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寻找失落的爱情作品凤回巢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起疑(二)

“你觉得,他们两人值得信任吗?”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离开后,内侍们也都退下。寝室里只剩帝后两人。萧诩看似随口问了一句。

顾莞宁略一挑眉,声音平静而冷漠:“他们必须值得信任。”

他们两人都是聪明人,一定知道该怎么做。

若传出半点不利帝后的风声,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们两个!

萧诩想了想笑道:“凛堂弟话不多,心思却通透,也沉得住气。烈堂弟冲动冒进些,不过,他也是聪明人。只要绕过弯来,便会竭力遮掩。不会露出痕迹。”

到底都是在元佑帝身边长大的,心机城府样样不缺。

顾莞宁微微一笑:“你说的是。他们两个,都是精明能干可用之人。唯一可虑的,是忠心这两个字。”

萧家子孙的天性里,都有着对皇位最深的渴望和执念。平日这份野心会被严严实实地遮掩,一旦有机会,这份野心便会遏制不住地生根发芽破土而出。

简而言之,这是两把双刃剑。

一旦掌控不住,便会伤到自己。

“今日我故意让他们两个知晓是你代我御笔朱批,”萧诩目光一闪:“一来是让他们在群臣面前替你遮掩。二来,也有借机敲打之意。”

我知道你们起了疑心。索性直言相告。

那么,接下来你们会怎么做?

顾莞宁嗔怪地说道:“尹院使说了,让你别再耗神。所以我才连奏折都不让你看。你好生养病,不要再琢磨这些事。”

萧诩立刻乖乖认错:“皇后娘娘所言甚是,我这就躺下歇着。”

“油嘴滑舌。”顾莞宁瞪了他一眼,目中有了一丝笑意。

萧诩躺下闭目之后,很快便睡着了。

顾莞宁眼里的笑意悄然隐没。

静养了一个月,萧诩的身体依然没什么起色。每日入睡的时间,竟比一开始还要多。这显然绝不是好转的迹象。

太医院里的一众太医,每日请脉会诊,商议来商议去,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萧诩不欲她担心,当着她的面,总表现得格外轻松。

她也不愿让萧诩知道她的忧心,很少提及病症。

夫妻两个彼此演戏,骗得过对方,却骗不过自己。

萧诩熟睡之后,顾莞宁悄然迈步出了寝室。

候在外面的陈月娘等人立刻围拢过来。

顾莞宁看向陈月娘,轻声道:“夫子,今日边关送来战报。阿言和徐沧已经研制出药方,军中瘟疫已被控制。”

众人脸上俱是一片欢颜。

尤其是陈月娘和珊瑚,这些时日一直忧思重重。此时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

顾莞宁又道:“烦请夫子写一封信给徐沧,让他接到信后立刻回京。”

陈月娘笑容一敛,并不多问缘由,张口应了下来。

其实,也无需多问。太医们对皇上的病症显然没什么好法子,一个月来还不见好转。若不是因为边关危急需要徐沧,顾莞宁早已下旨召徐沧回京了。

眼下边军瘟疫已被稳住,徐沧回京也无妨。

顾莞宁没有亲自下凤旨,显然是不欲惹人疑心。

也就是说,天子的病症,不能在此刻传开。免得惹来人心浮动朝堂动荡。

傍晚。

定北侯府。

太夫人重病一场,伤了元气。一直在正和堂里静养,府里琐事基本不再过问。儿孙们也不敢扰太夫人清静。

唯一例外的是顾海。

每日从朝中归来,不管有多晚,顾海总要来一趟正和堂。

“老三,今日朝中可有什么好消息?”太夫人见顾海脚步轻快眉间隐有喜色,心里浮起期待:“是不是边军打胜仗了?”

顾海笑道:“比打胜仗更让人高兴。”

迅速将今日战报说了出来。

太夫人果然十分欢喜:“这可太好了!真是上苍保佑!阿言此次真是立了大功。”

顺口便夸起了沈谨言。

顾海心结已解,对沈谨言也宽容多了,笑着附和道:“我也没想到,他竟有这等胆量勇气,住进军营里。而且,他的医术也着实胜过那些所谓的名医。”

沈谨言八岁起随慧平大师学医,之后又师从神医徐沧,学出了一身精湛的医术。在关键时候,倒是派上了用场。

瘟疫被抑制,边军最大的危机也迎刃而解了。

也怪不得太夫人这般高兴。

“对了,皇上已经一个月未曾上朝了吧!”太夫人关切地问道:“皇上的病症到底如何了?”

顾海笑容一敛。

太夫人心里一沉,急急追问:“莫非皇上病情加重了?”

“这我也不清楚。”顾海有事从不瞒着太夫人,皱眉应道:“皇上在宫中养病,不见朝臣。病症到底如何,全是太后娘娘口谕,群臣都不知道。”

太夫人眉头也皱了起来,低语道:“看来,皇上的病症非同小可。”

不然,绝不至于这般遮掩。

顾海目光一闪,压低了声音:“有人在疑心皇上病重不起,根本无力批阅奏折。只是,奏折确实是批阅过的,而且,上面的笔迹也和皇上笔迹无异。”

太夫人一惊,霍然看向顾海:“你的意思是”

顾海点了点头。

太夫人的眉头几乎拧成了结。

顾莞宁善于模仿人的笔迹。外人不知,他们当然清楚的很。

照顾海这么说来,这奏折若不是天子亲批,显然便是出自顾莞宁之手。

太夫人半晌才挤出一句话来:“此事绝不能让人知晓。”

顾海沉声道:“魏王世子韩王世子今日送奏折到福宁殿,回来之后,似无意中提起,亲眼目睹皇上批阅了奏折。”

太夫人又不说话了,和顾海对视片刻,才缓缓叹口气:“看来,这奏折必是宁姐儿批阅的了。”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显然是为帝后遮掩。

顾海点点头。

这也是他的猜想。

“王阁老崔阁老他们,暂时都未吭声。”顾海低声道:“不过,照此下去,也瞒不了太久。”

太夫人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可怎么办才好。”

顾海倒是对顾莞宁颇有信心:“母亲不必太过忧心。莞宁必会想办法应对。”

第一千零四十章 恶化

时间一晃,又是一个月。

边军瘟疫得到控制,边军士气大振,近来连打两场胜仗。捷报传到京城,顿时人心振奋。

边关打了胜仗,便是京城百姓们也跟着欢欣鼓舞。

一直未曾露面的萧诩,宣召一众重臣进福宁殿觐见。

萧诩脸孔清瘦了不少,精神倒是颇为不错,先褒奖几位阁老,然后一一安抚六部尚书,最后,重点赞誉了不辞劳苦的魏王世子韩王世子。

众人听的心里热腾腾暖洋洋的,一起拱手谢恩。

萧诩又含笑道:“朕这些时日一直生病,你们见不到朕,只怕心中忧虑。今日朕特意召你们前来,便是为了安你们的心。”

此言一出,众人哪里还站得住,忙躬身道不敢。

王阁老身为首辅,自要第一个出列说话:“皇上龙体欠安,臣等无时无刻不牵挂。也盼着皇上龙体早日康复,尽早还朝。绝无觊觎宫廷之意。”

萧诩和颜悦色地说道:“王阁老平身。众卿俱是肱骨之臣,对大秦忠心不二。又岂会生出猜疑觊觎之心。朕当然信得过你们!”

此次面圣时间不算长,不过盏茶时间。

不过,却极大地安抚了众臣。

众臣走出椒房殿时,步伐都很轻快。

无人知道,他们走了之后,萧诩连从龙椅上站立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小贵子和穆韬一左一右搀扶着萧诩,进了寝室。

顾莞宁神色未变,手却在微微颤抖。

萧诩在床榻上躺下之后,还有闲情逸致冲顾莞宁挑眉轻笑:“不用担心,我睡会儿就有力气了。”

顾莞宁抿紧嘴角,一言不发。

这一个月来,萧诩嗜睡的症状愈发严重。一天之内,清醒的时辰竟只有两个时辰左右。其余时间,都是昏睡状态。

醒来的时候,神智倒是颇为清明,只是全身乏力。

便是再不懂医术,也能看得出萧诩病症在恶化。

“阿宁,别怕,我会没事的。”萧诩的手摸索过来,瘦长的手指握住顾莞宁的手:“徐沧已经赶回京城。他一定会治好我的病症。”

顾莞宁嗯了一声,轻声道:“你先睡吧!我守着你。”

萧诩头脑已经有些昏沉,模糊不清地应了一声,很快便睡去。

顾莞宁静静地凝视着沉睡中的萧诩,目中闪过一丝水光,很快又隐没在眼底。

她没有时间软弱哭泣。

萧诩病倒,她要替他撑起宫中内外。

就在此时,门口响起闵太后熟悉的声音:“皇上可醒了?”

小贵子答道:“回太后娘娘的话,皇上刚才宣召阁老尚书们觐见,如今又睡下了。”

闵太后嗯了一声,然后迈步进了寝室。

顾莞宁深呼吸口气,若无其事地起身转身,正要行礼,闵太后立刻说道:“你身子不便,可别行礼了。”

顾莞宁肚子高高隆起,行礼确实多有不便,闻言微微一笑:“多谢母后体恤。”

闵太后忧心忡忡地看着床榻上的儿子:“阿诩怎么又睡了?一日睡这么久,对身子也不好吧!”

顾莞宁微笑着说道:“皇上亏了元气,多睡才能慢慢恢复。母后若是还不放心,将尹院使叫来问上一问就知道了。”

闵太后果然不放心,特意叫了尹院使来。

尹院使早已被顾莞宁收拾得服服帖帖,哪里敢说实话,一味说些好听话哄闵太后高兴:“太后娘娘不用担心。皇上龙体绝无大碍,很快就能痊愈。”

闵太后也不是那么好骗的,满脸不快地瞪了过来:“这两个月来,这话你可说了不止一回。皇上的病症却未见好转。你若是胆敢欺骗哀家,哀家饶不了你!”

尹院使吓得立刻下跪告罪:“微臣岂敢哄骗太后娘娘。一个月之内,皇上病症必会好转。”

徐沧已经日夜兼程赶路回京。只要徐沧回来,一定能治好皇上的病症。

一个月之内有好转,这话没毛病。

闵太后不知就里,见尹院使说得斩钉截铁,总算略略放了心,嗯了一声。

顾莞宁这才张口道:“尹院使先退下吧!”

尹院使恭敬地应了一声,退出寝宫。此时,后背已是冷汗涔涔。

过了片刻,阿娇姐弟也来了。

阿淳扁扁嘴:“我每次来,父皇都在睡觉。父皇已经几日没和阿淳说话了。”

闵太后一听,心里颇不是滋味,搂着阿淳哄道:“阿淳乖,你父皇生病,要多休息。以后身体好了,再和你说话。”

阿淳很好哄,一会儿就不闹了。

阿娇阿奕却没那么好骗。

当着闵太后的面,姐弟两个没有多问。待闵太后走了之后,阿娇阿奕才一起看向顾莞宁。

“母后,”阿娇拧着眉头低声问道:“父皇到底得了什么病?”

“已经两个月了,为何父皇一直没好?反而病情愈发严重?”阿奕面色同样凝重,俊秀的脸孔已褪去孩童的稚嫩,有了少年的棱角。

顾莞宁神色如常地应道:“你们两个别胡思乱想,你们父皇的病已经快好了。”

好强又倔强的阿娇目中泛起水光:“母后,这些话哄哄皇祖母和阿淳也就罢了。我和阿奕都已长大了。这么显然易见的谎话,岂能骗得过我们。”

萧诩在福宁殿里养病,不见外人。孩子们却是每日都来,自然清楚地知道萧诩的病情。

阿奕的声音也有些哽咽:“母后,我们两个不是不解世事的孩童。你总这样瞒着我们,便以为是对我们好吗?”

顾莞宁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口。

一双儿女都已九岁。两人个头比同龄人高了一些,尤其是阿娇,聪慧早熟,看着已如十二三岁的少女一般。

阿奕已开始学习政事,远比同龄的孩子懂事。

两人都已目中含泪,却强忍着没掉落,就这么执拗地等着她的回应。

顾莞宁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晦涩而低沉:“你们父皇得了怪病,太医们束手无策。因为战事之故,不宜宣扬。所以,我便瞒了下来。连你们皇祖母也不知内情。你们两个也要保密。”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分忧(一)

这些话,证实了阿娇阿奕的猜测。

两个孩子倒是都很坚强,并未哭泣抹泪,各自擦了眼角,一起郑重地应了下来。

阿奕看了肚皮高高隆起的顾莞宁一眼,满脸忧色:“母后,你孕期已有八个月。不能再这般操劳费心了。”

“阿奕说的对。”阿娇迅速接过话茬:“母后整日陪在父皇身边,哪里能安心养胎。从今日起,我和阿奕在这儿陪着父皇。母后就回椒房殿里好好养着。”

阿奕深以为然,连连点头。

孩子果然长大了,已经懂得体恤照顾她了。

顾莞宁心头俱是暖意,口中却道:“你们两个若留在福宁殿,朝中众臣定会猜到你们父皇病重。所以,你们还是像往常一样,每日去上书房读书便可。我在这里待着,也安心踏实。”

阿娇没再吭声。

阿奕却忍不住了:“母后,太傅说过,朝中所有臣子都忠于大秦。为何父皇病重之事,不能让他们知晓?”

顾莞宁凝视着阿奕,缓缓问道:“阿奕,你可知道,什么是君?什么是臣?”

阿奕被问得懵住了。

顾莞宁很快说道:“以宫殿为喻。君为殿顶,臣子们便是这宫殿里的梁柱。支撑起整个大秦的朝堂。”

“臣子忠于大秦,忠于龙椅上的天子。”顾莞宁淡淡说了下去:“若他们知道你父皇病重,不免要心生猜疑惶恐。便如梁柱受损不稳,宫殿也会随之震动歪斜,殿顶又会如何?若他们觉得换一个更高更结实的殿顶更好,到时候该怎么办?”

这个比喻既浅显又直白。

阿奕听懂了,俊秀的小脸上露出一丝震惊:“母后的意思是,若这群臣子知道父皇生了怪病,便会生出异心?”

何止于此!

顾莞宁嘴角浮起一丝冷凝的弧度:“人心难测。皇权诱人,谁能不动心。魏王世子韩王世子俱是优秀出众之辈,这些年一直被你父皇弹压,不敢有异动罢了。他们若确定你们父皇病重,是否安分就不好说了。”

阿奕依旧一脸惊愕。

阿娇若有所悟,自言自语道:“所以母后才会让瑜堂妹朗堂弟在宫里住下,还有两位婶娘,也一直住在宫中。”

这分明是以他们为质,牵制魏王世子韩王世子。

顾莞宁赞许地看了阿娇一眼:“此事你们心中有数就好。”

阿娇郑重地点点头。

顾莞宁又看向阿奕,神色冷肃:“阿奕,你父皇这一病,不知什么时候能痊愈。你身为长子,此时绝不能慌乱,务必要稳住。绝不能让任何人看出异样来。”

阿奕深呼吸一口气,将心里的惊惶按捺下去:“儿臣谨遵母后教诲。”

姐弟三人像往常异样,在福宁殿里用了晚膳后,便一起回了椒房殿。

按宫中规矩,皇子公主到了十岁,便要独居。两人舍不得搬出椒房殿离开顾莞宁,打定主意满了十岁再搬。

姐弟两个将阿淳送至寝室后,然后一起到了阿奕的寝室里。

“阿娇,我有点怕。”若无其事的阿奕,到了私下无人之际终于绷不住了,目中闪出水光:“父皇已经病了两个月,若是一直这样下去,该怎么办?”

更坏的结果,阿奕甚至没勇气说出口。

阿娇也是满心沉重晦涩,不过,她并未落泪,而是坚定地说道:“阿奕,不要怕。父皇不会有事的。徐沧很快就会回来,他一定能只好父皇的病症。”

阿奕用袖子擦了眼泪,嗯了一声。

阿娇又正色说道:“不过,我们也得做好最坏的打算。阿奕,我们两人都已长大了,要为父皇母后分忧才是。”

“父皇病重,母后又即将临盆。我们姐弟两个,也该学着独当一面了。”

阿奕定定神道:“你说的有理。皇祖母年龄大了,精力不济。再者,皇祖母仁厚心软,你便帮着皇祖母打理宫务,先保证宫中安稳。我从今日起,便去内阁听政。虽然我年龄小,不能替代父皇。不过,有我在,几位阁老总该多几分警醒。”

“好!就这么定了!”

隔日起,阿娇阿奕便各自行动起来。姐弟两个先向太傅告假,然后一个去了慈宁宫,一个去了内阁议事的文华殿。

闵太后惊讶之余,更多的是欢喜。想着阿娇聪慧能干,年龄也不算小,便点头应允。

几位阁老却是惊多过喜。

朝堂大事又不是儿戏,岂能任由皇子胡闹!

便是要听政,也该是几年后的事情。天子尚未登基之前,一直在上书房里读书。直到十五岁之后才有资格听政。

九岁的毛孩子,来凑什么热闹添什么乱!

王阁老人老成精,不肯开罪未来的储君,恭敬地请示魏王世子韩王世子两人:“两位世子,大皇子殿下前来听政,不知此事是否合适?不如劳烦两位世子去一趟福宁殿,问一问皇上和娘娘的心意?”

老奸巨猾!得罪人的事情自己不肯做,便推给他们两个!

谁不知道顾莞宁最是护短?

去福宁殿“告状”,能有什么好果子吃?以顾莞宁的性子,少不得要吃一顿排头。

韩王世子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此事我们不便多问,还是由王阁老派人去问吧!”

魏王世子神色淡然地附和:“烈堂弟所言极是。”

王阁老脸皮微微一抽。

阿奕的声音不疾不徐地响起:“我已经向父皇母后请示过了,父皇母后都已点头首肯。王阁老不必多虑。”

“我前来听政,是想熟悉朝政,并无他意。诸位议事,一如往常即可。”

众人:“”

阿奕板着小脸说得有模有样,众臣倒是找不出理由推脱了。

顾海目中闪过一丝笑意,第一个张口应道:“臣领命。”

罗尚书立刻跟上:“臣领命。”

崔阁老略一思量,也张口领命。

王阁老一看这架势,得了,什么也别说了。

大家都同意,他一个人反对个什么劲!大皇子想听政,让他听就是了。反正众臣商榷国事,也没什么需要避讳的。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分忧(二)

顾莞宁很快知道此事,一时间,又是好气又觉欣慰。

姐弟两个狡猾的很,竟来了个先斩后奏。

两人来请示,她必不会应允。现在已然如此,她倒是不便再训斥阻拦。不管如何,总得在众人面前维护儿女的尊严和体面。

顾莞宁很快下了决定,张口吩咐下去:“命人去文华殿传本宫旨意。大皇子听政学习,不得胡乱插言国事。若影响众臣商议政事,本宫亲自责罚!”

  如果觉得凤回巢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寻找失落的爱情小说全集凤回巢喜良缘秀色满园华裳六宫凤华十全食美念春归容华似美人多骄洛阳锦梦来运转秦画眉周小云的幸福生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