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易中天作品易中天中华史18王安石变法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眼见反对派溃不成军纷纷落马,王安石笑了。

不过,他很快就会笑不起来。

[44]见《宋史·王安石传》、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熙宁二年六月丁巳日条。

[45]见李焘《长编》卷二百十熙宁三年四月戊辰日条。

[46]事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八熙宁四年六月甲子日条及甲戌日条,王安石与富弼、欧阳修的关系见《宋史·王安石传》。

[47]见李焘《长编》卷二百十四熙宁三年八月乙丑日条。

[48]以上见李焘《长编》卷二百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七熙宁三年四月壬午日条。

[49]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七熙宁三年四月癸未日条、黄以周等《拾补》卷七熙宁三年四月戊申日条。

[50]见黄以周等《拾补》卷七熙宁三年三月甲辰日条。

[51]《宋史·王安石传》称: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

[52]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七熙宁三年三月戊申日条。

[53]以上见李焘《长编》卷二百十六熙宁三年十月己卯日条、《宋史·范镇传》、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八熙宁三年十月乙酉日条。

[54]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八熙宁四年二月甲子日条。

[55]见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八熙宁四年七月丁酉日条。

积怨爆发

熙宁五年(1072)八月二十六日,神宗驾临紫宸殿。[56]

紫宸殿在大庆殿的北面,是举行常朝的地方。这一次的御前会议应该是例会,在京官员都要参加的。因此文武百官行礼如仪之后,就准备退下。剩下的时间,将由“二府”也就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和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的正副长官向皇帝陛下汇报工作,请示圣旨。

一个名叫唐坰(读如窘阴平)的却突然冲出队列。

唐坰的职务说起来很长,叫太子中允、同知谏院、权同判吏部流内铨。第一个是官衔,是用来定级别、领俸禄、穿衣服和算资历的。后面两个是差遣,即实际工作。但第三个其实是兼职,未必当真管事。所以,唐坰真正的职务是同知谏院,也就是谏院的佐官,位在长官“知谏院”之下。

北宋谏院是负责纠正朝廷错误的机关,因此唐坰其实是有发言权的。但,提意见也要守规矩、讲程序。在御前会议上不打招呼就冲出来说话,是严重的失礼和犯规。于是神宗皇帝在惊愕之余,便让礼仪官通知他隔日再说。

唐坰却不肯。

皇帝只好吩咐:那就到后殿等着吧!

唐坰回答:臣今天的话,要当着所有大臣的面说。

说完,趴在地上不肯起来。

皇帝只好将他召到御座前,唐坰则不慌不忙掏出一个大卷轴,清了清嗓子,准备开始宣读他的长篇大论。

神宗赶紧打住:奏折留在这里,爱卿可以退下了。

唐坰却说:臣今天要弹劾的是朝中大臣,必须为陛下当面陈述,当面核实,当面论个是非。然后,这位谏官居然回过头来大吼一声:王安石,到御座前面来听参!

王安石猝不及防,不知所措。

唐坰说:陛下面前尚且如此,在外面不知有多跋扈!

王安石吓了一跳,赶紧上前。

于是,唐坰放开嗓门,滔滔不绝历数王安石的种种不法和罪过,一共六十多条。而且,每说到一件事,他就要对皇帝说:请陛下宣谕王安石,问他臣说的到底是假是真?

王安石狼狈不堪。

其他人更是一句话都不敢说。

神宗皇帝则不得不多次打断唐坰,唐坰却越讲越是精神抖擞慷慨激昂。最后,竟忘乎所以地指着御座说:陛下如果不听臣的忠言,这个位子只怕坐不久了。

所有人都呆若木鸡,吓白了脸。

唐坰却恢复了平静。他从御座前退下,郑重其事地趴下来向皇帝行了大礼,然后一个人跑到东门外待罪。

紫宸殿內,依然鸦雀无声。

神宗半天才缓过劲来,问:这人怎么胆敢如此?

王安石只能苦笑:他疯了。

唐坰当然没有疯。此人甚至原本是王安石的党羽,也是宋神宗喜欢的人。因为他曾经对神宗说,秦二世受制于赵高不是因为太强,而是太弱。他又曾经对王安石说:推行新法没什么可犯难的,只要杀几个像韩琦那样的就行了。

这样的人,怎么也反王安石?

实际上唐坰后来并未受到严重处分,只不过被贬到广州去做军需官。官修史书无法解释唐坰的反目为仇,只好说他是因为对职务的安排心怀不满。但,此人三月到谏院就已经屡屡上书,八月发难竟能洋洋万言,说明什么呢?说明不但他自己满怀深仇大恨,朝中对王安石也是怨气冲天。[57]

积怨总是要爆发的,只看什么时间,什么方式。

果然,五个月后,王安石再次成为风暴中心。

起因是一件小事。熙宁六年(1073)正月十四,王安石随同皇帝一起观赏花灯,之后又应邀进宫观赏百戏。然而当他骑着高头大马进入宣德门时,却被宦官头子张茂则喝令拦下。在张茂则的示意下,卫士还把马夫痛打了一顿。

马夫跳起来:瞎了你的狗眼,没看见这是谁的马?

张茂则怒斥:宰相也是臣子,难道想做王莽?

位极人臣又是逢年过节,却居然受此羞辱,王安石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向神宗皇帝投诉,要求将卫士送开封府法办。开封府的法官(一个判官,一个推官)为了讨好王安石,不问青红皂白便将卫士们各打十七大板。结果可想而知,就像一滴水掉进沸腾的油里,舆论顿时炸了锅。

一个名叫蔡确的人站了出来。[58]

蔡确也不寻常。他是福建晋江人,与后来赫赫有名的蔡京同族,此刻的职务则是监察御史里行。前面说过,唐宋两代非常重视监察和言谏。言谏官员叫谏官,唐坰就是。监察官员叫台官,蔡确就是。台官和谏官都有权提意见,何况这位御史言之有理。他说:卫士的本职工作是保卫皇上,马入宣德门当然要呵斥,开封府显然是溜须拍马徇情枉法。如不严惩,从今往后,还能指望卫士们忠于职守吗?

这当然很严重,神宗不禁为之动容。

据说,皇帝甚至还对蔡确另眼相看,准备重用。

王安石却必须为自己辩护。他的说法是:宰相在宣德门内下马是惯例,以前也从来就没有人管过这件事,怎么今年就出了新规矩?宦官和卫士是什么人,为什么胆敢对宰相如此无礼?肯定是有人背后指使。因此,王安石请求皇帝查出幕后黑手。而且他断言,那一定是破坏变法的“反革命”。

这就是典型的“阴谋论”了,也是传统社会官场斗争的惯用伎俩。似乎只要“动机不良”的帽子扣过去,无理也能变成有理。好在神宗皇帝并不糊涂,决定先弄清楚宰相下马是应该在宣德门内还是门外。此事虽然看起来小,崇尚礼治却是中华帝国的传统。破坏了礼法,也是会动摇国本的。

查询的结果莫衷一是。有人说门内,有人说门外,还有人说不记得了。只有三朝元老枢密使文彦博话中有话冷冷地说了一句:老臣我从来就是在宣德门外下马。

神宗无奈,只好将开封府那两个法官罚款了事。

王安石也只好将一口恶气咽了下去。

其实本案很可能是偶发事件,奇怪的不是宦官张茂则和宣德门卫士,而是蔡确。跟唐坰一样,蔡确原本也是王安石的党羽,而且在王安石罢相之后仍然坚持新法。他以台官的身份出来说话,背后应该没有什么“反革命”指使。

那么,蔡确为什么要弹劾开封府?

据杨鸿勋《宫殿考古通论》。

据说,是因为他看出皇帝已经反感王安石。[59]

但这是不准确的。事实上,王安石受辱之后,就向神宗提出辞职,神宗的挽留则几近低三下四,甚至连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爱卿每次请辞,朕都寝食不安。朕一定是有对不起你的地方,你难道还在为宣德门的事耿耿于怀吗?

所以,还是不要妄测蔡确的动机为好。

没有疑问的,是王安石不得人心。

不妨再提供一个旁证。据说,神宗皇帝曾就此案询问过宫中宦官,没想到宦官们齐刷刷跪下来泪流满面地说:官家圣鉴!如今祖宗家法扫地无遗,王安石所行害民虐物。臣等明知祸从口出,却也不敢不言。愿陛下罢免王安石,救万姓于水火,就算把臣等流放到天涯海角也无怨无悔!

神宗皇帝不由得一声长叹。[60]

不难看出,王安石已经几乎把所有人都得罪完了,就连同一战壕中人也开始离心离德,比如唐坰和蔡确。对此,他当然并不在乎。他是真理在手和大义凛然的,也把所有障碍和困难都考虑过了。唯一没有想到的,是后来那百年不遇的旱灾。当然他更想不到,自己的阵营也会分裂。

[56]关于紫宸殿,请参看杨鸿勋《宫殿考古通论》。

[57]以上见《宋史·王安石传》所附《唐坰传》,同时请参看李焘《长编》卷二百三十七熙宁五年八月癸卯日条并注,朝会日期即在注中。杨仲良《纪事本末》卷六十王安石事迹下熙宁五年八月辛丑日条、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六十九熙宁五年八月癸卯日条亦有记载,但所记较略,亦请参看。

[58]蔡确,诸史皆作蔡確。確是确的繁体字,今从简。

[59]见《宋史·蔡确传》。

[60]以上见李焘《长编》卷二百四十二熙宁六年二月丁丑日条并注,杨仲良《纪事本末》和《宋史·王安石传》亦有记载。此事各书记载有出入,择善而从之,不争论。

王安石罢相

麻烦起于市易法。

市易法就是市场法或贸易法,熙宁五年(1072)三月颁布实施。起因是一个名叫魏继宗的自称草民上书朝廷,控诉京师各大财团把持市场操控物价,在物流畅通之时压价买进囤积居奇,待物质匮乏之日再高价卖出,害得外地商贩无利可图不愿送货,城市居民不聊其生叫苦连天。因此,魏继宗建议朝廷像设立常平仓一样设立常平市易司,将市民需要的生活用品平价买进平价卖出,以平抑物价稳定市场。

这个建议被神宗皇帝采纳。

王安石政府则在开封设立了市易务,也叫市易司,通俗地说就是批零兼营的国家百货总公司。目的不是赚钱,而是要保障人民生活。至少,立法的时候是这么说的。[61]

可惜,市易务很快就出了问题。

问题据说出在负责人。此人叫吕嘉问,是吕公著哥哥吕公弼的重孙。吕公弼上书反对变法,他却偷了奏折草稿送给王安石,因此被吕氏视为家贼,王安石视为心腹。[62]

这样一个人负责国家百货总公司,能安分守己不做手脚才是怪事。根据后来的揭发,吕嘉问上任伊始,就把这个意在平抑物价的民政机构,变成了操控物价的赚钱机器。也就是说,过去有人垄断市场盘剥小商小贩和城市居民,现在也一样,只不过剥削者由各大财团换成了帝国政府。

至于吕嘉问是否中饱私囊,则不得而知。

民怨沸腾却不难想象,神宗皇帝也不能不管。他做出批示并当面询问王安石:听说市易务把所有生意都抢了,官府还悬赏抓人来市易务买卖,商贩们想卖冷饮都不可能,针头线脑之类的小百货也物价飞涨,请问做何解释?

王安石当然矢口否认,就连“吕嘉问年轻不懂事”的说法都不接受,反倒批评皇帝不识好歹。他说:如果陛下总是被小人蒙蔽,又总是听信谗言,变法岂能成功?[63]

神宗无言以对,文彦博却忍无可忍。

文彦博也是三朝元老,在反对派阵营中相对温和,这才能在枢密使的任上一待就是九年。但是现在文彦博再也看不下去,因为吕嘉问的市易务居然卖起干果和水果来,御道两旁也摆满了摊点。堂堂帝国政府居然沦为贩夫走卒,这真是成何体统。因此从熙宁五年十月到熙宁六年正月,文彦博便不断抗议,就连宋神宗也认为这种事应该叫停。

王安石反唇相讥。他说,盐和酒不也是国家专卖,垄断经营吗?官府卖盐卖酒,不也得一斤一斤出售,一升一升收税收钱?怎么就不“有伤国体”?站着说话腰不疼,吕嘉问这样忠诚能干的有几个?唱高调和干实事的谁该出局?[64]

结论不言而喻。四月二十六日,文彦博被免职。[65]

但这绝不是王安石的胜利,尽管此后的朝廷又变得鸦雀无声。可惜,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沉默更不等于臣服。恰恰相反,按照天人合一的观念,老天爷也表示不满。熙宁五年十月华山山体崩塌之后,熙宁六年七月开始不再下雨。因此到熙宁七年三月,天怒人怨的说法便甚嚣尘上。

是啊,皇天上帝都发脾气了,且看你们如何收场!

王安石却还要加大改革力度。过去,开封各商行都要向皇宫和官府供应物品提供劳役,现在王安石决定采纳商行的建议,像免役法一样改为缴纳免行(读如杭)钱。不过这样一来,就断了平时负责宫中用度之宦官和外戚的财路,吕嘉问们当然也一如既往地趁机敛财,民怨再次沸腾。

结果是什么呢?十三、十六和二十一日,皇帝三次谈到市易法和免行钱。神宗忧心忡忡地对王安石说,卖碗面条也要交费,过分了吧?听说还有为了交免行钱卖房产的。近臣和后族也说此法不好,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还掉了眼泪。

王安石当然知道利害关系,但他更清楚,一旦后退就会全盘崩溃,只能硬邦邦地顶回去。再加上他在神宗面前猖狂惯了,话就说得难免直白:宫中哪知民间疾苦?外戚也未必无利可图。宦官的话更听不得,他们是既得利益者。[66]

两宫的面子也不给么?皇帝脸上写满失望。

王安石的地位已发生动摇。

吕嘉问却惹是生非了。他担任市易务提举官以后,就不把三司使薛向放在眼里,甚至倒打一耙诬告薛向阻碍市易法的实施。王安石当然不能容忍后院起火,宋神宗也认为薛向并不忠信,结果薛向在熙宁七年二月初九被罢免,尽管此人最早支持变法,也曾经是王安石的得力干将。[67]

但这同样不意味着吕嘉问或者王安石的胜利,形势则在此后急转直下。三月二十日,神宗夜下手诏,密令接替薛向担任三司使的翰林学士曾布对吕嘉问进行调查。皇帝的指示很明确:务将市易司不法之事着实查明,详细汇报。

曾布对吕嘉问的所作所为原本就看不顺眼,接到密令便立即找魏继宗了解情况,魏继宗也果然大倒苦水。根据他的报告,吕嘉问确实强买强卖欺行霸市,所有的货物也都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活生生把市易司变成了吃人野兽。

听完,曾布马上带他去见王安石。

王安石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早说?

魏继宗答:他天天在相公身边,小人岂敢?

王安石默然。

神宗接到报告却喜形于色。他问:王安石知道吗?

曾布答:臣已经告诉他了。

神宗点头:看来要了解实情,非卿不可。

曾布答:臣虽无能,敢不尽力。

王安石当然不能同意曾布的调查结果,却拿不出像样的理由来反驳,只好解释为吕嘉问与曾布的个人恩怨。皇帝也没有当面让王安石难堪,只是在当晚发出批示:市易务一事恐怕是吕嘉问欺君罔上,而不是曾布公报私仇。[68]

这时是三月二十三,落幕进入倒计时。

二十六日,王安石的学生、安上门监郑侠呈上了他的难民图,并再次引来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眼泪。这就比三天后那场大雨还要厉害,彻底浇灭了宋神宗心头的烛光。

皇帝的眼神开始变得阴冷。

调查当然还在继续,就连吕惠卿也掺和进来。但在四月初三和初八的两次御前会议上,神宗却已经痛斥市易法祸国殃民,完全违背改革初衷。十七日,当曾布声称吕嘉问之流的肆虐比秦汉乱世还过分时,神宗居然含笑点头。[69]

◎本节有关事件一览表

年 月 日 事件

熙宁五年 三月 二十六 行市易法,设市易务闰七月 初九 市易务遭质疑,王安石答辩

十月 十二 文彦博开始批评市易法,此后不断熙宁六年 正月 十四 王安石马入宣德门事件四月 初七 肉行徐中正等人求出免行役钱

二十六 文彦博罢枢密使

七月 旱灾开始

九月 二十八 开始收免行钱

熙宁七年 二月 初九 薛向罢三司使,曾布接任十五 判司农寺吕惠卿加翰林学士衔

三月 十六 免行钱激起民怨

二十 夜降手诏,密令曾布调查市易务

二十一 神宗称近臣皇族皆言市易法不便

二十三 曾布汇报调查结果于崇政殿

二十六 郑侠上难民图

四月 初三 神宗始批市易法

初八 神宗痛批市易法

十七 曾布称市易务为虐史无前例

十九 王安石罢相

显然,这是笑给王安石看的。因为王安石在为吕嘉问辩护时,曾急不择言地说:除了吕嘉问,还有谁敢得罪皇亲国戚和陛下近臣?除了臣,又有谁肯为吕嘉问辩护?陛下如此婆婆妈妈琐琐碎碎,简直就是不知道帝王大略![70]

  如果觉得易中天中华史18王安石变法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易中天小说全集易中天中华史18王安石变法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易中天中华史第十七卷:大宋革新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易中天品三国品人录费城风云成都方式大话方言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帝国的惆怅读城记,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