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意千重作品牡丹冠天下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牡丹上前提了甩甩的架子,不放心地交代何大郎:“哥哥,小心我的花。”
何大郎点头:“我知道。只管去。”
甩甩知道要出门,兴奋得忘乎所以,不住怪笑:“哈,哈!”
刘畅双拳握得死死的,眼睁睁地看着牡丹步履轻松,毫无留恋地被何家人簇拥着出了院门,羞耻愤怒不甘让他几欲发狂,几次想上前去扯住她,又觉得实在丢脸,想心不定,乍然喊道:“慢着,我有话和她说!”
牡丹看到他血红的眼睛,阴鸷的眼神,心里没来由地有些发怵,仍然挺起了胸膛道:“你要说什么?”
刘畅看到她强装出来的无畏,倒冷笑起来:“你先回家去耍些日子,过几日我去接你。”牡丹尚未回头,他又无声地道:“你信不信,我耗死你。”
牡丹一愣,轻蔑地扫了他一眼,无声地道:“看谁耗死谁。”她等得,他熬得,清华郡主可等不得。再说了,最关键的一步她已经走出去了,剩下的都不是问题。
走出刘家的大门,牡丹抬眼看着天上的艳阳,只觉得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就是街上的喧嚣声,来往的行人们,也透着一股子说不出的可爱。
何家出行,不拘男女,都是骑马,唯有岑夫人年老,又嫌马车闷热,乘了一座肩舆。薛氏将一顶帷帽给牡丹戴上,笑道:“早知如此,咱们应该乘了马车来才是。丹娘还病着,只怕是没精神骑马。不如稍候片刻,另行去租个车来。”
岑夫人扫了牡丹一眼,道:“她如此瘦弱,就和我一道乘了肩舆回家,走慢些也就是了。”说完携了牡丹的手上了白藤肩舆,母女二人相互依偎着,各怀心思地往回家的路上行去。
薛氏暗叹了一口气,戴上帷帽,熟练地翻身上马,引着一众人慢吞吞地跟在肩舆后头,心情不说十分沉重,总归是有些烦闷,牡丹的住处,可怎么安排才好?
岑夫人乘坐的这肩舆不似轿子,只在上方挂了个遮阳的油绸顶棚,四周挂了轻纱,又凉快又方便看热闹。正适合难得出门的牡丹,看着什么都觉得新鲜。貌美的胡姬当垆卖酒,男人们骑马仗剑,快意风流,女人们或是着了男装,或是着了胡服,或是就穿了色彩鲜艳的裙装,带着露出脸来的帷帽三五成群,或是骑着马,或是走着路,说说笑笑,好不惬意。
这才是她想要过的生活。牡丹回头最后望了一眼刘家那代表着身份地位的乌头大门,决然地将头转回去,靠在了岑夫人的肩上,轻轻道:“娘,女儿总给您和爹爹添麻烦。”
岑夫人慈爱地摸摸她的手:“说这个做什么?我们是一家人。”
牡丹叹道:“他只怕不会轻易放过我的。还有那笔钱……”
岑夫人决然道:“怕什么?你只管安安心心地住着,该吃就吃,该玩就玩,其他都是你爹和哥哥们该操心的事。”说是这样说,母女二人都知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他们之所以能在刘家人面前把腰板挺得那么硬,是因为他们手里有刘家的把柄,同样的,刘家为了这把柄,也不会轻易放过牡丹。今日,不过小胜一场而已。
第三十一章 家(一)
何家的生意主要是在胡商聚居的西市,专营外来的珠宝和香料,但人却住在东市附近的宣平坊,宣平坊及周围的几个坊都是达官显贵们聚居的地方。
在这里,虽说房价地价要高上许多,而且贵人府邸多,不方便扩展房舍,还可能随时遇到出行的达官显贵,不得不回避行礼,很是麻烦,但很多富商却还是愿意住在这里,特别是自前几年西市附近的金城坊富家被胡人劫掠后,许多富商便钻头觅缝地在这边买地买房,为的就是图个安稳。毕竟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谁也不愿意拿去冒风险,钱没了还能再赚,惊了家人却是大事,谁家没个老老小小的。
牡丹一行人即将行至升平坊的坊门时,不期然地,迎面来了一大群衣着华丽的人,有男有女,有骑马的,也有步行的,簇拥着一乘华丽的白藤垂纱八人肩舆,浩浩荡荡地过来。行人见之,莫不下马下车,避让一旁。
能够乘八人肩舆的女子,最起码也是二品以上的外命妇。牡丹跟着岑夫人一道下了肩舆,避让一旁,偷眼望去,但见肩舆中歪靠着一位穿蜜合色绮罗金泥长裙,披茜色薄纱披袍,画蛾眉,贴黄色花钿,高髻,插凤凰双飐金步摇,丰润如玉,年约十七八,大腹便便,神色柔和的年轻女子。明显是一位即将生产的贵夫人。
牡丹想不出,除了皇亲贵戚以外,哪里还有这么年轻,品级却又如此高的外命妇。果然待这群人过去后,薛氏方羡慕地道:“这是宁王妃。比起上个月来看着又似丰腴了许多,怕是要生了,若是生了世子,只怕是荣宠更盛了。”边说边遗憾地看了牡丹一眼,微微叹了口气。
牡丹听薛氏的口气,是经常见到这些贵夫人的,而且对她们还很熟悉的样子。牡丹理解薛氏的这份羡慕和遗憾从何而来,作为商人妇,永远都只有给人让路行礼的份儿,想要得到这份尊荣,若是指靠何大郎,只怕是这一生都没有希望了,除非她的儿子孙子辈有了功名还差不多。
至于自己,何家曾经千方百计给了她这个机会,如今却被她一手终结了,和离后,她便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家女,见了这些人,不管风里雨里,都要下马下车行礼避让。虽是有点烦,但牡丹很快就没了感觉,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规则,就算是尊贵如这位宁王妃,她头上也有比她更尊贵的人,她见了一样要下车行礼避让。有什么了不起?
牡丹笑嘻嘻地扶着岑夫人重新上了肩舆,没心没肺地同薛氏道:“大嫂,我看今日似乎有雨呢?也不知道爹和大哥会不会被雨淋?”
“这雨一时之间落不下来,想来不会。”薛氏见牡丹没心没肺的样子,微叹了一口气。到底是没有经过风雨,自小被娇养的女孩子,只凭一口气便不接受赔礼道歉,从而恩断义绝,哪里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纵然嫁姿丰厚,人才出众,和离之后又哪里去寻刘家那样的家世?刘畅那样风貌的夫君?也不知道她日后会不会把肠子都悔青?
薛氏的这种想法也只是想法而已,表面上她是不敢露出半点来的。家里人口众多,公公说一不二,婆婆强势精明,何大郎的性情直爽暴躁,下面的小叔妯娌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侄儿侄女个个调皮捣蛋,她这个长嫂长媳大伯母,做得极其艰苦。今日牡丹归家,她若是不将牡丹的住处安置好,势必要得罪公婆和大郎,若是安置好了,又要得罪妯娌、侄女们,真是为难死她了。
牡丹也知道自己突然归家,会给大家带来许多不便和为难,便拉着岑夫人的袖子轻声道:“娘,我记得您院子后面有个三间的小廊屋是空着的,您要不嫌女儿闹您,让我住在那里去陪您如何?”
岑夫人也在头痛牡丹的住宿之处,按说,牡丹回到家中,就是孙女儿们的长辈,只有孙女儿们让姑姑的,就没有姑姑让孙女儿们的。但是,人心隔肚皮,这家里人口一多,心思难免就复杂,哪怕就是一句话,经过三个人相传,到第四个人的耳朵里时,只怕已经完全变了味。
像牡丹这样,突然和离归家,而且要在家中长住下去,前途渺茫,短时间还好,时间一长,难免就会被人嫌弃多余,被人猜疑。这时候,当家人处理事情的分寸和方法就极其重要了,既不能委屈了女儿,让女儿伤心失意,觉得自己孤苦无依,又不能让家里的儿媳心生嫉妒,觉得自己偏爱女儿寒了心,从而导致姑嫂不和,甚至兄妹不和,全家不和。
乍听得牡丹这样一说,岑夫人心里就明白了牡丹的意思。还有什么能比牡丹懂事的主动退让更好的呢?岑夫人虽然不愿意女儿去住后院那三间阴暗狭窄的廊屋,但一时之间也找不出更好的办法,便挽了牡丹的手,低声道:“委屈你了,待你爹爹回家,我再和他商量一下,另外买个大点的宅子,省得家里的孩子们都挤在一处,大家都不舒坦。前些日子,我们就已经打听了,但没有合适的,怀德坊那边有个半大的院子倒是不错,就挨着西市,做生意也方便,可是谁也不愿搬出去,不然也没这么挤。”
何家父母不是刻薄死板的人,假如何家六兄弟有谁想搬出去,他们必然不会阻拦,但为什么宁肯一家几十口人不怕挤地挤在一处,谁也不提搬出去的话,牡丹以为,这其中必然是有原因的。便笑道:“这是好事,说明哥嫂们都舍不得爹娘,小孩子们一处长大,感情也好,也有伴。”
岑夫人轻叹了一口气,摸摸牡丹的头,几不可闻地道:“儿大不由娘啊。咱们家的钱就是花上三辈子也够了,我和你爹只希望大家都和睦平安,就死也瞑目了。”
牡丹忙伸手去掩她的口,娇嗔道:“呸呸,什么死呀活的。你们还没享着我的福呢,前些年尽给你们添麻烦了。”
岑夫人见女儿舍不得自己说丧气话,心里十分欢喜,却又笑道:“我说丹娘,你现在怎么和娘这么客气了?总说什么添麻烦之类的话?也不嫌生疏得慌。”
牡丹干笑一声,“我这不是懂事了吗。”不是她的亲娘,再怎么知道何家人疼自己,也知道其实是疼的何牡丹,自然不能理直气壮地索求,不知不觉中就只有多多客气了。
岑夫人叹道:“你从来就挺懂事的,那个时候,才两三岁,病了躺在我怀里,什么都吃不下,还是夏天呢,就想吃梨,市面上都没得卖,你爹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给你弄了一个来,才削了皮还没喂进嘴里去,你六哥就大哭着冲进去,说是也要吃。你那么小,不声不响地就递了一大半给他,还哄他莫哭。从那之后,谁也不敢说你不好。你还记得么?”
牡丹笑道:“那么久远的事情,女儿记不清了,就光记得爹和娘,哥哥他们都待我极好。”
岑夫人笑了一笑,道:“你呀,就光记着旁人的好。”她说的这何六郎,实际上却是何志忠的幺儿,不是她生的,是何志忠从扬州带回去的美妾生的,那时候母子都正是得意的时候。兄妹两人年龄相差了两岁,一个生龙活虎的,一个却是成日里病怏怏的,看着就不是一般的怄人。幸亏何志忠疼儿子,也极疼女儿,但她生性好强,就见不得别人说自己的儿女一句不好,看到旁人的儿子生龙活虎,自己的女儿病怏怏地,心里就格外难受。
但是牡丹却自来安静乖巧,不是病到特别严重,基本不会哭闹。那一次事件中,她小小年纪,又是病中,如此懂事舍得,相比那不懂事胡闹的六郎,倒叫何志忠自心疼之中又更添了几分喜爱,硬生生把个幺儿子给比下去了。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所以说,牡丹有父母兄长的宠爱,并不是平白就来的。
牡丹静静地依偎着岑夫人,听她讲何牡丹小时候的事情,心里特别替她和何志忠难过。假如他们知道,他们视若珍宝的那个女儿已经不在了,被活生生地气死了,他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只怕是肝肠寸断吧?牡丹紧紧挽住岑夫人的手,没关系,她会替何牡丹好好地活下去,好好孝敬他们。
还未到何家门口,何家的几个儿媳妇和年龄已经大了些的孩子们就得了信迎出来。一群女人和孩子把岑夫人、薛氏、牡丹围在中间,簇拥着往屋里去,七嘴八舌地问东问西,又是咒骂又是愤恨,又是出主意的,好不热闹。不多时,就引得周围的邻里侧目。
牡丹被吵得头晕,回答谁的问话都不是,只能是低头微笑,岑夫人淡淡的,并不多语,薛氏却是温言细语地道:“先进屋去又再说。”
第三十二章 家(二)
和当时的许多人家一样,何家住的是典型的四合舍,大门朝西,门旁两排庑舍,进门一个亭子,然后是中堂,中门,后院,正寝,四处有廊屋,再延伸出若干个小四合院子去。后院古树参天,假山流水,花木扶疏,纵然比不上刘家精致富贵大气,却自有其舒适自在热闹处。
进了中堂后,二郎媳妇白氏命婢女端上糖酪樱桃并茶水,一家子围着岑夫人和牡丹吵吵嚷嚷地说起闲话来。从冷冰冰的刘家出来,乍然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得到了亲人无私的关怀和爱护,牡丹心中是极其高兴的。但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一堆脑袋,闻着六个嫂嫂和十几个侄儿侄女身上各式各样的香味,听着大人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吵嚷声,她控制不住地生出一丝恐惧来,这么多的人,她能和他们相处好吗?那句话说得好呀,远香近臭。何况这姑嫂之间,自古以来能相处得好的本就不多。
不怪她担忧,虽然何志忠和岑夫人持家有方,不拘嫡庶,一视同仁,公正严明。男人们在何志忠的统一指挥下,早出晚归,各司其职,规规矩矩地做事,养家糊口,谁也偷不得懒;女人们在岑夫人的管制下,老老实实地相夫教子,操持家务,闲来交流衣着打扮,化妆美容,一道逛逛街,踏踏青,参加一下富商们自己组织的豪宴或者打打马球什么的,悠闲自在。故而一大家子人住在一个宅子里,虽然各人小心思不少,也有磕磕碰碰,吵吵闹闹,却是没什么大矛盾,相处得还算和睦。
但何家的人口实在太过复杂,牡丹六个哥哥,大郎、二郎、四郎、五郎都是岑夫人生的,而三郎却是岑夫人的陪嫁婢女吴氏生的,六郎则是扬州来的美妾杨氏生的。大郎娶妻薛氏,子女各二人;二郎娶妻白氏,三子一女;三郎娶妻甄氏,二女一子;四郎娶妻李氏,只有一女,无子;五郎娶妻张氏,有子女一双;六郎娶妻孙氏,才成亲一年多,还没孩子。
算上何志忠夫妇和何志忠那两个妾,大大小小三十来号人,我和她亲,他又和他好的,各种关系复杂得很,还不必说各房伺候的下人,饶是再小心,也避免不了矛盾纠纷,再亲的人,多闹上几次矛盾,也会伤感情。
牡丹若是原来的何牡丹,兴许一些细微处不会注意到,也不会去在意,但她已经不是原来的何牡丹,心思感受却又不同。享受亲情关怀的时候没那么理直气壮,受到委屈误会的时候也没那么淡然无所谓,事事总难免多加小心,着意讨好,就生怕自己给别人带来不便和不愉快。
印象中的各人都各有各的脾气,大奸大恶之人没有,聪明之人不少,比如说,同为一母同胞的大郎、二郎、四郎、五郎关系明显要紧密些,其中大郎和二郎年龄相仿,比较谈得来,四郎和五郎爱结伴一起去办事;同为庶出的三郎和六郎之间有着某种默契,却又彼此不太亲密,三郎爱讨好大郎和二郎,六郎却爱跟着何志忠跑。
但这只是男人之间的关系,几个媳妇儿之间就更复杂,嫡出的几个儿媳间,大嫂薛氏和二嫂白氏年长,进门最早,关系也最好,相对稳重大方,比较让得人,和其他几个弟媳都处得较好;三嫂甄氏嘴碎,爱和话特别少,性情温和的五嫂张氏一起做针线活拉家常,同时背地里还偷偷拉拢六嫂孙氏方便统一庶出战线,却和四嫂李氏关系不好;可是年轻的孙氏和貌美爱俏的李氏却又喜欢在一起逛街。
至于小孩子们之间,总体来说都是快活的,没有厚此薄彼的问题,吃大锅饭,所有的东西都一样,没得话说,没得比较。要说有什么区别,就是听话和不听话,聪敏和不聪敏,勤奋不勤奋的区别。
牡丹默默过滤着这些信息,拿出十倍的精神来应对大家的关怀和询问,尽量不放过周围人不经意间的反应和表情。
趁着众人不注意,薛氏拉了白氏在一旁悄声商量牡丹的住处:“丹娘这一回来,便要做好长期和咱们住的打算。她原来住的院子现在是三郎家的蕙娘和芸娘、四郎家的芮娘住着的,要她们搬,虽然不会说什么,但肯定是不乐意的,只怕还会有想法。我思来想去,只有咱们俩家的三个闺女年龄大一些,懂事一些,咱们让三个孩子挤挤,替她们姑姑腾个地方出来,你看如何?”
白氏微微一笑:“我是没意见,左右我的菀娘还小,让她跟在我院子里住两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英娘和荣娘年龄已大,却是不方便和你们挤了。你又打算怎么安置她们?不然,我看,也别那么讲究了,就让她姑姑和孩子们挤挤好了。”
薛氏暗忖,那院子三个人住虽然挤,却还勉强可以住下,牡丹若是搬进去,却是再也塞不下了,三个孩子中便要出来一个。虽然菀娘年龄小,还可以勉强和父母挤挤,但从公平的角度来讲,却是不能只叫二郎家的搬,自己是大嫂,又是两个女儿,得从自家人里下手才能服众。
至于白氏肯不肯主动让菀娘搬出来,那又是她自己的人情。当下便道:“哪儿挤得下四个人?她姑姑东西多,又遇到这种事情,想法本来就多,叫她去和孩子们挤,只怕会难受。算了,我去和荣娘商量,让她搬出来和我们挤挤。过两年英娘出嫁,也就好了。”
搬出来容易,搬进去难,白氏听薛氏这样说,却又不提先前那个让菀娘搬出来的话了,只笑道:“英娘出嫁,濡儿他们又该成亲了,你说的这个法子,治标不治本,我看还是先将就挤挤,然后和爹娘商量,买个大宅子吧。眼瞅着,真是住不下了。”
薛氏有些失望,白氏顾左右而言他,便是不肯让菀娘搬出来了。毕竟懂事了的女儿和父母住在一起,多有不便。便叹道:“买宅子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先得把这事儿办周圆了才是。那就这样吧,我去让荣娘搬出来,你招呼着他们清扫一下屋子,稍后东西送回来,帮着安置一下。我去准备晚饭。”
白氏一把拉住她的袖子,快速扫了众人一眼,压低声音道:“不然,就让她们两家搬,或者让丹娘和蕙娘她们住,那院子本来就是她原来住惯的,也要大一些。”
薛氏摇摇头:“两家都是话多的,三婶怕说是庶出孙女儿没地位,四婶怕说欺负她没儿子。何必多找些话来说。实在不行,明日去请人来看看,看什么地方适合动土,另外起几间屋子来,年底怎么也能盖好了。”
白氏沉思片刻,道:“我记得娘的后院有三间廊屋,让人收拾一下,更清净自在呢。”总归何志忠和岑夫人年龄已经大了,何志忠另外又有两房妾,歇处多,不像她们年轻夫妻那么多避讳不方便的地方。
薛氏沉默不语,事实如此,那又如何?借她十个胆子她也不敢开这个口,说:“丹娘,你去和娘挤挤吧,其他地方都住不下你。”她若是开了这个口,只怕何大郎第一个就不饶她,公婆也会对她有看法。
白氏见薛氏不说话,牵起裙带在手指上绕着玩,最终长叹一口气,道:“罢了,丹娘也是我看着长大的,我也疼她。让菀娘搬出来和我挤,然后赶紧修房子吧。”说完也不问薛氏的意思,就上前笑道:“娘,我刚才和大嫂商量过了,让菀娘搬出来和我住,妹妹搬去和英娘、荣娘挤一挤,您看如何?”既然自己做了牺牲,便要把这说在明处才是。
牡丹早就注意到薛氏和白氏在一旁悄声商讨,虽然猜着一定是商量自己的住处,但自己如今算是客人,嫂嫂还未开口,总不好主动去说自己要住哪里。现在听到提起这个事,正要开口将先前同岑夫人商量的话说出来,就被岑夫人一把按住手,示意她先别说话,只管听着就是。牡丹无奈,只好睁大眼睛乖乖地听着。
却见白氏的话音才落,甄氏的脸上就露出不高兴的样子来,笑道:“还是大嫂和二嫂想得周全。不声不响地,就把事情都安置好了。”就你们会讨好人!
李氏脸上淡淡的,直接开口道:“四郎经常不在家,让芮娘先搬去和我住。将她的屋子收拾收拾,正好给她姑姑住。”
张氏的女儿还小,本就和她住在一处,而孙氏还未生孩子,自然也和这事儿无关。便都含笑听着,并不多话。
几个嫂嫂都等着牡丹表态,牡丹无措地看着岑夫人,岑夫人慢吞吞地喝了一口茶,方道:“不用忙乱,孩子们该住什么地方还住什么地方。刚才在路上的时候,丹娘就和我说过了,不想给大家添麻烦,大嫂去把我后院的三间廊屋收拾出来,让她去住那里。”
于是,除了张氏和孙氏之外的人,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第三十三章 家(三)
甄氏幸灾乐祸的笑,笑白氏和李氏讨好公婆小姑落了空。白氏和李氏俱都无所谓,最少她们表现出自己欢迎牡丹回家,关心牡丹,大方不计较个人得失,岑夫人自然知道她们的好处,不会亏待她们,将来说起,在牡丹头上也是有人情的。
薛氏考虑的,却又是另外一回事:“娘,您那屋子里的东西,搬到哪间屋子去合适?”
她这话一说,妯娌几个心里又各有计较。那三间屋子并不是完全空着,里面收着岑夫人这些年来存下的私房。牡丹的嫁妆虽然丰厚,可那是属于牡丹的,没人去打主意(就算打主意也没法子动),可岑夫人的私房就不一样了。庶出的没有份却也可以想想,嫡出的则完全能分享。但谁都知道岑夫人偏爱牡丹,二人的东西若是夹杂着放在一起,将来岑夫人偏心说那本来就是牡丹的,那大家也只能是干瞪眼,就连道理都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岑夫人早有打算,要叫牡丹长长久久,安安心心地在家里驻扎下来,这些钱财上的事情就必须得扯清楚,不给人留下任何话柄。她也不想将来牡丹从自家房里拿点什么东西出来,都会被人说是夺了嫂嫂和侄女儿的。当下便道:“是呀,丹娘的东西多,得给她腾地儿放。我记得,咱们家的仓库后面有两间空着的后罩房,把我的东西全都搬到那里面去。再使个人去和你爹说,从刘家搬回来的东西,不紧要的和大件的,家里放不下,另外在咱们家铺子里寻个合适的库房放进去,着专人看好了。”
又回头望着牡丹笑道:“你那些东西,就是另外一套家当,家里都有,除了贵重细软和日常得用的,就都别拿回来了,省得屋子里挤。待那边放置妥当了,让你爹把钥匙和单子给你,需要的时候再让人去取。你看如何?”
牡丹连连点头:“但凭娘安排。”每与岑夫人多相处上些时候,她对岑夫人的钦佩就更上一层。岑夫人如此安排再是妥当不过,等于把她的财产和何家的完全分开了,将来她搬出去的时候,只需从那三间廊屋里抬走自家的箱笼便是,其他家具等物完全不必动,清楚明白,还轻松自在。大家都没得话可说。
岑夫人见她点了头,便指派甄氏和李氏这两个冤家对头去盯着人搬自己的箱笼,却叫薛氏去安排牡丹要用的床榻桌椅帐幔等物。至于白氏,则被指派去安排晚饭,把孩子们赶出去,单留了张氏和孙氏在屋里陪牡丹说话。
傍晚时分,外间一阵骚动,却是何志忠和何大郎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将牡丹陪嫁的二十多盆牡丹花抬进了后院。纷乱一歇,何志忠方遣了众人离开,只留下岑夫人、牡丹、林妈妈、雨荷等四人在屋里,详细询问起刘家的情况来。
牡丹平平静静地将事情的详细经过说了一遍,只除了暧昧的关键地方含糊略过,留给岑夫人过后自去补充。
何志忠路上已经听林妈妈和雨荷说过一些,此时不过确认罢了。事情的大概已经完全清楚,谁是谁非,这日子还能不能过下去,还有没有破镜重圆的可能,尽都有了数。到了他这个年纪,已经没了何大郎那种一点就着的炮仗脾气,他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情的解决之道上。
此刻,他腆着大大的肚子,背着手在屋子里走了几圈后,摸着已经花白的头发直叹气。
牡丹和岑夫人走得爽快,他却是和刘承彩、刘畅磨了一整天。刘家父子出去转了一圈,再回来后已经冷静下来,态度与先前大不相同。刘承彩好话说尽,刘畅端茶向他赔罪,父子俩异口同声地说,牡丹要是想回娘家住些时候,就多住些时候,等她消了气,还让刘畅来赔礼道歉,风风光光地将她接回去。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怎能轻易就了了?他自然是不同意的,拿出架势要与刘家商量和离的事情,刘家父子便纷纷找了借口,来个避而不见。憋到傍晚,不能不归家,牡丹的东西是大多数都搬回家了,他和大郎却是憋了一肚子的气和水。
牡丹自刘畅对着自己威胁之后,便知这事儿不可能一帆风顺。就是现代,离婚也是个技术活和力气活儿,涉及到财产纠纷就更是考验人,又何论这古代?所以她是有心理准备的,也不觉得有多失望。便安慰何志忠道:“爹爹莫急,只要不在他们家吃苦受气,女儿就不怕和他耗。但只是,为着女儿的缘故,给爹娘兄长添了许多麻烦。还白白便宜他家占了爹娘辛苦赚来的血汗钱。”
何志忠拍拍她的肩头,道:“休要多想。那钱既然是为了你花出去的,那便是你嫁妆的一部分,就算是将来要回来,那也是你的。爹娘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你若是不好,那便失去了意义,安安心心地候着,我和你哥哥们商量后自会妥当安置好。”
正说着,下人来报:“李家表公子来了。”
何志忠忙叫快请进来。
牡丹正要谢李荇,便道:“爹爹,这事儿多亏表哥帮忙,昨日也亏得他替我出气抱不平,我要亲自谢谢他。”
岑夫人道:“是该好生谢谢他才是。留他吃晚饭,你们父子几个好好陪他喝一盅。改日又备了礼登门去谢。”
何志忠应了,叫人去把大郎叫来。
少顷,李荇亲自提了个大食盒进来,看见众人,先就笑眯眯地团团作揖行礼,然后把食盒交给薛氏,笑道:“大表嫂,这是姑父最爱吃的锤饼,是宫里尚食局的造锤子手做的,其味脆美,不可名状,快快分了大家吃。”
众人倒听得笑了,岑夫人笑道:“行之,不怪你那铺子的生意那般好,原来伙计都是和你学的。”
李荇哈哈一笑:“东西实在是好,自谦反倒是做作了。”
何大郎上下打量了他一眼,指着他的幞头脚笑:“咿唷,还玩出花样来啦……”
牡丹看过去,只见李荇今日戴着的黑纱幞头不但是时下最流行的高头巾子,幞头脚与众不同,旁人多是垂在脑后,偏他的对折翘了起来,果然标新立异。再配着他那身鲜亮的绿色的丝质缺胯袍,洋洋自得的样子,俨然就是一古代时髦青年。
李荇也不扭捏,大大方方地转过去给何家几个半大小子们看,笑道:“你们赶紧跟我学,过不得几日就要跟着时兴起来了。”
何家几个半大小子果然跃跃欲试,笑闹着互扯对方的幞头脚玩,何志忠沉着脸道:“你们谁有你表叔的本事,我许他怎么折都可以,就算是折出一朵花来,也是可以的。”一句话便成功地将一群孙子制住,各人垂着手悄悄退了出去。
李荇方道:“我听说丹娘回了家,放心不下,特意过来看看。若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还请姑父姑母不要客气。”
牡丹上前深施一礼,道:“多谢表哥援手,救丹娘于水深火热之中。”
李荇笑道:“能够出来就是好的,自家人不说那些客气话。”上下打量了牡丹一通,心情很好的道:“精神还不错,刚才我听说那畜生动了手,还担心你吃了大亏。”
牡丹本想说,我这是吃小亏占大便宜,何况还没怎么吃亏。可她不敢说,只笑道:“心情好,再疼也不疼。”
李荇深深看了她一眼,道:“你想得开就好。待这事儿了了之后,该忘的便都忘了罢。”
牡丹笑着应了。
何志忠在一旁摸着胡子思索片刻,道:“行之,我还真有事要和你商量。你随我来,大郎也来。”
李荇对何志忠这个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远房姑父向来极其尊敬,当下便收了嬉笑之色,一本正经地垂手跟着何志忠父子去了书房。
几人刚落了座,何二郎也回来了。
何志忠道:“我想着,丹娘这件事怕是不能善了。他家是男子,已经有了儿女,再耗上几年,还是一样地娇妻美妾。丹娘却不同,一拖青春就不在了,再拖这辈子就完了。钱财这个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了也能再赚。为了她的未来着想,我看不如这样,过几日我们去寻刘承彩,把那张纸和那笔钱去换丹娘的自由。你们意下如何?”
何大郎不干:“那丹娘岂不是白白吃了这个亏?真是气煞人也。”
何志忠叹道:“为了一口气要赔上丹娘几年的青春甚至是一辈子,不值得。自古民不与官斗,如今是刘家理亏,我们稍稍让让步,他家也没有可以多说的。又何必一次将他家得罪狠了,将来明里暗里给咱们家下绊子?”
何二郎瓮声瓮气地道:“爹爹说的虽然有理,但当初干的本就是火中取栗的事,不结仇已经结下了。刘家小儿是个心胸狭窄的小人,就算是咱们让步,他也会恨牡丹一辈子,一有机会就报复咱们的。”
第三十四章 商(一)
何志忠却道:“刘承彩和他的妻儿不同,更贪图享乐,不然当初他也不会不顾儿子的意愿答应我们家。毫无风险,轻轻松松得到一大笔钱,还可以另外娶个门当户对的儿媳,攀上另一门高亲,对他来说,是最划算不过的事,他是不会放过的。我再另外寻个机会,寻个合适的人做中人,让两家的脸面都过得去,他的目的达到,便不会再追究。只要他点了头,刘畅不肯也得肯,戚氏也翻不出大浪来。”
何大郎气得不行,一拳捶在几子上,怒道:“真窝囊!”
何二郎只是不赞同地摇头:“不可能就这样轻易算了的。以后麻烦还有得是,除非这个中人是个地位远远高于刘承彩的还差不多。而且他当面答应了,背里下黑手,又怎么办?”
何志忠拧眉道:“那又能如何?走一步算一步。真把我逼急了,兔子也会咬人。”回头望着李荇道:“行之,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李荇笑道:“我记得,昔年洛阳富户王与之向圣上敬献波斯枣和金精盘,又敬献绢布三万端充作军资,圣上召见,御口允了他两件事。第一件,是赐了他一个从六品奉议郎;第二件,便是他申诉左龙武大将军张还之子向他借贷一万贯钱不肯归还,于是张将军不但被勒令还钱,还被贬职。”
这件事情轰动一时,王与之大方敬献的同时,还大胆向皇帝夸富,说是自己就算在终南山的每棵树上挂满绢,他家里也还有剩余。但是去终南山挂绢做什么呢?还不如献给本朝军士,尽一分薄力。皇帝是个心胸宽大的,不但没有说:丫的,朕富有四海,你还敢到朕面前来夸富?简直不知天高地厚!也没有因为人家有钱,就产生了仇富心理,算计着要怎样怎样。反而龙颜大悦,道是天下如此富足,自己果然圣明,百官果然都是干实事的,政清民富,百姓知荣知耻。于是除了为王与之解决了那两件事,另外还有赏赐。
李荇的意思倒不是要何家去天子面前夸富敬献财富,毕竟何家虽然有钱,却还远远不能与王与之相比。但王与之敬献稀奇之物,将自己的冤情直接上达天听这条途径,却是不错。
何二郎为难道:“但金精盘那样贵重难遇的东西,哪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到的?若果真要如此,便要早些和胡商们打招呼,或许还能收到些好宝贝。”
何大郎冷笑:“哪用得着如此烦恼复杂?他家若真是如此不知好歹,我便去敲登闻鼓,与他拼个鱼死网破!”
何志忠淡淡一笑:“还没到那个地步呢。我意已决,暂且就先这样。过两日你们哥俩先陪我去寻刘承彩。”
天色渐暗,外间传来一阵闷雷声响,风卷杂着潮湿的雨意透过窗户门缝侵袭进来,将悬在梁上的镂空百花镀金银香囊吹得旋转起来,下垂的五彩丝络更是在空中划出道道彩弧,清新的梅香味四散开来,屋子里的闷热顿时散尽。
李荇起身推窗,探头看了看头顶沉厚的乌云,再看看远处泛白的天际,道:“今夜有暴雨。”
何志忠道:“趁着雨还未曾落下,赶紧吃饭去。”叮嘱大郎兄弟二人:“你们去看看,老三他们散市可归家了?”
大郎和二郎相携离开,李荇与何志忠二人沿着长廊,慢吞吞地走着,李荇捋了捋腰间佩玉上的丝绦,凑到何志忠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何志忠眯眼看了他一歇,笑道:“你就不怕惹火烧身么?”
李荇失笑:“我哪里还能跑得掉?”
何志忠笑了:“既如此,我仓库里有的东西,你只管挑去。”
李荇摇头:“我不要。”
何志忠诧异道:“那你要什么?”
李荇奸奸一笑,凑过去低声道:“侄儿就想问,假使刘家看在咱们低头伏小的份上肯让步,姑父果真就肯咽了这口气,吃了这个哑巴亏?”
何志忠长叹道:“你也看到了,大郎脾气暴躁,有勇无谋,二郎瞻前顾后,还有些怨我们当初考虑得不周。其他几个更是不堪大用,这样一大家子人,老头子我又能如何?”
李荇哈哈一笑:“姑父果真如此考虑,侄儿就不多嘴了。”
何志忠忙收起脸上假装出来的哀色,正色道:“你是真心的?这可麻烦得很。”
李荇肃色道:“自然是真。”
何志忠一笑,朝他招手:“你附耳过来。这事儿还果真要你出手才行,咱们家谁也不成。”
轰隆隆一声巨响,漆黑一片的天空被狰狞的闪电撕裂了几个口子,黄豆大小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很快,房檐上的水就流成了雨帘。
何志忠与李荇站在大红灯笼散发出的柔和光线下,观赏着廊外闪烁着白光的雨点,结束了此次谈话。
五更二点,牡丹在咚咚的晨鼓声中醒来后就再也睡不着。不是认床,只是心中要考虑的事情太多,憧憬太多,让她迫不及待地希望天快大亮。
她翻身坐起,推开床前的银平托花鸟屏风,探头往外望去,黑乎乎的一片,万籁俱静,只有窗边榻上睡着的宽儿发出低而平稳的呼吸声。牡丹心中一片安宁,轻轻笑了笑,又将屏风掩上,静静等候天亮。
虽然此刻各处城门、坊门已然大开,百官动身上朝,各坊的小吃店也开了张,但东市和西市却要在午时击鼓之后才能开张。何家没有人需要赶早,都会睡到辰时才会起身,吃过早饭后,才开始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辰时,门外传来几声轻响,宽儿从睡梦中惊醒,一骨碌翻身下榻,轻手轻脚地将门打开,接过粗使婆子送来的热水,低声问道:“夫人起身了么?”
粗使婆子一笑:“起了。特意吩咐了,丹娘身子不好,让她多睡会儿呢。”
才说着,已经打扮得整整齐齐的林妈妈和雨荷拿着昨晚熏好的衣裙过来,直接进了屋里,准备叫牡丹起床。才拉开屏风,就见牡丹已经穿好了里衣,坐在帐里望着她们笑。
林妈妈欣慰的一笑,和离归家的人,自然不能如同当初还未出嫁时那样娇憨。那个时候贪睡不起床,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那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嫂嫂们最多背地里抱怨羡慕几句,什么事都没有。现在不同,本就是给人添了麻烦,再这般不知数的话,那可是讨人厌了。
宽儿迅速将榻上收拾干净,摆上牡丹的妆奁镜台,牡丹盥洗完毕,上了榻,由着雨荷给她梳头。雨荷笑道:“今日梳个望仙髻如何?”
牡丹摇头道:“不要,那么高,那么复杂,就梳个简单些的。我今日想去市上买几株花回家。”再顺便看看行情,瞧瞧世人都喜欢些什么品种造型的牡丹;待过上两日,又和家里人说,一道去曹家园子看看牡丹去。
林妈妈接过雨荷手里的象牙梳,道:“既然是要出门,就梳个回鹘髻好了。”
待到牡丹装扮完毕,何家喧嚣而忙碌的一天也开始了。
何家不比刘家,无论早晚都是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饭,除了机密的事情外,男人们生意上的安排,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在饭桌上商量完成。何家有个非常开明的地方,那就是不论大小、男女,都可以畅所欲言地就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作为当家人的何志忠和岑夫人,会结合大家的意见综合考虑,然后再下最终的决定。可以说,何家人相处得如此融洽,过得顺风顺水,一多半的功劳属于早晚餐会。
用何志忠调侃的话来说,就算是宰相之流也要在公堂进行会食,吃堂饭商讨公事的,何家没那么多大事可以商讨,却也可以借鉴一下嘛。借鉴之后的成果显而易见,吃完饭的同时,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也就全都安排妥当了,饭后各司其职,忙而不乱。
在这样的氛围下,牡丹提出要去逛街看花市的要求,并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甚至得到了一家人的支持,个个都认为她应该多出去走走,而不是成日闷在家里暗自神伤。
当牡丹跟在五嫂张氏和六嫂孙氏的身后,试着翻身上马,迎着朝阳穿行在宣平坊整齐规划的十字巷里时,听着清脆的马蹄哒哒声,嗅着雨后清新的空气,她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上天待她真是不薄,她才十七岁,青春年少,四肢健全,家境富裕,有心疼她的父母兄长,自己还有一手种植牡丹的才能,不必担心有人追着给她缠足,不必担心和个男人说话就被骂没廉耻,也不必担心被成日关在家里不许外出,更不必担心和离后再也嫁不掉,苦哈哈地守着家人凄凉一生。
纵然许多事情,在她的脑子里都有模糊的印象,但亲眼看到的时候,却每每总是让她惊喜和感叹不已。何家的开明和这个时代的开明,都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范围之外。就比如说,宽达50丈的朱雀大街第一次出现在她面前时,给她带来的震撼一样,一切都在提醒她,她是井底之蛙,除了那手种植牡丹的技能外,她其实没什么值得夸耀的。
她何其有幸,穿到了这样一个年代。这是怎样的年代啊,万国来朝,前所未有的开放和繁荣,不要说是女人当家,就是女富豪什么的,都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她绚丽的人生,才刚开始起步。
第三十五章 商(二)
东市因为临近三内,周围多达官显贵的住宅,所以主要卖的是上等奢侈之物,牡丹花要想卖出好价钱,自然也要往这地方去。故而,牡丹姑嫂几人出了宣平坊后,就直接往东市而去。
东市被四条底填石子后又经夯实,路面结实,宽达近10丈,自带排水沟人行道,交叉成井字的平行大道划分成九大区域,居中三大区域,是管理市场的市署,平准署,以及存储粮食的常平仓。另六块,分别被酒肆、肉行、饆饠肆、临路店、印刷、锦绣彩帛行、珠宝古玩店、凶肆、铁行、赁驴人、笔行、杂戏、胡琴、供商户用水的放生池等占据。这九大块中,又被若干条小巷分割成若干区域,无数的店面林立街旁,行人如织,街头巷尾传来琵琶的弹奏声,人们笑语声,吆喝声,说不出的热闹繁华。
作为商业建筑来说,东市的布局就是在作为现代人的牡丹看来,也是很合理的,设施齐备,交通方便。她跟在张氏和孙氏的身后,东张西望,什么都好奇得很,简直要兴奋到忘乎所以。
孙氏和张氏见她东张西望,只当她被刘家管制狠了,这一出来,就如同飞出笼中的小鸟一般,哪有不贪新鲜热闹的?当下也不管她,松松地握着马缰,任由马儿随性溜达,走到哪里就算哪里,倒叫牡丹好生饱了一回眼福。但在她的记忆之中,东市远远没有西市那般繁华,但去西市游玩,却又是过些日子的事情了。
牡丹游了约莫半个多时辰后,方想起自己要做的正事来:“嫂嫂,为何不见牡丹花市?”
孙氏笑道:“丹娘要看牡丹花,得往放生池那边去才行。”
牡丹花,多为露天栽培,应季而放,平时想要购买的人多数都是慕名到人家园子里去买,并没有专买的铺面。但为了方便贵人们购买,也为了方便比较抬价,花农们便会将家中的花挑了送到东市来。又因着整个东市用水都要从放生池那边来,那边水汽足,柳树高大,树下阴凉,花木之类的东西便都往那里去。
牡丹听说,便拉了马缰,让马儿转身往回走:“既如此,我们便往那边去。”
这一片酒肆较多,多为胡人所开,穿着色彩鲜艳,款式时兴的薄纱衣裙,卷发绿眼,眉眼深邃,艳丽动人,风情万种的胡姬立在门口,举着酒杯,笑着招揽过往的客人进去喝酒。酒肆里面更是笛声,歌声,劝酒声响成一片。
经过一家最大的酒肆时,牡丹注意到他家门口的胡姬远比其他家的更年轻,更貌美。张氏用马鞭捅了捅孙氏,笑道:“我记得老六最爱来这家,是也不是?”
孙氏的脸上晕起一层薄怒,拿鞭子给她捅回去,道:“还是五哥带了他来的!”
张氏见她生了气,叫了一声“啊呀”,笑道:“生什么气?他们兄弟成日里不得闲,怕是月把才能来一次,也不能做什么,多半都是招待客人,谈生意而已。”
一阵优美的箜篌声自半空中传来,孙氏哼了一声,眼珠子一转,用马鞭指着斜倚在二楼窗口处弹奏胡箜篌的一个穿湖绿薄纱衣裙,褐色头发,神情忧郁的胡姬笑道:“五嫂,你看那是谁?玛雅儿,是吧?就是上次把五哥灌醉的那个?”
这下轮到张氏不高兴了,撅了嘴道:“我看她也不怎么的。弹得难听死了。”
牡丹笑眯眯地听着两个嫂嫂斗嘴,抬头眯眼往上看去,但见那玛雅儿肌肤雪白,红唇饱满,一身湖绿的衣裙衬着碧绿色的眼睛,一只雪白的纤足踏在窗边,纤细美丽的足腕上挂着一串精致的金铃,果然充满异国风情,美丽又动人,也难怪血气方刚的何五郎会被她硬生生地灌醉。
玛雅儿见牡丹看她,突然停下手中弹奏的胡箜篌,收起脸上的忧郁,朝牡丹嫣然一笑,冲牡丹招招手。牡丹犹豫片刻,报以微微一笑。
雨荷大惊小怪:“呀,她朝着丹娘笑呢。咦,丹娘,你咋也望着她笑?”
张氏和孙氏立刻停止斗嘴,齐刷刷地看向玛雅尔,愤懑地道:“丹娘,这些胡姬可不是什么好人,干嘛望着她笑?”
牡丹垂下眼不说话,打马前行。难不成人家望着她笑,她丑眉恶眼地瞪着人家?不过笑一笑而已,过后谁又见得着谁?
如果觉得牡丹冠天下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意千重小说全集:牡丹冠天下, 良婿·盛世浮华, 世婚之深闺怨女, 世婚之再嫁公子, 再嫁侯门, 医手遮香, 男颜之瘾, 卿卿, 花影重重, 斜阳外, 天衣多媚, 美人重欲, 剩女不淑, 良婿, 喜盈门, 国色芳华, 世婚, 九阙凤华, 司茶皇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