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宝妆成作品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现在这个“设计师”是夏晓兰和刘勇两人商量着来,夏晓兰不可能一直给画图,她也有自己的事要做。夏晓兰就想着培养两个能画效果图的“设计师”出来,让一个商都大学毕业的学生跟着刘勇这样的个体户干,人家肯定不同意。

别管学的是不是美术,龚洋毕业国家是要分配工作的。

在这种年代,正式的工作比啥都重要,刘勇一个月给几倍的工资,都挖不到一个大学生跟着他干,谁知道你这私人的工资能拿多久,大家觉得国家分配的工作才靠谱。工资高点低点的没关系,国家的单位不会倒。“下岗”是90年代才有的词,在84年,国家分配的工作就是铁饭碗!

所以连卓娜都能轻蔑的想,夏晓兰就是俗气的个体户。

让美术系的大学生来干专职设计师不行,兼职不就没问题了吗?

夏晓兰点头,“先试着合作下,看他能不能做好吧。”

龚洋做不好也没关系,商都大学有美术系,国家还有专门的美术学院呢,肯定还会有像龚洋这样需要卖画来养画的学生,夏晓兰有很多选择余地。

李凤梅这才看清海报上的内容。

画不画的她不懂欣赏,大字她认识:

“春季酬宾活动,全店一次性消费满168元,送丝袜一双…”

214:送丝袜的正确方式(6更)

“晓兰,你说的送丝袜是这样送?”

李凤梅还是不太懂,刘勇却大笑,“这不是换着法子让人多买衣服吗?”

看李凤梅和刘芬不懂,夏晓兰就挺耐心解释,“我们店里有没有超过168元一件的衣服?丝袜不卖,想要的人就要买够168元,随便她们买什么都行,一次性总金额满168元,就白送一双丝袜。”

这比满168元直接减10元还有刺激性。

能一次性花168元买衣服的,有没有10元的优惠力度都会买,一双丝袜虽然才卖10元,它在商都是紧俏商品,带给人的心理价值并不仅仅是一张大团结。

目前蓝凤凰还没有单价超过168元的衣服,最贵的就是陈锡良大力推销的那款羊毛大衣,夏晓兰摆摊时卖140元,一挪到店里就坐地起价卖158元。这就是单价最贵的衣服,现在店里也没这个款,不管顾客买什么,至少得两件才能凑够168元。

两件衣服能赚好几十块,一双丝袜的成本不过几块钱,送出去就送出去呗。

现在是送丝袜,夏晓兰以后还准备多搞类似的促销,送化妆品,送钱包之类小东西,要不是没有电脑操作,她还想在店里搞购物积分。手写就算了,太麻烦不好统计,是给刘芬和李凤梅俩人增加工作量。

等到白珍珠发电报说又凑了一百双丝袜用火车托运过来,夏晓兰就笑:

“等收到丝袜,我们就可以搞这个促销活动了!”

两张海报贴店里,一张贴门口去,时间上写的是2月20号开始春季酬宾活动。

海报在才刚贴出去就有顾客询问,原来有几个人打算买衣服的,临时又反悔,决定20号再来。当然,这样的顾客并不是太多,毕竟不是人人都想要免费赠送的丝袜…一双丝袜要10元,免费赠送的要买满168元,前后的数额差距不小,自然要考虑一番。

好在店里不仅有女装,还有一部分男装。

一个人买168元的衣服舍不得,还能给家里的男人买。店里的男装数量少而精,衬衣和西装都是好质量,一套西装也有一百多,再添个便宜的衣服,想凑够168元还不容易吗?

白珍珠发过来的丝袜如约收到,2月20号正式开始搞活动,可把夏晓兰三人累的够呛。生意还没赶上年前大卖的那一茬,到了晚上一盘账,营业额从**百飙升到2000多。

丝袜才送出去10双,一共才几十块的本钱,营业额多了一千多,利润多的是好几百块,几十块钱的赠品又算啥?刘芬和李凤梅这才明白夏晓兰把丝袜从卖改为赠送的原因。

搞活动为了啥,不还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吗?

“就和我们摆摊,有人要讲价,你钱数上不少,却送围巾或者手套给她们?”

李凤梅总算是想起这一茬。

夏晓兰点头,“对!但也不能随便乱送,只买条裤子,我送丝袜给她干嘛,满168元了,我们的利润有保证,送一条丝袜也不值多少钱。”

丝袜的魔力没那么大,但它能诱导人多购物。

本来买了百来块衣服,一想不如再添几十块,还能免费拿一双丝袜。也有人特别想要丝袜,但自己又买不了那么多衣服的咋办?拖着亲戚朋友来,大家买衣服的总数凑满168元即可,反正送一双丝袜,由你们自己协商着怎么分配。

营业额是明晃晃的拉高,就证明夏晓兰这促销方法可行。

海报上打出的50双丝袜送完为止,其实这次备货就有100双,要是生意好,丝袜基本上是无限供应的…这些套路84年的人还不知道,真以为只有50双。

营业额提升,夏晓兰就想着安装电话的事。

她原本以为是多花点钱的问题,也做好交几千块钱初装费的心理准备。但去电话局一问,人家就问夏晓兰家是什么级别的干部。

她是啥级别啊?

房主于奶奶是个扫大街的老太太。

她和她妈都是个体户!

在84年安装座机电话和钱无关,电话的线路不够,个个城镇职工家都要安装电话,把电话局的人杀了也办不到。夏晓兰也没和电话局的人抬杠,在她的香烟攻势下,有人才好心给她科普了下安装电话的条件。

要安装电话,得有“线”和“号”。所谓的“线”就是指外面的电话线路,一个线盒里大概有15条线路,还必须留出一根备用的,万一哪条线路出故障,这根备用的线路就要马上派上用场。于奶奶家所在的这一区域,15条线路有没有都用完不好说,各位领导干部家安装电话的用途,总比夏晓兰这个体户强吧?

不仅是线路,每个地区的电话号码也有数量限制,电话号码在电话局的机房里,所剩不多的号码,为啥要拿给夏晓兰用。

这事儿就算找胡永才帮忙都不行,夏晓兰安装电话的计划暂时落了空。

其实她要是真的想找人,剪彩时出现过的侯秘书或许能办到。为了安装电话去找侯秘书值不值?侯秘书看得是邵光荣的面子,邵光荣是因为周诚和康伟的关系——夏晓兰觉得还是绕的太远。

于奶奶提醒她:

“隔壁巷口不是有个公话?你给别人留那个电话。”

公用电话当私人座机用?

夏晓兰亲自小跑着测验了下距离,五分钟内能跑到,她决定就照着由于奶奶说的办!这时代打个电话,跑五分钟接电话又咋的,打电话的人可能花了一两个小时才拨通,多等几分钟也没有关系。

公用电话装在一个小隔间里,有个中年妇女就负责喊电话,某家的谁谁谁来了电话,她就扯着嗓门儿大喊一声。夏晓兰时不时给拎两兜国光苹果,或者带两包糖去和喊电话的程阿姨套近乎,没两天就和人混熟了。

程阿姨磕着夏晓兰带来的瓜子,技术娴熟往外吐着瓜子皮儿:

“只要你在家,我肯定能让你把电话接上,你要是不在家,我也用纸条给你写上别人说了啥。”

“谢谢程阿姨!”

“先别谢,喊电话一次五分钱,大家都这么收费,你这钱还是要出的。”

这是程阿姨的正当收入,喊人接一次电话5分钱,夏晓兰岂会赖这个钱。

“您放心,我肯定按规矩来。”

夏晓兰掏出两张大团结,“您先把钱预收了,以后慢慢扣。”

先存话费再接电话的,现在还真没有。程阿姨也有点惊,附近人都说夏晓兰和刘芬是于奶奶家的穷亲戚,忽然冒出来就是为了于奶奶的房子。这些邻居还不知道“蓝凤凰”存在,胡永才老婆也不可能乱说,程阿姨见夏晓兰出手大方,心里骂那些人胡说八道。

215:康伟的装修订单(7更)

夏晓兰搞定了公话间的程阿姨,又让龚洋设计了四张名片。

她的名片上留的就是程阿姨守的这个公话号码,李凤梅和刘芬的联系方式自然是离服装店近的,刘勇的是离租的房子近。

李凤梅和刘芬都不知道自己能拿名片做啥,“蓝凤凰服饰”,不晓得的人,还以为是家制衣厂呢,其实就是个服装店。夏晓兰是顺手做的,李凤梅和刘芬早晚要自己接触外面的生意,名片总会派上用场。

夏晓兰的名片上简简单单一个名字加电话号码,刘勇的是“远辉装饰”。

“远辉”连个门店都没有,夏晓兰已经给刘勇的名片印上了“远辉装饰负责人”的字样。刘勇这个光杆司令压力很大,有了名片后他不得不努力拓展自己的业务。

第一个就是给康伟打电话,年前说好要装房子,这单工程到底何时才能启动?

这才2月末,正月都没过完。

康伟第一次和他妈提装修房子的事。

康母是个秉性柔弱的女人,丈夫在的时候听丈夫话,康伟他爸牺牲后,要不是她还怀着康伟,这个消息肯定将她击垮。她把康伟生下来,没有为母则强,康伟奶奶更多的充当了她的角色,她还是悲春伤秋的,康伟和他妈说话都要小心翼翼。

比如眼下,说了想装修下房子,康母眼神根本找不到焦距,你明明是坐在她面前和她说话,却能感受到她听话是入耳不走心。

“好,你装吧。”

她就这么不冷不淡回一句,康伟十分挫败。

好像他不管说啥做啥,他妈都无动于衷,对生活没有一丝积极性。康伟有时候觉得,他没见上面的亲爸牺牲的同时,就把他妈的魂儿一块带走了,杵在他面前的分明是个行尸走肉。

她有体面的工作,每天也把自己收拾的利利索索。

但她对一切都不在意,是随波逐流的。

连亲儿子也不太在乎,因为康伟有爷爷奶奶照顾,她就算不管,康伟也饿不着冻不着。但康伟也不能说他妈不爱他,家里面的大事小事儿,他妈都听他的——或者母子俩早该换一个环境了,康伟指望着重新装修房子能带来点改变。

他妈既然不反对,康伟就拍板要重新装修。

康奶奶很是舍不得,那房子里的好些东西,都是康伟他爸结婚的时候,康奶奶亲自给儿子挑的。

康伟爷爷很能想开:

“康伟今年都要满21岁,他爸走了也就是21年,我们放不下也要放下,总是顾念着死去的人,活着的人就不管了么?”

多优秀个儿子,偏偏在战争中牺牲。

再多的权势又咋样,人的生死半点不由人,全看命运咋安排。康伟爷爷不看淡也没办法,那也是他最喜欢最骄傲的儿子,人死不能复生,他和老伴儿看不淡,康伟他妈就放不下。

重新装修下房子也是应该,换了新的环境,老大媳妇也该慢慢放下。

康奶奶被老爷子说服,“那装修屋子的时候,让他们母子俩搬到这里住。”

康奶奶又挺高兴了,康伟小时候都是她在带,后来康伟小学毕业又搬回去和亲妈住,康奶奶最宝贝这个孙子,巴不得天天能看见。

康爷爷也想孙子。

但其他的儿女却怕二老太偏爱康伟,严防死守的,康爷爷心里挺担忧。要是两个老的一走,孤儿寡妇的还要靠康家其他人看顾。康爷爷就是发现了这点,才把康伟给送了回去。

现在么,康伟都快21岁的人了,最近在跟着周诚一起做事,晓得自己上进而不是指望着康家的谁拉扯,康爷爷的顾虑没那么多。

“让他们回来住,等房子重新装好了再看情况。”

康奶奶心情欢畅和人一起收拾房间去了。

家里的长辈们都没意见,康伟也就回复了刘勇:“刘叔,您这边随时可以过来。”

有电话联系的确要方便许多,哪怕打电话接电话比较麻烦,那也比电报要快,更别说信件。夏晓兰给周诚回信时也说了新的联系方式,并且说了去京城的大致时间。

等周诚收到这封信的时候,她和舅舅刘勇差不多也到了京城。

康伟这一单,夏晓兰就想尝试着和龚洋合作。

龚洋听说要去京城,实在惊了惊。

他顾虑的不仅是来回要耽搁的时间,还有路费和在京城的食宿花销。

夏晓兰直接打消了他的顾虑:

“你是我们请的设计顾问,这些费用都由我们承担的。大概半个月后出发,可能要耽误你三四天,你把时间安排好就行。”

给康伟装修房子才叫兴师动众,带个美术系的学生算啥啊,还带了俩工人过去呢。泥瓦工的介绍信找谁开,这些事儿都要刘勇去操心。负责人不是那么好当的,康伟那边说可以安排个便宜的招待所——这也是夏晓兰再三强调的。

康伟要想着双方的关系,给安排个贵的饭店,住的倒是舒坦了,这么几个人的食宿搞完,刘勇这单肯定又要往里面贴钱。做什么生意在起步阶段,当老板的都得控制成本,光想着享受了,那才是自己玩垮自己!

龚洋晕乎乎的。

不就是接了个小活儿,帮夏晓兰画几张海报么,后来又设计啥名片,现在更要跟着去京城?

龚洋嘴上说不一定能请到假,其实他内心已经是从了的。

又不让他花车费和食宿,干活有钱拿,还能去首都,这种好事儿谁会拒绝。

美术系大三学生要比其他学生自由,美术系还有个外出采风写生的要求,写生又不是只能去野外画画山水,他可以去画首都的风貌!

夏晓兰离开吧,正好让人给看见了。

最近夏晓兰来找了龚洋两趟,认识龚洋的人就起哄,以为是龚洋对象。

“长得真好看啊,龚洋你哪儿认识的?”

“卓师妹介绍的,人家来找我画画的。”

画画的?

龚洋是在外面接各种活儿,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儿总来找龚洋画画?听上去就挺奇怪嘛。

同学不信龚洋也没办法,他自己都觉得奇怪,夏晓兰才多大啊,不仅在商都百货大楼旁边有一家店,现在还把生意做到了京城?

京城人装修房子,还要从商都请人过去,这种事也超出了龚洋的想象力。

他自己为了多点颜料和画纸,别人瞧不上的小活儿他都接,真的难以想象有人能这么不把钱当成钱用——等等,刚才夏晓兰说了食宿和车费全包,好像没说待遇啊?

龚洋心里七上八下,一头钻进了图书馆。

别人花了钱把他请到京城,他要是不会画装修效果图,那就太丢脸了!

216全家一起进步!(8更)

“蓝凤凰”的活动颇有成效。

一百双丝袜快送完的时候,这一批春装也卖的差不多。3月初,商都的天气终于回暖,时不时出个太阳,这更拉动了服装店的生意。双重刺激下,这批春装销量就起来了,店里每天都忙的不得了。夏晓兰看店里的货不够了,肯定要再跑一趟羊城。

这次不能让陈锡良直接补货,3月份,羊城的各种春装新款都出来了,肯定要比上次的选择面大,季末才补已经卖过的款,正在热卖时当然要有新款来刺激人消费者的眼球。

这一次她就没带李凤梅或者刘芬去,店里的生意也丢不开手。

刘芬原本还想自己种分到的田地,看眼下这生意的架势,她哪里还有那个闲工夫?可天气回暖,让她把田地白白荒着也不可能,李凤梅就说学她家直接租给村里人种。

“这事儿早该在出门前办好,现在又要跑回去一趟,让涛涛他爸回去吧!”

李凤梅把刘芬说的不好意思。

刘勇还没接到生意,但刘勇不是每天闲着,一个就认识几个字的农民,通过夏晓兰认识的那个美术大学生龚洋办了个借书证,现在每天都钻图书馆。家里的男女老少都在学习,夏晓兰说社会在进步,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不嫌多,早晚能用上。

同样是80年代发家,有的个体户把生意做成了集团公司,有的人再过几十年混的马马虎虎,最初发家是机遇,能不能长久的保持事业的活跃,肚子里有货的总比没货的强!

有的人当了老板在拼命学习进步,有的人暴发后就开始买车买楼包二奶,夏晓兰不批评后一种生活态度,但她更想一家人改善了生活环境,却不是家人彼此间面无全非。

两口子之间,舅妈李凤梅要是成了女强人,舅舅刘勇原地踏步,还是农村老一套的思想,家庭能稳定吗?反之亦然,刘勇要是哪天发了财见过大世面,李凤梅还是乡下的农村妇女,俩人话不投机半句多,感情不出问题才怪!

进步是一起的,变好也是一起的。

夫妻之间是这道理,孩子和父母之间也是。孩子有了出息,别嫌父母老古板,他们没有接触新事物的条件和勇气,多花点耐心带着他们一起走,一家人都在变得更好,谁也不被社会淘汰!

上了年纪,思维和记忆力都比不上年轻人,文化底子还差,对书本上的东西理解力也不足,刘勇这一番“充电”,比在乡下干农活时还辛苦。他学的东西更有专业性,刘芬和李凤梅这样翻翻时尚杂志的,对比之下就很轻松…刘芬也心疼大哥,就没同意让他回乡下:

“我下午时稍微早点走,到晚上也就到村里,和人讲好帮种田的事,我一打早再骑车回来,只耽误半天功夫。”

半天,李凤梅又卖衣服又收钱,也能勉强撑过去。

刘勇现在都学疯了,经常把眼睛熬的红红,瞧上去比要高考的夏晓兰还认真,刘子涛放学回家都不敢吵着他爸,自个儿乖乖学习,前天小测验,刘子涛成绩还进步了!

刘芬不想打断她哥这股劲头,李凤梅也没勉强。

夏晓兰刚刚踏上去羊城的火车,刘芬就骑着自行车回乡下——女士自行车小巧漂亮,车圈却不如28大杠大,跑的也没有28大杠快。女士自行车在商都市里骑骑还行,要说跑乡下的烂泥路,还得用刘勇那辆大自行车。

刘芬要回乡下,也得带点东西。

她这个是受夏晓兰的影响,夏晓兰从来不空手上门。这事儿不也得托陈旺达办么,人家陈村长把田地和宅基地帮母女俩争取到,你们这田地不打算自己种,还得给人说一声。

但是带啥东西回去?

刘芬对这些人情世故没啥经验,她从前也没有走礼的资格啊,在夏家当人媳妇时就没摸到过钱。

于奶奶十分无语:

“闷葫芦,木头人,戳一下才知道跳,也不晓得咋生出一个人精。”

女儿太精明,就衬托的当妈的傻。于奶奶念叨归念叨,面对这样连还嘴都不会的老实人,她不免要替刘芬操心:

“你们屋里不还有烟?拿上一条烟,买两包白糖、两封挂面。你也别管你们村长让谁帮忙种,东西送到了把要说的意思传达到,包你每年都不用操心…啥时候想把田收回来自己种,这事儿你们村长还会给你解决。”

请客送礼都是学问。

于奶奶别的不懂,这事儿难道不晓得么。

刘芬自己回去,请村里人种田,这中间的“租金”该咋算?要说完全不要点东西,这田地被谁家拿去种几年都不想还了。多好的事儿啊,白捡的田地每年能出粮食,还不用交公粮和提留款,开始会感激刘芬,到后来就成了理所当然。

给田的时候别人感激,收回田地时反倒是憎恨。

于奶奶见惯了这种事,就让刘芬找村长。给不给“租金”,又该怎么算“租金”,通通都由村长出面。不是说村长很有威信么,这种事就得交给村长办。别管村长给谈成啥条件,刘芬只要接受结果就行。

一个新年过去,于奶奶和母女俩的关系改善了很多。

“多管闲事”这个口子一开,于奶奶根本就停不下来。她说话的口气还是不中听,但肯掰开来给刘芬细讲,扫大街的老太太咋了,刘芬活了快四十岁,见识远远比不上于奶奶。

刘芬也有别人没法比的优点,她听话!

以前她是谁的话都听,逆来顺受成习惯,现在她有了进步,谁对她好她听谁的。

谁都比不上夏晓兰在她心中的份量,现在夏晓兰不是没在嘛,于奶奶说这些是好心,刘芬就静静听着了。照着于奶奶说的,她骑车回到七井村,就直奔陈家。

陈旺达还没回来,刘芬就把东西交给了陈大嫂。

陈大嫂拍着胸脯打包票,这件事她公公肯定能办好,她将刘芬拉到一边:

“你们进城这个把月,你妹妹可是回了三趟娘家,我看她样子挺急的,也不晓得找你啥事儿。”

217:张记生意不行了(927票加更)

刘芳一个月回来三趟?

刘芬都不敢信。

就算从前没和娘家闹翻,刘芳嫁去梁家后,一年能回来三趟都算多。有三趟没见着面,算上年前回来吃饭和初二上坟,短短个把月,刘芳是回来5趟了才对!

刘芬就疑心她妹是遇到啥事儿要娘家帮忙。

她还没想到给夏晓兰介绍对象哪里去,毕竟当时已经拒绝过,明确说了夏晓兰现在有对象,刘芬也不会想到有人会如此执着。

和梁秉安感情不和?

也不能呀,年前回来吃饭,梁秉安还带着俩孩子一块儿来的。说话客客气气的,还说要赞助4000元给她家修新房。刘芬是不会要那4000元的,不过从这点看,刘芳和梁秉安两口子感情是没问题的。要是夫妻不和,哪里会给刘芳在娘家做面子。

除了夫妻感情不和,刘芬又想不到别的原因。

刘芳是不是上门发现一家人都不在,担心娘家人啊?

刘芬想来想去,只剩这个原因。

她想给刘芳留个口讯,却又想起刘勇等人的谨慎。大家谁也没把在商都的生意说给刘芳听,在村里也是紧闭着嘴。七井村的人除了晓得他们一家子在商都,对一家人做啥买卖却不清楚。刘勇说刘芳的男人是当干部的,有他们这样的个体户亲戚影响不好,刘芬也觉得在理。

店里只有李凤梅一个人,刘芬一大早就要赶回商都,她也没法去刘芳家看一看。

黑灯瞎火的,刘芳家比去安庆县还远。

“嫂子,阿芳要是再回娘家,您替我问问她有啥事儿,这个电话能找到我。”

刘芬还是把电话号码给留下了。

她留的是于奶奶家隔壁巷的公话号码。

陈大嫂一边接过小条儿,一边羡慕,“这都能打上电话了?我听陈庆他爷说村里也要安电话,就是这一两个月的事儿,安好电话联系你们就方便了!”

有的村早安装电话,七井村不是最快的,但动作也不慢。

刘芬也高兴,“那可好,打电话比跑回来一趟要方便。”

安电话的是村里,那和陈家安装电话也没啥差别,村里都要听陈旺达的,陈大嫂挺骄傲。刘勇带着家人跑出去干个体户是赚到钱,但刘芬留的电话号码也是公用的。农村人在省城肯定各种辛酸不方便,不过是过年回村时穿得光鲜亮丽,多少有些打肿脸充胖子。

陈大嫂心理平衡了,又问夏晓兰有没有好好复习。

“晓兰她爸有消息不?夏家人还有没有去学校闹事儿?”

夏大军真的“失踪”,反正从医院跑了就没出现过。夏家人也没到学校闹腾过,刘芬每天忙着看店,学着咋做账和有关服装的各种姿势,还真没有想起过夏家人。

陈大嫂还有点失落呢。

倒不是说陈大嫂一定有啥坏心眼,人都有八卦之心,这是没办法的。

张记小吃的日子不好过。

年后恢复营业至今,也有了一个月,张记是一个月盘一次账。发了工资,结算各种拿货钱,才知道一个月赚了多少。

年初四闹得那一场,对张记的生意影响太大。

先是高三的学生不往张记店里来了,不知道学校里流传着什么话,把张记说的极为不堪,连低年级也不来张记吃东西。张记的生意至少有三分之一靠的是县一中的师生,少掉的这部分他们不是不吃了,而是转到了黄嫂快餐。

一开始,这一带只有张记一家店。

黄嫂快餐本来就抢走了张记的生意,一中的师生们不去张记,又少掉许多生意。

年后一个月的营业额,只相当于从前的三分之一!

黄嫂快餐顺势而起,一间店面都满足不了爆满的客流量,把旁边的房子也租下来打通,扩大了店铺。

算完账,张翠的脸色很不好看。

钱数了又数,这个月也只有两百多点的利润。要知道年前那个月,张记的月利润有八百多,全年平均下来,都没有一个月下过700元的。一个月200多不算少,能抵得上待遇好的双职工家庭收入。

但人赚过多的钱,再看这200多就特别不能接受。

去年张记起码让两口子赚了近万,夏长征和张翠也是很低调的万元户。今年倒好,收入一下子暴跌,谁的心情能好啊。

“你一下子就给了子毓5000块?她在学校哪里花的完那么多!”

夏长征挺不高兴。

疼夏子毓,是这个女儿能给他争光,能想出赚钱的点子。如果张记生意还是像以前那样好,5000块钱给了也就给了,反正很快能赚回来。生意变差这么多,再想到那5000块钱,夏长征就很心痛。

夏子毓自己用了就不说,全贴王建华家里可咋办?

夏子毓说王建华肯定有大出息,夏长征不是不信。

女婿有大出息,当老丈人的能沾多少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王家就算在发达,能给他姓夏的多少?要不咋说女儿都是赔钱货呢,从前还看不出来,夏长征现在觉得女儿夏子毓的心就已经偏到王家那边去。

张翠也愁,她愁的不是已经给出去的5000元,而是张记之后的生意:

“你说这是暂时的,还是长久的?县一中的学生娃子们是不是有毛病,夏晓兰和他们有啥关系,低年级的都不认识她,也跟风不来张记吃饭?”

夏长征拍了桌子,“还有孙校长,收了我多少东西,翻脸不认人!县卫生局的这个月都来两次…咋不查查对面的黄嫂快餐!”

县卫生局的来检查,既耽误生意,又要塞红包打点。

搞餐饮的店,卫生局肯定抓得紧,人家一个月来跑两趟是正常的,不过以前有人打招呼,卫生局的人对张记才睁只眼闭只眼。现在对张记一视同仁吧,夏长征反而接受不了。

张翠也没阻止丈夫抱怨。

她也想不通,孙校长怎么就站在了夏晓兰那边。

从前对她家子毓多看重呀?

子毓说得对,不能让夏晓兰参加高考。“大学生”的身份可太管用了,现在夏晓兰就能抢走她家子毓找的“靠山”,等夏晓兰成为大学生,岂不是更厉害!

张记赚钱的时候,一个月给小舅子两口子100元夏长征能接受,现在他不仅嫌多,连侄女夏红霞也想弄走。黄嫂快餐才几个人?张记生意没别人好,还要开这么多钱的工资。

夏长征把这话一说,张翠就急了:

“我只听说过涨工资的,哪有降工资的?”

218:搅屎棍夏红霞(957票加更)

张翠给弟弟和弟媳妇开这么高的工资,张家人别提多高兴,她老父母夸她的时候比前头几十年加起来都多。这要降了工资,别说弟弟两口子咋想,张家二老首先就不同意!

把夏红霞叫回家张翠同意,一个月包吃包住,工钱不发多少,还得给夏红霞卖衣服呢?

辞了夏红霞,一个月也要节约几十块。

一个月赚七八百时几十块不算啥,一个月只有200多,几十块就是大钱了。

“那就给子毓她舅和舅妈减工资。”

张翠只想把夏红霞先送走,口头上答应了减工资。反正店里的账是她在管,表面上把工资减了,到时候私下里又偷偷给补上。

夏红霞接到走人的通知,哪怕张翠说的再委婉可怜,就是不要她在店里上班。

在张记几个月,夏红霞把自己养的是油光水滑。

张记包吃住,饭菜不要钱,夏红霞敞开肚子吃,整个人都圆润了一圈。不用在乡下晒太阳,皮肤也养白点,十八无丑女,夏红霞的确是变好看一点。县城的生活这么好,夏红霞咋舍得离开张记?

是,过年后张记生意变差好多,夏红霞杵在店里显得更闲了。

但凭啥只开掉她,不开掉张满福或者江莲香?

夏红霞在店里呆了几个月,别的不说,谁是张家真正的老板她还看不出来么。

她想要大喊大叫,想来想去,她一个人哪里能对付所有人,夏红霞这个棒槌也有点长进,或者说她的心眼子都用在这种时候了。

张翠说店里不缺人,夏红霞乖乖听话,说自己就回大河村。

回到家,王金桂就炸了:

“好啊,供你堂姐读书的时候,就说是一家人有劲一块使,现在你大伯他们开店赚钱了,就用不上家里其他人,自己吃香的喝辣的,连一口剩汤都舍不得给侄女!”

夏红霞假意拉她妈,王金桂越扶越醉,就往夏老太屋里冲。

王金桂是真生气。

开春了,地里的活变多,家里先是缺了刘芬那条老黄牛,现在夏大军也跑的不见人影。夏长征么在县城开店,张翠从几年前就去县里陪读。夏家的田地不少,老老小小的十几口人呢,田地里的活儿都要王金桂和夏红兵伺候。

王金桂偷奸耍滑惯了的人,用锄头挖了两分地要种菜,她就叫苦连天。

现在夏长征家一点便宜都让王金桂占,还让夏红霞回家…回家干啥,帮夏长征家种地啊?王金桂就把事情闹到了夏老太面前。

“那小吃店明明就是大哥和大嫂开得,为啥这么小气?我又没说让哥嫂两个拿钱回家来一起用,红霞在店里帮帮忙都容不下,我们就活该要给大哥一家卖命啊!”

王金桂嘴里像放着一杆机关枪,说的夏老太头昏脑涨。

夏红兵慢吞吞走进屋,一锤定音:“我这当弟弟的不占大哥便宜,妈您是咋对大哥一家的,别说大侄女读书,就说俊宝是不是您给带着?他们发了财瞧不起当兄弟的,咋说也要接您到城里享享福。”

夏老太嘴皮子抖动:

“那小吃店真是你大哥开的?”

夏红兵点头,“大嫂娘家那边都传出消息了,大嫂对张家人可大方,嫂子亲妈出来显摆的,一个月光工资就给开100元,过年还有红包拿。”

谁家吃顿肉都藏不住的年代,张翠一个月给娘家兄弟和弟媳妇100元工资,她娘家人说漏嘴也难免。消息慢慢传,就传到了大河村这边,夏红兵是一直忍着不发作。既然把夏红霞往家里赶,夏红兵还忍啥?

凭啥老二一家子都跑掉,老大两口子到县城当老板,他就要呆在家里种地当农民!

夏老太人也在哆嗦。

她是偏心夏子毓,不就是因为夏子毓有出息么。夏老太偏向有出息的儿孙,是指望着儿孙带她过好日子。“张记”能赚多少钱她不晓得,只知道过年的时候她给夏子毓400元,夏子毓也没透露过张记的情况。

夏老太有被蒙蔽的愤怒。

这事儿子毓知不知道?

是老三两口子在胡说八道呢,还是老大两口子把全家人骗的团团转?

夏老太抓住夏红霞的手,“小吃店真是你大伯两口子开的?”

夏红霞被抓住的地方特别疼,可见夏老太有多用力。她还指望着夏老太出面,忍下痛特别认真回道:“我有几次都看见大伯娘去银行存钱了。”

给人帮忙,一个月就那么点钱,不至于月月跑银行。

当老板的一个月肯定能赚不少,钱放在家里不安全,才需要月月存起来。夏红霞偷奸耍滑,眼睛都在别人身上打转,她不仅看到张翠去存钱,还看见张翠取钱给夏子毓。

夏红霞用手比划:“…那么厚的一摞钱,有几千!”

几千!

给人帮忙的,哪里会有几千块。

这数目大到夏老太没法想象,如果是真的,夏长征两口子肯定才是张记的老板。

她一心偏向老大家,却被老大家死死瞒着,夏老太自然气得要命。

没想到大儿媳张翠看起来老实,其实内里藏奸,夏老太下意识就把错全部推在了张翠头上。夏长征是她儿子,夏子毓是她宝贝孙女,骗她肯定不是这两个人的主意。

夏红兵特别孝顺,当下就要送夏老太去安庆县。

夏老太却对去县里有点发憷,上次那些学生情绪激动,差点冲上来打她。

“红兵,你去把老大两口子叫回来,有啥事儿关上门说,咱家闹得笑话还不够多啊?”

夏家最近是不顺利。

除了夏子毓考上大学的喜事,剩下全是笑话。

夏晓兰的风流名声,刘芬离婚,夏大军离家出走,别人就指着夏家的热闹当下饭菜,夏老太心里恼的要命!

夏晓兰也不是空着手去羊城的。

她带了不少土特产,送了点给陈锡良,陈老板很诧异。

诧异过后就是惊喜。

到他手里拿货的熟客不少,个个都是要给他讲价的,给他带东西的人夏晓兰还是第一个。陈锡良觉得和夏晓兰做生意太舒服,夏晓兰不仅爽快,做生意也大方。

给他出主意,上次还带着他一起赚了笔快钱。

陈锡良有点良心,他就投桃报李问夏晓兰:“你上次拿回去的货好不好卖?这边又除了新款,要是不好走的款,返回来我给你换点…先说好,只能换,可不能退!”

219:礼轻情意重呀(987票加更)

夏晓兰知道后世做服装批发的,兑换点款式算啥,走不动的款批发商甚至能直接推给厂家。当然,做零售的待遇就要差些,当季的衣服可以调换,春款换春款,夏款换夏款这种。

不过在80年代,服装是很紧俏的,个体户能拿到最新的款式就不错了,还想着给兑换款式呢?固定的批发摊位都是奢望,有的批发贩子搞的是一锤子买卖,下次再来很可能都找不到人,谁给你调换款式?

夏晓兰也算是把陈锡良的心给捂热了,无奸不商,陈锡良倒是开了服装批发贩的先河。

夏晓兰咋会拒绝这样的好事。

尽快她这次没啥要换的,不保证她每次拿的款式都抢手——特别是等李凤梅和刘芬出面选货时,说不定就要失手,陈锡良说可以调换款式,简直是帮了夏晓兰大忙。

“这次没有要换的,春款正在热销,有的时候再麻烦你吧。”

没等夏晓兰追问,陈锡良就说了自己去京城的事,他也没白跑,和《时装》和《大众电影》的编辑都吃过一顿饭。大编辑和他这样的个体户吃饭,陈锡良又是《时装》的忠实读者,别提他有多激动。

他没说自己是批发服装的个体户,而是说自己是晨羽制衣厂的,愿意免费给《时装》杂志提供衣服。晨羽的产品不是地摊货,出厂也很抢手,要不是积压了价值一百多万的羊毛大衣,哪里需要找杂志打广告。

陈锡良带过去的几件样品,《时装》的编辑挺喜欢,《大众电影》的编辑就不是那么好攻克了。《时装》是时尚杂志,《大众电影》的影响力大,人家却是专业性的刊物。

陈锡良也不气馁,一趟不行就多跑两趟呗,他还等着《时装》的编辑给介绍男演员呢。

“厂里的哪款衣服要是能上《时装》,我第一个告诉你!”

夏晓兰自然很同意。

她准备在店里放个小沙发,摆个书架,顾客试衣服的时候能歇歇脚,一边休息一边翻看着时尚杂志,很有点高档时装店的套路了。那杂志封面模特儿穿得衣服,同款就摆在店里卖,销量能不好么?

夏晓兰在陈锡良摊位上把货拿了,又在别家选了点衣服,直接把货发回商都。

现在火车站的流程夏晓兰也搞的挺熟悉,不必每一次都要人跟着货走。她这才再来羊城,发电报时就只通知了白珍珠和李师兄。

李师兄叫李栋梁。

李栋梁发现只有自己去接站,心里也有数:夏小姐这是把万师兄给淘汰了。

夏晓兰也不会和万师兄争论,那只是白珍珠的师兄,就算是白珍珠的亲哥她都不会多嘴。但她是出钱请人的,没道理出钱的反而还要看“保镖”脸色,万师兄觉得自己能干大事,夏晓兰也不拦着人家的前途。

拿她的钱,还要嫌她傻,夏晓兰才不会做这种事。

虽然没有正经的聘用,不通知万师兄,就是把对方开掉。

她问李栋梁还有没有其他可靠的同门可以推荐,她还要跑一趟鹏城。李栋梁又给找了个姓葛的,叫葛剑。也是个子高高的,典型的羊城长相,皮肤黝黑,李栋梁找到他之前是给人扛大包的。

抗大包一天才多少钱?

跟着夏晓兰,几天赚的钱比一个月工资都高,而且夏晓兰得大半个月才来一趟羊城,也不耽误他们平时打零工赚钱。葛剑就比万师兄识趣,对夏晓兰的态度和李栋梁一样。

这一次,夏晓兰再去鹏城特区,是正经有边防证的了。

白珍珠跑了很多关系,总算帮夏晓兰搞到边防证,她不必再”偷渡”进入特区。

她带了不少特产,一些给了陈锡良,另一些送到了白珍珠奶奶手里,剩下的一些当然是特意给汤宏恩带的。到了鹏城,夏晓兰找到公话亭给王司机打电话,对方接通了电话,很是吃惊,沉吟了片刻才说道:

  如果觉得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宝妆成小说全集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魔法世界的女符师林家有女初修仙,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