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清秋子作品大秦究竟多彪悍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偷袭不成,“三虎将”不想惊动郑国,只好对弦高说:“我等此来,只为滑地。”矢口否认有觊觎郑国之心。
为了圆谎,“三虎将”只得顺手灭了滑(今河南偃师东北),然后班师回国。
郑文公得报,连忙加紧了新郑的戒备,严阵以待。秦驻军首领杞子发觉机密已经泄露,连忙逃往了他国。
跑了一趟,虽然没损失什么,但毕竟无功而返。“三虎将”怏怏不快,带队按原路往回走。
但是,秦军的行动,惊动了晋国。
上次秦晋联合伐郑,秦国说跑就跑了,晋国已很感不快。现在正值晋文公丧期,别人吊唁还忙不过来呢,秦军却悄悄通过晋国边境,趁机破滑,这不是大不敬吗?
晋国老臣先轸、栾枝等被激怒了,进言说,不能轻易地放他们回去!
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也被激怒了,他特地穿起墨染的丧服,调集三军,激励将士道:“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
古话说“哀兵必胜”,晋军还没出手,劲儿已经鼓足了,要宰光这些不懂礼貌的家伙。
第七章一代雄主贪便宜吃了个大亏(3)
晋国随后又暗暗联络南部的姜戎一起出兵,把军队埋伏在了秦军归国的必经之路——崤山的悬崖峭壁处。
秦军进入崤山峡谷时,时节已是初夏。大军携带着灭滑时掠来的牛马、女子,缓缓而行。
西乞术看到山势险峻,忽然想起老父临别前的叮嘱,心中不禁有一股寒意,提醒主帅孟明视:“此地险峻,家父送行时有过话,不可不防!”
孟明视仰头哈哈大笑:“千里往返,未见一兵一卒。过了崤山,便是秦境,还怕他个鸟?”遂不以为意。
大队蜿蜒进入了东崤山,一切正常。但越走越发觉不对:山上的许多树木,都被人伐尽,再看刀斧之痕,竟都是新的!
秦军正在疑惑间,忽闻山上传来隐隐的鼓角声——有伏兵!
孟明视叫声不好,急催大队加速通过。却不料,前锋部队一哄声地叫嚷起来,原来前面峡谷已被伐下的树木堵死。
此时秦军全队人马已进入峡谷,正不知如何是好,就听得一片杀声响彻山谷。
晋和姜戎联军以逸待劳多时,此时纷纷跃出,居高临下地杀来。一场混战之后,“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
可怜两千名精锐老秦人,转眼之间横尸荒野。
三虎将也做了俘虏,被五花大绑至晋君祖庙所在的曲沃。晋襄公准备杀了他们,以祭祀晋文公。
幸亏晋文公的遗孀,也就是那个怀赢出面,对儿子晋襄公说:“三将贪功,致使甥舅之国翻脸,秦君必恨极这三人,不如放回去让秦君去烹杀他们。如此两国仍可修好。”
这实际上是向着娘家说话,但晋襄公没听出来,他想想也有道理,就给了母亲这个面子,放了“三虎将”。
孟明视三人如褪毛之鸡,狼狈不堪地奔至汾河渡口。正待渡河,忽见晋国大夫阳处父,率领着数十人的小队追来,大叫:“且住!”
三人愕然,连忙找了个小船,催促船夫手忙脚乱地离了岸。
阳处父赶到河边,下得车来,躹了一躬,说明了来意:原来是来饯行的。
孟明视哪里肯上岸,只是回了个礼,说:“不必了,还要多谢贵国不杀之恩!”
原来,阳处父此来,果然有重大使命——要擒拿三将。
释放三将时,老臣先轸并未在场,他闻知后,跑来找晋襄公质问:“我等冒死血战才抓获此囚,如何凭一妇人之言,就放走?孺子糊涂!”
晋襄公是聪明的孩子,一听就明白了:杀了这三人,就等于砍掉了秦军的头,起码也能震慑秦军若干年。于是,命令阳处父赶紧去把三将诓骗回来。
阳处父见三将不肯回头,又谎称晋襄公要将好马一匹相送,你们这就带走吧。
孟明视完全明白了,躹了一躬,哈哈大笑说:“多谢多谢!等三年后我们再来领受恩赐吧。”说罢,小船已飞驶而去。
三将军脱险,刚松了一口气,忽然想起:按秦律,全军覆没者,将领必处死罪,回去后不还是个死?三人不禁又闷闷不乐起来。
到了雍城,他们却惊见秦穆公一身缟素,亲率群臣在郊外迎接他们。
三位将军羞愧难当,一齐跪倒在地,请求给予死罪。
秦穆公对着三人泣曰:“寡人不听蹇叔劝谏,致使三位受辱,这是我的过错,你们有什么罪?”
随后,他恢复了三人过去的官职俸禄,更加厚待。
自此秦穆公一心想着报崤山之仇。他把以前所俘虏的楚将斗克释放,与楚国结好,共同对付晋国。
第三年,秦国便对晋国发动了猛烈进攻,以示报复。崤山之役中的败将孟明视,再次担任秦军主将。
严格来讲,在崤山之役中,晋军属于偷袭,胜之不武。而这一次,秦晋两军是摆开了堂堂正正之阵,堪称一次军力的总较量。
秦军来势凶猛,晋襄公亲率主力迎战,两军在彭衙一带(今陕西白水北)决战。彭衙是在秦国的地盘上,可见会战一开始,秦军就打得不大顺手,被迫在境内进行决战。
早在崤山之役的第二天,晋军营垒里曾发生过一件事。晋襄公把俘虏的秦军先锋官褒蛮子捆了起来,派“车右”(战车右边之将,为主将的副手)莱驹用戈去宰了他。褒蛮子突然拼死大喊:“手下败将,你有什么权力杀我?”这一喊声如晴天霹雳,声震屋宇。褒蛮子借势用力一挣,将捆他的绳子一下迸断,跳将起来就要夺武器。
莱驹吃了一吓,手一软,戈竟然掉在了地上。晋襄公吓得赶车就跑。旁边恰好有一位叫狼瞫的小校,一跃而起,捡起戈一通乱砍,砍掉了褒蛮子的头,又一把抓起莱驹,追上了晋襄公的战车。
第七章一代雄主贪便宜吃了个大亏(4)
晋襄公对这位勇士大为赞赏,就任命狼瞫做了自己的车右。
在这之后的一次作战中,老将军先轸不知为何,看着狼瞫不舒服,就撤下了他,换了另外一人做晋襄公的车右。狼瞫气得火冒三丈,恨不得吃了先轸。
狼瞫的朋友见状,对狼瞫说:“何不死?”狼瞫说:“尚无死地。”他朋友说:“俺们一起发难,杀掉那个老杂毛先轸吧。”狼瞫却说:“死而不合于道义,非勇;为国所用,方为勇。姑且等着瞧吧!”
彭衙大决战的当天,秦晋两军摆开阵势,狼瞫率领徒众不要命地冲进秦军阵中。晋军将士见己方竟有这等勇士,都热血沸腾,跟着就冲了上去,一鼓作气将秦军击败。最后,勇将狼瞫终因伤势过重而死。
晋军获胜后,又率宋、陈、郑联军展开战略反击,攻下了彭衙和汪(今陕西澄城)。
秦穆公丧师失地,心情沮丧。他终于强迫自己正视现实:虽然自己能够三置晋君,但晋国之强,自己的有生之年恐怕不能摇撼。秦国的扩张方向,今后主要不应向东,而应向西。
崤山之仇,是一定要报的,但“打过黄河去”这个宏伟蓝图,就丢给子孙们去做吧。
潸然泪下只为两千崤山忠魂
战略主攻转向西,就是要清除西戎势力。当秦穆公开始动这个念头时,老天就给他送来了一个很有用的人。
崤山之败后,秦虽在心理上遭受重创,但国力并未削弱,尤其在西部地区声威赫赫,戎王对秦也敬畏三分,就派了一个使团,来秦国参观学习。
使团的团长叫由余。这个由余是哪里人,史书上记载不一,很可能他的出生地为晋国,后来迁至西戎长大。由余是个智囊型的人物,对中原文化倾心向往,并通晓晋国语言,当官后辅佐戎王,使西戎在长时间内非常稳定。
西戎使团此来,秦穆公感到很得意,毕竟秦之强大,让这些野蛮人也不得不心服了!他兴致勃勃地领着由余,游览雍城的华美宫殿,向他展示秦国的府库积存之盛。
他料定只要西戎使者看到这些,就足以产生心理上的震撼,从此对秦国更加敬服。
不成想,才看到一半,由余忽然说:“这些宫殿是如何造的?若是役使鬼神造的,那么是劳神;如果是役使人工造的,那么是劳民,又谈何政绩啊!”
秦穆公闻言,悚然一惊,想不到西戎竟有这等见解非凡的人。他顿时收起骄奢夸富之心,态度恭谨地问:“有一事寡人想问,中国以诗书礼乐及法度为行政之本,尚且不免变乱,西戎没有中原的这些东西,平素又何以行政,那不是更要乱吗?”
由余笑道:“我看这些玩意儿,正是中国变乱不止的根源。自从上古的黄帝创立礼乐法度,他本人以身作则,也仅仅达到小治。到了后世,君主们自己胡来,却借礼乐之名粉饰自己,以法度来严厉督责小民;小民受到压迫,生活苦极,当然要怨恨上位者。如此,上下失信,互相仇视争斗。天下由此而贪欲横行,篡夺不止,这不就是变乱之源吗?”
批判完了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由余话锋一转,又大肆赞美起西戎的政治来:“戎夷国家就不同了,俺们在上者实行淳厚之政,待民以惠;在下者报之以忠诚不二。这样,国家就像人的头脑在指挥身体一样,上下合一。圣人治国,也不过如此吧?”
秦穆公听了这番见解,大为震惊。他默然良久,想到了自己的国家与山东诸侯国的现状。
无为而治,是最好不过的,可是秦国发展到今天,退回原始状态已不可能了,那么如何治国才是图强求治的出路呢?由余的话,显然是轰毁了秦穆公心目中诗书礼乐那一套的神圣感。此后秦国凡有作为的君主,都非常注重制度创新,并不拘泥于中原国家的成规,大约都与秦穆公的这次顿悟有关。
参观完毕,秦穆公把由余的话告诉给百里奚。百里奚也慨叹说:“真乃贤人啊!”
百里奚回头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内史廖。
秦穆公隔天又问百里奚:“我听说邻国有贤人,就是我国的忧患;现在由余是贤人,正是寡人的忧患,这如何是好?”
百里奚请秦穆公去向聪明的内史廖请教。
内史廖早想好了对策,侃侃而谈道:“戎王地处老少边穷地区,从未享受过中原的五色美味,君上不妨选些歌舞小姐和超级大厨给他送去,以此麻痹他的心志。同时再想办法把由余牵制住,不让他按期返回。这样,戎王就会因吃喝玩乐而怠于政事,对由余逾期不归也会产生猜忌。做到了这一步,不要说想得到由余这个人,您就是想取西戎这个国家,也是易如反掌啊。”
第七章一代雄主贪便宜吃了个大亏(5)
秦穆公豁然开朗,照计而行,一连几天陪着由余吃饭,两人接席而坐,共用碗盏。接着蹇叔、百里奚、公子枝又轮流坐庄,陪由余喝酒。几天下来,也不知由余是有意投靠呢,还是保密意识不强,他把西戎的地形与兵力部署都透露给了秦国君臣。
而后,秦穆公就选出美女16名和良厨若干,派内史廖把这些人去送给戎王。
食色性也,戎王哪里见过这世面,喜得三魂出窍。从此日日笙歌、夜夜宣淫,天堂似的日子一过就是一年。
一年后,秦国才放由余回去,这时的西戎,国事早已荒废,民间变成人间地狱,而戎王的兴头还没有尽呢。
由余大惊,数次劝谏,戎王哪里肯听,反而因为由余逾期未归而猜疑他。秦穆公则派人暗暗劝由余弃暗投明。
事情果然如内史廖所料,由余失去了政治生存空间,只有考虑投秦。
秦穆公大喜,以盛礼相待,封由余为上大夫,与之共谋伐戎之事。
西戎到此,基本上就算玩儿完了,我们暂且先放一放。
秦穆公三十六年,也就是崤山惨败的三年之后,自感衰老的秦穆公决心雪耻。他仍任命孟明视为帅,派大军从晋国的防卫薄弱处洛水突进,北上袭击王官(今陕西闻喜西)。
孟明视为表示决死的信念,等大军渡过洛水后,将舟船一火焚之,先于楚霸王400多年就来了个“破釜沉舟”。
秦军此次,勇不可挡,大军一口气拿下了王官和和郊(今山西临猗西南),晋军不敢与之决战,只能固守城池。
秦军虽未能找到机会与晋军主力决战,但在气势上已全面压倒晋军。
秦穆公遂从茅津渡过黄河,来到崤山旧战场,为三年前在此阵亡的将士收殓尸骨,积土为坟。
看到漫山遍野的白骨,穆公悲从中来,在这里一连三天哭祭。他还在军前宣读了一份誓词,就是后来收入《尚书》的《秦誓》。
誓词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不用百里奚、蹇叔之谋,才铸成如此大错,发此誓言,是为让后世记住我的过错。人要是随心所欲,那就一定会多灾多难。我们责备别人不难,自我批评则何其难也!我心之所忧,是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秦军的将士们听了,都感动得落泪。崤山之仇,算是报了,但秦穆公与晋国争霸中原的梦想,也到此全部终结。
此后数年,秦国全力经营西进方略。秦穆公三十七年,秦军大举讨伐西戎。
亡国在即,戎王还没从美梦中醒来,拒绝听谏,谁要是敢说“秦军来了”,他就搭箭射谁。等秦军真正到了,他才目瞪口呆。
秦军横扫西戎,还是小菜一碟,眨眼之间“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这新吞并的12个戎国,究竟是哪些国家,《史记》上记载不详,总之是一大片广阔土地。
秦穆公声震西戎,周天子也感到震撼,派了召公过,带着金鼓来向秦穆公祝贺,正式承认秦穆公的霸主地位。
秦穆公由此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三位霸主。
穆公的霸业,主要体现在征伐西戎上。西戎,是一个泛称,商周时代,今天的甘肃一带并无华夏人居住,就是一些戎人在住着。戎人分两种,一种是与华夏人有共同血统的蒙古人种,另外一种则是雅利安人。
西戎骚扰中原,导致西周王朝覆灭,诸侯也很头痛,最早的烽火台就是为防备他们而建的。
一直到秦穆公称霸,来自西部的威胁才彻底被遏制,形成了以后两千年的大致格局。
因此,秦穆公是秦国第一个对我们民族有两千年影响的人。
人伟大不伟大,就看他对后世的影响是好还是坏,看后世的千秋万代是否从他的事业中得益。
穆公的霸业,虽然短暂而有限,但对我们后世却很有用。我们不应忘记这位很有人情味的霸主!
他虽没有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取得会盟诸侯、号令天下的盟主地位,但秦国在他治下,国力大增,跃升为能与晋、楚、齐相抗衡的强国,同时还在西部竖起了一道钢铁屏障,这一功绩,又使他的声威一点也不亚于齐桓、晋文。
他扫灭12个戎国部落(另有一说是20个),其一生的事业达到辉煌顶点。但正如他所忧心的,“日月逾迈”,老天给他的时光不多了。当年朝气蓬勃的小伙子,经过39年的奋斗,已垂垂老矣。
就在荡平西戎两年之后,秦穆公的生命终于走到了终点。
第八章“穆公霸业”成为百年梦魂(1)
秦穆公成为老秦人永远怀念的一代英主。
除了尚武精神之外,秦穆公的胸怀气度,也是他成为霸主的缘由。
在他的统治时代,秦国人才济济,文武兼备。他敞开大门接纳山东士子的气度,成为后代人追慕的榜样。在几百年后李斯着名的《谏逐客书》中,还特别提到了秦穆公的阔大胸襟。
孔子对秦穆公的用人之道也有相当高的评价。孔子30岁那年,齐景公与晏婴到鲁国见到孔子,齐景公问孔子:“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
不想孔子说出了一番惊世骇俗的话来:“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按:指百里奚事)。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见《史记》)
在未展抱负的孔子心目中,像秦穆公这样虚心接纳人才的君主,即使为天下之王,也不为过;当个霸主,是小事一桩。
秦穆公去世之后,就葬在雍城。史载,为他殉葬的活人就有177人之多!
这是在他身后引起极大争议的一件事。
如果觉得大秦究竟多彪悍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清秋子小说全集:明朝出了个张居正, 大秦究竟多彪悍,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