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寻找失落的爱情作品凤回巢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顾莞宁淡淡说道:“你们父皇一日只醒两回至三回,大多是在半夜,偶尔白日醒来。你们姐弟都在上课。你们皇祖母每日都来,也都不巧,没能见到你们父皇清醒的时候。你们姐弟两个一张口便这般要求,是在怀疑我,还是故意为难我?”

论口舌,姐弟两个如何是亲娘对手,三言两语便败下阵来:“儿臣不敢。”

顾莞宁神色淡然:“你们只能继续等了。”

阿娇阿奕:“”

两人私下商量过,今天一定要追问个究竟。

可看眼下这情势,似乎又要无功而返。

阿娇不肯放弃,放低了身段恳求:“母后,我和阿奕并无别的意思。我们只是太过忧心父皇,想亲眼见一见他,才能放心。”

“是啊,母后,你就让儿臣见见父皇吧!”阿奕目中也露出哀求。

纵然是铁石心肠,在一双女儿恳切的目光下,也无招架之力。

顾莞宁暗暗叹息,终于退让一步:“你们想去便去吧!”

“萧诩”在昏睡。

阿娇阿奕进寝室待了许久,依旧没等到父皇醒来,只得无奈地离开寝室。

“父皇气色还好,看来病得并不如母后说得那般严重。”阿奕压低了声音:“奇怪的很,为何父皇总是昏睡不醒?”

阿娇略一思忖,低声答道:“两年前,父皇也曾莫名其妙地昏睡了多日。后来也渐渐好转。或许这一回只是病症反复,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

阿奕眉间满是隐忧:“我如何能不担心。父皇总不上朝,朝堂大事尽落臣子之手。虽说王阁老崔阁老等人都很忠心。不过,时日长了,总不太好。”

君弱臣强,于君权而言,绝不是好事。

臣子们的野心,会一点点地滋生。若不及时防范,便会酿成大祸。

这其中的道理,并不艰难晦涩,阿奕能想到,阿娇自然也想到了。

阿娇收敛了玩笑之意,神色凝重地说道:“你的顾虑,不无道理。既是如此,你便以储君身份听政,学着批阅奏折。若有不懂不会之处,便问过母后。”

阿奕点点头:“我也是这般打算。”

身在皇家,身为储君,阿奕没有怯弱退缩的资格。在这等时候,他要挺直腰杆,替父皇撑起朝堂。

阿奕阿娇再次到了顾莞宁面前。

阿奕神色决然地将自己的决定告诉顾莞宁。

比起两年前的青涩慌乱,此时的阿奕已有了几分储君的自信从容,黑亮的眼眸定定地看着顾莞宁。

顾莞宁心头一热。

这一世的阿奕,比起前世确实强了许多。只这份勇气和担当,便已令人称许。便是做错了,又有什么妨碍?

他还这般年轻,可以慢慢成长成熟,直至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储君。

“好!”

顾莞宁毫不犹豫地应允:“从明日起,你便代你父皇听政理事。有任何不懂不会之处,都不必心慌。待到晚上,到椒房殿来,我自会仔细教导你。”

阿奕见顾莞宁这般信任他,心中也是一阵激奋,挺直胸膛道:“多谢母后。”

顾莞宁舒展眉头,笑着叮嘱:“不过,你的课业也不能扔下。去和太傅商议一下,每日上课的时辰缩短一些。白日学不完,便用晚上的时间补足。”

想也知道,这样一定十分辛苦。

阿奕并未畏怯,朗声应了。

阿娇也道:“母后,宫中琐事,便由女儿帮忙打理。”

顾莞宁心中满是暖意。

儿女皆已长大,懂得体谅她的不易,愿意全力相助。不管他们能做到哪一步,这份心意,便已足够了。

对一个母亲来说,有这样的儿女,所有的付出都已有了回报。

“你想帮忙,母后心中自是高兴。”顾莞宁目光柔和,声音放软:“如此,母后就偷懒一回。将宫中诸事交给你打理一阵子。你有不懂不会之处,也来问我。”

阿娇笑着点头应了下来。

天子数日未露面,朝臣们心里也在犯嘀咕。

以前天子也有过昏睡多日的先例。不过,那个时候天子在福宁殿,他们总能厚颜探望。或是请魏王世子韩王世子去探望天子。

而如今,天子宿在椒房殿。外臣不能入宫廷,这也就意味着,众臣根本没机会见到天子

说句诛心的话,皇上现在到底如何,谁都不清楚。这让众臣如何不忧心?

王阁老冲魏王世子韩王世子拱手,语气十分诚恳:“皇上病了数日,臣等忧心不已。只可惜皇上在椒房殿养病,臣等不便去探望。”

“也只得请两位世子出马,去椒房殿一趟了。”

这个狡猾的老匹夫!

朝臣们去不得椒房殿,难道他们两人就不用避嫌了吗?

万一惹怒了顾莞宁,被她记恨在心,可不是什么好事。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都不情愿接下这个苦差事。

奈何王阁老说完后,其余众臣俱都一一出言附和。摆明了是私下就商议好的,要将他们两人扔到火上烤一回。

魏王世子尚且按捺得住,韩王世子的坏脾气稍稍露了头,轻哼一声道:“你们这般说,我们不去行吗?”

众臣:“”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虚张

场面稍稍有点尴尬。

好在众臣都不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能在朝堂混迹多年升至今日之位,脸皮薄了怎么成?

就见崔阁老上前一步,歉然道:“此等重任,除了两位世子,再无人能承担。所谓能者多劳,辛苦两位世子了。”

众臣一起拱手:“辛苦两位世子。”

韩王世子:“”

魏王世子:“”

魏王世子用目光制止住韩王世子的不耐和不快,从容应道:“也好,我们两个这便去一趟椒房殿。诸位在此稍候。”

众臣用钦佩敬重的目光送走两位世子。

这种被赶鸭子上架的感觉着实不甚美妙!

韩王世子一路阴沉着脸。

魏王世子瞥了他一眼,淡淡提醒:“又不是毛头小子了,怎么还是这副七情上脸的脾气。”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半点不假。韩王世子这两年收敛了许多,一遇到事,暴躁易怒的本性到底还是露了出来。

韩王世子哼了一声:“这群老匹夫!拿我们两人当投石问路的棋子!我焉能不怒!”

萧诩一连多日未曾露面,他们两人当然也“惦记”的很。可惜宫中早已是顾莞宁的天下,椒房殿更是戒备森严,根本探听不到任何消息。

现在两人这么明晃晃地到椒房殿,摆明了是对顾莞宁生了怀疑

想及此,韩王世子的脸色愈发难看。

和顾莞宁交锋对阵,绝不是什么愉快的事!

魏王世子当然清楚他的愤怒因何而起。低声安抚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皇兄情形到底如何,我们正好探个究竟。”

最后一句话,说得意味深长。

韩王世子心里一动,迅疾和魏王世子对视一眼,沉默下来。

外臣不得擅入后宫,魏王世子韩王世子当然不算外臣。这一路上虽惹人瞩目,却顺顺当当地到了椒房殿。

魏王世子目光一扫,已发现椒房殿内外多了许多侍卫。这些侍卫,俱是跟随萧诩多年之人,一眼扫过去,几乎都是熟悉的面孔。

这样的举动,倒也合乎情理。天子在椒房殿养病,椒房殿守卫森严是理所应当之事。

“去通传一声,就说本世子和魏王世子心忧皇兄龙体,今日特来探望。”韩王世子迅速调整心情,语气平缓。

宫女应了一声,进去通传。不到片刻,满面为难地出来了:“皇后娘娘说了,皇上刚喝过药,正在休息,不宜被惊扰。两位世子还是请回吧!”

韩王世子:“”

魏王世子:“”

没想到,一来就碰了个硬钉子。

韩王世子目中闪过一丝怒意,硬邦邦地说道:“我们见不得皇兄,见一见皇嫂总无碍吧!”

宫女只得再次去回禀,片刻后,又满面歉然地来了:“皇后娘娘今日也有些不适,请两位世子改日再来!”

这一回,便连城府颇深的魏王世子也有些恼了。

他们是正经的萧家子孙,和萧诩是嫡亲的堂兄弟。顾莞宁这么做,摆明了是没将他们两个放在眼底。实在可气可恼。

只是,再气也不能硬闯椒房殿。

两人愤然离去。

“娘娘刚才为何不出去见魏王世子韩王世子?”琳琅略略蹙眉,颇为忧心:“两位世子被拒之门外,定然恼怒,记恨于心。”

玲珑也满心不解地接了话茬:“是啊,琳琅说的不无道理。娘娘便出去,随意说几句将他们打发走便是了。”

为何这般强势强硬,故意激怒他们?

顾莞宁随意地扯了扯唇角:“这么做,才不会令他们对皇上生疑。”

琳琅玲珑听得一怔。

顾莞宁从不喜解释,见两人都未会意,难得多说了两句:“他们两人来椒房殿,既想亲自看一看皇上,也有试探之意。我越是强硬,他们越是忌惮,反而不会疑心。”

两人这才明白过来。

是啊!娘娘平日就是这样的性子脾气。今日若太过温和,只会让人觉得是心虚掩饰。这般冷硬不留情的做派,更镇得住魏王世子韩王世子。

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便是如此。

两人心悦诚服:“娘娘深思熟虑,奴婢佩服得五体投地。”

顾莞宁淡淡一笑,眼中却无笑意。

她有如此底气,是因为萧诩一直坚定不移地站在她身后。

否则,她身为中宫皇后,不得干涉朝政,如何对萧凛萧烈乃至一众朝臣有这等威慑影响力?

她还在这里。

她的萧诩,却不知身在何方。

顾莞宁对人心的把握,堪称绝妙。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无端“受辱”,心中确实恼怒。心里却不约而同地认定了萧诩病症没有大碍。

否则,顾莞宁哪来的底气这般待他们兄弟?

两人无功而返,众臣并未失望。

大秦储君萧天奕已来了金銮殿。

“父皇要静心养病,不宜操劳国事。我身为人子,理当为父皇分忧。”

十一岁的少年储君相貌俊秀目光清朗:“从今日起,我会代父皇主持小朝会。有需要批阅的奏折,还像往日那般送到福宁殿。我自会批阅。”

储君这般有担当,令一众臣子们心中甚慰,无人有异议,一起拱手应是。

阿奕目光一扫,落在神色不愉的魏王世子韩王世子身上,温和又歉然地说道:“两位皇叔去椒房殿,想来是吃了闭门羹吧!这些时日,母后因父皇再次病重心情不佳。还请两位皇叔多海涵,不要放在心上。侄儿代母后,向两位皇叔陪个不是。”

说完,郑重地抱拳行礼。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只得侧过身子,避开储君这一赔礼:“哪有这般严重。皇嫂心中忧虑,我们心中都明白,岂会见怪。”

阿奕闻言松了口气,欣然笑道:“两位皇叔胸襟宽敞,令人钦佩。”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连连自谦,心中各自憋了一肚子闷气。

顾莞宁的强势冷硬令人恼怒生畏。年轻的阿奕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这软刀子用得恰到好处!

如此一来,他们两人这口闷气,不咽也得咽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教子

有储君坐镇朝堂,浮动的人心,迅速平稳下来。

阿奕说话行事颇有其父风范,对着众臣十分礼遇。不骄不躁,虚心有礼。遇到不懂不会之处,并不吭声,只默默倾听记下。偶尔出言,也颇有见地。

众臣看在眼底,俱觉欣慰不已。

身为臣子,能遇到温和贤明的天子已是幸运。再得遇这等温和有礼好学上进勇于担当的储君,更是三生之幸。

说句诛心的话,便是天子一病不起,也后继有人。

不过,阿奕到底还年轻,从未批阅过奏折。几位阁老不忍将此重担压到阿奕身上,索性轮流在宫中当值,辅佐指点储君批阅奏折。

首辅王阁老一把年纪,最年轻的崔阁老也不算年轻。每日陪着自己在福宁殿里熬夜,阿奕心中十分感动,私下对顾莞宁说道:“母后,几位阁老轮流住在福宁殿里,陪我熬夜批阅奏折。实在令人感动。”

顾莞宁淡淡一笑:“他们这么做,也不全是为了你,更是为了防备我。”

阿奕:“”

阿奕听得一愣,下意识地脱口而出:“母后为何这么说?几位阁老从未在我面前说过母后半字不是,反倒是对母后赞誉有加。”

顾莞宁瞥了天真善良的阿奕一眼:“他们又不是傻瓜,便是对我有不满,也不会在你面前挑唆。一旦传进我耳中,只会得不尝失。倒不如说些夸赞我的话,对我们母子示好。”

“他们当值留在宫中,是担心你将奏折带到椒房殿来,由我指点批阅。如此一来,朝政大事便会落入我眼中,也会受我操控左右。”

“他们这么做,正是防患于未然之举!”

阿奕愣了半晌没说话,眼底的笑容慢慢退却。

原来真相是这样的!

他的感动和欣喜,现在看来,显得苍白无力而可笑!

顾莞宁看着大受打击的儿子,心中暗暗叹口气,低声道:“阿奕,你还年轻,哪里斗得过这些浸淫官场数十年的臣子。”

“别说你,便是你父皇,登基之后,也用了几年时间,才完全掌控朝堂,令众臣心悦诚服。你想做到这些,还早的很。”

“你也别太过将此事放在心上。不管如何,他们为国朝尽力总是好事。他们这般防着我,也在情理之中。”

阿奕忍不住反驳:“母后一心一意为我好,何须提防!他们这般防着你,和防备于我有何区别?”

顾莞宁听得心中阵阵暖意。脑海中忽地浮出久远的前世。

前世,阿奕年少登基,她身为太后,自要全力辅佐儿子。她一心为朝为国为儿子,却未想到,儿子心生畏怯不满,和她日渐疏远离心

这一世,她没有重蹈覆辙。

她没有权倾朝野之意,没有争权夺利之心。朝堂之事不出乱子,她便不多过问。阿奕张口相问,她耐心作答。阿奕不问,她也不多言。

退步相让,换来的是阿奕的亲近和尊敬。

便如此刻,阿奕便因臣子们的“防微杜渐”忿忿不平!

顾莞宁微微一笑,伸手轻拍阿奕的肩膀:“阿奕,这天下是你父皇的,将来是你的。臣子们因我性情冷厉果决,忧心子弱母强,更忧心我会借此将手伸进朝堂,掌控朝政。他们也是一片忠心,你不必介怀。”

“我不会动怒生气,只会为你庆幸欢喜。”

“你切勿因此对他们心生嫌隙。他们对大秦忠心,是你父皇得力的臣子。如今你代你父皇上朝,自要善待他们。”

阿奕渐渐冷静下来:“母后说的是。刚才儿子太过冲动了。”

顾莞宁继续说道:“当然,温和不意味着软弱,宽容也不是一味容忍退让。身为储君,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轻易被臣子左右。”

“就拿批阅奏折来说,他们指点于你,你便听着。到底该如何批阅,你自己斟酌。不能全听他们的话。”

“若有决定不下的事,你暂且搁在一旁。晚上回椒房殿来,和我商议一二也可。”

顾莞宁没有再说教导,而是改成了商议。

阿奕听在耳中,忽然生出自己已长大成人的自豪和骄傲,点点头应了下来。

顾莞宁略一沉吟,又低声道:“魏王世子韩王世子两人,你要多留意多提防。这些年来,他们一直被压制得不能动弹,心中早有怨气。他们两人都是才智出众之人,弃之不用不可能,委以重任却又危险。其中分寸,你得慢慢学着掌握。”

阿奕继续点头。

有齐王府谋逆的先例在前,便是顾莞宁不叮嘱,他也会对魏王府韩王府多加防备。

“王阁老有野心无胆量,崔阁老善审时度势行事圆滑”顾莞宁对朝中众臣一一点评。话语简洁,一针见血,将众臣的性情特点说得清楚明白。

阿奕凝神听着,默默记下。

待顾莞宁说完,阿奕笑问:“母后说来说去,为何漏了顾尚书?”

阿奕口中的顾尚书,说的正是顾莞宁嫡亲的三叔顾海。

顾莞宁哑然失笑,白了淘气的阿奕一眼:“这还用说吗?你三叔祖,性情果决,精明厉害。只用了两三年时间,便将吏部整顿一新。吏部官员索贿贪墨之风,被彻底遏制。对大秦忠心不二,更无质疑。”

“母后说的是。”阿奕一本正经地应道:“有这等既忠心又能干的臣子,是大秦之福。我以后遇事,一定多向顾尚书请教。”

说笑几句后,顾莞宁又叮嘱道:“左右中书令,小事琐事交给崔中书令,重要之事,交给傅中书令。”

阿奕想也不想地点头应下。

崔中书令是崔阁老的幼子,父子同朝,其中一个还是当朝阁老。崔家势力太盛,理应弹压一二。

而傅家,早已西落西山,今非昔比。重用傅卓,倒无家族势力过盛之忧。

更何况,傅卓是父皇伴读,感情深厚。又是他的未来岳父

阿奕一不小心,就恍了神,俊秀的脸孔悄然泛红。

顾莞宁看在眼中,露出了然的揶揄。

吾家有子初长成啊!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试探

时间一晃,便是三个月。

这三个月里,朝中出了两桩不大不小的事。

一是蜀地干旱,几个月无雨,田地无收。阿奕和众阁老紧急商议对策,下旨赈灾救民。应对及时,并未造成百姓离乡背井流民遍地的情景。

另一桩,则事关藩地。

多年来一直沉寂的魏王上了奏折。奏折中宣称藩地受灾,藩地百姓衣食无着,恳请天子拨银赈济。

韩王紧跟着上了奏折。

韩王藩地倒是没受灾,不过,近年来颇为萧条,税赋收入大不如前。只维持现状已经十分勉强,实在无力再挪出银两上交户部。恳请天子宽恕一二云云。

这两份奏折送到京城,先由几位阁老过目,然后在小朝会上宣读。

众臣心中各有计较,面上却一派忧色。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一改往日的镇定冷静,俱都面现愁容。拱手上奏,恳请储君应下奏折所请。

两大藩地,一个要求减免税赋,一个要求朝廷拨银救济。

这等大事,阿奕根本不知该如何应对。

不过,这几个月来,他也学会了装模作样。当着一众臣子的面,不慌不忙地应道:“此事事关重大,待我回去禀报父皇,由父皇定夺。”

提起天子,众臣下意识地对视一眼。

这三个月来,天子未曾露面。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碰了硬钉子之后,也未再去椒房殿。

倒是阿奕,时常在小朝会上说起萧诩。或是“父皇近来嗜睡的症状略有缓和痊愈指日可待”,或是“我有不懂之处便请教父皇,父皇这般教导我”等等。

然后,正大光明理直气壮地将无法定夺的奏折带回椒房殿。

众臣又不是傻瓜,时日久了,自然猜到是怎么回事。阿奕这是打着向父皇请教的借口,实则是向顾莞宁取经。

只是,这等事不便说穿。阿奕对几位阁老十分敬重,行事从无差错。带回椒房殿的奏折,也批阅得中规中矩,并无逾矩之处。

如此一来,众臣也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不知。

魏王韩王上了这等奏折,显有试探之意。端看椒房殿态度如何了。

当晚,椒房殿。

阿奕皱着眉头将这两份奏折道来。

  如果觉得凤回巢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寻找失落的爱情小说全集凤回巢喜良缘秀色满园华裳六宫凤华十全食美念春归容华似美人多骄洛阳锦梦来运转秦画眉周小云的幸福生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