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满座衣冠胜雪作品金马玉堂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明月公主笑着点头,“老太妃实在太客气了。照理说,我是晚辈,理应去看望她老人家,只是国事在身,尚未入宫拜见两宫太后,实不便去王府看望太妃,还请两位妈妈代我给太妃请个安。待全了国礼,天气也和暖些,我去陪太妃喝茶赏花。”说着话,她看了一眼旁边的两个大丫鬟。

乌兰、珠兰立刻上前去接过小丫鬟手上的首饰匣子和几匹丝缎,小心翼翼地放到桌上。

公主看向匣子,不禁大为赞叹,“燕国的工匠果然不凡,就连一个匣子都如此精雕细作,精美之极。”

钱妈妈很得意,“比起匣子里的东西来,这匣子也不过是粗俗之物,当不得公主的夸赞。”

“是吗?”明月有些好奇,却没有急着动手。

赵妈妈上前去,慢慢打开盒盖,顿时宝光灿烂,映得满室生辉。这套首饰如此华贵,让赵妈妈大感意外,心里的那股气倒是平了。她微笑着说:“镶工精致细巧,自是天下一等一的。难得见到这么大的桃红碧玺,更加罕见的是这么多颗,竟然颗颗都一般大。奴婢记得大妃刚嫁给可汗不久,燕国的太皇太后六十圣寿,老可汗便将一套十八颗桃红碧玺送来贺寿。自那以后,就再没收到这么大的碧玺了。”

钱妈妈没想到这套宝石竟是从神鹰汗国来的,继而一想,倒是觉得应是如此。燕国的上等玉石大部分是从南边来的,而各种宝石却大部分得自神鹰汗国,这些桃红碧玺如此罕有,恐怕也只有神鹰汗国能找到。她笑眯眯地在一旁说:“这套首饰的确是当年孝贤皇太后喜爱的珍藏,后来赐给了惠敏皇太后,老太妃嫁给老王爷时,惠敏皇太后便将这套首饰赏给了老太妃。”

赵妈妈一听就明白了,更是对这套首饰刮目相看,“这份礼真是太贵重了。老太妃对公主的一片心意,我们汗国上下都无比感激。”

第五章 杨氏失算

孝贤章皇后乃是当今圣上的曾祖母,惠敏成皇后是当今圣上的祖母,都已经薨逝。这套首饰如此贵重,而且整个燕国都独一无二,惠敏成皇后却没有赐给大儿子的皇后,却给了小儿子的王妃,可见当年那位皇太后对大儿媳不满,而偏爱小儿媳。

如今,王妃拿出这套首饰送给明月公主,可见她当初也没有给前头的那个儿媳妇,多半也是对她有所不满。现在公主还没过门,她就将这套堪当传家宝的饰物送来,想必对公主很有好感,或者是希望公主过门后婆媳能相处愉快。

赵妈妈早就反复打听过,知道勇毅亲王府的老太妃是个慈善人,从不苛待下人,更不刁难媳妇,只是急着抱孙子,这却是情理之中的事。赵妈妈对自家公主很有信心,大妃就是能生养的,明月公主肯定也错不了。这些日子里,文妈妈一直变着法的做好东西给公主调理身子,她在这方面很有本事,当年大妃生了好几个孩子,差不多都是她侍候的。公主自小就骑马射箭,一直十分康健,连个头疼脑热的小病都少见,以后过了门,指定很快就会有孩子,在王府里便站得稳稳的了。

王爷身边有侧妃、夫人、孺人、侍妾、通房,赵妈妈虽然觉得有些闹心,但也是没办法的事。她和范大人商量过,两人的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要说男人大都是喜新厌旧的性子,公主青春年少,天真活泼,身份又尊贵,王爷肯定会喜欢并善待她,等到公主为他生下儿女,那还不更加捧在手心里宠着。至于那些女人的心思,也不必讲给公主听,自己和文妈妈都小心提防着,不让她们伤着公主也就是了。

看完首饰,几匹碧水金花缎也放了上来,赵妈妈更是大加赞扬,“我们大妃最喜欢这种料子,可是离着燕国远,费尽心思,也不过弄到两匹,裁件衣裳,做条腰带,也就没了。老太妃对我们公主如此厚爱,真是太感谢了。”

钱妈妈笑道:“北边比咱们这儿冷,公主初来乍到,正好是春天换装的时候,这几匹缎子可以裁几套春裳,也是咱们亲王府的一点心意。”

明月公主高兴地道:“回头就让他们找师傅来裁衣裳。等我进宫觐见过太后,就去府上探望老太妃,当面向老太妃道谢。”

赵妈妈悄悄对乌兰使了个眼色,乌兰便笑着上前,将已经准备好的荷包塞到两位妈妈手里,“妈妈辛苦了。”

珠兰也上前去,将几个小荷包送到跟来的几个小丫鬟手上。

钱妈妈、孙妈妈和那些小丫鬟都起身福了福,“谢公主赏赐。”

宝音和哈沁上前将礼物捧进后面暖阁,回来时手上多了几个盒子,还有四个小丫鬟抬着一口樟木箱。

明月公主有些腼腆地笑道:“我们北地比不得中原繁华,出产最多的也就是皮子和药材,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赵妈妈,你和乌兰、珠兰随两位妈妈去亲王府,代我好好谢谢太妃。”

赵妈妈立刻答道:“是,奴婢这就去。”

钱妈妈见公主的话里已经有送客的意思,自己的要紧事却还没提,连忙笑着说:“公主初来燕国,虽然有赵妈妈、文妈妈和四位姑娘侍候,但是毕竟不是咱们燕京土生土长。我们府中的杨侧妃派孙妈妈来随侍,将燕京城中各王公大臣的情形以及相关的礼仪规矩给公主讲解讲解,以免公主出门时两眼一抹黑。”

她说得很客气,赵妈妈想了想,觉得这样安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一个侧妃的身份,做这样的事就有点僭越了。她心里琢磨着,面上却不显,笑眯眯地道:“贵府杨侧妃如此为公主着想,好意我们心领了。请钱妈妈回去后,代我们公主给杨侧妃道谢。”

明月公主微笑着,端起茶碗呷了一口茶水,什么话也没说。

钱妈妈见她们的态度含含糊糊,模棱两可,赶紧把话砸实了,“孙妈妈是我们王府里的供奉,平日里就是教规矩的。王妃、侧妃、夫人、孺人等主子进府之前,若是不懂皇家规矩,总是不免出错,丢了大家的脸面,所以有孙妈妈先去指点一段时间,就可以保证主子进门之后过得舒心。”她笑容满面,态度谦恭,说出的话却有点居高临下,心里到底还是瞧不清北方蛮夷。

明月收敛了笑,把茶碗放到几上,淡淡地道:“我乏了,先去歇着。赵妈妈,你跟两位妈妈聊着吧。孙妈妈留下也可以,如果有什么事不明白,也可以请教请教。宝音,你到偏院去好好安排个院子,让孙妈妈住下,再拨四个小丫鬟去侍候。孙妈妈既是王府供奉,你们可不许慢待了。”

赵妈妈和宝音齐齐福身应道:“是。”

明月站起身来,往花厅行去。她走路的姿势一点也不像燕国的大家闺秀般袅袅婷婷,一副弱不禁风的味道,而是沉稳刚健,有点像是草原上的雏鹰,随时准备展翅高飞。这样的姿态看在钱妈妈、孙妈妈等燕国上流府邸的豪奴眼中,那就是粗鄙不堪、不知礼仪。

两人对视一眼,都是唇角含笑。这位公主要么选择出去丢脸,要么选择被孙妈妈调教,否则就等着出丑吧。

赵妈妈将两人的神情看在眼中,却不动声色,热情地说:“既是孙妈妈留在这儿,那今儿我就不去王府了,先向孙妈妈请教了王府中的规矩再去,也免得冲撞了太妃。还请钱妈妈回去代我们公主向老太妃致谢,明儿我们就派人去府上递帖子,约好日子前去拜访。”

公主既已离开,孙妈妈也留了下来,目的达到,钱妈妈也就不再多啰嗦,起身告辞,带着王府的小丫鬟们离去,打算回府跟杨侧妃好好说说这位草原公主的笑话。

宝音带着孙妈妈也出了正院,到偏院去安排住处。

赵妈妈这才沉下脸来,凝神想了一会儿,便到前院去找使团的几位汉臣,将刚才钱妈妈来这里的表现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这次的送亲使团有一半是汉臣,一半是草原猛将,玩智谋用心计是汉臣的事,那苏克带领的草原骁骑只负责武力威慑。

这些汉臣当年在燕国都是寒门士子,空有满腹学问,却无法踏上仕途,到了汗国后却很受器重,以国士相待,因此他们也都一心一意地效忠汗王和大妃,对于公主到这里后受到的轻视都是忿忿不平,此刻听到连一个王府的奴婢都敢如此轻慢,顿时怒发冲冠。

范文同却镇定沉着,“大家稍安勿躁,此事应该只是王府侧妃的自作主张。从老太妃派人送来的礼物可以看出,王府中的太妃和王爷对公主都相当看重。侧妃算什么?不过是个有位份的妾,多半是心里有什么非分的想头,这才派了个妈妈来,想为难公主。她是内宅妇人,大概以为咱们公主远离故土,身后没娘家支持,就任她们欺负。真是可笑,咱们整个汗国都是公主的娘家,还有谁的娘家比得上?此事容易解决,不必小题大做。你们先不要轻举妄动,我去拜访勇毅亲王,将此事告知,看他是个什么态度。”

几位汉臣都认为他说得有理,便商定由他先去,视勇毅亲王的态度而定以后的方略。

公主嫁摄政王,绝非小事,两国关于婚典礼仪都要谈很长时间。燕国的礼部坚持以燕国习俗迎娶,神鹰汗国的送亲使一定要公主以草原风俗出嫁。范文同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不同于粗鲁不文的蛮族大臣,谈起礼义廉耻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燕国大臣都不敢小瞧。

听到范文同前来拜访,正在皇宫前殿西暖阁批阅奏章的皇甫潇立刻请他进来。

范文同很有礼貌地以国礼相见,然后分宾主就座。

皇甫潇笑着说:“范大人来燕京有些日子了,一直为公主与本王的婚事奔忙,本王十分感激。”

范文同连忙拱了拱手,“不敢当,这是小臣份所当为。小臣受我国汗王与大妃所托,送公主远嫁燕国,自当做得妥妥贴贴,方不辜负汗王的信任与大妃的重托。今日老太妃遣人送公主的厚礼,公主非常喜欢,对老太妃的厚爱铭感五内。有王爷与老太妃的照顾,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也可放心了。”

皇甫潇知道自己的母亲一向良善,送出的礼定是好的,听到说公主很喜欢,不禁开朗地笑起来,“本王的母妃听说公主要嫁与我为正妃,很是高兴。母妃生性纯善,定与公主相处融洽,范大人尽管放心。”

“是,有大千岁这番话,小臣自然不再担心。”范文同做犹豫状,慢条斯理地说,“王爷,今日王府的那两位妈妈到迎宾馆去,本是送老太妃给公主的礼物,公主以礼相待,与两位妈妈相谈甚欢。可是,两位妈妈后来又说是贵府的杨侧妃派来,要教导我国公主规矩,而且她们见了公主竟然不行大礼。我国公主乃大妃嫡出,身份尊贵,来到礼仪之邦大燕帝国的都城,却连贵府的两个奴婢都能对殿下没规矩,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大道理?公主年少,羞怯不敢多问,身边的妈妈就来找下官问个明白。可下官愚鲁,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厚颜前来,请摄政王殿下赐教,是否贵国奴婢见到皇家公主都是不用行大礼的?另外,由侧妃派人来教正妃规矩,这嫡庶尊卑上下颠倒,难道是贵国最近才有的新规矩?”

听他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皇甫潇的脸色变了。

第六章 侧妃韩氏

钱妈妈神采飞扬地回到王府,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后院。

侧妃韩氏的大丫鬟紫云掀帘进了暖阁,脸上带着几分不忿,“钱妈妈从迎宾馆回来了,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像是从公主那儿捞到了天大的好处。”

韩氏正在绣一副炕屏,听了她的话,抬头笑道:“公主打赏一个奴婢,自然出手大方,那是平常之事,你又生什么气?”

紫云上前给她换了杯热茶,悻悻然地说:“就是看不惯那边的人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待公主进门,看她们还怎么猖狂。”

韩氏伸指点了点她,“你这丫头,脾气总是不改,老这么口无遮拦可不行,仔细被人听见,治你的不敬之罪。”

紫云撇了撇嘴,“钱妈妈虽说是管事,可也不过是奴婢,想治我的罪,她还没那个资格。”

这时,另一个大丫鬟彤云笑盈盈地走进来,“紫云姐姐又在发脾气了?这回是谁得罪你了?”

韩氏端起茶碗呷了一口,微笑着说:“可不是,一进来就满脸不高兴。”

彤云将小厨房刚做出的点心放到桌上,动作麻利地将一双象牙筷送到韩氏手里,这才数落紫云,“说了你多少次,你那脾气真得改改,不然以后过了门,怎么讨得了婆婆的好?”

紫云已经十七岁,已经与外府一个大掌柜的儿子订了亲,再过一年就要过门,听了这话,顿时满脸飞红,伸手就去拧彤云的嘴,“死妮子,胆儿越来越大了,连我都敢编排。”

韩氏笑着拿起筷子吃点心,对两个贴身大丫鬟的嬉笑打闹并不在意。她身为侧妃,地位与杨氏相当,却时常在份例上被奴才们以这样那样的借口克扣,很明显是杨氏以权谋私,故意打压。她生性温良,不喜争执,凡事只要不过分,能忍则忍,可爽朗泼辣的紫云却忠心护主,借故与钱妈妈吵过无数次,为她争来应得的份例,彤云虽然不去吵架,但总会想方设法地弄来好东西,这才让她一直过着舒心的日子。对于这两个丫头,她都当成亲妹妹般,既不拿规矩拘着,更不逼她们做王爷的通房,到年龄了还亲自过问她们的婚事,不许钱妈妈胡乱拿她们配人。虽然王爷已经很少来她这儿歇宿,她却想得开,很喜欢这种清静的日子。

紫云与彤云闹了一会儿,这才安静下来,有些担忧地说:“听说公主年少,天性纯良,又在北方草原上长大,根本不善计谋,只怕进了王府后,反被拿捏住。”

韩氏放下筷子,拈起帕子擦了擦嘴角,淡淡一笑,“反正我们守着规矩,自己过日子也就是了。公主身份尊贵,进门之后,我们都得敬着。”

紫云还要说什么,彤云拉住她的手,轻声细语地道:“主子说得对。公主本就金尊玉贵,以后是王爷以元配之礼迎进门的王妃,除了太妃和王爷外,谁也越不过她去。”

紫云恍然大悟,“是啊,王爷最恨府中人不守规矩,倒要看那起子小人还能猖狂到几时。”

正说着,二等丫鬟豆蔻进来禀道:“主子,姚夫人来了。”

韩氏微微一怔,随即起身,“请姚夫人到花厅喝茶,我随后就来。”

“是。”豆蔻行礼退出,引着姚夫人到花厅去了。

在后院,夫人姚氏与孺人郭氏与两位侧妃几乎是同时进府的,其他人都是后来陆续进门的,虽然位份不同,但是同在府中十年,总有些面子情。姚氏走进花厅,跟在她身后的大丫鬟碧荷为她取下披风,扶她坐到一侧铺着软垫的椅子上。她比杨氏和韩氏还小着一、两岁,可最近寒流突袭,让她抵受不住,大病一场,看上去憔悴了许多,竟然有了几分老态。

韩氏换了件衣裳,重新梳了头,这才来到花厅。见了礼后,两人分宾主坐下,彤云上了茶后,热情地拉着碧荷到旁边的耳房去聊天,让两位主子单独说话。

韩氏看着姚氏,有些诧异地说:“妹妹的脸色瞧着可不大好,可是病还没好?”

“已经好了,不然也不敢到姐姐这儿来。”姚氏笑道,“在屋里闷了这么多天,今儿看着雪也停了,还出了太阳,就想出来走走。姐姐不嫌妹妹冒昧吧?”

“你来看姐姐,姐姐只有高兴的,冒昧什么?”韩氏亲切地说,“喝茶吧,这是前些天王爷赏下来的银香云雾,妹妹也尝尝。”

姚氏露出惊喜的表情,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品了半天方道:“果然清香甘美,却又飘渺不可言说。这银香云雾出得少,也只有姐姐能得着王爷赏赐。”

韩氏掩唇轻笑,“妹妹这话可太抬举姐姐了。不过是姐姐爱茶,王爷才会给些新茶。妹妹们喜欢其他东西,王爷也都记着呢。”说着,她看了一眼姚氏戴在头上的翡翠缠丝金翎钗。那也是王爷送的好东西,姚氏爱如至宝,另外两位夫人也眼红得很。

姚氏有些不好意思地抬手扶了扶金钗,“王爷不过送了妹妹几样物件儿,就一直被姐姐念叨,下回我可不敢再戴出来了,免得又让姐姐取笑。”

韩氏温柔地笑道:“是王爷送的,妹妹不戴,岂不让王爷失望?姐姐可没有取笑过妹妹,不过是说两句真心话而已。”

姚氏的脸上微微泛红,“姐姐聪明伶俐,能说会道,这不是摆明了欺负妹妹人笨口拙吗?”

“妹妹才是伶俐人儿,姐姐不过是实心肠,可比不得妹妹。”韩氏笑了好一会儿,这才转移话题,关切地道,“虽然雪停了,可仍然天寒地冻的,妹妹病刚好,还需多多休养。”

姚氏感激地点头,“多谢姐姐关照,妹妹只是出来透透气,顺道来姐姐这儿坐坐,讨杯茶喝。”

韩氏笑容可掬地说:“妹妹想着过来陪姐姐说说话,姐姐求之不得。”

姚氏一脸的心满意足,端起茶碗喝了口茶,这才仿佛忽然想起,随口说道:“听说钱妈妈去给公主送礼的时候还带着孙妈妈,可她回府的时候却没见孙妈妈回来,姐姐知道这事吗?”

韩氏的脸上露出一抹惊讶,“我一点也不知道。怎么会带孙妈妈过去?难道…钱妈妈把孙妈妈留在公主那儿了?”

姚氏略带神秘地点点头,“瞧着像是那么回事。”

韩氏很疑惑,“孙妈妈是府里的供奉,只教规矩,从没侍候过主子。钱妈妈带她过去,那是…什么意思?”

“还有什么意思?那不是明明白白的嘛。”姚氏有些幸灾乐祸,“姐姐瞧着吧,这下可有人要倒霉了。人家可是嫡出的公主,怎么敬着都不为过,现在居然有人想去教公主规矩,这不是犯上不敬嘛。”

韩氏有些不信,“这道理…应该都明白吧,那个…钱妈妈会那么糊涂?”

“猪油蒙了心,自然就会犯糊涂。”姚氏撇了撇嘴,“多半是打量着公主来自北蛮,身边跟着的丫鬟婆子也没什么见识,就先去给个下马威。等公主成了王妃,她也能拿捏住,照样管家理事,大权独揽。哼,当别人都是傻子呢。”

韩氏轻轻摇头,“若果真如此,那可实在是有点糊涂了。把王府的脸面丢到公主那儿去,王爷要是知道了,火气肯定小不了。”

“是啊。”姚氏精神大振,“那边犯了这等大错,王爷多半要把管家的差事交给姐姐了。”

韩氏一怔,随即沉下脸来,“妹妹可别害我。眼下是筹办王爷大婚的节骨眼,我可没管过家,理过事,王爷不可能让我去主持中馈,要是事情办砸了,那可就把王府的脸面丢在天下人面前了。此事万万不可,妹妹切不可在别人面前提起,不能把姐姐往火坑里推。”

她的语气依然温和,但是神情冷硬,显是端起了侧妃的架子,姚氏嗫嚅着,终究不敢再提。两人都把话题带开,闲聊了几句,气氛却冷清了很多。姚氏很快起身告辞,韩氏虚留了一下,便起身送她出门。

看着碧荷为她披上披风,主仆俩沿着回廊走远,韩氏轻轻叹了口气。

都到这地步了,总是有人不死心。王爷雄才大略,府里府外的事没有一件能蒙骗得了他,韩氏早就想明白了,所以从来不往前凑,只希望能继续过安稳的日子。

她转身回屋,紫云跟了过来,轻声禀道:“刚才翠环过来传话,让主子酉时到太妃那儿去。奴婢打听了一下,翠环说凡是有位份的主子都要去,似乎有什么大事,不过她也不清楚内情。”

韩氏沉吟片刻,默默地点了点头。

第七章 别忘了上下尊卑

昏黄的暮色笼罩着勇毅亲王府,寒风更加凛冽,拍打着庭园里的树枝,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在清冷的园子里不断回荡。

萱草堂里已经掌上了灯,两位侧妃、三位夫人、四位孺人都已经来了,按着位份高低坐在正堂。丫鬟们穿梭来去,给她们一一端上茶来,随即悄然退下,谁向她们打听消息都微笑摇头,口风很紧。

杨氏与韩氏都是侧妃,杨氏却坐在上首,压韩氏一头。大家都习惯了,毕竟杨氏主持中馈,让王爷高看一眼,这两年来曾经数次传出流言,说杨氏很可能会升位份,成为继任王妃,王爷也一直未曾续娶,似乎有此意向。杨氏表面不争,暗地里使劲,后院众女有的跟风巴结,有的冷眼旁观,有的暗自妒恨,有的尖酸刻薄,都在看杨氏最终能走到哪一步。谁曾想来自异国的公主横空出世,不但要嫁给王爷,而且还是以元配之礼相迎,杨氏梦想成空,暗中不知有多少人幸灾乐祸,嘲笑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最终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此时端坐在堂上,杨氏满面春风,笑容可掬,对每一位“妹妹”都关怀备至。韩氏依然淡淡的,其他夫人、孺人都含笑应对,脸上带着适度的感激,话中留有三分余地,渲染得屋里一团和气。

等到该来的人都到了,王爷与老太妃便一起从后堂出来,坐到主位上。两人的脸上都没有笑容,也不见恼怒之色,让大家都有点忐忑不安。

众女起身见礼,顿时满屋皆是衣香鬓影。

皇甫潇神情冷淡,抬了抬手,“都坐吧。今天召集你们过来,是有重要的事要宣布。”

房间里侍候的丫鬟婆子们全都退了出去,那些侧妃、夫人、孺人都肃容端坐,洗耳恭听。

皇甫潇的声音低沉,带着逼人的威严,“明月公主即将成为本王的王妃。在她未嫁之前,她的身份乃是神鹰汗国的公主,金尊玉贵,不容轻侮。你们都要记住了,这不是家事,而是国事,若是我们慢待了公主,便是轻慢了神鹰汗国,轻则赔礼道歉,重则两国开战,无论哪种结果,最终都将导致我大燕国力大损,生灵涂炭。北方有蒙兀铁骑虎视眈眈,大燕与神鹰交好,乃是利国利民之举,本王与公主联姻,也是为了天下苍生不受刀兵之苦。虽说规矩是后院不得干政,但本王希望你们记住,明月公主身份贵重,将来入我王府,成为王妃,你们更要敬重,别忘了上下尊卑,做出糊涂事来。”

杨氏心中咯噔一下,暗感不妙。其他女子也都听出了端倪,心里各有思量。等王爷说完,她们齐声答道:“妾身遵命。”

皇甫潇的神情这才缓和了一些,伸手端过茶碗,一边揭开茶盖一边说:“公主即将进门,诸事繁杂,以后更会有诸王妃和诰命夫人来王府商议相关之事,须有身份相等之人出面主持大局。从明日起,王府中馈暂由母妃主理,杨氏与韩氏从旁襄助。大婚典礼由礼部与神鹰汗国送请使团的诸位大人商议,等章程出来了,你们照着办就是。至于婚前该办的礼,都照着我们大燕的习俗办了,该送公主那儿的就送去,至于公主是否回礼,回的什么礼,各国有各国的风俗,不可强求,更不可妄加评论。公主远道而来,身边侍候的人不多,王府可以送几个丫头过去打杂,但是切记,去了就要听公主身边人的使唤,不可颐指气使,出丑露乖,丢我们王府的脸面。”说到后来,他的脸色又沉了下来,“别以为人家是来自北方的蛮夷,可以任意拿捏,神鹰汗国的送亲使团里有的是饱读诗书的大才子,说起圣贤之道、规矩礼仪,不输于我国大儒,若是想去欺侮,必会自取其辱。”

杨氏没有吭声,脸色有些难看,笼在袖里的手微微颤抖着握紧了丝帕,这才勉强控制住情绪。

韩氏等了一下,见她不说话,这才柔声道:“妾身谨记王爷的吩咐,定会认真襄助母妃,尽力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

皇甫潇面色稍霁,“韩氏一向谨慎,与公主有关的事就交给你了,你与母妃细细商议后,再交代妥帖的人去办。至于后院的日常事务,仍由杨氏打理,若有难以决断之事,也是与母妃商议着办。”

杨氏连忙收拾心情,微笑着应道:“是,妾身一定凡事以母妃为主,不敢擅专。”

“那就好。”皇甫潇点了点头,又看向其他人,“若是一时人手不够,要调你们身边的人,谁都不许籍词推托。”

所有女子都躬身答道:“是。”

皇甫潇放下茶碗,摆了摆手,“好了,你们都回去吧,今晚本王陪母妃用膳,不需侍候。”

众人起身行礼,依次退出门去,带着丫鬟回自己的院子。

韩氏从来不急着献殷勤,什么都照着规矩来,既然王爷说不要她们侍候,她就默默地离开。

杨氏犹豫了一下,见王爷没有开口留她,显然不打算单独留她下来,也只得退下。王爷既不斥责她,也不容她解释,干脆利落地削了她手中的权力,让她惊恐万状。往日的宠爱与信任顷刻间便烟消云散,难道只是因为她给公主派去一个孙妈妈?走在冰冷的风中,她微微眯起双眼,心中飞快地盘算起来。

等到人都走了,皇甫潇才起身去扶老太妃,“儿子不孝,要劳累母妃了。”

老太妃叹了口气,“我也不知道杨氏居然如此短见,没有禀过我,就擅作主张。不知她是怎么想的,就连我这个不问世事的老太婆都不会做出这样没脑子的事。我要给公主送礼之前就叫她来过,还提醒她,让她去找齐参军打听打听,到公主那儿要用什么礼数才妥当,结果她倒好,做出这么失礼的事来,倒让你在外面为难了。”

皇甫潇搀着老太妃到偏厅坐下,微笑着安慰母亲,“母妃勿恼,儿子也没什么为难的,不过是送亲使过来抱怨两句,儿子给他解释清楚,也就没什么了。其实公主年少,并没有想那么多,是公主身边的妈妈有些气恼,这也可以理解。那些妈妈是公主的母亲拨过来,陪嫁到大燕,规矩礼仪肯定都是不错的,猛然听到咱们亲王府竟然会派妈妈去教公主规矩,肯定心中不快。说得严重点,这种举动似乎在暗示公主不懂规矩,岂不是在指责神鹰汗国的皇后?辱及别国皇室,相当于向那个国家宣战,你说是不是很严重?”

“那当然。”老太妃连连点头,“咱们亲王府一直没有王妃,虽有杨氏代掌中馈,到底是少了见识,有点小家子气。我听说公主的性子爽俐大方,既是解释清楚了,应该不会心存芥蒂吧。”

皇甫潇被翠珠服侍着净了手,半哄半真地笑道:“儿子要避嫌,一直没见着明月公主,但是也听过不少人提起。公主确实活泼大度,琴棋书画、针织女红或许比不上咱们中原女子,却有着草原儿女的爽朗气度,不会计较这些小事。送亲使大人过来找儿子说道说道,也只是因为事关国体,他职责所在,必须来交涉一下。儿子表明态度,对公主十分敬重,绝无轻慢之意,他也就不再追究。”

“好好。”老太妃放下心来,“你放心吧,大婚之事就交给娘,保证给你办得妥妥当当的,不出一点纰漏。”

皇甫潇愉快地说:“有母妃看着,儿子当然放心。最近政事繁杂,儿子实在没有精力,筹办婚事方面全都托给母妃了。韩氏比较稳重,母妃可以把小事交给她办,大事就和齐参军商量。”

“好。”老太妃答应着,接过翠屏递来的筷子,笑眯眯地道,“我现在就盼着公主能早点过门。你有了王妃,也能轻省些,不用再为后院的事操心。”

皇甫潇想了想,“公主还小,得看看再说。”

老太妃拍拍他的手,“没事没事,我先帮着管管,等她能理事了再交给她。”

皇甫潇略感诧异,“看来母妃很喜欢公主。”

老太妃笑道:“我虽没见过,听人家说起,却也有个大概的印象。公主天真活泼,我听了就觉得喜欢。”

皇甫潇顿时明白了,也笑起来,“公主的性情确实与母妃有些相似,将来过了门,正好与母妃作伴。”

老太妃欢喜地说:“那是再好不过了。”

第八章 各有打算

杨氏阴沉着脸,回到自己的怡玉阁。

她还没走进上房,钱妈妈便满脸是笑地迎出来,服侍她进了屋,张罗着上热茶,换手炉,通知厨房送膳食过来。

杨氏看着钱妈妈,心里恼怒异常,可是钱妈妈侍候她多年,一直忠心耿耿,又做了两年的管事,按理说不应该把事情办砸,到底问题出在哪儿呢?

她想了一路,依然没想明白,这时便挥手让其他人出去,神色凝重地说:“钱妈妈,你把去公主那儿的事再跟我说一遍,每一句话都不要漏,包括公主和她身边人的神情举止都要告诉我。”

钱妈妈见她脸色不对,不禁心里一震,立刻收了笑脸,非常详细地复述了到迎宾馆见公主的情形。

杨氏听得很认真,在一些细节上反复询问。等钱妈妈讲完,她又沉思了一会儿。钱妈妈惶恐不安地站在那儿,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半晌之后,杨氏才皱着眉说:“你们见公主时不行大礼,若得公主恼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只是没想到,他们会直接去找王爷。”

她习惯了暗地里勾心斗角,表面上不动声色,后院里人人如此,再是恨得咬牙,见面时都是笑容可掬,没谁会像公主那般简单粗暴,直接把事情抬到桌面上。以前她没跟这样的人斗过,一时不防,却吃了个大亏。王爷肯定觉得难堪,不得不表明态度,给他们个交代。此时他正在气头上,也不便辩解,只能暂忍一时,徐图后计。

想到这儿,她吩咐道:“钱妈妈,你去我的嫁妆里挑几样物事,明儿一早就到迎宾馆去,向公主赔罪。要跟公主说明白,我原是怕公主身边侍候的人不够,这才派孙妈妈去搭把手,帮着侍候,并不敢教公主规矩,只是你说急了,本是想介绍孙妈妈是王府供奉,却混到一起说,造成了误会,请公主责罚。”

钱妈妈一听便明白了,立刻点头,“是,主子放心,奴婢一准办得妥妥当当。”

“嗯。”杨氏松了口气,这才觉得有些饿了,于是起身道,“饭摆好了吗?”

守在门口的大丫鬟素芹掀帘进来,脸色有些不好看,“主子,菜只送来了一半,说是厂房忙,有一半的灶在做韩侧妃的菜,忙不过来。”

杨氏勃然大怒,猛地将茶碗扫到地上,“那帮没见识的奴才,以为那头会踩到我头上,这么快就上赶着巴结了?哼,明天我就要她们好看。”

钱妈妈赶紧拿着帕子上前替她擦手,“主子犯不着跟那起子不开眼的奴才置气,仔细伤了手。”

杨氏很快冷静下来,“也好,趁这个机会看清楚谁是墙头草,谁是忠,谁是奸。以后的日子长着呢,她们以为凝碧阁就要出息了,哼,我倒要看看韩氏有什么本事能强过我。”

“是啊。”钱妈妈连声附和,“主子消消气,用不着跟她们一般见识。凝碧阁那头从没管过事,乍一接手,能有什么作为?只怕更要惹得公主震怒,到时候王爷也不会待见。”

杨氏缓缓点头,脸色也不再阴沉。

这时,素心进来禀报,“菜都上齐了,娘娘可以用膳了。”

杨氏“嗯”了一声,起身走了出去。

此刻的亲王府,处处灯火通明,距怡玉阁不远的凝碧阁也是一样。明亮的烛光中洋溢着喜气,那些丫鬟婆子都已经知道自己的主子要开始管事了,她们的身份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以往去厨房传饭,厨房管事和厨娘都要先紧着杨侧妃,然后才轮到韩侧妃,今晚却是完全变了,丫鬟过去刚说了一声,厨房里就答应得脆脆的,须臾之间就把滚热的饭菜送了过来。

紫云和彤云服侍着韩氏更衣、净手,然后到偏厅坐下。

田妈妈递上象牙筷,笑着说:“今日厨房里特别巴结,再不像以前那般敷衍。”

韩氏淡淡地道:“趋炎附势,人之常情。别人要怎么做我不管,咱们院子里的人可不能如此。田妈妈,你等下召集所有人训话,告诫她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出外办事说话,更要谦逊谨慎,若是谁想要仗势欺人或是谋取什么好处,我这里可容不下她。”

田妈妈连忙正色道:“是。服侍完主子用膳,奴婢便把人都叫来。”

“嗯。”韩氏不再吭声,沉默着用完晚膳,便起身离开。她没有坐下,而是遵循养生之道,在屋子里慢慢地踱着步。

彤云沏好茶端来,看着韩氏的脸色,小心翼翼地问:“得了王爷的信任,主子难道不高兴吗?”

韩氏抬头看向她,微微笑了笑,“我当然高兴,只是思忖着要把事做好却并不容易。我没打理过后院的事,在各处也没安排过自己的人,若是那些奴才阳奉阴违,故意使绊子,只怕稍不注意就会出错。到时候总有人在王爷面前进言,我就落不到好了。”

彤云马上担心起来,“那怎么办?现在时间很紧,也来不及安插咱们的人了。”

韩氏摇头,“就是有时间也安插不了,王爷有话,杨侧妃依然打理后院,我只是协助太妃筹办大婚之事。”

彤云想了一会儿,倒是放了心,“大婚礼仪都是由外面的大人们商定的,主子只需按着章程办。这是王爷大事,哪个奴才都不敢放刁,否则就是死罪,还要祸及全家老小。”

“话是这么说。”韩氏反复琢磨了半天,忽然笑了。

她想明白了。王爷这么做,应该是在为公主造势,怕公主年少,入府后压不住,就会有刁奴欺主。现在让她协助太妃筹办婚事,不过是要用她的谨慎小心,以免再出现派教养妈妈去教规矩这种蠢事,伤及公主和王爷的脸面。如今有太妃掌总,就算有大胆奴才暗地里懈怠,她也可以借太妃的手严加惩戒,只要杀一儆百,就不怕奴才放刁。她也想看看,杨氏的心到底有多大,王府里有多少不怕死的奴才敢逆天行事。

由今晚的事情可以看出,王爷对即将过门的王妃非常看重,至于是什么原因,她并不知道。听说明月公主与中原女子完全不同,浓眉大眼,高挑丰满,性情直爽,天真活泼,难道是因为这样才讨了王爷的喜欢?可是如果王爷喜欢这样的女子,以前十余年怎么没有找此类女子入府?

她想来想去想不明白,便不再伤脑筋,坐下来喝了一口茶,然后让彤云叫来田妈妈,对两人交代道:“明天你们带上礼物,到迎宾馆去求见公主身边的妈妈,与她好好结交一番。公主千里迢迢而来,嫁妆方面应该不会全部备齐,有不少东西要在咱们燕京置办。你和田妈妈问问公主身边的姑娘和妈妈,看看需不需要咱们帮忙推荐好工匠为公主打造合意的首饰,若是公主身边没带好绣娘,咱们也可以推荐最好的绣坊。你们可以婉转地透露,先王妃去世后,王爷做主,已经将先王妃带来的嫁妆全部退回了她的娘家,王妃的寝宫中不会有任何先王妃的物件。另外,你们要装作不经意地提一句,王爷已经将未来王妃的寝宫更名为无双宫。”

彤云和田妈妈都不明白给王妃寝宫改个名字有什么含义,但是韩氏的大嫂曾经来看她,说起公主有个汉语闺名,叫无双,所以当韩氏知道王爷给王妃寝宫更名为无双宫时,便明白了其中的奥妙。王爷此举为了搏公主欢心,她自然有义务传达给公主知晓,免得王爷明珠暗投,公主在懵懂不知间辜负了他的美意。

彤云和田妈妈领命,去挑选了送给公主身边人的礼物,送来给韩氏过目,经她认可后便退下去找盒子装好。

透过窗纱绮罗烟,韩氏看向外面的夜色。

檐下的宫灯跳动着橙色的光芒,在夜风中轻轻摇晃,渲染出几分落寞寂寥。

嫁进王府已逾十年,虽然容颜未褪,可她的心已经老了。

一辈子就这样了,有什么可争的呢?

第九章 初识公主

无论是杨氏派去的钱妈妈还是韩氏派去的田妈妈和彤云,都没见到公主,因为她进宫去觐见两宫太后了。

赵妈妈和乌兰、珠兰将公主送到宫门前,然后由等在那里的掌钥太监带着去往后宫。公主的护卫与随从婢仆都只能等在宫外,未奉诏不得擅入。

明月今天穿着正式的神鹰汗国公主大礼服,头戴高翅火焰飞凤冠,身穿大红色左衽交领窄袖长袍,领口和袖口露出一点点细细的白狐毛,里面衬着雪白的交领内衣,长袍及膝,两侧开叉,露出玫红色曳地长裙,腰间束着红色锦带,在身前打了一个万福结后,两侧尾端长长的垂在身前,衣裙与腰带上都用金线绣着鸾凤,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配着这身富丽堂皇的衣服,她的耳垂、颈间、手上戴着全套“桃夭”,只有头上戴冠,没有插发钗。正是春寒料峭,她这一身就如一团火般,让人打心里感到温暖。

虽然穿着长裙,明月也没配上绣鞋,而是足蹬小羊皮靴,上面用金丝银线绣着卷草纹,又轻巧又暖和,穿在脚上可以健步如飞。不过,现在是在大燕的皇宫中,她的一言一行都会照着规矩来,不会有损自己和国家的体面。

掌钥太监在前领路,四个品级不低的宫女跟在公主身后,姿态恭敬,笑容殷勤,比超品的王妃进宫还要隆重。明月神情自若,迈着不大不小的步子,裙不动,身不摇,雍容端庄地走过长长的甬道,连呼吸都没变过,似乎一点也没觉得累。

照理说,应该有宫中车辇来接,不然从宫门走到后宫,那些娇弱的贵妇贵女会累得上气不接下气,难免裙乱髻摇,会有失仪之误,所以除非是故意整治人,一般都会有步辇来接。明月初来乍到,不清楚其中奥妙,以为大家都是这么一直走到后宫,因而并没有出言询问,更没觉得自己被整治了。她幼习弓马,骑射俱佳,长大后与父兄一起出去打过猎,剿过马贼,杀过刺客,驰骋草原,纵横万里,身体无比康健,来大燕后更是养尊处优,进出都是车轿,早就闷得心慌,现在走这么几里地根本算不得什么,反而让她感觉很爽快。

绕过巨大的殿前广场,掌钥太监带着公主从墙边的一栋两层楼阁前走过。比起那些金碧辉煌的大殿,这栋楼并不显眼,所有房间都关着门,里面隐隐传出说话的声音。楼两旁有一些平房,有官吏和太监进进出出,很是忙碌。明月不知这里是什么地方,便抬头扫了一眼,只见挂着的匾上有着端方儒雅的三个字“文渊阁”,看着像是做学问的地方。

就在这时,一个身形高大的男子从最前面的一间房里出来,看到他们,不禁微微一怔。那个男子穿着朱砂色的朝服,身前的图案竟然是五爪金龙,可见他身份的高贵。他的金冠上雕着二龙吐珠,腰带上用大颗的宝石镶出云纹,十分华丽。他静静地站在那儿,却给人气势如虹的感觉,一般人都会本能的产生畏怯的感觉。

领路的太监一见到他,立刻露出讨好的笑容,小跑着上前见礼,“见过大千岁殿下,奴婢侍候着明月公主去见慈安宫见太后娘娘。”

听到“大千岁”三个字,明月立刻明白了,这位就是自己未来的夫君。她没有中原女子的羞涩感,睁着亮晶晶的大眼睛,好奇地仔细打量起来。

皇甫潇听说对面那个年轻姑娘就是自己即将迎娶的王妃,便要依规矩回避,可是那个女孩清澈如孩童的目光却盯着他不放,他如一言不发扭头便走就是失礼了。片刻之间他便决定上前去客套两句,做足礼仪再离去。他正眼看向那位异国公主,只见她身上的礼服如火如荼,金线绣成的鸾凤朝阳在天光下耀眼夺目。他几乎从没见过有女子将这么一身尊贵艳丽的颜色压制住,不是沦为衣饰的附庸就是相形见绌,被纯粹的火红与金灿灿的光华衬托得渺小平淡。大燕的世家和权贵都讲究淡雅风度,即使衣裳用大红的料子做出来,也要在上面绣些浅淡优雅的图案调和一下,以免被人说自己俗,像明月公主这般在艳红的衣料上绣纯金线的图案,又穿得如此磊落张扬,算得上是中原的独一份。

在华贵衣饰的衬托下,明月公主眉清目朗,英气勃勃。在她身前身后的太监和宫女都矮她一个头,更显出她的高贵风华。这是一位与皇甫潇的上一位王妃截然不同的女子,一直以来,他的所有妻妾都禀承了三从四德的礼教,从来都是低眉顺眼,柔婉温良,从没有人敢这么直率地与他对视,明目张胆地打量他,而她的眼中只有好奇,并无算计,让皇甫潇的心里忽然有了一抹笑意。

他大步上前,抱拳一礼,温和地道:“小王见过公主。”

明月两手交叉,置于胸前,向他躬身行礼,温文尔雅地说:“明月见过王爷。”

她的声音清脆,又带了一点软软的江南口音,皇甫潇听着感觉很顺耳,便微笑着多说了两句,“小王近年来国事繁忙,对家务颇有疏漏,竟让府中奴婢扰了公主心神,实是抱歉之至,还请公主见谅。”

  如果觉得金马玉堂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满座衣冠胜雪小说全集金马玉堂几度秋凉/大内总管虎狼传说凤舞兰陵风起的日子飞翔的痕迹渡尽劫波刀锋3寂静的冬季刀锋2涛生云起刀锋1失落的黎明春风沉醉的晚上传说的年代苍茫时刻背负阳光+星光下+阳光地带公子扶苏,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