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安妮宝贝作品得未曾有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他当时在北京帮助过一个人,因为对方汉语很差,表达不好。他帮着做事。在对方的弟子当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看到他们吵架,理由都很让人惊讶,但就是那样的一些原因导致彼此关系的破裂。他很质疑,觉得这些人完全不是佛教徒,跟佛教背道而驰。尽管在外在形式上像一个佛教徒。当时觉得宁愿自己去看经书去学习,也不要进入那样的一个圈子。

“所有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一句话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会不会伤害到别人。但是现在很多人不这样去想,不关心。而当自己受到伤害的时候,他们甚至会对全世界失望。

一个瑜伽士或像我这样的人无所谓。但是一般的人,很在乎他的身份、面子、名誉,被毁掉是很容易的。因为他在乎的那些东西就是他的一切,很多人甚至会去自杀。我是一个喇嘛,可能要为团体着想,不希望出现坏的影响。但是其他的,如果是针对我自己的话就无所谓了。因为我不关心那些,我可以承受。世俗中的人不是这样的,更多的人是靠那个来生活的。”

后来他觉得自己真的很需要这些经验。自从跟老师父学习以后,很少有比较刺激性的东西。而这些感受是很真实的,他需要知道。僧人不应该只知道闭关房里面的知识,也需要知道人性,其他人的想法。不然很容易受到伤害。

“现在对待一些事情,会想到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果自己能承受,就去做。很多人想不到那些,直到问题出现,就一阵恐慌。但我觉得自己现在变得没有恐慌,觉得什么事情的发生都不奇怪。最坏的事情应该发生在自己身上。我可以承受,而别人可以避免。

很多人在负面的感受和遭遇之后,给自己建立起一座城堡,一堵墙。认为我与你不是一类的,可以试着给予帮助,但彼此之间是有隔膜的,不会给予信任。我不希望自己是在城堡或盔甲里面的人,使用不信任或者很冷酷的方式。如果精神上有一面墙的话,那也只应该是自己的慈悲心和同情心。

很多时候慈悲心不是真实的,只是在佛堂里的发愿。心愿需要接受考验。真正面对时就需要抉择的胆识和接受的勇气。真的经历事情才会真正产生内在力量。”

十四

现在他有微博,在那里认识了很多陌生人。

在他看来,那只是所有缘分当中的一个。一个念头会变成一个行为。一个行为会导致再也遇不到某个人,但另一个行为会遇到可能再也遇不到的一个人。所以每一个阶段都是跟命运有关系的,有点像蝴蝶效应。“如同这个地方的蝴蝶振动了一下,某个地方会发生变化。念头有那样的作用。念头变成想法,思想变成语言、变成行动,然后人得到相应的东西。”

随着年龄慢慢增长,他相信自己会跟更多的人认识和来往,但同时也需要更为强大的出离心。也许可能更幸运地遇到的都是好人,但这不太现实,所以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处理。试着慢慢用一些间接的方式去呈现,没必要的话不说。

“佛陀当时很多话也是只跟有些人说,有些人不说。不说是因为不适合跟他们说。不用说世俗这么复杂的环境,即便在寺院里也是一样。比如面对一个完全沉溺在自己的偏激当中的老僧人,我说出的话会伤害到他的感情。那还是不要说的好。”

在文字和照片中,他表达自己的修行心得,积极分享,有时也帮助了很多人。他们给他写信、寄卡片或者发短信表示感谢。但他觉得这是需要自己做的,做就行了,不会奢求有回报。现在要做的就是修行让他知道的事情。更慈悲,更智慧,运用它们来做一切事情,体现自己的价值。即使有些人反过来试图伤害自己也无所谓。

“比如这次被狗咬了,反而会更为它着想。想它一定是受过伤害,比如有人砸了它的头,才会这样过激地反应。再遇到它时,给了它一些吃的。自己应该防止这种事情发生。而在以前,遭遇同样的事,可能会生气、发狠、再遇见会想向它砸石头。先要试着去了解,最后就不会有任何怪罪。有的话也只会觉得自己很愚蠢。”

我说,很多嫉妒及攻击别人的人,自身心理和情绪上就有问题,比如希望自己比他人优越、得到存在感。最终还是要用慈悲心解决,容纳下所有人。不管是奉承的人,还是攻击的人。最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完成,这是对生命负责,不浪费时间。

他说,慈悲心是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别人打你自己会痛,正好证明自己是脆弱的,不够强壮,只是别人提醒了你。龙树菩萨会把这些当作一种破除自我的很好的修行机会,或者是修行忍辱的机会。

这是老师和朋友都做不到的,只有这些人可以让你知道你是多么自我,多么在意符号或妄想之类的东西。

以前有一些修行者禅修的时候,会故意半夜到村里捣乱,以便让别人揍自己一顿,以此检验修行是不是起作用。因为有一些禅定可以超越痛苦。不管身体还是心,都需要一些考验。不然你外在庄严,穿着佛陀的衣服,有一个活佛或者是一个大师的符号,没有人是反对你的,大家都奉承你。慢慢很多人都接受那种奉承。奉承总是不嫌多的,那种状态也很可怕。

我后来也想,有时候我很需要批评、反对、否认。这些都是实践的过程。

现在会有情绪反复的阶段吗?

有。否则我认识不到现在的自己。可能会生气,在很小的事情里苦恼,不平静。这是因为被局限在情绪中。如果情绪是一头狮子,你尽量给它一些满足,但它一旦发怒,离开了圈子,你就失去了控制它的能力,会很不安全。我学到的东西会让我警惕,去直面它,尽量不让它伤害到我。比如愤怒的时候就看着愤怒,用自主的心试着去隔离情绪。能看到自己的愤怒可能会好很多,看不到时就完全被它控制。

需要平复情绪吗?

不用。无常使所有事情都不会长久。心不是永恒的,感受时刻都在改变,不会在哪件事上完全固定。痛苦也不是固定的,有了出现,就一定会有消失。

在寺院所受的训练是一个过程,你慢慢地掌握了方法。

一般我们会考虑最坏的结果。如果可以接受,自然就没有恐惧。理智的情况下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想法完全散乱的时候就有一点顺其自然。我看到一个本来很聪明的人,失恋时判断力会像小孩一样。人有时可以对别人的事情做判断,却无法处理自己的困惑。

修行人的身上有时候看不出很明显的性格。他们能把自己的棱角抹掉,不露痕迹。

他可以不受限于习性,而很多世俗中的人是有种种习性的,比如贪着,对物质、对人的贪着。执着于自己要有一种归类。执着于别人怎么说。一般修行人身上表现不出这些东西,这些是不重要的,微不足道的。

有时他在想这个问题,如果自己不是僧人了,去北京可能要见他的人会很少,所以几乎不会再跟很多人联系。

“认识很多人的话,去那个地方说你来了,是很麻烦的。所有人说你来了,晚上一起吃饭,一定要吃饭,这就很麻烦。除非你搞一个party。”

会有人来寺院里面找你吗?

会。

见到之后呢?

给他喝点茶,有点像休息站那样的。休息一下,就走了。然后再不知道谁来。

十五

他说现在自己的快乐,通常在无造作的时候。比如坐在这里,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这种感受可能是愉悦的。但如果有时产生了一些情绪,他会看看它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直面它,直到破除它。这样就不受它控制。

打坐时会比较专注地想着一些念头,体会它带来的感受,并且看清它怎么运作。禅定的时候心在观察,分辨各种细微情绪之间的差别。就像将自我意识的水放在大海里融合,没有内外进出。

有一种方法是观想空旷庞大的一个世界,然后试着把它融化,就像把雪放在火炉上。那时人处在完全的空境中,内在的自己也幻化掉。像镜面上的呵气,慢慢消失,产生一个很强大的虚空。与佛教里谈到的死亡经历类似。

一开始是外在世界消失,所有的感受、意识会变得朦胧、笼统,有点像天气很热时的一种气流。消失之后出现一种光,不是阳光也不是月亮或电光,有人称之为死亡光明。气会消失,光也会消失,变成完全的黑暗。除了一个火一样的红点。

如果进入很深沉的禅定状态,所有东西会变得特别缓慢。最细致、最细微的心是存在的。在这种禅定状态下,或许可以唤起一些记忆。这些经历可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仿佛存在于某个空间。只是被发现了。就像放电影一样可以看到。

  如果觉得得未曾有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安妮宝贝小说全集得未曾有月童度河安妮宝贝中短篇作品眠空清醒记蔷薇岛屿莲花告别薇安二三事彼岸花八月未央素年锦时春宴,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