孤?你救的那小儿,据我猜测,恐怕也是罪臣之后。”

硃安世气闷无比,一掌重重拍向几案,案上酒壶酒盏都被震翻,酒水四流。他圆睁着眼怒道:“祸根不在这些酷吏,罪魁还是那刘老彘。若不是他纵容,这些臣吏哪敢这样放肆猖狂?早知如此,那日就该杀了刘老彘!”

赵王孙和韩嬉听了都张大眼睛,十分纳闷,硃安世这才大略讲了讲那日在宫中行刺经过。

赵王孙听罢,不由得吐了吐舌头:“幸好你没有动手,否则这天下已经大乱了。”

硃安世反问:“难道现在还不够乱?刘彘继位以后,奢侈无度不说,连年争战,耗尽国库,只有重敛搜刮,又滥用酷刑。别说寻常百姓,就是王侯之家、巨富之族,哪年不杀上千上万人?我倒不与这些人交往,赵老哥你交往的那些官吏富户,现在还剩多少?”

韩嬉扶起酒壶,放好酒盏,用帕拭净几案,重新满斟了一杯酒,双手递向硃安世,笑道:“歇歇气,歇歇气!那天你就算真的得了手,也并不好。”

硃安世接过酒杯,皱眉问:“怎么不好?”

韩嬉笑道:“你想,杀了刘老彘,还有刘大猪,杀了刘大猪,还有刘小豚,刘家子子孙孙有多少?你还是改行做骟工算了,与其斩头,不如骟根,绝了刘家的户,那才叫一了百了。”

赵王孙笑道:“这个法子仍根治不了。”

硃安世和韩嬉同问:“怎么?”

赵王孙道:“骟了刘家,还有王家、朱家、吕家、霍家…这天下迟早还是要被某一家占了,到了这地位,恐怕谁都一样。就拿我家来说,倘若当年我赵国胜了秦国,赵王做了皇帝,恐怕也不会比秦始皇好多少。就算有一两代天子能贤明仁慈,谁家能保证子孙代代贤良?就像当今的刘家,高祖虽然出身无赖,当了皇帝,倒也没有什么大过,文帝、景帝,都还清静节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天下过了几十年还算清静的日子,到了当今天子,说起来胸怀见地,远胜前代,文治武功,天下繁盛,但就像硃兄弟所言,他对外连年穷兵黩武,对内搜刮杀伐无度,如今官吏贪酷,民间怨怒…”

硃安世问:“照你说来,就没有法子治得了这病?”

赵王孙摇头道:“诸子百家我也算读了一些,平日无事时,也常思寻,却没想出什么根治之法。”

硃安世低头闷了一会儿,抬头一口饮尽杯酒,道:“这些事我也管不得许多,眼下还是商议怎么救出那孩子。”

赵王孙又摇头道:“看眼下情势,想救那孩子,像是去沸油锅底取一根针,难,实在难。”

硃安世自己又斟了一杯酒,一口吞下,道:“实在不成,只有舍了这条命,冲进去,救他出来!”

赵王孙摇头道:“不好,这样硬冲,不但救不了那孩子,反白白搭上你一条性命。”

硃安世闷头连连饮几盏:“那孩子被捉,是我的错,若那孩子有个好歹,我下半辈子也过不安生。”

赵王孙劝道:“还是从长计议,想必会有法子——”

韩嬉抿着嘴,略想了想,随即眼波流动,笑道:“你们这些男人,只会硬来,不会软取。其实这点子事有什么难?若是我出马,定会叫那减宣乖乖交出那小毛头。”

硃安世大喜:“哦?你有什么好手段?”

韩嬉笑盯着他问:“如果我救出那小毛头,你拿什么谢我?”

“不管你要什么,我保管替你找来。就算你想要那刘老彘的七宝床,我也有本事给你搬出来。”

“那匣子的帐都还没了,你先不要耍嘴赖账。匣子是旧账,现在是新帐,你可不要蒙混过去。”

“那匣子一定会送还给你。若你真能救出那孩子,今后不管你要什么,我给你找了来就是了。”

“赵哥哥在这里,话是你说的,今后不许赖账!”

“我硃安世是什么人,会赖账?要什么,你尽管说!”

“我现在还想不出要什么,等我想出来再跟你要。”

赵王孙笑道:“我就做个证人。只是——你真有法子救出那小儿来?”

韩嬉纤指舞弄着一支筷子:“我自有法子,不过,还需要赵哥哥在扶风城里的朋友帮帮手。”

“这好说,我的朋友你尽管调遣。其实就算是仇敌,你嬉娘说一句,再笑一笑,谁会不听你的?”

“赵哥哥如今也学滑了,会说甜话儿了。”韩嬉呵呵笑起来。

硃安世忙斟了杯酒,双手恭恭敬敬呈给韩嬉:“赵老哥说得是实话,嬉娘果然是嬉娘,我老硃先敬谢一杯。”

韩嬉笑着接过酒杯,却不饮,盯着硃安世,眼露醉意,红晕泛颊,媚声道:“你可要记着,我韩嬉的债可不是好欠的,欠了我的,哪怕一根针一缕线,我这辈子都记得牢牢的,到死都要追回来。”

硃安世笑道:“等这些事都办了了,你哪怕要我这条糙命,也随你。”

韩嬉纤手举杯,袖掩朱唇,一口饮尽,而后倒倾酒盏,眼波如灼,盯着硃安世:“好!你这句话,跟这杯酒,我已经咽在肚里,流进血里,哪天了了帐,哪天才能忘。”

赵王孙笑道:“老硃这次是掉进蜂巢里了,落在嬉娘手里,能甜死你,也能蛰死你,哈哈——”

韩嬉娇嗔道:“赵哥哥不但学滑了,更学坏了,这样编排我。”

硃安世心里也暗暗叫怕,但眼下救驩儿为重,日后如何,且边走边看,于是,不再多言,只是嘿嘿陪笑。

第二天清晨,韩嬉赶早就去了扶风城。

她随身只带了一些金饼铜钱和一个小小的笼子,笼子用黑布罩着,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赵王孙和硃安世既好奇,又不放心,派了个机敏的家人偷偷跟去,查探内情。两人在农庄里饮酒闲谈,等候消息。

第四日清晨,减宣在宅里刚睡醒,侍寝的妾氏忙起身,开门要唤仆婢服侍,抬头却见门梁上垂下一条白锦,顶端插着把匕首,锦带上用朱砂写了五个血红的字:饶你一命硃

那侍妾不由得惊叫起来,减宣忙起身过去,看了锦条上的字,又惊又怒,寒透全身,立即喝人查问。

查来查去,毫无结果,正在气急败坏,成信满面惶恐前来禀事:“禀告大人,那小儿…”

“被劫走了?!”

“没有,不过…”

“不过什么?”

“今早卫卒发现,小儿身上所捆绳索断了。”

“怎么断的?那小儿现在何处?”

“小儿并未逃走,只坐在木桩下。卑职刚才亲自去查看,绳索被齐齐割开,断成几截…天黑之前绳索还捆得好好的。”

“既然绳子断了,他为何不逃走?”

“卑职也觉古怪,问那小儿,他却一个字都不说,又不好用刑。”

“小儿身上藏有匕首?”

“前日捉到小儿时,卑职就曾亲自搜查过小儿,倒是搜出一把匕首,已经收起来了。绑上木桩时,卑职不放心,又细搜了一遍,小儿身上并无一物。”

“必是送饭的人做的勾当!”

“卑职就怕有人私通,只派卑职家中一常年仆妇送饭,且每次送饭,都有两个兵卒监守着一起去,街口上日夜都有卫卒监看,并不曾见有其他人靠近那小儿。”

减宣气得无言,愣了半晌,才取出门梁上挂的那条锦带:“这是贼人昨夜挂在我门前的,你一并给我查问清楚。当年王温舒赞你如何如何能干,怎么到我这里竟成了个废物!”

成信只有连声称“卑职该死!”

“你死何足道哉!但死前先把这事给我办好,将盗马贼给我捉来!”

司马迁回到长安,忙带着卫真,去天禄阁翻检史录。

果然,建元六年四月,高祖长陵旁高园便殿遭火灾,大殿被焚,天子还为之素服五日,距今已三十五年。同年五月,窦太后驾崩。

窦太后是汉文帝皇后、景帝之母、当今天子祖母,历经三朝。她出生贫寒,素知民情疾苦,又信奉黄老之学,深喜《老子》一书,一生厌恶儒学。时常劝谏文帝节俭持国、清静待民,实行无为而治。景帝时,窦太后曾召问儒生辕固生[辕固生:西汉齐人,精于《诗经》,景帝时为博士,为人廉直。武帝时,以贤良征固,遭人谗忌,罢归。曾正言教导公孙弘:“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参见《史记·儒林列传》)],让他品评《老子》,辕固生直言嘲笑《老子》是家下妇人之言。窦太后大怒,令辕固生到兽圈中与野猪博斗。景帝在旁不敢违抗,见辕固生身单力薄,便偷偷送了他一把匕首,辕固生才刺死野猪,幸免于难。此后,再无人敢言儒学。

当今天子继位后,拔用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欲兴儒学,两人劝天子不必事事上奏太皇太后,窦太后闻言大怒,将赵绾、王臧下狱,两人在狱中自杀,又罢黜了支持儒学的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兴儒之事因此搁下。

直到继位六年,窦太后驾崩,当今天子才得以自行其道,命田蚡为丞相,诏举贤良儒者,重用公孙弘、董仲舒等,罢黜百家,独兴儒学。

司马迁又查火灾原因,史录中并没有记载。只有董仲舒一篇文章谈及这场火灾,当时董仲舒归居在家,听闻此事,发了一篇议论,说此事是上天降灾警示天子,应该诛杀僭佞贵臣,才能息天之怒。草稿才完成,被政敌无意中看到,偷偷窃走,密告给天子。天子拿这文章给左右大臣看,董仲舒弟子吕步舒当时在座,不知文章是出自老师,说此文大愚,言有讥刺。天子听后命将董仲舒下狱,其罪当死,后又下诏赦免,董仲舒才保住性命,从此不敢再言灾异。[《史记·董仲舒传》:“长陵高园殿灾,仲舒居家推说其意,草稿未上,主父偃候仲舒,私见,嫉之,窃其书而奏焉。上召视诸儒,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仲舒遂不敢复言灾异。”]

司马迁边查阅史料,边反复默诵那句“高陵上,文学燔”,始终查不出其中关联,只得释卷回家。

路上,卫真道:“这一年儒学才刚刚振兴,帛书上那句却说‘文学燔’,恐怕说的不是这一年的事情?”

司马迁道:“如果窦太后没有驾崩,儒学哪有可能振兴?窦太后一生厌恶儒学,见当今天子有兴儒的念头,恐怕不会轻易让其得逞。”

卫真瞪大了眼:“难道是窦太后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为防止天子兴儒,烧了儒经?”

司马迁点头沉思道:“秦始皇曾焚烧诸子百家书籍,又颁布禁民挟书律。汉兴以后,二世惠帝废除挟书律,自此民间才可藏书读书。窦太后驾崩之后,儒学日盛一日,天子又采纳公孙弘建议,在民间广收藏书,献书于朝廷能得重赏,儒家古经价值陡涨,人人求之不得,哪里再会有‘文学燔’?如果儒经真的被焚,的确只可能是在窦太后驾崩之前。高祖长陵这一年发生火灾,一个月后窦太后就驾崩,恐怕并非偶然。”

“只可惜没有真凭实据。”

“凡事再隐秘,总会有蜘丝马迹留下,慢慢查寻,应会找出一些迹象。”

第十二章 巫术异法

硃安世坐立不安:“那韩嬉不是在戏耍我们吧。”

赵王孙笑道:“嬉娘看似轻薄浮浪,其实心思缜密、手段高超,又会魅惑团笼人,但凡男子,见了她无不愿意效力,她要什么,向来难得落空。”

“你这么夸赞她,莫非也被她魅住了?”

“哈哈,男子见了她,能不为之心荡神迷的恐怕不多,难道你就不动心?”

“嘿嘿,动心真是没有,只是我见到她,不知怎的,心里始终有些怕怕的。活了这三十几年,能让我老硃怕的人,除了我那妻子,也只有这韩嬉了。”

“嗯,我倒忘了你那贤妻,不论美貌还是聪慧,她比韩嬉毫不逊色,若论起贞静贤淑,还更有胜之。”

“嘿嘿!”说到妻子,硃安世心头一热,不由得笑着叹口气。

“你们夫妻已分别三四年了吧?”

“差十来天,就整四年了。等救了这孩子,我就去寻她母子。”

“你盗那汗血马,恐怕也是因为归心似箭吧?”

“嘿嘿,确实是想尽快找见她母子。”

“不过,我倒有句话,这汗血马太惹眼,你不能再骑了。”

“我本是想骑到北地草野无人烟处,放了它,让它自在去跑去活。眼下看,不如送给你。”

“哈哈,这礼太重,我不敢收。骑又不敢骑,只能藏在宅子里看,要它何用?它刚刚在马厩里叫了两声,我听到都心惊。”

“韩嬉想要它,那就送给韩嬉?”

“韩嬉也只是说说而已,这马现在不是汗血马,倒是块大火炭,沾到谁,就烧谁。这两天就暂且藏在这里,等韩嬉救了那孩子出来,再商议。”

“好,不过还有一事要拜托你。”硃安世忽然想起心事。

“那孩子?”

“嗯,那孩子不能再跟着我了,等救他出来,赵大哥能否替我将他送到长安?”

“好,我也正是这样想。”

成信回去,一肚子怒火无处释放,想起当初自己缉拿盗贼罪臣,南杀北讨、东追西逐,不管贵戚豪富,还是强犯大盗,见了自己莫不惊惶逃窜,何等的威风?现在却因这盗马贼,屡屡挫败,受尽责骂。

百般想不过,成信便命人把昨夜当值的所有卫卒全都吊在庭院里,亲自执鞭,一个一个拷打,打得手累臂软,才唤手下继续。那些卫卒已经受过拷问,这时痛上加痛,更加鬼哭狼嚎、声震庭宇,拷问了半日,却没有一个知道绳索是如何断的,更不知道那白锦带从何而来。

成信无可奈何,只得到东市街口,又亲自细搜小儿身上,衣缝都查遍了,也没找到什么东西,命人仍捆绑结实。自己来到街边一家酒楼上,选了间窗口正对着街心的房,亲自坐镇看守。

仆妇送饭时,成信又下楼到街口,亲眼监督那仆妇给小儿喂饭饮水。到了木桩前,却见那小儿又闭着眼,嘴里急速念念叨叨,仍听不清楚在念什么。仆妇拿汤匙舀了粥,唤小儿张嘴,小儿却继续念叨着,成信大声喝他,他也不理。过了半晌,他才睁开眼,张开嘴,一口一口吃了。成信盯看着他吃完,才又回到楼上。

坐守一整天,并没有看出任何异样。

黄昏时分,信使忽然来报,命成信即刻去见减宣。成信吩咐卫卒继续当心监看小儿,自己忙赶到减宣宅中,只见宅外卒吏密密围定,进到宅里,四处一片扰攘。到了中堂,见减宣正在咆哮,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心里慌恐,低头躬身小心进去。

  如果觉得人皮论语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冶文彪小说全集人皮论语,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