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宝妆成作品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咖喱烩面买回去时还热腾腾的,副厂长家的二位老人能不喜欢他?

副厂长家帮忙的亲戚的都快哭了,刘勇再搞下去,非得把她的活儿给抢了!

刘勇在忙着献殷勤,夏晓兰在积极推销自己的防寒服和鸭绒服。

这次没那么顺利,她把衣服拿出去卖的时候,刚好遇见天气回暖,天天都是大太阳,没冷到要穿棉衣的程度。能把毛呢大衣卖出去,喇叭裤也卖得掉,甚至连她取回来搭摊子的皮鞋都卖光了,防寒服和鸭绒服还没人问津。

“颜色是挺漂亮的,就是贵!”

一个女客人这样评价,一百的毛呢大衣你们不嫌贵,几十块的防寒服和鸭绒服嫌贵?

瞧着天上明晃晃的太阳公公,夏晓兰也很愁。

京城那边冷不冷?

不管了,她把羊剪毛的背心和另买的一件男款鸭绒服,一块儿打包给周诚寄了去。

103:销售遇挫(1更)

商都的天气在和夏晓兰开玩笑,明明之前已经开始降温,要不毛呢大衣咋能热销。

转眼又是几天大晴天,防寒服和鸭绒服这两种衣服,不到大降温根本显示不出特别。颜色倒是挺鲜亮,一问价,防寒服要45元,鸭绒服55元,纷纷又丢开手。

“这袄太贵!”

袄?

夏晓兰不得不给客人们仔细解释,可她们看热闹居多,真正下手的一个都没有。

幸好夏晓兰还进了其他衣服,也陆续出手,连本带利的翻成5300多,加上之前拿货剩的,整个还有6500出头。她跑了一趟羊城,拿了快4000的货,居然连一倍的利益都没有…防寒服和鸭绒服压了1000多点货款呢,如果能顺利出手,应该能再凑2500元左右。

整个本钱也不够1万,能不能顺利支撑起一个店面?

要填满三间门面,一举在商都打响名气,起码得两三百件衣服。

她拿的货都不便宜,不管是均价50元以上的毛呢大衣,还是25元左右的防寒服和鸭绒服,200件货估计要七八千块。再加上毛衣和裤子,让三间门面的墙不至于空着,毛衣几十件,裤子几十条,又是2000元左右!

拢共要近万元,像她这样外省个体户,不是大的国家单位,要拿多少货就得给多少钱——防寒服和鸭绒服能顺利卖出去,并且获得预期利润,手里的钱凑一凑倒是够拿货的。但三间门面不可能是装修好的,这时候也没啥装修风格可言,国棉三厂的这栋小楼既闲置着,开张前肯定要重新装修。

简单刷刷墙,平整地面,牵个大灯泡就完事?

那她还不如仍旧摆地摊呢。

得在尽可能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装修出高档感,要让商都人以在店里买衣服为荣,要把20块批发价的衣服翻到50以上…夏晓兰不是心黑,在商言商,她卖的不是粮油等生存必需品,能买这么贵的衣服肯定能承受这价钱。

定位就是中高档,难道20元拿货,卖25元?

除掉来回的车票和运费,她这简直就是搞慈善!

她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装修雏形,只不知店铺的具体情况,基本装修要钱,重新购买衣架,打货架也要钱。店铺能搞到手,年前能顺利开张就烧高香了。

更有可能是,年前这铺子也搞不到手,夏晓兰知道他舅舅正冲着国棉三厂的领导使水磨工夫。

那位副厂长管着国棉三厂的职工分房一块儿,国棉厂家大业大,为啥有一栋小楼会闲置夏晓兰也搞不懂。按理说早该住满了职工才对,国棉三厂虽然有家属楼,谁会嫌弃房子太宽敞?

夏晓兰只能地摊照摆着,一边等着刘勇那边传来好消息。

幸好朱家那边也没找她麻烦,她摆摊就如游击队打一枪换一炮,第三次拿的货过了几天,除了防寒服和鸭绒服一售而空。

刘芬晚上把那些衣服翻来覆去的看,总担心卖不出去。

夏晓兰知道急也没用,她现在只能等降温。

李凤梅从乡下带来的猪脚炖着吃完,夏晓兰还挺怀念那滋味儿。刘芬照旧卖油渣,夏晓兰自己剁了点排骨焖在锅里,刘芬瘦是瘦,营养上有保证,也过了紫外线强的季节,好像变白了一些。

骑着自行车,风刮在脸上很不舒服,夏晓兰心疼她妈,给买了暖和的围巾、手套、帽子三件套,骑车时把脸包着只露出眼睛部分。她还给刘芬和李凤梅买了雪花膏,小小一盒,涂在脸上和手上,香香的让两人都挺不适应。

“蛤蜊油多便宜啊。”

蛤蜊油装在小小的贝壳型盒子里,小盒只要几分钱,大盒超不过1毛,就算经济压力比较大的城镇职工也能买来擦手涂脸,李凤梅在乡下也用,只有刘芬是见都没见过。在夏家时,她手里没有一分能自己支配的钱,蛤蜊油擦手,那大概是张翠和王金桂才有的待遇。

夏晓兰刚“醒来”时,对刘芬的印象除了黑瘦干瘪,就是那双满是裂口的手。离开七井村不用干农活了,夏晓兰开始好好给刘芬保养。反复用热水和肥皂洗手,指甲都剪到最短,涂上厚厚一层蛤蜊油,再用热毛巾把一双手包裹起来。

热气能打开毛孔,蛤蜊油锁住水分,每次洗完手都要涂蛤蜊油,晚上睡觉前也的涂上,再戴着干净的棉线手套睡觉…只是短短半个月不到,刘芬的一双手已经恢复了很多。

她还不让刘芬碰冷水,洗衣做饭尽量掺着热水用。

蜂窝煤又要不了几个钱,放个铝水壶在上面从早到晚都有热水用。当然更多时候夏晓兰会自己抢着把活儿做了,尽管做饭的手艺不咋样,手擀面不会,她还不会煮挂面?

买一点上好的猪板油,切小块儿熬成猪油,连油带油渣一块儿放在搪瓷缸里,吃面时用筷子挑一小块在碗里,放点酱油和小葱,热汤一兑香气就满屋子飘,这样煮出来的挂面总不会太难吃。还有用半肥半肉的肉切丁,熬成肉臊子,那就是猪油挂面的进阶版了。

厨艺不够食材来凑,反正刘芬对猪肉是咋都吃不够,根本不需要夏晓兰有多好的手艺。

夏晓兰的防寒服和鸭绒服卖不出去,她今天干脆没出摊,在家里安心复习。等把排骨焖好了,刘芬骑着自行车到家。箩筐里带着浓重的油渣味儿。

“你做饭了?”

刘芬闻到了排骨的味道,把自行车架在院子里和夏晓兰随口说道:

“你于奶奶回来了不?”

于奶奶对母女俩不亲近,刘芬想到她一个孤老太太,平时总要看顾两下。别管做啥好吃的都问问于奶奶,虽然于奶奶一次都没领情。

于奶奶扫大街,这时候应该回来了才对,今天确实没见到。再仔细一看,于奶奶的扫帚就放在墙角。房间门是从里面关上而非外面上锁,人是啥时候回来的?夏晓兰除了中午去买过菜,整个下午都在看书,并没有听到动静…于奶奶也上了年纪,这时候不能计较是不是热恋贴冷屁股,夏晓兰喊了两声“于奶奶”,房子里没有动静。

她使劲敲门,房间里还是没动静。

刘芬从窗户缝里往里看,“…床上有人!”

房间门被从里面反锁了,于奶奶的警惕心很高,大白天睡个午觉都要锁门,夏晓兰又喊了几声还是不答应,直接上脚把门给踹开。

就这动静都没把人弄醒,夏晓兰就估计着情况不太好。把手放在鼻子下,还有呼吸…夏晓兰松了口气:

“妈,我们赶紧把人送医院去!”

104:酮症酸中毒(2更)

红焖排骨自然来不及吃。

自行车后面坐不住意识的人,还是夏晓兰让刘芬骑车,自己找了根绳子把于奶奶和刘芬拴在一起,夏晓兰又用手在后面撑着,刘芬骑车,她则跟在后面小跑了快二十分钟才到商都市人民医院…也幸好是在商都市里,要住在偏远乡下,这种情况下送到医院可能连黄花菜都凉了!

母女俩上次陪刘勇来过,对商都市人民医院的情况挺熟悉,这边把于奶奶放下来就大喊着救命,有穿白大褂的值班医生带着护士跑出来。

“病人啥情况?”

夏晓兰和刘芬一问三不知,她俩对于奶奶的身体状况不了解。夏晓兰只能把自己知道的说了,医生骂两人糊涂,赶紧开始抢救。

过了半小时,一个护士跑出来骂了夏晓兰母女一通:

“你们是咋当家属的,大娘是酮症酸中毒导致的休克,她有糖尿病你们平时也不注意点?”

酮症酸中毒?

刘芬一点都不懂,还以为于奶奶吃坏了肚子。

夏晓兰是真的吃惊,于奶奶居然有糖尿病?她平时也没见于奶奶吃药打针,好像邻居们也没谁说过。于奶奶除了人特别瘦,也看不出来有啥异样。这年代上了年纪的人,白白胖胖的本来就少,瘦才是主流现状。

“对不起对不起,我们以后一定多注意,千万要尽力抢救,不管花多少钱都行。”

夏晓兰态度诚恳,护士的表情才稍微缓解。

“我们肯定会尽力抢救的。”

夏晓兰问在哪里缴费,护士却好像根本不急。83年还和后世不同,对病人是先抢救后收费,不过拖欠医药费成了常态,并且出现很多逃费的,逼得医院也慢慢改了规矩…改革开放把经济搞好了,却把人心搞坏了,医患关系变得紧张,医院和病人相互不信任。

夏晓兰还是预存了200元的医药费。

虽然于奶奶不是个性格热情的,这年头租房本来就困难,到哪儿去找这么合适的房子?

对于孤老太太,夏晓兰也挺宽容,她希望于奶奶能快点好起来,大家继续当互不干涉的房东和租客也行啊!

刘芬吓得够呛。

几次在门口张望,坐立难安。

于奶奶没有家属,邻居也基本上得罪完了,夏晓兰完全不知道该通知谁。只能由她们母女俩守着,晚上就在医院的走廊上打了个盹儿,早上醒了就觉得鼻塞。

7点过后,终于有医生通知她们:

“情况好点了,她体内炎症很厉害,要住几天院,你们去办理手续吧。”

于奶奶真正清醒,是中午11点的时候,夏晓兰守在病床前,刘芬回去做点饭。于奶奶动了动,夏晓兰就警醒:

“您醒了?我去叫医生!”

于奶奶还没回过神来,夏晓兰像一阵风般跑出病房。

隔壁床的病人和于奶奶搭话,“大娘,你孙女吧?小姑娘漂亮又孝顺,守了你一晚上。”

于奶奶精神虚弱,仍然木着脸硬邦邦摇头:

“不是。”

不是啥?于奶奶再不肯多吐两个字。

隔壁床的自讨个没趣,和于奶奶这样的人就是没办法聊天,容易把天聊死!

于奶奶住院的第三天,别人才知道。

扫大街的工作归街道办管,于奶奶负责的路段都三天没人打扫了,街道办的人当然要找上门。这才知道住院了…于家的房子很多人打主意,就算于奶奶把房子租给夏晓兰母女,对外的说法也是远亲借住。

街道办的人一脸感慨,“幸好还有你们这些远亲啊,不然谁照顾这老太太?”

自然是要街道办安排人照顾。

不过现在好了,名义上这就是夏晓兰母女的活儿。

胡永才家才知道实际情况,胡永才老婆觉得夏晓兰是摊上了这运气:房子才住多久啊,于奶奶就生病,要不是夏晓兰把人送医院及时,于奶奶这次绝对是凶多吉少。

老太太和谁都没来往,干着扫大街的工作,街道办的人只负责每月给她发工资。

哪能及时发现她有没有上班,孤老太太独居的话是挺危险的。

于奶奶这人有多硬气呢,她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每次到医院看病都是偷偷去的。在家里吃药也是背着夏晓兰母女,其他人和她来往不深,竟也一无所知。

胡永才老婆想,这下子于奶奶总要改变态度了吧?

得,人家该板着脸还板着脸,好像夏晓兰和刘芬那晚上救得不是她,这几天母女俩在医院跑前跑后照顾,也没得她半点感激——胡家知道实情,夏晓兰她们不是借住的远亲,一个月20块的房租没少给,并不欠于奶奶人情。

可这老太太就这态度,你能拿她咋办?

幸好夏晓兰不是施恩图报别有所求,不然真是要呕死。

于奶奶出院那天,自己把医药费掏了。

医生以为夏晓兰和刘芬是家属,出院前逮着刘芬叮嘱,糖尿病人的饮食有禁忌,平时也要按时按量的吃药控制血糖。刘芬让医生反复说了好几遍才记牢,等于奶奶出院后,刘芬不管老太太脸色难看不难看,每天像看贼一样盯着于奶奶的饮食,见面打招呼都是“您今天吃药了吗”,像于奶奶这样旧社会大小姐出身的讲究人,对着刘芬完全无语。

您今天吃药了吗?

有这样打招呼的么!

夏晓兰才不去贴于奶奶的冷屁股,大概是好人有好报,于奶奶出院的第二天,商都市大降温。

雨夹雪的天气,让路人的行人都缩着脖子。

越是冷的天气,夏晓兰越是开心。

她卖了一大块防水的油布,帮了四根木棒,扎了个小棚。

冷风呼啦啦吹,三面围着油布,风也会从临街的那一面往里面灌进来。李凤梅跟着夏晓兰学卖货,两人都穿了件鸭绒服,蓬松又暖和,要是能把膝盖也遮住,李凤梅发誓她整个冬天都舍不得脱下这件衣服。

“太暖和了!”

是啊,太暖和了。

商都的冬天真的来了,忽然的降温搞得大家措手不及。和土气棉衣以及军大衣比起来,夏晓兰摊子上的防寒服和鸭绒服颜色鲜亮,在一片军大衣里和深色棉袄中,亮眼的红、黄色牢牢吸引着行人的眼球。

雨夹雪的天气一直没停,夏晓兰她们上午摆好摊位,中午就开张了。

48块钱一件,卖出了一件红蓝相间的男款防寒服。

卖衣服的男人两小时内跑了三趟才最终付款,他可能跑去百货大楼问过价,夏晓兰也问过价,差不多的衣服要58元,显然她的售价更有竞争力。

这一开张,就像打开了某个宝盒。

不管谁来问价,夏晓兰就让对方试穿一下衣服,在夹着雨点和雪粒的寒风里,穿上这样的衣服真是舍不得脱啊…是挺贵的,不过比起商店要便宜十来块,谁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10块,都够一个月生活费了。

105:夏同学品德高尚(3更)

夏晓兰的防寒服和鸭绒服在急剧降温的商都艰难打开了市场。

她和李凤梅把剩下的衣服销售一空,口碑都是一传十、十传百的,等着要买鸭绒服的人就要动手抢夏晓兰两人身上穿着的样衣,开玩笑,这天气把身上的衣服卖了能冻死人。夏晓兰这钱串子都不肯卖,李凤梅够狠,从家里面把棉袄抱来,让买衣服的人等着,真的把穿在身上热乎乎的鸭绒服卖了出去。

得,舅妈都卖了,当外甥女的敢不卖?

连打版的样衣都卖掉,再来的人拿着钱都买不到货。

“最快也要三天,你说先给订金?”

这些人啥胆子啊,敢给路边摊的个体户交订金?虽然只给5块、10块的,夏晓兰连个固定店面都没有,这些人真是心大。

她居然陆陆续续收了有十几个人的订金,夏晓兰只能每个人写个订金收据,又把于奶奶家地址留下。

她的摊位本来就不固定,怕货进回来这些人满城找,干脆让她们上门取货。

男款的防寒服卖得好,女款的鸭绒服卖得好…女顾客不是很喜欢防寒服的厚尼龙外层面料。男人们觉得防寒服的款式更大气,它本来就是登山服,穿上身方便活动,很契合男顾客的要求。

夏晓兰匆匆到安庆县一中露了一面,就再次南下。

她这次去学校是领卷子回家做的,老师为啥喜欢她呢,除了成绩好,夏晓兰还特别会办事儿。她无事时就跑去商都一中门口蹲守,这是省城升学率最好的高中。蹲守啥呢?花钱向省重点的应届生买试卷集,可能是她长得漂亮,再者给钱也大方,帮忙多印两份试卷集的要求得到了满足。

商都一中整理出来的系理科密卷都被她拿到,夏晓兰自己做了一套,还有一套送给了年级组的老汪。

老汪几乎感动的眼泪汪汪:

“你自己花钱印的?”

商都一中才不会资源共享。豫南省的每个学校在高考中都是竞争关系,省重点的特级教师,安庆一中也比不了。同样是押题,同样是对高考的分析,商都一中起码甩小小的安庆一中好几个等级。

商都一中的这些密卷就真的是“密卷”,反正老汪他们这些其他学校的老师是搞不到。

学生把卷子印给夏晓兰,还是对她警惕心太低,也没想到她自己花钱买的试卷,居然会大公无私交给学校。再大方的学生,在高考上绝对会藏私,高考的录取线不是一成不变,每年都同样的分数?不,是看每年全国所有大学会在豫南省招多少人,根据这个来划线。一套省重点的习题密卷,对县重点的学生来说只要认真做了,高考中提高的分值难以估计,平均10分是跑不掉的吧!

安庆县一中的应届考生和复读生有几百个,每个都提高10分,不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竞争对手吗?

在改变命运的机会面前,人都会展现出自私的一面。

夏晓兰不是大公无私,她就是觉得安庆县一中的考生是否提高成绩,并不影响她的高考结果。她现在已经进年级前十了,安全县一中能和她竞争的考生就那么几个…她的计划是考到550分以上,能更从容的挑选心仪学府。

550分可能不会上华清和京大,但录取的学校肯定比“京城师范学院”好。

她哪怕念不成华清和京大,念个京师大,夏子毓估计都要怄死——夏晓兰的人生当然不仅是要和夏子毓死磕斗气,但她发誓要替原主讨公道,起码不能让夏家的金凤凰日子过得太惬意吧!

夏晓兰既要抓住这重生的机会,过得比上辈子好,又能顺手把原主的仇报了,一举两得的事她为啥不干?

目标是550分,县一中的这些人基本上都不是她的竞争对手,他们提高一二十分,并不影响大局。

看老汪感动的那样,夏晓兰觉得自己把商都一中搞来的密卷拿出来真是太对了。

获得学校的好感,她能少很多麻烦,安安生生参加明年的高考才是夏晓兰的需求!

老汪坚决要让学校把夏晓兰卖密卷的钱报销了,钱没多少,经费还是需要申请的。结果夏晓兰就见到了学校的大领导,孙校长跑来表扬了她一通,让她只管放心学习,学校会尽量替她解决生活困难。

孙校长不是说着玩玩,他让财务处把夏晓兰之前交的学费退给了她:

“有困难就要说出来,好好学习,你是个品德高尚的好学生,你堂姐夏子毓也很优秀,你们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好吧,前面的话听着挺舒服,学夏子毓这点她并不感兴趣。

老汪和孙校长都认为她很贫穷,殊不知年仅18岁的农村女学生已经快成万元户,尽管她赚的钱里有40属于舅舅家,她个人总资产突破10000元也是必然趋势。

夏晓兰是真不好意思要退回来的学费,她为了不在学校里惹麻烦,时髦的格子毛呢短外套她没穿,嫩黄色的鸭绒服更是穿在身上都被人给买走,她现在身上穿着得棉袄虽然没有补丁,手肘、领口的地方却也洗的褪色。就这样还自讨腰包买来省重点的密卷,难怪老汪要感动,孙校长也觉得她家庭条件不好品德却上佳。

“这学费我不能要,您把它给更需要的学生吧。”

夏晓兰丢下这句话,几乎是落荒而逃。

半晌后,孙校长重重叹了一口气:

“和她堂姐一样,自尊心很强啊!”

县一中把密卷油印好了。

虽然是理科生的习题集,语、数、英这三科是文理科通考的,文科生也能用到。老师们把卷子发下去时就说这是商都一中的内部卷,学生们自然会珍惜。夏晓兰所在的班级,老汪直接就提了夏晓兰的名字,把她的大公无私狠狠表扬了一番。

这个班知道了,等于全年级都知道。

夏晓兰来过学校没几次,平时也不跟着一起上课,却很有名气。

学生们都传她和陈庆是一对,陈庆解释他们也不听,谁叫夏晓兰只和陈庆来往?也就是夏晓兰在学校出现的少,每次都是惊鸿一瞥,加上考生们都被高考大山死死压着,才没有闹出啥表白追求事件。

听说卷子是夏晓兰拿到的,班上的人都对着陈庆笑。

陈庆一再解释他和夏晓兰只是同村老乡,奈何别人都不信。

此时此刻,他是又着急,又有种说不出的窃喜。晓兰能轻易把密卷公开,可见她的品格高尚,而在这大公无私中,她又给了自己单独的英语学习方法,是不是说明自己在她心目中地位不一样?

陈庆拿着发下来的密卷,臭臭的油墨味儿,仿佛也沾着夏晓兰的气息。

106:开司米大衣?(4更)

县一中的考生苦哈哈做着夏晓兰买的密卷,她自己已经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天气恶劣,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刘芬暂时停止了倒卖油渣的生意。

于奶奶的工作却不能停,生病住院已经让其他人代班好几天,她出院了又拿起扫帚搞卫生。医生说糖尿病不能太累,大冷天的一个老太太还要去扫街,刘芬怪不落忍。

她提前出门儿把于奶奶负责的街道给打扫了,于奶奶就无活可干。

拿着扫帚出去一圈儿,于奶奶正好撞上还没来得及回来的离开作案现场的刘芬。于奶奶没理她,这人好像从来不懂得感谢别人…第二天,天气仍然没有变好,刘芬照旧帮于奶奶扫街。也就她这样忍辱负重的老黄牛性格才能和于奶奶相处,于奶奶虽然性格不好,到底和撒泼骂人的夏老太有差距。

夏老太要不是把夏晓兰欺负狠了,刘芬连那样的刁毒的老婆子都能继续忍。

于奶奶只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刘芬有啥不能接受的?

邻居们看在眼里,难免会私下里议论。于奶奶这一住院,她的糖尿病就瞒不住了,她是把左邻右舍都得罪光了的,都等着看老太婆啥时候倒霉。一个人守着5间大房,其他人家却住房紧张,谁能喜欢于奶奶?

哪知道忽然又钻出一门远亲!

夏晓兰母女搬进于家,不知道惹来多少议论。

刘芬和夏晓兰的性格都不讨厌,和于奶奶完全不同,甚至有人觉得于奶奶运气也太好了,把人都得罪光了还有远亲来照顾——

“想要她家的房子吧?”

“于家又没人,等于老太一走,房子肯定要收回的。”

“屁都分不到,白忙一场!”

“不过那母女俩脾气也够好的,还能和于老太住一起。”

“听说人不行了,是被母女俩给送去医院的…”

这些议论并不避讳着于奶奶。

她听到之后沉默,又费力挺直了瘦瘦的脊背。她不能垮啊,也不能死,死了之后于家其他人就找不到家了。夏晓兰是聪明人,于奶奶和她能保持恰当的距离,偏偏对着刘芬这个只干事儿不说话讨巧的傻瓜,于奶奶也觉得麻烦。

刘芬做这些,是不是和那些人一样,想要她这个房产?

可她们其实并没有一点亲戚关系,哪怕她死了,房产咋也不可能落到刘芬和夏晓兰头上。

于奶奶审视不透刘芬,就要远着刘芬。

夏晓兰再到羊城,先去了一趟白珍珠家。

不巧的是白珍珠搞到了边防证,昨天刚去了鹏城特区,夏晓兰扑了个空。商都的天气正是要卖防寒服和鸭绒服的时候,夏晓兰也不可能在羊城等白珍珠。

她这次手里有9000元的本钱,却依旧只带了5000元到羊城。

陈锡良见到她就远远招呼着,“有新货,有新货!”

夏晓兰挤到他摊位上,和其他批发价很便宜的地摊相比,陈锡良的生意似乎没那么好,在80年代初就选择要做中高档服装批发挺不容易。陈锡良批发的总量没有别人多,赚的钱不一定少,别人卖一件可能就只有一两块的利润,陈锡良摊位上的一件毛衣批发价都超过10元,卖一件相当于别人卖三件。更别提他那些死贵的高档毛呢大衣,批发价贵自然也赚的更多!

“你这次耽搁的有点久。”

陈锡良想,该不会拿回去的防寒服和鸭绒服都砸手里了吧?

就算这样他也不可能给夏晓兰退货退款,夏晓兰是长得顶漂亮,可世上的男人又不是个个都喜爱美色,陈老板就觉得“大团结”更好看。

夏晓兰也发现他一门心思赚钱的尿性,“新货呢?”

就不痛快告诉他防寒服和鸭绒服的销量。

陈锡良指着自己身后挂的一件大衣:“你敢卖不?!”

陈锡良身后,挂着一件黑色的双排扣制服风大衣,是个男款!

怪不得陈锡良要激将,夏晓兰一般是进女装的,只有上次拿过几件男款的防寒服和鸭绒服。男士双排扣制服风大衣?

这时候男人们的正装都是松垮垮尺码偏大的西装,裤脚大,肩膀大,袖子长…夏晓兰都能想象到,这样的大衣穿在高个子男人身上,比如周诚那样的,精神的肯定让人移不开眼。商都男人也不矮,夏晓兰相信自己能把这种男款毛呢大衣卖出去。

“怎么,你这衣服不好卖?”

陈锡良眼神闪烁,“不知道有多紧俏,我看你才熟客才给你留着。”

夏晓兰一个字都不信,她算啥熟客啊,也就拿过三次货。

“说说你的批发价,如果便宜的话,我可以帮你销几件。”

陈锡良泄气,这么不好骗?

他一咬牙,“…最少要80元一件,这是开司米面料的!”

夏晓兰下意识反驳他,“是cashmem。”

山羊绒,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珍贵的纺织原料,国际上称之为“纤维的钻石”、“软黄金”,因为亚洲的克什米尔地区曾经是山羊绒向欧洲输出的集散地,国际上习惯称山羊绒是“克什米尔”。

国内采用的是音译,陈锡良说开司米也没错。

但真的是羊绒大衣,批发价才80元一件?

夏晓兰都不用上手摸,灯光昏暗,她也不用凑上前细看,就知道陈锡良在说瞎话。83年的华国,羊绒面料根本不会在国内销售,就算有极少羊绒制品,也只会出现在类似京城友谊商店、沪市锦江饭店这样的高档涉外场所…基本上是为在华停留的外国人准备的商品。捧着一叠大团结也买不到,要用“外汇券”。

80年代,羊绒是要创汇的商品,能生产的羊绒的企业都是奔着出口去,把羊绒卖出过换取外汇。大团结不是国际市场认可的结算货币,想要进口各种设备,国家需要外汇,企业也需要外汇!

就拿83年来说,一件羊绒衫的出口价是25美元左右,羊绒大衣又需要多少面料?

人的一根头发直径是75微米左右,羊绒的直径一般是1517微米,要想把这里细的羊绒纺织成面料,对“分梳”的工艺要求很高。华国在65年才造出自己的羊绒分梳机器,更早之前都是直接出口羊绒原料,没那技术进行深加工。80年代初,引进了日本更先进的分梳设备,华国的羊绒制品出口进入高速增加期,可以说1983年,是国内羊绒企业忙着创外汇的时间点,哪有多的羊绒大衣在羊城的批发市场上卖?

夏晓兰为啥知道的这么清楚,她上辈子大学毕业当推销员,可不是推销什么电器之类的,她推销的是大型设备…有一阵她就推销过分梳机,还是国产的。干一行爱一行,她为了推销出机器,还得从头到尾了解相关行业的历史!

她的记忆力居然变这么好,很多年前背过的资料还记得,也难怪她能想起来84年的高考数学卷。夏晓兰仗着记忆力好,带着十分的笃定,碾压着奸商陈锡良同志:

“这大衣绝对不可能是开司米,批发价你也敢报80元!”

107:齐头并进(5更)

夏晓兰语气笃定,陈锡良像被踩中尾巴的猫:

“搞咩…你摸摸,你来摸摸面料啦!”

陈锡良一着急,连羊城话都冒出来了。他的普通话在羊城人中已经很不错了,不过依然有口音。夏晓兰咋看他的样子也像心虚,陈锡良带着几分急切将大衣取下来塞到她手里,夏晓兰用手搓了搓。

“还真是好料子。”

陈锡良也不全是说假话,以夏晓兰两辈子的经验来看,应该是羊绒和羊毛混织的面料——也不晓得是哪个小厂的技术不过关,居然这样浪费羊绒!

还没等陈锡良高兴,夏晓兰就皱眉:“好料子也不是开司米,一件发80元太贵了,我拿回去根本卖不动,你说个实在价。”

陈锡良只觉得见了鬼。夏晓兰第一次来拿货时穿得多土啊,一看就是个乡下丫头,摸过真正的羊绒制品吗,居然就一口咬定这大衣不是开司米面料。

一个想把衣服推销出去,一个其实也想买,讨价还价,最终把批发价砍到了70元。

陈锡良肉痛的表情像死了老娘,论演技夏晓兰觉得自己不如这个年轻的奸商有天赋,全靠经验一点点和陈锡良磨价,少于70元他再不肯让步,夏晓兰才同意。

这大衣是两个色,黑色和藏青色,藏青色是后世的叫法,现在人们习惯叫它“海军蓝”。

夏晓兰每个色都拿了10件,配齐了尺码。陈锡良这个款式很不好卖,巴不得把货都甩脱手,夏晓兰却是大胆中带着谨慎,不肯多进货。反正她已经有了压货的心理准备,拿回去可能一时没那么快卖掉,不仅是款式挑人,这同时也是她批发过单价最贵的商品,零售价怎么也要在140元左右,是普通人三个月的工资。

陈锡良还以为夏晓兰的防寒服积货了,夏晓兰却转头又要了30件防寒服和30件鸭绒服。

防寒服男款的要的多,鸭绒服则相反。

就这三样货,已经将近2900元。除去货物托运费和她自己的回程车票,她可以支配的货款只剩下1800元。夏晓兰直接舍弃了毛衣,再别致的款式都不要。她只要女款毛呢大衣和裤子,围巾、手套之类的零碎配件也不进,皮鞋赚的钱不多,她懒得带尺码。

货品种类从少变多,又从多精简到少,本来就是试探市场反应的结果。做生意哪能一成不变,随时都要调整,才能不被市场淘汰…好吧,在商都搞服装生意本来也是种挑战。

一眨眼,12月就到了。

夏晓兰坐在火车上,迟疑着自己要不要中途下车…正如她之前想的,应该去上辈子的老家看一看。第一次是周诚说要在羊城汇合,第二次干脆就是有周诚陪着南下,第三次则是和刘芬一起,好像哪次都不方便中途下车。

那这次呢,自己一个人。

不,她还带着许多货,将近5000块的货啊,要是不能一起到商都站,这些日子以来的辛苦万一打了水漂呢?

夏晓兰用这个理由把自己说服了。

近乡情怯,她既怕在这个时空里看不见“夏晓兰”,看见了又觉得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还是她现在实力不够强,否则也不会有这样的纠结。

哐当、哐当、哐当。

火车开过了中途的那个站。

夏晓兰第四次带着货坐了30多小时的硬座回到商都。

刘芬和李凤梅早估摸着时间等在火车站,商都这几天的天气还是很糟糕,站台上寒风肆虐,李凤梅和刘芬都穿着笨重的旧袄子,她们倒腾着服装生意,却连一件轻巧蓬松的鸭绒服都舍不得自己穿。

想穿也没有,上次拿的货都卖掉了。

火车慢慢在站台挺稳,李凤梅心中火热:

“就是这辆车吧?赶紧的,找找晓兰!”

越是冷,生意越是好,李凤梅陪夏晓兰摆过一次摊才知道,原来商都有这么多的“有钱人”。农村人除了买盐买种子、化肥,再一个家里孩子交学费才舍得花钱,有个头痛脑热都情愿硬抗。做新衣服要花钱,从前卖布还要布票,攒点布票不容易,一年也攒不够从头到脚做一身衣裳的布票…刘勇哪怕把合伙的本钱退出来的5000元都交给李凤梅保管,她也舍不得花100块买件毛呢大衣!

城里人就舍得啊,他们每个月都有工资拿,就算烧锅炉这样的工作也没土里刨食的农民辛苦,平时用钱也精打细算,不过各种单位效益不一样,有的工资一月才三十多块,有的工资能有六七十,效益特别好的单位,工资加上七七八八的奖金,一个月拿一两百的也有。

两口子都是双职工的,家里负担还不重的那种,想买件上百元的呢大衣,攒两个月钱也就买了。好的衣服是撑面子的重要行头,就像新自行车,像手腕上的梅花表…大家都有的东西,那自己也要尽量要有。

李凤梅就算现在干起了个体户,在花钱方面还是保守派。

刘芬更不用说,女儿都长到18岁了,她一共摸到过多少次钱?

就算现在她自己能赚钱,从前泡在苦水里那么多年,钱这东西要到用的时候才恨少,哪能嫌钱攒的多?她要有钱,当初夏晓兰撞墙自杀,也不必跪在地上求夏老太送夏晓兰去医院了。

刘芬比李凤梅更抠,她攒下的钱不是自己用,要全部给夏晓兰。

晓兰当然和她不一样,钱在晓兰手里能赚到更多的钱…刘芬反正舍不得花一毛在自己身上,几分钱一盒的蛤蜊油抹在手上都让她心疼,但夏晓兰要吃肉吃细粮,刘芬一句重话都没说过。

两个农村土包子感叹商都人有钱,一边努力张望,终于在涌动的人头中瞧见了夏晓兰的身影。

“那是晓兰!”

夏晓兰拿了大批的货回商都,却是家里面两个女人来接站。

刘勇今天被副厂长家的事儿给耽误了,老爷子摔坏了腿要去医院复查看看骨头的愈合情况,刘勇帮忙把人给背下楼,把毛褥子围在老人腿上,请来帮忙的亲戚负责推老爷子去医院,刘勇则又跑上楼帮忙揉面。

今天老两口那当副厂长的儿子要回父母家吃饭,老太太早上就去买肉剁馅儿一通忙,刘勇没做饭的手艺,他有力气呢,就负责揉面呗。

其实他背上的伤还没好全,不过愣是被叫这家人看出来半点,搬米抗煤球,刘勇是任劳任怨。

天下的老太太哪能个个都是于奶奶,人心都是手长得,这家老太太也觉得该替刘勇干点事儿。两人包好了饺子,老太太就给刘勇打包票:

“待会儿你别说话,都看我的。”

刘勇心中一喜,脸上的表情挺不安,“您瞧着这多不好意思…”

老太太数着圆滚滚的饺子,“有啥不好意思,总会让你心想事成。”

谁心里没数啊,刘勇不沾亲带故,又不拿家里的工资,整天往家里跑前跑后。干的事儿反正比她那副厂长儿子贴心可靠,就算是有所求,人也没瞒着。农村进城讨生活的老实人,能帮上的忙,就给解决了。老太太还想不到利益啥的,人与人嘛讲究的是互相帮助。

她就是看刘勇顺眼!

108:租房进展(6更)

国棉三厂正处于最辉煌的时期,工人上万,年利润有两三千万,还是商都市国企中出口创汇的大户。

这样一个厂,副厂长有多忙可想而知。

袁洪刚每天都脚不沾地,厂里的工人一直是三班倒,他这个当副厂长的也不可能太闲。前些日子他亲爹把脚摔了,袁洪刚除了去过医院一次,后来只上门来看过一次,这是第二次。

上次他就瞧见刘勇了,对刘勇的行为吧他谈不上喜欢,可人家真心实意来帮忙,袁洪刚当儿子的不能伺候受伤的老父亲尽孝,也不可能说把刘勇给赶走吧?

刘勇可是帮着做了他这个当儿子都没做到的事,袁洪刚怕他将来会提一些让人为难的要求,看见刘勇就有点心虚。

也就现在的单位领导,大多数是真清廉,一心为厂子考虑,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思想。

要换了后世,像国棉三厂这样大的国企,袁副厂长亲爹摔断了腿,还怕请不到人照顾吗?只怕不被看重的下属,还抢不到这个活儿呢。现在是真没人能想到这里,袁副厂长还管着厂里职工分房的事,因为很难做到人人满意,他经常被厂里的工人骂得狗血淋头。

他这人身上瘦脸却圆圆的,工人们私下里叫他“袁大头”。

袁洪刚不知道吗?

他心知肚明!

可有啥办法,有些工人从国棉三厂50年代建厂就来了,资格比他还老,他遇到胡搅蛮缠的也只能捏着鼻子绕道走。那些工人也够牛逼的,根本不怕厂子里开除他们,国棉三厂的效益好,工人们能挺直腰杆从袁洪刚面前走过去,为了生产大事,袁洪刚还得反过来哄他们。

明明手握大权,偏偏没有用武之地,既要忙工作,又要受老婆和老娘的夹板气,亲爹受伤了都不能伺候尽孝…处在如此境地中的袁副厂长,面对刘勇这自来熟的,无微不至的献殷勤,他能咋办?

他一点都没有老子就这么牛逼,你拍马屁是应该的怡然自得,袁副厂长他惶恐啊!

好不容易抽空回家一趟,得,老爷子去医院复查了他又没赶上。

老太太倒是给他包了猪肉饺子,袁洪刚吃的满嘴流油,筷子还没搁下,老太太就发话了:

“饺子好吃吧?今天这面还是小刘揉的,他手上的劲儿比你没用的老娘大…你吃着小刘揉的饺子,人家又替你尽孝照顾你亲爹,咋就这么心安理得没个说法?!”

老太太嘴里的小刘在旁边连连摆手,嘴里念叨着应该的。

老太太对袁洪刚没好气:“你不能欺负人家小刘老实人啊!”

不知道内情的人见了这一幕,只怕以为袁洪刚是捡来的,“小刘”才是老太太的亲儿子。

“刘勇同志,你坐下说,咱俩好好谈一谈。”

袁洪刚也觉得人情越欠越多,他要用啥还?刘勇有啥事赶紧说,不损害厂子利益的话,他能帮就帮呗。

袁洪刚听说刘勇是农村来的,还以为是安排子侄辈进厂之类的事,国棉三厂效益好,建厂之初的第一批工人也上了年纪,家里的孩子长大了想进厂工作都要排队,国棉三厂根本不缺工人。

厂里有些人才四十多岁,为了给接班的后代腾出进厂名额,还得提前办理退休呢。

一个萝卜一个坑,刘勇要是想求他帮忙进厂,袁洪刚觉得难办,却也要硬着头皮试着解决。厂里新招人都是工厂子弟,要不也是城镇户口,农村户口的确不好办…特别是他的一言一行,都被厂子那些闹着要分房的工人们盯的死紧死紧。

“袁厂长,事情是这样的,您看我不是进城讨生活嘛,没技术也没户口,找工作不好找,就寻思着想干个体户。天冷了,在街上摆摊越来越不方便,也想把规模扩大点,好让家里的亲戚也有个事做,就想开个店…听说二七路45号那三间空着的门面是国棉厂的房子,就像让您帮帮忙,看看厂里是不是能同意租给我开个店。”

二七路那栋小楼?

袁洪刚印象可深了。

这房子扯来扯去的,都空着一年多了。原本国棉三厂在那里搞了个展售门店,是把厂子里生产的纺织品摆在那里卖,其实是上一个厂子搞得门面功夫,三厂生产的东西有多少市场能吞多少,还要出口,哪有闲情搞那点零售业务。

后来又说那房子是私人的,国家打算还给原主人,那个小楼孤零零耸立在那里,想分房吧个个都打破头要争,人人都觉得那是个独栋小楼,不肯退让一步,厂里面被搞烦了,干脆把那房子暂时闲置…这都一年多了,刘勇不提,袁洪刚自己都快忘了。

私人从单位手里租房子做生意袁洪刚听说过,那些动作快的个体户都开业了。

袁洪刚琢磨着这件事能不能办成,随口问道:“你准备做啥生意?”

“卖服装。”

刘勇也没隐瞒,袁洪刚心想,在商都市卖衣服?

  如果觉得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宝妆成小说全集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魔法世界的女符师林家有女初修仙,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