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千山茶客作品嫡嫁千金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成王造反,这府里的人…不会有什么问题吗?”阿昭问。

司徒九月好笑,道:“你要是担心你自己有什么危险的话,大可不必,这里是国公府。燕京城里,不会有比这里更安全的地方,就连皇宫也比这里危险。你住在这里,不会有人敢闯进来要你的性命,别说成王还没攻进城,就是成王攻进城了,只要你在这府里,也没人敢动你的性命。”

阿昭愣了一下,才回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就算再怎么铜墙铁壁,总也是人做的,有时候出事并非人本事不好,只是怕被人钻了空子,猝不及防。”他笑了笑:“我便是如此。”

这下,轮到司徒九月发怔。

“司徒大夫是大夫,也是女子,若是遇到危险,怕是难以自救…”

“你该不会是要我留在这里吧?”司徒九月一扬眉,“你如今连走路都不能够,如何保护我?”

“我并非要说此话,我只是让司徒大夫去找武功高的人,不要独自一人待着。不过,倘若府上无人,司徒大夫遇到危险时候,恰好我在身边,即便我没有办法下床走动,也失去了武功,帮司徒大夫挡刀挡剑也是可以的。”

他这话要是寻常男子说出来,女子难免会觉得对方有些油嘴滑舌,分明是故意讨人开心。然而阿昭说出来,却十分真诚,让人相信,他的确就是如此想的,而且说出来就能做到。

“我不明白,”司徒九月平静道:“你与我非亲非故,照你这么说,却愿意为了我牺牲生命,这是为何?就凭我救了你一条命,你就要这般回报?”

“司徒大夫就算没有救我的命,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也会帮忙。因为司徒大夫是女子,而我是男子,男子应当保护手无寸铁的老人孩子和姑娘,不是么?”

他的眼睛明亮,在一片喧闹声中,却尤为坚定。真是奇怪,分明是武功全废了的人,现在又不能走路,这样的人,是不可能真正的保护的了谁的。但司徒九月却觉得,在这人身边,倒是格外安心。

她道:“那你就说错了,我可不是什么手无寸铁的弱女子。六岁的时候,我的亲叔叔就杀了我爹,为了夺走我爹拥有的一切,你可知道我做了什么?”

阿昭摇头。

“我给他们厨子下了药,威胁厨子在他们的吃食里动手脚,加了我特意做好的的毒药。给他们一大家子吃了,我婶婶和她的儿子女儿全吃了毒药,若是没有解药,三日之内就会全身溃烂而死。我以为他会愿意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回妻儿的性命,这样也就算是为了我爹报仇,谁知道他还真是无毒不丈夫,竟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妻儿活活疼死。”

阿昭看向司徒九月,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

“这之后,他就千方百计的想要抓到我,杀了我。因为我的存在对他来说,就是威胁。我从家乡逃出来的路上,不知道杀了多少人。我从六岁起,就开始杀人了。我的确没有武功,追杀我的人都是高手,却全都死在了我的手中,就是因为,我全身上下每一个地方每一件物品,都可能有毒。”

她轻描淡写的说起这些事,仿佛再寻常不过了,“我知道你想做一个侠士,可能你从前就是这样的人吧。惩恶扬善,匡扶正义,救助弱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满足了你做英雄的心思,也救了人的命,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

“我可不喜欢这样,”司徒九月道:“我从小认定的就是弱肉强食。我不需要旁人来救,谁要是害我,我就杀谁。我与你不是一路人,你也不要想着保护我,拯救我了,对我来说,那很可笑,也不需要。”

她道:“你好好休息吧。”说完这句话,她就转身走了出去。

------题外话------

突然觉得司徒妹子很帅?

第二百一十二章 追击

春末夏初的一夜,原本应当是很美好的,做个好梦,一觉醒来,便是新的日光和新的生机。然而这一夜,黑夜却分外漫长,每个人都睁着眼睛,毫无睡意,心思重重的等着不知道何时才会传来的好消息。

姜梨也是如此。

天空一点点的褪去了黑色,仿佛蘸了墨的水突然褪去了墨子,重新变得清澈敞亮起来。不知什么时候,月亮消失了。远处传来鸡叫的声音,渐渐泛白的长空尽头,生出了朝霞。

有小厮气喘吁吁地从外头进来,道:“退、推了,成王退兵了!”

卢氏急忙追问:“真的?”

“真的。大家都从屋里出来了。”小厮也是极高兴的,“小厮还在路上遇到了老爷,老爷说大家一夜都辛苦了,早些用过饭休息,没什么事了。”

姜梨心想,这样看来,燕京城是守住了。

姜老夫人也是大大的松了口气,她年纪大了,守过了一夜,嬷嬷就赶紧带着她去屋里休息。卢氏也站起身,姜景睿和姜景佑也伸了个懒腰,唯有姜幼瑶倒是睡得好,她什么都不知道,累了就睡。还有姜丙吉,根本不懂发生了何事。

大家像是在这时候才觉出身子的疲乏,纷纷要回去睡觉,连早食也不肯吃。姜梨坐了一夜,也觉得身子酸痛,倒比他们要精神一些,等回到院子,胡乱吃了点点心和热茶,就脱去外裳,在床上躺了下来,但竟然一时半会儿也没有睡着,反而一直想着成王的事。

昭德将军守住了燕京城,但成王的兵马究竟消磨了多少,暂时还不知道。倘若要完全解决这个祸患,昭德将军只怕还会追出城去,将叛军全部歼灭。成王的兵马虽然多,却也多不过殷湛的人。原本成王的计划里,也没有殷湛这么一号人,想来就算是有,也不会想到都这么多年过去了,殷湛的兵竟然还能打,云中那鬼地方,没有消磨殷湛的一分锐气,反而像是变本加厉,更加厉害了。

姜梨心里,并不担心殷湛不能消灭成王,她甚至有一种直觉,成王筹谋了多年的这场动乱,只怕会极快的被殷湛平息。但殷湛的回归真的是好事,走了一只狼,后面又来了一只虎。这回只怕是放虎归山,她都能想到的东西,难道洪孝帝想不到?

不知道洪孝帝现在是什么感觉。

洪孝帝现在是什么感觉,暂时没人能知道。帝王君心不可测,也没人敢去揣测。

宫中,大殿里,太后正在与洪孝帝说话。

大约是燕京城掀起的风浪实在是太大,连已经不问世事的太后最近都频频离开慈宁宫,不再念经,还同人打听起外面的风声。今日也是一样,昨夜里,燕京城无数百姓家中彻夜燃着灯火,等待一个结果,宫中又何尝不是?甚至于宫里的太监宫女,比那些百姓还要害怕。

百姓们固然手无寸铁,但成王的人也不可能真正屠城,也许有一些还能逃过一劫,运气不好的才会丢掉性命。然而宫里的却不同,从未听过哪个造反成功的人心慈手软,放过宫里人的。每一场叛乱过后,真正血流成河的其实是宫里,几乎是无人生还。

这才是命悬一刻的时刻,生与死都在一念间。听闻昨夜里太后在慈宁宫里念了一夜佛经,殊不知无数的太监和宫女亦是一样,都在心中暗暗祈祷,祈祷着一夜平安无事。

可能是老天也有仁善之心,听到了他们的祈祷,这才令他们躲过一劫。

“成王的人马总算是退了,”太后道:“哀家的这条心,也总算是放回了肚子里。”

“昨夜让母后担心了。”洪孝帝笑道:“成王能退兵,也有母后的一分功劳。”

“哀家什么都没做,”太后也笑了,“不过是抄抄佛经罢了,哀家自己心里也明白,这回多亏了夏郡王。要不是他带兵赶回来,成王也不会这么快退兵。”

“这次的确是昭德将军的功劳,”不是是有意还是无意,洪孝帝并没有称呼殷湛“夏郡王”,他道:“等之后论功行赏,朕也会好好赏赐他。”他又喟叹了一声,“听说当年昭德将军战功累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宝刀未老,听说他的一双儿女也极为出色,朕见过了他,还不曾见过他的儿女。”

“哀家也听说过此事。”太后道:“等之后皇上要论功行赏的时候,不妨赏赐他的儿女,而不是夏郡王本人。他爵位已经够高,金银财宝想来当年先帝也赏了不少。”

“母后考虑的是。”洪孝帝道:“这一切,还得等成王的事彻底解决了以后,再做打算。”

太后沉默了一会儿,道:“陛下是打算让夏郡王乘胜追击?”

“当然,昭德将军和朕想的一样,朕也告诉了昭德将军。成王狼子野心,这么多年筹谋不断,却忘记了,朕同样也在防着他。想要坐上这个位置,也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

他这话是含笑说来的,只是年轻帝王的眼里,已经有了腾腾杀气和野心,让人听得心中发冷。

太后的动作微微一顿,半晌才慢慢道:“这么多年,皇上也不容易。这位置,终究不是成王能肖想的,所以他是自讨苦吃。皇上这么做也好,等成王的事情过后,天下也就太平了。”

“这也要多亏母后,”皇帝笑道:“是母后日日念经祈福,才能天佑北燕。”

太后笑了笑,不再说话了。洪孝帝看向远处,宫外的天空,格外湛蓝,是个天朗气清的好天气,谁都想要掌握天下大权,如画江山,处处杀机。走了一个成王,有没有别人呢?

想来是不缺的,不过有一件事他也没有说错,他能收拾得了一个成王,自然也收拾得了其他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那一出戏,没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谁是黄雀,谁是蝉。

到了成王退兵后的第二日下午,众人才休息好,姜梨起床的时候,都快要到傍晚了。她就这么睡了一天,只觉得睡得昏昏沉沉,却还记得让小厮给叶明煜去捎封信,问问叶明煜那头的情况。现在这样混乱的局面,姜元柏是更不会可能让她随意出门的。

小厮去得快回来的也快,叶明煜不想写信,只让人捎了口信给她,说叶府一切都好,叶世杰和薛怀远都挺好的。让姜梨呆在府里不要出来,照顾好自己,若是有什么应付不来的,就让人去叶家说一声,他就过来保护姜梨。

听见叶府也没什么事,姜梨就放心了。这一日就算这么过了,也算有惊无险。到了第五日,成王的兵马没有继续第二次攻城,倒是昭德将军殷湛带着兵打出去了。

前几日的恐慌还未散去,就又来了新的担忧。桐儿和白雪也是心事重重的模样,白雪煮茶的时候,差点不小心把茶水倒在桌子上。

“怎么了白雪?”姜梨笑问:“想什么这么出神?”

白雪就道:“奴婢担心家里的爹娘,这场仗不知何时才能打完,也不知会不会连累家里人。”

“枣花村离燕京城不是很远吗?便是要打仗,也暂时不会波及到枣花村吧。”桐儿回道:“比起枣花村,你还是先担心担心自己吧。昭德将军就这么打出城去了,他是要把成王彻底赶出燕京城外嘛,可要是成王卷土重来怎么办?”

姜梨笑道:“我看他倒不是驱逐而已,恐怕是想将叛军一网打尽,彻底消灭了。”

桐儿问:“真的吗?那倒是好事一桩,奴婢们也不必日日夜夜担心,昭德将军做了这么一件大事,之后还是要回云中的吧。奴婢还以为他会留在燕京城,一直防着成王卷土重来。”

“怎么会?国库里未必养得起这么多兵将。”姜梨说着,心中突然一动,桐儿的话提醒了她。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要是彻底将成王的兵马消灭,殷湛再留在燕京城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可殷湛还是如此乘胜追击,要么就是他心思单纯,一心为国,没有想太多,只要保护了燕京,立刻就会回云中。要么就是他心思太深,已经有了别的打算,即便清理了成王,也料定自己不会回云中,能够留下来。

这是为何?

姜梨的心中,慢慢的浮现起一丝不安。前方战事未明,也不知道最后结果是个什么,不是将士,似乎就只能坐在屋里,焦灼的等一个结局。

明月从外面走进来,看着姜梨,犹豫了一下才道:“姑娘…郡王世子来了。”

殷之黎?他怎么来了?

姜梨不由自主的蹙起眉,她自来见人带着三分笑意,唯独每次见到殷之黎,就会有些抗拒,大约是因为她晓得姜家和殷家打的是什么主意,而她又不愿意顺从,才会如此。

她走出院子,就看见殷之黎跟在丫鬟的身后前来了。

这一回,连殷之情也没出现。

姜梨对他行礼:“殷公子。”

“姜姑娘不必对我如此客气。”殷之黎依旧是一身白衣温润,他道:“我刚才已经见过了姜老夫人。今日是奉父亲的意思,同姜首辅说几句话,话说过了,顺便给姜姑娘送东西。”

姜梨诧异的看着他,陌生男女私自送东西,未免有些出阁。

殷之黎也像是明白自己的话有些唐突,赧然的笑了笑,道:“其实是之情送给你的,她知道我今日要来姜府,就托我送一下。我本想交给姜老夫人,但姜老夫人让我亲自交给你。”

姜老夫人仍然没打消她和殷之黎在一起的念头,姜梨的心中这般想着。就见殷之黎掏出了一个小匣子,他道:“我有看过,感觉很适合姜姑娘。”

姜梨打开匣子来看,一看就怔住了,匣子里是一把扇子,她把扇子抽出来看,扇面洁白,不知是用什么布料做成,微微泛着光泽,上面绣着一朵梨花,倒是十分别致,绣工也很精致。清清淡淡的颜色,然而扇柄又是玉做的,摸上去冰冰凉凉。做扇子的有很多,做的这般金贵可心的却很少了,寻常的女孩子要是得了这么一把扇子,自然是高兴地。

但姜梨却也没有太高兴的感觉,这扇子固然好看,但比起姬蘅那把金丝牡丹折扇来,还是要逊色许多。姜梨觉得奇怪,她原本也不喜欢太过浓烈艳丽的颜色,但和姬蘅相处的久了,也沾染上了姬蘅的习性,觉得这雪白可爱的颜色,太过寡淡了一些。

殷之黎没有察觉出姜梨的心思,仍然笑道:“马上也要到夏日了,这把扇子,想来姜姑娘也用得着。”

“多谢平阳县主的好意,也多谢殷公子特意将扇子与我送来。”姜梨笑着道谢。

殷之黎道:“姜姑娘喜欢就好。”

“我很喜欢,谢谢,我也会好好收起来的。”姜梨把扇子放回了匣子,又把匣子合上,交给了白雪。

她说“她会好好收藏”而不是使用,殷之黎的目光微微一顿,随即温声道:“不客气。这几日燕京城里不太平,姜姑娘要多注意。我听闻成王手下之前将姜姑娘带到了黄州,为防旧事重演,还是小心为妙。”

姜梨笑道:“我知道,这几日父亲都不让我出府了。说起来,殷将军现在在与成王对峙,殷公子不必去么?”

殷之黎苦笑一声:“我本想随父亲一起去的,父亲却让我留在燕京,说一旦燕京有什么变故,我也能好应付。”

姜梨:“看来殷公子也懂练兵操练之术了?”

“身在将门,多少也要学一点,不仅是我,之情也要学的。”

姜梨笑道:“可真是令人佩服。”

殷之黎道:“我倒觉得姜姑娘有军师之风,虽没有武功,手无寸铁,也能千里之外决胜战局。”

“殷公子说的人是我?我何时做过这些事了?”

殷之黎就笑:“桐乡那些事,我们在云中都已经听到了。之情之前还跟我说,很想见一见你,上次见到你后,又说你与她想象中的不同。看上去实在安静温和,不像是那么杀伐果断的女子。”

“论起杀伐果断,我就不要班门弄斧了。殷公子何必打趣我。”

她语气不疾不徐,殷之黎与她玩笑的时候,姜梨也没有显出一点羞怯来,大方坦荡的样子,却看着令人十分舒服。

“不知道殷将军现在那边的战况如何?”

“姜姑娘不必担心,成王虽然筹谋多年,但他毕竟不是行伍出身,兵士中多是乌合之众,论起排兵布阵来,并非我爹的对手,所以成王的叛乱,迟早会平息,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且我听父亲的人来传信说,用不了一月,能将成王的兵马尽数消灭。”

他应当是为了安慰姜梨不必担心才说的这话,却让姜梨想到了一点别的东西。她问:“那成王的事情过后,殷将军和你们会回到云中么?”

殷之黎一愣,随即笑道:“这…还不知道。”

说还不知道,却不是一口承认是会回云中,姜梨的心里,就有了计较。她不再说什么,殷之黎又道:“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之情救了一个小孩子,本以为是姜姑娘的弟弟,可听闻姜姑娘没有这么大年纪的弟弟。”

“那是我在黄州的时候,救下来的孩子。”姜梨道:“他的家人全都在黄州动乱时候死在贼人刀下了,全家就剩他一人,我看他孤苦无依,本想带他回来的。后来我那位朋友心善,就干脆收了他做徒弟。”

“朋友?”殷之黎笑道:“就是那一日跟在肃国公身边的人吧。”

他知道了姬蘅的身份,想来是殷之情告诉他的。姬蘅和殷湛是仇人,殷之黎自然也不会对姬蘅生出好感,这会儿问她是什么意思?

“姜姑娘和肃国公很熟么?”

“不太熟。”姜梨笑了笑,直接干脆的堵回去,“如果殷公子是想替县主打听肃国公的消息,恕我实在无能为力,帮不上什么忙了。”

殷之黎愕然的看着姜梨,大约他没想到姜梨会这般挑明,他怔了一下,随即笑了,好似十分无奈,又有些好笑,“没想到姜姑娘这般直率。”

“县主也很直率。”

“之情她之前一直生活在云中,天真烂漫,不懂世事,肃国公很出色,她也只是随口问一问,没有别的意思。”殷之黎道。

“我知道。”姜梨微微一笑,“我也只是随口一说,没有别的意思,殷公子不要在意。”

她的语气温和,几乎称得上是驯良了,然而说的话却总是闷的人心头发堵,让人生气起来也不能发火,又莫名其妙的尴尬了。

殷之黎就没再和姜梨说起姬蘅的事情,转而说起了别的事。询问姜梨过去的事,不过他十分贴心的略过了那些不太美好的过去,譬如被送到青城山那一段,还有姜梨被污蔑推季淑然流产的那一段。他所谈起的,都是些美好的事。

只是殷之黎恰恰不知道的一点,姜梨并非真正的姜二小姐。那些美好的事,也不过是现在姜梨随口胡诌的。他倒是听得认真,并不怀疑。

看上去还真是个单纯没有心机的人。

姜梨默默想着,说了好一会儿话,殷之黎才离开。

姜梨没有去送殷之黎,她现在满心都是殷湛究竟要做什么,哪里还顾得上殷之黎。倒是院子里的丫鬟都围过来,面面相觑之后,明月小声道:“姑娘,这位殷公子,为何要特意过来看你?”

明月和清风在外院,不如桐儿和白雪跟在姜梨身边跟的紧,因此也不晓得姜梨和姬蘅的那些事。在他们的眼中,这位殷公子已经是无可挑剔的人选,比起当年姜幼瑶抢走,后来又被姜玉娥鸠占鹊巢的那门亲事,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别的且不说,郡王比一个侯爷要高明多了,况且周彦邦虽然算得上不错,但在那光风霁月,温雅俊美的世子爷面前,实在是相形见绌。

桐儿道:“去去去,人家就是替县主过来送东西而已,姑娘问了他点战事。我们姑娘本就心系百姓,他是将军的儿子,自然知道现在境况如何,姑娘就是问的久了一点,耽误了时间。别胡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也不是特意来看姑娘的。都散了吧,散了啊。”她一边挥手,一边把看热闹的明月和清风推了出去。

姜梨走到了院子里,白雪把门掩上,桐儿朝外面撇了撇嘴,道:“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她这两个丫鬟,白雪本是农户的女儿,不想别的家生子自小做奴婢,晓得那么多规矩,白雪老实本分,姜梨的想法就是她的想法。桐儿则是跟着姜梨在青城山呆了八年,也早就不服管教,倒是比这院子里的丫鬟们开明许多,看问题也不大拘束。殷之黎固然不错,可自家姑娘不喜欢,那就算了呗,强扭的瓜不甜,真要是姑娘不喜欢,还能绑上花轿不成?

白雪把那匣子放到了姜梨面前,道:“姑娘,这扇子?”

姜梨本想让人把那扇子给收起来放好,但不知为何,她又改变了主意,就道:“也快入夏了,就放在桌上,哪一日热起来,正好可以用上。”

司徒九月说,天下万物相生相克,连大夫都晓得用以毒攻毒之法。她要是连只扇子都对付不过,还真是白长了这么大岁数。

她不喜欢殷之黎,但是姬蘅也不要了,索性自己好好的过,谁知道以后又会发生什么,纠结来纠结去,不过是徒增烦恼。

人生就要是快刀斩乱麻,才叫快意恩仇。

国公府里,阿昭正艰难的挪动着身子。

司徒九月后来给了他一只轮椅,这椅子上底下有几个轮子,被人扶着可以走动。他仍旧不能走路,但无事的时候,自己也尝试着推着自己走到院子里去晒晒太阳。

他在院子里遇到了赵轲。

阿昭认识赵轲,有一次赵轲过来看他,对他说:“你小子倒是有福之人,当日你从私牢里出来的时候,还是哥哥我把你背出来的。”

阿昭对他表示了感谢。

他知道自己住的地方是国公府,国公府的主人叫肃国公,他也曾听过姬蘅的名字,记忆里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美人,但赵轲又说,那一日在公主府私牢里,是姬蘅看见他,让人把他带出来的。

姬蘅是他的救命恩人,阿昭不否认这一点。按理来说,他过去惯常讨厌这样的人,总觉得应该与光明磊落之人在一起,玩弄权术,心机深沉之人,他总是避之不及。但生死边缘走过一趟,阿昭的很多想法都变了。沈玉容看起来是个好人,当年他还一口一个“姐夫姐夫”喊得亲热,虽然也嫌弃沈玉容没有武功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姐姐,但他念过那么多书,阿昭心里也是佩服的。

但就是这么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熟读四书五经,看起来温良恭俭的人,却对自己的妻子做出了猪狗不如的事。可惜的是他没有手刃仇人,而且也没有机会了,永宁公主和沈玉容已经被姜家告发,被处刑,去给薛芳菲赔命去了。

而姬蘅…阿昭心想,他是和沈玉容完全不同的人。恶名在外,人人忌惮,但这样一个人却把自己从牢里救了出来。他救自己出来有什么意义呢?他的双腿已经残废,武功也没有。赵轲对他说,一开始姬蘅救他,可能是为了让他在国公府里做侍卫,如今他是做不成侍卫的。而这位国公爷也像是把他忘在脑后,阿昭进了府后,都没见过他。

但阿昭还记得上一次看到姬蘅的时候,在那牢房暗无天日里,日复一日的折磨之中,每个人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黑暗。一开始还会哭嚎,到最后神智全无,连求生的意志也被磨灭了。阿昭坚持着,在他以为他也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有一天,私牢里有了动静,他原以为是永宁公主又带人来折磨他们了,不曾想来的人却不是永宁公主,是几个陌生男人。

其中两个男人得了什么吩咐,便顺着牢房里挨个挨个的搜寻,似乎在找人。剩下的那个男人则是漫不经心的走着,在这般状如地狱的可怕景象里,他居然视若无睹,走的闲适从容。

阿昭不知道这些人是来做什么的,但他不愿意错失任何一个机会,哪怕是赌上自己的性命。要知道如果赌赢了,他就能出去为姐姐报仇,如果输了,也不过是一条命。而留在这里,迟早也会被玩腻了的永宁公主杀死的。

他拖着两条腿爬到了牢房的栅栏前,恰好看见那男人从面前走过,于是他艰难的伸出手,抓住了他的衣角。

男人的靴子在自己面前停了下来。

他看到了一张极其俊美艳丽的眼,从他那双眼睛里,还有不屑一顾的漠然,虽然他还噙着笑容。

阿昭心中一冷,有些绝望,但还是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然后,他就得救了。

现在想起来,从那时候起,他就有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宿命感。

------题外话------

小舅子和姐夫关系可以说是很好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 降灭

回想救出来到现在,仿佛一切都是一场梦。

少年双手扶着椅子,忽而听见有人的脚步声,他转过身看,就看见从他所在的院子里,不远处的花圃中,有个男人正在站着。

这男人很年轻,竟穿着一件艳红的长袍,侧脸英俊的不可思议,很有几分熟悉,阿昭看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人不正是那一日在公主府的私牢中,将他救出来的男人。只是那一日的他穿的黑色肃杀,而今日艳丽,一时间,竟没有认出来。

阿昭想要当面同这个救命恩人致谢,他救了自己一条命,但自己还没来得及说一句谢谢。

他就艰难的自己推着轮子,往花圃那头走。

越是走近,就越是能看到,那红衣青年站在一棵树前,确切的说,那是一株树的幼苗,长得还不是很高,稚嫩青葱,在这一片旺盛生机的花圃中,一眼几乎要被淹没了,然而红衣青年却独独盯着它,不知道在想什么。

阿昭的轮椅,轮子划过地上,发出清晰的声音,他想那男人是听到了,只是没有很注意,过了一会儿,在阿昭几乎要到他眼前的时候,他才漫不经心的转头看过来。

司徒九月说,救他的人是国公府的主人肃国公,关于肃国公的传言太多,最多的大约是他的喜怒无常和美貌。喜怒无常暂且看不出来,单就他的眉毛而言,阿昭确实不得不承认,他好看的令人有些心悸。

一时间,阿昭不由得想起自己那位姐姐来,当年多少人称赞薛芳菲绝色佳人,阿昭自己当然也晓得。以为世上的男子,没有与姐姐相衬的,沈玉容虽然有才华,论起美貌来,当然还是逊色一些。然而肃国公姬蘅若是和自己的姐姐站在一起,绝不会被比下去。一个沉鱼落雁,一个世无其双。只是姐姐清丽出尘,姬蘅太过浓烈艳丽。

“呆子!呆子!”一个声音突兀的响起了起来,打断了阿昭的思索,他循声看去,就看见红衣青年的肩头上,还站着一只通体漆黑的八哥。那八哥一双黑豆般的眼睛瞅着他,歪着头看了他一会儿,鸟喙一张,又是一声“呆子”!

若不是好脾性的人,只怕要被这只不知礼数的八哥气的人仰马翻了。

姬蘅的扇子往肩头轻轻一拂,那八哥像是晓得了主人不悦,扑腾着翅膀飞走了,一转眼飞到了那棵尚且稚嫩的树苗上,像是在观察他们二人的一举一动。

“大人。”阿昭主动打破了沉默,他道:“那一日是大人在公主府的私牢里将我救了出来,一直以来,没有机会见到大人,今日一见,只想当面对大人说一句,多谢大人救命之恩。”

那男人扬了扬唇角,不在意的道:“不必,你的谢意不值钱。”

阿昭愣了一愣,道:“尽管如此…”

“不用对我心存感谢,”姬蘅道:“听司徒说,你想报仇?”

“是,只是我的仇人好像已经不在人世了。”阿昭苦笑一声,“真是造化弄人。”

“你大可不必为此失落,人生在世,向来欢喜光景少于艰难光景,你要是好好活下去,说不定过不了多久,就能遇到你的下一个仇人。还是很有机会的。”

他说的话刻薄又伤人,但不知为何,阿昭心里,竟然也没有很生气的感觉,他对面前的男人也很难生出恶感,虽然他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还不近人情,但可能是因为对方救了他一命,又或者是因为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以后,他的脾性越发好了。

不过姬蘅似乎不打算和他继续多说下去,转身就要走,阿昭问:“大人…不需要我做什么来回报么?”

“当然,”那男人的声音不紧不慢的从前面传来,“你很自由,想离开的时候,随时都可以,不用跟我说了。”

就…这样?

阿昭觉得奇怪起了,姬蘅竟然什么都对他无所求,所谓的肃国公“喜怒无常”,所以那一日救了自己,只是因为恰好赶上了他的“喜”时吗?

眼见着对方越走越远,身影渐渐消失不见,阿昭才收回自己的思绪,重新看向院子上方的天空。听说成王和兵马和回京的昭德将军打起来了,现在还不知是什么结果,父亲…。父亲不知道现在在何地,还有姐姐…他想到这里,不禁黯然失色,永宁公主折磨她的时候也曾说过,薛芳菲死了,就算他要回桐乡,也不会让姐姐一个人留在燕京城,他会带姐姐的棺木一起回去,哪怕只剩下骨灰。

战事每日从前方传回燕京,似乎次次都是捷报。成王那筹谋了多年的举事,在昭德将军的勇猛无敌下,像是个笑话,不堪一击。

  如果觉得嫡嫁千金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千山茶客小说全集嫡嫁千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