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Loeva作品青云路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一直以来都在城外庵堂里清修的关蕴菁,不知几时失踪了,在庵堂里的,不过是她的替身而已。

ps:胃痛…又犯了…

六十二章骗局

关蕴菁离开庵堂,是在皇帝手下的人到达的前两日。

说来也是那回关经历遣了人去接“族侄女”,人没接到,流言却四起导致的。关蕴菁自己心虚,怕见了关家人,三两句话就叫人看出底细来,也顾不上礼数不礼数的,一味将人拒之门外,待听得齐郡王妃那边派人传了城中的流言过来,她才开始后悔。

其实她所冒充的关家女儿,早在襁褓之中就与族人失散,别说这些从未见过她的族人,即使是蒋二奶奶死而复生,也认不出她来。她当初就不该拒绝见关经历夫妻,只需编上一番说辞,搪塞过去就好。如今后悔也迟了,关家人早就对她的身世起了疑心,想要再哄骗过去,就没那么容易了。

接着齐郡王妃那边的人又给她捎了信来,说关家向外人质疑她的身份,简直就是认定她是冒充的一样,别说她确实是假的,哪怕是真的,也不会承认了,以免她的坏名声影响了关家女儿们的闺誉。齐郡王妃的意思是,原没预料到会有关家人进京揭穿真相,但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就只能给她另寻一个身份了。幸好世上姓关的人也多,大不了给她改一个家族就是,只要把眼下的难关暂时应付过去,等将来大事成功,谁还在乎她姓关姓罗?

关蕴菁却不是这么想的。她顶着人家关家女儿的身份十几年,先前出门走动,与人交往,甚至是传播与清江王的“绯闻”时,也是用的这个身份,早把那假身世说了无数遍,连齐郡王妃收养她,也归到蒋二奶奶托孤上头。若她不是那个关家的女儿。那从前的说辞可就通通站不住脚了!

但如果以权势压人,硬说自己是关家女,事情也未必能成。别说关经历夫妻肯不肯承认,一旦他们认了,她就真的成了关家女,即使有齐郡王妃撑腰,关氏一族也能拿捏她的婚事。

关蕴菁虽不是受正宗世家闺秀教育长大的,但基本的教养是有的。她知道关家这种地方上常见的世家望族,对规矩礼教十分看重,家里的女孩子从来没有过再嫁的。男孩子也从不敢作奸犯科。若她真的成了关家女,关经历就有资格将她接回去,然后送回族中。说不定哪一日就被族人暗中处死了,那她岂不是冤枉?

无奈齐郡王妃不相信关经历一个芝麻绿豆官儿敢跟齐郡王府作对,并没有接她回王府的意思,生怕侯府那边要提婚事。关蕴菁疑心生暗鬼,总觉得自己住的小院门外有生面孔的人探头探脑的。不知是不是关家派来抓她。一时害怕之下,她便命自己的丫环穿上她的衣裳,充当她的替身待在庵中,自己却带了心腹婆子暗中逃走了。

她们并没有逃远,只是在庵堂山下的小镇上赁了个小院住着,等待齐郡王府来人。谁知齐郡王府的人没等到。却有御卫打扮的人将那个充作替身的丫头抓走了。关蕴菁身边的婆子每日都要上山两回去问可有王府来的信,正好撞见那丫头哭哭啼啼地被带离庵堂,忙不迭逃了。赶下山告诉关蕴菁,主仆俩都吓破了胆。

关蕴菁心知事情有了麻烦,想要回京城齐郡王府去找齐郡王妃,又怕官兵已经包围了王府,她回去就是自投罗网。再三考虑过后,她决定去找罗家的死士们。

罗家死士眼下自藏身于齐郡王妃蒋氏一个放出去的陪房的庄子里。关蕴菁早从齐郡王妃处知道了地址,不过她从前跟他们没有过太多的接触,每次都是蒋氏派人给那些死士传达命令的,当然吩咐事情的时候她也在场。但她并不害怕,因为她觉得自己是罗家遗孤,那些死士就等于是她的仆从,罗家覆灭了,这些仆从也忠诚依旧,可见是信得过的。若是齐郡王妃真的出事了,她就只能靠着这些仆从的保护逃走了。就算齐郡王妃没有出事,她也可以支使这些仆从去打听消息,或是把关经历一家人给铲除掉,以免给她带来麻烦。

以往她只能通过蒋氏去指挥这些死士,如今头一次抛开蒋氏去接触他们,关蕴菁觉得有些激动。

等见到面了,那些死士虽然很意外她会找上门,但也很是恭敬地接待了她,安排她在庄子里暂时住了下来,屋子是最好的,还到附近镇上买了质量最好的成衣给她换上,又安排了丰盛的饭菜。她心里很满意,便召见了死士首领,将她所知道的情况说了说,要他派人进京城里打听齐郡王府的情况。

死士首领派人去了,齐郡王府外表看不出有什么异样,他们还想从秘密渠道联系上齐郡王妃,可惜没能成功与她说上话,但也远远地瞧见她安然无恙地在屋里走动着。

想来齐郡王妃没出事,那上门抓走关蕴菁替身的,很有可能是关家找来的人。虽然不知道事情缘由,但只要有齐郡王妃护着,关蕴菁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死士首领要关蕴菁回王府去。

关蕴菁却不愿意,她逃走是瞒着齐郡王妃的,后者知道实情后一定会生气。横竖她为了避开侯府那边的婚事,总是要在王府以外的地方暂住的,那还不如就在这庄子上住着,至少安全。

她原以为那些死士们忠于罗家,是不会违抗她的意思的,谁知那死士首领却皱着眉头说:“姑娘别任性,眼下是要紧时候,您何苦为了一点小事儿就与王妃生气呢?若是当真惹恼了她,岂不是让公子为难?”

“公子?”关蕴菁怔了怔,“什么公子?”

“您说什么呢?当然是您的亲兄弟,罗六公子啊!”

罗六公子?关蕴菁愣住了,她记得她这一辈的罗家子孙只有五人,全都死在十几年前那场大变中,哪里还有什么罗六公子?

“你说什么胡话呢?!”关蕴菁尖声质问,“我哪里还有兄弟活着?!”

这回轮到那死士首领愣住了,随即板起脸,肃然问道:“姑娘没有兄弟么?双生兄弟!当初姑娘的生母。怀的是龙凤双胎。王妃将姑娘留在身边抚养,却担心齐王爷会生出斩草除根之心,便秘密将公子送到了别处。我们罗家,如今就只剩下公子这根独苗了,若不是为了他,这些年我们兄弟也不会甘心为王妃驱使。我每年都能见公子一面,虽然说不上什么话,但看着公子一年一年长大,心里也十分欣慰。怎么姑娘反而说不知道有这个兄弟呢?”

关蕴菁睁大了眼,脸上满是不可置信:“不可能…不可能!我娘就只生了我一个。表姑母也从来没说过我还有兄弟!”如果她有亲兄弟,那齐王妃为什么从来没告诉过她?!

死士首领皱着眉头看她,心里也想不明白齐郡王妃向关蕴菁隐瞒此事的用意。不过事情既然已经说穿了,后悔也无济于事,他开始劝关蕴菁:“姑娘还是先回王府去吧,王妃想必会有安排。现在不是姑娘闹脾气的时候,从前您不知道有公子。也就罢了,如今既然知道了,也当多为这个兄弟着想。将来只要公子登上九五至尊的宝座,姑娘就贵为一国公主,为了那一日,便是受些气又如何?”

关蕴菁冷笑了:“什么话?!表姑母怎么可能会送我的兄弟登上皇帝宝座?她让我嫁给清江王。等生下子嗣,就把皇帝一家子都除掉,让我的儿子登基为帝。那时要为罗家翻案就易如反掌了。她好好地做着宗室王妃,为何要将娘家表侄儿送上皇位,到时候她又算什么?!”

死士首领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若姑娘所言属实,那她又何必将您与清江王的儿子送上皇位宝座?她自己有儿子,又是近支宗室。不如让她儿子做皇帝更好?!”

这话才说出口,两人的脸色同时变了变。都有些惊疑不定。

死士首领想到,如果不是齐郡王妃告诉他们,罗家还有子嗣存世,他们恐怕早就离开京城过自己的日子去了,绝不会帮她做那么多事,也会讨回被齐郡王贪下的罗家财产。齐郡王府其实没有太大的势力,能利用的钱财和人手,多是罗家留下来的。如果关蕴菁所言属实,她根本就没有双生兄弟,莫非是齐郡王妃故意撒谎?目的是要让他们为她所用?那他这些年来所见过的“罗六公子”又是谁?

而关蕴菁则想到,她从前只以为齐郡王妃对罗家这个外族的执念胜过一切,又想得到实权,所以才会那么积极地帮罗家遗孤的忙,要把她与清江王生下的儿子送上皇帝宝座。但齐郡王妃对罗家死士撒下这么大的谎,还瞒着她,到底是打什么主意?世上真的会有抛开拥有近支宗室身份的亲生儿子,为娘家表侄女和表外甥所生的孩子谋夺皇位的人吗?她是不是也被利用了?

死士首领先一步做出了决定,他必须要把事情查清楚,如果真是齐郡王妃骗了他们,那他宁可带走关蕴菁这个罗家遗孤,过隐姓埋名的日子,也不愿再为齐郡王妃办事了。

他派了人去找那个“罗六公子”,同时联络当年曾经参与过接生的稳婆、丫环,想要先搞清楚,当年罗家逃走的那个丫环,到底生的是一个女儿,还是一对龙凤胎。

而此时在宫里,皇帝看完底下人送上来的关蕴菁丫环的口供后,皱起了眉头。关蕴菁既然是罗家女,又秘密逃走,很可能已经跟罗家余孽会合了。只可惜他手下的人只查到那些死士们之前居住过的地方,对他们眼下的去处,却只有一点隐约的线索。

青云便劝他:“别管那些死士了,还是赶紧把齐郡王妃给控制起来吧。光是她窝藏罗家余孽这一点,罪名就足够处死她了。还有齐郡王,只怕也是个知情人。早些把他们抓起来,那些死士就是没头的苍蝇,迟早会落网的!”

皇帝想了想,便点了点头,吩咐心腹太监:“去把古太嫔请来,朕有话要问她。”

古太嫔是齐郡王之母,齐郡王是孝子,想要把这个孝子干脆利落地拿下,利用他的生母是最简单的方法。

古太嫔来得很快,太后刚进门坐下,她就到了。听完皇帝的话以后,她的脸色变得很是苍白,但态度却十分镇定:“回禀皇上,我生的儿子,我心里清楚,他断没有这个胆子去谋逆,也没那本事。倒有可能是蒋氏花言巧语哄住了他,让他生出几分妄想来,不参与,却想着将来事成之后,可以得现成的好处。”

她说得如此坦承,皇帝与太后也不好多加责怪,太后柔声道:“太皇太嫔,既然你认定齐郡王不曾参与谋逆,那皇上若要处置你媳妇…”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古太嫔斩钉截铁地道,“不但蒋氏必须诛除,就连她生的儿子,也留不得了!”

太后吃了一惊,没想到她如此杀伐果断,竟连亲孙子都不顾了。

皇帝则微微一笑:“既如此,还请太皇太嫔派个稳妥的人,把王叔请进宫来吧。要如何诛杀那乱臣贼子,还要他出力呢。”

第六十三章决断

古太嫔身边得用的一个嬷嬷在太后宫中的冯德安陪伴下,前往齐郡王府传旨去了。理由是:古太嫔今日忽然思念儿子,想要召他进宫见一见,母子俩说说贴心话。

除了皇帝、太后与古太嫔以及他们身边的亲信,没有人知道这次召见的真相。只是青云有些不放心,生怕那个嬷嬷会私下给齐郡王通风报信,让他有机会逃走。她私下提醒了皇帝,但皇帝听了以后却不大在乎。

他说:“这短短的时间内,他便是逃走了,又能如何?他前脚一逃,朕后脚就能下旨通告天下,说他有谋逆之心,被发现后畏罪自尽了,再把他的家财产业充公,妻子儿女尽数投入大牢,奴仆处死或发卖。他的根基尽毁,即便保住了性命,也做不出什么大事来,了不起,就是隐姓埋名做个老百姓,苟延残喘,又或是沦落到落草为寇的地步。但朕瞧齐王叔平日为人,是个聪明绝顶的,他享用了几十年的富贵尊荣,会甘心去过那等日子?”

青云想想,觉得这话也有道理,再看古太嫔的神色,就知道皇帝是说中他们母子二人心里的想法了,也镇定了许多。

事实证明,青云的猜疑不是没有道理的,但皇帝的想法也没错。

虽然那嬷嬷在冯德安的眼皮子底下向齐郡王传达了古太嫔的意思,完全没有多余的举动,但齐郡王从她随行的生面孔宫侍身上察觉到几分异状,面上虽不露,却笑眯眯地借口说近日为古太嫔寻到了十分珍贵的檀香木佛像,要去取来,一并送进宫去,讨母亲欢心,说完就要离开。是那嬷嬷主动上前一步。与他耳语几句,才阻止了他的行动。

齐郡王心念电转间,就已经做了决定,仍旧笑眯眯地与嬷嬷以及冯德安等人坐下喝茶说话,却改叫长子去取那佛像,不一会儿,他长子将佛像取来,他便带着东西,随嬷嬷离开了王府。冯德安随即示意一直等待在王府外头的御卫,后者迅速将齐郡王府围了个水泄不通。同时控制住了外院,至于后宅,也有宫里派来的内侍悄无声息地潜进去了。齐郡王妃还未得到信儿,她甚至没发现,自己的亲生儿子已经被人束缚住双脚双臂,堵住嘴巴,囚禁在王府前院的一个房间里。而她的亲信丫环婆子们,也一个一个地从她院中消失了踪影。

齐郡王很快进了宫,先去见皇帝,皇帝什么话也没说,只叫人带他去了一个房间,古太嫔就在里面等着。皇帝给了他们母子一个单独说话的机会。如果齐郡王知机,饶他一命也没什么,但如果他真的存有痴心妄想。内侍已经备好了毒酒,就等在偏殿里了。

这些安排古太嫔是不知道的,但她不难想象自己母子的处境有多危险。她飞快地将皇帝发现蒋氏窝藏罗家遗孤并利用罗家死士图谋不轨之事告诉了儿子,却没提到殿外有什么人在候着,只是问他:“我知道你没胆子去谋逆。只怕也没那心计手段,这一切。都是你媳妇的主意,对不对?”

齐郡王迟疑了,他一向不会对生母撒谎,尤其是眼下古太嫔正目光灼灼地盯着他,他就更心虚了:“母嫔问这个做什么?横竖她是罗家的外孙女,为的也是罗家,儿子是本朝近支宗室,是皇上的亲叔叔,万没有为了外姓人,推翻本朝皇帝的道理。”

古太嫔见他没有断然否认,心中就是一沉,她知道殿外正有人旁听呢,可她却不能提醒儿子一个字,若是齐郡王这时候露出半分真心谋逆的意思来,就真的跳进御河也洗不清了。

她把心一横,冲儿子使劲儿眨了眨眼:“休要拿话搪塞我!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要是不对我说实话,我要如何在太后和皇上面前为你辩解?!我老实告诉你,蒋氏是一定要伏法的,你也别在这时候顾念什么夫妻情份,我知道你们刚成亲那几年,确实是好得蜜里调油,但这么多年过去,怕是什么情份都不剩了。兴许你还对她有几分怜惜,但她却把你恨到了骨子里!你冒险保下了蒋氏的性命,只把她幽禁佛堂,但一应衣食用度都不曾克扣,也不禁止她见儿子。可从前卢氏时不时进宫来给我请安,却跟我提过,你与蒋氏偶尔争吵时,蒋氏曾怪你无情无义,不但在罗家出事时没有伸出援手,还把罗家派来的人给扭送进宫,回头又昧下了罗家藏起来的银子。这些事都是真的么?!”

这本是齐郡王心头最在意之事,猛然被生母揭穿,他心中不由得酸涩难当。但事情已过去多年,他如今对妻子也不再象过去那般爱重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儿子并不后悔保下蒋氏,也不后悔没有帮罗家的忙,反而将他家派来的人扭送入宫,儿子只后悔当年一时贪心,犯了糊涂,昧下了罗家的那笔银子。就因为这件事,儿子被蒋氏抓住了把柄,不得不受她所迫,做了好些不愿意做的事。如今想来,实在是一步错,步步错,若当年我没有昧下那笔银子,即便日子过得清苦些,也能自在许多。但事情不做都做了,银子也都花用了,再说出来也没意思,万一皇上怪罪,儿子岂不是要倒霉了?母嫔就当不知道吧!”

古太嫔见他没有领会自己的意思,只得又使劲儿眨了几下眼:“你既被蒋氏威胁,都做了些什么?没有犯下大过错吧?!”

齐郡王迟疑了一下,渐渐有些明白过来了,吞吞吐吐地说:“儿子犯的错,说重不重,说轻不轻,其实也就是把罗家那些钱拿出些来给蒋氏使,安排个庄子给罗家那些死士住,派人侍候他们的衣食起居,再来就是给京中各部衙安插人手…不过是为了打听消息罢了,太出格的事,儿子可不敢做。但前些时候,事情暴露了,那些人手也都被揪了出来。剩下的没几个了,至于罗家死士,蒋氏早就不信儿子了,便命那些人离开了,眼下在哪里,儿子也不知情。”

古太嫔暗暗松了口气,马上道:“把你安插的人手,不管是被朝廷抓起来的,还是没抓起来的,通通列个单子写下来。回头交给皇上的人。还有,蒋氏曾经做过的事,但凡是你知道的。哪怕知道得不那么清楚,也要一一写下。如今可不是想着要如何隐瞒的时候,再瞒下去,等皇上发现了你的罪证,你就真的脱不得身了。还是赶紧坦承事实更稳妥些。我也不指望你将来能有什么大出息,只盼着你能平安喜乐,顺顺当当地给我多生几个孙子、孙女、重孙子、重孙女,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齐郡王哪里还有不明白的?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他都只有应承的份了:“母嫔说得是。都是儿子糊涂,念着夫妻情份,不忍心拒绝蒋氏。以至于一错再错,起初只是小错,到如今已是大错了。若能得皇上宽恕,儿子哪怕是丢了这郡王爵位,只要一家老小能平安无事。又还有什么不甘心的呢?”

古太嫔更安心了,想起大孙子。忙又嘱咐齐郡王:“蒋氏这回一定是逃不过去了,她死不要紧,就怕她生的孩子会生了怨恨,日后袭了你的爵位,又要生出事端来。你打算如何处置那孩子?”

齐郡王一愣,心下还真有些不舍。那是他的长子,从小就被他寄予厚望,又一直不曾参与到蒋氏的阴谋中来,只因为是蒋氏所出,就要牺牲掉吗?他有些心酸,忍不住道:“那孩子其实什么都不知道,儿子寻个错处,夺了他的世子之位也就是了,横竖蒋氏害死了卢氏,还她儿子一个世子之位,也是应当的,但…不一定要他的性命吧?”

“你这糊涂虫!”古太嫔骂道,“当年你心软,以至于蒋氏保住性命,她又保住了罗家余孽,成了今日的心腹大患。若你如今还要心软,将来出了祸事,可别怪我这个做娘的没提醒你!”

齐郡王如遭雷击,眼圈都红了,但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含泪做出了决定:“母嫔放心,儿子知道该怎么做了。那孩子虽可怜,可儿子不只有他一个孩子,总要为其他骨肉着想呢。”

皇帝听到这里,也不耐烦听他们母子如何抱头痛哭了,转身回了正殿。太后、清江王与青云都在那里等消息呢。等皇帝把古太嫔母子的对话内容一说,青云就呆住了:“就这样?就这样了?齐郡王为了自保,牺牲妻子也没什么,反正蒋氏是罪有应得,可他连儿子都不要了,是不是太冷酷了些?他明明很宠爱那个儿子的,不是吗?”

其实更让她惊心的是古太嫔的果决,一听说皇帝已经拿住了齐郡王妃的罪证,就立刻决定牺牲大孙子,一般做祖母的,对嫡长孙都下不了这个手,古太嫔却半点犹豫都没有。这样的人物,当年在宫中想必也是不能小看的吧?如果不是她进宫太晚,生的儿子还小,皇祖父就早早驾崩了,夺嫡的过程想必还要再激烈几分。

皇帝也对此有些警惕,他对太后道:“太皇太嫔不是简单人物,如今母后且敬着她,别跟她结怨,但也要小心提防她些。她身边使唤的人,母后多注意一点,若能寻个借口换下,就陆续换了吧。等过些年,事情淡了,还得另想个法子处置了她才好。”

太后也有些后怕,忙道:“放心,我心里有数。她虽是长辈,但太过有心计了,在宫中也是个祸患,若不是她位份太低,齐郡王又平庸,咱们还要更加发愁呢!”

皇帝派了内侍,将毒酒送给齐郡王,让他亲自对蒋氏下手,却没有打算将事情公之于众,只想着秘密处置了事,事后只说蒋氏急病而亡就好。

青云不解,问他:“为什么呢?她有谋逆之心,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宗室们也都心里有数了,何必藏着掖着?”

皇帝却叹了口气:“大姐姐,若连齐郡王府都做实了谋逆,那先帝的亲兄弟就没有一个是安份之人了!虽说罪不在先帝,可传出去了,先帝也得不了好名声。”

都是亲兄弟,一个做了皇帝,其他人都想着要反他,岂不是说明他不是个好皇帝、好兄长?先帝在世时,只有对带兵围皇城的湘王是从重处置的,对有贼心没贼胆的淮王一家只是圈禁,淮王病死前后,还接连有优容之举,事后也安排好了淮王家眷的生活。饶是如此,世人提起先帝的功过时,仍旧有“不悌”之说。

其实先帝朝时,藩王纷纷起反心,只是因为夺嫡之时,先帝原是个失败者,面对其他兄弟的攻讦,几乎没有招架之力,连元配妻子和岳父一家都赔进去了。那些斗得昏天暗地的皇子们,就没一个把他放在眼里的。谁都没想到,最后胜出的居然是他!他们都觉得,如果不是罗家选择了先帝做女婿,谁会登上皇位还难说呢!但先帝得了皇位后,转身就把罗家给灭了,没了这个最有力的支持者,势力必定大减。加上先帝又一直没能生下聪明健康的皇子,自己的身体又一年比一年糟,不抢他的皇位,难道要等到他熬不下去时,为了给体弱年幼的皇储留一个安稳的朝廷,就把他们这些藩王都抢先除掉吗?

藩王们执意要反,先帝也只能狠下心将他们除去了,但他还是很在意世人的评价的,临终前传位给三皇子,就曾嘱咐过,对剩下的皇叔、堂叔们,只要他们安份,就宽容些,别让后世之人提起他,就说他是个把所有兄弟都铲除干净了,才得以坐稳皇位的暴君。

皇帝如今紧记先帝的嘱咐,见齐郡王服了软,便也乐得饶他一命,但今后他想要象从前那般风光,是不可能的了,大约也只能做个闲王吧?只怕连富贵也难以保证。

太后与清江王对此都没有异议。齐郡王是仅有还在世的先帝亲手足,连他也死了,宗室里哪怕心知事情真相,也不免要非议的。

青云便问:“那齐郡王的长子呢?真要把他处死吗?”

皇帝想了想,微微笑了:“这件事就交给齐郡王自己决定吧。”

齐郡王没多久就出宫了,半个时辰后,陪同他回去的冯德安回到宫中,向皇帝禀报齐郡王妃蒋氏已死。

她似乎直到临终前,还不敢相信丈夫居然会亲手为她灌下毒药,一直死不瞑目。

第六十四章坦言

齐郡王妃蒋氏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死了。青云总有些不大真实的感觉。

不过蒋氏的尸首,皇帝已派了亲信内侍与冯德安一同前去验看过了,确定她是真的已死,才回宫复命的,应当不会有问题。太后这边,已经派人去请宗人府宗正之妻进宫,告知详情,当然对外的说辞只是蒋氏急病而亡,因是痨病,恐不干净,因此后事要从简,尸首也要火化,寻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葬了就是,专为宗室王公所准备的墓地,她怕是进不去了,等齐郡王百年之后,躺在他身边的也不会是她。

至于蒋氏所生嫡长子,也要为母守孝,离府到墓旁暂居。至于他是就此在人前消失,过闲云野鹤却无权无势的寻常宗室子弟生活,还是因为母丧伤心过度,“哀毁病亡”,就看齐郡王自己的意思了。

皇帝并不在乎这个堂兄的生死。蒋氏虽可恶,但还算是个不错的母亲,尽管自己做了大逆不道之事,却从没让亲生儿子参与进来,而她的儿子平素也算是个文武双全的俊秀孩子,在宗室子弟中,称得上出众,只因受了母亲娘家与外家的连累,虽有嫡长子之名,却一直被侧室所出的兄弟压着,从小受过不少气,直到正式请封了世子,卢侧妃又病亡,才好过些,但他一向并无恶行,只要不会因怨愤而行事有差,皇帝也不在乎多养活一个宗室闲人。

而太后,则因为同为慈母,也不忍心真的把齐郡王的长子给杀了。她还私下跟青云念叨呢:“太皇太嫔也好,齐郡王也好,都是心狠的,从前那么疼那孩子,蒋氏一出事。他们为了脱身,就立刻把那孩子推出来送死。骨肉至亲尚且能舍弃,还有什么事是做不出来的?你日后千万不要与他们一家子多接触,若是见到行事与他们仿若之人,也要离远些才好呢!”

青云只有笑应:“母后多虑了,我从来不爱跟他家来往,不会被他们算计到的。再说,我本来就不耐烦与人交际应酬,如果不是确定非常可靠的人家,我也不会跟他们亲近呀?有母后和皇上的火眼金睛在。真有不妥当的人,也近不了我身边,我还怕谁来?”

这话说得太后心里暖洋洋的。她立刻就露出了笑容:“这话说得是,你自小在外头长大,哪里知道那些高门大户之间交际来往的烦心事?说句再简单不过的话,也要拐上几个弯,含蓄再含蓄。隐晦又隐晦,真真是吃饱了撑的,叫人心里累得慌。你是什么身份?何必与人斗这心眼子?就交给母后吧!若有什么人是你不耐烦应酬,又非要粘上来纠缠的,只管告诉我。”

青云自然是撒了一番娇,承了太后的情。母女俩和乐融融的,不料宫外头传来一个消息,却是把她们都打懵了。

齐郡王世子把他老子齐郡王给杀了。

忽然被捆成了粽子关起来。齐郡王世子又不是傻子,如何猜不到是出事了?只是他心里对父亲仍抱有幻想,见父亲匆匆进宫又匆匆赶回来,还命人为自己松了绑,让亲信手下替自己收拾简单的行李。就要将自己送走,还以为父亲这是要保住自己母子二人呢。他乖乖听话。只等与母亲会合了出发,没想到父亲才进了内院,王府亲卫们就把正院中的丫头婆子全都杀了,王府中血流成河,接着又传出了他母亲“急病身亡”的消息,他整个人都傻了。

但再傻,也就是一小会儿,他马上就想到,父亲必然是杀了母亲以自保。再回头看父亲命人替自己收拾的行李,不过是两件家常外衣,中衣、中裤、鞋袜之类的完全不见,碎银子也没带,这哪里是要出门过夜的模样?他一个郡王世子,从小锦衣玉食,若真的出门,即便一切从简,衣食住行相关的物件少说也要带上几马车,光是衣裳配件,就要几大包袱,此外梳洗的家什伙儿,吃饭喝茶的用具,睡觉用的铺盖,这些都不可能用外头来历不明的东西,因此跟着侍候的人也不会少。虽说父亲安排他离开,极有可能是逃命,这些排场是顾不上的了,但换洗的衣物总要有的,钱财也要带上一点儿,不然日后如何生活?

但齐郡王却只是草草让人收拾了一个轻飘飘的包袱,看起来更象是为了收拾包袱而收拾包袱,并没打算真让他在外头住着,所以包起来的不是十分实用的东西。

  如果觉得青云路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Loeva小说全集青云路春光里传说的后来闺门秀斗鸾平凡的清穿日子,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