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时镜作品我本闲凉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放眼如今朝野,哪里还有比外交更容易出政绩的事?

这一回,顾觉非怕真的是要上天。

只恨这朝野上下,有长远目光,看得了大局的人实在不多。一番吵嚷,最终还是被他给占定了先机。

蛰伏六年啊。

如今终于有了一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就连陆锦惜想起来,都有一种为之战栗的冲动。

一时间,她心里竟然复杂了许多。

白鹭这时候才算是反应了过来,察言观色,觉得她的神情跟自己想的不一样,未免有些担心自己说错了话。

“夫人,大公子可是老大人提拔的,还是哥儿的先生。他厉害,将来也有哥儿的好处,您怎么不高兴呢?”

高兴得起来吗?

易地而处,她是顾觉非她也高兴;即便她是陆锦惜,知道他在雪翠顶一隐六年,只怕有不少的内情,如今再回朝,都算是大器晚成了,平心而论也不能不为他高兴。

可是……

现在她是想接触边贸,或者间接地做点事情,只怕都要求到他顾觉非的手里。以他们两个如今这情况,还不往死里拿捏她?

简直像是孙猴子犯在了如来佛手里。

陆锦惜觉得头很痛。

她没回答,抬手就把那一本《南北游记》给扔了出去,只叹了一口气道:“罢了,也别管了,还是去张罗吃的吧。另外问问青雀,问问明日要出门的车驾张罗好了没有。”

“咦,要出门?”

白鹭有些惊讶。

陆锦惜想起了宋知言,只垂了眼帘,淡淡道:“要出门,就明日,去明月楼听一场戏。”

第97章 再见宋知言

与顾觉非有关的这件事,几乎立刻就传遍了京城。

谁不为他这两日内的起落而慨叹?

头天还被自己的父亲,也就是老太师给压着。

旁人的举荐都过了,没一个比顾觉非强的,可偏偏死活不让自己亲儿子过。那架势,俨然是不想让他入仕!

可谁能想,隔天老太师的好朋友陆九龄就把人给提拔上来了。

当着皇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怼自己好友不说,还险些因为在此事上相左的意见撕破了脸。

千辛万苦,总算是让顾觉非入职了礼部。

平心而论,这理蕃堂主事的官职不高,也不过就是个正六品,比起顾觉非原来待清贵翰林院时候的从六品,其实只高了半品。

可胜在有权啊。

理蕃堂这事,有人觉得是肥差,也有人觉得是苦差。总的来说,看起来很不上不下。

很多人是想不出来,这位置上能干出点什么来。

旁人的议论,只出于无知。

像是陆锦惜这种一眼就能看出深浅,更知道顾觉非底细的,早已经聪明地闭上了嘴。

这一日,从朝上传来的消息,其实还不少。

除了顾觉非这一桩之外,方少行忽然获赐这件事也很值得人深思。

事情还要从下朝之后,皇上去围场打猎说起,听说是遇到了一点危险,结果被随侍的方少行给挡住了。

于是就这么平白地,忽然落了个“救驾之功”,于是摇身一变直接成了一等侍卫,特赐兵部行走,还赏了一堆的真金白银。

前些日子辛辛苦苦把方少行参下去的老头子们,鼻子都气歪了。

这不仅是在打他们的脸,也是在打匈奴使臣的脸啊。

要知道,昨儿这家伙才在宫门口闹过事,皇帝当场罚了他俸禄,说什么“小惩大诫”,结果转天就给了更丰厚的赏赐,还给封了官。

连兵部行走都特赐了,摆明了有让方少行将来入主兵部的意思。

听说,兵部尚书黎梁在接到旨意的时候,一张脸是全都黑了,半句话都说不出来。等传旨的小公公走了,立刻就摔了茶盏。

可也没用啊。

皇帝的主意,谁能改得动?

满朝文武,那叫一个“打碎了牙和着血往肚子里吞”,一时是连议和这件事前后本身都懒得去理会了,专心致志地开始挑方少行的刺。

这下萧彻就能轻松一阵了。

陆锦惜是晚上躺下来的时候才听白鹭说这事的,只觉得自己当初的预感很准,永宁长公主的判断更准。

除此之外,倒也没别的什么感受了。

她盖了锦被睡下,没一会儿就进入了黑甜乡。

次日天刚亮,她便起了身。

将府里的一应琐碎都料理妥当,又看了潘全儿跑腿列上来的先生名单,圈了几个靠谱的起来,要潘全儿准备上几份礼物和请帖,请他们明日来府上一趟。

之后,才收拾停当,掐着时辰出了门。

明月楼在琉璃厂附近,是在内城的外侧。

那边基本都是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所以戏楼挺受欢迎,加之正对着的内城里面就有不少达官贵人的府邸,所以有身份的人也常来。

久而久之,便成了京中一处繁华富贵地。

以往陆锦惜的车驾曾经过此处,都没有很在意,一晃就过去了。今天,才算是她第一次到了此地,真真切切地看了个清楚。

楼外的柱子上都刷成了一片红。

地面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穿戴整齐的侍女行走其间,也有添茶水的小二热情地招待客人。

这个时辰,人还不算很多。

陆锦惜带着人一来,门口伺候的人立刻就看见了。

即便不认得她,可看这穿戴打扮,还有带的这几个丫鬟仆役的气派,就知道不是什么普通人。

所以那态度放得很恭敬:“下午的戏场子正要上呢,给您备个雅间?”

都不问是不是坐大堂,开口就是“雅间”,挺上道啊。

陆锦惜一笑,道:“昨儿让人来定下的黄字二号,前面引路吧。”

“哎哟,原来是将军府的贵客。”

小二这时才一下醒悟过来,猜出陆锦惜是什么身份,暗惊了一把。原本就热情的笑容竟然又真切了几分,摆手在前引路。

“您里面儿请。”

陆锦惜迈步就跟了进去。

因这地儿来的达官贵人不少,所以很多人瞥见她也没多想,毕竟这里就是个听戏的地方,谁都可以来,谁来了也不奇怪。

所以不多时,她就已经坐进了靠着戏台子这一侧的雅间。

栏杆上雕鹤刻竹,外头就是戏台子。

有一道珠帘垂了下来,专门给不想被人看见的客人准备,用以隔绝外面人的视线。陆锦惜当然不想被人看得太清楚,所以这珠帘立刻就放了下来。

略点了几样吃食,她就遣走了伺候的外人,只留了青雀。

与宋知言约定的时间是午后,她来得算早的。

至于宋知言那边,却是不用担心,自然有一开始为她料理过此事,也受过她恩惠的印六儿将人带来。

不,其实现在应该说是“陆印”了。

面前的酸枝梨木雕漆圆桌上,放了一盘瓜子。

陆锦惜也不看那台上劳什子的黄梅戏,只在满堂咿咿呀呀的声音里,有一搭没一搭地嗑着瓜子,仿佛半点都看不到青雀那忐忑的神情。

未时许,外头传来了敲门声。

“夫人,人到了。”

是印六儿的声音。

自打当初那件事了结之后,他就进了步军隼字营,旁人见了也得恭称他一声“陆大人”,可在对着陆锦惜的时候,他姿态却不高,甚至压得很低。

单听这声音,陆锦惜就赏识他。

自己心里对自己有数,就很难能可贵了。

旁边青雀手心里都在冒汗了,陆锦惜还镇定自若,拿了桌上那绸巾擦了擦手,才道了一声:“请进。”

外头门开了一条缝。

先进来的却不是刚才在门外通报的印六儿,而是当日议和大典结束后,在宫道上拦住陆锦惜的那名男子。

宋知言。

褪去了那一身官服,他今日只穿着一身简单的天水蓝常服。

人是清润且儒雅的。

只是脸上的神情,有一种说不出的恍惚。自前日在宫中见过之后,他接下来的两天都心不在焉,就连做事都在频频出错。

今日,他也不知道,陆锦惜,或者说这个顶着陆锦惜躯壳的女人,来找自己干什么。

脚步缓缓,有些凝滞。

他的目光落在陆锦惜的身上,脸上,那种痛心之色几乎瞬间就浮了上来。

如果说那一天宫宴结束后回府,他还怀有那么一丝的侥幸,觉得自己兴许是认错了,那此时此刻,陆锦惜所表现给他的姿态,已经完全将这种微薄的希冀打破。

那不是陆氏应该有的姿态。

分明是与常人一般,若无其事地坐在桌案旁,可眼前的这一名女子,与陆氏有太多太多的迥异。

一身的沉稳,一身的镇静。

若是陆氏,坐在这里,该是一身的严谨,眉眼低垂,两颊上兴许还会带上一点点小女儿家的羞怯。

她不会用这样的眼神看人。

这样敞亮的,坦荡的,直接的,甚至是锋锐的眼神。

分明不是什么深宅妇人的眼神。

此刻注视着他的这目光,来得如此老辣,又如此深邃,藏着几分上位者的气势,也有一抹会让人不由得为之心软的怜悯。

然后下一刻,浅淡的笑容便将其全身伪装了起来。

陆锦惜礼貌地起身,然后一摆手:“宋大人肯赏光前来,我却不能外出相迎,实在是有些失礼了,还望大人不要介意。请坐。”

宋知言垂在身侧的手已经攥成了拳。

对眼前这个与陆氏一样的女人,他是警惕的,戒备的,也是忌惮的,所以他没坐,只是咬紧了牙关,冷冷道:“你到底是谁?”

看来是半点与她废话的心思都没有啊。

不过也正好。

早在当初宫道上被识破的时候,陆锦惜就已经想过了:既然没有能在第一时间伪装到最好,且又不觉得自己应该在宋知言这事上顶着陆氏的身份来处理,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

“宋大人还请稍安勿躁。”

对方不坐,她也不强求,只自顾自地走到了那垂下的珠帘前,然后向青雀摆了摆手,示意她出去,自己则看着外头热闹的戏台,声音絮絮。

“当日宫道上,您辨认得不错,我的确不是原来的陆氏。”

当真不是!

这一瞬间,宋知言简直觉得自己心上最柔软的一块肉被人剜了下来,几乎生出一种窒息的感觉来。

若不是扶了扶身旁那桌案,他险些都要站不住。

陆锦惜没看身后,可想也知道,宋知言心里绝对不会好受。

过了有那么一会儿,才听到身后传来那男子有些伤怀和恍惚的声音:“你不是,那她哪里去了?”

不是问她到底是谁,也不是质疑她是什么妖魔鬼怪,更没有去问中间的原委,而是问:陆氏在哪里。

陆锦惜一下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沉默了许久,她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说起来,这件事有些怪力乱神。不管宋大人信与不信,我上一世也叫陆锦惜,只不过生活在一个与大夏截然不同的地方。出了点事,睁开眼之后,就已经寄居在这皮囊之中。年前陆氏大病过一场,您应该有所听闻。有传言说,‘我’是曾断过气的,大夫都说救不活了,却又活了过来。如若运气好,她应该在彼世,在我的身体里;若运气不好,该已经消散在了这人世间。”

“……”

荒谬绝伦。

宋知言听着她一字一句,只觉得每一点都不可思议。若放在以前,他只怕早就怒斥旁人装神弄鬼了。

可是……

眼前这女子,还有他所感受到的那种截然不同的变化,绝不是什么装神弄鬼能做出来的。

陆氏也许会性情大变,可人怎么变,身上那种气质也会留有一定的痕迹。可在这个自称也叫“陆锦惜”的女子身上,他看不到半点的熟悉。

当日宫道上拆穿识破时,她尚且还有几分的伪装。

可如今这雅间里只有他们两个人。

陆锦惜所展现出来的一切,可以说都不是原来那个善良又怯懦的陆氏会有的——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他心里有千言万语,可这时候,竟然都说不出口。

陆锦惜终是没忍心,还是转过了身来,用陆氏这一张脸来面对着他,也将她并不是陆氏这个事实,无比残酷地摆在了宋知言的面前。

“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宋知言的身体,有些颤抖,张了张口,花了那么一会儿功夫,才问了出来:“那封信,=是你写的,还是她写的?”

指的是那最后的一封信。

陆锦惜在匣子里发现,洞悉了二人之间的渊源和往来,也知道了陆氏在这件事上走过的心路历程。

她最终选择将这一封信送给了宋知言,了断了他与陆氏的关系。

此刻宋知言问起,陆锦惜虽不是很忍心,却依旧如实告知:“是她留下的。永宁长公主识破了你与她之间的联系,当面警告于我,才让我知道了你与她之间的事。我在匣子里发现了此信,里面还有你们以前往来的信函。我想这就是她最终要给你的答复,所以替她寄给了你。”

“她的答复……”

这一瞬间,宋知言身上的力气,仿佛都被抽干了,摇摇晃晃,最终还是慢慢坐了下来。那种颓然的感觉,像是整个人都垮掉了。

“此生,到底是我,误了她……”

“你们谁也没有负谁,只是这世事弄人罢了。”

纵使他们能重逢,善良的陆氏,也不愿拆散宋知言如今的家庭,更不愿意让另一个已经成为宋知言妻子的女人,承受自己曾承受过的一切苦痛。

所以,竟做出了斩断情丝的决定。

对怯懦的陆氏而言,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又需要咽下多少心酸?

“她奉诏嫁入将军府,过得并不快乐。离开之时,所牵挂的应只有膝下儿女与家中父母,我虽是个局外人,可并非什么妖魔。既借了她的身,也当报答此恩。所以为她教养儿女,也为她孝顺父母。只是,我能瞒这天下人,却独独不应该瞒你。”

陆锦惜想来,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身为旁观者的她,只能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用一种无济于事的怜悯,注视着恍惚坐在那边的宋知言。

“只是,我到底不是她。宋大人爱她至深,应该能看得出来,我既没有她的端庄贤淑,也没有她的仁善心肠,更不会坐以待毙,任人宰割。今日这些话,只对宋大人您讲,出了这一道门,我一个字也不会认。”

她微微地一笑,提过一旁的酒壶,为宋知言斟了一盏酒。

“已往虽不谏,来者犹可追。只望宋大人今后,能放下过去,放过自己。我想,这便是她最大的心愿了。”

第98章 呼延奇

午后的明月楼,正到热闹时候。

戏台上正唱一出《天仙配》,起头便是一出惊艳全场的合唱之声:“云浪翻滚雾沉沉,天规森严冷冰冰。凡人都说神仙好,神仙岁月太凄清……”

唱腔才一停片刻,周遭立时一片叫好之声。

到底是京中最有名的听戏的地方,登台的戏班子虽不如当初去太师府贺寿的那一班厉害,却也没差上几分了。

南面最大的雅间里,众人的酒意已经完全上来。

顾觉非又抿了一口烈酒,渐渐也觉得有些撑不住,扫眼一看,周围人也没好到哪里去。

这雅间里,可都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礼部这边大小的官员,排得上号的,除了年纪大不适合这种场合的陆九龄,基本都来了。另一面则都是曾出现在议和大典上的匈奴使臣。

以霍尔顿和那个留着两撇小胡子的瘦子为首,全都在。

议和大典虽然已经结束了,可远来是客,大夏这边作为东道主,于情于理都应该留人家两天,热情款待。

更不用说,还有那么多的琐碎要处理。

两国议和之后,以往的一切都要改变,涉及到诸多条款的商谈,可都不是什么三两句话能解决的问题,都需要磋商。

今日,便是他们这些礼部的官员,特意一尽地主之谊。

当然了,顾觉非是促成这一聚最重要的人。

他不仅懂匈奴的文字,甚至会讲匈奴那边的话,在无形中,已占到了交流的上风。加上名声在外,如今新入礼部,打着款待匈奴使臣的名义,众人出来宴饮,可没少恭维他。

朝廷里多的是见风使舵的人。

虽然搞不清顾觉非和他老子之间这谜一样的关系,可这半点不妨碍他们看好顾觉非的前途,更不用说现在还有个礼部尚书陆九龄要抬举他。

说不准,就是下一个礼部尚书呢?

没有人知道顾觉非的野心,浅短的目光也只看得到眼前,只当是陆九龄要提拔这后生,也没去细想顾觉非在这件事上到底会达成什么目的。

所以,他们即便是恭维,也都恭维不到点上。

从头到尾,顾觉非心里都是淡淡的。

可不管应对谁,他面上的态度都挑不出差错来,就连对面那些匈奴使臣,大多也对他颇有好感。

霍尔顿听不懂外头唱的是什么,酒意上头,说话都高声大气了几分,只把酒盏一放,嚷道:“你们中原,你们大夏,什么都好,就是唱得没劲!这不男不女的,在台上唱什么?我跟你们讲,我们匈奴,男人女人都能唱。我们公主,兰渠公主知道吧?唱得最好——”

“啪!”

他话都还没说完,旁边就有人阴沉着脸,狠狠把酒盏压到了桌面上。醇美的酒液在杯盏中剧烈地晃荡了起来,有不少溅了出来。

众人俱是一愣。

霍尔顿舌头都有些打卷了,心里面也疑惑,只道是谁这么不识抬举,不给面子。谁料回过头去,竟看到是那留了两撇小胡子的瘦子,顿时有些不耐。

“呼延奇,你什么意思?”

呼延奇看着已经有些年纪,一双小眼睛里写满了精明,这时候脸色却显得极其难看。或者说,从今天这场宴饮款待一开始,他脸色就没好过。

众人喝得越高兴,他脸色就越难看。

摆明了,不是对大夏这堆官员有意见,就是对匈奴这边使臣的反应有意见。

这会儿骤然发作起来,众人都有些始料未及。

霍尔顿虽然喝得有些多了,可对呼延奇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再清楚不过了。

心里面,其实不很瞧得起。

眼见对方一副了不得模样,他冷笑了一声:“怎么,说不得了?这回单于任命我为议和的主使,你不过就是仗着公主宠信,才有资格跟来,还敢置喙我?不过跟那个兰业一道,用些中原的奇技淫巧来哄公主开心,当老子真把你放在眼底不成?!”

“你!”

呼延奇素知霍尔顿喝多了就这德性,可万万没料到他竟在这么多人面前不给自己的面子,更说出这样过分的话来!

“你竟敢非议公主!”

“非议?”

仗着酒劲儿上来,霍尔顿才懒得给谁面子。前阵子输给了方少行,心里本就憋屈,如今又想起匈奴那边的情况来,邪火一阵跟一阵地冒。

“她敢做,旁人就不能说吗?学汉人也就罢了,还敢请汉人当先生。不都是你这走狗撺掇的吗?!”

“你、你……”

呼延奇已经气得说不出话来了。

酒桌上闹这么一出,实在是不好看。

礼部这边几个人看了,都是面面相觑。

顾觉非的目光里却多了几分疑虑,从霍尔顿的身上,移到了呼延奇的身上——

单于指的是匈奴的老单于冒稚;

公主指的是冒稚单于的女儿兰渠公主;

可兰业?

这名字,顾觉非从来没有听说过,且听霍尔顿的意思,这兰业还是个汉人?

心里不知为什么,起了一点奇怪的感觉,但这种特殊的时候,当然不方便多问,所以转瞬就被顾觉非压了下去。

他端起了酒盏,来当和事佬。

“霍尔顿将军,还请息怒,也不是什么大事,来来来,喝酒,喝酒。”

其余众人也都反应了过来,纷纷上来相劝。

到底都是匈奴的使臣,当着大夏这些外人闹开,实在是不好看。霍尔顿虽然喝得有些多了,可其实还没醉,就是借着酒劲给呼延奇难堪罢了。

眼见有人来给台阶,他当然也就顺着下了。

不一会儿,桌上便又恢复成了推杯换盏的热闹。

这一顿是中午开始喝的,到了这时辰众人都不很撑得住了,加上他们匈奴这边明显有些不对劲。

所以没喝上多一会儿,双方便要散了。

这时候,顾觉非出去吹了吹风。

人站在外面走廊转角上,却是无巧不巧地撞上了更衣透气回来的呼延奇,便站住了脚步,看向了对方。

呼延奇的目光,却有些躲闪。

他这人小四十岁年纪,头发却已经有些白,两撇小胡子卷起来,有些滑稽,看着的确不是什么大人物的风格与的做派。

只是见了顾觉非还要躲闪,就有些令人不明白了。

可这里也没旁人,旁人都不知道,也就无从怀疑了。

顾觉非笑了起来:“没想到,呼延大人如今是混到了兰渠公主身边。顾某还以为,您还追随着那几位王子呢。看来是另找到了合适的栖身之所,恭喜了。”

若有任何一个外人在此,听了这话只怕都要吓出一身冷汗来。

顾觉非怎会与一个匈奴来的使臣,熟稔到这个地步?

更不用说这言语中隐隐的高高在上味道,分明是没将呼延奇放在与自己持平的位置上看。

奇的是,先前还敢对霍尔顿表达不满的呼延奇,这会儿竟然什么话都不敢说,还露出了几分惊惧的神情。仿佛站在他眼前的,不是温润如玉的顾大公子,而是一头吃人的猛兽。

他不由抬起袖子来,擦了擦额头。

接着才抖着声音回道:“不、不敢,小人也是机缘巧合,得了公主的青眼。小人没什么大本事,几位王子也都不留小人,所以才投奔了公主。”

匈奴冒稚单于的几个儿子都不成器,也就当年的伊坤太子很厉害。可十一年前,就已经被初上战场的薛况一刀砍下了头颅,被迫用自己的性命与鲜血,为薛况铺平了一条功勋卓著的康庄大道。

如今,阴盛阳衰,反倒是掌上明珠兰渠公主,颇有胆略。

对这一位公主,顾觉非是有所耳闻的。

只是这些年来毕竟都在雪翠顶上,连京城的事情他都甚少过问,匈奴那边天高地远,自然更是鞭长莫及。

幸而六年前他算计死薛况,又毒计除掉那耶扎的时候,这一位兰渠公主还不成气候。

不然当初那连环计能不能成,只怕都得两说了。

  如果觉得我本闲凉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时镜小说全集我本闲凉王侯组团当山贼贫僧姜姒虐渣攻略非典型庶女[重生]票房毒药翻身记[金粉世家]重生秀珠[红楼]大盐商[黑客]自由男神不自由[黑客]愤青大神[大汉天子]废后复仇傲慢与偏见(世界公敌),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