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意千重作品剩女不淑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可是赶上来的这个人,却是他和夏瑞熙都不愿意见到的人。几骑当中,为首的,正是那寿王府的长子赵明韬。

欧青谨神色冷清地道:“原来是他。”

夏瑞熙见是赵明韬,就有些不好受,这还是她和欧青谨在一起后第一次和赵明韬打照面。想起从前夏二小姐和赵明韬的纠葛,她由不得的有些心虚。

欧青谨把她的心虚看作是害怕,轻声安慰她:“不要怕,现在他并不敢把你我怎样。”

赵明韬穿着打扮大不同从前,一身戎装,笑容却是越发温润如玉了,要不是夏瑞熙和欧青谨知道他那和煦的笑容下隐藏着的蛇蝎心肠,定会和其他人一样,以为他是个谦谦君子。

“青谨,我来迟了,你们受惊了。”赵明韬跳下马,把缰绳丢给身边的亲兵,腕上挂着马鞭,龙行虎步地向马车走来,神态之中多有亲热。

欧青谨看了夏瑞熙一眼,整整衣衫,掀开车帘跳下去,对着赵明韬不卑不亢地一揖:“见过长公子。”

赵明韬笑眯眯地抓住欧青谨的手:“自去年春天在京城一别,很久不曾见了呢,快有一年了吧?”

欧青谨不着痕迹地退后一步,笑笑:“正是。长公子这是要到哪里去呢?”

赵明韬阴沉的眼神从马车上掠过,笑容不变:“自京中一别,我一直留在京中。今年大旱,流民四起,很多州县都发生了哄抢粮食的事情,西京富庶,是要害之地,我奉了兵部之令,前来保证西京的安全。这不,刚到地头就遇到这群无法无天的暴民。听说你年前大婚,我不及赶回,恭喜你了。明日我命人奉上大礼,还盼不要嫌弃来迟了才是。”

夏瑞熙闻言一惊,他来负责西京的守卫?寿王就在这里,他的长子却掌握了西京的兵力,这算不算是一个可怕的信号呢?皇贵妃睿王这一系,也许,已经在新一轮的斗争中失利了。

欧青谨同样想到了这些,脸上仍带着得体的微笑:“长公子太客气了。”

一个口口声声都是喊的“青谨”,话里行间透露着亲热,一个却是“长公子”长“长公子”短的,努力划清界限。

赵明韬“哈哈”一笑,道:“青谨,大丈夫当剑击长空,簪缨封候,你这样大好的才能,日日窝在家中也是委屈你了,不如我明日去和你家老太爷说说,让你出仕如何?”

第16章 丧事

赵明韬这是特意到欧青谨面前来显摆,往欧家痛处踩,也有个警告的意思在里面。欧青谨焉能不明白,当下轻轻一笑:“不瞒长公子,祖父他老人家有些不舒服,我和内子此时正是要赶回去探病。”

赵明韬惊讶地道:“呀?是怎么了?可要紧?”

欧青谨担心欧老太爷的病情,又担心城门会关,急着赶回去,见赵明韬还在这里不识相的呱噪,勉强压制住心中的不耐烦,低声道:“我也不知道呢,心里担心得很。”

赵明韬忙让开路:“既是如此,我就不耽搁你们了。探病要紧,探病要紧。我改日再上门拜访。”他目的达到了,自然也就不想再浪费时间。

欧青谨上了马车,久久不说话,夏瑞熙知道他心中不好受,轻轻拉了拉他的手,担忧地望着他。

欧青谨勉强笑道:“我没事。我是在想,现在天色已晚,只怕进不了城。”但他铁青的脸和紧抿的嘴唇泄露了心中的愤怒和担忧。

欧家的马车赶到西京城下时,果然城门已经关闭。不过欧家早买通了看守城门的兵士,让欧青英在门口候着,一看见马车,就静悄悄地开了小门,放人进去。

一看到欧青英那凝重的表情,夏瑞熙就知道欧老太爷只怕是凶多吉少。

夏瑞熙记得当时在京中,皇长子曾经为赵明韬保过媒,却因着先有了贵妃一系的睿王为欧家的保媒,夏家才能全身而退。

自那之后就失去了赵明韬的消息,她还以为他是在和寿王第三子赵明怀的斗争中失败了,但现在看来,他不但没有失败,反而是靠上了其他更有权势的贵人,荣升了。他掌握了西京城的兵马,就算是寿王,也不得不对他这个儿子另眼相看,又何论其他人呢?他敢于到欧青谨面前来炫耀,就意味着朝廷中的情形不只是风云诡谲,而且贵妃已现败势。

欧老太爷在这个节骨眼上病倒逝去,意义不止于家中的老人逝去,还有更大更深远的影响。

欧青英和欧青谨凑到一起嘀咕了半天之后,待欧青谨回到车上,脸色不仅仅是难看,简直是黯然。

夏瑞熙忐忑不安地问:“青谨,爷爷的病情怎么了?”

欧青谨叹道:“熙熙,山雨欲来风满楼。今早接到的信,皇十六子薨了,旱情在扩大,皇上又是伤心又是焦急,病重。”

皇十六子正是贵妃娘娘所出的那位未满月就被封为亲王的婴儿,他的死去给贵妃这一系带来的打击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再加上贵妃的保护伞皇帝也病重,此消彼长,蛰伏多时的皇长子这一派自然也就到了得势的时候。

皇贵妃虽是外孙女儿,但因从小聪慧无比,气度过人,再兼貌美,欧老太爷视之为眼珠子一般的宝贵,让人去接了来,养在身边亲自调教。

是以皇贵妃和欧家的感情反而比她的娘家更亲厚,其中又以和欧老太爷的感情最为深厚,所以在听到皇十六子夭折,皇贵妃病倒的消息之后,欧老太爷再也挺不住,一下子病倒了。

夏瑞熙的猜测得到了证实,顿时心乱如麻,恐惧无比。大厦将倾,欧家的前途看不到任何光明。贵妃和皇长子是死敌,赵明韬和夏家、欧家也算是死敌,皇帝不死还好,若是死了,他们便要倒大霉!

谁也想不到,欧老太爷的病会来得如此之重,如此之猛,就算是夏老爷衣不解带的亲自守候护理,煎药问诊,也无力回天,不过苦撑了几日便驾鹤西去。

临死之际,他拉着欧青谨的手喃喃地说:“家训误人!家训误人!”两滴浊泪挂在他松弛的眼角,无数的心酸和不甘心尽在其中。

一时间,欧青谨控制不住的泪流满面。再没有人比他更明白欧老太爷的意思,欧家有家训,子弟不许入仕参政,只能做点学问,博些虚名。

多少年来,因此被误了的欧家子弟不知有几何。欧老太爷的感叹恰如其分的体现了他的心情,不出仕不参政,专心做学问,名声第一,固然可以让家族的繁衍更为平稳长久,不会在政权交替之时承受更大的风险。

但既然名声在外,就不可避免有女儿入宫,就会不可避免地被牵扯到政治斗争中,此时,不弄权的人反而成了弱势。如果说欧家没有这条家训,有更多的子弟入仕,贵妃娘娘不会过得如此艰难,欧家此时也不会落到这个风雨飘摇的地步。

“如今欧家风雨飘摇,我死后,欧家子弟若有出类拔萃者,能出仕便出仕吧!列祖列宗若是要怪罪,便怪我好了。”欧老太爷把违背祖宗家训的所有责任都一肩挑到了身上,但总算是给既不能经商,又不能出仕,只能靠祖业活着的子子孙孙留下了一条活路。

当欧老太爷明确说出这条子孙可以出仕的遗言时,夏瑞熙看见欧家所有年轻子弟的眼睛突然都放亮了,这应该是众望所归。

可惜这个限令放宽的太迟了些,祖父逝去,乃是大孝,守孝三年,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不得出仕,就连当点小官的欧大少也得辞官回家守孝,欧家想要重整旗鼓,推出自己的人才,只怕也得等到三年以后。

欧老太爷一落气,丧事就有条不紊地治理起来。换衣的换衣,烧纸的烧纸,报丧的报丧,换丧服,换屋内的装饰,欧家半日之内,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关于这件事情该不该告诉病重的贵妃娘娘,大家商量之后,考虑到他们就算是不告诉,也会有有心人去告诉,那时贵妃娘娘只怕是措手不及,便选了老成持重的欧大少上京去报丧。

整个丧事期间,夏瑞熙都是忐忑不安的。因为她从前来吊唁的夏夫人那里,听说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孙家那位少爷死了,是被夏夫人买通孙家姑奶奶让抬回去冲喜的那个小妾用被子捂死的。

孙家对那位姑奶奶不依不饶,把所有的账都算在了她的身上。虽然这事儿好像和夏家扯不上什么关系,但就怕被有心人利用起来。

毕竟这事的始作俑者是夏夫人,是她出钱让孙家姑奶奶去做的。要是人家说是夏家买凶杀人,以达到赖婚的目的,那可是一个不小的麻烦。特别是这事发生的时间太巧,为什么赵明韬刚回来,那孙棹就出了事?

正常情况下,西京的守备兵马是不会交到本身就常驻在西京的寿王之子手里的,但现在恰恰就出现了这样怪异的情况,只能说明,皇长子的承嗣之路也并不平坦,他有他的打算,不排除武力夺权的那一天。

夏瑞熙一想到可能出现的政局动荡,可能出现的乱世,想到夏家和欧家未来的不确定性,不由头都焦大了一圈。

死去,她并不是很怕,反正都死过一回了,这一回也算是捡着的便宜,她再没什么可怕的。但想到自己很可能会饿肚子,卑微的活着,她就很害怕,常常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过后又嘲笑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是个臆想狂,事情到了那个地步再说吧。既然死都不怕,还怕什么?

虽然这样想,她还是谋划着要把手里的银票兑换成真金白银,藏在某个安全的地方,以免有一天,银票成了废纸一张。又想着粮食才是大问题,又想广积粮,深挖洞,多多屯些吃的用的才是正道。

压力太大,她有心想和欧青谨说一说心里话,交换一下看法,却因为丧事的关系,两人聚少离多,分室而居,就算是偶尔见面,也是在人前,只能是交换一下眼神,隐晦地互相表示一下关心而已。

相比夏瑞熙的焦虑不安,欧家人此时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冷静和忍耐力,哭过丧之后,再无人掉一滴眼泪,每个人都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用欧二老爷的话来说,红白喜事,欧老太爷到了点了,也该去了,从某一方面来说,也算是喜事。与其坐着干嚎,不如好好做点实事,更让地下的欧老太爷更欣慰。

这话听上去好像有点大逆不道,但夏瑞熙从此对吝啬成性的欧二老爷倍加尊敬。在她看来,无论如何,一个看透了生死,能正确对待荣辱,知道家中拮据,不做作,不假装,带头节约,监督别人节省的老人,是真性情,值得她尊敬。

欧老太爷落葬之后,欧家开祠堂祷告了祖宗,把该交割分清的都交割清楚。其实也没什么好分割的,毕竟欧二老爷这一辈,年龄都不小了,虽然没有明着分家,但其实早就分开单住,用度自负,和分家没有什么区别。要分割的,无非就是按照欧老太爷的遗嘱,把他身后那些东西分了做个念想罢了。

出乎夏瑞熙的意料之外,除了欧青谨得了一套孤本和一块珍贵的砚台之外,她居然也分到了东西。据说是欧老太爷感念夏老爷给他看病,特意留给夏老爷表示谢意的。只是夏老爷得到这东西后,又把它转交给了夏瑞熙,道是欧老太爷吩咐的。

这是因为欧老太爷的孙子,孙媳妇,重孙子,重孙女太多,若是人人都有份,他那点东西根本不够分的。厚此薄彼,又要引起矛盾,人人都总记挂着别人手里的比自己得到的好。所以才会绕了这么大个弯,方送到了夏瑞熙的手里。

从那个憨态可掬的粉彩娃娃的肚子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锦囊,里面又是一张宣纸,龙飞凤舞的写着字,正和她新婚见面礼时得到的那一张宣纸是一幅。

夏瑞熙有些不明白欧老太爷葫芦里买的什么药,要给人东西,还要藏一半留一半,非要等到自己死了,才绕这么大个弯子给她,也不知这老人家是怎么想的。

第17章 喜事

当许多天不曾刮胡子,没有吃好睡好,形容憔悴的欧青谨终于回到锦绣园,见了这东西,才郑重其事地和夏瑞熙讲起了当年欧家的起源和这宣纸的珍贵。

原来当年欧家的祖先,并不是西京人,而是离此几千里的一个小城的耕读传家一个普通人家。偶然之间,他们得到了造高档宣纸的秘方,苦心经营,从此发家,慢慢地转了型,成了大秦有名的世家。这宣纸,便是欧家的祖先造出来的,上面的字,也是那造纸的秘方。

夏瑞熙立刻觉得这宣纸烫手无比:“爷爷为何要把这样贵重的东西给我?要给也应该是给大哥大嫂才是。”

难道是老头早就看到了欧家衰落的必然,以为她也继承了夏老爷的经商才能?想要她带着人重新操起老本行,拯救这一大家子于水深火热之中?夏瑞熙一想到这个可能,本能的就想逃避。

欧青谨静静的说:“爷爷做事,从来都有他自己的一套。既然是他给你的,你就放心大胆的拿着。不过……”

“不过什么?我可不会造纸。要是其他嫂嫂知道我得了这个东西,会恨死我的。我们不如把这个东西交给爹和娘吧?”夏瑞熙迅速打起了小算盘。

也许在其他人看来,得到本该由长子长孙才能继承的传家宝,这是件无上光荣的事,但在胸无大志,只想过好小日子的她看来,这东西是个烫手山芋,只要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或是让她有不得不辛苦的可能,她就得赶快找个合适的机会把它给推了,谁要就给谁。

她要赚钱,不需要靠这个东东也能赚。如果靠着这玩意儿,就算是赚了千贯万贯,别人一句“这本来就是祖产。”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来分一杯羹,千辛万苦却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她傻的呀?她可没这么有奉献精神。

欧青谨看破了她那点小心思,微笑着捏捏她的脸:“懒婆娘。想什么呢?欧家子弟不能经商,这东西一代一代传下来,更多的意义只是在于一个传承罢了。爷爷给你,也许是觉得你机灵,也许是觉得你不错,可以把这东西继续传下去。所以……”

“所以什么?你今天可真烦,说半句藏半句的,到底要干嘛?”夏瑞熙有些烦躁,真要到了那一天,吃饭都成问题了,还死要面子活受罪,不能经商,喝西北风呀?她可不管那许多,真到了那一日,填饱肚子才是关键,她才不想要自己的孩子看着别人吃好吃的,自己没有,干流口水呢。

欧青谨不知道她到底在烦躁些什么,还以为她是又到了每个月的那几天,加上丧事期间没有吃好休息好,所以才会莫名的烦躁。

便拉起她的手轻轻地揉着:“你拿了这个东西,就只能一辈子都是欧家的媳妇儿了,等到将来,你再把它传给咱们的子孙。不管生老病死,贫富贵贱,你都不能离开我,荣辱与共,祸福共享,是这个意思。你还烦吗?”

夏瑞熙呐呐不能语,这些日子,他也和她一样的在担心,在害怕吧?她轻叹了一口气:“是,青谨,我们永远在一起。无论生老病死,贫富贵贱,我都不离开你,咱们荣辱与共,祸福共享。不过,你得别嫌弃我脾气不好才行。”

欧青谨奇怪地道:“你脾气不好?除了那几天以外,我觉得你脾气挺好的,明事理,又大度,又体贴,又温柔。”其实他有句话藏在心里没说出来,只要顺着她的毛捋,她脾气还是不错的,但一旦惹着了,翻脸也挺快的,会耍泼会收拾人。

夏瑞熙被他说得心花怒放:“我真的有这么好?”

欧青谨见她高兴了,也由衷地笑起来:“瞧吧,就喜欢听好听的。我看你脸色不好,心情也烦躁,是不是要到那几天了?肚子可疼?我让厨房给你煮两个糖水鸡蛋?”

糖水鸡蛋是夏瑞熙每次月事期间必吃的东东,见欧青谨如此关心体贴她,不由心情大好。忙摸摸脸颊,冲到镜子前照了照:“肯定是这些日子没睡好,所以才会这样的。我要吃,吃了补起来。你也来两个?你看你,满脸胡子茬,瘦了一大圈。”

欧青谨微微一笑:“这样可没人会说我是小白脸了,得喊我大胡子。”

欧青谨是络腮胡,俗话说:“十个络腮胡子九个帅。”夏瑞熙偷偷瞅了欧青谨一眼,果然是很好看的,就算是长了一脸的胡子,人也很好看,看着看着她心里就有些心猿意马起来。她可有些日子没和他亲热了,可惜,守孝期间,她就算有那贼心也没那贼胆。

她愁眉苦脸地想:“是谁想出来这个主意?三年禁欲,不能生孩子,那人肯定是个光棍汉,没老婆,嫉妒别人,才会想出这个馊主意。”

欧青谨见她愁眉苦脸,欲言又止的样子,越发以为她是肚子疼,不由分说把她往床上推:“我去寻个汤婆子,你上床去捂着。不是我说你,早就让你去请岳父开个方子调理一下,你总偷懒。明日我就让团儿去说,务必得把你这个毛病给调理好了。从前在家的时候也不知道调理一下。”

夏瑞熙见他念叨起来又没完没了的,打了个呵欠:“别念叨了。我没有,就是没休息好,有点困,想睡觉。”

欧青谨闻言,更奇怪了,皱眉道:“你上次是什么时候?”

“好像是在去温泉庄子之前。”夏瑞熙这才想起自己的月事好像是有一段时间没来了,难道是这段时间太操心了,没休息好,内分泌紊乱了?那是该吃两服药调调才是。

欧青谨道:“你这个糊涂虫,不行,我这就去请岳父给你开药。”

夏瑞熙不以为然地道:“什么大事儿呢,也要去劳动我爹。就请家中用惯了的孙大夫来就是了。”她在京城的时候,因为心中郁闷,心情不好,也曾经不准过。

欧青谨正色道:“这是小事儿么?女子养生讲究的就是气血,气血充盈,身体就好。别人哪里有岳父看得好?我就要去请岳父看。”

夏瑞熙道:“不忙,你先等会儿,我有事要和你说。”虽然夏夫人已经着手做孙家姑奶奶的工作,但她直觉这事还是必须和他说说才行。

欧青谨听了,沉吟片刻,道:“我去请岳父开药,正好和他们商议一下。你脸色白得吓人,先睡一觉。晚上就不要去娘那里请安了,让人把饭菜送到房里来吃,我会让人去和娘说。”

见欧青谨急匆匆地去了,纯儿掩嘴笑道:“小姐,您可真是有福气。您瞧,姑爷对您多好?您来这里不过几个月的时间,您的小日子,他比您还记得准呢。”

夏瑞熙红了脸:“死丫头,你没事儿做了?我给你找事儿做。”

良儿轻声道:“小姐,那个,您不会是有喜了吧?”

夏瑞熙闻言一愣。

夏老爷听了欧青谨的来意,笑道:“哪里有没见着病人就胡乱开药的道理?现在天色还早,等我和你去瞧瞧罢。”

又不是起不来床,还要劳动老人亲自上门去给小辈瞧病,欧青谨不安地道:“那不如我明日带了熙熙来看您和岳母。”

夏老爷现在看欧青谨是怎么看怎么顺眼,其中又有些暗自得意自己眼光准的意思在里面。想到欧家如今人多事多,夏瑞熙并不是什么大病,他去了反而会引起欧家人的注意,添些不必要的麻烦,真的还不如明日让夏瑞熙回来,也就应了。

欧青谨这才有机会问起孙家的事情。

夏夫人神色轻松地道:“没什么大事,你让她不要操心。孙家那位姑奶奶总不能把自己做的事情说出来吧?除非她真的想和她娘家成仇敌,不想她儿子出人头地了。如今她把什么都推到了那小妾的身上,想来孙家过阵子也就气消了。就算是真要说起来,我是问心无愧的,咱们也不怕。”

……

夏瑞熙自从夏家大门出来,就忍不住的想笑。虽然这个孩子来得太早了些,也有些不是时候,但始终是大喜事一桩。

等到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她这个身体也好歹将近十八岁了,也不算生产得太早,最主要的是,她可以趁着这守孝的三年把孩子精心养大啊。也不怕怀孕生产期间,有谁会给欧青谨塞通房小妾之类的烦心事。

至于三年之后么,孩子长大了,她的地位稳固,体型恢复,有时间也有闲心,两人又旷了那么久,欧青谨是休想逃出她的手掌心了。

夏瑞熙这样一想,越想越得意,如若不是在新丧期间,她就会忍不住狂笑出声。

趁着丫头不注意,欧青谨悄悄拉了夏瑞熙的手,嘴也合不拢,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望着她傻笑。

夏瑞熙怀孕的喜事算是让欧家那沉闷的气氛稍微欢快轻松了些。欧二夫人听说欧青谨昨日还要请夏老爷开活血化瘀的药,多亏夏老爷不肯开时,抚着胸口直喊:“阿弥陀佛,这两个傻孩子。”

不单是欧二夫人给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几个嫂嫂都给夏瑞熙带去了礼物和问候,就连这段时间以来几乎像个隐形人一样的林轻梅,也闻讯前来看望夏瑞熙,并带来几本精装本的志怪小说和亲手做的一盒糕点。

  如果觉得剩女不淑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意千重小说全集剩女不淑良婿喜盈门 国色芳华世婚九阙凤华司茶皇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