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闲听落花作品锦桐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吕相说答应,就答应的十分痛快,宁远简直是大喜过望,急忙站起来,长揖到底,“多谢相爷,那在下就告退了。”

宁远长揖而起,退后几步,才转身大步出去,吕炎听到动静,急忙出来,将宁远送到角门,急急忙忙回到书房,盯着靠在圈椅背上,闭着眼睛似睡非睡的吕相看了一会儿问道:“他来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明知故问。”吕相没睁开。

“拉拢翁翁?五爷?结党?”吕炎将椅子挪了挪,靠近吕相,兴奋紧张激动说不清什么感觉。

“一派胡言!”吕相睁开眼,瞪了吕炎一眼。

“那翁翁答应没有?”吕炎又挪了挪椅子。

“嗯。”

“啊?答应了?翁翁前儿不是还说,要谨守臣子本份,怎么就答应了?”吕炎太意外了。

“彼时是彼时,此时是此时,事易时移,能一样么?要懂得变通。”吕相抬手敲了吕炎一记。

“就因为周贵妃死了?你就答应宁远那厮了?您还没见过五爷,谁知道什么样儿?翁翁,您一向谨慎,这一回可一点儿也不谨慎。”

“唉,你听着。”吕相坐直,看着孙子,一脸严肃,“第一,宁远来找我,不是结盟,他是要我出面说句话,接宁皇后回宫主持周贵妃丧葬大礼,你翁翁我分管礼部,这是我份内的事,请宁皇后回宫主持大礼,也是正理儿,照理说,他求没求我,这件事儿,我都应该如此。”

吕炎撇了撇嘴,这个照理说,也得看别人认不认,翁翁出面说了这个,那就是替五爷站台子了。

“第二,咱们爷俩刚才说过了,四爷就算立了太子,也摇摇欲坠,不能长久,余下不过两位皇子,与情与理,都该把五爷拿出来,好不好,要拿出来看看才知道,再说,五爷还说,只要本性不坏,资质不算太差,用心教导,总能比晋王强一些吧。”

吕相接着道,吕炎叹了口气,“翁翁说了半天,还是有所倾向了。”

“嗯。”吕相点头,“季尚书站在晋王门下,我帮一把五爷,墨相必定要不偏不倚,这样,最好。”

“嗯。”好半天,吕炎嗯了一声。

“回去歇下吧,从明天开始,这一场事,还不知道忙到什么时候。”

“是。”吕炎答应一声,上前扶了把吕相,将他送回屋,亲自侍候翁翁歇下,才出门回去歇下了。

……

这会儿,墨二爷陪着墨相,从墨相那间闲人勿近的书房院子出来,两人肩并肩走着,都背着手低着头,如同一个模子里印出来,只是新旧不同。

墨二爷将墨相送到正院门口,墨相上了台阶,回头看着墨二爷再次交待,“回去别想事了,好好睡一觉,明天还不知道怎么样,给小七交待一句,这几天让他在家读书,别出门了,也别见人,特别是宁远。”

“阿爹放心。”墨二爷看着墨相进了院门,转身回去了。

正院上房,亮着丝灯光,看到墨相进门,钱老夫人起身迎上来,“出什么大事了?你们爷俩都惊动了。”

“周贵妃死了,被大爷一把鹤顶红毒死的。唉。”墨相扶着钱老夫人,并肩坐到炕上。

“我记得咱们到蜀中头一年,你就审过一个这样的案子。”钱老夫人并没有太多惊讶,只是叹息连连,“当时你回来跟我说,你觉得是那个儿子下的手,我无论如何不敢相信,那个娘多疼她儿子,疼她儿子疼的命都能不要。”

“是,后来我审那个儿子,你非要站在后面听。”墨相想着过去,脸上露出丝怀念的笑意。

“是啊,那个儿子说他为什么要杀死他娘,说的那些事,唉,爱之深,害之深,这个案子,那个儿子说的那些话,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当初老二要娶陶氏,那陶家和陶氏,我哪一条都没看上,就是想起了那个儿子的说的那些话,我就点了头。”

钱老夫人想着她几个孩子中最聪明最出息的二儿子,如今活的象个居家的和尚,不禁又一阵后怕,当初她要是拼死拦着,现在二儿子大概早就连骨头都化干净了。

“老二这样,也没什么不好,他那本前朝仕林趣录已经写的差不多了,前一阵子跟我说,余生打算写一部商人传,替各地商家立传,百年之后,咱们墨家的传世之名,说不定就靠他了。家室之乐,他有小七就够了。”

墨相安慰钱老夫人,钱老夫人想着小七,心情有几分黯然,却没表示出来,“我知道。”顿了顿,钱老夫人低低问道:“宁皇后该回来了吧?”

“嗯,明天朝堂上,想站出来的,大约都要站出来了,往后,就是个纷争的局面,皇上在的时候还好,等新皇登基的时候,只怕要血流成河。”墨相想着未来几年的乱局,心情沉重。

“你要稳住。”钱老夫人担忧的嘱咐了句。

“放心,虽说不能象季老丞相那样,象根定海神针,要一块坠石,还是能做的,以后你多拘着些小七,他心眼少,又单纯不想坏事。”

“小七该成个家了,好好挑一房媳妇儿,娶了媳妇儿,就能多个人看着他,还有六丫头,也不小了。”

“小七的媳妇儿先看人,一定要挑个人好的,小七那样,以后他这一房要靠媳妇当家作主,六丫头的亲事先看家,一定要挑个好家,儿郎好,家里更要好,不能象当初安远侯府那样!”提到儿女亲事,墨相神情严肃。

“我知道,你放心,唉,趁着这两年,赶紧把孩子们的亲事定下来,到时候该娶娶该嫁嫁,也是个防备。”钱老夫人看着两鬓斑白的老伴儿,抬起手,拨了拨他的鬓角,“一晃几十年了,看看你这头发。”

“你的头发也白的差不多了,行了,别感慨了,歇下吧,明天只怕就要进宫守灵了,这寒天冻地,到时候你多穿些衣服。”

墨相想着明天起朝里和宫里的乱相,叹气不止。

第四百三七章 明争暗斗

远离京城那座几乎杳无人烟的离宫里,宁皇后看着六月跳出窗户走了,呆坐了片刻,下了炕,进了最东边的耳屋,守着五哥儿炕前熏炉值夜的素白急忙站起来,宁皇后竖指示意她噤声,悄悄走到炕前,侧身坐在炕沿上,看着睡着了的五哥儿。

看了好一会儿,宁皇后伸出手,轻轻理着五哥儿乱铺在枕上的头发,五哥儿一下子惊醒了,睁眼看到宁皇后,含糊的叫了句,“阿娘。”

“是阿娘。”

“阿娘怎么没睡?什么时辰了?”五哥儿睡眼惺忪,挪了挪,将脸在宁皇后手上蹭了蹭。

“三更了,阿娘睡了又起来的,你舅舅遣了人来,说要接咱们进城过年。”宁皇后眼角泪光闪动,站在宁皇后身后的素白眼睛睁的溜圆,抬手捂在嘴上,不敢置信的看着宁皇后。

“舅舅?”五哥儿听到舅舅两个字,清醒了不少,胳膊一撑坐了起来,“进哪个城?”

“京城。”宁皇后拉起被子给儿子裹好。

“能看灯的那个京城?舅舅要带我去看灯吗?”五哥儿两眼亮闪闪。

“是,不过今年看不了灯,也许明年可以,咱们要从这里搬走了,搬进京城,住到宫里去。”宁皇后挪了挪,将五哥儿的头发拢到一起。

“阿娘,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五哥儿仰头看着宁皇后,目光闪闪,带着几分怯意问道。

“好孩子。”宁皇后露出笑容,“是出了点儿事,大哥儿和四哥儿的阿娘死了,因为要办丧事,所以今年看不了灯了。”

宁皇后身后,素白紧紧捂着嘴,踉跄几步,一屁股跌坐在熏炉上。

“周贵妃吗?”五哥儿神情颇为严肃,宁皇后点头。“那我知道了,那以后咱们是不是不会再回来这里了?阿娘,你说过,要是哪天咱们到了京城,不用再回这里来了,我就得把自己当成大人,象大人那样说话做事。”

“是,五哥儿以后要把自己当大人看了。”宁皇后看向儿子的目光里,一半怜惜,一半哀伤,只要离开这里,他只能把自己当成大人,并且要象大人那样承受成王败死。

“那舅舅什么时候来接咱们?今天吗?”五哥儿有几分雀跃。

“哪有那么快,舅舅总要准备准备,不过也很快,就这几天吧,你先睡吧。”看着五哥儿那几分雀跃,宁皇后的微笑温暖起来。

“唉,睡不着了!”五哥儿老气横秋的皱眉长叹,“都要搬家了,我怎么睡得着?”

“睡不着,那就起来跟素白练功去。”宁皇后在五哥儿头上轻轻拍了下。

“还没到时辰呢。”五哥儿急忙躺下,又往下缩了缩,“虽然我觉得睡不着,不过睡一会儿也许就能睡着了。”

宁皇后给他掖好被子,站在炕前两三步,又看了一会儿,吩咐素白好好看着,转身出门走了。

正殿里,素心旁边站着卫凤娘,看到宁皇后进来,两人曲膝见礼,卫凤娘上前半步,躬身禀报,“娘娘,七爷说,怕娘娘身边人手不够,吩咐婢子过来,听娘娘吩咐。”

“不用跟那些人一样自称婢子,你和男人一样当差,做男人的事,你不是婢。”顿了顿,宁皇后看着神情复杂的卫凤娘,补充了一句,“人前你和那些男人一样自称,人后,你我就行了。”

“是!”卫凤娘双手抱拳,躬身答应。

“你去看着五哥儿,素心,带她过去,跟素白交待一句。”宁皇后接着吩咐,卫凤娘和素心应了,往耳屋过去。

……

京城,第二天的早朝,墨相等人一身少有的阴沉肃穆,让绝大多数还不知道昨天夜里那场惨剧的官员,意识到发生了极不寻常的事,也跟着屏声静气,小心翼翼。

皇上上了台阶,坐到那把宽大无比、四下无靠的龙椅上,百官叩拜起来,瞄着一夜之间老了十年的皇上,知道内情的墨相等人叹息不已,不知道内情的,震惊之余,是无数的仓皇,出大事了!

这一天的早朝上,没有人递折子,再重要的折子,也窝在了袖筒里。

叩拜之后不过片刻的沉默,却让不知内情,震惊而惶恐的官员觉得象是度过了一个漫漫长夜。

片刻的沉默之后,皇上低沉而缓的开了口,宣布了三件事:其一,周贵妃病薨;其二,立四皇子为太子;其三,高墙圈禁大皇子于皇子府,由随国公总理,即刻起筑墙圈禁。

在满堂愕然中,皇上缓缓站起来,点了四皇子、墨相、吕相、随国公,周副枢密,季天官,高书江,以及礼部尚书解有德,留下议事。

散了朝,震惊到麻木的诸官员从来有过的安静,也从未有过的迅速,四散而归。

紫极殿内,皇上疲倦无力的歪在炕上,常太监瞄着皇上的意思,指挥小太监给墨相等人搬了锦凳,看着四皇子,正犹豫不定,他现在是太子了,是不是给他也拿个凳子?凳子是不是合适?要是搬椅子是不是太过?皇上招了招手,“四哥儿,坐这里。”

四皇子脚步轻快的上前,侧身斜坐到炕沿上。

“先议贵妃的后事吧。”说到贵妃,皇上脸上一阵痛楚,贵妃走了,先他而去,竟然是那样走的……

“阿娘要以皇后礼落葬……”四皇子抢着说话,说到一半,就被皇上打断了,“先听听他们的意思!”

“太子殿下说的对,贵妃应追封为后,以皇后大礼落葬。”随国公抢在周副枢密,以及所有人前头,先开口表态:“还有谥号,贵妃才德无比,孝和贤是一定要有的……”

“谥号的事,老臣的意思,是不是先让翰林院拟出来一些,请皇上和殿下定夺?”趁着随国公喘口气的功夫,墨相敏捷的抓过话头,将谥号的事,摘出来派给了翰林院,谥号这事,争个三天五日也定不下来的时候都很多,这会儿紧急的事一件接一件,轮不到谥号这件根本不急的事。

第四百三八章 三角

“嗯。”皇上点头,定下了以皇后礼落葬这件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墨相接着道:“皇后丧葬大礼,千头万绪,如今又是腊月里,诸事不齐。”

墨相的话说的含糊,周贵妃不过四十来岁,一向康健,她的后事,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准备,这个时候突然暴亡,只怕现在连棺椁都还没有呢,皇上这样子,肯定要要风光大葬,真是千头万绪一无所有!

“老臣的意思,外头就由老臣和吕相统总,以随国公、季尚书、解尚书和高使司为辅,统理娘娘身后大事。”墨相接着道。

“由吕相统总吧,”皇上声音轻缓,“还有太子册封大典,就在年前吧,让钦天监挑个日子,这件事,由墨卿统理。”

四皇子听到太子册封大典几个字,呼吸都有些粗重。

“是。”墨相立刻答应了,接着道:“至于宫内,统领诸命妇守灵哭丧诸事,还得定个人出来。”

墨相话音刚落,从吕相到周副枢密,齐齐看向歪在炕上,半闭着眼睛的皇上。

“你们议议。”皇上好象没意识到这句话里藏着的无数关节,眼皮也没抬,只抬了抬手指吩咐道。

高书江调转目光看向四皇子,四皇子正想着他的册封大典,紧绷着的脸上,时时露出丝丝兴奋和喜悦,墨相的话,他大概就没怎么听清楚。

“殿下的意识呢?”高书江抢在最前,看着四皇子问道,四皇子一个恍神,答的倒是飞快,“你们先议议。”

“皇上,宁皇后在离宫将养多年,听太医院说,这两年身体还算康健,这件大事,既然有皇后,照礼法规矩,该由皇后主持。”吕相紧接着高书江说道,身为副相,他在墨相之后开口建议,理所当然,这件事,他得先开口定个调。

“宁皇后身体孱弱,又避居离宫多年,不问世事,娘娘丧葬大礼这样的大事,她怎么支撑得了?臣不同意。”高书江立刻旗帜鲜明的表明了态度。

宁皇后回来,五皇子就要回来,这是放虎归山,请回来,可就送不回去了!

而且!高书江直视着吕相,看样子吕相要站到老五旗下了么?他什么时候和宁远联上的手?

季天官微微眯着眼,看着吕相,又看看高书江,再看看眼皮半垂,一言不发的墨相。

吕相这就要表明态度了?季天官心里有几丝失望,也有几丝说不上来的庆幸。他要请出五皇子了,嗯,这很好。季天官瞄着高书江,五皇子一旦出现在京城,在百官面前,四爷一定会把注意力集中到五皇子这个嫡子身上,这样,晋王就能继续不显山不露水的经营了,要是四爷和五爷再来一恶虎相争……

“臣觉得吕相所言极是,宁皇后乃后宫之主,由她主理娘娘后事,于法于礼于情,都应该如此,要是宁皇后精力不济,宫里还有杨嫔,由杨嫔辅助宁皇后就是了。”季天官拿定主意,立刻开口附议吕相。

“杨嫔一直在娘娘身边侍候,深得娘娘信任倚重,臣的意思,这件大事,可由杨嫔主理,殿下的意思呢?”高书江立刻建议道,对啊,他刚才怎么忘了杨嫔这个人了,由她主理,最好不过!

高书江再次提醒四皇子发话,四皇子好象听出点儿门道了,高书江问过来,四皇子蹙眉攒额,以显示他心情沉痛并且思考的很用力,“我的……我……孤的意思,宫里实在没人,就让郑氏出面主理吧,也算替孤略尽孝心。”

一句话说的高书江简直想骂娘,不带这么拆台的,郑氏算什么?轮一千八百轮也轮不到她头上!

吕相眼皮微垂,暗暗叹气,这个孤字,称的也太早了,还没册封呢,唉,堂堂皇子,总是一幅小人得志的模样,他要是真登基君临了天下,他还是告个老,带着家人远远离开京城,跟着这么位主子,这脸面上实在挂不住。

季天官瞄着气的用力揪着胡子的高书江,刚想笑又想起晋王反反复复的那份胶黏粘牙,那份好笑化作叹息。

周副枢密看看高书江,再看看四皇子,正犹豫着是附议高书江好,还是随着四爷的意思好,没等他想好,随国公再次抢在众人之前,“殿下这话极是,由儿媳妇主理娘娘丧葬大礼,实在再合适不过,臣附议。解尚书的意思呢?”

正端坐如山,置身事外的礼部尚书解有德被随国公点了名,微微欠身,“这是国礼,国公爷说的是家礼。”

“墨相的意思呢?”皇上看着墨相问道,墨相欠身答道:“老臣的意思,不如请福安长公主辛苦一阵子,主持这件大事。”

“臣附议。”高书江立刻表态,只要不是宁皇后,别的谁都无所谓。

“长公主清修多年,再说她一个云英未嫁的姑娘家,这不合礼数。”季天官表示反对,一定要趁这个机会接回宁皇后,把五皇子立在四爷对面,挡在晋王前面。

  如果觉得锦桐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闲听落花小说全集锦桐花开春暖盛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