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素光同作品天才女友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牛思源屏住呼吸:“我哪里写得不对?”

林知夏平静地阐述道:“我不能说你写得不对。只是,按我的理解,确定性模型是随机性模型的一个特例。你的数据模型涵盖了摩擦风速和分层介质的界面波的影响,还用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修正了水汽的正反馈,可是,因为确定性模型的局限性,这篇文章没有办法做到真实环境下的概率分布的预测,它保证的是实验预测结果与实验样本的一致性。所以,我觉得,你可以重新考虑一下参数设置,把整个模型推广到随机样本点上,让它更具有数学意义上的普遍性。”

刹那间,满室寂静。

“她在讲什么啊?”江绍祺偷偷地询问侄子。

江逾白不冷不热地提醒他:“早上出门前,我说林知夏是天才,你不相信我的话,你说我夸大其词。”

江绍祺捂住了自己的嘴。他的肤色偏冷白,下颌骨的曲线完美,常年戴着黑色手套,捂嘴的动作就显得很突兀——这位崇尚高雅的音乐家突然有了一身的憨厚气质。

不远处,林知夏还在和牛思源争论不休。

探讨一篇论文的对立观点,就好比打仗。

才华是武器,毅力是盔甲,胆量是金戈铁马。

牛思源输人不输阵。他握着一只签字笔,笔尖在纸面上轻轻戳了两下:“林知夏小朋友,我们这个学科里,有一批研究人员专门做确定性模型。你这么一说,可是把前辈们的功劳都抹去了啊。”

“我的意思并不是……确定性模型没有一点用呀。”林知夏歪头看着他,一副很困惑的样子。

她和牛思源的沟通不太顺畅。

她觉得牛思源完全没明白她的解释。

既然牛思源不赞同她的修改意见,他就应该从数据建模的角度反驳她。牛思源和她谈起前辈的功劳,又有什么用呢?

牛思源憋着一口气,详细叙述道:“我延续自己本科毕业论文的题目,还把模型拓展了。从今年九月到十二月,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上。”

他还没说完,导师沈昭华打断道:“牛思源,你的立意、选题、整体架构没有问题……”

话中一顿,沈昭华终于找出牛思源的优点:“你的文笔非常好。”

文笔?

如果一篇论文的亮点只有文笔,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悲伤的事情!

在导师沈昭华、学姐朱婵、小恶魔林知夏的面前,牛思源快要撑不住了。

他心中暗想:难道,我这种二十多岁的大好青年,还比不上一个九岁小女孩吗?

命运给予他沉重一击,他的身形摇摇欲坠。

他一只手扶稳了桌子,发出了来自灵魂的拷问:“林知夏,你要改我的建模,请问你想怎么改?我们商量几个参数,你能立刻构造一个表达式吗?”

“我大概可以?”林知夏试探道。

沈昭华却给林知夏留了一条后路:“不如先从最简单的模型开始。”她望向了朱婵。

朱婵领会了导师的意思,马上给林知夏出题:“林知夏,来,假如我们有一份包含泥沙、粉砂和泥质物的混合物。我们把这份混合物倒入一个装满水的角度为Beta倾斜容器中,它流动时的状态,在水文地质领域被称作为浊流……”

“我知道。”林知夏乖巧地回答。

朱婵问她:“你看过浊流相关的论文吗?”

“嗯嗯,”林知夏点头,“它的英文名是turbidity current。”

朱婵赞叹道:“你的英语也很好吧?”

林知夏没作声,江逾白代她回答:“她的英语挺不错。你们刚才讨论的内容,全部换成英语,她也能听懂。”

朱婵顿时生出万千感慨:“林知夏,你看过很多论文吗?”

林知夏的爸爸突然插了一句话:“我们家夏夏五岁那年,吵着闹着问我们要论文,家里根本没人教她。她一个人看书看得入迷……”

爸爸本来想说,他的女儿天生与众不同,他都不知道要怎么教育女儿才好。

但,他的话听在朱婵耳中,却是另外一层意思。

朱婵真的没想到,世间还有这等好事!

五岁的孩子,就能看论文了?

朱婵快要结婚了,和男朋友的感情很稳定,小两口沉浸于二人世界,暂时没打算要孩子。

今天见到了林知夏,朱婵有些蠢蠢欲动,恨不得回家抓了男朋友,立刻繁衍下一代。等到女儿五岁时,她就能陪妈妈一起读论文了。

幻想中的生活太过美妙,朱婵情绪激动,忍不住捂紧了自己的嘴。

导师沈昭华延续了朱婵刚才的提问:“浊流的密度设为Rho,倾斜角度设为Alpha,浊流的厚度为H,假使你让浊流进入容器,你觉得,它的速度能用什么方式表达?”

林知夏摊开草稿纸:“这个好像是基础概念呀。浊流的密度一定大于水,Rho减去Alpha的差值除以Alpha,我们就得到了浊流的密度差,密度差促使了流体的运动。这个密度差再乘以重力加速度g,乘以浊流的厚度H和角度Beta的sin值,再除以一个系数……这里需要引入经验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

沈昭华搬来一把椅子,坐在林知夏的旁边。

她更改了初始条件,又为林知夏的公式增加了变量。

林知夏“哇”地惊呼一声:“原来还能这么写!我懂啦,谢谢沈老师!”随后,她举一反三,创造了更多的约束条件和方程式。

沈昭华惊叹于她的悟性。

牛思源也看呆了。

沈昭华抬头,对她的学生牛思源说:“你看,林知夏的表达方式没有问题,我们增加了条件,让她的数学描述更具有普遍性。你的文章写得可以,数据分析也没错,我们不妨采用更高的标准。”

牛思源抓起自己的论文,羞臊不已,满面通红。

沈昭华对他说:“牛思源,你还是按我给你的课题来吧。你的本科论文是个好方向。正如林知夏刚才说的,我更想让你改用一个随机性模型。”

“但是……”牛思源挠了挠头发,讲不出他的理论依据。

沈昭华走向了办公室门口:“下个月,我要出海考察,你的师兄和师姐都会帮我关照你。”

江逾白跟着沈昭华往外走。他忍不住问她:“沈老师,你会让你的学生们关照林知夏吗?”

“那是一定的,”沈昭华低声感叹, “林知夏的天赋很难得。”

江逾白又问她:“你见过和林知夏一样聪明的学生吗?”

沈昭华脚步一顿。她穿着牛绒毛衣,手臂揽着一件棉袄,伸出的手背布满了褐色老人斑:“我见过不少天才,可惜他们不是我的学生。我自己带过的学生,倒是真有一个……智力超常。”

江逾白急忙追问:“那位学生,后来怎么样?”

“泯然众人。”沈昭华如实回答。

“泯然众人”这个词语,正是出自《伤仲永》。

《伤仲永》是北宋文人王安石所作的一篇文章。文章讲述了一位天才神童因为缺乏教育机会,最终沦落为普通人的故事。

江逾白略有耳闻。

一直以来,江逾白的愿望都是打败林知夏。但是,当他听说沈昭华曾经亲眼见证过天才的陨落,他心中涌起不知何故的挣扎。

千万个念头在脑海中逐渐沉淀,最终汇聚成一个迫切的愿望——他希望,林知夏永远是天才,永远能汲取她热爱的知识、探索她喜欢的的领域、追寻她梦寐以求的境界。

他希望她永远开心。

*

因为惦念着林知夏,江逾白走神了一段时间。

他刚从沈昭华那里听说了一个天才陨落的故事,难免担心起林知夏的安危。

如果将来的某一天,江逾白胜过了林知夏……他一定会不骄不躁,不让林知夏感到愤怒和惶恐。

江逾白一边沉思,一边跟着沈昭华。他们一行人走进了海洋深水实验室的大门。

林知夏开心极了。她绕着沈昭华转了一个圈,兴致勃勃地问道:“沈老师,那个就是海洋深水实验室吗?”

“是的,”沈昭华饱含耐心地解释道,“它能模拟深水海洋的风、浪、潮流,包括飓风和奇异波浪。”

“好厉害!”林知夏夸赞道。

眼前的场景难得一见,林知夏被好奇心驱使,扒住了一扇玻璃窗。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水池。她看见一个关于“深水设备的流体动力性能”的实验正在进行中。

庞大的水池内,广阔的水面被飓风吹出波涛,水浪搅碎了一池灯影。这水池深不见底,四面镶嵌着特制的不锈钢“消波滩”。

这种“消波滩”,能够抵御风浪带来的强烈冲击力。

林知夏看得出神。

朱婵喊了她一声:“林知夏?”

林知夏扭过头,开心地回应她:“姐姐。”

朱婵心头一软,连忙提议:“我带你去看我们的数据采集系统吧。你见过计算机集群吗?就是高性能计算的具体实现。”

林知夏格外雀跃:“好的,姐姐!我知道计算机集群,相关论文我也看过!它的英文名是Cluster,它能把一个集群内的所有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综合在一起,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处理效率。”

临走前,林知夏没忘记江逾白。她拽住江逾白的袖子,拖着他一起去了数据采集实验室。

江逾白和林知夏都离开了。

这一间海洋深水实验室里,就只剩下沈昭华、江绍祺、以及林知夏的爸爸。

波涛击岸,拍出沉重的声响,水浪被灯光照出一种质地分层感。实验室的景象变幻莫测,真像是海洋世界的深水区。

江绍祺感叹道:“物理海洋学,了不起。”

沈昭华没有接话。她看向林知夏的父亲:“您好,请问怎么称呼?”

这位父亲显出一丝窘迫:“沈老师你好。我是林知夏的爸爸,我叫林富贵。”

林富贵和妻子在省城闯荡多年,费尽一番功夫,总算扎下根来。可他常有漂泊不定之感。他上有老下有小,理当存钱应急,虽然勉强算个“小生意人”,但他尽量削减了人情往来的开支。

而沈昭华这种顶级大学的知名教授,肩负着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项目,竟然专门抽出一整天的时间来招待林富贵和他的女儿,还和他们客客气气地谈话……这让林富贵心生诸多感慨。

沈昭华的时间很宝贵。她没做任何铺垫,开门见山地说:“林先生,你的女儿林知夏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我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去前苏联留学。留学期满,我回国在这所大学里找了一份工。到今天为止,我带过一百多个学生。我的学生里也有天资极高的,也将学问做得很好。但他们九岁的时候,兴许比不上林知夏……”

林富贵面露讶异之色,舌头顿时打了结:“我们家夏夏,确实、确实喜欢读书。”

沈昭华微微颔首:“不止是读书和天资的关系。在我们那个年代,获取信息的途径,比不上今天丰富。信息化的新时代催生了更多的优秀人才。林知夏有她自己的交叉学科体系。她的外语功底扎实,还能理解数学和物理的复杂概念,最难得的是,她的悟性高,心态也好。”

沈昭华毫不吝啬溢美之词,仅仅三言两语,就把林知夏夸得天上有地下无。

深水海洋的实验尚未终止。

波涛汹涌,犹如大江翻浪,那水浪湍急无比,高达数丈,凶猛地砸在边缘地带。

水花四处迸溅,仿佛落在了林富贵的身上。他感觉自己的掌心一凉,低声问道:“沈老师具体什么意思呢?我们做父母的,这几年……是不是耽误了夏夏的成长?”

“倒也不是。”沈昭华回答。

她伸出一只手,搭住了一条不锈钢的扶栏。

她的皮肤泛黄,褶皱明显,血管向外凸起,布满了久经岁月磨砺的沧桑痕迹。

她经常出海进行科学考察。而在喜怒无常的海洋环境中,一艘科考船,随时可能发生意外。飓风暴雨、海浪暗礁、电磁干扰导致的损失,印证了大自然面前的人类有多渺小。

早些年,沈昭华和学生们都吃了许多苦。

她回想起过往经历,就对林富贵说了实话:“学术圈本身,是有些浮躁的。基础学科几年无产出,那压力会非常大,冰雪聪明的孩子都要对自己产生怀疑。你过早地把林知夏牵扯进来,给她划出一个研究范围,规定她必须做什么,严禁做什么,她对科研的热情……兴许会被消磨殆尽。待会儿,我去问问她自己的想法。”

林富贵叹了一声:“哎,是的,我们夏夏很有主见,很喜欢自由……她太聪明了。”

沈昭华随口笑谈:“我见过几个天才,包括学术界的泰斗,思维都很开放。我们这个学校里,各个院系都有很好的老师。我打算给林知夏办一张访问卡,让她自由使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

她考虑得十分细致。

林富贵赶紧替女儿表达感谢:“太谢谢了,沈老师,夏夏有什么问题,能不能到学校里来请教你?”

沈昭华却说:“我平常是有些忙的。我必须随船出海,在海上科考。每个季度都有任务要完成,还要去外地出差。每年至少半年的时间,我不在学校里。”

林富贵慌忙道歉:“对不起,沈老师。我没有别的意思,就那么一问。”

沈昭华笑着说:“林先生,没事的,我组里一共有十七个学生,还有一批博士后。我总会留几个人在学校。夏夏有什么问题,来找他们也行。林知夏来学校时,最好有大人陪着,她才九岁,脑袋再聪明,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

“一定一定!”林富贵答应道。

沈昭华沉默片刻,又问:“你考虑过,让林知夏跳级吗?还有,少年班……你打算让林知夏去上少年班吗?”

海洋深水实验室的设备逐渐停止运行,数据采集完毕,宽阔的水面平静得不可思议,涌动的暗潮消失在渺茫光影中。

林知夏的声音打破了这一刻的寂静。

她从对面一间屋子里跑出来,边跑边喊:“爸爸!爸爸!我看见计算机集群了!我第一次亲眼见到Linux操作系统!我好开心!Linux操作系统的命令行真是太好玩啦!”

她像一只活泼的小兔子,一溜烟跑到了父亲的面前。

父亲却突然问她:“夏夏,你想跳级吗?”

她歪了一下头:“夏夏不想。”

室内的气氛陡然尴尬。

父亲试着哄她:“夏夏听话。”

她眨了一下眼睛:“夏夏不听。”

沈昭华的眼中流露出温暖的笑意。她微微弯腰,问起林知夏:“你不想上少年班吗?”

林知夏反问道:“我看过今年发布的《少年班学习管理办法》,学生必须选择大学的必修课程。少年班相当于提前上大学吗?”

“对啊,你爱读论文、爱做科研。你见到Linux操作系统,好像很高兴似的,你不想早点上大学吗?”沈昭华温柔地劝诫道。

林知夏后退一步,正好撞到了江逾白。

江逾白扶住她的肩膀,又松手了。他小声对她说:“林知夏别怕,我把勇气传给你。”

他的勇气凝成了实体,打破不可逾越的障碍,深切地激励了林知夏。

林知夏立刻挺直腰杆:“我……我想自己选择未来。”

沈昭华点了点头,顺着林知夏的意思说:“你要自己选择科研的方向?你不要老师在前方引导你?”

“比起‘引导’,我更希望那是一场平等的交流。”林知夏斟酌着回答道。

沈昭华反问她:“你待在实验小学,没人和你平等交流,那不是一种人才浪费吗?你不想认识别的超常儿童吗?我这些建议,基本是为了你好。”

林知夏直面沈昭华,冷静地诉说道:“是这样的,沈老师,我觉得,林知夏是一个人,不是一种资源。我有没有浪费时间,应该由我自己定义。全球少年班和天才班的老师,不会比我更了解我自己。他们和我一样,对世界的认知也是有限的。他们教育我的方法,也全是通过从外界学习而获得的。这个世界不仅包含了数学和物理,还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不想被归类到极少数的一部分。”

林知夏还有一段话没说出口。

她知道,美国数学家威廉詹姆斯一度被认为是全世界智商最高的人。威廉詹姆斯的智商超过了250,他4岁精通法语,9岁在哈佛大学宣讲四维空间,16岁成为著名大学的数学教授。可惜,他几乎没有学术成果。他度过了孤独的一生,贫困潦倒地离开了人世。

沈昭华细细品味刚才那一番对话,笑着调侃了一句:“你怎么看待《伤仲永》的主人公呢?”

林知夏继续阐述自己的感悟:“《伤仲永》这篇文章,也在佐证我的观点。《伤仲永》的主人公泯然众人,是因为他的父母不让他继续学习,不让他获取外界的知识。他很不幸地停留在了初级阶段。可是我没有啊。我永远不会停止汲取外界的信息,我思故我在。我本人,就是我自己的终身老师。最强的人工智能也应该学会自己训练自己,找到最适合它的参数。”

林知夏的那一句“我思故我在”,让沈昭华深吸了一口气。

可能是她年纪大了,又曾在海上死里逃生过几回。近些年来,她很少对年轻人的心绪波动产生共情。

初听闻林知夏谈到“我思故我在”,沈昭华的第一反应是想笑。可她细思之后,心中竟然有所触动。她恍然记起年少时的自己,那是多少年前的事?

一九五五年,四十九年前,她刚刚步入北京大学的校园。她记得未名湖畔的“才德均备”斋,还有名为“岛亭”的新华书店。

再一晃眼,就是四十九年后了。

她的父母、导师、当年的两位好友,均已离开人世。

海洋在地球上存在了上亿年。相比之下,人类只是短寿而弱小的生物。幸好历史和文明都可以薪火相传,功在万古千秋。

沈昭华收慑心神,声调放缓:“你刚才说,你不想被归类到极少数的一部分,这是什么意思呢?你只想和普通人相处吗?”

林知夏轻轻眨了一下眼睛:“我和普通人的思维方式可能不一样,我正在仔细地观察他们。可是,这个世界上,又有哪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呢?我们最大的相似处,就是我们都各有不同。所有人的灵魂都是平等的。”

截至目前,沈昭华差不多明白了林知夏的意思——林知夏的兴趣在于挖掘未知世界。而且,她不想被任何人束缚。

像林知夏这个年纪的小孩子,一般都会对成年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崇感。

但是,林知夏不太一样。她似乎认为所有人生来平等,灵魂共通。

倘若“知识”是海洋中的鱼群,林知夏就是一艘捕鱼船。她徜徉在辽阔的海面上,广泛撒网,捕获各个学科分门别户的庞大鱼群。

她习惯于依靠自己,迎着风浪,扬帆起航。

她不需要掌舵人。

沈昭华理顺思路之后,措词直白地解释道:“学术需要交流,学术思维也需要锻炼。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你不可能永远考虑周全。除了基础科学,你大概也读过哲学。林知夏,你的天赋太好了,你的心地还很善良,我特别欣赏。我想看到你发光发亮。你还没察觉,未来是属于你的。”

林知夏被她夸得脸红。

沈昭华还说:“人在每个阶段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你看我,今年六十七岁,我的想法就和十年前不同。我建议你先跳级去初中竞赛班……省立一中的初中竞赛班,全市最拔尖的初中生都在那儿,你先考进去,体验体验竞争的氛围。等你闲来无事,你就来我们大学里转一转,我们组里的博士生都很乐意和你交流学术。”

林知夏的脑袋稍稍偏了一下。

显然,她正在谨慎地评估沈昭华的提议。

沈昭华略一思索,还对林知夏采用了激将法:“你要是害怕一中竞赛班的压力,保持现在的步调也不错。你年纪还小,选择面多广阔啊。”

“我才不怕呢。”林知夏小声地说。

沈昭华立刻留了一个手机号。

“省立一中校长的电话号码,”沈昭华告诉她,“你想跳级,可以直接联系她。”

林知夏随口问道:“沈老师,你认识省立一中的校长吗?”

沈昭华叹了一声,如实回答:“她是我的女儿。”

省立一中的校长……

明明是个很体面的职位。

然而,沈昭华的语气里,略带一丝怜悯和惋惜。

沈昭华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当做了反面教材,用来激励年幼的林知夏:“你一旦选择了科研的道路,最好不要中途放弃。我家的孩子全都放弃了,没有一个人坚持到最后。”

林知夏使劲点头:“我不会放弃的!”

沈昭华蹲在了林知夏的面前,伸出一根小拇指:“我们俩拉个勾?”

林知夏毫不犹豫,立刻和她拉勾:“拉勾,上轿,一百年不许变!”

沈昭华笑容满面:“一百年不许变。”

“科研是我一生的追求。”林知夏许诺时,态度庄重,像是在宣誓。

澄澈灯光落在地上,实验室仿佛一座神圣的殿堂,翻涌的水浪化作一曲赞歌,咏唱世人的光辉和理想。

作者有话要说:截止到下章更新前,本章所有15字以上2分评论发红包,感谢

——————————

【下集预告:震惊!小学生活的尾声!江逾白和林知夏决定跳级!】

————————

☆、G小调进行曲

沈昭华的研究组里, 共有十七个学生。近两年,他们开始招收兼职的实验室助理。

沈昭华单方面地宣布林知夏通过了她的面试。她送给林知夏一张校园卡, 卡片的姓名栏上写着“林知夏”, 职位则是“实验室助理”。

她说:“林知夏, 你什么时候有空,直接来学校就行。我们学校有好几个图书馆, 资源非常丰富, 超过了省图书馆。”

朱婵也在一旁附和:“咱们学校的文献库, 实时更新全球的重要论文……”

林知夏双眼放光:“那些论文,我都能看吗?”

沈昭华长久地凝视着她:“你想怎么看, 就怎么看。”

林知夏欣喜若狂。她紧紧地攥住这张大学校园卡, 像是攥住了命运的咽喉。

论文!

数不清的论文!

实时更新的全球论文!

大学图书馆,简直是人间天堂!

林知夏越细想,越激动得难以自持。她绕着沈昭华转了一个圈:“沈老师, 沈老师, 谢谢你!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我刚才说过了, ”沈昭华再次弯腰,平视着林知夏,“你还没察觉,未来是属于你的。”

林知夏和沈昭华对视片刻,她眼中的笑意渐浓。林知夏相信,沈昭华正在鼓励她,鼓励她勇往直前,征战四野, 攀登科学的最高峰。

林知夏当然不会退缩。

她郑重地宣告道:“未来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沈昭华感叹:“真难想象,你今年才九岁。”

林知夏认真解释:“我出生于1995年9月24号。今天是2005年1月2号,我就是九岁呀……虚岁十岁啦。”

沈昭华微微颔首。她还有别的事情要做,不能陪林知夏太长时间,就让朱婵和牛思源领着林知夏继续参观实验室。

短短两个小时的参观旅程中,林知夏经常发表一些独到的见解。朱婵和她聊起了理论物理学,她总有一套清晰的认知方法。

朱婵曾经辅导过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据她观察,林知夏的悟性、思考力、知识面,都已经达到了本科生的顶尖水平。

林知夏拥有庞大而渊博的知识储备量。可她的外表和性格还都是九岁小姑娘的样子。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让周围所有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暗自称奇。

分别之前,朱婵送了林知夏一本名为《二十世纪数学经纬》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该书出版于2002年,讲述了二十世纪的数学发展史和理论应用史。

林知夏翻开书页,扫视目录,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谢谢姐姐!”她向朱婵道谢。

朱婵笑着回答:“也许,到了下个世纪,会有人写一本《二十一世纪数学经纬》,那里面就有林知夏的名字呢。”

林知夏紧紧抱住书册:“我的名字会被印进教科书吗?”

朱婵弯下腰,看着她。正如今天的沈教授一样,朱婵也对她充满了期待:“会的。别人心里怎么想,姐姐我不知道,反正我觉得,你一定会的。”

朱婵是沈昭华最喜欢的学生之一。

平日里,朱婵指导学弟学妹们改论文时,那态度都是十分的严谨而严肃,牛思源生平第一次见到朱婵和蔼可亲的一面。

牛思源目光枯淡,神色麻木。

起初,他脑子里的想法还是:林知夏不可能那么聪明。

而现在,他满脑子都是:为什么?为什么沈老师从来没对我说过“未来属于你”?朱婵学姐也没给我送过书?啊,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

如果,再过两年,林知夏跳级念了大学,做了沈昭华老师的博士生……

  如果觉得天才女友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素光同小说全集天才女友不可方思望九重烟火倾永世酌墨浮生相尽欢星辰锦年浮光掠影藏在回忆里的风景百岁之好,一言为定,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