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婿2·良辰美景 结局 番外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意千重作品良婿·盛世浮华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她虽未指明,青玉却晓得她指的是冯宝儿,便转愁为喜:“娘子说得是,婢子不知足了。”

这山野地方没什么乐趣,主仆二人收拾完毕后便往床上躺了休息,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悄悄话。却听淋淋雨声中忽然传来几声狗叫,许樱哥挺身坐起,竖起耳朵静听。青玉见她神色凝重,少不得也跟着紧张起来,又忍不住胡思乱想,难道是那些人反悔了,想要趁着这人烟稀少的地方永绝后患?

窗上发出一声轻响,似是有人在外叩了叩,许樱哥惊了一惊,拦住想要抢在前头的青玉,自走到窗前轻轻拉窗往外探望,但见一粒圆润的石子静静躺在窗下,被雨水淋得莹润透白。小小的院子里空无一人,唯有不远处的房间里传出随行人员的欢声笑语,再往远处看,便只能看到灰蒙蒙的一片,山石与树木间杂其中,尽都幻作了无数的阴影。

总算是到时候了。许樱哥轻轻出了一口气,轻手轻脚地开了门沿着房檐走过去弯腰拾起那粒莹白圆润的石子,小心翼翼地藏在袖中,坦然朝着自她出了门便起身走到门前盯着她举动的那位前康王府暗卫道:“这样的天气,又是人烟稀少处,听这狗叫声,似是又有人来?”

那人恭敬道:“小人这就使人去探查。”言罢果然安排了人手前去探查。

许樱哥点点头,转身自回房间,轻声叮嘱青玉:“今夜睡觉就不要脱衣服了。”

青玉不明所以,越发紧张。许樱哥也不解释,闭目养神。探查结果自然是没有什么破绽的,不过是几个同样赶路的客商冒雨求宿。

天黑夜深,狗叫声再次热闹起来,此起彼伏后又迅速安静下去,许樱哥兴奋地自床上一跃而起,用力推推青玉:“快穿鞋子。”行至门前轻轻将门打开了一条缝,看着门前静立着的双子微笑道:“你来了。”

双子的眼睛亮得惊人:“来了。”顿了顿,轻声道:“是冯家的人。”

早知道冯家不会放过她,难为他们家等了这么久,这绵延几百里的大围山正是最好下手的地方。想来这兵荒马乱的,各种意外层出不穷,似她这样带着金银财物的貌美年轻女子会被人盯上并消失在这茫茫的大围山里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一切都如张仪正与许衡谋算的差不多。

许樱哥看了看隔壁房间,但闻随行人员已经闻声而起,已然有人低声布置防守,便吩咐已经穿戴好的青玉:“不要出声,随我来。”

二人随着双子刚走出十余丈远,便听得身后马蹄声乱响,接着刀剑之声响起。有马和接应的人藏于树林之中,许樱哥翻身上马,用力一甩马鞭,轻声道:“走吧。”剩下的就都是张仪正与许衡的事了,她只需要向前,向前,再向前。

是夜,许樱哥永远地消失在了世人的眼前。

消息传回上京城皇宫,已经贵为国母的康王妃半晌不语,独自在小佛堂中静坐了半日。在听说张仪正已经带人闯出上京城前往大围山搜寻的消息后,无奈叹息了一回,带人前往太极殿面圣。

 

第331章 相聚

正当雨季,绵延几百里的大围山潮湿而泥泞,不时还有被雨水浸泡得酥了的泥石滑落下来阻了道。官道上还好一些,最难的是那些平日里山民行走的小道,委实泥滑难行。

着了男装的许樱哥牵着马,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双子身后默默沿着山间小道朝着前方而行。青玉打扮成了个眉清目秀的小厮,狼狈而安静地紧随其后,只偶尔看着最前方的那个陌生中年男人的背影时,面上多少有几分迷惑与担忧。

这陌生的中年男人在那日夜里突然出现,话不多,身手矫捷,声音却阴柔得很。青玉自问虽是个丫头,见识却不差,观其言行猜是个内监,但在她的认知里,从未见过许樱哥与这样的人有过什么来往,又见其神神秘秘的,本就惊惶的心里少不得多了几分担忧与迷惑。她不知这一行人是要往哪里去,更不知那一夜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但从许樱哥这两日与双子等人的只言片语中,她晓得自己与许樱哥经过那一夜后在众人眼里是真的死在了乱中。如今她与许樱哥二人真正成了见不得光的人,聊城再也去不了,甚至于这大华也没了她们的容身之所。

许樱哥许久不曾听见青玉的声音,担心她没吃过这苦头不能坚持,少不得多加关照:“再忍忍,很快就要走出这片大山了。”

青玉挤出一个笑:“难道公子能走,小人就不能走?”话音未落,脚下便是一个趔趄,险些摔倒。

许樱哥手疾眼快将她拉住了,笑道:“抓着我走吧,咱们互相搀扶着。”

青玉也不客气,扶住了许樱哥的胳膊轻声问道:“公子,我们这是要往哪里去?”即便是在树木繁茂不辨方向的深山里,即便走的是与来前完全不同的道路,她也能看出路线是改变了的,之前是向着东方而去,如今却是折回去了。

许樱哥倒也不瞒她:“难为你憋了这么久才问,我们这是要往西南去。”她们要去巴蜀,那人许诺的,许扶就在前方途中等着她。从事发到现在已经过了近两个月,等她再绕路折回去,怎么也是半个月以后的事情,想必那时许扶已经伤愈,可以前行了。想到兄妹二人将要团聚,再想到那男人给她带来的那封许扶的亲笔信,许樱哥颇有些欢欣鼓舞,酸疼的脚便也跟着松快了许多。

知道了目的地,青玉轻松了许多,却又有了其他问题,指着那中年内监轻声道:“他是谁?”

“不知。”许樱哥抿了抿唇,说来惭愧,与这人见了几次面,又一起在这大围山中转悠了这些天,她竟连这人的名字都不知道,日常只与双子等人一样以“先生”相称。也不是没问过,但他总一副不愿说的样子,她总不能为了人家不肯说名字就与人翻脸夹了生。

青玉有些牙疼,既然不知,何故如此信任?

许樱哥没法儿和青玉说得太清楚,当初是病急乱投医,所以信了这人的话,毕竟她就同这人所述一般,没有任何利用价值。后来见了许扶的亲笔信便有些信了,再经过这些天的经历就更信了些。她闲下来的时候也会仔细思考关于这个人和这件事,但想来想去没答案,便只能告诉自己,且信他的确是为了多年前自己生父的救助之恩,如若不是,他也迟早会提出他的要求。

那人似是知道她们主仆二人在谈论他,顿住脚回头目光炯炯地看过来,青玉吓得一缩脖子,许樱哥却是朝着他微微一笑,那人也就回了头。

张仪正安排了来领路的人对这一片熟悉到了不能再熟悉的地步,在许樱哥等人的脚即将被雨水泡烂之前终于把众人领出了大围山。此后又换了许家安排的领路人,带着沿着另一条路向着西南方向而去。这是许衡与张仪正早就商量好的,领路的和行路的互相不知彼此的身份,领路的只管按主人的吩咐把身后的人领到要去的地方并替他们清扫干净障碍,行路的则只管埋头赶路,非是不得已,双方不打交道。

虽是人少马快,一切从简,但因了要避人耳目的缘故,众人走得并不快,出了大围山的第七日,众人到了离上京城二百里外的朱雀镇附近的一个小集镇。

彼时已是傍晚,待得吃了晚饭天便已经全黑。双子前去打探消息,许樱哥则与青玉关在房里洗浴及替彼此因骑马磨破了皮的双腿搽药,主仆二人才刚收拾妥当门便被人敲响。

开了门却是那中年内监站在外头,这还是从逃出来之后那人第一次单独来寻她,许樱哥心中由不得的生起几分雀跃与期待来,微笑道:“先生是要来领我去见我兄长的么?”

那人点点头:“他就在这附近的一户农家休养。”因见青玉立在门前满脸警惕地看着他,便淡淡地道:“小丫头要是不放心,也可跟了来。”

青玉巴不得这一句,立即跑上去紧紧抓住许樱哥的胳膊,却又想着双子在就好了。许樱哥却是知道以这人的身手,便是双子在也不是他的对手,便安安心心地跟着那人前去。

已然立秋,黑夜无月,夜风带了几分清寒。京畿附近本来自始都是繁华之地,偏来这一带当初也曾被贺王乱军洗劫过,许樱哥等人一路行去寂寞冷清得紧,偶尔从人家门前经过,就连狗吠之声也不能闻。

“原来这些地方的狗挺多的,可惜之前都被人吃光了。”那内监似是知道许樱哥心里的疑问,不经意地解答了一番后指向前方一户人家:“就是那里了。”

越是接近,许樱哥的脚步便越是迟缓下来,她忍不住胡思乱想,要是里面其实不是许扶,或者是一个伤重并变得面目全非的许扶,她该怎么办?

青玉却没那么多的想法,见那人敲开了门后便抢先许樱哥一步进了门,左右张望觉得无碍了才叫许樱哥进去。

院门前立着一对老实巴交的老夫妇,巴掌大的院子一望到头,院子里一棵梨树,树上一个梨全无,树下的竹椅上坐着一个人,背对着许樱哥等人一动不动。虽是瘦得皮包骨一样的,虽是光线昏暗不清,虽是隔了这么远,许樱哥却一眼就认出了这个背影,正如当初她看着那具躺在棺材里的尸体一样,直觉地就认出了那不是她的兄长。

许樱哥拔腿往前跑去,她想喊哥哥,那一声哥哥却在咽喉里就化成了哽咽。竹椅上的人闻声转过头来,含笑看着她轻声道:“来了?”

许樱哥呆站片刻后破涕为笑:“真好。”

许扶虽瘦得不似人形,两颊的肉都瘪了下去,脸上的那道疤痕也越发显得狰狞,又有一只手因伤行动不便,但他到底还活着。他和他想要保护的人都还活着,这就已经很好。

死去的人还活着并且还神奇地出现在自己的眼前,青玉惊讶得合不拢嘴,却见许樱哥已然转过身走到那中年内监跟前行了大礼:“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中年内监摆摆手,转身走了出去。青玉呆了呆,也跟着跑了出去,因见那对老夫妇还呆呆立在那里,便又折回去将人拖了出去。

“我本以为必死无疑,醒来却看到了他。”许扶回忆起那个夜晚仍然慨叹不已,“他是怎么和你说的?”

许樱哥笑中含泪:“他说不是所有人都没有良心的,又说当初父亲曾救过他,所以他才会先在宫中救了我,后来又救了你。可我至今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许扶轻声道:“休说你不知,我也只知他是父亲当年的一位故人。他并不是幼年入宫,而是成年后不知为了什么原因才净身入的宫,他未入宫之前有妻儿,我们家里曾接济照顾过很久,但后来他儿女早夭,妻子改嫁并不知所终。听他的意思似是对黄一多等人颇有怨愤之意。故人之情,报恩之意或许真有之,但对黄一多等人的报复之意大概也不能少。”

不肯说自己的名字,大概是因为害怕做了无根之人所以辱及先人,这倒也能理解,不管此人何故援手,不论如何最终都是他兄妹受了益。许樱哥道:“总是承了他的情,若他日后有要求,咱们能做的就尽力去做好了。”

许扶点点头,静默片刻后方轻声道:“她如何了?”

许樱哥晓得他问的是卢清娘,心中也有些难受:“她一直都记挂着你,从未有忘。”言罢将自己如何与卢清娘一道认尸,又说了些什么话的事情细细与许扶说了一遍,试探道:“她知道哥哥还活着,心中很是欢喜,若是……”

许扶摇头:“不了,从前她跟着我就没好日子过,以后也有不了,何必呢?”生怕许樱哥还要再说,便立即换了话题:“我的行李早就收拾好了,咱们这就走吧,这次除了青玉都有谁跟了你来?”

“还有双子。其余人有两个是姨父安排的,还有两个是三爷安排的。”许樱哥轻轻叹了口气,按着许扶的指点入内取了个小包裹,扶定了许扶往外,轻声说起聊城老家的事:“……姨父都会安排妥当,不用咱们操心了。日后若有机会,咱们再回去悄悄祭拜就是了……”

 

第332章 知秋

一场秋雨一层凉,昨日还热得让人心烦气躁的上京城几乎是在一场长达一天一夜的雨后就迅速凉了下来。

含章殿花木葱郁,正是秋菊桂花盛放之际,打理完宫务的熊皇后带了一队宫人散步其中,有些寂寞地想,虽则现在自己当了家做了主,悬在头上的那把剑也终于被取了下来,怎么反倒寂寞了许多呢?并不是做了新皇的夫君沉迷于歌舞美人轻慢了她,新皇十分勤奋爱政,后宫也未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女人还是那几个女人,也未曾新晋了美人;也不是儿子不争气,她的三个儿子都已经成才,长子做了太子,次子与三子做了亲王,不但手握重兵深受信任,还都十分能干并且友爱;唯一一个女儿也赶了来与她团聚,儿女双全,过得极不错。这是有什么不满?

思来想去,却是宫规森严,再不能轻易见着儿子儿孙们,惯常伺候在身旁的儿媳也再不似从前那般能日日时时陪伴在跟前。她想起了已经多日不见的幼子张仪正,连带想起了那命运多舛、已经彻底消失的许樱哥,心里多少有些怅惘,便问道:“小三儿这些日子在忙什么呢?”

“听说是前去协助二爷追剿叛王残兵了。”曲嬷嬷小心觑着皇后的神色,多少看出了些寂寥,便不露痕迹地安慰解释:“三爷这些日子可忙着,这不,回来后便立即又要整装前往西边抗晋的。”

熊皇后的眉间便露出几分愁绪,自许樱哥去后,张仪正便似乎没有闲下来过,来她这里请安的次数也变得很少。虽则他显得总是很忙,似是怪不上他不肯来看她,但做母亲的人,又如何会不知道儿子和自己生了隔阂,有了疏离之意?她本担心他会日渐消沉,可他却也没有,只是不停地奔波做事,脾气倒是又怪诞癫狂暴躁了许多。许樱哥已死,日子却还要继续往下过,总不能放任他这般下去……皇后摘下一朵盛放到了极致的名品菊花,吩咐道:“七夕将至,不能宴会,便准备些可心的精致玩意儿赏给三品以上各大臣家中的女眷罢。”

七夕节,女儿节,那自是主要赏赐与诸大臣家中的未婚适龄女子。虽则现下并不适宜婚嫁,但总有那么些意思在里头,亲王选妃,哪里是匆忙间就能办成的?自然是要早作打算,等到一切齐备,也就差不多了。这可真是一件大事呢!曲嬷嬷兴奋起来,趁机道:“娘娘,冯夫人递了牌子想入宫觐见,又给端妃娘娘那边送了明珠两斛……”

熊皇后不悦地一拧眉头,冷笑道:“她家可真急,姐姐才死了两个多月,妹妹就急着要嫁人了?礼义廉耻何在?”

这话说得实在太过刻薄,几乎是完全断绝了再与冯氏结亲的可能性,便是那冯家女儿得了皇后这句评语,只怕日后婚事也是多有波折艰难——便是许多人早就忘了礼义廉耻,只记得厉害取舍,但新皇与皇后自来就爱的是这一套,谁敢不识趣地去娶这样的女子,与这样的人家结亲?但这也叫咎由自取。曲嬷嬷暗自得意,再接再厉地道:“还有一件事,听闻前些日子冯家长子冯昌在军中不敬三爷,被三爷下令塞了马粪,当众鞭笞并断了其右腿……”

冯氏满门都是行伍之人,断腿便等同于断了吃饭的家伙。而这冯家长子冯昌,也就是冯宝儿的长兄,正是冯氏年轻一辈中的翘楚,弄残了这人,便等同于在冯家的心窝子上插了一刀。也不怪冯夫人这般着急,明知现下并不适合入宫走动,却也甘冒风险。张仪正何故如此行为,熊皇后心中也是有数的,所谓新仇旧恨,早有冯氏左右摇摆,不停招惹,后又有许樱哥之死,不能出气也就罢了,既然有能力出气,何故要忍着?这还只是个前奏,冯家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熊皇后叹了口气:“无论如何冯家也是有功劳的,这孩子未免太任性了些,也不怕失了分寸激怒了他父皇。你们也不早些说与我知道。”新皇且记着冯氏的那些“丰功伟绩”,更不会放心冯家手中的兵权,之所以没有算账夺权不过是因为现下时机不到,她虽能理解张仪正的心情,也没觉得这件事有多严重,却觉着他该再等等才是。

曲嬷嬷见她并不是真生气,就笑道:“非是有意瞒着娘娘,而是消息才传进来。娘娘放心吧,三爷是占着理的,谁也挑不出错来。”

虽则癫狂,到底还是比从前稳重多了,熊皇后默了片刻,道:“记得许家有个姑娘叫梨哥的,机会合适的时候带来给我瞧瞧,再打听打听他们家都中意什么样的人家,该当给她指门好姻缘。”想想又吩咐:“入秋了,给太子、二爷和三爷分别送件鹤氅去,让他们多多保重。再告诉三爷,若是那人知道,也不乐意他拼命。”

曲嬷嬷行礼退下,自领了人去收拾东西,顺便把皇后娘娘将在七夕遍赏三品以上诸大臣家眷和对冯氏女儿不满的消息透了出去。消息一传出,便惊起无数涟漪。两位丧偶的青年皇子都需要婚配,且还都没有孩子,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于是但凡自认门第高贵的人家都下了重金精心装扮打造女儿,只盼能借机一飞冲天。

又有宫人暗示姚氏,皇后娘娘怀念去了的泌王妃许樱哥,有心要替梨哥指一门好亲,就不知许家看上的是什么样的人家。姚氏与孙氏商量一回,不过挑了户家世清白,作风正派的一般官宦人家,子弟自是极好的,能干上进且温和端方,倒叫许多想与太傅府结亲的人家吃了一惊。帝后听闻,不过一笑,道是许衡也太谨慎小心了些,然后赐下金珠锦缎无数。

而那满载着皇后母爱的鹤氅送至军中,却是与连夜带兵追击贺王残部的张仪正堪堪错过。

草木知秋,才不过下了几场秋雨,刮了几场秋风,原本葱郁碧绿的树叶竟就露了几分黄色并凋零起来。许扶坐在树下静看着上京方向,已然平和下来的眉眼里更多了几分寂寥之意。

许樱哥悄悄看了眼许扶,低头咬断藏青色男袍上的线头,又与一旁的青玉使了个眼色。青玉会意,便上前去搀扶许扶:“公子来试试这件袍子补得如何。”

许扶配合地起身,微笑着道:“合适的很。”

“公子,咱们势必是要在此处耽搁几日了。”双子快步进来,把打探来的最新消息说给众人知道:“离此百余里的地方正在追剿叛兵呢,虽则不见得会往这个方向来,却也要防着有那散兵游勇四处逃窜躲藏的,且路上想必防备得紧,不如多留些日子,等局势平稳些再上路。”若是冒然上路,给人拿住了认出来可不是耍处。

乱世求生,哪能那么容易?既然走上这条路,就该知道会有各种意外出现,前路迢迢,她不急在这一时。许樱哥很容易就接受了现实,更觉着许扶的身体其实还很虚弱,连日赶路也不是什么好事,能歇歇便歇歇。许扶好不容易捡了这条命,对于许多事情也是改变了太多看法,闻言自是道:“既然如此,那便再等等。”

客栈、酒肆等地本是惹是生非之地,暂居可以,长住却不妥。双子便去寻了个孤寡老婆子独居的地儿,只说许扶病着的,要寻个安静地方长居养病,那孤寡老婆子生存不易,自有些贪钱,见其给的钱财丰厚便不多问,先就把自己住的正房和两间稍微像样些的厢房给腾了出来,每日还负责做饭,只巴不得他们多住些时日才好。

众人整日里深居简出,许樱哥除却每日与许扶按摩那只受伤的手臂外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精心捯饬些吃食给众人进补养身,双子则与张仪正派来的那领路之人不时出去探望打听消息。

忽忽过了三四日,双子回来道:“前头的仗打完了,贺王兵败身死,惠王打了个漂亮仗,立了大功,兵将们也撤退了个干干净净。那领路的说,再歇两日便可走了。”

许樱哥颇有些失望,她本期望着张仪正也在这附近,还能在某个深夜里突然出现,与她见上一面说说话,看这模样只怕是不能见了。失望归失望,却还记得有个人没消息,便问道:“贺王是死了,他那些儿子呢?不是说安六很厉害的?”

双子道:“安六是厉害,但也抵挡不住千军万马。此番是除去贺王身死的消息外,还听说跟在他身边的几个儿子死了几个,有两个被押解入京了。安六是死是活却是不知,但想来便是活着终究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许樱哥就不再问,安六犯下的事不小,弑君,偷玉玺,逆谋,基本这世上最严重的罪他都犯了一遍,若是就此死了还算是上天对他仁慈了,不然他非得被凌迟不可。

谁也没想到,她那么快就见到了安六。

死去的安六,他的死并未似他之前所做的那些事一样轰轰烈烈、夺人眼球,他安静地死在了荒郊野岭里的一个小小的山神庙里,身下还压着那自宫乱之后众人遍寻不着的黄一多。二人都是致命伤,只是与白发凌乱、面目狰狞、五官错位、死不瞑目的黄一多相比较而言,安六死得很漂亮。说他死得很漂亮,是因为即便他身上带了无数的伤口,有些伤口甚至已经溃烂得深可见骨,但他的脸却很干净,表情平静,乌青发紫的唇边还带着得意轻慢的笑容。似乎是在得意终究是他压死了黄一多,而不是黄一多死在了他上面,也可能是在得意别的什么。

地方很偏僻,若非是许樱哥等人要掩人耳目,不得不行此小道,想必也不能见到。两人的尸身尚未毁坏,许樱哥猜着当是死得不算太久。她没有看到那只传闻中的玉玺,也没有心思去寻这只烫手的山芋。

那中年内监倒是极感兴趣,只可惜他把整个山神庙都翻遍了也不曾寻到那只玉玺。他便只有将黄一多与安六的尸体翻来覆去地折腾,“这二人在互相捅杀之前都曾经中过毒。”他用很肯定的语气和许樱哥与许扶说,同时那双冷漠的眼睛里闪着不明所以的亮光,“想必是狼狈为奸,分赃不均,互下杀手……”

许樱哥没去细听他后面说些什么,山神庙内气味难闻,不好久留,所以她很快就出了山神庙并走到不远处的树下吹风。她有些好奇在安六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何故他没有与贺王等人在一起让那只玉玺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这样默默无闻地死在了小庙里,但可以肯定一点,他的命送在了那只他拼死盗出的玉玺身上。

既然玉玺轻易寻不着,又要避开那领路之人的耳目,众人便不能久留。许扶轻轻一把火就将黄一多与安六烧成了灰,让这二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了阴曹地府也还能一直纠缠,永不寂寞。

天边的流云变幻如花,山神庙外的风光明媚,许樱哥忍不住想,如若安六知道他的埋骨之地其实就是这样的一块地,如若安六知晓他的下场就是这样的一个境地,那么他还会不会做下那些事?答案是,他还是会去做,因为他是安六,他不信命,所以他要拼到最后。所以她认为安六挂在脸上的那个得意的笑,其实是送给新皇的——我就是要叫你们永远都找不到玉玺,就是要让你永远都坐得不安稳。

安六和黄一多的死给这只小队伍带来了别样的沉默,在走出这条偏僻的小路后,他们失去了那始终不知名的内监。许扶暴跳如雷,恨不得折回去把人给杀了,许樱哥拉住他,轻声道:“缘分至此,强留无益,赶路要紧。”

便是要报恩,那内监各救了她兄妹二人一次便已经足够,既然他对那玉玺感兴趣有想法,便由得他去,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杀未必能杀,强留下来更是祸端。

许扶沉默许久,终是听了她的话。又往前行了两日后,许樱哥终于在道旁看到了凯旋归去的张仪正。不过是远远的看了一眼,彼此却已经明了对方的心意,她等待着,他也等待着。

 

第333章 传说

大华天福十三年冬月,大华与西梁达成协议,和;腊月,与西晋战于林州,败。

两边本是多年宿敌,棋逢对手,该当难分胜负,怎奈大华近年父子君臣内讧很是伤了些元气,比不过西晋父子君臣一心兵强马壮的,在鏖战十余日之后终于以杀敌最为勇猛的新一代将星泌王张仪正的失踪而惨然收场。

关于张仪正的失踪有两个版本,有人说,他是被西晋的天才世子黄克敌诱敌深入,陷在了茫茫的沙漠里,彼时雪大风大,正是人间炼狱,不要说是他这样的天潢贵胄,就是土生土长、经验丰富的当地人一旦入内也必死无疑;有人说,他其实是情根深种,因了泌王妃许樱哥之死而郁郁寡欢失了生趣,故而刻意求死。

第一个版本,虽是铁血男儿战死沙场,但对于大华来说却算是个不大不小的耻辱——他们最凶猛的年轻一代战将、亲王,就这样轻易地死在了黄克敌这个西晋天才的手里,多少有些不符合大华年轻男子们的英雄梦。于是第二个带些温柔旖旎梦幻感觉的版本就红透了半边天,尽管有人骂红颜祸水,泌王没出息,但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仕子文人到街上的贩夫走卒,再到深闺里的女子,都爱这个故事。

而上京城的居民们,本是帝都人,原就比其他地方的草民们更多了几分骄傲得意,现下就更不用说了。泌王与泌王妃的故事在他们的口里更多了许多香艳,包括那个蕴含了香积寺芍药花香味道的春天,那匹被敲断了腿骨的胭脂马,还有那股带着某个烈性女子发香的粗壮金簪,以及飘着浓郁神秘香味的佛跳墙,都被挖掘出来又添了许多色彩和味道。

民间的传说只是传说,宫中的故事却冷酷现实得多。帝王派出许多人马始终无处可寻后便放弃了寻找,寒冬里的沙漠生存条件极其恶劣,他不能为了这个儿子损毁太多的兵将,他还有一个满目苍夷的大华需要打理。于是,即便是新年改元的大喜也没能冲去含章殿内的哀愁,老年丧子的皇后在挺着完成一系列隆重而繁琐的礼仪之后,终于病倒在榻上。这一病就病到了夏天,在终于能起身之后,她让人把从沙漠中带回来的一杆黝黑的大铁枪埋入了许樱哥的衣冠冢。

而在那茫茫的秦岭之后,富庶的巴蜀此刻正是最热的季节。巴蜀的夏天与大华上京城疏朗的夏天不同,蓝天仿佛隔得很远,永远都蒙着一层云雾,日光却又无处不在,闷热着,潮湿着,让人由不得的要生出几分慵懒之意来。

涪江边有地为遂州,产樗蒲绫,天门冬,柑橘,又有盐井,稻谷满仓,气候温润,物产丰富,真正养人的好地方。遂州城北,有一户新搬来的人家,住的宅子是买了当地富户的一座老宅。老宅很有些年头,里头最不缺的就是参天的古木和繁茂的花木,又有流水环绕,夏日里住着很是有些凉爽,翻修整饰一番之后就更多了些意趣。

新搬来的男主人姓谭,自称二郎,是个和和气气,逢人带笑,身材高大的年轻人,日常闲了喜欢在茶楼里听人说书,与人讲古,看到谁家有事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帮忙,古道热肠不说还打架厉害,学得一口顺溜的遂州话,时间一长便博得了一片好人缘,在城西小有名气。

谭家娘子听说是娘家姓杨,生得花容月貌的,还能识文断字,轻易并不爱出门,一手厨艺却是没得说,日常里也爱做些糕点饮品的送给左邻右舍,谁家有事求着也热心,故而也是贤名远扬。

久而久之,就有热心人替他夫妻二人操了心,道是即便祖上留有恒产,也禁不住这样坐吃山空,总得做个正规行当养家糊口才是。有建议开茶楼的,有建议开酒店的,不说旁的,就冲谭家娘子那手艺与谭家二郎的人缘,肯定是生意火爆呀。

二人被众人推着,果然也就真的开了个叫“顺兴”的茶楼,也是这夫妻二人的财运,茶楼里的茶好,糕点吃食也精美独特,价钱却公道,不欺童叟,很快便得了众人的认可,不说财源滚滚,却也是生意兴隆。有钱的闲了就喜欢呼朋唤友在里头消遣消遣,听听那见多识广的谭二郎吹吹牛皮;没钱的有几个闲钱也想去见识见识里头的流沙汤圆,素包子,鸡丝卷,蛋糕等美食,再听听里头养着的说书先生唾沫横飞的讲讲古。这顺兴茶楼便成了这遂州极有意思的一处地方。

这夫妻二人生意做得大了也不倨傲,还是和从前一样的热心平和,便又有人替这谭家娘子操了心,说她怎地也没个一男半女,那离遂州几十里远的九节溪有座娘娘庙,里头供着的娘娘很是灵验,劝她前去求子。

谭娘子一如既往的微笑着,温温和和地抚着小腹轻声道:“已然三个月了。因是头胎,不显怀,也不好意思说。”

邻里便都替她和谭家二郎欢喜,纷纷祝福她头胎就生个大胖小子。谭娘子好脾气的微笑着,并不多言语。谭家二郎想得开,道是只求母子平安,男女都好。那跟着妹妹、妹夫一同居住的杨家大郎更直接,有人说起这男女问题来,便头也不抬地来一句:“只要妹妹好就可以。生什么我都疼,若是有人嫌弃,我便连妹妹和外甥一起养也无所谓。”

就是这样一句话,便又吸引了婆婆大娘们的注意,这杨大郎哈,脸上有疤,人也瘦了些,但难得皮肉白净,温文尔雅,日常在茶楼里管事也是能干利索得紧,有钱还是个懂得疼人的,谁家的姑娘嫁了他也算是有福气。于是媒人一窝蜂的上门,还有那毛遂自荐的,或是父兄上门,或是当娘的上门,还有胆子大的,趁着杨大郎出门的时候便大胆地上去搭讪或是扔个荷包手帕之类的过去。

偏杨大郎是个榆木疙瘩,媒人上门,他说,我不知道,你去问我妹妹。毛遂自荐的,他还是说,我不知道,你去问我妹妹。搭讪的,你问东,他就答东,你问西,他就答西,一句废话全无。有人扔了荷包手帕上去,他便目不斜视地走过去,也不管踩着或是没踩着,你若指责他了,他便老老实实的说,我眼睛不好,兴许很快就会瞎了。吓走一片人,碎了一地芳心。

有人不甘心,少不得去同谭氏夫妇倾诉,谭娘子便去寻了杨大郎相劝,杨大郎平静地道:“我想好了,等明年你生了,我就还去寻一寻。她若是还等着,我便设法带了她来。”

谭娘子愣了愣,便不再劝,只主动帮他推拒那些热心人。

这样喧嚣了小半年,众人也就对这杨大郎死了心,转而对谭娘子那日渐鼓起来且显得极大的肚子上了心,有说是儿子的,有说是闺女的,各说各样,竟然是一个不肯让一个。

谭二郎虽觉得媳妇的肚子大得慌人,却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味的只是欢喜期待,觉着这孩子定然天赋异禀。谭娘子却很焦虑,觉得负担实在太重,自己喘不过气来不说,又怕早产,又怕难产,还怕请的产婆不好,不小心染了破伤风,于是各种焦虑纠结。

某日,大腹便便的谭娘子禁不住饥饿,捏着新出笼的蛋糕吃得正欢的时候,谭二郎从外头进来,先不问媳妇可好,直接就笑嘻嘻地走到媳妇跟前蹲下去摸那肚子,第一句问的是:“儿子你今日可乖?”第二句话问的是:“儿子你今日可调皮?”

腹中胎儿不知是因为尝着了母亲胃里蛋糕的香甜所以格外兴奋,还是因为听到了父亲的声音所以格外高兴,立即很热情地表示了回应——用力踹了谭娘子一脚。

谭娘子“哎呦”一声叫起来,看着蹲在自己面前一脸讨好的谭二郎柳眉倒竖,一个爆栗就弹到了丈夫光洁饱满的额头上,口气自然也是很凶恶的:“姓张的,你眼里心里就只有他!”

姓张的谭二郎无奈,赔笑道:“樱哥,我若先问你,你便又要怪我不疼他。这样可否,日后我第一句问你,第二句问他,如何?”

樱哥谭娘子慢条斯理地吃完了手里的蛋糕,笑道:“都说了不许再提这名字,不许再提过往。你就姓谭叫二郎,我娘家就姓杨,我哥就是杨大郎。”

谭二郎更无奈:“是你先喊的,我没多想,就跟着你说了。”

谭娘子一瞪眼:“我什么时候喊的?谁听见了?”

谭二郎就叹了口气:“其实是我听错了。”

谭娘子静默片刻,一声笑了出来,将手抚上他的脸,轻声问道:“可憋坏了吧?嗯?”

谭二郎秀挺的眉眼顿时生动起来:“是憋坏了,你要如何?”

谭娘子看着他那张被自己抹了一脸油的俊脸,不怀好意地笑道:“不如何,就问问你。”

谭二郎傻了片刻的眼,气势汹汹地指责道:“你这个恶妇!你捅了马蜂窝了!今日必须得安抚了我,不然有你好看!”

“嘘……他听见了。”谭娘子并不害怕,一本正经地抱着肚子道:“注意胎教,注意胎教!”

谭二郎气绝。

谭娘子狡诈娇媚的一笑,拉他过去坐下,在他耳边轻声道:“要这样小声说才好,咱们不给他听见。”细语片刻,谭二郎眉开眼笑,眼角眉梢都是春意,跃跃欲试:“就你花样多……”

窗外春光明媚,岁月静好。

——全文完——

 

  如果觉得良婿·盛世浮华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意千重小说全集良婿·盛世浮华世婚之深闺怨女世婚之再嫁公子再嫁侯门医手遮香男颜之瘾卿卿花影重重斜阳外天衣多媚美人重欲剩女不淑良婿喜盈门 国色芳华世婚九阙凤华司茶皇后,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返回列表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