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约翰·狄克森·卡尔作品宝剑八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大门上的嵌板以红黑桐间玻璃方格嵌成,屋内人开灯,映出诡异的光线。应门的是名瘦长男子,忧郁的鼻子高高挺着,—脸冷眼旁观无动于衷的态度。

“您好,先生?”他用鼻音说话。

“我们是警局派来的人,”菲尔博士说,“请带我们上楼——你是施托尔,对吧?”

“是的,先生,听从您的吩咐。”他说,“你们若是要看尸体的话,请走这边。”

此刻他们正在接近命案现场。修葛·杜诺范觉得恶心,不愿近距离看到狄宾的尸体。他也对施托尔带他们通过的长廊反感。没有窗户,空气中充斥着家具磨光的味道,处处透着诡秘的气氛,色泽暗沉的家具似乎没有一件看起来是磨好光的。挑高天花板上长形枝状吊灯上插两只亮度微弱的电灯泡。地板和楼梯上铺的垫子应该一度是黄色,几扇门上垂着可怕的黑色门帘。通话筒设备出现在一扇门的墙壁上;菲尔博士上楼时注意到它。

书房在房子西翼首间。施托尔忍住了开门前先敲门请示的习惯动作。

那是间天花板挑高的大房间。他们进门的正对面是一道墙。杜诺范看到通往阳台的门,如楼下大门一样,以红黑相问玻璃方格嵌成。两侧是窗户,黑丝绒窗帘已经拉开,窗外是铸铁凸栏杆。右边正面墙上有三扇窗,外形和前者相同。屋内所有的窗户都大开。

招待所周围的树丛过于浓密,透进书房里的阳光呈绿色,但大致看得出屋内主要陈设。

修葛·杜诺范永远也忘不了他目睹暴力致死的第一眼。他当时面对阳台的门,左边有一座低矮的白色大理石壁炉。被杀的赛提莫思·狄宾博士趴在离壁炉三、四尺的书桌上,他面背来客,背对壁炉。他歪在安乐皮椅上,双腿弯曲抵住椅腿,右臂软弱无力垂下,肩膀挨在桌缘,左臂横搁在记事本上。死去的赛提莫思·狄宾博士身穿着旧式高领家居便服;换上睡裤,脚穿黑袜漆皮鞋。头发梳得光整洁净、稀薄、斑白。头顶白发上秃了一小块,被射进头颅的子弹烧得灼黑。

现场景况让人毛骨悚然,屋外的鸟鸣更增添了恐怖气氛,还有只知更鸟伫在阳台栏杆顶端冷冷张望。

修葛·杜诺范想试着转移注意力,他注意到平素威严的父亲显露出人性的一面,与之前咄咄逼人的态度判若两人。修葛越想恢复清醒的判断力,就抖得越厉害。他们早晚会叫他发表意见。面对这种冷酷无情的场面,他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能保持冷静和理性。他环顾书房。窗子问的墙壁立着书架,所有的书都整整齐齐陈列在架上。屋内的东西整理得井然有序。还有张小桌,桌边挨张直靠背椅。晚餐托盘上盖块白布,旁边银盆里的玫瑰尚未凋谢。

杜诺范目光往回移,绕过桌子,看见一张面对桌子的皮椅,似乎曾经有人坐在这里和狄宾聊天。桌上的烟灰缸里,没有烟灰或烟蒂。一只金属档案柜靠在桌边,阖上的打字机摆在另一张小桌几上,旁边一只立式烟灰缸。除了角落一隅的壁灯外,书桌上方吊着一只样式简单的灯罩和强力电泡,这些就是屋内唯有的照明。一大叠干净的记事本上压着铁丝篓,里面有几捆蓝色打字纸打的打字稿,一盒钢笔和彩色铅笔、墨水瓶、一盒用回纹针夹住的邮票,一张用镶银边相框框起的女孩照片。以狄宾和来客的椅子成两点、直线延伸出去的桌缘烛台上有只点了一半的蜡烛。

对了……当时停电。修葛看到另一枝蜡烛在壁炉台上。壁炉台一侧是道帘门,另一边则是倚着两面墙斜放的书柜。他的目光不由自主转回死者头颅上的弹孔;看着这桩干净俐落的凶杀案,看到死者左手指尖手绘的纸牌若隐若现闪着微光。

菲尔先生首先发难。他脚步钝重踱进房门,手杖沉重落在地毯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他气喘吁吁弯身探查尸体,眼镜上的黑色长链刷过烛台。接下来,他又弯身向前,缓缓巡视四周。似乎有什么东西让他觉得困扰。他踱到窗边,盯着脚下地板,手摸每片窗帘的触感,还是不得其解。

“为什么,”他突然说,“为什么窗户全开着?”

第六章 来意不善的访客

 

施托尔身子前倾耐心守候在一旁,听了这句开场白,皱起眉头。他说:“抱歉,请问您说什么,先生?”

“你今天早晨发现尸体的时候,窗子全是开着吗?”

“是的,先生。”施托尔看了众人一眼后回答。

博士摘下他的铲形帽。其他的人都忽然恍悟过来,跟着他做。博士这个举止只是想拿他那条俗丽的印花大手帕拭乾汗水涔涔的前额,而非对死者表示敬意。这个动作就像解除了某种魔咒,众人这才鱼贯进入房里。

“是的,此处的水已经淹了半寸深,窗帘也全打湿……都是因为昨天那场暴风雨:风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大约十一点左右,先生。”

菲尔博士似乎在自言自语:“狄宾那时为什么不关上窗户?为什么要任五扇窗子敞开,让风雨肆虐?这太反常了,太不合逻辑,太……你怎么说?”

施托尔回想的眼神逐渐锐利起来,他双颊轻轻鼓涨起来,有一段时间,他似乎沉浸在自己的回顾中浑然不觉。

“你说话啊,”菲尔博士沉不住气,“十一点左右开始风雨交加。狄宾一个人在房里。没过多久,他的访客到来——访客上了楼,主人亲自接待——暴风雨来袭的这段时间里,五扇窗户一直开着。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你现在在想什么?”

“我在想艾胥利说的话,先生。”男仆望着狄宾,—脸茫然,“我忘记了,艾胥利也不记得了,当其他的警察来跟我们说话。艾胥利——你知道,他是我们的厨子……”

“怎么样?”

施托尔保持镇定,不疾不徐地说:“暴风雨来袭之后,那个美国人上楼见狄宾先生,这你都知道了,先生。我要艾胥利出去看看外面的电线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当时屋里停电了,你也知道——”

“这些我们统统知道。”

“是的,先生。艾胥利出去后,在大雨中,看到狄宾先生和美国人在这里聊天、打开所有的窗户。他说他们似乎还摇扯窗帘。”

菲尔博士眯眼看着他:“打开所有的窗户?摇窗帘?——这事是不是有点非同小可?”

男仆再度思考这个世界上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丝毫不引以为怪。他面无表情地说:“先生,狄宾先生是个相当情绪化的人。”

博士说:“哦!”

曼坡汉王教此时已经恢复镇定,以庄重沉稳的口吻发言:“我们现在要开始彻底调查,”他提议,“喔,我可以请问——莫区巡官已经采过指纹了吗?我们在搜查的过程中是不是不可以扰乱现场的任何东西?”

“不,先生。这里没有指纹。”施托尔说。他望着尸体,就像是个熟知侦查工作的好手,然后盯着窗外。

“首先,”主教说,“彻底搜查现场一遍……”他挨近桌子,他儿子紧跟着他,绕到桌边,端详死者的脸。死者无疑是瞬间死亡。狄宾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表情,贴在记事簿上的脸朝着窗户僵硬微笑。这张乾枯的长脸原本是能承载生活中的各种表情。双眼半睁,前额突出,嘴唇紧皱;无框夹鼻眼镜仍架在高挺的鼻梁上。

主教从死者手指下拉出那张纸牌。那是张会反光的白色卡纸,任何一家文具行都买得到这样的纸张自行裁切。八枝用墨水绘制、剑身用水彩描上灰影的小宝剑,沿着一道边缘点缀着星号的蓝线排列,这道蓝线的象徵意义显然是水。主教不假思索对他儿子说:“菲尔博士可能已经知道这张牌的含意……”

菲尔博士没有回应,迳自拉开桌几晚餐上覆盖的白布。主教不耐烦地用手指拨弄那张纸牌,在书桌旁徘徊,凝望,打开右手边的抽屉。从抽屉里拿出一把珍珠柄史密斯威森点三八口径的左轮手枪。他嗅嗅枪管,彷如这辈子第一次接触枪械般小心翼翼打开弹匣。接着又把枪放旧原处,碰一声关上抽屉。修葛从来没看过他这种怅然若失的神情。

“两发,”他说,“另一枚子弹找不到……”

“不,先生。”男仆得意地说,“巡官和摩根先生在搜查现场的时候准许我在场,先生。他们猜测,子弹可能是飞到窗外去了,他们搜索过房间所有地方看看能不能找出子弹的方向。不过,摩根先生——摩根先生指出,子弹射出窗外却没有触及任何一根栏杆的状况实在太罕见了,因为栏杆间的距离不超过半寸。这种情况很怪,先生。”施托尔夸张地说,撅起鼻翼试着将这个字说得更准确,“很奇怪,抱歉。”

“他真是个足智多谋的年轻人,”主教语气冰冷,“但是我们要的是事实。我们要开始搜证。”他心情沉重,光线照在他尖翘下颚上。他拍了拍背在身后的手,用催眠的眼神直注视着男仆,“你跟着狄宾先生多久了?”

“五年了,先生。从他住在这里开始。”

“他是怎么雇用你的?”

“透过伦敦一家仲介公司,先生,我不是本地人。”施托尔态度慎重。

“你对他的过去了解多少——他雇用你之前的生活?”

“一无所知。我今天早晨已经跟警察说过了。”

他耐性将案情的来龙去脉重述一次。狄宾先生是个脾气暴躁的人,难以取悦,常为一些鸡毛蒜皮小事跳脚,要是他的厨子那天的厨艺不合他挑剔的味觉,他便会大发雷霆。他甚爱引述布里亚·萨瓦兰的话。(棒槌学堂注:Brillat-Savarin,1755-1826,为法国美食家及律师。撰有《美馐生理学》La physiologie du gout,1825,即一本关于烹调艺术之美的摘要式着作。)他无疑是个学识渊博之士,却不是个绅士。施托尔以他拙劣的推论做出下列声明:

(一)狄宾先生喝醉的时候,喜欢直呼仆人的名字,提起他的种种成就;

(二)他会说美国腔;

(三)他毫无节制,常常——据施托尔的说法是——挥霍他的财产。有一次(几杯威士忌下肚之后)他曾说,他之所以雇用施托尔的唯一理由是,这名男仆看起来十分正派;他用艾胥利·乔治的唯一理由是,这个涵养丰富的人对世上美酒和佳肴的品味甚高。

“他当初就是这么说的,”施托尔断言,尽量不使他忧郁的脸看起来滑稽。他用鼻音哼道,“‘这世界上到处都是愚蠢的人,查理,’”他对我说——我并不叫查理——‘唯有对煎蛋卷难以忘情的人,或告诉你哪里喝得到上等葡萄酒的人,才称得上是人上之人。’然后,他凝望眼前的半杯酒,抓起威士忌酒瓶彷佛要砸了它。”

男仆眼睛在自己的高鼻子上打转:“但我得说句公道话,他说他无论如何都要留住艾胥利,就为了他做的汤。他做的汤实在美味极了。”施托尔不得不同意,“狄宾先生还喜欢——”

“我的好先生,”主教失去耐性,“我对狄宾先生的饮食品味一点兴趣也没有。”

“我倒挺感兴趣的,”菲尔博士突然说,他示意要男仆继续说下去,“他是不是很爱喝螯虾汤,我随便猜的?”

“没错,先生。”施托尔冷静答覆,“那是他的最爱。艾胥利经常在晚上做这道汤。”

菲尔博士再度掀起昨晚晚餐托盘上的布,朝着里面点点头,“有意思的是,”他说,“餐盘中的螯虾汤几乎一口都没有碰过。非但如此,他似乎对那盘凤梨沙拉特别感兴趣。所有的餐点都吃完了,唯独那道汤……没有关系,请继续说下去。”

曼坡汉主教对此毫无兴趣,急于给他的儿子机会教育:“有一件事是很明显的,”他宣称,“我们现在听到的每一个重点都是证据,我不希望诽谤各位印象中的死者形象,但是这个叫做狄宾的人似乎不是他本人。他晚年生活——他令人无法理解的晚年生活——他的行为举止、自相矛盾之处,处处显示出这名男子是在假冒……”

“你说得对,”菲尔博士语气坚决,“有太多证据显示这种迹象。但是,是谁享用了他的晚餐?”

“大啖他的晚餐!”主教大喊,第一次发泄出他的积怨,“你知道内情,施托尔。我想你也知道,莫利……”

他上下打量站在门口、两手插在口袋里的小史坦第绪。莫利扬起他的眼睛,语气平静:“抱歉,先生。我真的不知道。”

“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主教继续说,“狄宾先生搞不好有犯罪前科。他过去可能是个罪犯,住在这里假冒成有头有脸的人物。他认识路易·史宾利。路易·史宾利一路追踪他到这里来,借机勒索他……狄宾过去的“职业”是什么?有没有人略有耳闻?”

“抱歉,先生,”男仆说,“他曾经偷偷告诉我,他持有史坦第绪暨柏克出版社大半股份。但是,当我今天早上告诉巡官的时候,他却试图摆脱这层利害关系。你们知道吗,这些事都是他在世的时候告诉我的。”

“我指的是,他五年前从事什么行业,他从来没有跟你提过,我敢说没有……”主教重新找回自信。一只手在他厚重的黑色外套翻领里掏上掏下,“现在,我们来重建昨晚所发生的事,尽我们所知的。在暴风雨来袭后没多久,大约十一点左右,这名陌生男子——我是指那个美国人,我们现在知道他名叫史宾利——按门铃,请求见狄宾先生一面。到此为止都没错吧,施托尔?谢谢……现在我得要求你指认他。我这里有两张照片,”他从口袋里掏出照片交给男仆,“这位就是来拜访狄宾先生的人,是吗?”

施托尔谨慎端详快照。他将照片交还:“不是,先生。”他感到抱歉地说。

预知有人就要发火了,修葛目不转睛盯着男人的脸。现场静悄悄一片,大家只听得见菲尔博士站在死者椅背后方,无意识用手杖戳壁炉。菲尔博士像只红脸海象般从椅背后浮出来,笑容满面挤弄他的八字胡,又再度沉下去。主教瞪视着,一头雾水。

“但是,这……”他说,费力咽了咽口水。他一副想说服对方的样子,“来来来,就是现在!这实在可笑。实在是太可笑了,你知道。这就是那个人。你再看看。”

“不,先生,这不是同一个人。”施托尔很遗憾地表示,“我只匆匆瞥见这人一眼,我知道,在烛光下我有可能看不清楚。甚至我再见到他时,可能根本指认不出他来……但是——请恕我直言——这的确不是同一个人。他们长得完全不同,除了胡子之外。这个人的脸既宽又平、眉毛浓密。一点都不像我见到的那个人。不但如此,我见到的人有对招风耳,相当引人注目呢,先生。”

主教看着菲尔博士。博士正在拨弄着壁炉里一大团黑色灰烬,一只眼迎视主教的求助。

“是的,”他说,“恐怕是这样。”

有人从杜诺范旁边挤过去。莫利·史坦第绪踱到书桌边,他沉重地说:“他当时要不是就这样趴着,就是在跟史宾利谈什么事。凶手一定是史宾利。主教说得对,没有其他的人——”

“啧啧!”菲尔博士暴躁地说,“你们能不能给我安静一会儿,我再问一个问题,就可以告诉你们一些线索。我要说的是,施托尔,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你千万不能有任何闪失。”他指着通往阳台的那扇门,“是关于这扇门。这扇门通常都打开,还是锁上?”

“这扇门……为什么这么问,它一向锁着的。我敢肯定。从来就没人用过这扇门。”

菲尔点点头:“还有这个锁,”他若有所思,“不是弹簧锁。你们看到了,是旧式的锁。钥匙在哪里?”

对方迟疑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先生,我想应该是挂在餐具室的钩子上,和其他房间用不上的钥匙挂在一起。”

“你现在先去拿那副钥匙。我敢跟你打赌,钥匙已经不在那里了。但无论如何,你还是去看一下。”他神色肃穆看着男仆,直到对方离开房间。他接着说,“我们等一下再确认昨晚夜访狄宾那名男子的身分。我们先假设有人到这里来的目的是杀了狄宾,而并非勒索他,从这一点开始推论。可否请各位到这里来?”他走近窗户前的壁灯,众人不明所以地跟着他,“这个房间里的电器设备都是旧式的,”他说,“你们可以看到沿墙边护壁板的插座?这个插头——”他从灯上拉出一条电线,“这个被拔掉的插头,原来是插在插座里的。现代的新插头只有两个叉,能刚好插进插座里,又不至于让碰到的人触电或因被电到而吓一大跳;你们看到了吗?”

“没错,”主教说,“但是这有什么关系?”

“我发现那枚钮扣钩。”

“你说什么?”

施托尔匆忙赶回房间,菲尔博士抬手示意大家保持沉默:“钥匙已经不在那里了,先生。”他回报。

“嗯,如我所料。现在,我再问你一两个问题,你就可以离开了。昨晚风雨在十一点来袭以前,你都没有和狄宾先生说话,他也没有再跟你交谈。你准备下楼关窗,等你到楼下以后,灯就灭了。你还记不记得,你翻出蜡烛重新回楼下,花了多少时间?”

“先生,大约五分钟左右。”

“很好。接着你又上楼,想问问看你的主人需不需要蜡烛。这时有人来敲门,你看到一名操着美国口音的神秘男子。他没有报上姓名,仅指着通话筒,要你问狄宾先生能不能让他上楼。你照做了,访客如愿上楼去。我说的这些都没有错吧?这是我们听来的。”

“是的,没错,先生。”

“可以了。现在请你下楼去吧。”菲尔博上展开他的斗篷,坐进灯座旁的安乐椅上。他看出他的听众眼中的疑惑,于是说,“我要确定这一点,各位。我今天早晨听到时,十分震惊,这件事听起来相当可疑。看看这里。你们站在狄宾的位置看一看。你们想像自己某天晚上坐在这里,看书或做别的事,忽然间——没有丝毫预警——屋内所有的灯部灭了。这时你会怎么做?”

“怎么做?”主教重复他的话,紧皱眉头,“为什么这么问,我想我应该会先出房门,一探究竟——”

“正是如此!”菲尔博士大喝,手杖重重往地上一蹬,“这才是自然反应。你甚至于火冒三丈;遇到这种突发事件时,一般人都会这样。你会走到门外,挨着栏杆大吼,这里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像狄宾这种常常因琐事而发怒的人,绝对会这么做。这就是问题的症结。他没有。他甚至没有对楼下大喊,问问看是出了什么状况。非但如此,奇怪的是,他不仅没有追问灯灭的理由,还有心情点一两支蜡烛接待来访者——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访客。你们应该记得,他吩咐施托尔不必费事去查灯修好了没。这实在不合理。事实上,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保险丝烧断了吗?我认为这个问题值得去找答案。答案已经找到了。”

菲尔博士从椅子边的地上拾起一枚不锈钢的长钮扣钩,现在已经受损变黑了。他把它放在掌中翻过面,陷入沉思。

“你们看到电源插座了吗?有人故意把钮扣钩插进插座里,造成电线短路。诸位只要看到钮扣钩,就明白了。我发现这只钮扣钩掉在空的插座附近。换句话说,停电的肇因正始于这间房间……诸位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第七章 谁坐在我的椅子上?

 

主教表现出绅士及运动家的风度,搔乱大脑勺上卷翘的鸟巢发型,他微笑着说:“我亲爱的菲尔博士,这已经超过我的能力所及,我想我最好还是少说话为妙。请你继续。”

“啧!”菲尔博士好气地哼了一声,“我们就顺着这一点来往下推断。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神智清醒的状态下,狄宾会故意切断自己家的电源。显然这个答案是:他不想让家仆们认出他招待的那位客人是谁。针对这一点,我们推出以下事实:(一)施托尔认识这个登门造访的人,(二)来访者故意打扮怪异,让施托尔在烛光微弱的光线下认不出他。因此,故意造成电线短路,绝对是为了来访者。你们想想,假设这人从来没有来过,又是个陌生人,怎么会指着墙上的传声筒,要施托尔用传声筒跟他主人通话。对一个初次登门造访、请求要见主人的访客来说,这种行为简直是匪夷所思,太离谱了。”

主教点点头:“你说得没错,”他同意,“关于这点,毋庸置疑。这就是你的解释。”

菲尔博士紧绷着脸,眼睛缓缓在屋内梭巡,便便大腹发出笑声:“不,不是这样的。”他说。

“你说什么?”

“事情不是这样的。我并没有说这是我的解释;我只说,这是假设狄宾自己切断电源的推论。我希望案情真的这么单纯。但是让我们花点时间继续推论,就会发现我们知道了什么。

“前述的假设有个非常严重的破绽。要是狄宾想要接待这名神秘访客,他为何要处心积虑故弄这场玄虚呢?他又为什么要冒着危险让他的访客穿上惹人注目的服装、带假胡子,把灯弄灭,神秘兮兮地让他从前门进来?他为何不干脆叫对方到阳台去,那名访客不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从阳台门进来?又为何不偷偷从后门引他进来?要是有必要的话,他大可乾脆让他爬窗户进来?他怎么不采取最简单的办法——打发他的家仆上床睡觉,其他一切自己打点——从前门、从阳台门或从后门,都无所谓?

“由此可见,之前的假设根本无济于事。除了疯子之外,没有人会安排这样的会面。这其中一定有个非常合理的理由解释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久久不语。

“无论我们怎么解释这个疑点,记得阳台的门吗,它一向是锁上的,却在今天早晨被发现打开了。不仅仅因为这扇门一向深锁,连原来挂在楼下餐具室钩子上的钥匙也不翼而飞。是谁拿了这把钥匙?是谁开了这扇门?凶手最后落跑了,所以,门要不是狄宾开的,就是凶手自己打开的。在我们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请诸位把这些事记在心里。

“无论来者是何人,或者为什么被容许在这种故布疑阵的情况下进来,请就这些事实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狄宾和不知名访客私交甚笃,相见甚欢,结果发生了一些不合常理的事。冒着狂风暴雨到外面去的厨子看见他们……这些给你们什么提示?”

主教踱着步子深思:“我很难想像,”他答道,“他们打开窗户是为了让房里的空气流通。”

“不过,他们真的是这么想,”菲尔博士说,“这确实足他们打开窗户的原因。你难道不觉得纳闷,八月这么热的天气里用壁炉是件怪事?你难道没注意壁炉里厚重结块的灰烬吗?你不曾怀疑他们究竟在烧什么东西,不得不把窗户全部敞开?”

“你是指——”

“衣服。”菲尔博士说。博士令人不安停顿一下,“我是指,”博士继续说,洪亮的声音在屋内回荡,“我是指访客穿的衣服。你还能在壁炉里找到一些衣服的蛛丝马迹。现在,我提醒你,这两个是唱作俱佳、交情菲浅的人。当我们找出越多的问题,就越能发现这件案子的疯狂之处,这其中一定有些证据是他们故意用来误导我们的。一定是狄宾要他的访客这么做,不然他无须大费周章,让他的访客从阳台门进来就可以了。狄宾之前和他的访客就坐在这儿烧访客的衣服。我可以跟诸位保证,这种社交活动在英国是绝无仅有的。最后,我们知道,这名访客不但用狄宾的枪射杀了狄宾,而且(一)在对方没有抗议的情况下从抽屉把枪拿出来,(二)在对方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从后面射杀狄宾,(三)两发子弹其中一颗神秘失踪,(四)小心翼翼将枪放回抽屉里,(五)从向来上锁、钥匙一直挂在楼下餐具间的阳台门逃逸。”博士气喘不己慢慢掏出烟斗和烟草袋。

莫利·史坦第绪瞪着窗外,突然转过身来:“等一下,先生!我还是没搞懂。就算狄宾没让这个人进来,他还是有可能自行拿走餐具室的钥匙,把它插在门上,让这名访客有机会由此逃走。”

“的确,”菲尔博士表示同意,“但是,为什么钥匙现在不在门上了?”

“为什么不在——?”

“没错。这个问题并不复杂,不是吗?”博士焦虑问他,“假如你是凶手,在紧急状况下,夺门而出,想赶紧逃离现场。你会想到要拔出门上的钥匙吗?在什么情况下,你才会这么做?如果是你出去以后,想锁上你身后的门,我可以理解这种状况。把门锁上,顺便带走钥匙。然而,要是你让门半开,有什么理由要留着这危险的纪念品呢?”他点燃烟斗。

“我们暂且先不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就这个状况来抽丝剥茧。要是我们回到狄宾的访客从前门登门造访这场演出,就应该察觉出其中不合情理之处。就某些原因来说,这是这个诡计最令人困惑的部分,所有细节都是事前安排好的。先从这个最惊人的细节开始。诸位,提到狄宾让电线短路,我不须思考就立刻可以想到几种让电线断路、却十分安全的方法……但是为什么,狄宾唯独采用这种最危险的方式?拿不锈钢的钮扣钩插进通电的插座里!钮扣钩在这里,你们之中有人想看看吗?”

莫利抬手拨弄他油光整齐的褐发。

“看看这里!”他有点失望,“请大家好好想想这个问题,要是你尝试这么做的话,你会被电到,起码十五分钟内无法动弹……”

“也许没有这么糟。”修葛·杜诺范第一次听到自己的声音。他父亲不再绷着脸。他说,“我想你最好证实真的是钮扣钩造成断电。大家就会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喔,看看这只钮扣钩几乎已经报销了。但是,我们更进一步想想,各位会想到更安全的方式达到这个目的。”

“我得承认,我根本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主教应声,“我怎么想都想不出这只钮扣钩要怎么才能恰好掉进插座里……”

“当然不是掉进去。但是,用橡胶手套怎么样?”菲尔博士问。他停顿半晌,“当然,我不过是试着用这个假设来推论,”博士谦虚地说,“在你们肠枯思竭搜索其他线索时,我得趁机提醒你们,这只是个诱人的理论罢了。但也唯有如此,这个诡计才能得逞。我再重复一遍,我们之前的假设都不值一哂——尤其是狄宾戴上橡胶手套,亲手切掉自家的电源,试图混淆视听的计谋——即使(我相当肯定)还有其他更简单的方式……不过,橡胶手套还有另一层用意。要是一个人不想留下任何指纹,并且能灵活审慎地运用双手,橡胶手套可以提供绝佳的防护。”

主教面色凝重:“我亲爱的菲尔博士,”他悲哀的低声说,“你简直是越扯越离谱。死去的狄宾为什么要在意自己指纹会在书房里?”

徐徐喷出一口烟,菲尔博士倾身,弯的角度过大,以致于他气喘声浊重。他说:“太棒了!他为什么这么做?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中含着另一个“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为什么不假装质疑一下停电的原因?他若想把自己的角色诠释得更成功,为什么不起码出房门问问施托尔究竟出了什么状况?为什么他避不现身?为什么他要替他的访客烧了衣服?——最后,还有一点——”菲尔博士举起他的手杖去戳晚餐托盘,“为什么他尝遍所有的佳肴,而独独漏掉他的最爱?我说,现在的情况跟《三只熊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谁坐了我的椅子?”“谁喝了我的粥?”“谁——?”诸位,我想你们此时此刻已经明白,访客来访的时候,待在书房里的人根本就不是狄宾。”

主教口中喃喃抱怨。令人头晕目眩的疑虑让他转头盯着那张死人嘻笑的脸……

“那么狄宾——”他说,“这段时间里,狄宾人在哪里?”

“为什么会这样,我会一五一十告诉你。”博士回答,作了一个默剧的夸张表情加强说话语气,“他故意藉奇装异服掩人耳目,戴假珠宝、假发、假胡子,并用演员化妆用的白垩黏在耳后,假造一对招风耳。他按自己家里的门铃,假装和自己通话……就是这样。这场变装秀中,角色完全颠倒,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我们必须根据事情的表面来抽丝剥茧,否则案情永远不会真相大白。结果是一个不知名人士,这位神秘访客,冒充狄宾先生待在书房里。而狄宾——”

“能不能麻烦你证实这一点?”史坦第绪说,他呼吸沉重。蓄着胡子的脸上出现松了一口气的表情。

  如果觉得宝剑八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约翰·狄克森·卡尔小说全集犹大之窗我的前妻们歪曲的枢纽燃烧的法庭青铜神灯的诅咒女郎她死了逆转死局亡灵出没在古城/连续自杀事件孔雀羽谋杀案皇帝的鼻烟壶耳语之人独角兽谋杀案沉睡的人面狮身阿拉伯谋杀之夜三口棺材女巫角绿胶囊之谜九加死等于十宝剑八,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