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柳寄江作品大汉嫣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她提起炉子上的见沸了的铜柄小壶,注入面前两幅茶盏,冲出细小的水花。茶汤青碧,和着滚水,沁出清郁茶香,配着玄色的漆木茶杯,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赵覃饮了一口,只觉味道沁然,心气也渐渐的平了下来,赞道,“好茶。——自陛下在未央宫里用起了抄茶。这些年,手抄茶兴起的非常快。长安陆氏凭借着手抄茶,赚了不少银钱。”

“我在江湖游历之时,也曾品过陆氏茶,如今淑君表妹居于沙南,府中的茶竟比陆氏茶还要出色。淑君贵家出生,自幼娇生惯养,连日常饮茶都如此金贵,北地苦冷,又如何待得惯?”

张嫣唇角的笑意渐渐收了起来,望着面前男子,眼中带着淡淡防备,“表哥过来造访,与我说说话,叙叙亲,我很是欢迎。可是,你若要替他说话讲情,就不必了。”

赵覃苦笑,“此行算是我私自前来。不过有感而发,淑君既然不爱听,我便不提。”

“多谢表哥。不过是习惯成自然罢了。少年的时候,我也曾经在信平县住过几年。”张嫣渐渐松懈下来,“如今在云中也住了三四个月了,不还是好的很?——我不是你想的那么娇贵的。”

想了想道,“无论如何,我欠表哥一份情。他日表哥有所求,我若能尽力,定不推脱。”

“如此,我就谢过淑君了。”

“不客气。”张嫣笑意盈盈,“我给表哥制一炉香吧?”

“香?”

“嗯。”

赵覃便笑道,“闲来是听说淑君如今在弄香,却不想是真的。既如此,便多谢淑君了。”

“不客气。”张嫣笑道,“过几日,我让人送到你府上去。”

“好。”

时近午时,赵覃告辞离去,张嫣送他到堂下,赵覃沿着长廊行走,回过头来,见张嫣站在桂花树下,一身玄色裙裾像水滴一样铺展而开,年轻而又静谧,忽得一种可惜的情绪便泛上来,忍不住问道,“淑君妹妹,你这又是何苦?”

夫婿的信重宠爱,天下无数的女子期待未央宫椒房之位,母仪天下的尊荣,都已经握在她的手中,却偏偏弃之敝履。

张嫣俏脸忍不住板起一些,摆出一副抗拒的姿态来,“表兄,有些话,我不想听。”

“我虽与你不算亲近。”赵覃却依旧不肯放弃,絮絮而言,许是因为心中块垒积郁多时,如行云流水倾泻而下,“但你既然唤我一声表哥。我自然也希望你过的好。当初在荥阳道上,你说,你离家只因夫婿不喜。但当日在林光宫表舅问起我你的消息的时候,心神颇为动荡,又肯放下长安的一切亲自来寻你…我冷眼观着,对你实在情意非浅。而你与他既为夫妇,什么坎儿过不去?不妨退一步,才有个圆满。”

那一天的阳光似乎很好,照在堂前的紫薇花上,打出一片金黄的色泽。张嫣的一头长发梳成双鬟,虽然出嫁已经四年有余,却仍然做了未嫁打扮,微偏螺首,笑容很干净,看起来,却有一种坚韧的味道,单薄的让人心疼。

“表哥,你并不是我,不会懂得其中三味。我曾经那么希望和他相守,却最终黯然远走。这其间的苦楚,你知道多少?凭什么这么轻轻巧巧的对我说一句,退一步,便能圆满?”

赵覃哑然,“也许真是我莽撞了…只是,这些年我在江湖行走,懂得一个道理,能得一个这样一心为你的人,实在不容易。”

他此言出自肺腑,只是再看张嫣,她俏生生倚在紫薇花树下,垂眸道,“我知道的。”

笑意清浅,仿佛一点儿波澜也没有起。

第163章 吾心

从“孟府”出来,赵覃向东而折,进东跨院的时候,讶然发现,那个身份尊滚的男子倚在自家所居的厢房门前的山石下,似乎在特意候着他归来。

也许,他若有所思,其实并不是真的讶异。

“表舅舅。”

听到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称呼,刘盈怔了怔,回过神来,“你回来了?”

他起身,玄色的水纹裳裾便随着他的动作滑落下来,看着似乎平实,实则端贵。

二十四岁的皇帝,容貌虽然只能算是中人之姿,但多年的上位生涯滋孕了身上的雍华气势,别有一种让人心折处。

“是的。”

刘盈微微苦笑。

自那日在府河边见了阿嫣一面,这小半个月来,阿嫣闭门不出,并拒绝自己的一切拜访。他不肯勉强阿嫣,于是在与阿嫣近在咫尺的情况下,竟束手无策,生生没有再见到阿嫣半面。

“她…还好么?”声音悠悠,带着一种无法遮掩的思念。

“回舅舅的话。”赵覃的回答忍不住透出一分笑意,“我的这位舅母一切都好——和半年前比起来,她似乎瘦了一点,不过精神不错。”

“嗯。”刘盈点了点头,似乎想说些什么,但又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说的。正微微迟疑,郎卫前来禀报,“主子,雁门都尉求见,如今在门外等着。”

“臣张偕,见过陛下。”

远道而来,张偕的身上却没有带着太多的风尘。伏望而拜,姿势标准,却硬生生比旁人多出一分秀逸风姿来,容光温润如玉。

“起来吧。”

刘盈淡淡道,“阿嫣两旁的人家,房子是你买下的吧?”

开门见山之下,张偕讪讪而笑,“回陛下的话,娘娘她独自离群而居,臣实在放心不下她的安全,自然在私下里有所布置。当日,许郎卫过来接洽的时候,臣的下属不知道他的身份,自然只能拒绝。之后他将消息传给臣。臣这才知晓陛下的行踪,于是在安排好了雁门庶务之后,自行前来拜见。”

“这么说来。”刘盈的语音清淡,却渐渐透出一分压力来,“阿嫣在北地的消息,张都尉你是一直知晓的了?”

张偕如数感受到,不由有芒刺在背之感,嘴角牵起苦笑,“回陛下,当初皇后娘娘离宫之后,的确曾经来过雁门寻臣下,之后碾转到云中郡沙南,臣也都是知情的。”

“你好大的胆子。”刘盈振袖而起,怒气溢于言表,“枉朕对你信重,你就是这么蒙蔽朕的?”

“陛下。”

张偕“砰”的一声,重新跪拜下去,同时仰首直视天子,高声而呼,“不妨听臣再多说几句。”

他的声音在最高的地方,渐渐复又轻缓下来:“臣并无意犯欺君之罪。——当初皇后娘娘到臣治下雁门的时候,臣亦吃惊非常。娘娘只是以几语带过宫中发生的事情,说自己与陛下两相成全,离开之后,两下皆好,也是陛下乐见之事。臣不是不将信将疑的。只是娘娘当时风尘仆仆,神色憔悴,落脚之后便大病了一场,臣无暇作它想,只能先让娘娘养好病再说其他。”

刘盈愣怔,“阿嫣…她病过么?”

张偕“嗯”了一声,言语中也有继续黯然,“那个时候,娘娘刚刚到雁门,就风寒卧病,足足用了大半个月的药,瘦的看起来只有几把骨头,很是憔悴。”

刘盈听的心恸,一种缓慢而绵侯的伤痛便倾袭上心头。从堂上近几步,来到张偕面前,居高而下的凝视着他,“便是如此,三个月前,朕另遣人往雁门寻阿嫣的消息的时候,你为何不曾禀报?”

“陛下此言未免苛责。”

张偕抬头,无惧迎上刘盈的目光,“且不说当时皇后娘娘走啊已经病愈离开,陛下当初只是暗访,从来没有明确派人问到臣头上,让臣何由禀报?”

北地的阳光并不炙人,过了午时一会儿,便渐渐的偏了过去。张偕跪在堂下,身体摇摇欲晃,已经不知道自己已经跪了多久。

心却渐渐放了下来。

对于皇帝的这次怒火发作,他心中早有预料——虽然如他所说,皇帝当日只是暗访,但他身为雁门都尉,既然明知道阿嫣离宫之事,又岂会不特别留意那些暗地里进入雁门境内的人?

因为他的知情不报,皇帝多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找到了张嫣的下落。刘盈虽然秉性宽厚,但终究说起来,他是君,自己是臣,若是心中存下芥蒂,终究是对自己不利。来的时候便悬了一口心。当被罚到堂下跪着思罪的时候,反而觉得抛在空中的一只鞋子终于落下来,有了一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天子身边服侍的小内侍从内院里出来,笑道,“张都尉,主子请你进去。”

他笑道,“多谢。”双腿抖抖索索,勉强站起来。身边伸过来一双手,轻轻的扶住他的身体。抬起头,看见小内侍和善的笑容。

“敢问中贵人大名?”

“张大人客气了。”圆脸小内侍和气的笑道,“张大人身份贵重,奴婢在大人面前哪里敢称什么大名?奴婢姓管,名为升。”

“好名字。”张偕挑了挑眉,赞道,“公公想必能人如其名,遇难成祥。”

管升便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多承张大人吉言。主子如今在东堂,奴婢这便领大人过去。”

哪怕是天子,微服出门在外的时候,住的屋子,也并不会比常人高贵繁华到哪里去。民居进深很浅,过了一道内院门,往东折通向东堂,堂上收拾的见疏阔,两副漆髹杉木食案分别摆在主宾二位,刘盈坐在上首,意态聊疏,示意他见过礼之后,坐入左手下头的座案。

“陪我喝点酒吧。”

张偕揖应,“诺。”

云中本地产的沙枣酒呈现出一种淡红的色泽,刘盈仰首饮下一爵,面色怅然,“是否你也觉得,朕应当顺了阿嫣的意,就当作再也没有这个皇后,江湖庙堂两相相忘,各过各的。而非像现在这样,抛下朝廷抛下满朝公卿,只为了一个女子。如昔日周幽王烽火一笑戏诸侯,忒过荒唐?”

张偕微讶。

“是不是?”刘盈重复追问。

情之所至,可以为其生,为其死。当他终于明白了那个昔日言笑晏晏的少女对自己的意义,也明白了自己的错过,便想要付出一切代价弥补,追回自己错失的幸福。

阿嫣的性子骄傲而倔强,他知道,自己若想要追回她的原谅,至少,该表达出自己的诚意。

对于刘盈而言,离开长安亲自来云中沙南寻张嫣,他不会后悔。但是作为大汉一国之主,抛下长安国事远行千里之外只为了成就自己的感情,心中,并不是没有一点负罪的。

这种埋在心中最深处的矛盾,没有跟任何人说起,成为积郁,难得碰到一个对于他和阿嫣这些年来的感情纠葛都很清楚的张偕,终于忍不住问出来。

“不。”张偕摇了摇头,笑意朗朗,明亮的像春日的阳光。又仿佛清泉,流过人的心上,拥有令人不自觉信服的力量。

“其实。”张偕悠悠道,“论起来,阿嫣很适合做大汉的皇后。”

他微微仰起下颔,声音雍容而带着一丝安闲,“她出身故赵国门阀,幼承闺训,誉著华娴,聪明冷静,素有谋略,却不为权势富贵所耽溺。单凭着她提出的募军之制,就能知晓,她对于大汉的价值。陛下,一直以来,她都拥有做合格的大汉皇后的能力。她只是,做不了你的妻子罢了。对于整个大汉而言,失去张嫣,是损失。”

“她是我的妻子。”刘盈只答了一句。

张偕惊讶抬头,上座之上,刘盈眸色幽深,带着点倦怠,带着点坦然,又重复了一遍,“她是我的妻子。”语气凝重而坚定。

于是他笑了,笑声中有着淡淡的洞解与了然,“那可真是一件好事。”

张偕主动提起关于那个少女的消息,“娘娘刚到北地的时候,还是年初的时候。那时候,北地的天气还冷。她披着厚重的狐裘衣裳,只露出一张脸,那脸色却白的像纸。看起来,很让人心疼不过。”眼角余光觑着,上座的那个男子依然还在饮酒,只是斟酒的速度却慢了下来,不由微微哂起唇角。

“…后来隐瞒了皇后娘娘的消息,是臣的错。但是,臣也实是逼不得已——娘娘离开雁门的时候,曾经威胁过我,若是我将她的消息告诉陛下,她便离开云中,去别的地方,只是再也不告诉我她的下落。我想着,她若在沙南,我至少还能够就近照料照料她,若是再放她去了旁的地方,才真是无音无讯了。”

刘盈一杯杯的饮着酒,同时静静听着张偕的话语。只觉得心浸润在水中,也不知道是熨帖还是难耐,忽然微微惶惑起来。

一直以来,虽然知道阿嫣性情骄傲倔强,但潜意识里,他还是认为,只要他来了,阿嫣终究会原谅自己,跟自己回去的。

只是,如今,听着阿嫣这半年来的所思所想,想着之前重逢时阿嫣的冷漠和决绝,忽然开始疑虑,这样的阿嫣,真的还愿意回头么?

他摇去心头的不安,认定自己多想,若有所思,“似乎,辟疆从小与阿嫣便交好。”

“是啊。”张偕顺着刘盈的语意,笑答道,“娘娘幼时便聪慧,臣与之投缘,总觉得前世有些缘法似的,好似亲兄妹。”

想起来少时的阿嫣,刘盈的唇角,也不自禁翘了起来。

小时候的阿嫣,娇小而聪慧,总是善解人意,尽心的把握住分寸,从来不愿意为难别人。

这样的阿嫣,自己究竟是做了什么,才逼得她慧剑斩情,将过去的一切全都抛下,只为了离开他的身边?

二人为年少好友,相对而饮,虽然后来因身份上有了差距,渐渐的生疏开来,终究有年少的情谊沉淀在岁月的记忆里,酒饮的多了,张偕就有些微醺。瞧着刘盈,“我听说你亲自来了北地,其实很讶异。”

刘盈哂笑,“若是还在以前,估计我自己都会讶异。”

事到如今,他已经能够坦然承认,自己是爱阿嫣的,爱的十分。只是一直以来,这份爱上背着一个很重的包袱。当他终于能够丢掉这个包袱,这才能肆无忌惮的去爱阿嫣。

“其实。”张偕放下酒爵,正色道,“我这次到沙南来,不仅仅是为了阿嫣。还有一件正事。”

第164章 君臣

刘盈淡淡微笑,“你刚刚提起的募军制?”

“正是。”

“这新军制才是臣这次来沙南参见陛下所为的正事。臣本已经写了奏折上行到长安的,如今听说陛下亲来了沙南,这才过来拜见,并将此事呈于圣听。”

张偕慷慨激昂的陈说,“大汉一直实行的是从先秦传承而定的征兵制:百姓到了一定年纪便征为军人,同时边境各郡维持一支一定数量的军队。这些年,边郡军队的战斗力一直积弱,且在与匈奴对战时处在下风。大汉天下初定,先帝不得已,以长公主和亲匈奴,匈奴这才减少了侵扰汉边境的次数。此后,又有楚国公主和亲事,维持了几年清净。——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

他的声音忽然高亢起来,“总不能我大汉毎隔几年,就送一个公主去匈奴吧?”

从长安到龙城的路上,一路是和亲公主的血与泪。将娇弱美丽的宗室女子送往野蛮而落后的匈奴,是这位和亲的公主的惨痛人生,何尝又不是整个大汉的耻辱?

他被张偕的热血所感染,袖中掩起的握拳上现出青筋。

他闭了闭眼,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先帝决意和亲的那一阵子,平静而豁达;而他继承皇位之后,为匈奴所逼,再度和亲的时候,只觉得平生大恨,莫过于此。但凡大汉血性男儿,此后当秣兵厉马,踏平匈奴方能血平此恨。

只是,后来,做了这些年的皇帝,对大汉一应军政国情通透洞然,知道了民生多艰,一战难求,岁月磨砺的自己沉稳下来,回望从前,发现自己成为了父皇当年的样子,有些无奈,又有些满足。

做皇帝,就是这样子吧。

刘盈沉吟,忽然问张偕,“阿嫣怎么说?”

张偕便呆了一呆,硬生生的将家国天下的豪情转折成了儿女情长的沉湎。

“张皇后实是睿才。当初,她在雁门养病的时候,正逢我对边军积弱愁眉不展。有一次和我说话,听了我的心中忧虑,想了半日之后,便跟我提出了募军。”

刘盈的面容用手轻敲案面,面容也变的严肃了起来。

大汉如今实行的征兵制,男子到了二十岁达到“傅”龄,在本郡先做一年“车骑材官卒”(郡国兵),获得必要的军事技能,便成为国家预备兵。日后根据需要,或者征发“戍卒”,在类似云中这样的边塞当一年边塞兵;或者当一年“卫卒”,上京服役。结束之后,每年还需在家乡服一个月“更卒”劳役。

征兵制曾经在大汉初年很好的完成了它的作用,成为刘邦对峙西楚霸王项羽并最后取胜的坚实基础。只是,在大汉建立十多年后,它的弊端也渐渐显露出来:征兵而来的边塞军来自全国各地,良莠不齐,短短一年的军事训练显然并不能将一群农夫变成一个强战斗力的军队,与马上长大的匈奴人相对,极为弱势。

而张嫣提出的所谓募军,却是从征兵的窠臼中跳出来,另选募年轻强健的百姓,重新成立一支军队。

不同于只服役一年的征兵,这支军队是长期专职军队。将得到更多更专业的军事训练,从根本上提升战斗力,从而将大汉从对抗匈奴的疲态中解救出来。长此以往,更是有一定的可能能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他做了七年的皇帝,对大汉一应军政制度都极其了解长短之处,自然听得出募兵制的好处,不由问道,“这真是阿嫣的主意?”

“自然。”张偕颔首。“此制锐意大胆,单凭这个军制,皇后娘娘的确无愧于敏慧二字。”

募军本身,并不是一个复杂工巧的概念。但是,在张嫣提出之前,没有一个人在朝堂上提出,缺乏的,究竟是洞悉的智慧,还是打破旧制陈规的勇气?

“这募军一事,若能真正实行,的确有莫大的好处。”刘盈将事情前后想了一遍,“只是,变征兵为募兵,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其中章程,需要从长计议。”

“陛下说的是。”张偕笑着递上一份奏折,“自月前皇后娘娘提出募兵制之后,这些日子,我仔细思虑,拟了一份奏折,已经送去了长安,这一份是副本。”

刘盈接过奏折打开,正要观看,管升匆匆进来,在刘盈耳边禀道,“主子,许欢刚刚传来消息,夫人出门了。”

张嫣刚出了沙南城东门不久,便听见身后传来一阵踏踏马蹄声,柳眉微微颦起,回头相望,果见是刘盈带了身边侍从跟在身后。

  如果觉得大汉嫣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柳寄江小说全集天恩陌香论陛下的撩妹技巧/天策春大汉嫣华金屋恨,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