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吉川英治作品三国·三国志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来得正好!”

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与亲随精锐吼叫着上前迎敌,司马懿也挺起长枪,呐喊着向魏延冲去。

魏延果然武艺高强,面对司马懿父子的进攻毫不畏惧,双方你来我往杀得难解难分。但眼见司马懿背后又有乐綝、张虎两支人马赶上前来,魏延不得不收兵撤退。

“快追!不要让他跑了!”

司马懿今日这般积极求战,似乎有些一反常态,似乎是在证明他绝非一味保守怯战之人,一旦发现稳操胜券的战机,他也会不顾一切大胆进击。

转眼间来到了葫芦谷旁巍峨的群峰前,魏延忽然喝令士兵停止撤退,转身鼓噪着又来抗击魏军,但渐渐挡不住,蜀军被杀得只能继续逃窜。

魏延其实是奉孔明之命在且战且退,他故意抛弃自己的头盔,逃入葫芦谷中,又按照孔明“白日可望七星旗处走,夜晚便向七盏灯处退”的指令,领着败兵奔逃而去。

“且慢!此处地形颇为奇怪。”

司马懿率军追到葫芦谷口,猛然勒住坐骑,制止了追得正在兴头上的两个儿子与亲随,急忙吩咐左右:“派几个人去谷中探探虚实。”

几名亲随立即催马向葫芦谷中驰去。这条进入葫芦谷的小路甚为狭窄,只能容得单骑通过。

过不多时,探完谷中虚实的亲随回来报告:“启禀大都督,谷中各处尽是栅寨壕堑,还有新造的寨门与粮仓,守备的蜀兵似已全部撤到南边山上去了。从那山上插着的七星旗来看,葫芦谷外的孔明大营,可能也早已转移到了南边山上。”

司马懿一听,高兴地一拍马鞍,对左右下令:“立刻将敌人的兵粮全部烧光!”

蜀军致命的弱点在于兵粮供应,若将孔明囤积于此以备久用的大批粮食烧尽,不啻兵不血刃地置数十万蜀兵于死地。

“立即冲进去焚火,而后迅速返回!”

听到父亲下令,司马师、司马昭大喝一声:“跟我来!”

当即率领魏军沿着那条仅容单骑得过的小路,依次向葫芦谷里冲去。

岂知刚进谷口,司马懿便在马上再次挥手阻止了魏军:“不可前进!你们看,魏延正跃马横刀挡在前面。”

司马懿担心的不只是挡在前面的魏延人马,附近那些粮仓与寨门前堆积的枯柴,也使他生了疑心。

若按常理,即便是蜀军自己,也必会禁止在仓库附近堆放易燃物品,然而现在那些寨门粮仓跟前,为何却有堆积如山的枯柴?对于这一疑点,方才进谷打探虚实的亲兵未曾留意,却未能逃过司马懿的法眼。

司马师与司马昭见父亲犹豫不决,纷纷请缨道:“眼前又无敌人大军,我们兄弟二人前去杀败魏延,请父亲督促士兵乘势在谷中四处放火,然后一起退出谷外。”

司马懿却坚决拦住跃跃欲试的两个儿子道:“万万不可。刚才进来的那条小路太过狭窄,万一蜀军趁我们在谷中放火时堵住谷口,断了退路,我们就只能被困在这里等死了。事不宜迟,师儿,昭儿,快跟我撤出谷外去!”

“啊?就这么空手而归?”

“立即撤退!赶快大声命令那些士兵不要再向谷里拥进来了,叫他们往回走!”

司马懿随即自己也挥舞着手中马鞭,声嘶力竭地大声呼喊,命令士兵原路返回。但谷外的人马只顾争先恐后地从那条小路向谷中拥来,哪里听得到他们的呼喊。

就在这混乱的当口,不知何处突然飘来了一股刺鼻的烟味,魏军士兵顿时被呛得双眼流泪,咳嗽不止。

“啊!这是哪里来的烟?”

“别放火!不准放火!”

但这火根本不是魏兵所放。

烟火之中,听到命令的士兵开始向谷外撤退,谷外的士兵还在不断拥进谷来,只见通向谷口的那条小路上,魏军士兵你推我搡,乱成一团。

偏偏就在此时,又听得谷中忽然一声轰响,说时迟那时快,小路两旁的断崖似乎一同颤抖起来,几块大得惊人的岩石从天而降,魏军的大批士兵与马匹还未来得及发出哀号,便被压扁在石下。抬眼一看,狭窄的山谷出口也已被累累巨石完全封死。

魏军尚未回过神来,紧随着巨石之后,四周山上又飞来雨点般的火矢,转眼之间,葫芦谷中燃起了一团团熊熊烈火。司马懿与魏军将士正骑着马在谷中乱窜,又是一阵地动山摇的巨响,蜀军引燃了地雷,堆积的枯柴与树木野草尽被点燃,葫芦谷中成了一片火海。

烈火熊熊加之无路可逃,魏军被烧死过半,在火海中狂奔的战马也踩死了众多士兵,谷底腾起火焰浓烟,伴随着哀号惨叫声直向空中冲去。

却说魏延将司马懿父子引进葫芦谷,见魏军被烧得呜呼哀哉,不觉高兴地对手下士兵喊道:“大功告成!现在该撤退了。”

他满心欢喜地向谷口跑去,哪知葫芦谷口已被巨石封住,他自己也无路可走了。

“怎么回事?我尚未发出脱身的信号,为何便早早封住了谷口?”

魏延心中着慌起来,自己的盔甲已经着火,部下也一个个倒在烈火之中。他怒发冲冠,咬牙切齿地愤愤骂道:“孔明!你这个畜生!你平日对我怀恨在心,居然设计要将我与司马懿一同除掉。我今日纵然丧生于此,也死不甘心!”

此时的葫芦谷中热气蒸人,尚能叫喊的活人已越来越少,司马懿躲在一处堑壕中,紧抱着两个儿子失声叹道:“啊!没想到我们三人竟然在此地死于非命!”

然而,或许是司马懿父子运势正盛,命不该绝,恰在此时,一阵骤雨自空中沛然而下,转眼之间,葫芦谷中的大火便被压了下去。蒙蒙黑烟升腾起来,待到狂风吹过,眼看各处的火苗又有了复燃之势,没想到又是一阵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将死灰复燃的火苗彻底扑灭。

“父亲!父亲!”

“啊!昭儿,师儿,我们是在做梦吗?”

“不是做梦,是上苍在佑护我们,我们还活着!”

“太好了!我们得救了!”

司马懿父子三人爬出堑壕,东奔西撞,最后竟幸运地从葫芦谷这块死亡之地走了出来。

马岱领着一小队蜀兵发现了他们,他看到了这三个抱头鼠窜的狼狈之人,却并未想到会是司马懿父子。追了一阵,远远望到一队魏军迎面而来,马岱于是停止追击,收兵回营,因为他不愿为了区区三个逃兵大动干戈。司马懿父子总算捡回了自己的性命,在迎上前来的魏军中,他们见到了赶来的张虎、乐綝。

司马懿父子与张虎、乐綝一同赶回渭水大营,却发现此处也发生了异变,大营东侧的一处阵地已被蜀军占领,魏将郭淮、孙礼为了击退蜀军,正与蜀兵在反复争夺浮桥。

蜀军见到司马懿所在的那支人马自另一方向开来,担心受到两面夹击,立即远远地撤回到了渭水南岸。

司马懿下令:“把浮桥烧掉,切断敌军进攻的通路!”

魏兵立即烧毁了这条两军通常交战的必经之路。所幸渭水上的其他几处还有相同的浮桥,进攻祁山的人马收兵回营时尚不致无法渡河。

无独有偶,从祁山回营的各路人马也是溃不成军,魏军大营不得不通宵点燃篝火,好将散兵与伤员收拢于渭水北岸。

司马懿担心孔明会乘虚从渭水下游偷渡,迂回到背后袭击大本营,当天又调动大批士兵前去加固营后防守。

魏军此次又被孔明请君入瓮,一天下来,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遭到了蜀魏两军开战以来最大的一次打击。蜀军虽然战果辉煌,但却有一人在黯然落泪,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朝放走长蛇,他日又能如之奈何?”

这无限感伤之人正是孔明。他煞费苦心,设下一举歼灭司马懿父子的万全之计,却被一场出人意料的大雨从天而降,瞬间扑灭了葫芦谷中的烈火,使他多日的苦心一夕化为泡影,这叫他怎能不仰天长叹!孔明纵然足智多谋,但天公不作美,他也只能独自落泪,将无限的遗憾埋在心里。

七十八 巾帼素衣

杰出的统帅一旦错失绝好战机,其心中的痛惜是常人无法知晓的。

蜀军营中一片欢腾,上下均在对表面上的大胜庆贺,独有孔明心中郁积着无法释怀的遗憾。

自他率领大军暂时移阵渭南之后,营中就频频有一种令人感到不安的气氛。

孔明询问左右营中何以时有骚动,部下答道:“不知因何缘故,魏延整日都在怒气冲冲,寻衅滋事。”

孔明遂将魏延唤来问道:“有人说你屡屡口出怨言,不知你心中有何不平?”

魏延一听,怒目直视着孔明说道:“这话丞相该问问自己才是。”

“什么?你此言何意?”

“既然丞相要问,末将也就直言不讳了。”

“你但说无妨。”

“将司马懿引进葫芦谷中,可是丞相下的命令?”

“当然是我命令你的。”

“当时若非上天有眼,大降甘霖,将葫芦谷中烈火浇灭,我魏延岂能在此回丞相问话?恐怕早已命归黄泉,与那司马懿父子一同被烧成焦炭了!想来是丞相憎恨我魏延,才设此毒计,要让我陪司马懿去一同做鬼的吧。”

“你就是为此愤愤不平?”

“此事岂有不怒之理?”

“太不像话了!”

“我太不像话?”

“不,是马岱太不像话了。我早已仔细叮嘱过他,须得确实看到你脱身的信号,方能推石堵路、发动火攻,他岂可如此草率!来人啊!把马岱找来!”

孔明的愤怒比魏延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使魏延大感意外。

马岱进帐以后,被孔明一顿痛骂,又被剥去衣服,挨了五十刑杖,最后从一路人马的统兵大将被贬为伍长。

马岱黯然回到营中,无颜面对自己部属,只是独自掩面愤然落泪。入夜以后,孔明的亲信樊建悄悄来到他的帐中,安慰他道:“丞相命我前来向将军赔礼。那魏延三心二意、早有反骨,丞相本欲在葫芦谷一役之中将其除去,不料天降大雨,坏了丞相大计,使司马懿与他得以苟全性命。将军本无任何过失,只是事到如今,倘若那魏延怒火不息,叛蜀降魏,实对我军不利,丞相万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让将军这般蒙冤受辱。丞相望你为了蜀国暂且忍辱负重,来日机运来临之时,必会当众为你平反叙功,加倍补偿你所作出的牺牲,以雪今日之耻。”

听完樊建的一席话,马岱心中怨恨豁然冰释,反而更加体谅孔明的苦衷。

岂料心术不正的魏延并未因此善罢甘休,他想要让贬为伍长的马岱终日不得安生。这一天,他向孔明提出要求:“请丞相让马岱做我的部属。”

孔明心里明白他要报复马岱,自然不会答应他的要求。但魏延对孔明想要保护马岱心知肚明,因而再三要求,毫不让步。马岱听说此事之后,反而主动对孔明请缨:“我愿意到魏将军麾下效力。”

马岱看上去是自愿当了魏延的部下,但他心中强忍下的屈辱,旁人又何以知晓。

却说此时的魏军营中,也弥漫着一股骚动不稳的气氛。与魏延对孔明的愤懑不同,魏军营中并未有对司马懿的愤恨,亦无诸将之间的内斗,而是由于连战连败导致的愤愤不平。

这种愤愤不平愈演愈烈,以致魏营上下怨声载道,无人不是满腹牢骚。

这些牢骚抱怨并非事出无因,而是源自于葫芦谷战败之后各营张贴的一纸告示:“玩忽职守离阵出营者,斩!妄言惑众挑拨是非者,斩!随意出阵挑衅敌营者,斩!”

这种专守防卫、消极作战的军令,钳制了魏军的一切军事行动。

冬去春来,渭水冰化,魏军依然按兵不动,与蜀军维持着对峙的局面。

“大都督看来忘了是在打仗了。”

尽管有军令掣肘,魏军营中的牢骚抱怨声依然越来越大。司马懿对这些讥讽并非毫不知晓,但他始终置若罔闻,一脸视若无睹的表情。

这一天,郭淮前来向他禀报:“据末将观察,孔明看似打算有所动作,像是要将阵地移往别处。”

“你也这么认为?我也觉得孔明像是要转移阵地。”

司马懿多日来不言战事,此时终于向郭淮透露出自己对形势的看法。

“孔明若是举斜谷、祁山之兵,取道武功,依山向东挺进,形势将愈益对我军不利;如果将大军朝西开往五丈原,我军便可从容应对,无甚堪忧之处。”

司马懿果然慧眼如炬,他出此言之后不过几天,孔明大军便开始了大转移,而且目的地不是武功,而是五丈原。

武功即今日之陕西省武功县。司马懿认为,孔明若是将大军转移至此,则表明他已破釜沉舟,要与魏军进行一决雌雄的殊死决战。对魏军而言,这将是一场难有胜算的恶斗。

然而,孔明未走这步险棋,而是转移到了便于进行持久作战的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蜿蜒千里的渭水之南、今日宝鸡县西南三十五里之处,与历次对垒中蜀军的阵地相比,离蜀中更远,更为靠近中原。来到此地之后,魏国的长安府、潼关甚至都城洛阳,都已近在咫尺,指日可达。

无论从孔明选择的这一筑阵位置,还是从蜀营的军容士气来看,都凸显出孔明的气魄与决心,“此番出征,若不能从此地直捣魏都洛阳,甘愿化为五丈原之土,誓不空手返回汉中!”

而司马懿得知消息之后,却也庆幸,“蜀军移兵至此,实乃我魏国之大幸。”他之所以对孔明移师五丈原如此高兴,是因为自己对与孔明打持久战颇有信心。

此时令他感到困扰的,毋宁说是自己那些鼠目寸光、不观大局的部将。这些将领只知逞勇斗胜,见他一味坚守不出,不觉对他心生轻慢之意,动辄讥讽他胆小怕事,营中纪律更是每况愈下。

司马懿为了稳住军心,故意上奏朝廷,请求准许出战,魏帝阅毕奏章,再次派辛毗持节前往渭北营中宣谕:“令司马懿巩固阵地,坚守自重。如再有敢言出战者,即以违旨论。”

蜀军得此消息后,姜维立即进帐禀告孔明:“魏帝又令辛毗前来重申专守防卫,岂不更加挫了自家士气?”

孔明闻言含笑答道:“不然。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倘若司马懿真的求战心切,以为胜券在握,何须多此一举,舍近求远去请朝廷批准出战?说来可笑,定是他自己无意作战,却要在军中维持自己威信,才如此故作姿态,想借朝廷之威来为自己稳定军心。”

数日以后,忽有探子来报,云魏军营中频频响起“万岁”的呼声。孔明即再遣一名老道的细作再去打探。此人潜入魏军营中侦察归来,一脸愁容地报告道:“敌营中盛传,吴国已经向魏廷降服称臣。”

孔明一听,不觉大笑起来,语带安慰地责备那细作道:“以目前的形势,吴国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向魏国投降。你已年届六十,为何眼力如此不济,竟然会相信这种可笑的谣言?”

自从移师五丈原之后,孔明处心积虑要引司马懿出战,而魏军只是坚守不出,对蜀军挑衅不加理睬。

蜀军虽然已经深入敌境,但孔明并不主动举兵攻击,只是令士兵频频叫阵,力图诱使魏军盲目出击。不得已采取这种战法,是缘于两军兵力装备上的差距。魏军占得地利先机,后勤补给远较蜀军充盈,利用按兵不动的这段时间,已经逐渐补充了庞大的兵力。据孔明估计,司马懿业已集结了八倍于自己的大军。

面对如此强大的魏军,蜀军在兵员与物资装备上均居下风,除了诱敌盲动、各个击破之外,已无更好的克敌制胜战术。

对于蜀军的处境与孔明的战术意图,司马懿自然心知肚明,因而他极具耐心,对蜀军的叫战不理不睬,整日只是守在营中。面对如此毫无反应的敌人,孔明纵然足智多谋,也对他无计可施。

蜀军虽然为持久作战之计,在祁山、渭南一带大举安抚百姓、屯田自给,缓解了兵粮的困境,但如此年复一年地在敌国境内度日,只能勉强维持原有战力,而魏军的防卫工事与兵力装备却在日益增强。

这一天,孔明挑选了一名信使,拿出自己的亲笔信与一个精致的盒子,吩咐他道:“你且到魏营去一次,将这些东西亲手交给司马懿。”

信使乘车来到魏军营阵。自古以来,敌对双方不得击杀对方乘车求见的使者,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即所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如果觉得三国·三国志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吉川英治小说全集宫本武藏:剑与禅三国·三国志,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