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袁腾飞作品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负责出售这块土地的法国外交部长也不知道这块土地有多大,连一幅正确的地图都提供不出来。
史上最牛财政部长
按照常理,国家领土扩大了,应该是举国上下狂欢庆祝的事,但购买路易斯安那之后,美国的领土扩张引起了联邦党人的强烈反对。
他们认为越向西扩张,加入联邦的州越多,联邦党人的权力就会变得越小,因为联邦党人主张加强中央集权,而州的数量增加会让州的权力越来越大。
联邦党人为此甚至策划新英格兰独立,想让它成为一个北方的联邦国家。如果他们的策划成功,那么美国的内战可能就会提前上演了。
为了让分裂行动取得成功,联邦党人去求助自己的领袖汉密尔顿。
汉密尔顿拒绝支持他们的分裂计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最后死在了当时副总统伯尔的枪下。
汉密尔顿是美国开国元勋、宪法起草人之一,也是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他本来是一个孤儿,7岁父亲失踪,13岁丧母。10岁时他到码头打工谋生,14岁就当上了一家贸易公司的总经理,17岁只身跑到纽约国王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哥伦比亚大学学习。随即投笔从戎,很快受到华盛顿赏识,出任他的贴身副官。
美国的独立战争给了汉密尔顿施展才华的机会,他本来就希望成为一名伟大的将军。在给华盛顿当助手的时候,他努力施展自己的全部政治和沟通技巧,为大陆军争取资助和供给,最终成了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作家和新闻工作者。
汉密尔顿擅长写作和演讲,他思路清晰,议论强劲有力,善于旁征博引。在纽约大会上,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让大会代表改变看法,接受了宪法,最终促成了大会批准通过宪法。
汉密尔顿最伟大的成就是制定了美国的金融战略。
美元密码
1790年4月18日,汉密尔顿走出华盛顿总统官邸的时候,恰巧撞上了国务卿杰弗逊。
两个人寒暄了几句,汉密尔顿直截了当地对杰弗逊说,请国务卿先生帮帮我,我提交的国债法案,国会四次辩论都没能通过,如果您能够改变主意,凭借您的巨大影响力,下次辩论有望过关。
见汉密尔顿如此心直口快,杰弗逊也直言不讳地说,尊敬的财政部长,您知道我是连宪法都反对的人,更何况你的国债法案,宪法并没有授权联邦政府承接独立战争时期的联邦债务和各州的债务。当然了,您要是愿意,明天晚上咱一块儿吃顿饭,聊聊这事儿。
汉密尔顿喜出望外,他知道机会来了。
美利坚合众国正式宣告成立后,各州为争夺永久首都的选址地吵得不可开交。谁都明白,赢得合众国永久首都将带来多么巨大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利益。
当然,论经济实力,纽约最强,它此时已经是美国的临时首都了,而且也是北美经济最发达、交通最便利的城市。纽约为建设联邦首都,已经投入巨资改善基础设施,势在必得。而要论政治势力,却要数老牌自治领弗吉尼亚占优。
弗吉尼亚为独立战争做出了最大的牺牲和最大的贡献,而且美国数位声望卓著的开国元勋都是该州的子民,最著名的就是华盛顿、杰弗逊和詹姆斯·麦迪逊,这三个人都热切盼望合众国的永久首都迁入弗吉尼亚。
假如纽约州能识相配合的话,大事可成。
汉密尔顿知道杰弗逊要跟他谈这笔交易。
果然,第二天哥儿几个开饭局的时候,杰弗逊和麦迪逊明确提出了交易条件:如果汉密尔顿愿意说服纽约州支持弗吉尼亚州成为合众国永久首都所在地,两个人就承诺支持国会通过汉密尔顿的国债法案。
汉密尔顿一口答应了。
最终美国的首都就定在弗吉尼亚州新建的哥伦比亚区,也就是今天的华盛顿市。
这项交易的结果是美国国会通过了汉密尔顿起草的法案,使得国债市场迅速崛起,成为美国金融货币体系最根本的支柱之一。
汉密尔顿说:“一个国家的信用必须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各部分之间必须有精巧的配合和协调,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一样,一根树枝受到伤害,整个大树就将衰败、枯朽和腐烂。”
直到200多年后的今天,汉密尔顿给美国金融设计的五大支柱,仍完美地支撑着美国金融体系的参天大树,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的美元霸权体系。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丹尼尔·韦伯斯特曾经如此评价汉密尔顿的金融战略对美国的重要性:“汉密尔顿创建的金融体系是美国繁荣富强的神奇密码。他叩开信用资源之门,财富洪流立刻汹涌澎湃。美国人民满怀感恩之情,世界人民满怀敬畏之心。丘比特拈花一笑,智慧之神翩然而至。那是我们钟爱的希腊神话,然而汉密尔顿创造的金融战略比希腊神话还要美妙、突然和完美。他那不可思议的大脑灵机一动,整个美国金融体系就应运而生。”
时至今日,美国国债仍然是世界各国争先抢购的对象。
放空枪害死自个儿
联邦党人策划新英格兰独立遭到汉密尔顿拒绝之后,他们就向汉密尔顿的劲敌、副总统伯尔求助。
伯尔原本也是联邦党人,但因为觉得在党内没有前途,所以就加入了民主共和党,被联邦党人视为叛徒。
汉密尔顿曾经批判过伯尔的叛变行为,伯尔对他恨之入骨,另外伯尔在竞选纽约州州长失败的时候,把失败原因归罪于汉密尔顿的恶毒攻击。
于是,他提出跟汉密尔顿决斗,汉密尔顿接受了这一挑战。
决斗开始,汉密尔顿首先开枪,奇怪的是他射出的子弹离波尔很远,而伯尔毫不手软,一枪命中了汉密尔顿的右胸。
一天后,汉密尔顿去世。
人们在整理汉密尔顿遗物时发现了他的日记,汉密尔顿在决斗前一天晚上写的日记里说自己第二天不会开枪。
明明决定不开枪,但到了决斗场却开了于事无补的一枪,造成了自己的死亡,这不是纯粹不作死就不会死吗?原因是汉密尔顿在晚年重新信仰了年轻时信仰的基督教,而基督教教义是不允许决斗的。
汉密尔顿临终前要求教堂给他举行圣餐礼,但被教堂拒绝了,理由是汉密尔顿是因跟人决斗中枪而死。
但汉密尔顿觉得自己可以举行圣餐礼,因为他在决斗中并没有向对手开枪。
汉密尔顿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刻了这么一句话:“妥善管理国家的债务,将是对国家的恩赐。”
3.上帝特别眷顾傻瓜、醉汉和美国
愤青在哪儿都是一种公害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有一句名言:“上帝特别眷顾傻瓜、醉汉和美国。”
他这句话主要指的是1812年爆发的美英战争。
美国作为一个新生的小国,在1812年贸然投入对世界强国的作战,而且本身既无准备,打仗的理由也无关生死存亡,但竟然在战败之后,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只能说这个国家的运气太好了。
1812年,美国对英国宣战,并且称这场战争为“第二次独立战争”。
他们对英国宣战的主要借口是英国侵犯了美国的中立权。当时拿破仑战争打得热火朝天,英法双方互掐,中立国的自由贸易权屡受侵犯。
另外的理由是美国的海员被英国海军抓了壮丁,属于非法征用,以及英国怂恿印第安人攻击美国的边疆地区。
汉密尔顿首先开枪,但他射出的子弹离波尔很远,而波尔毫不手软,一枪打中了他的右胸美国国务卿门罗,也就是后来的第五任总统,那位提出“门罗主义”的著名的美国总统回忆说,在宣战的刹那间,总统就对战争到底有无必要懊悔不已。连发动这场战争的人心里都不踏实,可见实在没有必要开战。
美国史学界也一直认为,1812年的这场美英战争根本就没必要打。
在美国宣战的前几天,英国国会已经宣布取消对美国贸易的限令。英国人想不到美国居然会真打,美国政府中的很多人也没有想到会真打,虽然吵吵嚷嚷,但是实力对比摆在那儿。当时整个美国只有1.2万名正规军,英国却有数十万沙场老兵。英国是第一海军强国,美国当时几乎没有海军。美国当时财政虚弱,地区和内部分歧严重,根本没有条件进行这场战争。
美国之所以要在明显不利的条件下对英国开战,跟一大批愤青登上美国政坛有关。
1810年,美国众议院选举,将近一半的众议院议员换成了新人。
这批议员大多出生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个个自称“战鹰”,从这以后,人们就用“鹰派”来称呼那些鼓吹战争的强硬人物。
他们强烈要求对英国持强硬态度,宣称美国的主权和荣誉受到了英国的威胁,美国应该向整个美洲大陆扩张,甚至吞并加拿大。
纵观人类历史上一切国际纠纷,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之一,就是把利益纠纷问题上升到面子问题,或者认为态度强硬是外交的唯一合理态度。这帮愤青议员满心打算,只要美国人耍横、耍混,英国人就一定会做出让步。
结果双方迎头相撞打了起来,美国被打得满地找牙。
当时美国政府内部和社会上也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见,认为应该避免跟英国打仗,但是迫于舆论压力,不得不保持沉默。
在任何时代,尤其一个新兴国家兴起的时候,民族自豪感总是最能拨动人心弦的一种东西,但是自豪和自大并不总是能分得那么清楚,运气也不是次次都能有的。
“切萨皮克”号事件
引发英美第二次战争的导火索是著名的“切萨皮克”号事件。
其实,在“切萨皮克”号之前已经发生过数百起美国船只被英国军舰拦击,海员被扣留的事件。英国海军规模很大,虽然有世代服役的军官,但是没有多少人有兴趣去当一名普通水兵。如果不靠抓壮丁强征,海军无法维持。因此,英国海军经常抓外国人服役。以前被抓的美国船只都是民船,而“切萨皮克”号是一艘军舰。
1806年,美国海军的规模是6艘快速帆船、13名海军上校、9名海军中少校、72名海军上尉、150名海军准尉和925名士兵,一共1169人,而“切萨皮克”号正是这6艘帆船之一。
1807年1月,这艘配有36门炮的快速帆船准备前往地中海去担任美国海军地中海支队的旗舰。
“切萨皮克”号船员名单中,有两个白人斯特罗恩和维尔,以及黑人自由民马丁。
早在起航之前,这三人已经引起了很大关注,因为他们是从一艘英国军舰上溜下来的逃兵。
英国海军北美分舰队司令伯克利中将获知三人下落后,多次要求美国将这三人送还。
对于这种无礼要求,美方断然拒绝。美方的回应是,这三人原是美国公民,他们所谓的“逃亡”,是因为被英国海军抓了壮丁。不论是强抓三人为壮丁,还是要求把这逃亡的三人送返都是荒谬的。
美方如此不配合,伯克利中将很恼火,下令一旦遭遇“切萨皮克”号就要予以拦截,必要时可使用武力,务必将三人抓住。
1807年6月22日,当“切萨皮克”号驶向大西洋的时候,配有50门大炮的英国“豹”号巡洋舰早已恭候多时。
双方一接近,英舰派出小艇带来了舰长的要求:请贵舰全体船员列队在甲板上接受我方检查!
“切萨皮克”号舰长拒绝了英方这一无理要求,于是英方决定使用武力。
接下来发生的事很难讲是一场战斗,因为当英舰褪去炮衣准备开火的时候,“切萨皮克”号的甲板上还堆满了鸡笼和家具,舰船配备的36门火炮,杂乱无章地堆在甲板上,还没固定到位。
15分钟内,“豹”号对美舰进行了三次齐射,“切萨皮克”号上有3人被打死,18人受伤,风帆也被炸成了碎片。
直到“切萨皮克”号舰长巴伦下令投降,“切萨皮克”号一共挨了英舰21弹,而自己只放了一炮,算是挽回了一点儿颜面。
“切萨皮克”号舰长巴伦为了让这次耻辱成为一种正式的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事件,要求英舰将“切萨皮克”号作为战利品带走。而英国船长只对任务本身感兴趣,他要的只是那三个被通缉的逃兵。
经过一番搜捕,英国海军从“切萨皮克”号上带走了四个人,除了那哥儿仨之外,还有一名被英国人认为具有逃兵嫌疑的白人男子。
剩下的人在当天晚些时候驾驶着遍体鳞伤的“切萨皮克”号,带着无奈和耻辱驶回了美国。
“切萨皮克”号事件震惊了美国,全美掀起了反英浪潮。
在“切萨皮克”号的锚地汉普顿和毗邻的诺福克港,愤怒的美国人把英国海军贮存在这儿的少量物资当街焚毁,整个东海岸掀起了一片要求赔偿和复仇的怒涛。
英国政府最后就“切萨皮克”号事件道了歉。道歉并不是由于美国政府抗议的缘故,而是因为伯克利将军的行为超越了上级的命令。
两年后,英国又放回了三名被抓走的美国海员,第四个人已经作为逃兵被绞死了。
但是以此事件为开端,英美两国走向了1812年战争的道路。
愤青要打加拿大
美国之所以要向英国宣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夺取加拿大地区。
在乐观的美国愤青看来,甚至不需要美国军队,只要美国拓荒者发动一次讨伐,几个星期就能让魁北克和加拿大的英国当局俯首就范。
开战之初,美国和加拿大的双方力量对比相差很大。当时美国有750万人口,包括黑奴。而加拿大只有50万人,其中还有不少说法语的法裔。但加拿大驻扎有5000名训练有素的英军、4000名加拿大正规军和4000名民兵,亲英的印第安人也能提供三四千人的援兵。而美国的正规军才7000人。
美国联邦政府虽然征集了40万民兵,但没有投入加拿大战场,美军在任何一次战斗中投入的兵力都不超过7000人。
那些未经训练的美国民兵就是一帮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有一次,一支拥有4000名骑兵的队伍,走到离敌人尚有100英里的地方就扔下长官跑了。
一些民兵甚至拒绝进入加拿大,不想去支援正在不远的地方进行着众寡悬殊、拼死战斗的正规军兄弟。
民兵指挥官给出的理由非常冠冕堂皇:没有法律授权民兵在国外作战。
1812年美英战争爆发之后,美军从底特律出发进攻加拿大,很快就失败了。几天之后,今天的芝加哥在英军和加拿大军的进攻中失陷,美国的西北边界开始收缩。
相对于陆战来说,海战更为活跃,美国人也认为海战对自己很有利。当时美国海军已经有16艘主力舰,载有500门炮,其中三艘是当时世界上最好最快的巡航舰。
这三艘军舰的舰炮射程比英舰远,木料也重,航速也比英舰快,而英国海军规模庞大,拥有600多艘军舰,1/4是战列舰,每艘载有60门以上的火炮。
最关键的是英国海军有着悠久的光荣传统,舰长们自信能击沉任何一艘美国军舰。
但英国当时正在跟法国打仗,绝大部分战列舰深陷欧洲,不能行驶到美国领海。只有很少几艘军舰进入美洲海域,这给了美国海军痛打英军的机会。战争初期,美国海军多次取得胜利,俘获了大量英国船只,甚至包括三艘皇家海军战舰。
美国知道刀是铁打的了
美国海军取得的战果,让皇家海军开始对美国海军刮目相看。
刮目相看的结果就是英国又增派了大量舰艇,对美国港口进行更为严密的封锁。
此时美国人自信满满,认为击败英国皇家海军不在话下,特别是美舰“黄蜂”号击沉了英舰“孔雀”号之后,在美国人看来,英军的封锁根本不会对自己造成任何困境。
皇家海军很快就让美国海军知道刀是铁打的了。
美舰“宪法”号在1813年2月抵达波士顿,此后由于英舰的严密封锁,被困港内达十个月之久。
皇家海军的封锁从纽约延伸至密西西比,导致美军的任何船只出港都会极其困难,美舰剩下安大略湖这块地盘了。
1813年4月,美军将领昌西率领13艘军舰、1800名士兵在约克城(今天加拿大的多伦多)登陆,放火烧毁了议会和多处民房,导致很多加拿大平民在寒冬中露宿街头。
除此之外,美军还大肆抢劫平民和掠夺公共财物,顺便击毁、俘获各一艘英国军舰。
当时波士顿港外,英国皇家海军布洛克上校指挥“香农”号与友舰“坦南多斯”号一起围困美军的“切萨皮克”号,也就是引发1812年战争的那艘美军舰艇。“香农”号由于缺水,不能长时间执行此次任务,这样“切萨皮克”号就有可能逃入大海。
为了不让美舰逃脱,布洛克上校急于开打,就向“切萨皮克”号舰长劳伦斯发起了挑战。
为了展示自己必胜的信心,布洛克上校遣走了友舰,跟劳伦斯展开了海上“一骑打”。
5月30日,劳伦斯上校指挥“切萨皮克”号驶出波士顿港应战,双方打得很激烈,仅仅经过了15分钟,这艘美国军舰上就有146人战死,英舰“香农”号也死了85人。
劳伦斯在战斗中身受重伤,生命垂危。如果他活下来了,很可能要接受军法审判。
英国人俘获了“切萨皮克”号,并把它作为战利品带回了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并最终送回英国。
劳伦斯临死前一次又一次喘着气大喊:“不要弃舰,坚持住!”
美国海军直到今天仍然对他的这句名言满怀崇敬和怀念。关于劳伦斯阵亡的种种说法,甚至成为美国海军的一部神话,据说布洛克按照骑士的礼节以全套海军礼下葬了劳伦斯。
“切萨皮克”号被英军俘获后,以原名编入皇家海军服役,直到1819年以500英镑的价格出售给朴茨茅斯一家木材厂。
今天英国的“切萨皮克磨坊”,就是用这艘军舰的木材建成的。
1908年,“切萨皮克”号的军旗被一位受封为英国贵族的美国富商买下,如今陈列于格林尼治英国国家航海博物馆。
白宫是烧出来的
1814年,英国在欧洲的战争已经取胜,拿破仑被迫退位。
英国可以调动足够的兵力增援北美,增援部队计划从加拿大南下,沿着当年伯戈因将军的路线,直取纽约。
1814年6月,英美两国代表在根特(今属比利时)开始谈判。
为了配合和谈,英国人计划对美国发动一次惩戒性攻击,以便在和谈中占据上风。
罗斯将军指挥2500人、17艘军舰准备袭击华盛顿。
1814年8月,英军在华盛顿附近登陆时,美国陆军部长阿姆斯特朗错误地认为这股英军的进军目标是巴尔的摩,所以只在华盛顿附近部署了一些缺乏训练的民兵。英军一登陆,轻易就击溃了他们,华盛顿一时门户洞开。
罗斯将军派出一支先遣队,扛着休战旗前往美国国会山方向,想跟美国人谈判,不料先遣队在华盛顿市内遭到了美国小股武装人员袭击。
英军随后向总统官邸前进。美国总统麦迪逊已经在当天早些时候随同政府和国会逃往弗吉尼亚州,总统夫人在英军距离总统府只有几个街区远的时候逃离总统府。
今天的美国故事里说总统夫人在逃跑前,还不忘把华盛顿的巨幅画像从画框里裁切下来带走。但当时留在白宫负责保护财产的黑奴否认了这种说法,他说这幅画尺寸太大,不使用梯子根本就没法裁下来。而总统夫人当时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她只是在逃出总统府之前叮嘱仆人们要照看好这幅画。黑奴和看门人把这幅画从墙上取下藏了起来。
为了报复前一年美军焚烧约克城的行径,加拿大总督在英军占领华盛顿之前就给英军司令写信,要求他攻占华盛顿后焚烧城里的公共建筑物。
1814年8月24日下午,英军进入华盛顿,开始纵火焚烧美国总统府。为了让焚烧总统府的大火不灭,英军还往火中添加燃料。当天下午到晚上,天空中一直浓烟滚滚。
英军还放火烧毁了国会大厦,国会大厦里的国会图书馆也毁于这场火灾。
后来前总统杰弗逊把他的藏书出售给国会,美国国会图书馆在这批书的基础上才得以重建。
另外美国的财政部大楼、海军船厂以及正在建造的一艘护航舰,全部被英军付之一炬。
在美国国家专利局局长的恳求下,英军没有焚烧专利局大楼,也没有焚烧海军陆战队的兵营。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感谢海军陆战队在远征加拿大时的良好军纪。
此外,英军也没有侵犯华盛顿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私人财产,比如华盛顿家族的弗农山庄就没有受到破坏。
美英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人开始着手修复总统府。
为了掩饰火烧的痕迹,工人们在外墙上刷了一层白色的灰浆,从此首都市民开始叫总统府大楼“白房子”,也就是白宫。
其实直到小罗斯福当政之前,它的官方名称都是“总统宫”“总统大厦”或者“总统官邸”。
国歌是律师写的
英军一把大火把华盛顿化为废墟之后,开始北上进攻巴尔的摩。
对于英军的到来,作为巴尔的摩港前哨的麦克亨利堡已经做好了准备,卫戍部队有意沉了几艘大船,堵塞了入港的水道,让英国舰队只能远距离炮轰麦克亨利堡。英军的炮轰持续了25个小时,由于火炮射程不够,美军一直没有回击。
如果觉得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袁腾飞小说全集: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 这个历史挺靠谱,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3,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4, 两宋风云,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