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祈祷君作品老身聊发少年狂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一秒钟记住本站,书农的拼音(shunong.com)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这字好复杂,要怎么写啊?
他拿起笔,把这个谶字照葫芦画瓢写了下来,但笔画太多,谶字直接糊成了一个大团,什么字都看不出来了。
他那日说万宁回家说不定种不出菜来,今日就收到信,万宁说他“一语成谶”,果真那么多种子只有一半发了芽。
他虽然不知道这“一语成谶”是什么意思,但联系上下文也看得出大概是“乌鸦嘴”的感觉。
看着万宁姑娘这么有见识有学问的成语,李钊森森的表示自惭形秽。
他还没学会四个字四个字的蹦话。
李钊看完了万宁的信,准备给万宁回信,他从房间里摸出堂祖母送他的文房四宝,叫桑梓给他在一旁磨墨,酝酿了半天,开始落笔。
“呃……桑梓,给人写信,抬头写什么?”
仙主你好?仙主吉祥?
“奴婢不识字,哪里知道写信该怎么抬头哟!”桑梓摆着手说道,“这个您应该问锐少爷或者铭少爷,或者问府里的先生啊!”
“那还是算了吧。”李钊觉得连信的抬头都不会写实在太丢人,他情愿自己琢磨。
李钊拿着万宁的信看了半天,终于抬笔写下:
“仙主:行走如意。”
他真是天资过人!起居安吉对行走如意!
多么工整!
李钊接着把想要说的话都写了下来,并对万宁府上的鲜花馅饼表现出了十分的垂涎。
他也写了昨日厨房做的点心“韭菜盒子”十分美味,只是吃完要喝茶漱口等琐事。
两孩子在吃喝上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以及执着的追求,探讨出各种蔬菜和花草结合的办法,并表示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在一起试验一下。
他洋洋洒洒写了四五张纸,倒不是内容多,而是因为他的字写的大,还有错字糊成团的时候,所以不多的内容倒成了五张纸来。
李钊看看万宁的信,再看看自己的信……
看看万宁的字,再看看自己“粗壮”的字迹……
他默默地又拿出几张信纸,展了开来。
他的字还是母亲手把手教的呢,他还以为写的极好,结果不但不如铭弟,甚至连万宁一个小姑娘都不如。
他认真的一笔一划誊好新的信,左右检查一遍没有任何错漏,这才塞进信封里,准备去拿给堂兄。
若没有意外,堂兄放假的时候都是在北园里过的。现在铭弟弟也搬去了北园,他要送信,肯定要去持云院一趟的。
正好,他也做了个决定,想要和堂祖母说一说。
顾卿此刻却不在北园,而是在外厅接待外客。
行知书院的陈轶带着几位书坊的主人和刻书铺的负责人来拜访邱老太君,想要获得刊刻《三国演义》发行的权利。
此事本来应该是李茂过问的,但李茂部里事忙,听了他们的请求以后,直接让陈轶去府里找老太太。他家的《三国演义》是老太太背诵出来的,又是他父亲的著作,老太太说能印就印,说不能印就不印。
所以陈轶的拜帖就发到了邱老太君的手上。
《三国演义》这本书在京城里获得了极大的轰动,但由于都是手抄,流传不广,只有一些学子和信国公府交好的人家有上几卷。但随着今科进士还乡或去外地任职,这《三国演义》终于在各地开始有了踪迹。
大楚之前,所有书籍都由官方刊刻修撰,自尹朝出现雕版以来,国子监开始出现集贤院,专门负责印发书籍。
胡人肆掠中原以后,国子监里所存的书版全部被毁,国子监里的博士和学士们为了不让这些书从此消失在胡人的手里,冒着极大的危险,耗尽精力将许多书默了出来,又秘密送到地方上有胆量的书坊里重新刊刻成书,这才没让许多著作毁于一旦。
大楚立国,这些书坊纷纷把以前替国子监博士们保存的刻版和书籍拿了出来,重新填补国子监的集贤院。先皇为了表彰这些书坊当年的义举,对这些私人的书局、书坊、刻书铺十分优待,又大力支持民间书籍的传播,彻底打破了世族和官方才有大量藏书的历史。
正因为前朝书籍损失太大,信国公府的“微霜堂”才能那么受到文人士族的追捧,而后来开放了私人书局,李茂才能斥资购买大量书籍继续填充微霜堂的藏书。
由于当年胡人征战中原之时,江南地区受损失最小,所以当年仅剩的大部分刻书铺都集中在吴州的钱塘地区。
而那里,正是江家的大本营。
没人知道《三国演义》这样的奇书为什么皇帝不下令国子监的集贤院刊刻成书,而是只放任手抄本流传。但皇帝同样也没有禁止此书流行,甚至有许多大臣都证实曾在皇帝书房的桌子上看过这本书,那么说明这书在皇帝眼里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样一本还没流传开来、国子监也没有刊刻的奇书,又牵扯到如今大楚的公府勋贵,其中蕴藏的商机,顿时让书商们纷纷上京寻找活动的门路。
李茂平日里深居简出,对各种社交活动虽然热衷,但却很少和商人打交道。这些书商没办法直接搭上线,就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了行知书院的陈轶。
人人都知道行知书院是信国公府旧任的幕僚长开的,如今陈山长和信国公还保持着良好的交往,行知书院有大半学子是减免束脩的,这其中支撑着行知书院的经费从哪里来,很多人家都猜是信国公府资助的。
陈轶接待了几位书坊的商人,下意识觉得这是信国公府扬名的大好机会。
信国公府以武勋立府,人人都知道李硕决策果断,部署周密,他行军打仗,或分道并进,轻骑奔袭,或诱敌出城,设伏围歼,指挥极其灵活,因而多获胜利。
但由于李老国公出身贫寒,所有兵法韬略都是成年后才开始学习,一直受到将门世家的诟病,认为他是野路子,加之后来李蒙、李茂为了避嫌,都走的是文官道路,信国公府权利地位是有了,在武勋一事上的名声却一直都不算太盛。
尤其和累世出名臣良将的晋国公府比起来,底气就弱了那么一点。
陈轶自然也拜读过那本《三国演义》,只觉得自己当年果然没有跟错主子,这老信国公果真是胸中有大丘壑大智慧之人,当年急流勇退也绝不是只看在感情上。
只可惜运道太差,否则如今李蒙在世,信国公府很快也将成为出将入相之府。
但如今不同了,若是李老国公的《三国演义》能宣扬开来,再叫吴玉舟想法子在云梦阁里培养一批说书先生,这三国演义就将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信国公府最亮的一扇招牌。
这书妙就妙在老少咸宜,雅俗共赏。也许是李老国公并非出身世家的原因,通篇《三国演义》虽然说得是历史,可也夹杂各种小说之言,半点都不艰涩,其中蕴含的道理却不粗浅,最适合街谈巷语,府中雅叙,厅堂听书。
加之“三国”里有许多人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接受起来就更加容易。
所以陈轶接受了这几位书商和刻版商的托付,直接去找了信国公李茂,说明这背后蕴藏的无限好处,劝他接受下来。
李茂自然也想同意,但这书是他母亲复述出来的,道理上至少要支会家中老太太一声,于是便有了今日这一趟。
顾卿听到有出版社社长加印刷厂厂长要见她,连忙整衣去前厅见客。
书商和刻版商虽然也是商人,却也是大楚诸商之中最不受歧视的,概因这些商人是为了传播学问而从事此行当,绝大多数都读书识字,有些还学问渊博,说话并不让人讨厌的缘故。
这几位书坊的商人都是钱塘地区最大的几家书坊的负责人,旗下的书斋书局遍布大江南北,这些人和大楚各大刻书铺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此次来的时候,也带了各大刻书铺的技术骨干,就是为了向信国公府展示自家实力的雄厚,技术的精湛。
这几位书坊老板互相都相熟,他们之中,“罄竹斋”的老板吴应人最年长,便由他最先说明了来意,并且由其长期合作的刻书铺“华三郎刻书铺”的负责人提供了自家的雕版、印纸、装帧本和套红本给顾卿观看。
这些人进府都是做了诸多准备,不但背来了沉重的大版小版,还带来了诸多纸张和以前的成书。私人书坊不像官家修书,质量肯定是及不上官家版本的,但他们这些民间刻书局的技术也在不停发展,自诩不会比官方差太多。
顾卿看完了三家送上来的各种“投标材料”,好奇地问“华三郎”的负责人:“诸位带着这么多板子进京,难道不累吗?”
“老夫人,一块雕版通常要耗费师父极大的心血,这就是我们刻书铺的根本,自然是要带上来给您看一看的。一块板子刻得好,可以用许多代……”
顾卿见这人开始滔滔不绝的说这雕版有如何如何多的门道,知道他是曲解了她的意思,连忙打断:“老身只是觉得这些板子体积太大,诸位为何不带些活字过来再行拼凑?”
几位刻书铺的负责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个胆子较大,直言相问:
“邱老太君,何谓活字?”
顾卿一愣。
这里还没有活字印刷吗?这时候的时间推算,不已经相当于宋末的时间了吗?
是了,这时候世家还在绵延,印书以前大约都是这些世家私人控制的,科举听说也是尹朝才开始推行,地方上的书籍事业应该进展的很慢。
“你们可以试试把常用字全部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字模,到了要印刷之前,再让人排版在盘子里,把活的字模全部按照顺序排列起来,等印完了拆出子模,就可以反复使用……”顾卿只是稍微点了点,几位刻书铺的负责人眼睛立刻一亮。
“邱老太君,这办法您是从何处得之?”华三郎家的负责人难掩激动的说道:“我们一定要向那位高人请教请教!”
“呃……”顾卿不敢说是另外一个时空里一个叫做毕昇的人发明的,只好含糊其辞地说道:“印章不就是这个道理吗?许多个印章连在一起不就是一面书页的字?既然雕版这么麻烦你们都能做出来,活字应该更容易吧?”
几个刻书铺子的负责人此时也不再关心到底能不能拿到《三国演义》的版权了,所有的问题都围绕着“活字印刷”的细节上来问。顾卿想了想历史课本上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过程,将自己知道的细节也多说了一些。
比如说可以用胶泥代替木板,可以用铜字或者铅字的活字模,比如说常用字多备,生僻字可以随制随用,可以拿粘土黏住底板来卡住活字,以后拆下等等。
家中诸人都知道邱老太君惯于各种奇思妙想,却不知道她能想到这种读书人都不会猜想到的事情上去。还是说这位邱老太君正因为不是读书人,所以想的东西才不会拘泥于常规和惯例?
这简直是意外之喜,所有来的书商和刻师都恨不得长留信国公府,日日聆听教诲才好。
顾卿说了半天,嘴巴都说干了,人也有些疲惫。陈轶见几位书商还要再多盘桓,轻咳了几声,提醒他们别忘了正事,这些请教的事情以后再提不迟。
他们这才如梦初醒一般连忙谈起《三国演义》的事情,只是说话间老是晃神,显然心思已经飘到“活字印刷”上去了。
顾卿看这三家技术不分伯仲,实力也都大差不差,只是偏重经营的区域有所不同,便慷慨的把《三国演义》的刊刻发行权都给了三家,三家都可以销售,也可以刊印。
不过他们三家技术不一样,一家擅长画版,顾卿便建议他多画插图,一家擅长套印,顾卿便建议他多做彩本,还有一家装帧精美,顾卿便让他多做“典藏版”、“精装版”,以供大户收藏。
三家得了这天大的好处,哪里有不从的,当下便定下了“画本版”、“彩印版”和“精装版”的路线,这三种类型各有千秋,虽内容不同,也不怕互相拆台,大家各凭手段赚钱就是。
至于收入,由于《三国演义》是李老国公的著作,除了他们花了大价钱要从李锐手上抄录那本原始版本的录本以外,还约定好了以后的出售的《三国演义》信国公府拿五成,他们拿五成。
信国公府要负责向文人学士去求引言和题跋、注解等,而三家必须在《三国演义》一书里打出“三国杀”的广告,顺便在书坊里出售“三国杀”。
三国杀的收入,约定好了信国公府七,书局三。
这三家书坊完全没想到“三国杀”这种游戏有什么好赚钱的,所以只当做一般的附加条件答应了这种利益分配方式。
只是一些套印的纸上游戏罢了,费不了什么成本,三成利益回本绰绰有余。
顾卿谈到后来精力实在不济,只草草拟好一些框架,也没留下什么书面上的契约,约定好后日再来细谈,便要家里下人送客,单独留下了陈轶。
她对经商实在是没有自信了,一个玲珑阁亏得本都回不来,她想要多听听各位幕僚和专业人士的建议,便托陈轶找一些善于经商的人才来参赞此事,她只负责最后拍板。
另一边,终于等到客人们都离开了的李钊连忙跑向前厅,一进门就嚷嚷起来。
“堂祖母堂祖母!我想去行知书院!咦……”
前厅里除了堂祖母,为什么还有个山羊胡子的老先生?
客人们不是都走了吗?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
陈轶:哦嚯嚯嚯,看我的书院经营的多好,连小孩子都想进去哟!
吴玉舟:我的云梦阁也不错,等他长大了就想进去了。
作者:……
第147章 李锐的金手指
陈轶看着李钊,一眼就认出了他是谁家的孩子。
这孩子和李钧,长得实在是太像他们的祖父了。
也有点像他们的堂祖父李硕。
李茂和李钧、李钊这样长相的,才是大部分李家人的样子。李蒙、李锐、李铭三人,都是被母族改良过长相这方面血统的特例。
“这位是李研老爷的嫡孙吧?”陈轶笑眯眯地摸着胡子。
知道去行知书院,真是有眼光啊!
李钊见有外人在,还是长辈,连忙执晚辈礼,“我家祖父名讳确是李研。不知这位老先生是?”
陈轶以前在军中和李研有过一段共事的时间,笑着应道:“我是你祖父昔日的同僚,你可以喊我陈先生。”
“陈先生好。”
“好。”
陈轶看着李钊一心向学的样子心中高兴,便有意问他:“你为何想要进行知书院?”
顾卿的心一咯噔。
万一他张嘴就是“我要读书我要当大官我要赚钱”,是不是有些掉价啊?陈轶先生会不会对他有意见?
还是小孩子,应该不会吧?
李钊见这老先生问他,歪了歪头说道:“咦?不是说京城里除了国子监,行知书院就是最好的书院了吗?”
这根本没回答陈轶的问题,可还是把他逗得心花怒放。
他成立行知书院还不到十年,可现在连荆南的小孩子都知道行知书院的大名,陈轶得意极了。
“不错,行知书院是京城里除了国子监以外最好的书院。”陈轶不要脸的说。“不过,我问你的意思是,为何你要读书学文?”
陈轶期待的看着李钊。
“我想能写信,写出有漂亮辞藻的信,不会丢人,不会有认不得的字的信。”李钊现阶段的想法很简单。“若是写出来的信能让人觉得很有学问,那就更好了。”
“学以致用吗?你这性格还真像李家人,务实。”陈轶笑着点了点头,“这理由挺好。”
“这位是陈老相公,曾是你堂祖父的幕僚长,如今行知书院的院长。”顾卿介绍完陈轶,指着李钊问陈轶,“这孩子我们家准备送去行知书院读书,如今他刚读完‘小学’,不知该读哪一班?”
李钊一见这老先生就是未来他读书地方的院长,连忙躬身行礼。
原来书院的先生也是家里的熟人,他以后不必担心挨手板子的问题了!
“刚读完小学,启蒙的小班是不用读了,可以直接进中班。”行知书院是按“小、中、大”来分班的,小就是启蒙班,中是有了些基础识得字但还没有学经史子集等知识的班,大班则是为了科举而准备的班级。
“唔,‘中二’刚刚开课不久,李钊可以直接进‘中二’班。”
顾卿脸一鼓,差点没噗笑出来。
中二班!!!
“如今已经是六月末了,盛夏我们是不授课的,你秋凉再进‘中二’吧。我会把现在正在上的课本和课上的讲义叫人送来,你在府中先随着府里的先生学一些,等到了秋凉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入班了。”
顾卿瞪大了眼。
咦?这里的夏天也放暑假?
陈轶看着李钊,和他说道:
“你要写出漂亮的信?那写几个字给我看看。”
李钊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找下人要了笔墨纸砚,写了几个字。
陈轶一看李钊的字,摇着头轻叹。
“你这字既无神,亦无骨,还软弱无力,想来应该是女子启蒙,没经过什么锻炼。”
“我的字是我娘教的。”
“那就难怪了。”对于李钊的母亲寇氏,他也知道一点。当年寇氏也算是个二等的世族,只可惜战乱以后家族凋零了。他娘从小就没好好的受过什么世族女的教育,即使会写字,也算不得什么大家手笔。
“回头我给你几本字帖,你把纸贴在墙上,悬腕临摹,写上一段时日,字就会有力道了。”像李钊这样大开大合的字体能供选择的名家字帖不多,他也只能尽力了。
李钊一听还有练字的秘诀,笑着连连保证一定会好好练字。
陈轶和顾卿商议好了明日商量的事情后,直言书院里还有事,告了辞就走了。
李钊带着膜拜的表情看着老先生越走越远,一脸憧憬地问邱老太君:
“这位老先生是不是学问很好?”
“当然了。”
“那我跟着他后面学,是不是就能科举考官了?”
噗,原来他还没忘当官的事。
“啊……那要看你学的好不好了。”顾卿笑着打趣。
李钊耷拉下脑袋。
他的脑子可笨了,他兄长听几遍就记住的课文,他听十遍也不一定会背。
万宁可是县官的女儿,他怎么也要至少当上县官老爷才算不丢脸吧?
他兄长五岁上私塾,如今二十岁才当上从七品行人,他现在十二岁,再加十五年……
李钊露出惊恐的表情。
二十七岁才能当上县官老爷?
万宁都不知道嫁到哪里去了吧!!!
顾卿不知道李钊一个人在那里一惊一乍的是在干什么,但她大致能了解他的心情。
“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可不可以呢?”顾卿给他打气,“说不定只是你以前私塾里的先生不会教,换了名师,会进步如飞也不一定!”
像李锐,不就是换了两个先生以后进步如飞的吗?就连李铭,也是在齐先生和杜先生的点拨下变得十分出色的。
话说齐先生今年过完就要辞职回去了,想想还挺可惜。不过再想想他为了教导李锐连妻儿都留在了老家,也是有些残忍。
嗯,到时候一定要包重重的送别礼。
陈轶出了信国公府径直去了云梦阁,云梦阁白天并不开业,所以陈轶从后门进去,免得惹眼。
流云一听陈轶来了,连忙出来招呼。吴玉舟住在云梦阁的最深处,平日里很少露面,后花园还训练着很多人手,也不便于出现在人前。
“哟,陈相公怎么突然有了兴致到云梦阁来?白天来可不是时候啊,姑娘们都睡着的。要不然,流云我……”
“云姑,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是来干什么的,我要你这姑娘干什么?我去找吴老儿有事,他今日可在阁中?”
流云收起调笑的表情。
如果觉得老身聊发少年狂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祈祷君小说全集:老身聊发少年狂,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