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寻找失落的爱情作品凤回巢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母后,我的病症是不是很严重?”萧诩低声问道。

闵太后强挤出笑容:“没有的事。尹院使和太医们会诊过了,皇上就是太过疲累,要歇上一段时日罢了。”

一段时日?

萧诩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一段时日是多久?”

闵太后含糊其辞地应了一句:“不会太久。”

顾莞宁忽地说道:“至少也要两个月。”

闵太后:“”

闵太后不无嗔怪地看了过来。

不是说好了要瞒着他吗?怎么一转脸就说了实话?需要静养两个月以上,怎么可能是不痛不痒的病症?

顾莞宁定定地看着萧诩,缓缓说道:“这两个月里,你什么事都不要过问,更不得忧心烦神。国事有阁老们,边关战事有萧凛萧烈盯着。若有他们无法决定的事,我便代你处理。”

此言一出,闵太后又是一惊,脱口而出道:“这怎么行!”

后宫不得干政,这是萧家列祖列宗定下的规矩!

更何况,顾莞宁怀孕已有五六个月,不宜操劳

萧诩的反应,却大大出乎闵太后意料。只见他自责又无奈地苦笑道:“也只能如此了。”

闵太后:“”

闵太后头脑里如一团乱麻,理也理不清,更不知该说什么是好。半晌才憋出一句:“总之,这样不妥。”

萧诩抬眼看了过来,声音轻柔:“母后不用惊慌。此事除了我们三人,不让别人知晓就行了。等闲之事,也不会惊动我。若有什么危急之事报到福宁殿来,阿宁替我下旨,对外便宣称这是天子圣意,谁也不会起疑。”

他的病症,少不得也要瞒上一二才行。免得人心浮动,朝堂不稳。

闵太后还在犹豫踌躇,萧诩又低声道:“我知道这样是辛苦了阿宁。可眼下也只有这个法子最稳妥。我不敢逞强,若真熬垮了身体,早早归天西去,扔下母亲妻儿”

闵太后听不得这样的话,想也不想地打断萧诩:“罢了,什么都依你就是了。”

闵太后不再反对,此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从这一日起,萧诩便在福宁殿里静养。

顾莞宁也未再回椒房殿,也在福宁殿里住了下来。说来,这又是不合宫中规矩的事。只是,谁也不敢多嘴饶舌。

阿娇姐弟三人,每日来探望一回,然后便老老实实地回椒房殿里休息。

傅妍林茹雪果然进宫“帮忙”,两人各自带着孩子,住在会宁殿里。白日孩子去上书房读书,她们两个便去慈宁宫请安,帮着闵太后一起打理后宫琐事。

两人都是聪明灵透之人,心知肚明这一趟进宫是为了什么。表现得颇为温顺,也无半点不满。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各自领着户部刑部,如今又肩负重任,随时盯着边关战事的情况。

小事他们两人商议,遇到大事,便得立刻去福宁殿禀报。

一转眼,便是七八日。

边关战事依旧胶着。边军原本占着上风,近来因瘟疫之事人心惶惶不安,大大影响了战力。接连吃了几场败仗,士气颇为低落。

倒也有个好消息。

沈谨言住进军营之后,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研制出了治疗瘟疫的药方。虽未能彻底治好患上瘟疫的将士,却有效地抑制了瘟疫的传染。因瘟疫而死的士兵迅疾减少。

消息送到福宁殿,小贵子满脸喜色地向顾莞宁禀报:“娘娘,这等好消息,不如让奴才亲自禀报皇上。皇上心情好了,或许龙体恢复得更快一些。”

顾莞宁的目中有了久违的笑意:“我去和他说。”

顾莞宁迈着轻快的步伐进了寝室。

萧诩这几日吃了睡,睡了吃,几乎没机会下床榻。可俊脸依旧苍白无血色,脸孔也略略清瘦了一些。

他每日睡得颇多,嗜睡得令人心惊。

对此,尹院使的解释是:“之前的大半年,皇上每晚睡得时间不足。时间久了,龙体消耗过度,太过困倦。便如弓弦一般,一直紧绷着。现在松懈下来,睡得多些才是正常的。”

顾莞宁便未再多问。

此时,萧诩又睡着了。

顾莞宁没舍得叫醒他,坐在床榻边,凝望着他苍白俊美的睡颜,心如针扎一般。

她伸出手,轻轻抚上他的脸。

萧诩,你一定要快些好起来。

直到今时今日,我才知道,我是这般地在意你。

不知过了多久,萧诩才睁了眼,沙哑着声音问道:“我睡了多久?”

“约莫两个时辰。”顾莞宁放柔声音答道。

竟又睡了两个时辰。

萧诩皱了皱眉,心里隐约有些不安。

一天十二个时辰,他几乎要睡八九个时辰。清醒的时候还不足四个时辰。如此嗜睡,真的只是因为疲累过度吗?

睡醒之后,他并未觉得头脑清醒,反而有些难言的昏沉和难受。

萧诩定定神,故作轻快地笑道:“过了三岁之后,我再也没这样清闲过。这几日,我可真是睡得足实。”

或许是因为他的演技太过高明,也或许是因为顾莞宁心情颇佳,一时有些疏忽,并未留意到萧诩目中一闪而逝的阴霾。

顾莞宁笑着将边关送来的好消息告诉萧诩。

萧诩听得精神一振:“阿言果然是好样的!他这次可是立下了大功!待战事平息,我一定要重赏他。”

顾莞宁嘴角微扬:“确实该重赏。”

沈谨言在边关立下大功。这般争气露脸,以后还有谁敢揪着他的身世不放?

或许,沈谨言留在边关,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在军中,没有朝堂那么多弯弯绕绕。军中的将士要训练要打仗,对军医的尊重,远胜旁人。沈谨言在边军里待着,不会再有冷眼歧视嘲笑。

他想堂堂正正地活着,甚至有建功立业的念头。只有在军中,才有可能。

“萧诩,阿言想留在军中。”一直隐瞒未提的话,很自然地出了口:“我本不愿意。现在仔细想来,倒也合适。”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立功

萧诩竟半点都不惊讶,略一点头道:“也好。”

顾莞宁目光一闪,略略蹙眉:“莫非阿言已经写信给你,提过此事了?”不然,为何萧诩的反应这般镇定?

萧诩失笑:“什么都瞒不过你。阿言确实给我写过信提起过此事。我见你未提,便也没提。”

顾莞宁:“”

胳膊肘往外拐!

顾莞宁想绷着脸,目中却已露出笑意。

沈谨言肯将真正的心意告诉萧诩,自然是因为信任他。便如信任她一般!

萧诩笑着叹道:“我还记得阿言当日到太子府的时候,不过是个身形单薄动辄哭泣的孩子。现在,却已是顶天立定的男子了。”

时光荏苒,令人唏嘘啊!

顾莞宁的目光柔和起来,低声笑道:“一转眼,我们已经成亲十年了。时间过的真快!”

萧诩故作讶然:“已经十年了吗?为何我觉得和你几日前才相逢,总是看不够你?”

论甜言蜜语哄人的功夫,真是无人能及萧诩。

顾莞宁抿唇笑了起来。

又过数日,边关再传来好消息。

徐沧已经领着一众太医到了边关。师徒两人一个德行,徐沧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也住进军营里,和沈谨言一起研究药方。

有医术高妙的徐沧在,治疗瘟疫的药方很快被完善。不出几日,军营里支起大锅,熬制汤药。被传染上瘟疫的士兵喝了汤药,已经有了起色。没被染上瘟疫的,也是人人都喝,有预防之效。

军营里的瘟疫被控制住了。

好消息传来之后,连着熬了多日未曾好眠的阁老尚书们,俱是一阵欣喜雀跃。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也一起长长松了口气。

“瘟疫总算没真正传开。”提起瘟疫,魏王世子仍然心有余悸:“此次瘟疫,军中死了近两千人。若是瘟疫在所有军营中爆发传染,还不知要死多少人。”

两千士兵的性命,听着也令人心痛。却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韩王世子也叹了口气:“可不是吗?没想到,沈谨言那小子竟有如此胆量和勇气,立下大功。”

魏王世子扫了韩王世子一眼。

韩王世子立刻改口笑道:“沈公子为研制药方,将生死置之度外,委实令人钦佩。”

此次最大的功臣,不是徐沧和一众太医,而是率先住进军营研制药方的沈谨言。

若不是沈谨言做了诸多先期的事情,就算是徐沧到了边关,也要耗时多日才能研制出药方。而每多耗费一天,便意味着要死很多人。

边军战报里,有特意为沈谨言请功的奏折。

这份奏折,是顾谨行亲自写的。

奏折先被送到内阁,然后六部尚书传阅。顾海也在其中,当然也看到了这份奏折。众人有意无意地都在看顾海。

顾海会是何等反应?

沈谨言是沈氏不贞偷人生下的儿子,顶着定北侯嫡子的名头长大,身世曝露后,便成了顾家所有人的耻辱。顾海对沈谨言深恶痛绝,众人心中都清楚。

现在,沈谨言偏偏跟去边关,立了大功。顾海心里一定不是滋味吧!

顾海的反应却大大出乎众人意料。只见他神色坦然地说道:“这封奏折,应该送至圣前,由皇上定夺。”

崔阁老目光一闪,咳嗽一声:“顾尚书所言甚是。”

罗尚书孟尚书等人也出言附和。

连顾海都不介意了,其余人自不会多嘴讨嫌。更何况,这也是讨好帝后之举。当下,人人附议。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理所当然地跑腿送奏折。

秋日余威犹在,从金銮殿走至福宁殿的一段路,晒得人直冒汗。

韩王世子不动声色地靠近几步,压低了声音说道:“皇兄养病也有一段日子了。”

魏王世子嗯了一声。

从昏倒的那一日算起,已经快有一个月了。

闵太后曾亲自出面,宣称天子并无大碍,只是太过疲累需要休息静养。众人未曾生疑。可这都一个月过来了,就是再累,也该养得差不多了吧

偏偏天子毫无上朝的意思,依旧每日在福宁殿里躺着。倒是累得他们两个时常捧着奏折去福宁殿。

“你说,皇兄还要休息多久?”韩王世子故作不经意地随口问道。

魏王世子目光一闪,淡淡说道:“去问问不就知道了。”

说的轻巧。谁敢多嘴去问?

若是被多心多疑的帝后知道了,岂不成了窥伺天子病症,意图不轨?

韩王世子撇撇嘴,心中暗暗腹诽。这个萧凛,自小到大就是这副德性。明明心中也在起疑,偏偏假作正经,不肯吭声。

魏王世子只当没看见韩王世子眼底的嘲弄,稳稳地迈步进了福宁殿。

照例又是小贵子出来相迎。

“奴才见过魏王世子,见过韩王世子。”小贵子恭敬地行礼,并接过奏折:“奴才这就送奏折给皇上,还请两位世子稍候片刻。”

“等等!”魏王世子忽地叫住了正欲离开的小贵子:“贵公公,本世子和韩王世子想求见皇上一面,烦请通传一声。”

韩王世子:“”

要去你去,干嘛拖上我?

韩王世子瞪了过去。

魏王世子视若不见,微笑着塞了一个厚实的荷包过去。

小贵子哪里敢收,连连推辞:“世子真是折煞奴才了。奴才这就进去通传。”

小贵子进去通传,魏王世子韩王世子在外间等候。

福宁殿里到处都是内侍,两人说话不便,并不多言。只偶尔用眼神示意交流。

皇兄到底病得重不重?

肯见我们,便不算重。若连见都不见,想来定有蹊跷。

之前送进去的奏折,应该都是皇兄批阅定夺的吧!

这可未必。

不是皇兄,总不会是皇嫂吧!后宫干政可是大忌,皇兄岂敢让妇人干政。

皇兄早就被迷昏了头,做出这等事也不稀奇。

两人眉~来~眼~去,韩王世子眼中惊愕难掩。魏王世子倒是显得颇为冷静,显然早已有所猜疑。

就在此时,小贵子回来了,恭敬地说道:“皇上请两位世子进去。”

两人对视一眼,一起应下。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起疑(一)

时隔一个月,魏王世子韩王世子终于又见到了萧诩。

萧诩坐在床榻上,身上盖着柔软的被褥,略显苍白清瘦的俊脸扬着一丝浅笑,看了过来:“朕身体不佳,一直静养休息,你们两人近日来辛苦了。”

两人忙拱手应道:“这是臣弟分内之事。”

心中各自猜疑不定。

静养了一个月,萧诩的面色却无太大好转,看着依然苍白。这样看来,萧诩在短期之内不能再上朝,也不宜再操劳朝事战事。

之前送到福宁殿的奏折到底是谁批阅的?

两人下意识地看了坐在床榻边的顾莞宁一眼。

顾莞宁孕期已近七个月,宽松的衣裙遮不住高高隆起的肚子。不过,她依旧神色镇定,气度沉稳。不看肚子只看脸,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还有两个多月便要临盆的孕妇。

顾莞宁略一抬眼,看了过来。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反射性地移开目光。

天子爱拈酸吃醋,心眼之小人尽皆知。便是多看顾莞宁一眼,萧诩也会不高兴。

正想着,萧诩的声音在两人耳边响起:“你们两人今日一起前来福宁殿,想来是有要紧的奏折送来。”

魏王世子定定神,拱手应道:“是,边关送来战报,沈公子师徒已经研制出了药方,抑制住了瘟疫。定北侯世子特意写了奏折,为沈公子请功!”

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萧诩的眉头迅疾舒展开来,目中闪出释然喜悦的光芒:“好!好!好!”一连道了三个好字。

顾莞宁的眼眸也亮了起来,唇角扬起。

韩王世子将手中的奏折交给小贵子。

小贵子接过奏折,恭敬地递给了顾莞宁。顾莞宁也未避讳,展开看了起来。

魏王世子:“”

韩王世子:“”

心里的猜疑就这么眼睁睁地成了现实!

便是城府深的魏王世子,此时也掩不住心里的惊愕,霍然看向顾莞宁。更不用说性情冲动的韩王世子了。

“皇兄,后宫不得干政,这是大秦开朝时先祖列下的规矩。”嘴总比脑子快一步的韩王世子脱口而出道:“你怎能让皇嫂看奏折?”

魏王世子也忍不住了:“臣弟也以为此事不妥。”

顾莞宁神色不变,目光淡淡地掠了过来。

韩王世子魏王世子俱是一脸愤慨,并未退缩。

尤其是韩王世子,一时热血上涌,竟大声说道:“皇嫂,你身为中宫皇后,当知宫中规矩。为何明知故犯?你可知此事一旦传开,会造成何等恶劣影响?”

顾莞宁略一挑眉,反问道:“你们两个不说出去,有谁会知道?”

韩王世子:“”

韩王世子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一张略显阴柔的俊脸因愤怒涨成了猪肝色。

顾莞宁又淡淡说了下去:“皇上一个月未露面,只怕群臣也有了猜疑。今日你们进殿面圣,日后有人问起,你们该知道如何应对才是。”

魏王世子沉默少言,思绪却更迅疾,几乎瞬间便反应过来。

怪不得萧诩主动召他们两人进福宁殿!

感情是打着让他们两人遮掩的主意!

果然,萧诩接过话茬说道:“朕不能操劳耗神,近日送来的奏折,便由皇后代为批阅。这也是权宜之计。待朕身体痊愈,自然不会再让皇后费心操劳。想来两位堂弟定能谅解朕的无奈和苦心。”

“朝中众臣,想来也有人生了疑心。烦请两位堂弟稍作遮掩。”

萧诩目光清朗,声音诚恳,病中的声音颇有些虚弱,让人难以拒绝。

韩王世子此时也会意过来。

帝后两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软硬兼施,让他们无法拒绝。

这是挖好了坑,就等着他们两人来跳

韩王世子心里窝着一团无名火,一肚子话堵在嗓子眼,想说却说不出口。

还是魏王世子率先张了口:“皇兄病中,需要静养。奏折需朱笔御批,皇嫂暂代一段时日,也在情理之中。”

韩王世子清了清嗓子:“堂兄言之有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皇嫂精明果决,不弱须眉。再者,这只是权宜之计,等皇兄龙体安康,便能交还到皇兄手中。”

萧诩温和一笑:“两位堂弟这般善体人意,朕心甚慰。”

顾莞宁的神色也和缓了许多:“如此,便劳烦你们了。”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除了拱手领命,还能说什么?

半个时辰后,魏王世子韩王世子捧着批阅好的奏折回了内阁处。

这里是几位阁老在宫中处理政事之处,离金銮殿福宁殿都颇近。

王阁老目光一扫,随口笑问:“不知两位世子今日可曾面圣?皇上龙体如何?”

崔阁老等人也关切地看了过来。

众人关切的面孔背后,分明藏着探寻之意。

皇上自昏厥之后,便未再露过面。病情到底如何,全凭太后一张嘴,众臣心里岂能不犯嘀咕?

魏王世子神色如常地应道:“今日我们两个见到皇兄了。皇兄龙体已经颇有气色,再过一段时日,便能上朝。”

韩王世子接过话茬:“沈公子研制出药方,抑制住瘟疫,立下大功。皇上看了奏折之后,龙心大慰。已经命两位中书令拟旨,嘉奖沈公子。”

话题很自然地转到了边关战报上。

崔阁老的目光在奏折上迅速掠过。

呈送到圣前的奏折,需天子亲自朱笔御批。这一个月来,天子在养病,只有十分要紧的奏折才会呈到福宁殿。每日绝不超过三封奏折。

按规矩,天子批阅完的奏折,几位阁臣都需过目。

魏王世子当然清楚规矩,很快将奏折给了崔阁老。

崔阁老也未推辞,展开奏折,迅疾看了几眼。最后,目光落在天子的御批上。

沈谨言有功,当重赏。

短短八个字,十分简洁。

确实是萧诩的笔迹无疑。御批的口吻,却又给人微妙的错觉

崔阁老定定神,将一闪而过的荒谬念头赶出脑海。

堂堂天子焉能不知后宫不得干政的道理!怎么可能让顾皇后代为批阅奏折?

  如果觉得凤回巢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寻找失落的爱情小说全集凤回巢喜良缘秀色满园华裳六宫凤华十全食美念春归容华似美人多骄洛阳锦梦来运转秦画眉周小云的幸福生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