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闲听落花作品锦桐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文二爷没理孔大,背着手站在窗前,好半晌,又叹了口气,“你去一趟城外,找间寺庙,替他做几天法事吧。”

“成!”孔大一边笑一边答应,“做法事?行行行,花钱买个心安,只要二爷心里舒坦。”

……

紫藤山庄,临近人定时分,水莲围着院子走了一遍,见各处都妥当,嘱咐了上夜的婆子和丫头几句,掀帘进了屋,只觉得后脑勺一阵凉风,急忙转头往回看,另一面,卫凤娘越过她,拉了拉衣服,溜溜跶跶往东厢卧室进。

水莲再一个转身,这才看到了卫凤娘,两只眼睛瞪的溜圆,她什么时候进来的?刚才那阵凉风?

等水莲反应过来,卫凤娘已经一脚踏进了东厢。

李桐散着头发,半躺在床上看着本书,听到动静急忙抬头,卫凤娘冲她拱了拱手,“李娘子,我家七爷说是有极其要紧的话要跟你说。”

李桐放下书,示意水莲,“别惊动人,给我拿件衣服。”李桐一边说,一边抬手挽起头发,水莲见过卫凤娘几次,还算好,至少没高喊捉贼,急忙上前,侍候李桐穿了条银蓝裙子,一件月白夹衣,又重新替她挽了头发,李桐一边穿衣,一边吩咐卫凤娘,“去跟你家七爷说……”

“在你这后园花厅里等着呢。”卫凤娘歪头看着李桐,不等她说完,就接过话道,李桐看了她一眼,不再说话,由着水莲挽起头发,转身往外走,卫凤娘指了指,“外面起风了,你最好穿件斗蓬。”

李桐顿步,水莲满脸懊恼,她晕了头了,竟然还要别人提醒!水莲急忙取了件银蓝厚斗蓬出来,李桐系了斗蓬,吩咐水莲不用出去,跟着卫凤娘,往后园过去。

第三百零三章 先撒一块糖

后园花厅门口,宁远穿着件宝蓝斗蓬,正背着手,仰头看着天上的弯月,这个小园子极其适合赏月。

听到脚步声,宁远转头看向月洞门。

李桐裹着厚斗蓬,脚步轻快,卫凤娘看到宁远,就闪到不知道哪儿去了,李桐脚下顿了顿,迎着宁远走过去。

宁远从李桐松松挽起的头发看到紧裹的银蓝斗蓬,再看到斗蓬不时露出隐进的银蓝裙子,再看到李桐脚上那双轻薄的软底鞋。

李桐并不在意他的打量,走到花厅门口,仰头看着宁远直问道:“什么事?”

“噢!你上来说话。”宁远看着李桐脚上那双已经被露水打湿的鞋子。

李桐顺着宁远的目光看了眼自己那双已经湿了一半的鞋子,这是屋里穿的薄绸软底鞋,她忘了换鞋了。

他来,她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从姜家脱身的事,她太急于和激动于这件事了。

李桐上了台阶,和宁远一左一右站在花厅门口,再次问道:“什么事?”

“也没什么大事,绥宁伯有了一位十几年的知交好友,姓曲。”宁远看着李桐,眼角几分余光还是落在她那双湿了一半的鞋子上。

“我听大哥说过。”李桐眼里闪过丝丝亮光,他来,果然是这件事。

宁远敏感的捕捉到李桐眼里的亮光,笑起来,“你怎么知道是好事?也许是坏事呢?你这么信任我?也是,我宁远办事……”宁远得意的晃着手里的鞭子。

“到底什么事?”李桐打断了宁远的自夸自恋,再问一遍。

“你鞋子湿了,鞋底太薄。”宁远手里的鞭子突然指向李桐脚上,话锋陡转,“这花厅地上也挺凉,来,踩这上面。”

宁远收回鞭子,扯下斗蓬,再堆到地上,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快的李桐眼睛都看花了,根本来不及说话。

“唉!你赶紧说完……”

“不是一句话,是好几句话,你病了,我就白来了。”宁远指着地上堆成一团的斗蓬。

李桐低头看着堆在脚前的斗蓬,抬脚踩上去站住,“什么事,说吧。”

宁远笑出了声,“李姑娘真是……大气!曲举人有个独养女儿,拿着十几年前绥宁伯姜华远和她爹亲笔定下的婚约,进京认亲来了,明天下午到津河码头,你要不要去看看?要是去,我来安排……”

“不用,我自己去看,我和大哥一起去。”李桐脸上笑意盈盈,“多谢你。”

“谢什么!等等,还有事!”宁远叫住转身要走的李桐,李桐转回身看着他。

“还有几件事,我觉得你知道比不知道好,这位曲大姑娘还有个娘,眼睛瞎了,身子也不大好,曲大姑娘怕她娘受不了路上的辛苦,万一病了耽误行程,万一死了,那就更耽误事儿了,就把她娘扔在了太平府城外的一座尼庵里。”

宁远嘿嘿笑了几声,“一个婆子一个丫头,她都带上了,一个人没给她娘留,文涛给了她三千多两银子,她给她娘留了二两银子,说她娘吃得少,留多了她娘也用不了。”

李桐默然听着,看不出表情。

宁远看起来有几分悻悻然,“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宁远将曲大姑娘亲手闷死王嬷嬷的事说了,李桐听的目瞪口呆。

宁远看着目瞪口呆的李桐,这下满意了,晃着手里的鞭子,颇为得意,“这位曲大姑娘蠢是蠢了点,不过好在心狠手辣,就冲这份狠毒劲儿,指定能把绥宁伯府那一团乌烟瘴气收拾的干干净净,咱们也算是对得起绥宁伯府了。”

李桐深吸了口气,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人不是我挑的。”宁远突然解释道:“这是文涛千挑万选挑中的,我听说这些事时,也吓了一跳,真吓了一跳!人真是文涛挑的!”

李桐啼笑皆非的看着一脸正气的宁远,从那团斗蓬上下来,转身走了。

宁远扬了扬手,一声哎喊了一半,又卡回喉咙里了,话说完了,该说不该说的都说完了。

宁远看着李桐的背影隐进了月洞门,莫名叹了口气,弯腰捡起斗蓬,抖了抖,反手披上,系好带子,仰头看看月,再转身看了一圈园子里的月色,一步步下了台阶,慢吞吞晃到围墙前,仰头看了看起伏的女墙,突然觉得要是跳墙出去好象很煞风景,转个身,沿着女墙,走到角门前,用脚尖踢了踢,示意六月开门。

六月手忙脚乱的捅开锁,捅是捅开了,合却合不回去了,唉,爷回回都是跳墙进跳墙出,他就没准备这捅锁的事,今儿这是犯了什么毛病?非要从门里出去?他没有准备啊!

……

第二天一早,李信刚吃了早饭,就被李桐请过去,说了昨天晚上宁远来告知的信儿,以及关于曲大姑娘的两件事。

李信听李桐说完,心里泛起股说不出的奇怪感觉,宁远为什么不来找他?是了,这是姜家的事,姜家的事,自然是桐姐儿最清楚,要是和他说,也许有些事他还得去问桐姐儿,是不如直接和桐姐儿说话。

从紫藤山庄过去津河码头不算近,两人收拾好,李桐干脆换了身男装,辞了张太太,一车一马,往津河码头赶过去。

曲大姑娘的船,赶在中午吃饭前,就泊进了津河码头。

李桐和李信并肩站在离码头最近的一间茶楼里,看着戴着长长的绡纱帏帽,扶着婆子的手,从船上款款下来的曲大姑娘。

“回大爷,姑娘,他们刚刚在酒楼定了雅间,点了十来样菜,吩咐他家姑娘一到,立刻就要上热菜。”宁海进来,在两人身后低声禀报。

“派头不小。”李信低声评价了句,李桐‘嗯’了一声,这位曲大姑娘身边,原来的一个婆子一个丫头,一个死了,一个被远远发卖,这会儿她身边应该都是宁远安排的人了,这一路上,只怕教给她的都是娇骄二气。

“说是文二爷挑中的人。”李桐想着宁远的纵容唆怂,说的却是另一件事。

“过于狠毒了些。”半晌,李信叹了口气,“走吧,我们到酒楼看看。”

第三百零四章 送上门的证据

李信和李桐出来,不远不近的缀在曲大姑娘一行人身后,进了酒楼。

李信和李桐身后不远,宁远摇着把折扇,悠悠闲闲跟在后面。

曲大姑娘这一顿饭,摔了一碗汤,砸了一碟鱼,汤据说是咸了,鱼说是品相不佳,砸了那碟子鱼之后,李信示意李桐,“不用多看了,吃了饭咱们就回去,二爷……”

李信话说到一半,又咽了回去,李桐明白他的意思,文二爷做事的风格,她比李信知道的更多。

姜家若安好,那文二爷还怎么岁月静好?

宁远没进酒楼,进了酒楼对面的茶坊,抿着茶,看着李家兄妹进去,又看着李家兄妹出来,看看一身男装的李桐,再看看李信,看看李信,再看看李桐,两人站在一起,说不出的赏心悦目,可宁远看着悦目,却没觉得赏心,心里说不出什么感觉,反正不怎么舒服。

……

姜焕璋身体康复,伤感褪去,雄心升起,一路紧催行程,几乎和曲大姑娘同时,曲大姑娘到津河码头时,姜焕璋的钦差大船,泊进了太平府外的码头。

姜焕璋换了便衣,带着独山和几个随行钦差的护卫书办,上岸换车,准备先微服私访一番。

太平府外的热闹不亚于京城,离城门还有四五里,酒肆茶坊就一家接一家多起来,眼看快中午了,姜焕璋带着诸人,进了一间看起来十分热闹的酒肆,毕竟是城外,酒肆里没有雅间,当然,就是有,姜焕璋也不打算要,他这一趟,本来就是微服私访的么。

大厅很宽敞,几乎坐满了人,姜焕璋随意坐了,吩咐独山看着点几样菜,自己抿着茶,挨个打量着大厅里的食客。

酒肆里坐的人十分杂乱,有扎着绑腿的短衣汉子,有长衫冠带,文质彬彬的读书人,也有挺胸凸肚、年过半百的财主……

姜焕璋挨个打量着酒肆里的客人,目光停在和他隔了两张桌子的几个人身上。

侧对着姜焕璋的是个五十岁左右、瘦的几乎脱了相的老头,面容黧黑,双手却很细白,穿着件织锦缎长衫,那件华贵的长衫挂在他身上,明显挂错了地方。

姜焕璋之所以盯上他,是因为他那衣服明显是偷来的。

织锦缎一条腿曲折,脚踩在椅子上,手里捏着酒杯,看那样子酒有点多了,正挥着手,口喷白沫和旁边几个人高谈阔论。

“……我跟你们说,看看!别不信哪!都是实话,我告诉你,这一科举人,至少半数,半数我都说少了,是经我的手,看到没有?我的手!经我这手,是我把他推上去的!别摇头啊,瞧你们这见识,我跟你们说,你们还别不信,算了算了,竖子不足与谋,跟你们这帮村货说这个,你们懂个屁啊!”

织锦缎抬着下巴,一脸的我根本瞧不上你们,同桌的几个人,上身后仰躲着他的口水,手底下却下筷如飞,吃喝之余,偶尔点下头,算是尽了应酬的职责。

姜焕璋后背挺直,示意护卫,“看到那个老头没有?把他捉来,悄悄儿的!”

姜焕璋吩咐完,也不吃饭了,站起来出了酒肆,上车到了处僻静地方,没多大会儿,两个护卫扭着一脸惊恐一路走一路挣扎的织锦缎老头过来。

“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做什么营生?说!”姜焕璋端坐在车上,盯着织锦缎老头,冷声问道。

毕竟是多了几十年官威的人,织锦缎老头身子一矮,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答的顺溜无比,“回老爷,小人钱富,富阳人,在太平府算命为生。”

“你说,这一科举人半路都是经你的手,是你把他们推上去的?你是怎么推上去的?”姜焕璋紧接着问道。

“啊?没没没……没有这事!”钱富一脸惊恐,两只手拼命摆着,下意识的想往后逃。

“按住他!”姜焕璋见他想逃,厉声吩咐,护卫一脚踢在钱富屁股上,“老实点!”

“是是是!小人老实,最老实!回老爷,没……没有这事,真没有!”钱富慌乱无比,目光闪烁,根本不敢看逼视着他的姜焕璋。

“不说?剁他一根手指!”姜焕璋眯眼冷笑。

“老爷饶命!我说!我说,我都说!”根本不用护卫拿出刀,钱富就已经吓的魂飞魄散,举着胳膊乱摇求饶。

“小人就是个算命先生,小人有几分道行,秋……秋秋闱前,得上天指点,开了天眼,看到了考题,小人不知道真开了天眼,实在穷极了,就把题卖了,卖了些钱,真是开了天眼,老爷你要相信小人啊!”

钱富一张脸苦成了倒吊的苦瓜。

“搜他!”姜焕璋紧盯着钱富死死按在胸前的两只手,吩咐护卫,两个护卫上前,干脆利落的剥下钱富那件织锦缎长衫,再把钱富拽的原地连转了七八圈,扯下被他缠在胸口的一块绸缎,绸缎里掉下个布包,钱富看到布包,一声惨痛的哀嚎,奔着布包猛扑过去,却被护卫飞起一脚踢倒在地。

护卫将布包递上去,姜焕璋示意独山解开布包,布包里整整齐齐包着厚厚一叠银票子,独山看的眼睛都瞪大了,急忙点了,咽了口口水回道:“爷,一共一万一千三百两!”

“这些银票子是哪儿来的?是你卖题所得?那题是哪儿来的?我劝你最好老实交待,免受皮肉之苦!”姜焕璋紧盯着钱富,一字一句道。

布包被搜走,钱富象被抽掉了骨头,瘫软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老爷你得讲理,那是人小算了一辈子命存下来的养老钱……老爷,真是开了天眼,小人自幼学道,佛法精深,小人真是开了天眼啊……”

旁边的书办差点笑出了声,学道学出个佛法精深,挺不容易。

“剁了他的手指。”姜焕璋冷哼一声吩咐道。

“老爷饶命啊!”钱富抹着鼻涕和眼泪,“我说,小人都说,老爷饶命,这事不能怪我啊,小人是捡到的,真是捡到的……”

第三百零五章 又送上了门

钱富在姜焕璋时不时剁手指的威胁下,一五一十交待了个干干净净,签了字画了押。

据钱富说,因为他跟左先生最心腹的长随是乡亲,关系相当不错,所以左先生就把这次发财的机会交给了他,秋闱考题是左先生给他的,他卖了银子,照左先生的要求,是要全数上交的,之后左先生再给他点辛苦费,至于这一万多银子,是他每一宗偷偷多卖了几百上千的银子,存下来的。

钱富记性极好,哪天在哪里卖给了谁,收了多少银子,给了左先生多少,自己扣下来多少,交待的一清二楚。

姜焕璋拿到钱富的口供,以及那张卖题明细,心情舒畅愉快,他这运道,还是跟从前一样的好啊。

童敏在江南经营了三四年,再说虽说秋闱闹成这样,可朝廷并没有撤了他的差使,在太平府地界,他还照样手脚通天。

姜焕璋的船一进江南西路地界,他就得了禀报,姜焕璋的船泊到太平府外的码头,姜焕璋换了便服上车进城,他更是一清二楚,及至姜焕璋捉了钱富,钱富又说了什么,他那些心腹也都打听到了。

童敏听心腹禀报说钱富这么这么交待的,只听了个瞪目结舌,事情不是这样的!怎么会……童敏这心思转起来也很敢想,头一个,他就想到了随国公府,难道是随国公府安排了钱富这么个人,为的是保住他?

或者就是大爷的手笔,也许是这位姜钦差来前就得了大爷的吩咐,这个钱富,是他自己放出来,自己又捉起来的……

童敏越想越觉得一定是这样,越想越兴奋激动,是啊,大爷怎么可能放弃他呢,他替大爷守着这天下最富庶的江南西路,不说每年的孝敬,有他在,这江南西路就是大爷的,大爷若保不住他,也就保不住这江南西路!

童敏越想腰杆越直,这不是大爷保不保他的事儿,而是大爷保不保江南西路的事!

这钱富……嗯,大爷做了一,他得把二圆好了,童敏又仔细盘算了一遍,吩咐备酒备菜,让人去请左先生。

酒过三巡,童敏站起来,冲左先生长揖到底,“这些年,童某能够顺顺当当,多亏先生辅助。”

“东翁这是干什么?”左先生吓了一跳,急忙去扶童敏,扶起童敏,连揖了几揖。“东翁这是要折煞左某吗?哪里担得起?”

  如果觉得锦桐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闲听落花小说全集锦桐花开春暖盛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