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骁骑校作品武林帝国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这座大宅院占地颇广,全是青砖黑瓦,用料实在,曹家人是暴发户出身,不懂得弄什么花园庭院小桥流水啥的,就是大房子,大院子,下人丫鬟小老婆多多的,厨房里不能断了大肥肉。

曹少杰还躺在床上听小曲儿,两个丫鬟跪在下面帮他捶着腿,账房先生站在一旁汇报着收租的情况,就只听见外面一阵仓促的脚步声,大管家带着庄丁们奔进来,也顾不得啥礼节了,直接喝令庄丁:“快把老爷抬起来!”

四个庄丁扑上去就架曹少杰,曹大员外惊呼道:“咋的了?这是咋的了?”

“老爷,汉军打进来了!足有上万人,小的们撑不住了,赶紧跑吧!”

一听这话,曹少杰也傻眼了,在庄丁的搀扶下匆忙出了屋,连鞋子都没穿,此时院子里已经鸡飞狗跳乱作一团,庄丁们慌忙抬过步辇,把曹少杰架上去,慌不择路向外就跑,刚走到门口,汉军前锋已经冲了进来,明晃晃的刀枪上还带着血,庄丁们吓破了胆,把步辇一扔,拔腿就跑,曹少杰身躯肥胖,爬起来走了两步就气喘吁吁,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曹家庄沦陷了,本来一座庄子用不上沦陷这种字眼,可是攻陷曹家庄之后的收获,甚至远超过洛阳府,光现银就超过一百万两,粮食盐巴布匹丝绸铁器等物资更是数不胜数,以至于元封都闻报亲自来查看。

曹少杰不是个硬骨头,为了保命,把他知道的秘密竹筒倒豆子全都说了出来,整整一个地窖的现钱,铜钱一串串,箱子里放不下就扔在外面,都生了铜锈了,银子都是五十两的大锭子,玛的整整齐齐放在樟木箱子里,外面还垫了油纸,这些银子全都被抬出地窖,倾倒在院子里,光天化日之下,一座银山闪闪发光,所有人都被耀的睁不开眼。

“这可是曹少钦一辈子的积蓄啊。如果他知道落在我手里,会不会气得吐血呢?”元封不无恶意的揣测道。

他想的没错,曹少钦这个老狐狸,在京城里并没有多少产业,搜刮几个钱都弄到老家来了,再加上他兄弟和曹家那些狗仗人势的亲戚们的多年经营,捞的钱真不是小数字。

这一地窖的银子还不是全部,另外还有上万两的黄金,金银材质的器具用品,说曹家人是暴发户还真不委屈他们,搜了个底朝天,硬是没在曹家庄发现什么有价值的字画古玩,全是金银!

这倒便宜了元封,真要弄一大堆古玩字画他也犯愁,那玩意变现困难,对打仗没啥帮助,还是曹少杰这种习惯好,不光储存了大批现银,还有数不清的粮食。

地主喜欢存粮食,这是习惯,曹家庄这种大地主家族,就更喜欢存粮食了,家中金银满柜,灾荒年也不如一屯粮食好啊,曹家的粮仓比洛阳府的粮仓至少大了十倍!

良田万顷,可不是得一座大粮仓来储存粮食,这些巨大的粮食屯子甚至比西凉库房里的那些还要壮观,连元封这样见多识广的人都不免惊叹:“乖乖,这得多少石粮食啊,够十万大军吃十年的吧。”

河南经常发生旱涝灾害,那时候粮食就值钱了,曹家存粮那么多,就是为了发国难财,这些粮食屯子里连十年前的陈粮都有,但是即便发霉烂掉,也绝不放给百姓吃。

望着巨大的粮食屯子,和村里面黄肌瘦的佃户们,元封摇摇头:“真是为富不仁啊。”

花了很大的一番功夫才让四乡八县的老百姓相信,曹家垮了,大家伙有冤伸冤,有仇报仇吧,开始没人信,曹家的后台太硬了,简直和天一样高,但是随着那些胆子比较大,跑到曹家庄去看热闹的人回去之后,大家终于相信了,曹家真的完了。

由于交通不发达,信息传递不通畅,汉军出关的消息只局限在州县周边,偏僻乡下根本不知道这天下已经大变了,等他们带着状纸来到洛阳府之后,才隐隐觉得有些不对劲,那城墙上的旗号,字儿怎么和以前不一样了呢。

审判曹氏众人的任务本来是想交给洛阳知府,按照正常法律程序走的,但是看到那么多喊冤的人,元封觉得这是一个收拢民心的好机会,于是亲自升堂问案,状子全接了,找个嗓门大的人,站在公堂门口一份份的念出来。

这一来可了不得,许多人以为自家的冤屈就够可怜的了,没想到还有更惨的,曹家这十几年做的孽简直太多了,私设公堂,放高利贷,逼良为娼,强抢民女,杀害无辜,光是被他们家打死的无辜百姓就有上百人之多,霸占田地,妻女被凌辱的更是不计其数。

状子念到后来,公堂门口已经哭声一片,实在是太惨了,一桩桩。一件件,全都是洛阳百姓的血泪啊,就连念状子的那个关西大汉都忍不住眼圈发红,声音哽咽起来。

忽然人群中有人喊道:“青天大老爷要为我们做主啊!”然后百姓们呼啦啦全都跪下了,哀声阵阵,令人感伤。

元封大踏步出了公堂,朗声道:“曹氏一族,为害乡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罪证确凿,无需再审,我宣布,判曹少杰斩立决!其余从贼,皆从重发落,绝不姑息!”

顿时万民欢腾,叩首再叩首,许多人喜极而泣,有人悄悄问道:“这个穿团花战袍的后生是谁啊?”

“嘘,那是汉王!知道不?前朝太子殿下哩…”

次日,曹少杰在洛阳城中心的菜市场被处以斩刑,斩首之后,百姓们哄抢其肉,生啖之,对其恨意可见一斑。

曹氏众人,也都被重判,非常时期非常处置,基本上成年男丁都被斩首了,女人们各安天命,改嫁的改嫁,出家的出家,沦落风尘的沦落风尘,丫鬟下人们各回各家,偌大的宅子贴上了封条。

至于那些巨额的金银和粮食,则都被元封笑纳了,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曹少钦辛辛苦苦,燕子衔泥般积攒下来的家业,全变成了汉军的军费。

这就是命啊。

第44章 阶级斗争

曹家垮台,汉军赚的盆满钵满,这件事大大刺激了汉军将领们,不等元封发出命令,便各自为政,私设公堂开始吃大户行动。

汉军素质良莠不齐,本来陕军的老底子就不是什么好鸟,再加上后来加入的农民起义军们,更不是善茬,其中不乏打家劫舍的好汉,有曹家的榜样在前面放着,大兵们无师自通,有样学样,也弄些状子来念,然后大手一挥,说什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然后杀人抢钱抢娘们,不亦乐乎。

有他们做榜样,河南本地的那些泼皮无赖们也行动起来,他们没有本事吃大户,就拿那些中等殷实人家开刀,抢钱抢粮食,还要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一时间汉军占领地区乌烟瘴气,有钱人家纷纷逃亡,普通老百姓也不敢出门,汉军刚建立起来的好印象短短几天就被破坏的差不多了。

元封忙于筹划和周军决战的事情,对此事不甚清楚,幸亏手底下还有明白人,现在行军总管是李善长的儿子李琪,这位三十来岁的中年人办事稳妥,智谋多端,已经成为元封的左膀右臂。

李琪带了七八个谋士找到元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道:“主公,救救河南百姓吧。”

元封见李琪一脸的悲壮,其余几人也是愤愤不平的样子,忙道:“李兄何出此言?”

李琪道:“各营将士都去吃大户,长此以往,胃口越来越大,不思进取,专攻劫掠,搞得民怨沸腾,百姓流离失所,天下向背,咱们如何逐鹿中原!”

元封这下明白了,几个武将倒是简单提过这件事,元封没当回事,河南土地兼并严重,那些大地主没有几个人的屁股是干净的,全部砍头可能有冤枉的,按单双数杀头就有漏网的,不过听李琪说的如此危言耸听,元封也不由得重视起来,请李琪站起来细细道明此事。

李琪在长安为官多年,对于民间土地兼并的事情很清楚,那些大地主往往都是当地极有权势的家族,比如陕西最大的地主就是吕珍,而河南最大的地主是曹少杰,其余各省也是如此,这些人不但有钱,而且有势力,各种关系盘根交错,能量惊人,所以就连地方官府也不敢动他们。

这些人拥有大量的土地却又不纳税,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朝廷的组成部分,就是统治阶级的一份子,虽说这天下是姓张的,但那只是名义上的而已,大周朝的统治就是靠着这些家族来维系的。

元封入主中原,打的是前汉太子的旗号,和外族入侵大有不同,他没有必要打破那些特权阶级的利益链条,只需争取他们的支持便可,而且此时元封的实力偏弱,此刻大动干戈,拿河南的豪门大族开刀,分明就是释放一个信号出来,要把那些本来可以争取的家族推向朝廷一方。

李琪说的很恳切,其他谋士们也纷纷进言,说再不停止吃大户的行动的话,汉军将会失去民心,不战自败。

元封自幼跟随常遇春学的大都是行军打仗和弓马武艺,对于治国方略上学习的不多,后来当了西凉王也没遇到过类似的问题,那是因为西凉的经济相对单一,贫富分化不严重,此时忽然面对这些问题,一时间他竟然有些难以抉择。

“那依着你的意思,应该如何处置?”元封问道。

李琪道:“立刻收拢三军,严惩首恶,大赦天下,免税三年!”

正在此时,外面传来一声大喝:“姓李的,你是何居心!”一帮武将闯了进来,气势汹汹的指责李琪,一时间文臣武将吵成一团,武将们也不是脑子里缺根弦的蠢货,他们也有自己的方略,汉军底子薄,通过常规方式征纳赋税来得太慢,不如直接劫掠,反正天下乌鸦一般黑,那些财主老爷们都是斯文败类,没个好东西,抢了他们便是,至于清苦百姓,反正也没啥油水,不如免了他们的钱粮,也好赢得民心。

文臣们坚决反对这个提议,他们以为除了少数土豪劣绅之外,大多数富人还是本分守法的,而且许多人都是举人、进士出身,书香门第,把这些人推到对立面去,对于大汉的前途有百害无一利。

元封在上面听得脑子晕乎乎的,他觉得两边说的都有道理,忽然年幼时候叔叔说过的一个名词跃入脑海“阶级斗争”

对,阶级斗争,下面这两帮人就分属两个不同的阶级,李琪等文官都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出身,家财虽然不算巨万,但也是有些资产的,而那些武将们,在加入汉军之前,大多数是赤贫穷汉,而且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属于标准的无产阶级。

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叔叔说过的话依然在心头回荡,那时候年龄小,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现在终于理解了。

其实对于阶级斗争这一课,叔叔也只是照本宣科,因为他自己也不甚明白,而这一节内容属于武帝遗书里面不公开的内容,没有文字记录,只有口耳相传。

元封努力回想着叔叔说过的话,阶级斗争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笑傲天下,用得不好反而会伤了自己。

目前的情况来看,就是自己无师自通使用了阶级斗争这个法宝,但是使用的方法不正确,反而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下面还在吵吵嚷嚷,元封的脑子已经转了无数个圈,忽然他一拍桌子:“好了,都住嘴!”

顿时下面鸦雀无声,别看汉王平日里平易近人,谦逊有加,但是发起威来吓人的很。

元封道:“河南八成的田地掌握在两成人手中,若不能打破这个局面,不管征税与否,老百姓都不能获得实惠,那么这场改朝换代对他们来说又有何意义?无非是换一个人上台当皇帝。”

李琪张了张嘴想说话,元封这话很奇怪,难道事实不是如此么?大汉朝和大周朝在本质上不会有任何区别,绅士依然是绅士,泥腿子依然是泥腿子,难道说元封想当泥腿子们的皇帝?事实证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依靠的都是士绅阶层,而非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

但是李琪敏锐的感觉到元封还有后话,所以并没有插嘴。

果然,元封又对着那些武将们说道:“你们替天行道了,可是那些金银钱财和田产呢,除了充作军费之外的,还不是进了你们的腰包,这样一来,你们和那些强抢豪夺的劣绅又有什么区别?”

武将们呼啦一下全跪下了,额上豆大的汗水直往下滴,元封治军严谨,别看平时笑呵呵的,该杀人的时候绝不含糊。

元封道:“周军疲弱不堪,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朝廷没钱装备军队,朝廷为什么没钱?就是因为这些大地主不纳税!而张九四为了维持他的统治,不得不妥协,但是我不必买他们的帐,不公平的制度必须打破!”

武将们听出没有治他们罪的意思,脸色都和缓了一些,而李琪等人的脸色却难看起来,倘若元封执意与天下士绅为敌,那么汉军的败局就算确定了。

元封看出了李琪等人的想法,微微一笑道:“李兄不必多虑,我想给天下的,不过是一个公平罢了。”

公平,如此简单的一个字眼,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老百姓辛辛苦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拼命攒下几亩薄田,却被地主随便找个由头霸占了去,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打官司比登天还难,这就是大周朝百姓的生活现状。

而元封要做的就是拨乱反正,扭转这一局面,其实吏治清明,司法公正,不但是平头百姓的渴望,士绅阶级一样期盼这种公正公平的社会局面。

李琪是个聪明人,立即明白了元封的意思,一颗心便放回了肚里。

有了元封的方针指引,谋士幕僚们制定起办法来就简单了许多,元封欲争夺天下,想团结所有人是不可能的,那些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大地主本身就是大周朝的统治阶级,想争取他们是不可能的,并且这部分人正是要打倒的对象,对他们的打击要不遗余力,血腥凶狠。

但是对于一般的地主士绅阶层,就要笼络保护,有钱有文化不是错,为富不仁才是罪。

把最大的地主打掉之后,空闲的土地大量涌现,光洛阳一府就不下万顷,官府将这些土地分为高中低三等,低等的挂牌廉价出售,中等的租给佃户耕种,按照年成收取低廉的地租,至于最优良的田产,则有着另外的处置办法。

那就是免费赠送!

当然不是真的免费,汉军贴出布告招募吃粮当兵的汉子,条件优厚的吓死人,若是能验上兵,每人给十亩上等良田!乖乖,天下居然还有这种好事,本来大家伙还不相信,可是等地契真的发到那些军属手里的时候,众人便再也坐不住了。

什么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那都是老黄历了,如今的中州大地上,卷起了一股吃粮当兵的热潮,大到七八十岁的老汉,小的十一二岁的孩童,都聚到了招兵旗下。

可是人家汉军说了,只招一万人,多一个都不要。

熬夜赶出一章来,台式机硬件故障,怕是无法修复了。

第45章 冬季大练兵

俗话说得好,竖起招兵旗,就有吃粮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地少人多,想混口饭吃不容易,所以当汉军的招兵大旗竖起来的时候,大批闲散人员蜂拥而至,但这些人多是懒汉二流子光棍无赖,奸懒谗滑,素质低下。

真正的良家少年是不愿意吃粮当兵,被乡亲看不起的。

但是这回不同了,十某上好的水浇地啊,那可是一家人一辈子都难以积攒下的产业,就算脑子再陈旧的老古董,也忍不住动心了,青年们更是心痒难耐,一个月一两银子,管吃管穿,军饷根本不用动,当三年兵回来,那就是三十六两白花花的银子,足够娶媳妇盖新房的了。

诱惑实在太大,以至于一些读书人都忍不住动起了投笔从戎的念头,不过他们的动机和那些老百姓有所不同,读书人心怀天下,渴望出人头地,正常的科举途径走不通,就只好将一身所学货于帝王家了,汉王出关以来的所在所为被大家看在眼里,都明白这是一位有雄心有能力的雄主,跟着他混,少不得封侯拜将哩。

洛阳城外的汉军大营,门庭若市,人头攒动,几家欢喜几家愁,以往招兵都很简单,说的难听点,只要是个人就行,可是汉军的门槛很高,年龄要求在十八岁到二十五岁之间的良家子弟,身体健康,能分清左右,而且要有保人才行,那些泼皮无赖根本根本看不上眼。

一人当兵,全家沾光,十亩上好的水浇地,还免了三年的赋税,进了军营立刻发给全套被装,时值冬季,发的全是厚实的战袄,赤酱色的松江棉布料子,棉絮填的结结实实,比他们自家的衣服暖和多了。

新兵蛋子们将新衣服换上,旧的棉袄交给家人带走,小伙子们个个朝气蓬勃,欢天喜地,整个河南省才招一万人,报名的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每个新兵都是十里挑一的好小伙,不由得他们不骄傲。

新兵陆续进营,等待他们的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猪肉白菜豆腐馅的饺子,用硕大的面盆盛着,管够!碗里放着蒜瓣,碟子里盛着醋,一人一个大海碗,想吃多少自己盛。

菜肉馅的白面饺子,那可是过年时候才能吃上的好东西啊,俗话说得好,好受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光是闻着饺子香,这些新兵蛋子们的口水就如同瀑布一般了,他们在伙头军的指挥下排队领了海碗和筷子,盛满了饺子蹲在地上大快朵颐,一时间全都是响亮的嘴唇相击的啪啪声,夹杂着噎着的声音和饱嗝,知道的是新兵们在吃饭,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猪圈呢。

这通猛吃,吃的昏天黑地,足足半个时辰之后,新兵蛋子们才腆着肚子出来,十个里面倒有八个在打饱嗝,当兵吃粮居然能吃上饺子,要是让家里那些没当上兵的伙伴们知道,还不羡慕死。

吃饱了饭的新兵们在长官的带领下顺着校场走了三圈,消化消化食物之后才回军营安歇,一水的崭新大棉被,还带着太阳的温暖味道,长条大铺,垫着厚实的褥子,条件比家里好多了。

还没等新兵们赞叹完,更惊讶的事情来了,慈眉善目的小旗们打来了热腾腾的洗脚水,请他们洗脚,新兵们感动的眼泪哗哗的,这哪是当兵啊,简直就是掉到福窝里来了。

当晚,每个新兵睡觉的时候,脸上都挂着笑。

新兵训了三天,无非是做些队列操练,简单枯燥,不过新兵们依然是欢天喜地,在校场上走步子总比下田干活来的舒服。

汉军专门挑出一些口齿伶俐的新兵,放他们回家宣扬当兵的好处,都是本乡本土的人,从他们嘴里说出的话,比盖了官印的布告还好使,这么一宣扬可了不得了,整天穿着大棉袄吃饺子,这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啊,老乡们想方设法,托关系来投军,就连家里有点薄田的殷实人家也耐不住了,纷纷来到汉军大营前。

所谓征募一万名士兵,只不过是汉军搞得饥饿策略,和东周争夺天下,几万兵马怎么能够,河南是人口大省,征募十万壮丁轻而易举,有钱有银子,又有民心,不趁机大肆扩军那是傻子。

于是,汉王被百姓们投效的热情所感动,又特批了五千的名额,不过条件比以往更高了,要求能识数,能写自己的名字,结果比预想的还要好,很多新兵不但能写名字,还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呢。

五千员额只是个幌子,实际上汉军已经悄悄扩充了三万多人,加上原来的两万五千人马,总人数达到六万之巨,素质还都不差,加以时日必然能训练出一支强军来。

可是时间已经很紧迫了,据京城传来的情报显示,十万周军已经启程,走得快的话,一个月就能打到河南,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让这些士兵具备基础的战斗力才行。

  如果觉得武林帝国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骁骑校小说全集武林帝国橙红年代,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