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易中天作品易中天中华史第十七卷:大宋革新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这当然大成问题。柴米油盐酱醋茶再加酒,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最大的八件事,官家占了一半,而且是利润相对较高的,民间资本出路何在?百姓生活如何保障?地球人都知道,官营商品从来就是价高质劣,私盐之类也从来都是屡禁不止。逼急了,只会再逼出一个黄巢来。

殷鉴不远,可不慎乎?

然而如此肥肉,帝国岂肯放手?通融的办法是先由国家垄断资源,然后以定向授权的方式向民间开放。具体做法则有两种。一种是公开拍卖经营权,出价最高的中标。中标者承包某项业务,每年向政府缴纳承包费。承包期三年,到期重新招标,主要适用于酿酒、制醋和采矿。

另一种是特许经营,主要用于盐业,也用于茶、矾、香料等等,营业执照则叫钞引。只不过钞引跟股票一样,也是一份一份的。股票一份叫一股,钞引一份叫一钞。比如盐钞每钞定价四贯八百文,可得卖盐权二百斤。

钞引在有效期内可以重复使用。钞引越多,经营权也就越大。因此资本雄厚的商家也愿意向其他持有者购买,买卖钞引的地方就叫买钞场,相当于现在的证券交易所。钞引既然可以像股票一样买卖,作为资本入股当然更没问题。它就是有价证券,是叫作“钞”的票子嘛!

这就是“钞票”一词的起源。[43]

酒的生产和销售当然也是垄断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跟盐一样,招标承包经营权。第二是垄断酒曲。北宋酒曲的生产基地,主要在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和北京大名府。四京的所有作坊酿酒,都必须使用官曲,否则严惩不贷。即便如此,利润还是很高。难怪宋代民谚云: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44]

行在,就是皇帝所在地。

第三种方式是官酿官卖。国营酒厂直属,可以批零兼营的酒楼叫正库或正店,从正店批来官酒零售的叫脚店。脚店和正店在《清明上河图》中都有,某正店门口还悬挂着红栀子花灯,表示有陪酒女郎乃至色情服务。元代甚至在官酿新酒上市时组织歌女游行,类似于今天的车模。[45]

招牌上方可见栀子花灯。取自《清明上河图》。

如此促销很有必要。因为官酒品质如何不好说,贵是肯定的,即便那正店已经由私人承包。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无论官营民营,叫卖总是需要的。[46]

招标承包,特许经营,盐和钞引都成为资本。

那么,什么是度牒?

度牒就是出家人的身份证。这种凭证一般有两种:僧侣签发的叫戒牒,政府颁发的叫度牒。有戒牒,就可以到其他寺庙挂单,免费吃住;有度牒,则不纳赋税不服兵役。可见度牒是有好处的。问题是,这种实惠只该持有者获得,为什么也变成了可以用来参股的本钱呢?

因为度牒不是白送而是出售的。何况宋代度牒并不完全实名,也发放空白证书。只要填上一个人的名字,政府就承认他是合法僧人,比如鲁智深。他甚至不必剃度,也不必修行,却可以享受不纳赋税不服兵役的优惠政策。

也就是说,度牒其实是一种可以转让的免税特权。

于是度牒也变成了有价证券,像股票一样炒。王安石变法之时,空白度牒的官方定价是一百三十贯,到徽宗前期便炒到了二百二十贯。政府也见利忘义,发行量从每年三四千猛增到三万。结果供过于求,度牒的市场价跌到九十。政府为了救市,又只好出钱回购,并宣布停发度牒三年。

物以稀为贵,徽宗政府的对策似乎不能说错。可惜事与愿违,度牒的市场价不升反降,甚至一度跌至二十贯。中小散户纷纷割肉清仓,金融大鳄则趁机大批买进,然后再哄抬到百贯以上出手。一进一出,所获暴利惊人。

徽宗政府又坐不住了,宣布已经发放的度牒如果还是空白的,必须再交一笔钱,重新领一张收据,才算有效。官方频频出手的结果,是民间资本对度牒失去了兴趣。南宋政府则进一步加强了管理,不但不再滥发,而且规定转卖时加价不得超过一百贯。至此,两宋的“股市风云”才算平息,度牒也才回归了它的本义:控制免税免役的僧尼人数。[47]

但,此案还是让我们印象深刻。

宋代久远,度牒实物已不可考,这里展示的明代度牒,可为参照。开宗明义:“大明律:僧道不给度牒私自簪剃者,杖八十。”

的确,将政府特许的经营权,甚至出家人的身份凭证都当作有价证券来炒,是只有商业社会才会发生的事,两宋便恰恰是这样的社会。一个足以说明问题的统计数字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国家财政收入中,农业税和工商税的比例是三七开:农业税只占三成,工商税则占到七成。[48]

这是史无前例的。作为农业帝国,农业税从来就是历代王朝的统治基础,汉代工商税甚至只是皇家的小金库。宋却居然“本末倒置”了,赵宋官家能不重视工商业吗?

实际上,这个军阀创立的王朝完全没有军阀作风,反倒既重文又重商。赵匡胤夺取政权时,就明确宣布开封的店铺照常营业,之后又减免工商税,这可是不多见的。

两宋商人的地位,也是历朝历代最高的。商人不得骑马坐轿穿丝绸,商人子孙不得参加科举出任官员的规定,在宋代统统不再执行。就连一个开肉铺的屠户,只要生意做得好,也能被尊为“大官人”。[49]

没错,社会风气如此,并由不得鲁提辖。

帝国的专卖制度和官商经济也算成功。事实上,尽管私盐和私酒贩子依然层出不穷,却没有一个是黄巢。宋江和方腊都不是。至于《水浒传》中卖私酒的李立,卖私盐的童威和童猛,则不过是小角色,只能跟着起哄。

宋,确实是商业的。

农村不抑兼并,城市不设宵禁,发展海外贸易,善待民营经济,同时鼓励文化创新和科技进步,这些政策和策略让大宋迅速地富了起来。据统计,从太宗至道三年(997)到仁宗皇祐元年(1049),短短半个世纪,帝国的财政收入居然翻了六倍,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谓不惊人。[50]

奇怪的是,中央政府却越来越穷。太宗皇帝时,国库里总会剩下一半的收入,到仁宗时就不够用,到神宗时更是入不敷出。神宗皇帝甚至这样对宰相文彦博说:天下的弊端实在太多,不改革不行,但当务之急是增加收入。[51]

那么,国家的钱都到哪里去了?

养官、养兵、买和平。

[41]见(南宋)秦九韶《数书九章·市易·均货推本》。

[42]秦九韶的《数书九章》大约完成于南宋理宗淳祐四年到七年,即公元1244年到1247年,距离霍纳宣布他发现的算法大约五百七十年。以上请参看吴文俊主编《中国数学史大系》第二卷,(日本)小岛毅《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

[43]关于钞引,《宋史·食货志下三》及(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铺席》均有记载。以上又请参看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44]该民谚见(南宋)庄绰《鸡肋编》。

[45]正店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及李合群注,正库见《水浒传》

第三十九回,以上所述酒类专卖请参看施正康、施惠康《水浒纵横谈》。

[46]所引诗见王安石《后元丰行》。

[47]以上史实请参看施正康、施惠康《水浒纵横谈》。

[48]见《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第03期贾大泉《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49]请参看吴晓波《浩荡两千年》。

[50]北宋财政收入情况请参看钱穆《国史大纲》。

[51]见(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熙宁元年二月丙辰条。

第四章

新形势

契丹人来了

大宋购买和平,首先是向契丹。

契丹原本是鲜卑的一部分,起先在辽河流域过着游牧和狩猎的生活。这个马背上的民族有着奇怪的发型,妇女儿童个个都能弯弓射雕,全都是肉食主义者,也是天才的骑手和射手。这种形象后来被一位改名为李赞华的契丹王子耶律倍用栩栩如生的画笔记录在案,让我们至今仍能一睹风采。

结果,突厥和回鹘没落之后,契丹便悄然兴起,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五代时期第九年,他们的首领耶律阿保机自称皇帝,之后的国号则一会儿叫契丹,一会儿叫辽。这个新政权是那样的强大和影响深远,以至于俄罗斯人以为中国就是契丹,契丹就是中国,因此把中国叫作Китай。[1]

显然,这就是“契丹”的音译。

汉名李赞华的耶律倍是个卓有成就的书画家,这是他所绘的《东丹王出行图》, 绢本设色, 纵27.8厘米,横125.1厘米,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不能说俄罗斯人没有道理。实际上,契丹强大之后就以中国自居,至少有中国梦。阿保机称帝时就曾问群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你们说先祭祀哪一位?

众人都说:如来佛。

阿保机说:佛不是中国的。

皇太子耶律倍说:那就孔夫子。

阿保机非常高兴。[2]

事实上,辽太祖阿保机不像匈奴、突厥和回鹘的君主那样自称可汗,而是称皇帝,就是要学习北魏拓跋氏,视自己为中华天子,起码也要与中原地区并称南北朝。

辽太宗耶律德光也一样。

德光是阿保机的二儿子,曾任契丹的大元帅。由他而不是他哥哥皇太子耶律倍继承皇位,其实是母亲述律皇太后的决定。太后为什么要这样选择,真相不明。因为倍和德光兄弟俩都是她所亲生,也没听说老大跟老娘有什么过节。因此传统的说法,是归结为妈妈们都难免会有的偏心眼。[3]

这很有可能,因为耶律德光在母亲面前确实孝顺。他甚至在当了皇帝以后,仍然每天都要早请示晚汇报。而且只要太后扬起眉毛看他,就吓得赶紧退下,根本不敢声辩,尽管这位皇帝在战场上不失骁勇,朝堂上不失威严。[4]

如此接班人,很让太后满意。

但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实际上在天显元年(926)七月那个多事之秋,局势是并不明朗的。三个月前,后唐的开国皇帝李存勖(读如序)被杀,中原地区一片混乱。阿保机正要趁火打劫,自己却突然去世。当时,这位契丹皇帝刚刚征服渤海国,正在回京途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可谓死得既不是时候,也不是地方。维持局面,全靠那未亡人。

皇后却要开杀戒。

被杀的是平时不听话的家伙。述律皇后先是对那些将领和酋长的妻子们说:我成了寡妇,你们也得孀居。然后叫来她们的丈夫,边哭边问:你们想念先帝吗?

众人答:先帝恩重如山,岂能不想念。

皇后不哭了。她说:是吗?那就去见他![5]

这事做得够狠,也够危险。阿保机尸骨未寒,契丹兵人心浮动,长子耶律倍奉命留守改名为东丹的渤海,次子耶律德光在外征伐,皇后其实独木难支,怎么还敢杀人?[6]

述律却很明白,此时如不立威,以后再无机会。于是她决定赌一把,而且她赌赢了。从此契丹人都知道,这个小名叫作月理朵的回鹘女人,可不是月光下鲜嫩的花朵。一旦发起飚来,比她那身高九尺的丈夫阿保机还要恐怖。除了乖乖就范和唯命是从,自己并没有别的选择。[7]

月理朵却再次让人刮目相看。

一年后,阿保机入土。月理朵砍下右手送进陵墓,代替自己为先帝殉葬,然后让倍和德光骑马并肩站在一起。皇后对契丹贵族们说:两人都是我的亲生儿子,我都喜欢,却不知道该立哪个。你们拥护谁,就去牵他的缰绳。

众人猜透她的心思,都说:愿立大元帅。

耶律倍也说:德光功勋盖世众望所归,宜承大统。

月理朵顺水推舟:既然如此,那就听你们的。[8]

于是大元帅耶律德光成为契丹皇帝,母亲述律月理朵成为太后。被封为东丹王的哥哥皇太子耶律倍,则在四年后选择了流亡。他乘坐后唐派来的海船南下,然后由山东半岛登陆进入洛阳。后唐皇帝热情地接待了他,还赐他一个中国式的名字叫李赞华,意思是仰慕赞美中华。

这很可笑,因为那后唐皇帝原本是沙陀人。

更具有戏剧性的是,三年后,后唐发生内乱,改名为李赞华的耶律倍写信给弟弟耶律德光:机不可失,快来![9]

看来,血还是浓于水。

耶律德光也当真来了。不过他并没有取代后唐,也没有进攻洛阳,而是在太原另外扶植了一个傀儡皇帝——后晋高祖石敬瑭。他对石敬瑭说:我看你这人长得不错,就让你当中原的天子吧!然后解下皇袍披在石敬瑭身上。[10]

后晋皇帝就是这样黄袍加身的。

当时耶律德光身上穿的,恐怕还是契丹的衣冠,石敬瑭这皇帝当得可真是不伦不类。这家伙也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干脆向契丹君主俯首称臣,还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尽管他其实年长十岁。耶律德光则大度地说:称臣就免了吧,称“儿皇帝”就好,亲切,像一家子。[11]

站在中原王朝的立场,这就是“认贼作父”了。好在多年以前,阿保机曾经与后唐太祖李克用结为兄弟,石敬瑭则是李克用养子的女婿,论辈分并没有吃亏。但自称儿皇帝却实在太恶心,太谄媚,也太恬不知耻。[12]

住在洛阳的李赞华或耶律倍却被后唐之主杀害,时年三十八岁,死后被一位老和尚掩埋。后来,弟弟耶律德光迎回了哥哥的尸骨,追认他为契丹皇帝,庙号义宗。[13]

儿皇帝石敬瑭也没混多久,在位五年半就呜呼哀哉,他的继承人则自命不凡地与契丹翻脸。这一次,契丹干脆灭了后晋。公元947年正月初一,耶律德光率军进入开封。二月初一,他换上中华皇帝的衣冠,按照中国方式重新举行登基仪式,同时宣布改国号为辽,改元大同。

也许,在耶律德光看来,胡汉一家的大同世界总算由他缔造出来。可惜,历史并没有到这一刻,他自己反倒很快就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不得不打道回国,并且死在途中。[14]

但,燕云十六州却是收不回来了。

历史上的所谓“燕云十六州”,包括今天北京和天津的全境,以及河北和山西的北部地区。看看地图就知道,那里不但是富饶肥沃的农耕地带,战马和骑兵的生产基地,更是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堪称中华帝国的黄金地段和门户地区。然而如此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却被石敬瑭大笔一挥就拱手相让。为了当那个儿皇帝,他在披上耶律德光皇袍的那一天,便将这片土地白白送给了契丹。[15]

可惜我们只能称石敬瑭为卖国贼,没法骂他汉奸,因为这家伙虽然有个像模像样的汉式姓名,却其实是沙陀。包括之前的后唐李存勖,之后的后汉刘知远,也是。洛阳和开封的城头一再竖起沙陀王旗,不怪石敬瑭吧?

契丹却从此以“北朝”自居,燕云十六州则成为中原王朝的心头之痛。事实上,这片土地直到公元1368年,才由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徐达收回。此前,则只有后周世宗柴荣收复部分,史称“关南之地”。但正是这一小块地方,成为辽宋之间的争端,也成为契丹多次入侵的口实。

战争,已不可避免。

[1]契丹和辽国号更改的次数和时间,学术界没有定论,也有学者认为他们实行的是双国号制。本书为方便读者,称其民族和政权则为契丹,称其君主则为辽,比如辽某宗。

[2]见《辽史·义宗倍传》。

[3]司马光即持这种观点,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天成元年九月条。

[4]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天成元年九月条,《辽史·太宗本纪上》。

[5]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天成元年七月条。

[6]阿保机去世是在天成元年七月辛巳,述律皇后杀人是在当日,而耶律德光和耶律倍赶来已是八月。这一时间差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五天成元年七月条,《辽史·太祖本纪下》。

[7]阿保机和述律皇后的基本情况,见《辽史》之太祖本纪上、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

[8]此事《资治通鉴》系于阿保机去世两个月后,恐误。今据《辽史》太宗本纪上、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传、义宗倍传改。

[9]见《辽史·义宗倍传》。

[10]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天福元年十一月条,《辽史·太宗本纪上》。

[11]事实上耶律德光要到公元947年才换上中华皇帝的衣冠,事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六天福十二年二月条。因此《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天福元年十一月条胡三省注即称:石敬瑭盖以北服即位。石敬瑭自称儿皇帝,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一天福三年八月条。

  如果觉得易中天中华史第十七卷:大宋革新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易中天小说全集易中天中华史第十七卷:大宋革新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易中天品三国品人录费城风云成都方式大话方言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帝国的惆怅读城记,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