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绞刑架下的祈祷/祈祷君作品老身聊发少年狂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楚氏坑完了爷爷坑儿子,坑完了儿子坑孙子,现在连孙女都不放过了!

方氏抱着女儿一边骂一边嘤嘤嘤,完全不知道这日子以后怎么过。

皇帝那边校场还要继续“练武”、继续“阅兵”、这替代的人生还是要继续的。

可李湄毕竟是女儿家,以后总会改变身材的啊!难不成两人一直一样高吗!

“呜呜呜,我的亲亲啊,若是你祖母在,一定骂我们不争气,卖女求荣啊呜呜呜…”方氏抱着女儿一把鼻涕一把泪,自从她又怀上了孩子,明显变得神经质起来。

如今她是高龄产妇了,谁也不敢惹她,李湄只能咬着牙硬忍。

娘亲啊!奶奶不但支持她这么干,还很喜欢平平呢。

她渡气的法子都是奶奶教的!

方氏这个孩子怀的特别辛苦,又吐又睡不好觉,也许是因为她身体弱的时候阳气就弱,大嫂张静又出现在了面前。

方氏现在天不怕地不怕,她性子不张狂丈夫又位高权重,又有张素衣这个大楚赫赫有名的侄媳妇,许多世族高门的贵妇渐渐都和她走动起来,李家后宅无其他女主人,她是靠一个人撑起了李府在女眷中的地位的,而这和前期张静不时出现进行提点有重要的关系。

后来她渐渐找到处事的法子,心性也渐渐豁达后,张静出现的也就少了。

今天张静又出现了,方氏忍不住又用期盼的眼神看着一脸嘲讽的大嫂。

“方婉,你也别哭了,赶紧把家中嫁妆收一收,留着给你肚子里的那个孩子做未来娶妻的聘礼吧。你家女儿被皇帝亲过了,谁还敢娶?娶回家是给皇家找不快活。”张静幸灾乐祸地看着方氏说:“自古天家无父子夫妻,李家可以不纳妾,也可以仗势逼人让女婿不纳妾,可是却管不到皇帝纳不纳妃啊。”

方氏原本对张静的出现满心欢喜,待听到大嫂说了这么一段,顿时哭的更大声了。

呜啊啊啊啊…

老太太你睁睁眼,一定要保佑你孙女儿啊!

正如李茂所担心,方氏所纠结的,勋贵派几乎是全员相逼着李茂赶紧把女儿嫁给少帝。晋国公一回朝堂立刻让世族派找到了主心骨,此时勋贵一派急需建立起新的后戚关系,不让当朝最大的后戚晋国公专美于前。

张摇光也非常欣赏李国公家的女儿李湄,加之少帝现在最需要的是军中的支持,而军中大半都掌握在勋贵一派手里,守着边关的张致更是李锐的舅舅,张摇光为了大楚的稳定连江南那些小丫头片子都带回来了,又怎么会轻易错过李湄?

几乎是顺理成章里的,就如齐邵所言,无论是天意还是命运,亦或者是大势所趋,李湄都只能嫁给楚承平,没办法再嫁其他人了。

从她和他骑着一匹马逃出洛阳的那刻起,两个人的未来就纠缠在了一起,怎么也无法分开。

李湄和陛下订了亲,待两人成人后就要成亲。名义上李湄天天在家待嫁,但其实还是每天在校场等着和楚承平交换身份,然后各上各的课去。

花嬷嬷如今年岁已经太大,几乎动不了了,但她一身绝学都教了李湄。李湄自从在水中和刺客搏杀领悟了某种玄妙的战斗能力后,每天带着禁卫军操练,让无数少年折服,声威直上,成为了真正的“天子将军”。

连楚承平和太后都隐隐决定等李湄嫁过来以后就把禁卫军的指挥权给她了。

给李锐带不如给李湄,至少李湄成了皇后就是自家人,她是女子,身份揭穿就不成大器,她性格又像她爹,直率真诚,值得信赖。

李锐太过出众,反倒没有李湄让人放心。

李湄的个子也像她的爷爷和哥哥,喝水都往上窜,再加上女子发育的比男子早,李湄又比楚承平大一岁,到后来瞒不住的倒是平平了。

作为一个男孩子,个子比心仪的姑娘矮,真是说不出口的痛。

为了保持两人身高能够一致,李钊真是伤透了脑筋,又找匠人将少帝的鞋子做了内增高,又把粉底朝靴的低加厚了几层。

搞得楚承平在李湄面前好长一段时间都没能抬头挺胸。

他们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感情自然是非常好,而且也没等到十六岁后两人成亲,仅仅在楚承平十四岁时,两人就大婚了。

事情是这样的…

“平平,我今早不小心看到刘小兵方便了!”李湄满头疑惑的问正在校场大帐里读书的楚承平。

楚承平一听李湄的话,先开始还没反应过来,只是“哦”了一声,而后立刻蹦起!

“方便…什么方便?不是我以为的那个方便吧!”他气的半死。

“啊,是你以为的那个方便,不过我只是看到了个背影。”将士训练,哪里那么好每次都去找茅厕,找个无人小角落里解决内急是很正常的事。

听到只是个背影,平平松了一口气。

“不过…为何男人是站着尿尿的,而且飞的那么远呢?”

“你还说你没看到!”

“我是没看到啊,我只是好奇为何会离得那么远到了树上!”

“你你你…”

“平平,你看,我们两个这么熟,简直是不分你我了,衣服都穿一样的,裤子也穿一样的,让我研究下没关系吧?”李湄一半是捉弄一半是性别意识刚萌生的好奇,嬉笑着朝着楚承平走去。

“亲亲,你要干什么?别笑得这么…这么…”

这么猥琐行嘛!

你现在顶的可是我的头衔啊!

李湄哪里听他的,楚承平一直对她逆来顺受,简直是跟班小弟一半,她在他面前放肆惯了,当下一个使劲,将他掼倒在地,开始扒起他的裤子起来。

楚承平吓得满脸潮红(?),李湄是越欺负越得劲,越得劲越欺负,到了最后,也不知道什么情况,莫名其妙的楚承平就把李湄给吃了。

若是宫中,绝不会发生此事,无时无刻皇帝都有人跟着。偏这是两人交换身份的营帐,李湄也在这里更衣,闲杂人等不许进,便莫名其妙的让李湄得了手(?)

李湄什么都不懂,他却是刚刚半夜洗裤子时候就被宫中那啥嬷嬷教导过的。

此时李湄抓着乱看,哪里能不走火!

次年初春,皇帝大婚,皇后正是李家传言中倾国倾城的李湄。

…就是,朝臣的脸色都有些不大对。

而太后宫中的女官们也迎来了前来请安的皇后娘娘。

这些“小伙伴”们,终于等来了她们心心念念的“影子”。

作者有话要说:昨日我没标清楚,许多朋友误会了。我的“结局”是说张玄线上一章是结局了,不是本书。

我还有亲亲和平平,还有李家几兄弟的番外没写完呢。

小剧场:

…就是,朝臣的脸色都有些不大对。

众朝臣:我擦咧!皇后是怎么回事?!

第262章 亲亲X平平(下)

接下来的日子,对于楚承平简直如同灾难一般。

所有的宫人都发现,自从陛下大婚以后,太后殿中的女官借故往前殿来的太勤快了点。不过转念一想,皇后都娶进来了,只要皇后一孕有嫡子,那肯定是要纳妃的,这女官们跑的勤快也是正常。

但很快有心人就发现了,这些女官来找的不是皇帝,也尽量避开皇帝在的时候前来,大部分是因为各种原因找皇后的。

而且皇后见到她们居然很高兴,明眼人都看得出不是假的。

说到这位皇后,往前几百年,都没有大楚这般皇后皇帝同居一殿不搬去东宫的先例,这位皇后娘娘长得也不是什么绝色之姿,更称不上柔情似水,却愣是把皇帝迷得三魂六魄尽失,不但日日夜夜都要她的陪伴,更是除了给太后请安,连后宫都很少踏足了。

再说这位皇后,可谓是气度不凡,英姿飒爽。每日起床先在御花园的小校场骑马练箭,然后再绕着御花园练上一会儿拳,然后才回前殿处理后宫事宜。

无非就是后宫的宫人又用了多少胭脂水粉,裁了多少宫衣之类的琐碎事。

先开始太后还在帮着理事,只是出于尊重考虑每天都派女官把账本和理事簿送过来,给皇后看下处理的情况。

这就给了太后身边女官们来含元殿的机会。尤其是萧司籍和朱司制两位女官,为了争夺机会,几乎快要打破了头。

李湄见到几位下江南时候的小伙伴也很高兴。总体来说,她那次和平平一起下江南接太后,虽然有些波折,但是都是有惊无险。她从小少出家门,能出去玩上一趟,心里也是高兴地。

如今能再见故人,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李湄从来没想过楚承平会“纳妾”的事情,因为婚前她爹曾经和平平密谈过一次,楚承平向老丈人保证了以后只会有李湄一个女人,且他的所有皇子一定都是李湄所出。除非李湄没有子嗣,否则不会临幸其他女人。

谁也不知道皇帝的话做不做得数,如今李家权势滔天,李锐又在外征战,皇帝自然会为了取得信任这么保证,可是若是哪一天李家不行了,皇帝就不一定还这么“深情”了。

以上是聪明人的烦恼。

事实是,得过且过的李茂接到了皇帝的保证,就喜笑颜开欢天喜地的回家帮女儿备嫁了。他跟在少帝身边当太保这么多年,自然是知道楚承平遇见他女儿,只有被他女儿欺负,从没有欺负过来的份儿。

就连这次走火了,也是他女儿强迫了人家皇帝陛下(大雾)。对于这么让人头疼的女孩儿,还能得到皇帝这般的宠爱,哪怕只有一时,李茂也觉得不冤了。

就算李湄嫁了一个普通人,谁能保证十年二十年以后依旧这么恩爱呢?这和什么身份无关,还是要看人。

李茂想的很开。能为女儿铺路的他都铺了,他做父母的该做的都做完了,皇帝都这么保证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他在家抱抱孙子就行,不用再纠结了。

如今李铭和孙家女儿燕娘已经生了三个儿子。孙家的小姑娘看起来娇娇小小,却意外的十分能生养,嫁过来八年,生了三个儿子,且各个俊秀可爱,喜的李茂夫妻每天在家含饴弄孙,都不想出门了。

李铭从小喜欢经学,又受了不少祖母的熏陶,吸收了许多先进的思想。他和他的大哥李锐不同,李铭一直是个善于思考和总结的孩子,李锐会把祖母的教导付诸于行动之中,而李铭则偏好著书立作,将这些教导和道理总结出来,传于他人。

如今,他的《邱氏教孙书》已经成为各大蒙学教导开蒙子弟必备的经籍。

当年他编写这本书,只为了好好教育自己才三岁的大郎,为了能推敲好文字,他曾找过不少大儒请教过。后来刻书时,李铭请了当朝参政知事兼太傅齐邵画插图,晋国公做序,可谓是花了不少心思。

大楚没有三字经,小孩子发蒙一直用的是《千字文》和《小学》。邱氏教孙书里用了不少例子和寓言,也有邱氏说的一些三国和红楼的小故事,可以说是古代小孩的第一本童话故事书和训诫书。

因为坊间都传邱老太君是天君下凡,就连龙虎山道宗都称邱氏乃是“不是凡人”,李家子孙各个成器,连旁支的李钊和李钧都不容小视,所以此书一出之下无数亲戚朋友人家上门讨要,因为其朗朗上口,道理通俗易懂且发人深省,流传出去后一下子成为各大刻书坊的宠儿。

最后国子监和皇家刻书坊收录了此书,成为天下蒙学必备的经典,李铭也一跃成为少有的青年文魁。

李铭编书编上了瘾,又在皇帝的主持下开始编纂其他书籍。大楚历经三代,已经可以开始编修前朝史和本朝的史了,他带着一帮大儒名士,开始遍搜前朝的史料和家史,又在皇帝的授意下编纂新的“库书”,将经史子集重新整编。

洛阳毁于反贼的大火,无数经史子集被毁,幸而李家以前因为邱老太君的反复叮嘱,家中微霜堂和张素衣陪嫁过在祖坟里将所有书都做了附录,也有许多人家没有去救家财反而救回了书籍,所以长安得以留存不少过去的珍本,加上国子监损毁不大,许多太学生抢出了许多书,这些都成了遗留下的宝贝。

托邱老太君的福,现在已经大范围使用活字印刷,成书的速度快了不止十倍,民间印刷业也变得十分发达,楚承平听取了齐邵的建议,彻底放开了私人刻坊的刊刻经营范围。

这些刊刻作坊只要愿意缴纳一笔税收,是正当经营积极纳税的高品质刻坊、又有官员作保,就可以去借存放在长安国子监的珍本,抄阅刊刻。

此举无疑是大楚文化界的一次地震,自古掌握在世族手中的书籍和知识变成了可以任人阅读的平常之物,许多孤本也流入民间,使很多寒门子弟求学有路,可以预见,十年,几十年后,世族高门里名士大儒层出不穷的垄断局面很快就会被打破,总会有惊才绝艳的寒门子弟进入朝堂,真正的开始影响未来的选才之路。

李茂等女儿入宫后不久,就渐渐将权利下放移交到齐邵那边,将齐邵当做了自己的接班人一般。他自知自己不是晋国公那般的人才,女儿成了皇后,若他还留恋权位,就真成了尾大不掉的后戚了。

而他从来也没有什么权倾一方取而代之的霸业野心,此时急流勇退,一来能给女儿一个好一点的夫妻关系,二来他也实在是在朝中玩不动了,现在都是年轻人的天下,他脑子有些不够使,一心只想翘班。

所以很快的李茂就称自己得了“头痛”之疾,早上起不了早,晚上睡又睡不好,年纪轻轻就要“告老”。又请封世子李铭继承“信国公”之位,自己算是彻底退隐。

太后和楚承平都没想到李茂会退的那么干脆,世族派也是大喜过望,只有晋国公一人愁眉不展,想着是不是也要退出朝野中心,还能留个好点的名声。

他与李茂这么多年都玩着“明争暗和”的戏码,今日我装着吃了你的亏,明日你就装吃了我的亏,总体来说总是平衡,得到的结果也都是大家能接受的。如今这秤杆子撂挑不干了,他这秤砣也就危险了,而且楚承平年纪越来越大,李茂摆明了皇帝大婚了他要还政了,自己再以皇帝舅舅的身份站在朝中就有些耽误族中子弟的前程。

所以李茂的隐退,带来了一批老臣,包括晋国公的退让。新皇自己的心腹人马纷纷占据要位,新的朝廷中人人都憋着三把火,恨不得将大楚烧成一片红才好。

李锐此时在关外征讨,禁卫军交给了皇帝(李湄笑),他捷报连传,一路收复疆土,再加上李钧一直联络草原各族,用分化或赏赐的办法让他们帮着大楚围剿瀚海十部的胡孽,很快,大楚最大的威胁也在日益被削弱中。

加之李茂已经退的这么干脆,简直比他爹李硕还干脆,皇帝也有意卖个人情,楚承平直接封了李锐“冠军侯”的爵位。

冠军侯是谁?最为人熟知的冠军侯是大名鼎鼎的霍去病,他也是皇后的外戚,是汉人之中“封狼居胥”的大英雄。

楚承平封了李锐这个侯,是对李锐最大的肯定。对于很多武人们来说,人生中有一位皇帝愿意封其“冠军侯”,已经死而无憾,足以光宗耀祖了。

楚承平虽然没有完成其父“一门双公”的承诺,但李锐毕竟年轻,假以时日前途更是不可限量,现在封的太高,未免落人口实。

李锐在这般年轻靠自己的努力和卓绝的战功,得了一个侯爵,无疑让所有大楚的年轻人都疯狂了起来,大楚刮起了一阵“科举热”、“从军热”,随着老臣的一个个隐退,朝廷确实缺人。

汾州、幽州等地逐渐被收复,也需要新的官员去主持当地重建的事宜,齐邵顺势将不定期举行的科举变成了三年固定一次的制式,逢喜事、缺员时,再加开恩科。

晋国公“告老”,齐邵已经接替成为了新的平章政事,成为当朝宰辅。

他和李锐当年在酒楼的雄心壮志,竟真的一一实现,两人一文一武,都在走上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含元殿。

“娘娘,您一直这样做怎么成!总还是要自己算账的啊。”万宁县主拿出锦袋,从中间取出账簿递给李湄。“这是外子给您核算好的今年账务。《三国演义》和三国杀的收入今年是一万四千两,四个刻书坊一共是七千两。加上公府给您置办的嫁妆庄子收的租,一起是三万八千两。”

李钊当年疯狂的迷恋万宁县主天下皆知,但是因为他只是户部一个小小的六品官员,所以一直没有资格去提亲。

而后太后娘娘回了京,德阳郡主到太后面前提了提,又有万宁县主自己和太后吐露心声,希望能嫁去李家,过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生活,遂点了李钊做仪宾,让万宁县主下嫁了。

李钊虽然官儿小,但身价颇丰。他从小跟着陈家人学着打理外务,信国公府里邱老太君分出去的那份家产,李锐那边的一直都是交给李钊打理的,这么多年来,李钊也分了不少红利,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万宁只是县主,没有公主府和郡主府,但李钊愣是给她修了一个全长安闺秀都羡慕的院子(为这个园子,李钊向李锐借了不少钱)。

此园乃是德阳郡主的仪宾、将作监大监熊乐画的图纸,工部机关大家仇靖做的设计,虽然绝没有洛阳的德阳郡主府大,但精妙之处绝不亚于京中几座名园。

李钊朋友多,李钧也弄来不少异域奇花,李湄听闻新嫂嫂喜欢花,更是磨着楚承平赐了不少御花园里的贡品给他们这对新人。

一番修饰后,这新园子里珍奇斗艳,香花异种让人目不暇接,更是仿照着洛阳信国公府做了一个“归田园居”,种了不少蔬菜果树,养了鸭子小鸡。

万宁县主和李钊多年的感情终于开花结果,虽李钊不能再在朝廷上一展抱负,但他的经营之才是皇家最需要的,身份地位却是不低。

李钊后来为皇帝打理内库,楚承平听说李钊替自家兄弟打理内库都是拿分红的,便对李湄的这位娘家人十分照顾,每年年底也按收益给他红利,一时间,李钊不显山不露水,其实也成了一方巨贾。

只是他为人低调,加之经常借着“考察生意”或者“打理铺子”的名义带着万宁到处游山玩水,京中人也很少见到他,便对他的真实身家一直不得而知。

李钊很快还清了李锐当年借他修园子的钱,又帮着大哥李钧在凉州、汾州等地置办了不少宅子。他如今是鸿胪寺胡人总管,全大楚所有胡人的互市之事都是他在管辖,一到互市开放的时候,经常也要到处奔走。

他现在有老有小,老住衙署里不方便,李钊又很有钱,索性各处都买了宅子,让他兄长一家春天住住汾州,秋天住住凉州,也是快哉。

李湄和万宁县主是一样的不善女工中馈之事,尤其厌恶算账。一嫁进宫中,每日里无数的账本册子简直要让她崩溃,还有许多庞杂之事让她避无可避。

邱老太君死之前把三国演义和三国杀的分红全部给了孙女做嫁妆,还有活字印刷的一笔每年专利所用之钱,加上那么多要打理的嫁妆,李湄又不能经常出宫,就只好拜托自家堂兄李钊帮着打理和清帐,经常召了万宁县主进来“陪驾”,其实就是送账本的。

只是万宁和李钊经常也在大江南北的皇庄奔走,并不是时时都能帮上忙的。尤其太后还权给皇后以后,李湄变本加厉到连宫中的账簿也让她带回去给李钊核算。

亲戚归亲戚,规矩归规矩。李钊若是真办这个,就要犯大错了。

所以万宁县主死活不肯受,甚至把后果都和李湄说了。

李湄和家中四个嫂嫂关系都极为亲密,看堂嫂吓成这样,只好作罢,开始犯愁该怎么办。

“听说江女史和萧司籍之前一直帮着太后理事,您不如将她们借来用用。”万宁自是知道江南出身的这几个女官是做什么的,但只是借来用用,应该是无虞。

“还借什么,我…本宫明儿就找太后要去!”李湄一拍桌子,就这么定了。

好姐妹们,现在正是需要你们救命的时候啊!

张摇光早就愁着这几个女官怎么办,江南世族早就眼巴巴的等着皇帝大婚以后充斥后宫了,结果这几个女孩一直在她宫中当女官,眼见着晋国公夫人江氏都进宫暗示了许多次了。

见李湄主动来要人,张摇光也是大喜,立刻打成一个团,五个女孩一起走,大家均是欢天喜地,恨不得连夜搬过去伺候李湄左右。

李湄身边多了这四个如花似玉的女官,更是将她衬得相貌平庸。但架不住李湄气质独特,幽兰芳草、剑兰香菱,人人各有所爱,管她长得多平庸,就是谁也掩盖不住她的光彩。

李湄的独特气质,来自于内心的强大和自信,来自于天生的平和,这些是绝世姿容都无法媲美的,让楚承平深深迷恋的特质。

“娘娘,这是我新做的青团,这是江南的吃食,您尝尝…”

“娘娘,这是这个月的脂粉钱,后宫又有一位老太妃去了,明儿起泰宁宫…”

“娘娘,万宁县主送过来的账本我核过了,您有四处铺子在亏损,我怀疑是…”

江家女、萧家女和顾家女三位女官殷勤的伺候着李湄的饮食起居,甚至在她练武的时候帮着擦汗抱剑,为了让她练武方便,更是亲自制了不少适合李湄体格的男装,每日清晨,有无数宫女偷偷跑到靶场和马场,就为了一睹皇后娘娘的英姿。

朱氏并没有参与这些斗争,她在今年年初被楚承平赐予了新科状元为妻。这位状元也是江南人士,正是朱氏当年定亲的那位表哥。

楚承平爱惜他的才华,齐邵欣赏他的风骨,再加上朱氏这么多年来一直向江南传递好的消息,安抚了江南朱家许多年,现在江南几大世族已经大概摸清了新帝的为人和处事风格,确实是位少有的仁君,当年的危机感也减少了许多。

所以朱氏出宫,以三品女官之身嫁于新科状元,成了当时一段佳话,更是羡煞宫中无数大龄女官。

江氏渐渐对打理皇后的产业起了兴趣,尤其是商铺和田庄这块,简直是李湄的左膀右臂。萧氏和顾氏更长于内务,萧氏精明精于人事,顾氏细心有条不紊。加上李湄原有的两位女官,简直过的不要太开心。

可怜楚承平每天看着自己的妻子和一群女人卿卿我我,出双入对,自己却苦逼的要上朝理政,下朝回了殿里安息,皇后身边的几个女官看他还似仇人一般,搞得楚承平一肚子火,防她们犹如防贼。

楚承平的怒火终于在李湄当他的替身出京巡查边防的时候爆发。

亲亲居然不带太监和宫女,把那几个女人带走了!

带走了!

他一个人在宫里苦守冷房,她居然在外面左拥右抱!

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湄入宫后,楚承平没过多久就下了旨意,封了江氏为嫔,封萧氏为婕妤,封顾氏为修仪,搬到后宫去住,无事不得前来前殿。

“这小人!就知道他不会看着我们好过!”萧氏一口银牙都险些要咬碎。“这种一肚子坏水的家伙居然还被人称为仁君,就知道欺负女人的家伙!”

“怎么办姐姐,我们真要走吗?我…不想走…”顾氏抽抽涕涕,简直要厥过去了。

“不想走还能怎么办?陛下摆明了看我们不顺眼。”江氏冷冷一笑,“他是皇帝,你若违抗圣旨,就是死罪。我们家就等着我们卖身换取荣华富贵呢。”

三位女官哭哭啼啼的离了含元殿,楚承平轻而易举的一举消灭三个情敌,说不出的得意。李湄虽然难过楚承平把她们移走了,但她知道,这三个女人对她的感情似乎隐隐有些变得奇怪,经常趁沐浴或安寝时候对她动手动脚。

她有些尴尬,此时走了,正好平复平复。

从此宫中无数女官削尖了脑袋想要进入皇后宫中,借机一步登天,但她们却不知道,她们进不去含元殿,并非皇后作梗,而是被那个“天”防贼一般防着。

李湄身边,便是太监也会为她倾倒,这便是个人魅力,楚承平已经认命。

后来江氏实在忍不了后宫的无聊,自请“暴病”出宫,改名换姓,自称“湄夫人”,替皇后打理产业,也挣得了偌大的家产。二十七岁时,她嫁了一位西域富商为妻,三十岁后渐渐和丈夫一起行走丝绸之路,也算是大楚一位传奇的人物了。

李湄和楚承平一生幸福,李湄生了许多孩子,三子和四女是一对龙凤胎,更是皇室少见的祥瑞,所以楚承平后来没有纳妃,太后装聋作哑,也就无人敢提。

提了说不定要被李锐罩麻袋打一顿,再被李钊整的家里产业连连亏损,何必呢。

楚承平信守了自己的承诺,一生中除了李湄再无其他女人。萧氏和顾氏在宫中蹉跎了许多年,顾氏忍不住还是“病故”出宫了,以女官的身份被赐给了禁卫军一位年轻的将领,萧氏却是爱上了和楚承平争斗的日子,每日斗智斗勇,不停的在他面前刷存在感,在皇后面前刷友好度,甚至替皇后带孩子,就是要气死楚承平。

楚承平四十五岁时就退位当了太上皇,和李湄一起到处游山玩水,随身保护的是李锐和他的大儿子李岩。

从此以后,大楚留下了许多帝后微服私访,行侠仗义,斩灭贪官污吏的事情。

由于有这位太上皇到处走访,各地官员也都收敛了许多,不敢露出一点不好的名声出去。

两人一直活到九十多岁,连楚承平的大儿子都当上太上皇了,他们都还健康着,不可谓不是奇迹。同样长寿的还有李家一家人,李茂活了一百一十七岁,简直是人瑞一般。

有人好奇的问起他们长寿的秘密,楚承平笑着说是沾了李湄的光,李湄却只会偷笑。

为什么嘛…

她才不会告诉他们,那是因为她和平平在天君庙里见到了一对特殊的夫妻,还有一只奇怪的猴子呢。

作者有话要说:到此,就是全文彻底完结了

  如果觉得老身聊发少年狂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绞刑架下的祈祷/祈祷君小说全集开盘老身聊发少年狂寡人无疾人人都爱马文才木兰无长兄,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返回列表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