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寻找失落的爱情作品凤回巢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这只手,温暖了元佑帝冰凉的手,更温暖了元佑帝冰凉的心。

元佑帝看着近在咫尺满是关切焦急的俊脸,僵硬麻木的四肢,缓缓又有了力气。

元佑帝挥挥手,先命所有太医都退下,又吩咐内侍,将齐王魏王等人全部抬下去。免得看着碍眼。

只说了几句话,元佑帝便觉得血流加速,有了疲惫之感。双手也微微颤抖不已。

“阿诩,朕是不是老了。”元佑帝有些自嘲地扯了扯嘴角:“朕的儿子,俱都正值鼎盛之年,一个个身强力壮,当着朕的面大打出手,没一个将朕放在眼底。”

“朕是真的老了。”

第七百九十三章 渔翁

声音里透着苍凉和疲惫,令人心酸。

太孙鼻子微酸,低声道:“皇祖父没老。再过几个月,孙儿又要有孩子出世,皇祖父又要做曾祖父了。”

孩子最是天真可爱。

元佑帝最喜欢孩子,听到此言,话语中的悲凉之意顿时褪了几分:“你说的是。朕还要多活几年,将这大秦江山安安稳稳地交到你手中才是。”

自太子死后,元佑帝心意一直有些摇摆不定。在精明能干的儿子和宽厚温和的长孙之间犹豫不决。

萧睿谋害太子之事被揭露后,元佑帝对齐王的心凉了一半。

今日发生的事,令元佑帝另一半的心也彻底凉了。

为人君者,应该以大局为重,当机立断,性情果决,不能轻易为人左右。从这一点来说,齐王更适合做储君。

可是,齐王心性太过凉薄凶狠,一旦大权在握,再无人遏制,日后不知会变成何等模样。

这样想来,倒是挑一个温厚的储君更好。

这是元佑帝第一次明明白白地流露出要将皇位交给他。

太孙谋划许久,等的就是这一日。闻言毫不犹豫地说道:“孙儿一定竭尽所能,绝不让皇祖父失望。”

没有推脱,也未谦虚退让,挺直胸膛担下一切。

元佑帝目中露出欣慰之意:“好,朕信你,一定不会让朕失望。”

思虑多日的事,终于做出了决定。元佑帝整个人也轻松了许多。然后,疲惫毫不客气地袭卷而来。

坐在龙椅上的元佑帝,龙体微微摇晃。

太孙不假思索地扶住元佑帝:“皇祖父,孙儿扶着你回寝宫休息。”

元佑帝嗯了一声,在太孙的搀扶下,站直了身子,缓慢地回了寝宫。

李公公钱公公各自跟着伺候。

元佑帝头也没回,只淡淡地吩咐:“将他们几个都送回去,朕暂时不想见他们。以后没朕的宣召,让他们就在府里待着。”

齐王等人在宫中大打出手一事,并未宣扬开来。宫中的马车,将齐王等人各自送回府邸。

顾莞宁在府中,收到了太孙命人传回来的口信。

事已成。

短短三个字,听得顾莞宁微微笑了起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太孙这一计,用得恰到好处。

用计,无非是算计人心。

“宽厚温和”的太孙顶着一张能欺瞒过所有人的面孔,设下这一计,魏王疑心到齐王身上,找了“人证物证”,将齐王拖下水。韩王一怒之下出手,众人打成一团。

竟没人疑心到太孙身上。

就连元佑帝,也未想过“敦厚”的长孙会暗中下黑手。原本摇摆不定的心思,也因此事尘埃落定。比前世还早了几个月。

翡翠送了口信之后,悄然退了出去。

琳琅见顾莞宁神色悠然目中漾着笑意,也随之笑了起来:“小姐,今日天气极好,不如奴婢陪小姐出去转转,散散心吧!”

“也好。”

孕期前三个月,需要静养。等过了三个月,就该时常出去散步走动才是。

琳琅扶着顾莞宁往外走。

顾莞宁随口笑道:“我有手有脚,身子也有力气,哪里用你扶着。”

话音刚落,玲珑也凑了过来,扶住她的另一只胳膊,笑嘻嘻地说道:“殿下吩咐过,奴婢们得随时伺候小姐左右,万万不可疏忽。奴婢也是听令行事。”

顾莞宁失笑:“你嫁了人,还是这副淘气模样。”又随口问道:“珊瑚已经有了身孕,你们两个也成亲一段时日了,还没动静么?”

珊瑚和季同成亲最迟,却最先传出喜讯。

顾莞宁让珊瑚在屋子里养胎,等孕期满了三个月再来伺候。珊瑚原本不肯,被陈月娘婉言劝了几句,才老实待在屋子里。

琳琅低头,微笑不语。

玲珑憋不住话,冲口而出道:“奴婢和琳琅若是都有孕,小姐身边岂不是没人伺候?等小姐生了这一胎以后,奴婢和琳琅再商议着时日,轮流要个孩子。”

顾莞宁听得好气又好笑,瞪了玲珑一眼:“胡闹!这等事有什么可等的。你们两个成亲本就迟,再这般拖着不要孩子,打算熬到满头白发再生不成!”

又看了琳琅一眼,声音陡然温和了下来:“琳琅,你别事事都想着我。凡事也该为自己着想一二。”

琳琅柔声应道:“小姐说的是。”

阴奉阳违,一点都不走心。

主仆三人,有说有笑。

顾莞宁原本想往院子外走,脚步一顿,转而去了小书房里。

这个小书房,是特意为阿娇阿奕而设。

两个孩子自从满了三周岁之后,便开始启蒙读书。为阿娇阿奕启蒙的,是太孙特意从翰林院里请来的薛翰林。

薛翰林是两榜进士,满腹经纶,年近五旬。为两个四岁的孩子启蒙,委实有些屈才。不过,启蒙的对象是太孙嫡长女嫡长子,又自不同。

太孙亲自相请,薛翰林欣然应下。

薛翰林在翰林院里编书,原本就是桩比较清闲的差事。如今每日到太子府来教上半日,翰林院上下不但没人多嘴,反而都羡慕薛翰林的好运气。

能借着此事和太孙拉近关系,实在是桩好差事。说不定,以后薛翰林还有做太傅的福气运气。

对于太孙为何会挑中薛翰林一事,众翰林也各有猜测。

薛翰林确实博学多才。不过,翰林院里有才学的人比比皆是。为何太孙独独挑中了薛翰林?

最终,一个大胆的猜测在众翰林之间流传开来。

“薛翰林年龄最大,长相也最平庸。太孙殿下请他进太子府,自然是最放心。”

这个猜测,也令众多才学过人面容英俊的翰林们心里平衡了。

玲珑将这个打听来的小道消息说给顾莞宁听着解闷。

顾莞宁听了,不由得哑然失笑。

太孙这点心思,竟被人看出来了。

没错,太孙当日挑翰林的时候,标准便是:博学,年迈,平庸。薛翰林很符合太孙的标准。

到了小书房外,顾莞宁冲两个丫鬟轻轻嘘了一声,站在门口,透过门缝看了过去。

第七百九十四章 缺憾(一)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人之初,性本善”

阿娇阿奕各自坐在特制的桌椅前,手中各捧着一本书大声读着。

阿娇声音娇脆,阿奕声音清亮,俱是奶声奶气的童音,偏做出一本正经的大人模样,令人忍俊不禁。

启蒙用的书,是三字经和百家姓。

孩子还小,手腕无力,不宜早早练习写字,此时便以认读为主。每日薛翰林上午来上课,到了下午,便学音律棋艺算数杂学之类。

在一双孩子的启蒙问题上,夫妻两个意见出奇的一致。

阿奕学什么,阿娇就学什么。姐弟两个一起入学启蒙。

薛翰林四十多岁,早已做了祖父,耐心颇佳。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教导,不时地执笔书写,将字形一笔一划地书写给两个孩子看。

顾莞宁在外看着,不由得暗暗点头。

这位薛翰林,才学或许不算最出众,这份耐心,却是无人能及。给两个孩子启蒙正合适。太孙挑人的目光果然是一等一。

顾莞宁并未刻意遮掩身形,阿娇偶尔抬头,看见门缝里露出的素色衣裙,立刻放下书本站起身来,高兴地喊了一声“娘亲”。

阿娇一动,阿奕也没心思再读书,立刻放下手中的千字文,一起喊娘。

教到了一半的课程,只得戛然而止。

薛翰林也是好脾性,并不恼怒,笑眯眯地站起身来。一双不大的眼睛,也快眯成了一条线:“太孙妃若有空闲,不妨进来陪一陪小姐和公子。微臣授课也正好累了,想休息片刻。”

不愧是在官场混了十余年的翰林,实在很会说话。

顾莞宁也未客气,含笑点了点头,推门而入。

阿娇阿奕哪里还能忍得住,两人各自从书桌后跑过来,一左一右扑到顾莞宁面前。

琳琅和玲珑唯恐两个孩子冲撞到顾莞宁,忙俯下身子,一人拦住一个:“小心些,别撞到太孙妃。”

“是啊,太孙妃肚中还有宝宝,阿娇小姐阿奕公子的动作都要轻一些。”

阿娇阿奕虽然淘气好动,却不骄纵刁蛮任性。听了之后,果然都放轻了动作。阿娇拉着顾莞宁的左胳膊,阿奕拉着顾莞宁的右手。

“娘亲,宝宝今天听不听话?”阿娇小大人一般地问着。

阿奕一听胸膛,摆出兄长的模样:“若是不听话,只管告诉我。我来教训宝宝。”

顾莞宁抿起唇角,目中盛满笑意:“宝宝很听话,没有闹娘亲。阿娇和阿奕今天有没有认真读书?”

两个孩子不约而同地猛点头。

琳琅玲珑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薛翰林抚着留了多年的长须,嘴角也扬了起来。

一开始他是冲着太孙殿下的邀请而来,早已做好孩子淘气顽劣不好教导的心理准备。却没想到,这一双孩子给了他不小的惊喜。

阿娇生性聪慧,学习速度极快,举一反三。资质远胜同龄的孩子。

阿奕论聪慧稍逊色一些,不过,资质也属上佳,颇有定性。尊敬师长,颇有礼貌。只要细心教导,日后必成大器。

太孙妃对这一双孩子十分上心,教导得极好。

顾莞宁耐心地哄了几句,让两个孩子出去玩耍休息片刻再回来。

四岁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之龄,自制力有限。让他们一坐半日,委实不太可能。也因此,每日授课中途总要休息一至两回。

阿娇阿奕手拉着手,高高兴兴地出去吃点心玩耍。

“两个孩子都很淘气,让薛翰林费心了。”顾莞宁冲薛翰林微微一笑。

太孙妃顾莞宁的骄傲美丽,赫赫有名,无人不知。

她正是容颜最盛之龄,宛如盛放的牡丹,美丽出众,风华万千。因守孝穿着素色衣裙,并未掩去她的容色艳光,反而更添了几分绰约。

年近五旬的薛翰林,早已没了年轻男子的热血冲动。不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面对这么一张美得惊心动魄的脸孔,薛翰林也觉得心情愉悦,忙笑着应道:“阿娇小姐聪慧可爱,阿奕公子心性质朴,为他们启蒙,实是微臣之幸。”

这位薛翰林,实在很会说话。句句都顺耳。

顾莞宁笑了一笑:“薛翰林不必这般客气。他们两个的性子,我这个亲娘清楚的很。实在是淘气好动,让人头痛。他们两个若有什么不好管教之处,薛翰林只管告诉我。”

这就是顾莞宁的体贴之处了。

薛翰林虽为人师,不过,到底不便管教太孙的长子长女。

薛翰林心中感动,也没矫情客套,斟酌着言辞说道:“阿娇小姐颇为聪明,认字很快。微臣教上一到两遍,她便能记下。半日便能认读几十个字。这份聪慧,实在罕见。阿娇小姐也清楚自己的天赋,不免有几分骄傲。长此以往,易养成骄纵瞧不起人的性子。”

一边说着,一边留意顾莞宁的脸色。

顾莞宁并未动怒,反而轻叹一声:“薛翰林所说,也是我心中所忧。太过聪明的人,大多不肯下苦功读书学习。也易变得目中无人。我一定会细心留意,多多教导阿娇。”

顾莞宁言辞诚恳,薛翰林的一颗心也迅速落回原位,又说道:“阿奕公子资质也属上佳,比起阿娇小姐更有定性。学的虽然慢一些,学会了之后,便能牢牢记住,不会遗忘。从这一点来说,阿奕公子只要肯下苦功,日后学业不成问题。只是”

薛翰林略一犹豫,顾莞宁已接过话茬:“薛翰林是否觉得阿奕缺少主见,会轻易被阿娇左右?”

正是如此。

薛翰林点点头:“是。微臣教导他们,只有短短几日。不过,微臣一直在仔细观察留意他们两人的性子。一切正如太孙妃所说。”

“阿娇小姐的性子,倒是没太大问题。有太孙妃细心教导,想来不会让阿娇变得骄纵目中无人。”

“阿奕公子的问题,倒是更棘手一些。”

阿奕身为太孙长子,这样的性子,自然不太妥当。

顾莞宁沉默下来。

第七百九十五章 缺憾(二)

前世也是如此。

阿奕的性子稍嫌温软。当年教导阿奕的太傅,不敢明言,曾委婉地暗示过几回。

彼时,她已是大秦太后,每日忙于国事宫务。听闻太傅之言,心中生恼,便将阿奕叫到面前来训斥。

可惜,她越是教训得厉害,阿奕越是敬畏她这个亲娘。这样的举动,不但没能将他温软的性子扭转过来,反而令母子渐渐离心。

当她发现阿奕见了她只会恭敬地尊称母后,再也不会像幼时那般扑上前来撒娇之时,心中颇有悔意。然而,隔阂疏离已经造成,后悔也迟了。

这一世,她对阿奕加倍的疼爱。阿奕对她这个亲娘也十分依赖。从感情上来,母子两人的亲密,远胜前世。

阿奕温软的性子,却是天生的,实在很难改过来

“阿娇小姐和阿奕公子朝夕相伴,姐弟两人打打闹闹,实则感情极佳。”薛翰林侃侃而谈:“读书也好,玩耍也罢,大多是阿娇小姐拿主意。阿奕公子性子随和,也习惯听从阿娇小姐的话。”

“姐弟两个感情好,本没什么。只是,阿奕公子到底是男孩子,长大以后,要承担肩负重任,必要有主见才行。”

“孩子的性子,要从小培养。等真正定性,想扭转也来不及了。所以,此事万万不可轻忽。”

顾莞宁听得动容:“薛翰林言之有理。”

这位薛翰林,对孩子的教导确实十分尽心。来了没到十日,就已察觉到了阿奕性子的最大缺憾。

换到普通官宦之家,阿奕倒是无妨。偏偏他生来是皇室曾长孙,这样的性子就大大不妥了。

这一点,顾莞宁比谁的体会都深刻。

薛翰林大着胆子说道:“微臣以为,想扭转阿奕公子的性格,非一朝一夕之事。务必要从小处做起。首先,应该让阿奕公子和阿娇小姐分开读书。”

顾莞宁一怔:“薛翰林的意思是,姐弟两人不宜在一处读书?”

“是。”薛翰林干脆利落地点了点头:“阿娇小姐更聪慧,学得又快又好。阿奕公子稍弱一些。孩子之间,总有攀比之心。阿娇小姐不是成心出风头,阿奕公子却时有我不如人的沮丧,会失去自信。姐弟在一起时,也会不自觉地听从阿娇小姐的话。”

“一时半刻还看不出来。时日久了,阿奕公子会愈发没有主见,也会越来越依赖他人。这样对阿奕公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两人分开读书,更能因材施教。对姐弟两人都是好事。”

“除了读书之外,生活上也尽量让姐弟两个步调不同,各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对他们各自的性格养成有利。让阿奕公子少受一些影响。”

“太孙妃不妨多多夸赞阿奕公子,从培养他的自信开始,让他勤动脑多思考,慢慢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一席话,如醍醐灌顶。

顾莞宁心神激荡不已,敛容行了一礼:“多谢薛翰林提醒。”

顾莞宁如此郑重行礼道谢,也令薛翰林受宠若惊:“太孙妃快些请起,微臣胡言乱语,愧不敢受太孙妃这一礼。”

顾莞宁却正色道:“薛翰林直言道出阿奕的缺点,又提出了改进的法子。于我受益良多。这一礼,只能稍表我心中感激之意。”

“阿娇阿奕得遇良师,是他们之幸,也是我和殿下之幸。”

薛翰林忙道:“微臣不敢当太孙妃如此盛赞。”

顾莞宁舒展眉头,冲薛翰林笑道:“总之,以后要多劳薛翰林费心。薛翰林的提议,我会和殿下仔细商议。”

“今日就让他们姐弟一起上完课。待商议过后,再做调整。”

薛翰林笑着应了下来。

就在此时,姐弟两人一前一后地进来了。

“娘,”阿娇扬起可爱的笑脸走了过来。

阿奕比阿娇稍慢一些,也笑着喊了娘。

正如薛翰林所说,姐弟两人中,很明显是阿娇更强势一些。阿奕也早已习惯了跟在阿娇身后,待阿娇张口说话之后,才会张口。

虽是不起眼的小小细节,也能看出些端倪来。

顾莞宁暗暗叹口气,冲姐弟两人微笑:“你们两个乖乖听话,随着薛翰林读书,娘亲不在这儿打扰你们了。”

阿奕舍不得顾莞宁,却未吭声,乖乖点点头。

阿娇却眨眨眼,撒娇道:“娘,你再多陪我们片刻。今日要学的字,我都已经会了。”

“我还没学会。”阿奕小声说道,看着顾莞宁的目光里,透出些心虚。

阿娇冲阿奕吐吐舌头:“阿奕真笨。”

顾莞宁立刻道:“阿奕一点都不笨。刚才薛翰林还夸了阿奕,说阿奕学的十分认真。”

阿奕略有些黯然的小脸,才重新有了亮光。

这一刻,顾莞宁也彻底下了决心。姐弟两个,确实应该分开读书。

“分开读书?”太子妃一愣,下意识地追问:“为何要分开?莫非是薛翰林力有不逮,所以才这般建议?”

太孙在宫中陪伴元佑帝,并未回府,顾莞宁便来了雪梅院,和太子妃商议此事。

说是商议,以太子妃的性子,对顾莞宁做出的决定,最多是问上几句罢了。

顾莞宁将薛翰林所说的话,一一道来:“薛翰林所言甚是有理。阿奕性子稍显温软,阿娇又太过聪明伶俐强势,姐弟两个还是分开为好。”

太子妃还是有几分犹豫:“他们姐弟还小,自小就朝夕相伴形影不离。这样忽然将他们两个分开,也不知他们是否能适应。”

顾莞宁淡淡说道:“儿媳说句不敬的话,这样下去,只怕阿奕日后会变得像父王生前那般优柔寡断。”

太子妃想到地下的夫婿,忍不住浑身打个寒颤,想也不想地说道:“此事就听你的。”

不管怎么样,绝不能让阿奕变得如太子一般。

顾莞宁轻易地说服了太子妃,然后写了封信,命人送进宫中。

太孙很快回信,此事由顾莞宁做主。

顾莞宁没想到,真正的阻力来自姐弟两个。

第七百九十六章 教导

“不行!”

阿娇第一个嚷了起来:“我要和阿奕在一起。”

阿奕的态度同样坚定:“娘,我不想一个人读书。我要和阿娇一起读书。”

姐弟两人,手拉着手,小脸上俱是一片坚定之色。

顾莞宁早料到两人会反对,耐心地说道:“你们两个还是一起读书,只是读书的时候不坐在一起,两人的课程也会稍有不同。教你们两个读书的还是薛翰林,薛翰林上午教阿奕,下午教阿娇。”

“不要!”姐弟两人一起摇头,异口同声地嚷了起来:“我们就要一起读书。”

反对得如此激烈,有些出乎顾莞宁意料。

顾莞宁耐心远胜从前,也不动怒着急,温和地问道:“你们为何不愿意?”

阿娇正要抢着说话,顾莞宁已经看向阿奕:“阿奕,你先来说。”

阿奕漂亮的小脸蛋皱得紧紧的,神色十分严肃:“娘,你为何要将我们分开?我和阿娇虽然时常争吵,有时候还打架。可是,我们感情很好,不想分开。”

这番话,令顾莞宁有些动容。

姑且不论姐弟两人性子如何,这份相亲相爱,确实十分难得。

没等顾莞宁看过来,阿娇便张口道:“娘,因为我是女孩子,所以不能和阿奕一起读书吗?”

  如果觉得凤回巢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寻找失落的爱情小说全集凤回巢喜良缘秀色满园华裳六宫凤华十全食美念春归容华似美人多骄洛阳锦梦来运转秦画眉周小云的幸福生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