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吉川英治作品三国·三国志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实际上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问题,所以才会用“命该如此”来安慰自己。
后汉朝廷灭亡翌年三月,一个名叫张嘉的渔翁,从襄阳远道而来求见孔明。“我在襄江撒网的时候,忽然看见一道闪光,接着河里就浮上来了这个东西。”他将打捞来的东西献给孔明。
那是一颗黄金大印。金光灿烂的印面上,刻着八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孔明一见大惊:“这才是真正的传国玉玺。据说当年洛阳大乱之时,皇后将玉玺带走,后来不知去向,此定为玉玺无疑。传给曹丕的那颗,想必是朝廷后来仿造的。”
他即刻召来太傅许靖、光禄大夫谯周,令他们调查相关文献。众人纷纷传说:“这一定是上天的启示,只有汉朝宗亲汉中王,才应继承汉朝正统。”
还有人说道:“近来成都西北的天空,每夜都有祥光瑞气升起。”
孔明期盼的气运,在蜀中越演越浓。终于有一天,他与诸臣一起来到汉中王寝宫,劝他道:“继承皇帝御位,恢复汉朝正统,告慰祖庙先灵,安抚万民,此其时也。”
刘玄德听后愕然说道:“你们岂能陷我于不忠不义之地!”
孔明正色答道:“我等怎敢将反贼曹丕与主公等同视之。曹丕这种大逆不道的罪人该由谁来惩治?除了景帝后裔的主公以外,还有别人吗?”
“但我曾为人臣子,仅是涿县一介村夫。普天之下,率土之滨,尚无一处得施王德。(东)汉既亡,若由我来承继,只会像曹丕一样被人唾骂。不必多言,我不想称帝!”
刘玄德执意不听,孔明只得默然退出。
从此以后,孔明便称病不出,不理政务,也不见任何人。
刘玄德听到消息,开始担心起来,“孔明看来病得不轻啊。”终于,他按捺不住,亲自来到孔明住处,探望病情。
孔明慌忙下床,整理衣衫恭迎。刘玄德一进病室,便说:“你不必起身,如此若病情加重,反显得我不该来。军师,不必客气,快请躺下。”
“臣诚惶诚恐,主公竟然驾临寒舍,垂怜病榻之人,臣真不知如何感谢才好。”
“你瘦了许多,食欲如何?”
“没什么胃口。”
“究竟是什么病?”
“臣是心里烦躁,身体并无不适。”
“是心病?”
“唯愿主公明察。”
孔明说完闭上眼睛。刘玄德反复询问,他总是回答身体无病,只是心如火焚。
“军师,是否前次我拒绝你的进言,所以心中烦闷?”
“确实如此。臣自出茅庐以来,已十余载。以不才侍君,如今取得巴蜀,总算实现了部分理想。但值此建立万代基业、大展不朽宏图之时,不知主公为何只惧怕世俗舆论,拘泥个人名声,似乎不再矢志安定天下。若要统一昏黑离乱之世,奠定万代基业,唯有天选之人方能为,并非寻常有志者皆可为之。臣虽不肖,但出茅庐侍君,皆因深信天选之人非主君莫属。主君当年也确曾踌躇满志,要为百世万民安定天下。而今日刘皇叔也同常人一般,老则安于小成,只图明哲保身。但凡想到此事,臣病亦每况愈下。”
孔明说得沉痛至极,坦坦荡荡,并无半点私心,刘玄德听后不得不服。
他素重声名。世人的毁誉褒贬,对他来说非同小可,故而对于称帝之事,起初他很难听从孔明的意见,然而目前巴蜀周边的事态与领内的形势,已经容不得刘玄德再优柔寡断。
“军师之意我已明了,此前的顾虑看来太过肤浅。如此沉默下去,或许会被天下人耻笑,以为我承认曹丕篡位的大魏。军师痊愈以后,请再来继续深谈。”
刘玄德应允孔明之后,便打道回宫去了。
几天之后,孔明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蜀廷上,每日与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青衣侯向举、阳泉侯刘豹、治中杨洪、昭文博士伊籍、学士尹默及其他文武重臣商议,反复推敲登基大典各项事宜。
建安二十六年四月,成都迎来了建都以来最隆重的盛典。登基礼台筑于武担之南,銮驾出宫门时,满山遍野军旗飘扬,文武百官群星般簇拥四周。山呼万岁声中,刘玄德接过玉玺,昭示天下,正式继帝位。
仪式礼毕,即刻发布诏令:定国号为大蜀,改年号为章武元年(公元221年)。
大魏立了大魏皇帝,大蜀立了大蜀皇帝,天无二日的千古铁则已碎,东吴对此又会采取何种行动?
即位大蜀皇帝以后的刘玄德,容颜也为之一变,比汉中王时代更显庄重老成。
变化最大的是他做事的气魄。他虽一度瞻前顾后,拘泥于名声人情,甚至似乎丧失了青壮年时期的鸿鹄之志。自从在孔明宅内听过孔明推心置腹的一席话后,刘玄德大彻大悟,开始积极处理文武政务,展示出原有的魄力与老年人特有的持重。
一天,蜀帝豪迈地向群臣宣布:“朕此生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讨伐东吴,为桃园结义的兄弟关羽报仇,大蜀正是为此目的在进行军备。朕要倾全国之兵,以履结义誓约,汝等要戮力从事。”
朝廷上百官云集,肃然无声,个个脸膛红亮,目光炯炯,对蜀帝的号召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赵云却不以为然地反对道:“不可,不可,现在不能讨伐东吴。臣以为灭魏之后,东吴会不战自亡。若留魏于后,先去伐吴,魏吴必联手攻我,使我大蜀陷入苦境。”
“赵云!休作此言!”
刘玄德怒视赵云,呵斥道:“东吴孙权乃朕不共戴天之仇敌。杀我义弟,收容叛徒傅士仁、糜芳。我要生啖其肉,灭其九族,让世人知道为非作歹的下场,否则朕即位大蜀皇帝,有何意义?”
“不然。骨肉之仇,惩治叛臣,皆是陛下的私仇,希望您更重视大蜀的国运。”
“关羽乃国家重臣,傅士仁、糜芳之流乃国之逆贼。扶正压邪,洗雪冤仇,这等国事岂能说是私仇?我们同仇敌忾,师出有名,必能获胜。你的那套理论,中听,但不中用。”
蜀帝刘玄德决意已定,他命敕使前往南蛮修好,借得五万南蛮兵马。
却说在这期间,张飞突然罹难身亡。
张飞此时人在阆中(今四川阆中市),敕使带来皇命,他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
“家兄虽已高就万乘之位,看来并未忘记我这不成才的愚弟。”他极重感情,说着竟在敕使面前掉下泪来。
自从关羽死讯传来,张飞变得更加感情用事。一喝醉酒便动怒,醒过来又骂人。有时还会朝着东吴方向独自哭泣,咬牙切齿地拔剑发誓:“总有一天,定报义兄之仇!”
他发起怒来,经常殃及营中官兵,对他们拳打脚踢,以致招来许多怨恨。这天他领受任命之后,款待敕使,酒后竟大声喝问:“你们这些大蜀的朝臣,为何不劝皇帝早日发兵讨东吴?!”
在他眼中,好像是敕使在阻止发兵。
十九 桃园春尽
张飞平时饮斗酒都不醉,今天却青筋暴起,满脸通红,眼中都是血丝。他唾沫横飞地对敕使说道:“不光是一般朝臣,孔明这个众臣之首也不争气。听说他当了丞相,看来他和蜀国的文武百官都贪图荣华富贵,内心已经厌倦艰苦的征战,真是一帮可气的小人!张飞不肖,今日有幸获赐爵位,荣幸之至,备感更应知恩图报。每当想到关羽已不在人世,我恨不得立即对东吴以牙还牙。无奈的是,尚未灭东吴,众人便只图尽享皇恩,安于太平,实在令我难以释怀。关羽若地下有知,岂不大失所望!”
张飞说罢,号啕大哭起来。
醉倒或大动感情时,张飞总是习惯以大哭来宣泄悲愤。他的这番话,绝非酒后失言,而是郁积已久的愤慨。
果然,敕使离开以后,他也动身前往成都,力促刘玄德对东吴发兵。
从恪守桃园结义誓言来说,皇帝刘玄德此时的心情也与张飞一样。年过六十,他更重视保持晚节,自从对群臣宣布“与东吴不共戴天”之后,每日亲临练兵场,督导兵马训练,等待发兵时机。
而孔明等文武百官,认为应以社稷久安为重,大多反对立即出兵讨吴,“陛下初登九五之位,发动大战,绝不利于保重宗庙之政。”
刘玄德虽心中不愿,也只好暂缓出兵,张飞就在这时来到了成都。
听说刘玄德此日已出宫去练兵场督武,张飞未进宫门,直奔练兵场。
一见蜀帝,伏拜行完君臣之礼,他一把抱住蜀帝两腿,放声大哭。
刘玄德抚着张飞脊背,恳切地安慰道:“你来得正好。关羽已经谢世,桃园结义的兄弟现在只剩你我二人。你的身体还是那么健壮吧?”
张飞以拳拭泪道:“感谢陛下至今未忘当年的桃园誓约。张飞虽不肖,但不报关羽之仇,根本无心享受任何荣华富贵。”
刘玄德听得泫然泪下,“朕与你心心相通。总有一天,必定与你一同去攻打东吴。”
张飞不禁雀跃而起,“既然陛下有此勇气,就请不要说‘总有一天’。张飞愿立刻与陛下前去攻打。有些文官武将只想安于小康,歌舞升平,若依他们所言行事,此生何时能解这心头大恨?”
“说得好!好极了!”刘玄德被张飞说得心潮澎湃,当机立断,直接对张飞下令,“你立即回阆中去,提本部兵马向南进发。朕率大军到江州与你会合,然后一同伐东吴。”
张飞叩头,高兴地从阶上一跃而下,立即回阆中去整备兵马。
蜀帝的发兵计划立刻遭到群臣反对,学士秦宓直言劝谏,但刘玄德根本不听,反而斥责道:“朕与关羽犹如一体。现关羽被杀,东吴猖獗,朕岂能坐视不顾?谁若再阻拦,朕即下令拘捕,斩首!”
刘玄德原本温和保守,晚年的这种举动,完全判若两人。
孔明也表奏蜀帝,力陈伐东吴虽可,只是时机未到。他的谏表依然无法让刘玄德打消征讨东吴的念头。
大蜀章武元年七月上旬,七十五万蜀军从成都开始远征,前次从南蛮借来的赤发黑奴蛮夷队也随军出发。蜀帝将孔明留在成都,令其保护太子,镇守后方。又令马超、马岱堂兄弟二人前往汉中,与镇北将军魏延一同驻守,汉中为通往前线的重要粮站,因此也须部署重兵。
远征军以黄忠为前部先锋,冯习、张南为副将,傅彤、张翼为中军护卫,赵融、廖淳殿后。帅旗之下,坚阵如云,浩浩荡荡从蜀中向南开进。
可是,一幕震动蜀国的惨剧突然发生,飞来横祸落在张飞身上。
却说那日张飞赶回自己治下的阆中,立刻对所属将士下令:“马上准备出征。”
他气势汹汹,像是要将东吴一口吞掉一般。又召来部将范疆、张达,吩咐道:“讨吴一役,是为吊唁义兄关羽而战。从船帆到旗甲战袍,皆须改为白色,全军要以白旗、白袍出战。此事交由你们二人去办,三天之内办妥,第四天早晨从阆中出发,不得有误。”
“遵、遵命。”范、张二人瞠目结舌,深知张飞的命令三天之内绝对无法完成,实为强人所难。
但张飞的个性他们非常熟悉,只好先退出来,商议之后,才又来到张飞面前陈情:“恳请将军宽延至十天,时间如此紧迫,属下实在无法完成。”
“什么?完不成?”张飞青筋暴起,怒从中来。左右参谋已在研究作战计划,他自己仿佛也已身在战场。
“出征在即,岂能等得十天时间?你二人违抗军令,只能严惩不贷!”
张飞命将范疆、张达绑在营中大树上,自己持鞭抽打。当着营中将士之面受此鞭笞责罚,范、张二人羞耻难当。
他们一边哀号,一边讨饶:“将军饶命。三天之内,我等一定将您吩咐的物品办齐。”
张飞一听,不假思索地爽快说道:“能办得到就好。且放你们回去,悉心加紧准备!”说完命人将他们从树上解了下来。
当晚,张飞与诸将喝完酒后,回自己帐中睡觉。平时他也经常如此豪饮,如今出征在即,更喝得酣畅淋漓,酩酊大醉。他上床倒头便睡,鼾声如雷。
二更时分,两个蒙面人鬼鬼祟祟贴着帐壁摸入帐内,原来是范疆、张达。他们静听张飞鼾声片刻,知其确已睡熟,这才从怀中抽出短剑,一声暗号,蹿到床边,将张飞首级割了下来。
他们提着首级,飞鸟般地朝帐外黑暗中奔跑,跳上等在阆江边的一艘船,带着几十口家小,顺流向东吴逃去。
张飞如此一条好汉,死得实在可惜。无奈他性情粗暴,目光短浅,以致遭此横祸。他自桃园结义身经百战,明明可以为大蜀再尽忠勇,却不想今日身首异处,时年仅五十五岁。
二十 雁儿骚动
大暑七月,七十五万蜀军远离成都,马不停蹄地向南挺进。
孔明紧随在刘玄德身旁,一直送到百里之外。刘玄德催促孔明道:“请丞相就送到此处吧,太子之事就拜托你了。”
孔明惆怅地独自返回成都。
第二天,正当刘玄德扎营休息时,张飞的部将吴班飞马疾驰,追了上来。
“皇上,请看。”
他气喘吁吁,呈上一封奏表。刘玄德从侍臣手里接过来一看,大叫一声:“啊!张飞?”顿时觉得天旋地转,险些晕厥过去。只见他手按额头,喘息不止,浑身颤抖,脸色苍白,冷汗沿着脸颊一滴滴流下来。
片刻之后,才听他自言自语道:“难怪昨夜我两次惊醒,只觉得心惊肉跳,没想到竟然是……”说着便泪如雨下。过了很久,才有气无力地说道:“真是天命难违啊!今晚我要好好祭他,设坛!”
第二天一早正待开拔,一员年轻大将,身着白袍,头戴白盔,率领一彪人马急急赶来。
“我乃张飞之子,张苞。”那将领自报姓名后,立刻被带到刘玄德面前。
刘玄德一见张苞,悲痛之中,顿时感到一丝欣慰,他重新振作起精神,对张苞说道:“好!英姿飒爽,真像当年的张飞。你与吴班一起去当朕的先锋如何?”
张苞答道:“谢皇上!张苞愿代父担当先锋,杀敌立功,好让父亲瞑目于九泉之下。”
就在同一天,关羽的次子关兴也带着一支队伍前来会合。刘玄德看着关羽的儿子,不禁又流下了眼泪。
两军开战迫在眉睫,刘玄德却频频落泪,身旁的大将奏道:“古人云:龙泪落地,亢旱三年。请陛下以社稷为重,珍重玉体,如此方能提高官兵战斗士气。”
“甚合朕意。”刘玄德立即醒悟过来。
如今他是以年逾六旬的高龄,率领七十余万大军,挺进在千里征途上。他心如明镜,知道尚未接敌就伤心损身,是无法战胜东吴的。
刘玄德的一喜一忧的确关乎全军的士气,许多将士很在意天象地变,认为各种事件均预兆着战场的吉凶胜负。
某日,陈震对刘玄德建议:“附近有座青龙山,住着个隐士,名叫李意。此人精通天文地理,世间纷纷传说他是当代神仙,可否请他来为此次出兵卜一下吉凶?”
刘玄德对此并不热心,只是许多部将都想请李意来卜一卦,他便让陈震去将李意请到营中来。
陈震立即前往青龙山。一进青龙山,便觉得世人所说果然不假,只见山间清云缥缈,确像是仙人所住的地方。
山路越往高处走越窄,脚下流水潺潺,树端瑞气缭绕,山风鸟鸣,耳目一新,看得陈震几乎忘了自己的使命。
远远望见前面过来一个童子,走到陈震面前,停下脚步,笑着问道:“来客可是陈震先生?”
这一声问得陈震惊愕不已,他睁大眼睛问道:“你如何知道我的名字?”
“昨天师傅说了,明天蜀帝的一位使者陈震要上山来。”
如果觉得三国·三国志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吉川英治小说全集:宫本武藏:剑与禅, 三国·三国志,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