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凤今作品一品仵作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戒备!”章同喝止二人,从怀中取出一道密旨,高声道,“圣上有旨!江南水师兴兵谋反,朕念及兵丁皆听将令行事,多有身不由己,故赦其罪!凡弃兵甲者,赦!擒拿反将者,赏!抗旨不降者,诛!”

明黄的密旨上绣有金龙,龙身已然染血,三道旨意传罢,章同已然力竭,他扶着插在身上的虎刀,迎着江风往船首一瞥。

船首忽然抛上来一排勾爪!

不只主战船,其余大小战船的船首也同样抛上一排勾爪,翻涌的江浪中忽然冒出无数尖兵,身穿黑袍,背负箭筒,攀索而上,速度奇快,一攀上船首便翻滚而下!江南水师正因冯老将军被擒而心生慌乱,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章同手中的圣旨上,谁也没留意船首,待发现人时,攀上船来的尖兵队已然翻了过来!江南水师下意识便躲,登时便将船首让了出来,尖兵队滚下船首,停住之际就势躬身,背上羽箭齐发,射死一片弓弩手,抢弓夺弩,瞬息之间便掌控了船首。

混乱之中,一艘副船上传来一声惨呼。

副将吴勇左腿吃痛,他低头一看,见竟有一人趁着他被船头之乱吸引了心神之际摸来了他脚边,对准他的大腿便是一刀!这刺客的匕首是特制的,刀尖儿带着钩子,刺入肉里,顺势一划,他的腿上顿时便开了道三寸长的口子,血如泉涌!他忍着剧痛挥刀斩向那人的头颅,那人却滑得跟泥鳅似的,硬是从他刀下一滚,任凭长刀从头顶削过,竟无畏无惧,伸手拽住他的脚踝,使力一拖!

吴副将左腿重伤,哪里经得起这一拖?

他扑通一声跪倒,脖颈遭人一绞,冰凉腥红的刀刃已逼在了他的颈脉旁。

“别动!否则你会死得更快。”瑟瑟江风吹着船头,刘黑子避在吴副将身后,往船头望了一眼。

船头立即有尖兵举火,向主船打了旗语,一时间,各大小战船的船首皆有旗语打出——战船已得手!

从刺客宣读圣旨到吴副将被擒、各战船失守,不过是顷刻时间,望着被擒的主副将,望着船头迎风而立的尖兵,望着那些掉头对准自己的弓弩,各战船的军心顿时慌乱了起来。

能不慌乱吗?这些刺客的身份已然呼之欲出。

堂堂江北水师都督,竟亲自扮作刺客,仅率数人登船,擒了冯老将军!江北水师区区五人,竟杀得主战船上残兵遍地,无处下脚,这已经够令人心惊了,而更叫人胆寒的是这些夺下各战船船舵的尖兵,这些兵勇是何时摸到船边的,又在江里潜了多久?此乃隆冬时节,今夜又风高浪急,这些人没活活冻死在江中已属奇事,竟还能攀船夺舵,擒下吴副将!这些人都他娘的是水鬼不成?

帝后渡江之后,圣上并未废除江北水师之号,使其并入江南水师,而是准其独立成军,在城外划江设营。军中将士对此早有不满,平日练兵时,常有想到江北水师营外挑衅邀战的,因忌惮江北水师乃皇后嫡系,这才没闹出大乱子来。两军虽未较过高下,但军中多数将士都对江北水师不屑一顾,不仅因其兵力难与江南水师相较,还因其建军年头尚短,两军的水战经验远不能相提并论。

可就是这样一支备受轻视的新军,今夜以少胜多,一举擒下了冯老将军和吴副将!

这是皇后娘娘曾经带过的兵,竟然如此精锐悍勇?

江南水师慌了,军心正乱,忽听冯老将军咳血长笑道:“我当是谁有此胆量,原来是章都督。以前老夫笑你是黄毛小儿,倒是小看你了,没想到你倒有勇有谋,是个将才!”

现在他已能断定,章同方才高喊的那句放箭之言是唬人的,此人在生死一线之时还能有此急智,仅凭一言就乱了他的军心,分了他的心神,致他大败,确是个将才。

“章都督虽已擒下老夫,却改变不了什么,少都督已率大军攻破宫门,这会儿兴许已经兵围太极殿了。我军在江上尚留有十万水师,仅凭你麾下的兵力是难以扭转乾坤的,倒不如转投少都督麾下,尚能保一个锦绣前程。”

听闻此话,侯天当先啧了一声,笑道:“哎,我说冯老将军,你已是我们的手下败将,我们还没劝你弃暗投明,你反倒先来策反我们,何少楷喂你吃了什么迷魂药?”

“老夫是惜章都督之才,故而有此一劝。”

“得了吧!你分明是想借机稳定军心!”侯天嗤笑一声,这老贼当他白在西北戍边了那么多年,连这点儿伎俩都看不出来?他一提兵围太极殿,战船上的气氛就稳了下来。

死到临头了,这老贼还在寄希望于何少楷兵谏事成呢!

这时,攀上主战船的尖兵已然扶住了章同,章同淡淡地问道:“老将军怎知何少楷进了宫,就一定能出来?”

“…此话何意?!”冯老将军一惊,当下又咳出几口血来。

战船上刚刚安定下来的军心又慌乱了起来,圣上素有乾坤之谋,这已是天下皆知,今夜明明盯紧了江北水师大营,这些人仍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那宫中会不会有变?

冯老将军盯着章同,不敢断定他此言是真有其事还是在扰乱军心。

身受重伤的两人就这么对望着,很有默契地都没再吭声。

两人都在等,等着看是宫中捷报先至,还是汴州大军先到。

没人知道究竟等了多久,只看到天色破晓,一线晨辉生于江东,滚滚大浪势吞金乌,却吞不没东边官道上滚滚驰来的大军。

在听见马蹄声的一刻,冯老将军闭了闭眼,脸色白得仿佛失尽了一身的热血。

正东门的城楼上,城门司马也慌了,奉命戍守城门的水师将领望见汴州大军,急忙命人关闭城门,开驽放箭。北门戍军的尸首仍然横在官道上,飞驽乱尸阻了路,汴州军以战车为阵,载着床弩,应战清路。

一路大军紧随战车强驽之后,靠着掩护驰下了江堤,策马往堤口而去。

战船上,江南水师听着城门方向呼啸不绝的弩箭声,一时之间不知所措,眼睁睁地看着一支精骑大军驰来堤口,黑压压的人布满了长堤,万箭似寒星,瞄着江上的大小战船,蓄势待发。

“章都督可在?”一名将领在马背上扬声问道。

“在此!”章同几乎力竭,却强撑着独自走出。

那将领见章同左肩上竟然穿着把长刀,不由面露敬意,朝他抱了抱拳。

章同面向长堤,晨辉洒在肩头,面色苍白,目光如铁,“斩!”

一声令下,船头旗语打出,侯天和刘黑子先后挥刀斩下,两颗带血的头颅滚落在甲板上,江浪扑来,腔子里的血被冲到水师兵勇的脚下,血腥味儿慑人心魄。

“圣上有旨!江南水师兴兵谋反,朕念及兵丁皆听将令行事,多有身不由己,故赦其罪!凡弃兵甲者,赦!擒拿反将者,赏!抗旨不降者,诛!”侯天接过染血的圣旨,替章同再宣了一回。

这一回,没人再敢熬等兵谏的捷报,大军强弩面前,谁也不敢去猜度宫里究竟是不是有诈,上位者的机谋之争,自古有几人能猜得透?

锵!

不知是谁将兵刃当先丢在了甲板上,随着丢兵弃甲之声,战船上的大军一层一层地跪了下来,临堤望去,犹如潮落。

不久,堤上传来隆隆之声,汴州大军凭借兵力战车十倍于守城水师之势,硬闯过了城楼上的枪林箭雨,一军精锐兵马押着十余辆战车闯到了北城墙下。

“攻城!”

冯吴二人的人头被抛上岸,州军将领一声令下,巨大的铁弩呼啸着扎进城墙,远远望去犹如残垣断壁上生出的树桩,精兵攀桩而上,潮水般翻入了城中。

何少楷虽知汴州军必至城下,但他自知水师城战之力无法与州军抗衡,唯有挟天子才能号令州军,故而水师大军进城之后,他为了尽快攻入宫门,只命一万兵马戍守城门,这一万兵马哪里敌得过汴州军?

天色大亮之时,城门口伏尸万余,血铺长街,城门开启的一刻,汴州总兵徐锐手提人头高举虎刀,喝道:“兵围宫门!诛杀叛臣!”

汴州军闻令,如同一把插进都城的利剑,卷着腥风驰进了城中。

马蹄踏血驰骋,徐锐唤来随行的亲兵长,吩咐道:“速请御驾入宫平叛!”

“是!”

*

汴河宫依山面水而建,山川秀丽,辟有石路,半山腰处建有平地,青石铺就,石碑为林,乃是一座废陵。

废陵四周有御林军把守,李朝荣、陈有良、傅民生、韩其初皆在。

韩其初举目东望,江上战事难料,友人生死不明,眼见着天色已然大亮,汴州军和江上的奏报还没有来,他不由回身看了眼陵园中央。

陵园中央有块空地,站着一马,坐着一人。

地上有口铁锅,深如大缸,锈迹斑斑。锅里除了枯枝败叶,别无一物,只是此刻晨光洒来,锅身沐着金光,仿佛盛有世间至宝。

除了李朝荣和少数侍卫,没人知道这口锅的故事。

当年,皇后还是周美人时,曾在此看验柳妃的尸身,帝后于一口锅前论天下江山,谈彼此之志。皇后从军后,圣上便命人将这口锅放在陵园,后因政事繁忙,从未再来过。

昨夜从合欢殿内的密道出宫,到了陵园,见到这口锅,步惜欢便盘膝坐下,伴在锅旁,任月移星淡,任宫里宫外的军情奏报来去如飞,男子的目光始终不曾从这一口锈锅上移开。

这气度叫韩其初由衷钦佩,辰时初刻,崇华门失守,何少楷率水师兵围太极殿,逼百官请君上朝,那万军山呼之声在这山上都能听见,陛下身披大氅盘膝而坐,眼里愣是只有一口锈锅,那缅怀的神情自始至终不曾变过。

破晓时分,何少楷率兵闯入太极殿,发现中计,随即纵兵搜宫。史云涛和杨禹成率部保护未降的朝臣撤往神武门,神武门即是冷宫禁门,出了宫门便是此山。何少楷绝不会放史杨二位将军出宫,他必会下令屠杀,如若看出禁军的撤离路线,定会怀疑陛下藏身于山中。

当初听闻圣意,左相大人和傅老尚书皆不同意,都认为陛下以己为饵,太过冒险,陛下却道:“锄奸平叛,大清朝堂,将士们皆拿命在拼,朕的命怎么就拼不得?为了彻底洗清朝堂,朕才太极殿让出来,一旦辨明忠奸,朕就不能让人再死了。让史云涛和杨禹成把人都护送出宫,朕就在陵园等着何少楷,倘若江上失手,汴州大军来迟,朕就亲手取下何少楷的首级。”

以何少楷的性子,如若发现宫中有诈,他必不敢久留,定会一面纵兵搜宫,一面率部以追杀禁军为由离宫,一旦他上了山来,陛下亲自出手,万军之中取他首级只怕如探囊取物一般。

取了何少楷的首级,一样能扼住江南水师,其实章兄不必非得去江上冒险,但陛下还是命他去了,因为杀何少楷容易,何家覆灭之后,何人统御江南水师却是个问题。

江南水师建营江上,乃是横在天子身边之剑,需得交给一个信得过的人。

陛下属意章兄,但章兄一非名将,二无奇功,年纪尚轻,资历尚浅,此前因他与皇后娘娘有同伍之谊,深受娘娘器重,在军中又是从陌长一步步升到军侯的,他接任江北水师都督时,将士们都当他是自己人,但江南水师的将士们可就不会这么亲近他了。江南水师本就排斥江北水师,兵力又是江北水师的数倍,倘若两军合并,章兄接手水师,只怕难以服众,所以他必须要立军功,忠义智勇,无论哪一样,要能堪当表率,慑得住军心,日后的路才好走。

陛下是在给章兄建功的机会,章兄,你可一定要活着回来!

韩其初又面东远眺,直觉得这一刻比盛京变天那一夜还难熬,于是忍不住问道:“陛下,天色已然大亮了,江上的消息还没有来,是不是…”

他想问,是不是该派人去打探打探,话还没问完,就听步惜欢笑了笑。

“韩爱卿也有心神不定的时候啊,朕还当你老成持重,万事从容呢。”这等紧迫的时候,步惜欢依旧笑得懒散,仿佛大浪滔天,灭顶之灾,也只不过是轻舟一覆,何足为惧?他背东而坐,老树枝杈割碎了晨霞,细碎地洒在那紫貂大氅上,似披一身星月,叫人不敢久视。他仍然望着面前的那口锈锅,头都没回,只道,“你仔细听听,这不是来了吗?”

来了?

韩其初猛地回身,只见树高林密,并无异声,心中正疑,忽见树梢掠过一道黑影,未待他定睛细看,那黑影便盘旋而下,落在了李朝荣的手臂上。

李朝荣解下绑在黑鹰脚上的密奏速速看罢,面色一凛,禀奏道:“启奏陛下,江上已然得手,章都督身受重伤,汴州军的军医已上船诊治。徐总兵已率汴州军攻破城门,斩敌万余,此时正率军围堵宫门,恭请御驾平叛!”

汴州军攻破城门毫无悬念,江上得手却称得上是大捷,陈有良和傅民生闻奏皆露出喜色,但一听章同重伤,心又双双沉了下来。

韩其初道:“陛下,朝臣被逼入宫,其中肯定没有御医。而今城中正乱,章都督身受重伤,何不命徐总兵拨些兵马将御医院的圣手们从府中救出,护送出城,与军医一同登船问诊?”

“准奏。”步惜欢抬袖一拂,拂去身上的落叶,终于起了身。他负手望向皇宫的方向,说道,“命徐锐调拨兵马杀进神武门,把人给朕救到山上来。”

“遵旨!”李朝荣扫了眼身后,树影里立即有人影一掠,往山下去了。

约莫一炷香的时辰后,神武门方向杀声大起,又约莫过了大半炷香的时辰,山下才渐渐传来了脚步声。

史云涛和杨禹成率禁军在前,汴州军在后,保护着未降的文武一同上了陵园。

“啊?陛下!”众臣相互搀扶着,见到步惜欢,无不纷纷叩拜,喜极而泣。

“启奏陛下,末将二人幸不辱命,护送诸位大人前来面圣!”史云涛和杨禹成齐声复命。

“二位爱卿平身!”步惜欢亲手将二人扶了起来,目光缓缓地从龙武卫和禁卫被血糊着的眉眼上扫过,最后才看向了后头跪着的文武朝臣。当他在人群里看见工曹尚书黄渊和督察院左督御史王瑞时,眸底似有明波涌起,渐渐暖若春阳。许久后,他才道,“朕知道这一夜诸位爱卿受惊了,此刻必定惊魂未定,但朕身上可没带定心丹。朕想问一句,诸位爱卿刚从宫中死里逃生,可有胆量随朕再回宫一趟?”

众臣震惊地仰起头来,见天子负手而立,晨光斑驳,洒在貂毫上,那银亮之色若隆冬雪融,早春已至。

只听步惜欢道:“这一回,诸位爱卿还走午门,朕领着你们!”

山风穿过陵园,众臣呐呐地望着帝颜,心头皆似有热浪在涌。

不知过了多久,王瑞率先叩首,众臣齐声道:“臣等誓死追随陛下!”

“好!”步惜欢噙起笑来,转身拍了拍马鬃,叹道,“她不在,只有你陪朕了,走吧,咱们下山,进宫。”

卿卿爱答不理,性子真跟暮青似的,马尾一甩,自己先往山下去了。

*

这天,宫门被兵围了两次,一回是江南水师,一回是汴州大军。

当何少楷发现太极殿中无人之后,马上便命人搜宫,他担心宫中有诈,见禁军趁他闯入太极殿之际,竟护着未降的朝臣杀出了一条血路,往后宫方向撤去,于是急点一支兵马,亲自率军追赶。

禁军边战边退,经冷宫方向撤往神武门,神武门外是一座皇家陵园,葬的是高祖尚未迁都盛京之前亡故的妃嫔,而今荒废已久,少有人前去祭拜。

那座废陵山高林密,倒是个躲藏的好去处。

何少楷暗嘶一声,高声喝道:“射杀禁军!速往废陵!”

可是,宫巷幽长,墙高三丈,弓手难以列阵,又上不去高墙,极难发挥作用,只能与禁军刀枪相拼。禁卫无一不是高手,水师兵力虽多,却难以近身,大军行进缓慢,生生在冷宫禁苑前的这条幽巷里耗到了天色大亮。

何少楷怒火中烧,扬鞭催马,却被大军挤在中间,眼睁睁地看着禁军退到了神武门门口。

然而,未待禁军开启宫门,宫门便被撞开,何少楷高居马上,隐约看见水师军中一个都尉正率人往宫里钻,边钻边喊:“快!快退进宫中!”

这都尉率军把守着神武门,本该与宫中的水师一同夹击禁军,怎么反倒想往宫里逃?

何少楷心里咯噔一声,急忙抬手惊喊:“撤!快往后撤!”

前头正与禁军拼杀的水师视线不及何少楷的高,忽闻撤兵之令,一时不知发生了何事。而那都尉也没想到,他麾下的兵马被汴州军杀得抱头鼠窜,正想退进宫中躲避,却不料一开门就撞上了禁军!前有汴州军,后有禁军,一营的水师兵力一会儿工夫就被围杀了个七七八八,禁军和朝臣被接出宫门,宫门口一空出来,顿时露出了黑压压的州军和战车强弩。

何少楷一见那弩,顿时色变,高喊道:“撤!撤!快撤!”

然而宫巷里挤满了人,要退谈何容易?

“放!”神武门外,汴州军将领一声令下,粗如人臂的铁弩射出,所经之处,劈山分海,血泼宫墙!

何少楷身下的战马被铁弩迎面掀翻,马尸擦着青砖撞上后头的兵潮,巷子里顿时人伏如草。

“退!退!”何少楷失了战马,落入人群,听着弩声怒啸,心下发了狠,咬着牙纵身而起,踩着人头乱尸当先掠出了宫巷。

太极殿前的广场上,以御史大夫严令轩和殿阁大学士秋儒茂为首的降臣听说太极殿中无人,早就慌了心神,看着水师搜宫许久都没搜见圣驾,众臣聚在一起,急得团团转。

正在此时,忽见何少楷率兵而回,丢盔弃甲,面色狼狈。

严老大夫大惊,急忙上前问道:“少都督,这是…”

何少楷脸色难看,顾不上理这些碍手碍脚的老臣,招来一个小将便命令道:“命大军关上宫门,坚守不出,快!”

“报——”话音刚落,一骑快马从崇华门外驰来,不待驰近,传令兵就跃下马来,在地上骨碌一滚,起身时灰着张脸,急报道,“禀少都督,汴州军重兵围宫,午门已破!”

“什么?!”众臣大惊。

何少楷一把揪住那传令兵的衣领,面色狰狞,怒声问道:“汴州军何时破的城门?为何不见来报!”

传令兵道:“末将不知!末将没有收到城门的军报,兴许是、兴许是…”

兴许是人都死了,或是被俘了。

这话传令兵没敢说出口,但任谁都懂。

“兴许是什么?你敢乱我军心?”何少楷大怒,拔剑要斩此人,身旁的将领见了急忙阻止。

“少都督不可!军情紧迫,传令要紧!”那将领按住何少楷,给传令兵使了个眼色,催促道,“快去传令,命前方将士死守崇文门,待少都督搜出圣驾,必定论功行赏!”

圣上不在太极殿中,而皇宫御苑又有宫殿院阁四五十所,仅屋子就数千间有余,其中还不知是否藏有密道。莫说圣上可能不在宫里,就算藏在宫中某处,要查遍皇宫也非一朝一夕之事。但事到如今,只能如此传令,若不令将士们以为少都督大事将成,军心必乱!

传令兵死里逃生,呐呐地点了点头,刚要爬上马背,忽听何少楷道:“慢着!”

传令兵两腿发软,险些跪倒在马蹄下,以为何少楷必斩自己,却没想到他转身进了太极殿,少顷,手里拿着只玉冠走了出来。

“你拿着此物前去传令,告诉徐锐,圣上已在我手中,如若他不鸣金收兵,下一回看见的就会是圣上的头颅!”何少楷将玉冠塞给传令兵,目光阴沉诡诈。

“好计策!”何少楷身边的将领目光一亮,暗道少都督还不算失了心智,竟能想出诈徐锐收兵之计来,料想徐锐见了圣上的玉冠也不敢莽撞,“还不快去?”

“是!是!”传令兵抱着玉冠上马离去。

何少楷又命人将太极殿中的那套龙袍取出送往神武门,止住攻进宫来的汴州军,而后命人继续搜宫。

殿前广场上静悄悄的,一众降臣见何少楷刚刚差点斩了传令兵,谁也不敢在此刻去触他的霉头,只好闭嘴,静观其变。

眼下众人已在一条船上,这时才想起圣上亲政大半年以来显示出的手段谋略已经晚了,众臣只能祈祷水师搜宫有所收获,祈祷太极殿中的衣冠不是圣上撒的饵,祈祷圣上千万别在宫外。

但世上之事,许多时候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崇文门外,徐锐道:“陛下,臣这就率军攻入宫门,把何少楷的头颅提来献上!”

步惜欢轻笑了一声,不置可否,只是端量着手中的玉冠,慢悠悠地道:“这传令兵倒是个不怕死的,敢出来传要朕脑袋的话,人在何处?给朕唤来。”

少顷,两个精兵押着个水师的传令兵走进了军阵之中,那兵步子迈得小心翼翼,头都不敢抬。

步惜欢见了笑道:“刚刚朕还夸你胆子大,怎么才一会儿,这胆子就缩回去了?”

什么?

朕?

传令兵听得一怔,而后猛地抬头,只见面前一匹神驹,通体雪白,耳蹄乌黑,神态倨傲,仿佛极通人性。而马上之人披着身紫貂大氅,月袖迎风舒卷,晨光之下似有金龙腾跃。

“啊?陛、陛下!”传令兵面色煞白,两膝一软,当即就跪了下来。

陛下不应该在宫里吗?怎么会在汴州军中?

“朕听说何少楷扬言要取朕的脑袋?朕这儿凑巧也有人头,还是两颗!你帮朕提过去。”步惜欢说罢,徐锐便将人头往地上一扔,两颗头颅骨碌碌地滚到了传令兵面前。

传令兵仔细一瞧,惊叫一声,连忙退避,“冯冯冯、冯老将军?吴副将?”

“顺道给朕传句话,就说江北水师都督章同率死士混入江上,斩冯吴二将于船首,江上水师已降,汴都城门已破。朕念及江南水师乃听将令行事,故赦其罪,即刻起,凡弃兵甲者,赦!开启宫门者,赏!抗旨不降者,满门皆诛!”

  如果觉得一品仵作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凤今小说全集一品仵作重生之天才神棍,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