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凤今作品一品仵作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他想得太多了,不及主子通彻。

可…他还是有一事不明。

月杀望着窗,直接盘膝坐在地上,思考去了。

*

屋里,步惜欢披着青衫闲倚窗台,瞧着屏风里。

那扇座屏上搭着衣衫,只见里头热气氤氲,却不见出浴的景致。男子的目光一转,含笑瞧着那墙,烛台照着浴桶,映少女的身影入墙,她坐着不动,垂首轻思,那鹅颈曼妙一弧,别有柔情绰态,静坐如画。

她在屏风里坐着,他在窗台旁立着,她望那水,他望那墙,西风吹不进窗台,却不知吹乱了谁的心湖。

不知多久,水声忽起。

她起身,墙上暗影忽长,映那楚腰纤柔,腰身下一弧若瑶池春桃。那腰身忽一转,回风舞雪般,墙上忽现峰峦,惊心的圆润,那般一现便不见,只见屏风上伸来一手。那手纤弱无骨,烛影暗,照半截手臂流精光润,臂上玉珠儿颤,那手轻轻一拈,胸带便自屏风滑落。

男子深深凝望着那墙上景,窗外树影摇曳,那眸底深若沉渊。

暮青从屏风后转出来时便见步惜欢倚着窗,披着青衫,衣带松系,乌发如墨,笑望她,西北深秋的夜也让他笑出了春色。

这人,真一副好皮囊。

暮青端着旧衣物出来,面色已恢复往日的清冷,眸底清明亦如往日,那些乱如麻已不复见。她将盆子端去了洗脸架处,取了块干的巾帕来擦拭头发。

步惜欢笑着走过去,将她手中巾帕接了,暮青未拒绝,由着细心帮她绞着发丝,桌上明烛矮了又矮,待她头发干了,他转身将巾帕搭起,回身时她已入了帐去。

听见暮青躺下的声响,步惜欢只笑了笑,对窗外道:“换水。”

门开了,月杀进来,将浴桶里的水换了,期间瞧了步惜欢好几眼,步惜欢未准他言,他便沉默着出去了。

步惜欢入了屏风内,屋里水声起,却只闻水声。他未喊暮青来帮他擦背,也未再出言相戏,只独自沐浴,出浴后也未唤人进来倒水,只披着衣衫走向床榻。

待入了帐,他发已干。

暮青面朝里躺着,闭着眼,似睡着了。步惜欢轻轻一叹,无奈出手点了她的穴,将她的身子板过来,从她手中取走小刀,慢悠悠自枕旁取来一袋,将那刀归进去,又将那一套解剖刀的袋子放了回去。

暮青眸睁开,眸底寒光照人,步惜欢淡淡看了她一眼,无奈道:“我能吃了你不成?”

暮青无话,步惜欢却伸出手来一拈,解了她里衣的衣带。

暮青眸光顿时寒澈,连吐字都是冰的,“刚才说的话,转眼就忘了?”

说话间,见步惜欢自枕旁拿了盒药膏在手,正是三花止血膏。那药膏与她的解剖刀和面具放在一处,步惜欢将暮青的衣衫揭开,露那玉雪肩头,将那三花止血膏沾了,轻轻涂去她肩上。

“这伤好了。”暮青开口时,眸中寒意已敛。

“哦?”步惜欢微挑眉,涂罢轻轻揉着,为她按摩。

暮青看不见肩头,只感觉那药膏涂上,沁凉入了肌骨,她道:“这是止血膏。”

“有祛疤功效。”步惜欢道。

“这是止血膏。”暮青重复。

止血膏就该用来止血,用来祛疤是浪费它的功效,战场上命最重要,止血药用来祛疤了,待要止血时该用何物?若正缺此药救命,此前却浪费了,岂非等于浪费了一条命?

“嗯,女子视容颜如命,你倒看得轻。”

“我视疤痕为一种不具备正常皮肤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的不健全的组织,我只是伤在肩腰处,疤痕的存在不妨碍器官的生理功能,所以可以看得轻。”

她有些话向来难懂,不似本朝之言,他想起刺史府那夜相见时,问她那察言观色之能师承何人,她所答的人名与国名皆未曾听过,像是《祖州十志》中记载的异人国。

步惜欢瞧了暮青一眼,未再深究,道:“我看得重。”

“外貌协会。”暮青道,语气却平淡,不含鄙视。世间人皆爱美,她也同样。若不在边关,她也不愿身上留疤,只是身在边关,药材珍贵,止血膏更珍贵。命和疤比起来,后者便不那么重了。

此言他能理解其意,揉着她的肩,他的语气也淡,“我看得重,只因瞧见这疤便想起你曾孤守村中,一日夜孤待援军,而我远在千里之外,力所难及。瞧见这疤我便想起你曾负伤苦战,历生死之险,还没到边关便险将命留在上俞村。瞧见这疤我便想起你曾孤灯下一人治伤,忍那割肉之痛…”

他手劲儿重了些,声也沉了些,道:“瞧着不是滋味儿,还是祛了的好。”

暮青沉默,没再接话。帐内气氛静了下来,只觉男子指腹温热,捏揉的力度恰到好处,药膏本沁凉入骨,却被他揉得三分烫人。他揉了有一刻钟,拉了被子,将她的里衣解了开,露出腰身上的伤疤。

里衣内,她只束了胸带,帐中昏暗,肌如珠玉,流光隐隐。随着呼吸,她胸前浅浅起伏,那山峦被束着,他脑海中却想起那墙上惊鸿一瞥的圆润。

眸光暗了下来,他沾着药膏揉着她的腰身,捏揉间不觉轻曼辗转,似爱抚,似珍视。暮青却只觉腰间酥痒,微麻,她不觉眉尖儿颤了颤,闭眼。步惜欢瞧着她,见少女闭着眼,容颜清冷,身子却渐渐泛起樱粉,她忍着,却忍不住呼吸微微,眉尖儿颤颤,那模样别样惹人爱怜。

他瞧得入神,不觉揉得更辗转些,她提着气睁开眼,眸光含怒。

步惜欢笑了声,手劲儿放轻了些,暮青眸中的怒意随之缓了些,两人便这么眼瞪着眼,直到步惜欢揉好了,慢条斯理地帮她把衣带系好,被子盖上,他才解了她的穴。

“点穴上瘾?”一恢复自由,暮青便问。

“嗯,以前未发觉,如今是有些。”步惜欢懒洋洋一笑,竟不辩解,大方承认了。

“再点剁手!”暮青冷道。

步惜欢笑了声,毫无惧意,只道:“好凶悍。”

“你打算今夜宿在这儿?”暮青冷不丁地问。药也擦完了,揉也揉过了,他不走是打算宿在这儿?

“你肯留宿?”步惜欢问。

“你说呢?”暮青反问,没取刀,但眸光已比刀凉。

他对她的心意她知道了,她自己的心也清楚明白了,但不代表他们到了同床共枕那一步。他们相识时日不长,相处只是刚刚开始,合不合适有待相处和时间来验证。

感性和理性组成一个人,她允许生活里增添一部分感性,但绝不允许理性空间被挤压。上辈子她所在的时空有句人人都知道的至理名言——恋爱使人智商为负!她不能想象她智商为负的样子,也不允许这种惨剧发生在自己身上。

他们相识时日不长,他待她之心她若动容,也可如此待他——以心相许,而不是以身相许。

步惜欢一笑,并不意外,他抚了抚她的发丝,道,“睡吧,我只在此坐会儿,你睡了我便走。”

暮青闻言点头,不见怀疑戒备,当真闭上眼,睡觉!

他的神情没有作假,倘若敢在她睡后改变主意,那验证的结果也就出来了。

她睡得这般干脆,倒叫步惜欢有些气也不是笑也不是,都说生在帝王家是前世修来的,命好。他看他就是前世欠她的,命真不好,为她赶了千里的路,进大漠下地宫,为她运功驱寒,沐浴擦药,还得守在榻旁等她睡了再去歇息!

他若是有她一半的冷硬心肠,大抵便不是如此操劳的命了。

思绪渐渐飘远,待回过神来,榻上少女气息已匀,睡着了。步惜欢坐在榻旁看着,望那樱粉的唇,想起汴河城外新军营林中的浅尝,那清冽的滋味至今犹自回味,而她就在眼前,俯身便可得。

他缓缓俯身,离她仅一寸,闻见她发丝上的皂角香气,那清爽的香沁人心脾,他深嗅一口,起身离开。

这般偷香之事她定不喜,不如下回,光明正大。

步惜欢出了门去,门一开,月杀在窗下。

“主子。”他一动,身上枯叶簌簌飘落。

“嗯。”步惜欢淡应了声,“还未想明白?”

“属下有一事不明。”月杀俯身道。

“说。”

“是。”得了应允,月杀这才开口,“年时,孜牧河水冰封着,属下等自不惧河水之寒,可主子为何非挑年时?”

主子心思太深,他实在想不通。

“为何挑年时?”步惜欢负手立在院中,迎着西北夜风,望盛京方向,声凉薄,意轻嘲,“这年时不是朕挑的,是元家挑的。”

元家?

“边关战事不久了,朝中有议和之意。”

------题外话------

这章昨天的,今天还有。

情人节,盼没脱单的早日脱单,已经脱单的好好约会,至于已婚的…已婚的还有情人节吗?

泪流表示我已没有。

昨天我问元宝爸,明天情人节,你打算送什么给我?

得到的答复是,儿子送给你,情人节好好看看爱情结晶。

好坑,累觉不爱!

第一百一十章 元修家事

“议和?”月杀猛地抬头。

他们五人孤入敌营,为西北军逐一清剿草原五胡创造了绝妙的战机。乌那、月氏、戎人三部联军已被打散,勒丹二王子突哈、第一勇士苏丹拉被杀,勒丹王病重,狄人部族王权更替,正乱着。大兴西北百姓受五胡滋扰六百年,这一回是剿灭五胡的最佳时机了,错过了就再难有了!如今边关战事,分明是大兴占了上风,为何朝廷反要议和?

要议和也该是五胡来议!

步惜欢懒笑一声,“议和诏书不日广布天下,百姓的唾沫星子便要淹死朕了。”

月杀脸上顿生寒色,为污陛下之名,元家竟不顾西北百姓?

议和诏书一下,议和使团进京,元修身为西北军主帅,必奉诏回朝。元家想让元修回京,难不成是等不及了?

“朕这一身污名称了他们多年心意,不妨再叫他们称心一回。”步惜欢负手望盛京方向,懒懒含笑,如说一件平常事,谈笑间却似起一场傲杀,“只这回,谁能如意,且待天下之局。”

这一身污名有何妨?不过是天下笑我,我笑天下。

这天下间的风,该起了。

“房中莫留朕来过的痕迹,明日元修该回了。”步惜欢道一声,月杀应是,抬头之时,见人已在那西风月中,去得远了。

*

暮青清晨醒来时,撩开帐子下榻时扫了眼屋中,屋里半点步惜欢的痕迹都未留,仿佛他昨夜不曾来过,一切只是她病时的一场梦。但屋里未留痕迹,她身上留着——她的衣衫换过了,昨晚之事并非梦。

暮青将衣衫穿好,中郎将的衣袍她还是头一回穿,白袍红袖甲,银冠红靴,她将发束起,却未戴面具,只等元修来。

元修来时,暮青正用早膳。西北的膳食与江南大有不同,大将军府里的厨子是盛京元家跟来的,手艺不比御厨差,早膳是京中风味,清粥、蒸包、豆花、糖糕,暮青尝着口味尚可,只糖糕太油腻,她未动。

元修战袍未换,一回了大将军府便直奔而来,院子里听月杀说暮青醒了便进了屋来。西窗支着,窗外老树枯叶,零落窗台,片片黄金,少女独对西窗,将袍银冠,容颜赛清霜。

窗外秋风老树,窗内玉颜清冷,塞北西风过,却见青山绿水,一眼江南。

男子一身战袍,风尘仆仆怔立门口。

“大将军用过早膳了?”那人儿忽开口,屋中江南景忽散,现一桌热气腾腾的早膳。

“没。”元修低头咳了声,掩饰一进屋便走了神的尴尬。

昨日午后见驾,圣驾留了午膳,后又问起地宫中事和西北战事,待谈罢已是傍晚,圣上赐了晚膳,又留了夜。他夜里想着她的病,一夜难眠,清早醒了见圣驾未起,留了口信给宫人便赶了回来。

“那就一起用吧,厨房做得多,一人用不完。”暮青将一碗豆花放去对面。

那盛豆花的碗青玉颜色,衬得她的手指玉白柔嫩,胜似豆花白。她将碗一放便低头喝粥去了,元修却望着那手又有些出神,直到她抬眸望来,他才忽醒,又尴尬地咳了声,这才走来桌旁坐了。

男子银甲在身,背窗而坐,似一尊战神坐在天光里,大马金刀,儿郎豪气,朗若乾坤。桌上只她那一双筷子,他也不再传筷,一手执碗仰头便将豆花喝了,颇似饮酒。

暮青把一屉包子往元修面前一推,低头接着喝粥。元修抓起只包子三两口塞进嘴里,军中吃饭向来如此快,他习惯了,只是今早有些尝不出包子滋味。

两只包子入腹,他便停了,双手据案坐着,静瞅着对面。她吃得慢,他便就一直等着,未曾想,倒是她先开了口。

“大将军有话就问。”暮青淡道,夹了筷小菜,喝粥。

元修反倒一时不知从何处问了,但见她连面具都未戴,想来是早知他会盘问,躲不过便索性开门见山了。他行事一直不喜弯弯绕绕,今日面对她倒有些怯,也不知自己在怯什么。但他身为西北军主帅,军中混入了女子,该问的他还是要问的,纵然她曾救过新军、救过他。

“你是何人?”元修望着暮青,不知从何问起,话到嘴边,却也就这么问了出来。

“汴州,古水县仵作暮怀山之女,暮青。”她神色未动,声音颇淡,未抬眼,只吃着早膳。

对面有道目光盯着她,许久未言。

暮青…

不是多诗情画意的女儿闺名,却格外适合她。

青天,青竹。她有青竹一样的清卓风骨,验尸断案如这世间的青天,还有谁比她更适合青之一字?

元修望着暮青,想起他竟是刚知道她的闺名,这般风骨卓绝的女儿名,她怎忍心以那粗汉般的名字从军?

“你是仵作之女?”元修问,只觉此话问得有些傻气,她验尸断案之能他是见过的,那时她说她是仵作,可她既是女儿身,自不会真的是仵作,她爹是仵作便能解释她的验尸之能从何而来了。

此言,她应没有撒谎,州县名皆有,她说言是否有假,他派人一查便知。

她这般聪明,不会在此事上作假的。

“为何要女扮男装入军营来?”依大兴律,军中不可有女子,军中几位成了家的将军,亲眷都在葛州城中,未住进关城内。关城内皆是大军营房,大将军府和各个将军府里服侍的人里连个丫鬟都没有。女子入军中,依律乃秽乱军营之罪,此乃死罪!身为主帅,军中出了此事,他该将人拿下严刑审问以正军威,可如今别提拿下了,那人儿在他面前用早膳,他连问话的语气都不觉放轻了。

元修英眉深蹙,心中复杂难言。

“立军功,入朝堂,替我爹报仇。”相比他的复杂,她神色一直颇淡,只提起爹时,执筷的指尖儿捏得有些发白。

“替你爹报仇?”元修微怔,随后眉心锁得更紧,“你爹他…”

他本该问替她爹报仇与她一介女儿身入朝堂有何关联,但不知为何一出口便问到了她爹的事上。

“大将军可知原上陵郡丞之女,柳氏?”暮青忽问。

“原上陵郡丞?”元修细一想,摇了摇头,眉峰却沉着,目光微转。

暮青盯着元修,面色忽寒,问:“大将军真不知?你想到了何事?”

元修抬眼望她,微怔。她怎知他心中有事?

上陵在江北,江北之事,家中常有书信予他,他本该清楚,但那些书信他已多年没看,左不过是些朝官更替朝臣党事。

家书…从来都不是家书。

那些家书只有来西北的头两年他会瞧上几眼,自他建了西北军任了主帅,家书里便渐无家事,写的多是朝中之事,密报般事无巨细。他看了几回,懒得再看便放了起来,说起来已有数年未启家书了。

自幼帝登基,姑母贵为太皇太后,父亲在朝辅政,元家贵为外戚,富贵已极。幼帝登基时,他年仅七岁,从军前在家中的那些年里,父亲朝事缠身,母亲主理中馈,不是去宫里陪伴姑母,便是在家中见朝中那些老夫人、夫人,家中日日有诰命奉帖走动。元家门槛镶了金,里外皆是繁华事。

那时,家中便已无正经的家事,父亲年年纳姬妾进门,府中日日有姨娘婢子死得不明不白,姨娘之间、庶兄弟姐妹之间勾心斗角,府中一团繁花似锦,也一团乌烟瘴气。

那时,他年有七岁,与家中内院女子避嫌而居,常与京中子弟走动,入京中学堂、习文武艺,见的也多是京中子弟的纨绔荒唐事,听的是士族豪姓贵族间的勾心斗角事,家中兄弟姐妹们也不省心,处处谋算,他待着心烦,十五岁便留了家书出了京直奔西北。

早些年母亲还来书道尽思念,盼他在军中照顾好自己,莫被胡人刀兵伤着,莫被战马摔着,冬日莫受了塞外寒气…后来,他屡立战功,父亲在家书便与他说尽朝事,母亲也渐不提盼归事,反倒每回都有意提起京中哪位国公侯门府上的小姐,从品貌到琴棋书画所擅之事无一不提,即便哪回不提他的婚事,提的也是哪个庶兄定了哪家嫡女,哪个庶姐嫁了哪家嫡子,他不在京中,却仿佛仍在京中。

后来,那些信他便不看了,反正建了大将军府后,家中送了厨子小厮来,其中有母亲身边的人,家中有何事,母亲身体如何,那些人自会告诉他,无需去看家书。这些年的家书他一直仍在那儿,多年未启了。

暮青问原上陵郡丞,即是说上陵郡有官员更替事,这些事父亲的家书中定有提及,但他没看,也就不知道。只是因她提及此事,他想起这些年来的家书,一时触动心事罢了。

“只是些家中之事。”元修不想多谈,又问回暮青的事,“原上陵郡丞之女柳氏与你有仇怨?你爹的死与她有关?”

“有。她是太皇太后赐给陛下的柳妃,死在汴河。”

------题外话------

这章后半段删了,早晨起来重写的。

这卷已经收尾了,提一提元修家里的事。

第一百一十一章 谋杀案

  如果觉得一品仵作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凤今小说全集一品仵作重生之天才神棍,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