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艾米作品小情敌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老妈说:“真的呢,幸亏您提醒,不然真的把这事忘了。”

老爸提议说:“那我们自己准备些礼包吧,到时候就说是妹妹的小琴银们送的。”

奶奶说:“还不能全都弄成一样的。”

“嗯,要搞得五花八门才行。”

第二天,爸妈两个特意抽午餐时间碰头,买了些糖果卡片花纸袋,做了些礼包,在卡片上写上妹妹的名字,包好后藏在单位里。

情人节那天,哥哥果然从学校带回好多的礼包,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爸妈两个暗自庆幸早有准备,不然咱们妹妹就被大大冷落了。

兄妹俩都得了大堆的回礼,在各自的床铺上铺开,慢慢欣赏。

哥哥喊:“爷爷,来看我的情人节礼物!”

妹妹也喊:“爷爷,看我琴银!”

爷爷开心地说:“呵呵,爷爷只有一个人撒,只能一个一个地看哈,不能把爷爷劈成两半。”

哥哥知道太奶奶“挖轮胎”的典故,喊到太奶奶的时候,就故意说:“太奶奶,来看我的‘挖轮胎’礼物!”

太奶奶不明白:“挖什么轮胎?”

“是你自己说的撒。”

“我自己说什么了?”

“你说挖轮胎呀。”

“我说了挖轮胎吗?”

黄米问老爸:“爸爸,你不是说她说了挖轮胎的吗?”

“是说了的,但太奶奶不记得了。”老爸提醒太奶奶,“就是情人节,英语读起来像是‘挖轮胎’。”

太奶奶恍然大悟:“哦,是英语啊?我说怎么轮胎还要挖呢,未必是土里长出来的?”

妹妹也在喊:“太奶奶,看我挖胎!”

太奶奶吓一跳:“一个小姑娘伢,怎么说丑话?”

老妈解释说:“不是丑话,就是挖轮胎,她说不过来。”

太奶奶松了口气:“儿,你莫吓我撒!”

不吃饭的神仙

神仙是什么?

神仙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

太奶奶常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心里慌”,她看到谁吃得少,就爱对那人说:“哎呀,你饭都不吃,成神仙了?”

太奶奶不是神仙,是凡人,别看太奶奶在家里年纪最大,但饭量却不是全家最小的,每顿都能吃两碗饭,吃多少菜都在其次,重要的是吃饭。太奶奶说她全靠饭撑着,等哪天她吃不下饭了,那就是要死了。

爷爷和老爸也不是神仙,也是每顿两碗饭。但碗与碗的概念是不同的,太奶奶的碗只拳头大,而爷爷和老爸的碗有两个拳头大。这两人还爱吃肉,真正的“无肉不欢”,尤其爱吃大块大块的肉,带点肥的最好,比如红烧肉、粉蒸肉、扣肉之类,吃一块是一块,爽!

我们家的“神仙”从奶奶开始,奶奶是“被动型神仙”,以前还是每顿吃两碗饭的,但自从发现血糖有点高之后,就特别注意少吃碳水化合物,买食物时都要看看包装袋上的成分说明,尤其是看看含多少碳水化合物,含得多的就不吃或少吃。

但我们中国人的饮食,怎么离得了碳水化合物呢?干饭稀饭是碳水化合物,馒头包子也是碳水化合物,土豆芋头是碳水化合物,连水果里都含有不少碳水化合物呢。

所以,奶奶就尽量少吃饭,少吃面,少吃包子馒头,少吃土豆芋头,少吃水果。至于什么饮料啊巧克力啊蛋糕啊点心啊,那就更是不沾。搞到最后,奶奶能放开吃的就只有蔬菜了,所以奶奶吃饭的时候,虽然也端着一个拳头大的碗,但碗里通常只有一口饭,甚至没饭,都是蔬菜。

太奶奶总说奶奶:“血糖高,你不吃糖就是了,怎么连饭都不吃了?”

奶奶解释说:“碳水化合物就是糖啊,不是只有糖果才是糖的。”

“那你光吃菜能行呀?可别吃得满脸菜色!”

奶奶的脸色倒还不至于发绿,但心理上有点发绿,看到爷爷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有时还抽点烟,但血糖却比她低,就非常羡慕嫉妒恨:“哼,好处都被你占了,你这么个吃法,血糖也不高,人也不胖,走到外面,人家都以为我虐待你呢。”

爷爷谦虚说:“我吸收功能没你好,吃再多也攒不住,都流失了。”

“但是你饱了口福啊!我也希望像你一样吃了都流失呢。”

老妈是家里另一位“神仙”,而且是“主动型神仙”。老妈爱美,相信“瘦才是王道”,不知从哪里学来一句口号“要么瘦,要么死!”,吓得家里人都不敢阻拦她节食。

老妈虽然生了两个孩子,但还要求自己保持少女时代的身材,所以饭也吃得很少。她的午餐盒是个圆形的玻璃饭盒,直径只有老爸午餐盒的一半,还矮一截。老爸一盒子饭菜倒出来,可以把老妈那种盒子装满三四个。

老爸老妈的午餐盒经常是奶奶帮忙准备的,吃完了晚饭,老爸老妈陪两个孩子玩,爷爷洗碗,奶奶就一边往冰箱里收拾剩菜剩饭,一边给老爸老妈准备明天的午餐。

奶奶总是边装边说:“唉,不了解情况的人看见我这么装饭,还以为我偏心,克扣媳妇呢。”

老妈就感叹:“为什么我就没遇上一个恶婆婆呢?如果我的婆婆天天逼着我做事,还不给饭我吃,我不就瘦成骨感美人了吗?”

太奶奶总说奶奶和老妈没给孩子树立一个吃饭的好榜样,所以两个孩子也不肯吃饭。

黄米哥哥和艾颜妹妹既不是“主动型神仙”,又不是“被动型神仙”,因为他们既不存在血糖高的问题,也还没到为美节食的年龄,但他俩都吃得很少。

太奶奶一看到两个小神仙蜻蜓点水似的吃点饭,就总是担心:“你们饭都不吃,是神仙啊?”

艾颜妹妹说话有点嗲,总是把“神仙”说成“闲仙”。太奶奶一问,她就肯定地回答:“系闲仙。”

太奶奶“足”她:“好哦,你不吃饭当神仙,我就怕你没人家神仙的本事,把自己饿死了哦。”

妹妹欢快地请求:“我要卧洗(饿死)!”

太奶奶不敢多说了,怕这个口无遮拦的小人儿说出更多不吉利的话来。

这两个小神仙的吃饭问题,一直都是我们家里几个大人的心病。

黄米哥哥吃奶的时候好像还行,虽然每顿吃得不算多,但他吃的餐数不少,白天黑夜都吃,小肚肚总是饱饱的。

太奶奶那时总说黄米吃的是“猫儿食”,大概猫儿是这样开流水席的吧。

奶奶就夸奖说:“宝宝从小就懂得养生啊,少吃多餐,最利于健康了。”

断奶后,黄米的饭量就令人担心了,开始是不肯吃奶瓶,一放进嘴里就往外顶。如果你跟他对着干,不让他往外顶,他就吐了,于是只好停止吃奶瓶,只吃稀饭糊糊之类。

但稀饭糊糊他也吃得很少,他不想吃了,就是不想吃了,如果勉强喂他吃,他也会吐。

老爸老妈从网上看来一些育儿经,就依样画葫芦,黄米不到两岁,就训练他自己吃饭。他倒是很乖,叫自己吃就自己吃,但他吃得天女散花,到处都是,真正搞进嘴里去的却很少。

太奶奶怕重孙子饿着了,总是提出喂饭,但老爸老妈都不同意:“让他自己吃,不会饿着的,如果他这顿没搞饱,他下顿自然知道吃回来。”

太奶奶反驳说:“人家不是不想搞饱,但人家搞不到嘴里去,你们也不帮他?”

“如果他自己不吃,大人就喂,那他永远都学不会自己吃饭。”

“那才巧呢!你们小时候都是我喂大的,也没见你们永远都不会自己吃饭嘛?”

老爸老妈被噎得一翻,但还是相信专家意见,坚持要让黄米自己吃:“美国小孩都是从小就自己吃饭的,如果他现在不学会自己吃,以后去了幼儿园怎么办?美国的老师才不会给孩子喂饭呢!”

太奶奶气咻咻地说:“我看你们几个真的是本本主义,只知道啃书本,乱搬乱套。人家外国人吃面包吃香肠,小孩子能抓着吃,当然可以不喂饭。但你们的孩子吃的又不是面包香肠,你们也不喂,他能搞到嘴里去?我看那些外国人就算做爹妈了,都还拿不稳筷子,你们学他们,能学到个好?”

“黄米又不是用的筷子……”

“不是筷子也比手拿着面包吃困难嘛!”

爷爷奶奶不想干涉老爸老妈的育儿方针,所以一般不插嘴,只从实际上帮忙解决困难,尽量多给黄米做用手抓的食物,我们也允许他无论什么食物都抓着吃,即便他要抓米饭吃,我们也不干涉。

但太奶奶看不惯小孩子用手抓饭吃:“筷子筷子不用,勺子勺子不用,用手抓着吃,你是野人啊?”

老妈辩护:“人家印度人就是用手抓饭吃的。”

老爸也说:“新疆不是还有抓饭吗?都是抓着吃的。”

“好哦,我看你们惯哦,等他去人家家里做客的时候,我看你们怎么办,不怕人家说你们的孩子没教养?”

老爸老妈也为这犯愁,只能硬着嘴说:“那我们只去吃面包的人家里做客。”

好在黄米是个门旮旯的簸箕,只会背着人簸,到了别人家里,胆子小得很,看见别人都不用手抓饭吃,他也不敢抓,只敢拿着个勺子慢慢吃。有时吃一些手抓食物,他也不敢抓,要家长三番五次告诉他“可以抓着吃”,他才敢抓。

现在黄米哥哥很会用勺子叉子了:吃米饭用勺,可以把碗里吃得干干净净,一粒米都不剩;吃面就用叉子,把叉子往盘子里竖着一插,然后转啊转,等叉子上绕了一大圈面条了,再往嘴里喂。

奶奶私下对老爸老妈说“可能用不着那么早训练他自己吃饭,到了一定年龄了,他自然就会自己吃了,训练不训练都一样,何必那么早就折磨他?”

老爸老妈也觉得是这么个道理,看来真不能全信专家的话,不然怎么有“你才是专家,你们全家都是专家”的说法呢?

但黄米哥哥的饭量到现在都不大,幼儿园的午餐,他很少是全部吃完的,早餐晚餐在家里吃,我们也都觉得他吃得不多。

太奶奶总是说:“还不都是你们害的!他从小就没吃饱过,胃都饿小了,现在想多吃都吃不进去了!”

几个“本本主义”家长心里还是有点慌的,不知道黄米的胃是不是真的给饿小了。但看他精神还是很好的,智力方面好像也没受影响,人也很少生病,就自我安慰说:可能他吸收能力强吧,每一粒米每一片菜都尽力吸收了,也就不用吃那么多了。

艾颜妹妹小时候食量很大,贪得无厌,吃奶经常吃到溢出来的地步,人也长得胖胖的,号称“小肉坨”。也是自从断奶之后,她就节起食来了。

妹妹对奶瓶不反感,很早就提着个奶瓶,走几步,喝一口,太奶奶说像鲁智深一样。

但她可能奶喝多了,吃饭就不好好吃,总是还没吃多少呢,就拍着小肚皮说:“饱饱了,饱饱了,不七了。”

老爸老妈吸取了哥哥的教训,不再那么严格地不准喂饭,只不准“跑跑地吃”,也就是不准妹妹到处跑,大人在后面追着喂饭。吃饭就要坐在饭桌边吃,大人小孩都一样,吃饭期间不看电视,不玩游戏,一门心思吃饭。

但妹妹对吃饭好像没什么兴趣,她也跟大家一样,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坐在饭桌边,但她真是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总在那里指指点点,给这个夹菜,给那个夹菜,搞得到处都是,但自己碗里的食物却总不见少下去。

她喜欢吃的东西,她会抓起来喂嘴里吃,但她喜欢吃的东西太少了,所以主要还是靠家长喂。她一边关心他人,一边心不在焉地吃着,有时一口饭含在嘴里好长时间都不嚼,要家长催三催四,才想起来嚼几下。没吃几口,就喊“饱饱了,饱饱了,不七了!”

如果你问她:“为什么不七了?”

她就指指喉咙:“七胡咙了(吃到喉咙这里来了)!”

这是太奶奶说过的话,她听过几次,就学会了。

太奶奶又好气又好笑:“你才吃了几口啊,就吃到喉咙来了?撒谎!”

妹妹既不惧怕,也不生气,还自动接个下句:“打j(嘴)!”

爷爷奶奶为了两个“小神仙”能多吃点饭,真是想破了头,操碎了心,每天变着花样做出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来,希望能激起两个小家伙的食欲,多吃一点。但这两个“小神仙”一点也不领情,仍然吃得很少。

最让爷爷奶奶想不通的,就是这两个小神仙吃起垃圾食品来,却很是饕餮。像什么麦当劳啊,肯德基啊,汉堡王啊,温迪快餐啊,等等,还有比萨之类,他们都爱吃。哥哥一顿可以吃掉麦当劳的一个儿童餐;妹妹没那么厉害,但也能把一个儿童餐吃得七七八八。

听说这些快餐既没营养又对身体有害,所以不敢让他们多吃,每周最多吃一次,而这一次,就是两个小神仙整周向往的大餐,从星期一就在盼望。

到了周末,全家陪同两个小神仙到快餐店去吃大餐,太奶奶不爱吃汉堡之类的东西,只吃点薯条,总是一边看着两个小神仙大快朵颐,一边不解地说:“这到底有什么好吃的啊?像木头一样,咬都咬不动,又酸不拉叽的,为什么你们两个这么爱吃?”

两个小神仙答不上来,连“本本主义”的老爸老妈都答不上来,爷爷奶奶更是答不上来。

奶奶是坚决不吃汉堡薯条之类的东西的,顶多点个沙拉。

爷爷吃了几次就适应了:“是还蛮好吃呢,不怪他们喜欢。”

老妈只吃炸鸡块,不吃薯条,不喝饮料,只喝没加糖的茶,或者喝水。

两个小神仙百无禁忌,什么都吃,吃得津津有味,有时吃完还能得到一个小玩具,真是开心死了!

看来这两人只是中国神仙,外国的烟火,他们还是食得很带劲的。

舞林高手

艾颜妹妹在一岁生日时的“抓周”,一连三次都抓了那个穿红裙子的芭蕾娃娃,搞得几位家长都有点迷信了:莫非这真的预示着妹妹长大会去跳芭蕾舞?

后来发现,妹妹还真的有点爱跳舞,什么藏族舞啊,新疆舞啊,彝族舞啊,傣族舞啊,苗族舞啊,阿瓦族舞啊,等等等等,我们妹妹都会跳,连印度舞都会跳。

当然,所谓“会跳”,也就是会按奶奶太奶奶教的那样跳,而她们教的呢,也都是她们记忆中文革时学生跳过的那些舞,除了新疆舞有个“拐脖子”的特色外,其他民族的舞蹈,区别都在歌曲和服装道具上,而不在动作上。

不管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妹妹的动作都是叉腰啊,转圈啊,摇手腕啊,跺脚啊。如果伴唱的歌曲是《北京的金山上》,那就是藏族舞;如果伴唱的歌曲是《阿瓦人民唱新歌》,那就是阿瓦族舞;如果伴唱的是《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那就是新疆舞。

奶奶她们爱教妹妹跳舞,主要因为跳舞好混时间,因为要花很多时间准备服装和道具,而妹妹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总是很乖,不用人陪,自己玩自己的,玩一会跑来看看服装和道具准备好了没有,所以奶奶太奶奶都爱教妹妹跳舞。

不知道是男女性别上的不同,还是我们培养上的不同,我们家的妹妹显然比哥哥更爱跳舞。

哥哥小时候也跳舞,跳的是太奶奶说的“扭屁股舞”。其实哥哥并不是扭屁股,而是两手夹在身旁,像跑步的姿势,然后不知道他是动的哪个部位,看上去就像在扭屁股一样,但仔细看去,你就会发现他的屁股其实没扭动。

那时只要有人叫一声“憨包包,来跳个扭屁股舞噢!”,哥哥就会很大方地站出来,夹着两臂,身体一动一动地跳起“扭屁股舞”,很有节奏感,每次都引来满堂喝彩。

但哥哥长大一点,就不那么大方了,有点扭扭捏捏的,叫他跳,他总是推三阻四地不肯跳。但你如果以为他真的不想跳,那你又搞错了,因为他其实还是想跳的,就是有点不好意思,如果大家都群魔乱舞地出来跳,他也会慢慢放下架子,跟着跳起来。

但妹妹就不同了,喜欢跳舞就是喜欢跳舞,不管你们跳不跳,也不管你们笑不笑,她想跳她就跳,哪怕把你们笑昏,把你们的嘴笑歪,她也照跳不误。

妹妹的舞蹈启蒙教师是太奶奶和奶奶,经常是在老爸老妈上班去之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教会了妹妹一个新舞蹈,等老爸老妈下班回来,妹妹就来露一手,让老爸老妈大吃一惊,不时地需要刮目相看。

有一天,老爸老妈回到家的时候,听见太奶奶激动地说:“妹妹,你爹妈回来了,快跳个舞他们看。”

只见我们的妹妹很有表现欲地伸出一只手来,等着太奶奶给她唱歌伴奏。

太奶奶唱道:“拿多来,拿多来,拿嗦拿。”

而我们的妹妹就跟着伴奏音乐转起手腕来了,嫩藕一般的胖胳膊,包子一般的小手,居然转得那么灵活,每到第一个“拿”,就把手腕向下一栽,到了“多来”,就把手腕向上一挑,循环往复,一圈一圈,转得老爸老妈眼花缭乱,连连喝彩。

不过那时的妹妹,因为不会走路,只能做个“半身舞蹈家”,主要是手的动作。

现在妹妹会走几步路了,能跳的舞就多多了。可惜妹妹的两位舞蹈教师只知道从前的那些歌曲和舞蹈,所以我们妹妹现在跳的都是在座的很多人的父母跳过的舞,号称“专攻民族舞蹈”,确切地说,是“专攻少数民族舞蹈”。

太奶奶以前教书的时候,学校经常搞文艺汇演,各班都得出节目。那时特别讲究民族大团结,经常表演不同民族的载歌载舞。

但那时的经济条件有限,不可能置办那么多民族的戏装,就只好因陋就简了。太奶奶那时学了不少因陋就简的技巧,如今派上了大用场。

话说有那么一天,老爸老妈下班回到家,看见客厅沙发边站着一个身穿奇装异服的小人儿,简直认不出来是谁了,搞得老爸老妈差点以为走错了门:“咦,这是谁呀?咱家没这么个小人儿啊!”

太奶奶说:“你们不认得我们了吧?我们是藏族人哦,你们怎么认得出来呢?是不是呀妹妹?”

老妈惊叹道:“哎呀!我们妹妹是藏族人啊?了不起,了不起,这穿得几好看哦。”

妹妹很得意。

老妈蹲在妹妹面前,仔细查看妹妹的藏族服装,发现头上是一条彩色毛线编成的花辫子,盘成一个圈,顶在头上,身上背着一条哥哥的旧裤子,腰里系着老妈的丝巾,上面贴着一些彩纸条条。

老妈扯扯那条裤子,问妹妹:“这是什么呀?怎么要背条臭裤裤呢?”

太奶奶说:“这哪里是臭裤裤呢?这明明是人家藏族人穿的背心嘛。”

老妈笑昏了:“这是背心?我怎么看着是哥哥的一条臭裤裤呢?妹妹后颈这里不是裤裆吗?还有一边肩上扛着的这一条,不是两个裤腿吗?裤子还兴这个穿法?”

太奶奶说:“你不懂嘛,我以前的学生跳舞,都是这么打扮的,穿件白衬衣,把黑裤子背在身上,就是黑背心,下面穿条裙子,再系一条围巾,围巾上面贴三行彩色的纸条条。”

妹妹仔细看着老爸老妈的脸,仿佛在检查这两个老土听懂了没有一样。

老爸老妈笑够了,然后说:“这多麻烦啊,等我们上网看看有没有妹妹穿的藏族服装卖,有就买一件。”

奶奶说:“要的就是这个味嘛,买件干啥?你买一件正正规规的藏族服装给妹妹穿着,那还有什么意思呢?我们这样装扮,也好混时间嘛,编彩色辫辫啊,贴彩纸条条啊,一混就是大半天,妹妹不知道有多喜欢,乖乖地在一边玩,等我们给她准备藏族服装。”

太奶奶说:“妹妹,来跳个藏族舞蹈给爸爸妈妈看。”

妹妹就一手叉腰,一手高举,等着太奶奶的命令。

太奶奶说声“预备——起!”就唱起来,“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像那金色的太阳。”

太奶奶一唱,妹妹就和着歌声跳起来了,一只脚站着不动,另一只脚则一踮一踮的。太奶奶边唱边拍手,特别强调每小节的第一拍,而妹妹就知道在太奶奶拍得特别响的那一拍踮脚,还蛮合得上节拍呢。

老爸老妈使劲鼓掌,大声吆喝:“跳得好!跳得好!妹妹跳得太好了!”

哥哥最不喜欢妹妹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跑了,鄙夷地说:“妹妹像个‘掰子’(瘸子)一样。”

大家一看,是有点像个“掰子”,都呵呵大笑起来,连太奶奶都笑得唱不成歌了。

但妹妹一点也不受影响,仍然一踮一踮地跳着她的舞,跳了一会,才发现太奶奶没唱了,非常扫兴地停了下来。

奶奶出来主持正义:“你们怎么能这么乱笑妹妹?这不是打击别人的积极性吗?谁说像‘掰子’?这叫节奏感,人家藏族舞蹈就是这么跳的。太奶奶,接着唱。”

太奶奶忘了唱到哪里了,只好从头唱起,妹妹又跳起来。

太奶奶唱完一段,抽个空子,大声说:“妹妹,第二段了,换动作了哈!”

妹妹真的换了动作,不光是原地一踮一踮了,还转起圈来。

  如果觉得小情敌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艾米小说全集小情敌其实我是爱你的一路逆风飞来横情憨包子与小丫头欲(尘埃腾飞)山楂树之恋2等你爱我加国华警之枫叶红颜认识你,是命运对我的恩赐几个人的平凡事(中国式不离婚)梦里飘向你三人行不懂说将来同林鸟致命的温柔十年忽悠至死不渝云中之珠竹马青梅山楂树之恋美丽长夜,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