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满座衣冠胜雪作品凤舞兰陵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顾欢与韩子高不在的这一个多月里,他们两人相敬如宾,虽然几乎每天都在一起吃饭,彼此的距离却一点也没有接近,仍然遥远而客气。郑妃却不再愤愤不平,反而常常向他探听顾欢他们回来的日子,显然也在期盼着他们快点归来。

终于盼到了这一天,高长恭打算亲自出城远迎,郑妃竟主动请求:“王爷,妾妃也想去接顾将军和顾公子,可以吗?”

高长恭有些意外,看了她一眼,又看看外面。淡淡的阳光看上去很苍白,寒风吹打着快要掉光树叶的枯枝,水面上结了一层冰,空气冷得刺骨。他想了一下,便和颜悦色地劝道:“外面太冷了,你身子一向不好,容易着凉。我去接他们吧,晚上一起用膳。”

郑妃虽然很想早一刻看到自己一直惦念的人,却也没有理由坚持,便只得点头,“那妾妃就在府里等候,安排晚宴。”

“好。”高长恭对她微微一笑,便转身离去。

郑妃目送着他的背影,眼神却已涣散,显然在想着另外的人。翠儿看在眼里,秀眉微蹙,打量了一下四周,见左右无人,这才轻声说:“小姐,顾公子回来以后,你也别找他找得太勤,以免落下口实,惹人非议。”

郑妃这才回过神来,怔了一会儿,眼里流露出深深的悲哀,低声道:“我对顾公子情根深种,已难以自拔。翠儿,我巴不得王爷给我一纸休书,我好嫁与顾公子。”

“小姐,万万不可。”翠儿大惊失色,“若是小姐成为弃妇,郑氏固然颜面扫地,小姐只怕也难以再嫁。况且,那顾公子在这里三年,始终与小姐以礼相待,未有丝毫逾越之意,难道小姐还不明白吗?如今小姐是堂堂王妃,朝廷一品命妇,身份贵不可言,万不可为那虚无缥缈之事而毁于一旦。”

郑妃亦知此事渺茫,根本不可能实现,但心里总是存着万一的指望。听翠儿这么一说,顿时悲从中来,只觉前途黑暗,一生无望,再也忍耐不住,伏在桌上,失声痛哭。

翠儿只能叹息,守在她身边不停劝慰。

高长恭带着四名随从出了府,骑上马便往城外疾奔,一直向北迎去。

他穿城而出,看到的人立刻奔走相告,虽是寒风凛冽,仍有无数大姑娘、小媳妇和青年男子涌上街头,如潮水般向城门赶去,希望能在他回来时领略他的风采。

往北二十余里的官道上,顾欢和韩子高也纵马向前,踏着积雪向益都飞驰。两人都系着红色披风,在风中如旗帜般飘扬,远远看去,仿若两簇火焰在燃烧,十分醒目。

不久,高长恭便看见了他们,立刻快马加鞭地赶了过去。

三人迅速接近,随即一齐勒马,跳下地来。顾欢开心地跑上前去。高长恭伸出双手,接住她扑过来的身子,将她紧紧抱住。顾欢想也不想,便在他的脸上吻了一下,愉快地问:“长恭,你怎么知道我们会在这个时候到?”

“我估算的。”高长恭笑道,“如果你们还没来,我就等。按行程算,你们今天肯定会到的,不过是时辰早晚的事。”

顾欢大为感动,又亲了他一下。高长恭很受用,也不管什么“非礼勿动”的圣人之言,搂着她坦然受之,笑逐颜开。

跟着他们的兰陵四骑都掩嘴偷笑。韩子高负手而立,欣慰之情溢于言表。顾欢离开父亲后,这一路都不曾展颜,他想尽办法,才让她的心情好了一点,却也没有这么欢喜过。

两人缠绵半晌,方才分开,高长恭上前两步,与韩子高紧紧拥抱,亲热地说:“北地风光如何?大哥可喜欢?”

“非常好。”韩子高愉悦地笑道,“北疆雄奇壮阔,与南国风景完全不同,我很喜欢。”

高长恭很是遗憾,“可惜我没去。”

顾欢挂在他肩上,笑嘻嘻地说:“是啊,我和大哥打仗打得那个痛快啊,你是没看到。”

“我已经知道这事了。”高长恭跌足长叹,“想都想得到那种情形,你们可过瘾了。我真后悔,早知道就向朝廷告假,跟你们一起去了。”

顾欢眉飞色舞,连比带画地将当时的战况告诉了他。高长恭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问。韩子高偶尔补充几句,三个人都开心得很。

在风中站了好一会儿,他们才一起上马,向城里驰去。

城门处已经挤满了人,全都翘首以待。看到远远的有三匹马一起驰来,便有人大叫:“来了来了!他们来了!”立刻,人群往前涌去,将城门口堵得严严实实。

高长恭听到城门处人声鼎沸,赶紧勒住马。顾欢和韩子高也都心里有数,齐齐停下来,不敢上前。

三年来均是如此,高长恭或韩子高只要一出门,便会出现这种情况。人们奔走相告,围观者不绝如缕,春夏秋三季还有许多女子向他们投掷鲜花蔬果,以表倾心之意。无论他们穿的便装是什么款式,立刻便会流行开来,人人效仿,成为时尚。种种盛况早已不胫而走,朝野均知,传为美谈,可两位当事人却实在是不胜其烦。

高长恭无奈地望天,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我们绕道而行,从别的地方进城吧。”

韩子高也叹息道:“好。”

“这就是祸水之现身说法啊。”顾欢调侃道,“我说,你们以后出门还是乘马车吧,把帘子放下来,这样就不会被人堵着走不动了。”

高长恭忍不住笑了,伸手用马鞭虚抽了她一下,在空气中发出啪的一声响。

顾欢作势一躲,随即笑着拨转马头,抢先离开。高长恭与韩子高立刻跟上。三人很快便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这种事已发生过无数次,那些人也都清楚他们想要避开,只是不知道他们的确切行踪,无法确认应该到哪个门去堵。于是,人群便分成了六路,有些人固执地留守在这里,有些人分别前往西、南、东三个城门,还有人干脆到刺史府或衙门外守株待兔。

高长恭对此毫无办法,又不能调动军队清场,只能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将人群尽量分流。如此一来,围观的人就不会有那么多,他们才比较容易突出重围。

远远地绕着城转了半圈,他们从西门进城。这里距刺史府比较近,相对来说不会招太多人围观。

这一次,由顾欢的那队亲兵打头阵,齐齐纵马进城。聚在城门口的人群本能地让开一条通道,避免被马队撞上。

高长恭他们三人就跟在亲兵队伍后面,一阵风般冲进城里。等到他们的身影从面前飞过,那些女子才反应过来,登时尖叫着“兰陵王”,齐齐向前急追,一时彩衣飘飘,香风阵阵,蔚为大观。

高长恭又是好笑又是无奈,却不敢有丝毫停留,直向刺史府奔去,却不敢走正门,而是溜到侧面原本供下人们进出的小门,急急地窜进府去。

顾欢实在忍不住了,一边大笑,一边跟在他身后冲进府中。

韩子高也笑了起来,顿时让旁边拼命冲上前来的围观众人感觉眼花缭乱,心窝如中重拳,有些喘不过气来。趁他们呆怔之机,韩子高也奔进府里。

顾欢的亲兵和高长恭的随从鱼贯而入,随即将门关上,把众人挡在外面。

三人回到碧云轩,抹去额上细汗,坐下来喝了杯茶,这才算是缓过劲来。

顾欢笑道:“长恭,你这个堂堂王爷,一州刺史,每次回府都是抱头鼠窜的模样,说起来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高长恭和韩子高听了,都哈哈大笑。

此时,二十五岁的高长恭已经稚气尽脱,变得沉稳老练多了,而年轻人特有的热情与勇气依然存在。这让他看上去比以前更加俊美,举手投足间光彩照人,犹如夏日阳光般耀眼,越发引人注目。

与他相比,三十三岁的韩子高则更加内敛成熟,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温润动人的光华,仿佛珍贵的璧玉,让人不由自主地被他吸引。

眉清目秀的顾欢平日里若是单独一人,尚看不出有何出众之处。奇怪的是,与这两位当世闻名的美男子在一起时,一点也没有相形见绌,那种骨子里带出来的气质风度反而与他们相映生辉。

坐在温暖的屋子里,三个人都感觉有些懒洋洋的,便决定先歇息一下再说。韩子高起身离去,回旁边的倚澜阁休息。顾欢和高长恭洗了脸,便关上门,宽衣解带,上床睡下。

没有人来打扰,兰陵十八骑中的四个人都守在院外,禁止别人靠近。除了风声外,再也没有别的声音。

高长恭搂着顾欢,闻着从她身上飘来的淡淡幽香,轻轻地说:“欢儿,我很想你。”

顾欢紧紧抱住他,将脸埋进他的颈窝,感受着那熟悉的温度,声音喑哑,带着一丝哽咽,“我也想你。”

高长恭只觉得全身血液都在一瞬间沸腾起来,四肢有些发软,头脑一阵阵晕眩,欲望的火焰熊熊燃烧,每一寸肌肤都在发烫,仿佛久旱的土地正在龟裂,急需雨水的滋润。他翻过身去,灼热的吻落到她的脸上、唇上、颈上…

两人紧紧地纠缠着,如鱼和水、藤与树,相生相依,难分难离。

他们轻声呼唤着彼此的名字,一起投身热情的火焰,渡过起伏翻腾的浪涛,携手直上欢乐的云端。

不知不觉间,便是掌灯时分,高震在外面小心翼翼地说:“王爷,王妃派人来问,几时用晚膳?”

一轮激情刚刚结束,高长恭正搂着顾欢缠绵亲吻,欲罢不能,完全没想到已是黄昏。他略微抬头,看了看窗户。檐下的灯笼已经点燃,窗纱上映着橙色灯火,确实已到傍晚,早就该吃饭了。

他平静了一下情绪,扬声道:“你去跟王妃说,可以传膳了,我们这就过去。”

高震答应一声,转身离去。

高长恭亲了顾欢一下,不敢再耽搁,便拉着她起身。

两人迅速穿上衣服,再将凌乱的头发解开,披散下来,用一根丝带绾住,这才一起走了出去。

夜色降临,寒风刺骨,他们从小练武,身体强健,倒也不觉得有多冷。

高长恭拉着顾欢的手,感觉很温暖。女子的手很柔软,再怎么舞刀弄枪,终究比男子要温润得多。他很喜欢顾欢的手,纤长秀丽,瞧着仿佛柔弱无骨,可真要上起阵来,却能致敌于死命,细想起来,感觉很奇妙。

顾欢跟在高长恭身旁,亦步亦趋,一颗心乐得飞飞的,再也没有了与父亲离别时的悲伤。高长恭那一头乌黑的长发在晚风中轻轻飞扬,白皙的肌肤温润如玉,双眼晶亮柔美,顾盼生辉,弓形的唇边挂着愉悦的笑容,风姿绝世,颠倒众生,让顾欢倾心不已,欢喜无限。

两人相偕着穿过后院巨大的庭园,来到花厅。

韩子高只比他们早来片刻,正坐在桌边与郑妃闲话家常。郑怀英温和地笑着,陪在末座。他以前不在这里用膳,自韩子高来后,府里才改了规矩,也请他过来同桌吃饭。

当初,高长恭与顾欢偶尔有紧急公务需要处理,无暇回府用膳,韩子高便不肯与王妃单独相处,坚持邀郑怀英一起,使得郑妃不得不发话,说他二人都是客卿的身份,请来一起用膳。于是这便成了一定之规,如果韩子高在府里,郑妃便会派人去请郑怀英来。

对于这样的变化,顾欢非常高兴,高长恭自然也很开心。

郑妃叫翠儿拿出名家酿制的果酒“梨花白”,温婉地笑道:“天冷了,大家喝点酒,暖暖身子。这酒比较甜,不怎么醉人的,都可以喝。”

其他几人便纷纷点头说好。

顾欢和韩子高都在朔州买了些特产,由丫鬟捧着,一起跟了过来,这时便拿出来送给郑妃。

顾欢买的是一尊一尺高的黑玉瓷观音。它雕刻精美,釉面如漆,润滑生光,美如墨玉。观音垂目端坐,左手横于腹前,轻托羊脂净瓶,右手以佛手印轻拈柳枝,充分体现出慈悲、智慧、和合的意味。

现在正是天下崇佛的时代,荥阳郑氏也笃信佛教。郑妃很喜欢这尊观音像,立刻郑重地接过来,连声称谢。

韩子高送的是一套豆青碗。从小到大一共六件,瓷质致密,内表洁白如玉,外表却是淡淡的豆青色。图案也不一样,最大的汤碗是折枝花卉瓜果纹,当中的菜碗分别是缠莲枝、如意纹垂肩、莲瓣开窗嵌花草,而最小的茶碗则是卷草纹。每件的造型都优雅细致,图案清晰,色泽均一,是难得的精品。

郑妃喜出望外,拿在手中观赏良久,不住赞叹。

高长恭在旁边也跟着夸奖了几句,然后叫翠儿把东西收到郑妃房中去,这才招呼大家继续喝酒。

韩子高低声对旁边坐着的人说:“东园,我也给你带了些东西过来,明日拿给你。”

郑怀英愉快地点头,“好。”

顾欢喝了两口酒,连声赞道:“这酒真好喝,明儿咱们再去买一些,多在家里备一点。”

“你这是想当酒鬼了?”高长恭调侃她。

顾欢孩子气地一偏头,“怎么?不可以?”

“当然可以,我明天就派人去买。”郑妃立刻说,“那个酿酒的师傅住在泰山脚下,一来一回要不少日子。好在我上次叫人买了不少,这几日如果顾将军想喝,总是有的。”

“那么远吗?”顾欢顿时不好意思,赶紧摇头,“那就算了吧,太麻烦了。”

“不麻烦,也就是几天的事。”郑妃温和地笑道,“你别管了,我来办吧。”

她们正在兴头上,高长恭忽然说:“如果要几天的话,就先不忙。我接到皇上的谕旨,调我去瀛州做刺史,不日就要起程。”

郑妃有些意外,“这么突然?”

“嗯,这次上谕来得很快。新任刺史是跟着上谕一起来的,我这几日忙着与他交接公务,早出晚归的,无暇告知王妃。”高长恭淡淡地道,“我想,大概是明月兄与周国在宜阳大战,突厥又趁机侵扰,情势万一有变,后果堪虞。皇上调我到瀛州去,也是为了便于北上增援吧。”

“多半如此。”顾欢点头。

这些年来,高长恭从兰陵到司州,再到青州,调来调去的都习惯了。只要和顾欢不分开,他觉得调到哪里都无所谓。

韩子高更不在乎,对于他来说,在哪儿都一样。

在韩子高面前,郑妃一向都很注意保持雍容优雅的模样,因而脸上仍然带着微笑,没再对此事表示异议。

晚膳后,大家到偏厅去喝了会儿茶,听郑怀英抚琴。顾欢乘着微醺,主动提出与他合奏一曲《凤求凰》。

屋外有隐隐风声,屋里却温暖如春。两人席地而坐,顾欢抚琴,郑怀英吹箫,深情款款的乐声悠扬动听,旋律起伏跌宕,感情激动而又委婉。倾听着乐曲,让人不禁想起当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千古佳话,对他们那种大胆的追求心向往之。

郑妃坐在主位上,却有意侧了身子,目光变得火热,一直看着韩子高,简直有些无所顾忌。

韩子高微感不自在,却控制得很好。他仿佛没有察觉到郑妃的注视,只含笑看着顾欢与郑怀英,专注地倾听着美妙的乐声,偶尔呷一口茶。他的一举一动都很优雅,那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成熟意味,是与生俱来的气质风度,配上仿佛不属于尘世的俊美外表,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陷落。

郑妃心潮翻涌,愈发不能自拔,却又不知该怎么办。她茫然四顾,想要掩饰自己的情绪,却浑身都在微微颤抖。她下意识地去端茶盏,抖动的手竟将桌上的杯碟拂到地上,发出清脆的碎裂声。

高长恭一直没注意到她的异样,只入神地看着顾欢。记忆中,她在他面前要么是舞刀弄枪,要么是专心协助他处理公务,或者是与他激情缠绵,或者是两人并肩作战,却很少抚琴。

顾欢仍然穿着男装。那是一套乳白色的斜领右衽窄袖短上衣和筒式长裙,衬得她肤光如玉,眉清目秀。她专心地弹奏着,偶尔对高长恭微微一笑。

如此诗情画意,令人为之陶醉,一曲未终,却被瓷器的破碎声打断了。

顾欢和郑怀英一怔,都停了下来。高长恭和韩子高转头看过去。

郑妃十分尴尬,连忙本能地解释:“妾妃…有些不适…”

高长恭立刻说:“既如此,王妃便去歇息吧,要不要请大夫来?”

“不用,妾妃去歇歇便好。”郑妃微带歉意,在翠儿的服侍下穿上裘衣,缓步走出门去。

如此一来,大家便都没了兴致。高长恭微笑着说:“天也不早了,大哥,东园,欢儿,咱们都去歇息了吧。”

这一夜,除了郑妃忐忑不安,未能安眠外,其他人都睡得很香。

第二天,高长恭如常去了衙门,继续将政务军务一一和新来的刺史交接,而顾欢和韩子高则留在府中,与管家商议搬迁事宜。

一直忙碌了十天,他们才将一切安排妥当,动身前往瀛州治所河间县。

那里距青州不远,快马两日即到,但他们带着箱笼什物,郑妃更弱不禁风,因而走得甚慢,过了六天才到那里。

瀛州刺史府比青州刺史府要小得多,郑妃很不满意,高长恭却觉得很好,淡淡地笑道:“咱们人口不多,府邸小点才好,也就用不了那么多人侍候,更不会引人注目。”

他既发了话,郑妃自然不便多说什么,自去指挥丫鬟仆妇收拾。

前刺史住的正房是朝华阁,很宽敞,布置得也比较华丽。高长恭便安排郑妃去住,以示尊重。他和顾欢住在靠近前院的霜月阁,而韩子高的寝居则在离他们不远的翌日轩。两处小院虽然比较简朴,倒也一应俱全,并无不便之处。

顾欢喜欢这样的生活。尤其是晴天的时候,漫步在淡淡的阳光中,看着绿树鲜花和清清的小池塘,呼吸着干净的空气,心里会感觉很安宁。

有时候,高长恭在府里处理一些封邑上的事,顾欢便会一个人出来闲逛,也不走远,就在花园里散散步,或在亭子里安静地坐着,感受一下阳光的气息。

以前她也会这么做,只是从来没人注意,而现在有人会看着她,那是她的大哥韩子高。

他问高长恭:“二弟,欢儿是不是有些不开心?”

这时,房里只有他们两个人,高长恭有些诧异,“怎么会?欢儿怎么了?我觉得她一直很好啊。大哥,你发现什么了?欢儿不高兴吗?”

韩子高沉吟片刻,忽然看向窗外。高长恭察觉他神情有异,也看了出去。

顾欢沿着花园中的小径慢慢地踱过来,神情举止十分悠闲。

韩子高看了一会儿,微笑着说:“可能是我的错觉吧,有时候欢儿一个人待在外面的时候,会觉得她有些郁郁寡欢。”

“哦?”高长恭看着顾欢向屋子走来,脸上变得有些凝重。

韩子高发觉了,连忙说:“应该是我多心吧。欢儿这么年轻,父亲对她珍爱非常,又得你呵护备至,应是没什么不如意的地方,顶多就是不能与你共结连理,有些难过吧。不过,假以时日,此事是能够解决的,欢儿很明白,不会因此而不快。”

高长恭默默摇头,半晌才说:“欢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遇到过很让人痛苦的事,只是她很坚强,没有一蹶不振,可是,此事一定会在她心中留下伤痕的。唉,我只能加倍对她好,让她一生都能开开心心。”

韩子高一惊,“那是什么事?有人伤害她?是谁?”

高长恭的眼里出现一丝浓重的悲伤。他静静地说:“我两个亲哥哥死得很惨,你是清楚的吧?”

韩子高一怔,立刻站起身来,伸手将他拥住,低低地道:“是的,我知道。你们的皇帝是个疯狂的人。当时我和陈茜听闻此事,都觉得难以置信,无法理解。”

高长恭突然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伸手抱住他的腰,将脸埋进他的胸口,身子微微颤抖。

韩子高怜惜地轻抚他的头,温柔地说:“二弟,都过去了,别太难过。我和欢儿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的。我们一生都是兄弟。”

高长恭微微点了点头,过了好一会儿,翻腾起伏的心情才平复下来。他放开韩子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失态了。”

“我是你大哥,你在我面前可以尽情宣泄,不要总是闷在心里,那样不好。”韩子高温和地说,“无论有什么事,你都可以对我说,我也一样。”

“嗯,我知道。”高长恭的情绪已经完全稳定下来,感觉好多了。他想了想,便打算把顾欢曾经在宫中受到凌辱的事告诉韩子高。

正要开口,却听韩子高说:“你的管家在跟欢儿说什么,像是有什么大事。”

高长恭转头一看,便见顾欢正在与管家说话,两人脸上的神情都有些异样。他站起身来,走出屋去。

顾欢已经与管家说完了话,向他走过来,有些讶异地道:“长恭,琅琊王来了,说要见你。”

第55章

高俨自然听得出他的弦外之音,沉默片刻,便坚决地说:“以后这种事不会再有了。”

琅邪王高俨是当今皇帝高纬的亲弟弟。高纬与他父亲高湛一样,是个昏聩无能、只知纵情酒色的皇帝。他无心政事,对和士开言听计从,更病态地倚重乳母陆令萱。高俨却与他截然不同。高湛在位时,高俨小小年纪便成为北齐的权臣,代父行政。更有许多事迹在朝中传扬,令人啧啧称奇。

据说他的喉咙经常患病,为了根治,竟要求太医用钢针直刺入喉,而整个过程中他连眼睛都没眨一下。那一年他才十岁,闻者尽皆骇然。

当年,高湛尚未传位,高纬顶着太子的头衔,无权无势,这位琅琊王就开始侵权干政,处理政务时的老成决断让一干王公大臣莫不畏惧,那时的他也不过是个小小少年。

高湛驾崩后,淮阳王和士开权倾朝野,内有胡太后和陆令萱全力庇护,外有一干佞臣襄助。高俨年纪幼小,羽翼未丰,终是斗不过他,便只得暂且隐忍。这三年来,倒也相安无事。

此时顾欢听到琅邪王高俨竟然从邺城过来,要见高长恭,便心中有数,他大概是想动手铲除和士开了吧。

现在,高俨快满十四岁了。他长得不似高纬那么清秀俊俏,却也是高氏皇族的正统嫡系,依然有着修长的身形、英俊的容颜,以及少年人特有的柔韧与稚嫩。在管家殷勤的带领下,他缓步走向正厅,眉宇间有着远远超越同龄人的沉稳与威严。

高长恭一听顾欢说琅琊王来访,立刻急步赶了过来。

高俨已经坐在正厅的主客位子上,一边喝茶,一边打量着四周。这里相当俭朴,根本不像是一位名闻天下的郡王的府邸。粉壁上挂着几幅字画,并不是出自名家手笔,看得出不过是应个景儿。几处小几上放着古朴的陶器,里面插了些已经干枯的树枝,看上去却别有一番风味。桌椅不过是普通的木材打造,都不贵重,上面铺着锦垫,大方而实用。看来看去,也只有待客的茶具比较名贵,是出自磁州名窑的贾璧青瓷,薄胎,外壁饰有精美的莲瓣纹,映着里面绿幽幽的茶水,看上去十分诱人。

高长恭急匆匆地进来,对高俨抱拳致意,笑道:“琅琊王大驾光临,真是不胜荣幸。”

高俨很欣赏高长恭,这时放下茶杯,对他摆了摆手,微笑着说:“你别跟我来这一套。我是王爷,你也是王爷,我是大司马,你是尚书令,身份并不比我低。咱们是一个爷爷传下来的,父亲又是亲兄弟,情分不同于他人。我在邺城待得有些闷,就出来散散心,顺便看看外面的兄弟。长恭哥,过来坐吧,咱们叙叙话。”

高长恭便也不再谦让,坐到他旁边的主人位上。

立刻有仆从送上茶来,然后退了下去。

房间里只有他们两人,这是高长恭的规矩,除了有他特别吩咐之外,婢仆都必须回避,不得听闻屋里人的谈话。

高家兄弟颇多,实在论不清楚排行,因此他们大多互相叫名字或王爵,关系特别好的才会称兄道弟。高俨与高长恭虽然交往不多,但彼此都比较欣赏对方,又是血缘很近的堂兄弟,所以平日里见面,高俨坚持叫他哥,也要他叫自己弟弟。

高长恭笑着问他:“俨弟,你千里而来,可是有事要与愚兄说?”

高俨神情未变,轻松地说:“确实是有些棘手的事,想找长恭哥帮忙。”

“哦?”高长恭立刻正色道,“俨弟尽管说,只要愚兄能做到,一定全力以赴。”

高俨闲闲起身,踱到门口,飞快地扫视了一下四周,见侍候的婢仆都远远地站在廊下,不会听到他们在屋里的谈话,这才回来坐下。沉吟片刻,他仍然谨慎地问:“长恭哥,这里说话可方便?”

高长恭立刻明白他的意思,扬声说:“高震,不许人接近此屋一步。”

外面有人肃然道:“是。”

高俨笑了,“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兰陵十八骑吧?”

“正是。”高长恭微笑,“俨弟尽管放心,有他们守着,不可能再有人走近,更不会听到我们的话。”

“那就好。”高俨虽然不再担心,声音却依然很轻,“长恭哥,我大齐本来国力强大,名将辈出,使南朝宾服,周国胆怯,突厥不敢轻犯。可是,近年来佞臣当道,秽乱后宫,更唆使皇上不理朝政,擅杀大臣,陷害皇族,使外敌有机可乘,屡屡犯我边关,占我土地,掠我百姓,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欲消外患,必得先除内贼,否则朝廷堪虞。长恭哥以为然否?”

高长恭心里一震,表面却依然镇定自若。他思索片刻,便道:“俨弟所言极是,需要为兄做些什么?”

高俨看着他,沉声说:“长恭哥,当年孝瑜哥和孝琬哥无辜枉死,都是和士开使的奸计。孝瑜哥提醒先帝,不让他接近太后,却被他怀恨在心,一味巧言令色,蒙蔽先帝,肆意诬陷,这才使得孝瑜哥和孝琬哥相继蒙冤,英年早逝。归根结底,其咎均在和士开这个奸佞小人。长恭哥,小弟早就看和士开不顺眼,现下,为了我齐国江山,为了天下百姓,小弟要除了这个奸贼,还请长恭哥祝我一臂之力。”

听到他提起大哥和三哥,高长恭便想起了两位哥哥当年惨死的情形,不由得热泪盈眶,哽咽着不能出声。过了好一会儿,他的情绪才稳定下来。

高俨也没说话,只是温和地看着他,眼中流露出一丝歉意。虽然嘴上不说,他对自己的父皇高湛的一些作为是不以为然的。

沉默良久,高长恭轻咳一声,低低地说:“俨弟打算怎么除去和士开?他权倾天下,皇上与太后都对他极为宠信,还有高阿那肱、穆提婆等一干佞臣占据朝中要职,为他强助,要想除去他,只怕不易。”

“我知道。当年睿叔想要除他,却反遭毒手,此事让我记忆犹新。”高俨脸色阴沉,目中闪烁着狠辣的光,“我打算仿效他杀睿叔的计策,出其不意地擒下他,请旨诛杀。”

高长恭想了一下,疑惑地道:“皇上会允准吗?”

“我有办法。”高俨胸有成竹,却未细说。

高长恭便问道:“那你希望我做什么?”

高俨却犹豫起来,过了很久,才含糊其辞,“我只希望长恭哥能支持我。”

高长恭冷静地看着他,轻轻地道:“我支持。”

高俨没料到他会答应得这么爽快,不由得十分惊喜,“太好了。”

高长恭却没他那么乐观,沉稳地提醒他:“和士开势力极大,俨弟务必要小心。”

“我会的。”高俨微微低头,想了一会儿,才看向高长恭,“这件事若是做成了,太后肯定会气恼,但那不足为惧,至于皇上…应该会念兄弟之情。不过是一个佞臣,难道比亲兄弟还重要吗?”

高长恭默不作声。当年,高湛为了和士开居然亲自虐杀了与自己一起长大的高孝瑜,又亲手杖杀高孝琬,很难说高纬会不会效法其父,为了和士开诛杀自己的亲弟弟。

皇家,尤其是高氏,不但亲情淡薄,而且很轻易便会痛下杀手,令人扼腕不已。

高俨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眼神不由得一黯。

过了一会儿,高长恭征询地道:“俨弟,愚兄有两位结义兄弟,颇有见识,不如请他们来一起参详一下,你看可好?”

高俨有些意外,笑着说:“有趣,长恭哥是学那桃园三结义吗?”

“那倒不是。我们一见如故,便义结金兰。”高长恭微微一笑,“我与他们乃生死之交,任何事都可托付。”

“哦。”高俨耸然动容,“既能得长恭哥如此信任,那便请来相见吧。”

高长恭立刻叫人去请顾欢和韩子高。高俨听他在门外吩咐人,眼中若有所思。等高长恭回来,他便轻描淡写地道:“原来长恭哥与顾小将军也结拜了,这倒让人意想不到。记得你在司州任刺史时,这位顾小将军与和士开过从甚密。你到了青州,赵彦深在朝中上奏,要求调开她,和士开却一力承当,竭力为她开脱,可见他二人关系匪浅。长恭哥,你确定她可靠?”

“我以性命担保。”高长恭斩钉截铁地说,“俨弟,和士开势力强大,朝中有多少正直的大臣不得不与他虚与委蛇,欢儿也是不得不如此。依她的性子,这是非常困难的事。她不图名不图利,却要委曲求全,敷衍和士开,虽然我不知道确切的原因,但相信她都是为了我。”

高俨注视着他,片刻之后,有些感慨地道:“长恭哥,你有可以生死相托的朋友,真是太难得了,许多人一生都不会有这样的幸运。”

“是啊,我也这么觉得。”高长恭笑得很开心。

说话间,韩子高与顾欢便走了进来。

两人穿的都是比较正式的便装,一进门便对高俨抱拳行礼,“见过琅琊王爷。”

高俨和蔼可亲地说:“快快请坐。”

两人这才抬起头来,走到一旁坐下。

高俨看清楚韩子高的脸,不由得一怔,随即笑道:“长恭哥,我一直以为你是天下最美的人,没想到这儿还有一位,与你不相上下。”

韩子高谦逊道:“王爷过奖了。”

高长恭愉快地说:“大哥自然比我好看。”

韩子高微微摇头,“外表不重要。”

“对。”仅仅两句话,高俨便对眼前的人相当赞赏,直觉便认为可以信任。

顾欢没有吭声,只是坐在那里,带着适度的微笑。

  如果觉得凤舞兰陵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满座衣冠胜雪小说全集凤舞兰陵风起的日子飞翔的痕迹渡尽劫波刀锋3寂静的冬季刀锋2涛生云起刀锋1失落的黎明春风沉醉的晚上传说的年代苍茫时刻背负阳光+星光下+阳光地带公子扶苏,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