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毕淑敏作品非洲三万里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您确定不到山顶去看修道院吗?现在距离那里已经很近了。导游说。

刚才忽快忽慢的奔走,致使脚踝的不适加重。我抱歉地说,我确定……不去了。

那好。我们就走了。您留在这里,我已经为您付了咖啡钱。您可以安心饮用,直到我们回来。导游说完,继续前行了。

周围没有一个客人,不远处,有个当地小伙子在一片片原木板上画圣像。他采取的是流水作业法,先在每块木板上画个轮廓,然后再在相同部位点上细部,进入精加工程序。这样从我这个方向远远看过去,只见一群半成品的圣母抱着圣婴,圣母没有嘴唇,圣婴没有眼睛。私下觉得这个绘画过程,似乎该在一个隐秘场所进行。

也许在他眼里,这家山间的小咖啡店就是隐秘之所了。

美丽黑少女并没有因为只有我一个客人而有丝毫懈怠,她紧急行动起来。先把地面上散乱的青草归置好,把一根根草叶码放整齐,围拢起来,让它们不再像一个坐垫而更像是一个祭坛。然后点燃一把熏香,把它们插在支撑棚顶的那根唯一的柱子上。导游后来告知我,这是埃塞俄比亚的古老传统,一是为了驱散蚊蝇,二是表示已经开始燃煮咖啡,欢迎周围的邻人前来品尝。

燃香之后,美少女把一个小小的陶土炉安放在青草之上,把木炭放进陶炉,无声无息地点燃。很快,有袅袅烟气蜿蜒升起,渐高渐淡。烟这个东西有一种天然的神秘性,尤其在荒野之处,它向上飞腾并不断变换形状,让凝视它的人眼光迷离,生出虚妄的不可预测感,继而引发深思。

美少女将一张扁平的陶制器皿放在炭火上,从身旁的一个陶罐中倒出一些咖啡豆,用一块尖端发黑的小木片当作铲子,轻轻拨拉着咖啡豆,将它们反复翻炒。随着器皿温度渐渐升高,咖啡豆的颜色开始变深,散发出微弱的香气。

当咖啡豆变得暗黑尚未焦煳之时,美少女果断地将火撤离,开始下一步骤——磨咖啡粉。她把半煳的棕褐色咖啡豆倒入大木碗中,像中药房捣药材,用木棒又捣又研,使咖啡豆逐渐碎裂。要是用个更生活化的比喻,类似在钵子中捣蒜。她不时停下来,偏着头看看咖啡渣的粗细。估计这颗粒的大小也很有讲究。粗糙了,水不容易浸透,咖啡的味道就会淡。若是砸得太细了,入水即化,可能就嫌焦苦了。美少女很有经验,很快就把咖啡豆研磨好了。

她把咖啡粉放入陶罐中,加上水。炭火小炉子又开始大显神通,不一会儿,陶罐中有白色的水汽升腾起来,浓烈的咖啡香气随即迅速蔓延……

现在,在这孤冷的荒郊野地,无比美妙的气息沁人肺腑。青草的清香,香木的暖香,咖啡的浓香,炭火的烟香,加上女孩子鬓角的一朵不知名的香花,组合成香气的花园。

美少女在一只木杯里斟上浅浅一点儿咖啡。我伸出手刚要接过杯子,美少女却把这咖啡泼到了地上,然后再次斟好咖啡呈给我。

我猜想这是一种风俗,后来导游告诉我,这最先的咖啡是献给神明的,以示感恩。

因为之前充斥了这么多仪式感,我呷第一口咖啡的时候有点儿紧张。平日里喝咖啡,似乎没有过多地注重过形式。和这种有隆重感的前奏相匹配,我一时又想不出有什么可供借鉴的啜饮方法,匆忙借用了一下品尝葡萄酒的步骤。

我先含了一小口咖啡,让咖啡充分布满口腔,与口腔内原有的液体(就是唾沫)和空气充分混合……这不仅是品尝,主要是咖啡太烫了,缓解一下温度。葡萄酒可不会是热的。剧烈的焦苦之后,一种略带水果味的香气缓缓释放出来,好像是一个植物的精灵潜入身体,你被它轻轻唤醒……慢慢咽下去(因为很烫,绝对不敢快),突然有一种感动在瞬间浮起,好像这杯咖啡在这里蛰伏千年,只为这一个刹那和你相逢……

当饮完这一杯咖啡,我终于明白了那个黑人司机的不屑和讥讽是多么有道理。什么速溶,什么雀巢,什么星巴克……它们可以称为一种饮料,但请不要再叫咖啡好不好!

美少女又开始煮咖啡,我听说这咖啡须煮上三次,也就是说每人都要喝上三次。可我已经感到心跳加快,神经传导加速,很快就要和传说中的羊群一样躁动不安了。如果把三杯都饮完,估计我今夜无眠。

我向小姑娘表示感谢,示意不再饮用了。美少女就把剩下的咖啡端给了画圣像的小伙子。

静静坐着。看周围的山野,看袅袅升起的轻烟,闻沁入心脾的咖啡之香,一如多少年前那个枯寂的牧羊少年。

原野辽阔,云层浮动,平静如波澜般柔韧地推送过来。也许这就是旅行的终极含义,让我们的人生重归大自然。

人们的心理发育,远远低于这个世界的步伐。我们的心还停留在石器时代,时代已经日新月异地现代化了。这种分裂和错位,给我们带来了诸多袭扰。

旅行让我们的身体猛烈移动,心灵也随之飞翔。不过它不是飞往未来,而是回头张望。

也许咖啡真能极大地活跃人的思维。我摄住心神,终于明白了人们为什么喜欢来到非洲。

在这颗蓝色星球上如蚁蚤一样生活的我们,就算站在世界第一高的建筑物——迪拜的哈里发塔上,又能看到多远?到处都是人工雕琢的痕迹,城市连接着城市。在城市当中的人,常常肆意虚构夸大人的能力,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其实,那不过是人类乔装打扮的高度自恋。

美国环境学家罗德瑞克·纳什有一个科学理论,认为从过去到现在以至未来,伦理学中的道德共同体的范围,基本按照这样的范围顺序扩大:

自我——家庭——部落——国家——种族——人类——动物——植物——生命——岩石(无机物)——生态系统——星球。

数一数,共计12层。在城市中,在现代文明的包围中,你大概只能走上三四步,能蹒跚走到人类这一步,已算是高瞻远瞩。但是,如果你来过非洲,不必循序渐进,你如同智力超常且用功努力的学生,不断跳级。你很容易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抵近第七、八层,也就是动物、植物那一层面。它们满山皆是,满坑满谷,如针毡一样包裹着你。你必须直面它们,根本无处可逃。尖锐的面面相觑,由不得你不感知、不思考。想想在城市里,我们能看到的植物都是人工栽培的,你看到的花木,是人为美化粉饰的植物傀儡。那些被移栽来的草木,离开了原来的生存环境,好比海水离开了海洋。就算舀出来用于展览的那杯海水的成分一点儿都没变,但你能说那就是海洋吗?你能从那杯沿滴落的水珠里,想象出海洋的博大吗?无论怎样增加所展示的海水体积,都和真正的大海不相关,海的魂魄只能在海上。你无法从街心花园的弱树想象森林。你无法从道旁的衰草想象草原。至于动物,你看到它们最多的地方是在超市的冷冻柜台。宠物更是进化的悲哀,作为一只猫,它再也不能捕捉老鼠,再也不能在春天的夜晚彻夜号叫。作为一只狗,它再也不能到极地去拉雪橇。藏獒再也不能和狼群搏斗,金刚鹦鹉无法在热带雨林上盘旋……动物的前途大致分为两类,要么被人类异化豢养,成了蛋白质的提供者或闲暇时的玩物,要么就是被人类劫杀以至濒临灭绝……

有道是,看一个人的心灵是否富足,就看他的心中能容纳多少与己无关的人和物。

非洲是一所奇异的校园。在这里眺望远方并安静地想一想,也许就抵达了罗德瑞克·纳什所列的最后一层——星球。

28 阿拉巴斯——渔夫之宝

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有一句诗,感人至深。她说,书本,比世界上的任何一艘船,更能带我游走各地。

塔纳湖,是埃塞俄比亚最高的湖泊,是一个由火山爆发后的熔岩阻塞河道后形成的高原湖泊。容我不科学地描述,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堰塞湖,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比较熟悉。不过此堰塞湖委实太大,湖面海拔1830米,最长处长75千米,最宽处宽70千米,面积大约在3000~3600平方千米。你可能要说,这个湖的面积也太没谱,怎么能相差600平方千米呢!可是有什么法子呢?它受季节的影响很大,5月份旱季时水位最低,面积较小,9月份雨季时水位就变高,面积会猛然增大数百平方千米。我们抵达塔纳湖是11月,当地人说,这时候的水位算是中等。

它位于埃塞俄比亚西北部的阿姆哈拉州。从飞机上看下去,塔纳湖没有利落的湖岸,像一条巨大无比的鳄鱼,四仰八叉地仰卧在崇山峻岭之间,湖水浑黄。我问当地人,塔纳湖是否有清澈的时候?当地人说,没有。塔纳湖永远是这个颜色。恕我直言,之前看到有关资料说,塔纳湖是镶在东非高原上的一颗蔚蓝色宝石,不知他是否亲见这如黄泛区般的景象。就像我们去欧洲看到多瑙河,并不是蓝色的,因为溶有多种矿物质,多瑙河完全是灰褐色的。

上午10点下了飞机,等候的导游立刻将我们接上车,说是有几个岛屿上的修道院到了下午就不开放了,务必尽快登船。我们如狼狈逃窜一般,赶到湖边仓皇上船。这是一条五米左右的木船,船夫是个苍劲的黑人,满面皱褶,他赤脚站在船上,短打扮,胳膊腿都细长而坚硬,如同铁丝编就的一个人体模型。世界各地的渔夫都毫无赘肉,估计是打鱼这营生十分费力,全身各组肌肉都不得懈怠,终日锻炼。加之他们一定吃鱼较多,健康食品。

铁丝样的船夫把船发动起来,乘风破浪在湖中疾驶。虽然看不到打鱼的家伙事儿,但我觉得他一定很会打鱼。导游介绍说,有无数条溪涧从四面八方的山峦奔过来,在此汇聚成湖。入口虽多,但出口只有一个,那就是青尼罗河。我四处张望,看到成群的鹈鹕手脚敏捷地在水中捕鱼,锋利的大嘴上下翻飞,如同凝固的黄蜡。

看到一只极小的船,大约只有一米多长,几乎贴着水面在缓行。待离得更近些,我吃惊地发现那简直不能算是船,只是一把枯草扎起来的筏子,勉强容得一人半躺其上。

此处已远离湖岸,茫茫浑水中,那人赤裸上背,只穿一条短裤,卧缩草中,用一根简易木叉在捕鱼。草筏不堪负载,随着他的身姿扭动几度歪斜,似乎顷刻就会翻船。

我小心翼翼地说,这船太危险了。

我说这话时歪斜着脸,不敢正对小船,生怕喘气稍大一些,就成了翻船的肇事者。

这问题似乎事关人命,导游不知如何妥帖地回答,目光转向渔夫求援。铁丝一样的渔夫手把舵轮、目不斜视地说,它非常安全。

我觉得这近于睁着眼睛说瞎话。单薄的小草筏子如同黄纸折出来的。

铁丝渔夫瞥见了我的疑惑,说,那是用纸莎草的茎秆编成的船,浮力非常好,永远不会沉没。就算是船上的人不慎落水,只要抱住船身,就可以翻身上船,继续航行。

天哪,万能的纸莎草!不但能成为千年不朽的纸张记录历史,还给穷苦人颠扑不破的福利。此草真是上得天堂也入得地狱。不过我很遗憾,直到纸莎草船缩小为浑黄湖面上的一个褐点,也没看到驾驭它的赤背渔夫有所斩获。

我们的船速越发快起来,溅起的水雾扑到身上,如似轻雨。船头位置,有一个黑色的葫芦样物件,来回晃荡得几乎呈了水平位。

  如果觉得非洲三万里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毕淑敏小说全集非洲三万里预约死亡女心理师拯救乳房紫花布幔红处方血玲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