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吴蔚作品包青天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张望归愕然道:“沈公子为何发笑?”沈周道:“我笑先生实在不是个善于撒谎的人。”张望归道:“我只是杀人后有些慌乱,才会这样失态。”

  包拯道:“张先生,你明明知道不是你妻子杀人,刚才为何出头要支持她,甚至不惜自承是主谋?”张望归道:“杀人是死罪,哪里有冒认杀人的道理?就是我夫妇二人杀了全大道。”

  沈周又笑了起来,随即正色道:“先生是名门之后,我们几个都很是敬慕,何不将事实说出来,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张望归却甚是执拗,道:“我说的就是实情。”

  包拯缓缓道:“凶手不是你们夫妇,但一定是你们认识的某个人。那个人,手中有一柄青冥剑。”

  张望归陡然失色,惊道:“你……你怎么会知道?”沈周亦是大吃一惊,问出了一句相同的话:“你怎么会知道?”

  包拯道:“我本来认定是你们夫妇杀了全大道,可当二位听到他是死于软剑之下后,先生还好,青羽娘子却立即失色,显然她相当震惊。如果是她用青羽剑杀人,不断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如此意外震惊。然后她走了出去。我想她一定是去确认什么事情。她再进来,便爽快地承认,可见她已经确定全大道是死于软剑之下,而凶手明明不是她,她却甘认杀人罪名,那么一定是袒护真凶了。至于青冥软剑,更不难猜到,听说青羽、青冥原是一对奇剑,一旦两剑相遇,即会有事情发生。软剑本不常见,能让青羽娘子舍己救人的,一定是青冥剑的主人。”

  张望归呆了好半晌,才叹道:“我妻子说包公子生有异像,眉宇之间一股浩然正气,果真是大宋第一奇人。”他知道事情再也难以隐瞒下去,便老老实实说了真话,道,“其实一开始我妻子对几位公子所言,就是事实。”

  他夫妻二人确实是为了寻觅《张公兵书》而来。沙洲虽然还算是个独立王国,可四周强敌环伺,已处于风雨飘摇、岌岌可危的境地。尤其西夏崛起后,称雄河西,更是向国力强大的大宋进攻,夺取了不少土地。而大宋自太宗皇帝赵光义失利于燕云以来,对外多采取绥靖政策,宁可牺牲部分领土和经济利益来换取和平和安全,对西夏的咄咄逼人一直姑息养奸。大宋如此软弱,沙洲愈发感到危机,预料西夏早晚要攻取敦煌一带,虽然也与辽国结盟,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沙洲不得不想法自救。有人献计,说昔日唐代名将张巡能困守一城而扼天下,如果得到张巡遗留下来的兵法,以沙洲的实力,必能拒西夏军于城下。因张望归本就出自南阳张氏,与张巡同族,遂被赋予寻找《张公兵书》的使命,携妻子裴青羽跟随使者团来到中原。他们去过张巡故里南阳,也到过张巡读书成长的蒲州河东,最后来到张巡殉身之地商丘,但始终没有关于兵书的眉目。当然,他们也不相信兵书作为祥瑞被太祖皇帝赵匡胤得到的说法,因为大宋没有雄健之气——对契丹惨败,最后以澶渊之盟求和;对西夏惨败,拱手将富饶的灵州让出。这样一个王朝,不可能会以《张公兵书》作为镇国之宝。其实大宋根本就是一个白板王朝,连秦代传下来的传国玉玺都没有寻到。又重文轻武,总用文人来担任军事长官,制衡武将,连晏殊这样不通政务、军事的人都能担任枢密副使。

  虽然大宋在军事上一塌糊涂,其国力却不容小觑,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繁荣。张望归夫妇此行辗转走了许多地方,收获颇多,唯独对真正的目标《张公兵书》一无所获,没有寻到任何线索。就在二人心灰意冷、预备动身返回沙洲之际,忽然冒出了市井无赖全大道,自称在忠烈祠发现了《张公兵书》残页,瞬间传遍全城。他夫妻二人得到消息后,也即刻赶往忠烈祠,也就是在那里,遇上了同样赶来看热闹的张建侯和许洞。因为现场太乱,全大道又被官府捉走,没有什么线索。他二人便应张建侯邀请来到性善寺,原意也是想见见寇准夫人宋小妹。当日性善寺发生惨案,三人赶到后虽然合力杀退贼人,但张小游却中火蒺藜而死。

  次日,夫妇二人返回城中,想从全大道身上查探线索。但官府逮捕全大道后,防范甚严,他们两个陌生人在南京又人生地不熟,没有任何门路。好不容易今日打听到全大道释放回家,遂天黑赶来寻访。到全家时,他们见院门虚掩,便直接推门进来,堂门也没有关,叫了一声,见无人应,便直接进到内室,却见全大道横躺在地上,一探鼻息,人已经死了。料想必然是了《张公兵书》遭祸,遂动手搜查全大道身上,除了几个铜钱外,别无它物。这时候,包拯几人到来,张建侯更是在院外叫喊。他夫妇二人思忖《张公兵书》毕竟是中原之物,他们私下来寻觅,很有些不光彩,而且全大道死在内室,着实难以解释,遂干脆跳窗逃走。至于包拯几人能由颈伤联系上软剑,次日即追寻来望月楼,实是大出意外。

  沈周道:“那么那柄青冥剑的主人是谁?”张望归道:“不是我不愿意相告,而是我着实不知。若不是适才听包公子的分析,我都不知道内子为何要主动揽下杀人罪名,全大道之死,实与我二人无干的。”

  沈周极是惊奇,道:“张先生不知道青羽娘子为什么要承认杀人?那为何还要主动承认你自己是凶案主谋呢?”张望归道:“我只是猜想内子既然愿意承揽罪名,一定有她的理由。身为丈夫,理所当然地要支持她。我知道二位公子也许不相信,但这的确是事实。”

  他对事情经过浑然不知情,却是全心全意地相信妻子,愿意与她同生共死,这是怎样一份感情,堪称惊天地、泣鬼神了。

  包拯一时无语,沉思了好半晌,才道:“我信得过张先生,这就请先生去叫一声尊夫人吧,我还有几句话想问青羽娘子。”

  张望归应了一声,人刚走出阁子,崔槐径直闯了进来,一进来就将阁子门关得严严实实。包拯和沈周均大感意外,不知道这位新继承了崔良中全部家业的富贵公子为何如此神色仓皇慌张。

  沈周问道:“崔员外有事么?”崔槐道:“那个跟张公子在一起的妇人,真的叫裴青羽么?”沈周道:“是啊。崔员外认得她?”

  崔槐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不算认得,但我听过她的名字,她应该是我的小姨。”

  原来崔槐因继承了叔叔崔良中的家业,开始主持崔家茶叶生意,他今日到望月楼拜访几个赶来参加斗茶大会的茶商,因尚在为叔叔服孝,不能饮酒坐乐,所以出来阁子,站在庭院中透气,正好遇见了张建侯和裴青羽。寒暄过后,张建侯为二人简略做了引见,便引着裴青羽走开了。崔槐却隐约觉得裴青羽这个名字耳熟,仔细回忆了半天,蓦然想起一个人来——他母亲名裴德淑,是前灵州知州裴济之女。裴济原配妻子姓景,生德淑一女,德谷、德基、德丰三子。另有一妾名温喜,原是个卖艺的江湖女子,因出身卑贱难以见容于裴家,裴济却对她宠爱有加,一刻也离不开她,到灵州赴任时,只带了温喜和所生之女青羽。后来灵州被党项人攻陷,裴济死难,温喜和裴青羽亦不知所终,料来早已死于战乱之中。崔槐想不到今日还能听到青羽这个名字,对方又姓裴,来自沙洲,十之八九是他从未谋面的小姨。

  包拯和沈周并不知道裴青羽来历,忽听得其人很可能是名门之后,出自著名的山西闻喜裴氏,各是大出意外。从崔槐所言看来,裴青羽是裴济之女的可能性极大。当日在性善寺,包拯因张小游之死哀伤得不能自拔,裴青羽从旁劝慰时,自称十六岁时痛失最亲近的人,以她而今三十余岁的年纪看来,恰好是十多年前的事,符合裴济死难的年份。

  党项攻陷灵州、知州裴济死难之时,包拯年仅三岁,见到父亲包令仪扼腕叹息、泪水长流,好奇地询问原因。包令仪将爱子抱在怀中,告之道:“大宋放弃灵州,等于失去了河西,从此西北多事矣。”

  灵州曾是古丝绸路上的重镇,位于黄河上游、河套以西,“大河抢流,群山环拱”,“北控河朔,南引庆、谅,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地形极为险要。而“灵武地方千里,表里山河,水深土厚,草木茂盛,真牧放耕战之地”,这里土地肥沃,地饶五谷,尤宜稻麦,水草肥美,农牧两宜,且有秦汉延、唐徕等渠引黄河水,灌溉大面积农田。灵州的西侧就是中原通往西域的要道——河西走廊,当时这一地区主要散居着回鹘部落。灵州的西南则是吐蕃部落分布地区。对李继迁来说,只要取得灵州,便能“西取秦界之群蕃,北掠回鹘之健马,长驱南牧”。对宋朝而言,灵州为西北咽喉要冲,“西陲巨屏”,不但是宋朝购买西北边区马匹必经之地,也是控制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枢纽,如果失去灵州,“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对宋朝的影响不可估量。是以当年灵州知州裴济咬破手指涂信,向朝廷求助,示意军情十万火急。

  大宋兵制,最高军事机构为枢密院,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及其他官员不得过问。枢密使有调动军队权力,而实际领兵作战的将领往往是临时委派,没有调动军队权力,即“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这一套对内严防的军事体系,虽然有效地防止了军队政变,却直接导致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严重削弱了宋军的作战能力。

  由于军事效率的低下,朝廷虽然派出了援兵,然而大军未至之时,党项人已经攻陷城池,可想而知裴济临死前是何等无助、何等绝望的心情。

  最令灵州汉人甚至中原有志之士不能理解的是,大宋重内忧而轻外患,对内以文制武,对外妥协求和,一切苟且,竟然不图收复城池,就此承认了党项对灵州的统治。裴济及那些战死的宋军军民地下有知,实难瞑目!

  灵州之失对宋朝的意义绝不是仅仅丢失了一块土地。自唐朝失去河西之地后,灵州一带便成为宋军主要的马源之地。李继迁占据灵州,中国从此丧失了马源,再也没有大力发展骑兵的可能,直接决定了之后与游牧民族的对抗中处于难以扭转的弱势。虽然当初包令仪叙述分析这些的时候,包拯尚不能听懂,但日后长大,已然逐渐明白过来,父亲流下的泪水,不只是为裴济掬一捧同情泪,更是为大宋的前景忧虑啊。

  沈周见包拯沉默不语,若有所思,不知道他正回忆往事,便先问道:“温喜只有裴青羽一个孩子么?她还有什么其他亲人?”崔槐道:“这我可不知道。不仅我从未见过,就连我母亲也只见过温喜母女几面。听说是外祖父知道她母女难以见容于裴家,特意置了外宅。”

  正说着,张建侯和张望归夫妇打门进来。张建侯道:“崔员外原来在这里,外面有人到处找你呢。”

  崔槐很是局促,既想问裴青羽的身份来历,又觉得太过冒昧唐突,不好意思开口,便将求助的目光投向包拯。

  张建侯道:“你们在做什么,怎么神色都怪怪的?”

  包拯轻轻咳嗽了声,道:“青羽娘子,这位崔员外母亲也姓裴,出自闻喜裴氏,他想知道是否与娘子同族。”裴青羽脸上不见任何异色,只淡淡道:“青羽虽然也姓裴,却是出生草泽,怎么可能与闻喜裴氏同族?”

  崔槐大失所望,拱手道:“是我冒昧。我还有事,先告辞了。”

  沈周心道:“这裴青羽明明就是崔槐的小姨,她越是平静,反而是欲盖弥彰,说明她早就知道了崔槐是自己外甥,不过是因身负特殊使命,不便相认,怕牵累崔槐而已。”见崔槐悻悻退出,于心不忍,颇想追出去告知真相,终究还是强行忍住。

  裴青羽道:“适才我丈夫已将包公子的推测原原本本告诉了我。包公子心思缜密,才智过人,我十分佩服。”

  沈周道:“那么娘子是承认在袒护凶手了?”裴青羽道:“我不能否认,也不能承认。总而言之,这件事,我夫妇二人会给几位一个交代。”

  正好宋城县尉楚宏在外面叫道:“包公子在里面么?”包拯料想是为那赵阿大到阿八之事,便道:“好,我信得过娘子的话,我们会等着二位的交代。”

  送走张望归夫妇,楚宏匆匆进来道:“康提刑官有急事召我去提刑司。不过这里的事办得差不多了,那赵阿大到阿八的房间都仔细搜过,并没有发现可疑。八个人都是河北商民,是同族兄弟,来南京是等着看斗茶大赛。”

  包拯歉然道:“抱歉,又让楚县尉白辛苦一趟。”楚宏道:“无妨,这本是我职责所在。倒是包公子你们几位,一直为朝廷奔走尽力,不求名,不求利,好生令人佩服。”拱手去了。

  沈周道:“这康提刑官是路级官员,统领整个京东路的刑狱,手下官差无数,偏偏爱使唤一个小小的县尉,怪异得很,也不合朝廷体例。”包拯道:“依我看,康提刑官和楚县尉二位应该是有些私人交情。”

  张建侯道:“对对,昨晚咱们不是还撞见楚县尉穿着便服从提刑司出来吗?”又笑道,“其实康提刑官老使唤他也好,他多破些案子,升职自然快些。”

  沈周道:“那么现在要怎么办?”包拯道:“先静观其变吧。张望归夫妇都是有担待的人,他们既然说要有所交代,就一定会做到。”

  张建侯道:“对了姑父,适才我跟青羽娘子在外面,她对你很是赞赏,说你生有异像。我还以为她跟那刘德妙一样也学过相术,开玩笑说:‘娘子的相面结果跟那刘德妙全然不一样呢,当日知府宴会,刘德妙只看好张尧封,说他有王侯之相,旁人如我姑父等人都不在她眼里。’你们猜青羽娘子怎么回答?她说:‘我没有学过相术,但包拯气度、才智均大异常人,将来必然大有所为,成为大宋的栋梁之材。相术一道,多是用面相来预测富贵,你说的张尧封什么的,相士只是预测他将来会大富大贵,但荣华富贵跟功名作为完全是两码事。譬如张巡,终其死时,官秩也不过是个小小的县令,却能气逾霄汉,一人独挡千军万马,由此名垂青史,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所为。所谓的富贵,不过是一时的风光,很快就如过眼烟云。李峤说: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

  包拯听了,若有所思,沉默不语。

  沈周叹道:“这裴青羽当真不愧是名门之后,能有此等见识,堪称女中豪杰。

  三人离开望月楼,又来到曹府探望,正好见到范仲淹扶着曹诚在庭院中散步,戚彤带着孩子,与张尧封夫妇站在一旁笑望着,看起来其乐融融,自有一番天伦之乐。

  自从曹云霄与张尧封成亲后,曹诚的病情好转了许多,对那不争气的跟情妇私奔的儿子曹丰也不再以为意。刘德妙一事,出人意料地没有牵连到曹氏身上,正如当日提刑官康惟一带差役气势汹汹地来曹府捕人又骤然退走一样,其中奥妙无人能说得清楚。但曹诚却对新女婿张尧封很是满意,视其为半子,据说他正预备督促张尧封参加科考,以求金榜题名。

  包拯等人行礼后便站到一边。几人心下均对戚彤很是佩服——这妇人看起来娇娇滴滴,却比男子还要坚强,为了公公的病情,她不惜隐瞒曹丰死讯,制造丈夫随同情妇私奔的谣言,而独自承受着各种流言蜚语,以及丈夫早已尸骨无存的巨大痛苦。然而当此局面,任何劝慰都是多余。

  曹诚对儿子曹丰下落置之不问的态度也颇耐人寻味——他曾在最伤心最低落的时候告诉儿媳妇戚彤关于相面预言一事,说刘德妙预测过他有丧子之相。以之前发生的种种事情来看,他应该能猜到曹丰不在人世的可能性很大,可他却选择了相信儿子跟情妇私奔的流言,是真心如此希望,还是假意相信,好让家人放心?

  沈周将张尧封拉在一旁,悄悄向他道歉,称被歹人绑架时不小心弄丢了玉镯。张尧封道:“没事的,沈兄人好就好,反正也是只坏了的断镯。”

  沈周踌躇半晌,低声问道:“云霄娘子可有再提过玉镯的事?”张尧封道:“没有。云霄首饰多得很,也不会特别在意一只断镯。”

  沈周不好再问,只得就此作罢。

  过了二刻功夫,曹诚也累了,扶了女儿和儿媳妇的手进屋歇息,范仲淹则与包拯三人辞别出来。

  到路口分手时,范仲淹忽然问道:“如果朝廷准许令尊包公辞官,你也要随同包公返回家乡么?”包拯道:“是的。内侄小游还没有下葬,学生要亲手送她回去庐州,让她入土为安。”

  范仲淹道:“那好,我会写一封信给现任庐州知州刘筠,你回去家乡后,若是学业上有问题,可以去向他请教。”包拯道:“范先生思虑得真是周全,多谢。”

  范仲淹道:“你记住我的话,你有极强的吏才,如果你始终只是潦倒于书卷文章,那么既是你个人命运的悲哀,也是我大宋的巨大损失。”叹了口气,拍了拍包拯的肩膀,转身去了。

  张建侯挠挠脑袋,道:“范先生的话好深奥啊!姑父,他不是明明叫你好好读书,有问题去请教刘知州,怎么又说潦倒于书卷文章是你个人的悲哀和大宋的损失呢?”包拯不答。

  沈周道:“因为大宋的官员大多是以文章、而不是才能显达,打个比方,你觉得应天知府晏相公这个人怎么样?”

  如果觉得包青天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吴蔚小说全集明宫奇案宋江山包青天案藏杀机:清代四大奇案卷宗大汉公主1644:中国式王朝兴替755年:中国盛衰之交宋史疑云:960年到1279年之两宋典故满城尽带黄金甲楼兰璇玑图大唐游侠鱼玄机孔雀胆韩熙载夜宴斧声烛影,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