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易中天作品书生意气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海的指标则是“上千只”。天晓得这些数字是怎么估算出来的!但没依据归没依

据,该完成还得完成。因为你如果完不成这个数字,那你自己就是“大老虎”。

没法了,为完不成指标而苦恼狼狈不堪的上海市委,只好提出“思想老虎”的崭

新概念。这下子“打虎工作”就容易开展了。因为定“思想罪”是不要证据的。

所以,尽管所谓“三反”,是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也尽管顾准既未贪污(相

反还很廉洁),又没浪费(相反还很节约),更没有官僚主义(相反还十分联系群

众实事求是),仍然被当做“大老虎”打翻在地,因为可以很便当地说他思想上

贪污、思想上浪费、思想上官僚主义么!

这就是“草菅人命”了。事实上,没那么多“老虎”,又要完成指标,不草

菅也是不可能的。问题是即便凑数,也多少要有点“谱”。比如黎玉,是著名的

“老运动员”把他揪出来,无非是把“死老虎当活老虎打”。那时的当务之急是

“抓大老虎”。黎玉官居市委委员兼市委秘书长,可以算是“大”;“历史上一贯

犯有严重错误”,可以算是“虎”。把他揪出来,上上下下包括他自己也都无话可

说,倒霉的黎玉也只好自认倒霉。又比如《解放日报》社长恽逸群,“将报社资

金借给他人办企业”,算是有“贪污”嫌疑;市府副秘书长曹漫之,“用美国汽油

清洗家中的油漆墙壁”,算是有“浪费”嫌疑;市总工会党组成员程公琪,“一贯

家长式作风,影响干部团结”,算是“官僚主义严重”,马马虎虎好歹还算交代得

过去(其实这几位都是深受党内外尊敬的优秀干部,且均已平反)。顾准有什么

呢?既无“前科”,又无“现行”,既无“罪言”,又无“劣迹”,为什么要拉他出

来凑数?更滑稽的是,顾准所受的处分,在市委的档案里,无案可查,无迹可寻,

没有半张书面正式文件,当然也就没有半点“正当理由”了。草菅人命一至于此,

也实在太离谱了点。

事出有因。一种猜测是:某些方面对顾准很有意见,早就想于掉他,这一回

不过有了机会而已(《顾准全传》作者高建国即持这种观点)。这是有道理的。我

们现在已无从得知这“某些方面”都是些什么人,为了什么来头这么大,又这么

强硬,连陈毅也不得不勉强同意他们的意见,但要说顾准旱就被人盯住,必欲去

之而后快,则完全可能。

顾准实在太“扎眼”

顾准的惹人注目甚至招人嫉恨是显然的。少年得志,此其一;树大招风,此

其二;才气逼人,此其三。顾准实在太聪明了。当会计,他能一边双手“打飞归

(两只手在两只算盘上同时计算),一边和人闲聊天;当局长,他能在主席台上

一边主持会议,一边写年度总结报告,同时对别人的发言做摘记,亲眼目睹的干

部都惊呼“顾局长大约有三个大脑”!唯其思路敏捷聪颖,才能在建国初期的大

上海身兼数职,也才能在无论是当学徒、当教员、当领导、当学者时,都先人一

步高人一筹。

有才气的人多半都有傲气,而顾准的“不服管”在上海、华东乃至中央都是

出了名挂了号的。这个世界上似乎没有他不敢顶撞的人。他对上海私营工商业进

行资产重估,上级部门严厉申斥,被他顶了回去,而且出言不逊,语带讥讽;他

参加中苏联合考察,苏联专家蛮横霸道,也被他顶了回去,而且语气强硬,毫不

恭顺。他甚至对毛泽东亲自发动的“反右斗争”讽刺挖苦,颇有微词,当着许多

人的面说子什么“现在老和尚要认一下错,也不可能了”。这就不但是“反党”(顶

撞上级部门)、“反苏”(顶撞苏联专家),而且是“反毛”了。因为

1957年

5月

初,毛泽东在动员“大鸣大放”时曾幽默地说过:现在大家对小和尚意见多,也

可以对大和尚提意见么!如此“三反”(反党、反苏、反毛),难怪康生看了他的

材料后,当众恶狠狠地骂道:“顾准这种人不是右派,谁是右派?"

顾准的这些言行,原本出于公心和良知,也是维护党的威望和领导,但在他

人看来,即便不是“反党”,至少也是“狂妄自大,目无领导”。顾准的“狂妄”

同样也是出了名挂了号的。早在三十年代,胡乔木便对三联书店创始人之一、上

海救国会副总干事徐雪寒说:“你同顾准说话时要当心!这个同志很有能力,但

也有些自傲。他会掂量你的斤两。如果你没有水平,他会看不起你的。”徐雪寒

说:“我不把自己当做党的领导,只做一个党的联络员,总行了吧?”结果,徐

雪寒和顾准谈得很好,而且成了很好的朋友。1995年春召开的“顾准八十诞辰

纪念会”,就是徐雪寒和顾准的另一位老友骆耕漠联合倡议的。

徐雪寒没有被顾准“看不起”,不等于别的干部没在他那里吃过瘪挨过训碰

过钉子。许多熟悉顾准的老干部都说:“他是一个典型的才子型知识分子干部,

城府不深,自尊心极强,有时与人说话,显得得理不让人,又耿又倔,争辩时甚

至言语尖刻,容易伤人。”这大约是确实的。因此,当有人举报顾准扬言“三年

当市长,五年当总理”时,就连陈毅也信以为真。顾准本人是一再否认的,而且

多次辩诬。以顾准之真诚耿直,如果当真说过,不会不承认。但尽管是谣言,却

谁听了都觉得“像”:第一,顾准确有这个能力,至少当市长没有问题。第二,

顾准确实敢于任事,该他管的他管,不该他管的看着不对劲或者有了想法,也敢

于插嘴插手,很像“有野心”的样子。更重要的是,口气像。怎么个“像”呢?

还不是向来口气就大,而且一贯口没遮拦,心里怎么想嘴巴就怎么说!

的确,顾准总是“忍不住”。即便当了“右派”,戴了帽子,打入十八层地狱,

也本性难移。1958年,他在河北石家庄赞皇县农村劳改。下放干部响应毛泽东

的号召,大搞“土法炼钢”和“技术革命”,他却站在一旁大大咧咧地冷嘲热讽:

“什么土法炼钢铁?一场蛮干罢了!”不经过生产实践,怎么改革农具和磨子?

这也是一场蛮干!”说完还不算,还要加重语气冷冷甩出一句:“哼!我不能不反

对你们的蛮干!”全然忘了自己的“罪人”身份。你想,顾准翻到沟底了还这么

“猖狂”,“高高在上”时还不定怎么样!

所以,要整治顾准,真是太容易了。因为他的“辫子”实在太多,一抓一大

把。1951年,中央财政部要调他去担任预算司长,陈毅找他谈话,他却表示愿

意留在上海。不去也就罢了,何况陈毅也同意。可是,当同事问他“何时入阁”

时,——那时把调入中央部门戏称为“入阁”,他却说什么“入阁以后就成了盆

景,长不成乔木了”。这是什么话!什么叫“盆景”,什么又叫“乔木”?中央部

门都是摆设啊?中央部门是限制人才发展的地方啊?你把党看做了什么,又把自

己当成什么人?如此胡说八道,不拔舌下地狱才怪。

难怪顾准会成为建国以后首批“挨枪子儿”的“出头鸟”了。

三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现在想来,少年得志的顾准,确实是天真了点。他只知道天亮了,解放了,

革命成功了,人民胜利了,却不知道夺取全国政权,这才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

后面的路还长得很、尤其是改造国民性,建设新文化,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和法制,那可真是任重而道远。事实上,正是顾准所受的这些无妄之灾,促使他

认真思考“娜拉走后怎样”(即革命成功后该怎么办),但这是后话。

1957年以前的顾准,却是书生气十足。照他看,参加共产党闹革命,就是

为了争取民主自由。现在革命胜利了,还不能随便说话吗?他哪里知道,他的那

些仗义执言甚至半开玩笑的话,后来统统成了罪状。比如,刚到中科院时,顾准

曾说过:我当官当不好,来庙里当个坐得住的和尚总行吧?这是玩笑话,至多也

就是发牢骚,却被认为是反党。因为这话明摆着就是对

1952年的处分不满,而

这个处分是组织上给的。因此,对处分不满,就是对组织不满,也就是反党。看

来,依照这些批判者的逻辑,一个人无论受了什么处分,也无论这处分是否正确,

都应该跪下来,感恩戴德地“谢主隆恩”才是。

顾准的另一条罪状,则是在黑龙江坝的选址问题上和苏联专家意见相左。顾

准坚持自己的意见,原本不过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但在批判者看来,

反对苏联专家就是“反苏”,而“反苏”就是“反社会主义”。既“反党”,又“反

社会主义”,不是“右派分子”又是什么?

不必一一列举了。逻辑变成了这个样子,还有什么真理可言道理可讲?而当

权力者存心要置某人于死地,并诉诸“群众运动”时,你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

事,都可能是自投罗网。面对接二连三的批判,顾准所能做的,也就是在紧抿的

唇边带着几分嘲讽之意,睿智的眼睛里流露出睥睨的目光。

这就进一步激起了“革命群众”的愤怒。

的确,顾准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整治、批判和迫害,还不在或不完

全在于他的口出狂言或信口开河,更在于他的“得理不让人”。他这个人,平时

就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得了理,那还了得?自然是死都不让。他顶撞上级部门,

顶撞苏联专家,就因为他有理么!甚至在沦为阶下囚、俎上肉时,只要他认为真

理在自己一边,也“不向恶魔让寸分”。这就坏事了。在顾准自己,是“坚持真

理”,在别人看来,则是“顽固对抗”。好嘛,那就先杀杀你的威风,扫打你的气

焰。这正是顾准在“同类人”或“同案犯”中挨整特别厉害、挨打次数特别多的

原因之一。顾准总是书生气十足地要和那些整人的人讲道理。他哪里知道,整人

可并不一定要有理。整人本身就是一件没有道理的事,要什么理?自然是“整你

没商量”。甚至,当整人被视为“革命行动”时,这个世界上最没有道理的事就

变成了最有道理的事情。因为“革命”是最大的道理,也是最高的权威。“革命

这个大道理,自然可以管你顾准的那些小道理。你有理,他还有理呢!你不让人,

莫非那些手中有棍子可以打,脚下有皮鞋可以踢,嘴巴上有“道理”可以喊叫的

人会让?你和他们讲道理,那才‘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在这样的情况下,保全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赶紧“转变态度”

,“低头认罪”,

  如果觉得书生意气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易中天小说全集书生意气易中天中华史18王安石变法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易中天中华史第十七卷:大宋革新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易中天品三国品人录费城风云成都方式大话方言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帝国的惆怅读城记,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