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寻找失落的爱情作品凤回巢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这份演技,比于侧妃犹胜一筹。

太子紧紧地盯着安平郡王的脸孔,不放过他脸上的丝毫变化:“于侧妃已经都招认了。这一切都是你们母子合谋所为。”

安平郡王一脸的无辜委屈:“那个云墨,是母妃身边的人,后来又在大哥身边伺候。儿臣和于侧妃怎么可能指使得动她?还有那个周太医,是皇祖父亲自派来照顾大哥身体的,怎么会轻易被收买?”

“这其中一定有什么误会”

太子妃按捺不住了,怒道:“萧启,你就别狡辩了。云墨已经全部招认,青亭也都交代了。现在人证物证俱全,于侧妃也已承认是她所为。你纵然舌灿莲花,也没人会相信你。”

不妙!

顾莞宁略略蹙眉,迅速冲太孙使了个眼色。

太孙也有些无奈,回了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事实证明,太子妃根本不擅长做戏,心思也不够敏锐细腻。一张口就露了口风。以安平郡王的精明,肯定听出了其中的破绽。

于侧妃承认是她所为,也就是于侧妃将所有的罪责都认下了。

于侧妃这是要牺牲自己,保全儿子!

安平郡王全身微不可见的颤抖了一下,然后扑通一声跪下了:“父王,母妃,儿臣平日一直待在宫中,和大哥一起读书习字,朝夕相处,感情深厚。或许偶尔有些口角,不过,儿臣绝不会心狠手辣到动手谋害兄长的地步。”

“父王之前说的这些,儿臣确实一概不知。”

“现在想来,或许是于侧妃一时糊涂,做了错事。说到底,她是为了儿臣才会不顾一切。却不知一步错,步步皆错。从这一点来说,儿臣难辞其咎。”

说到这儿,安平郡王已经红了眼眶,声音也哽咽起来:“好在大哥福大命大,中了毒也已痊愈,如今已如常人无异。否则,就是将于侧妃和儿臣千刀万剐,也不足以平息父王的愤怒。”

“儿臣斗胆,求父王看在于侧妃精心伺候父王生育儿臣和两位妹妹的份上,饶过于侧妃这一回。”

“如果父王坚持要责罚,就请罚儿臣代于侧妃受过吧!儿臣绝无半点怨言。”

然后,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再抬起头来,安平郡王已是满面泪水,眼中含着悲伤又坚定的光芒。

太子没有说话,眼中的愤怒和寒意却悄然退却了几分。

瞧瞧这份演技和功力!

立刻就将太子妃映衬成了一根木桩。

“木桩”显然也没料到安平郡王态度转变得这么快,又是错愕又是恼怒:“萧启,你敢说你毫不知情?这些事,于侧妃一个内宅妇人哪里做得出来。分明就是你暗中授意,和于侧妃合谋所为。”

安平郡王也不辩解,依旧跪在地上:“总之,儿臣愿意代于侧妃受罚。如果这样叱责,能让母妃心气稍平,儿臣也心甘情愿地领受。”

太子妃:“”

太子妃被能言善道的安平郡王噎得气急败坏,气冲冲地对太子说道:“他这是故意在做戏,殿下千万别被他蒙蔽。”

太子不快地扫了太子妃一眼:“孤在问他的话,你暂且住嘴。”

太子妃神色郁闷地住了嘴。

顾莞宁心里暗暗叹口气,原本营造出的大好局面,转眼就被太子妃毁了一半。

安平郡王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表态,将自己撇清得干干净净。

其实,云墨到现在都没醒。青亭也一直拒不肯招认。所谓的物证,都是她信口说出来的。她和太孙凭借着重生的优势,将于侧妃母子的底细摸的清清楚楚。随手拈来,诈得于侧妃招认了。

再多的人证物证,也比不上本人亲口承认。

于侧妃再难翻身。

接下来,自然是要乘胜追击,将安平郡王一并一网打尽。

可惜,太子妃没忍住,一张口就坏了事。

太孙心里的郁闷,绝不比顾莞宁少半分。可又有什么办法?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正是他的亲娘!

罢了!

先解决于侧妃吧!

太孙和顾莞宁交换了一个眼神,很快明白彼此心中所想。

“父王,此事内情复杂,二弟虽有嫌疑,却没有确凿的证据,总不能凭着莫须有的怀疑就定二弟的罪。”

太孙缓缓张了口:“倒是于侧妃,已经亲口认了罪。不如将此事禀报给皇祖父皇祖母,先处置于侧妃。”

太子略一思忖,便点了头。

安平郡王心中一凉,顾不得为自己逃过一劫庆幸,急急地张口道:“父王,儿臣愿为于侧妃领罚!求父王开恩,饶于侧妃一命!”

没等太子说话,太孙便淡淡地说道:“二弟,谋害皇孙,是什么样的罪名,你心里应该很清楚。”

“你口口声声要为于侧妃领罚,眼里只有于侧妃,将我这个大哥置于何地?又将母妃置于何处?”

“此次若是饶过于侧妃,他日或许就会有别人效仿。到时候,你再来跪求父王,父王是不是还得依了你?这次是谋害我的性命,下次是不是就要谋害父王?”

安平郡王:“”

第三百九十五章 处置(一)

这一连串的诘问,一句比一句犀利,一句比一句冷凝。

安平郡王被怼得无言以对。

太子的面色也陡然变了。听到最后一句,神色更是阴沉之极。人的天性都是自私的。一想到自己也可能成为被谋害的目标,太子也没办法淡定了。

那一点惜香怜玉的心思,很快就化为乌有。

“此事非同小可。”太子阴沉着脸说道:“孤要亲自进宫一趟,禀明父皇。”

太孙立刻道:“儿臣陪父王一起进宫。”

打铁趁热,也免得夜长梦多,再生变故。

太子没有拒绝。

太子妃也张口道:“我也一起进宫吧!”

顾莞宁和太孙同时出言阻拦:“母妃还是别去了。”去了也只会添乱,还是老实在府里待着才好。

不过,实话当然不能实说。

夫妻两个对视一眼,由太孙亲自出言安抚:“府里出了这么多事,阿宁年轻识浅,还得母妃坐镇府中才是。”

太子妃原本有些不悦,被太孙这么一哄,顿时心情舒畅了,笑着点头应了。

安平郡王僵硬地跪着,心急如焚,却一时想不出什么法子拦下太子等人。

眼看着太子就要抬脚离开,安平郡王情急之下,一把拉住太子的衣襟:“父王,父王!儿臣求求你,饶于侧妃一命!她纵有再多的错,到底也是父王的枕边人。求父王从轻发落!儿臣给父王磕头了!”

说着,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紧接着又是第二个。

一个接着一个。

很开,安平郡王的额头就红肿了一片。可安平郡王还是没有停下磕头的动作,大有将额头磕破的架势。

太子眉头紧皱,沉声道:“阿启,孤暂且相信此事和你无关。不过,于侧妃绝不能轻饶。不管你磕多少个头,孤也不能放过于侧妃。”

说完,便转身离开。

安平郡王面色惨白,失魂落魄地跪在原地,眼中的泪水毫无知觉地滑落。

世上最令人痛苦的事,就是无能为力。

于侧妃豁出自己的性命,也要保全他。他也失去了任性妄为的资格。他只有谨慎小心地活下去,才能对得起于侧妃的一片慈母之心。

太孙俯下身子,在安平郡王耳边低语:“萧启,你做了什么,你我心知肚明。这只是开始!”

我的反击,才刚开始!

安平郡王遍体生寒,倏忽抬头看向太孙。

兄弟两个,四目相对。

一个满目恨意,一个目光平静。

太孙甚至冲安平郡王笑了一笑,像往日一般温和地说道:“二弟,我陪父王进宫。你在府里安分地待着,千万别冲动,做出什么不可挽回的事情来。免得于侧妃的一片心意付诸流水。”

说完,便站直了身体,不疾不徐地走了出去。

安平郡王全身无法抑制地颤抖起来,目光紧紧地盯着太孙的背影,心底的怨恨不甘愤怒绝望混合在一起,激荡不休,几乎快冲破胸膛。

萧诩!

我萧启对天立誓。总有一天,我要杀了你,为母妃报仇!

还有顾莞宁,我也绝不会放过你

“你是不是在想,以后定要杀了我们夫妻两个,为于侧妃报仇。”一个声音忽地响起,将他最隐秘晦暗的心思揭露无疑。

安平郡王全身一震,霍然看了过去。

顾莞宁漫不经心地看了过来,唇角掠起讥讽的笑意:“现在父王不在,你也不必装模作样了。于侧妃虽然心狠手辣,对你倒是一片慈母心肠。宁肯自己死,也不愿将你供出来。”

安平郡王用力地咬紧牙关,不让自己在顾莞宁面前失态。

泪水却自有主张,迅速模糊了视线。

顾莞宁的面容,出奇地清晰无比:“你们母子合谋毒害太孙,意图不轨,俱是十恶不赦的死罪。这一次算你侥幸,勉强留了条性命。不过,于侧妃是必死无疑。”

必死无疑

安平郡王再也忍耐不住,崩溃地哭出声来。

哭得撕心裂肺,哭得歇斯底里,哭得毫无仪态。

哭了片刻,安平郡王挣扎着站起身来,跌跌撞撞地往外走。

心神俱乱之下,他的左脚绊住右脚,猛地摔倒在地上。额角也重重地磕到了门板上,瞬间溢出了鲜血。

安平郡王仿佛麻木了一般,没察觉到疼痛,继续爬起来,往门外走。

脚步踉跄,背影凄惶,犹如丧家之犬。

太子妃见安平郡王这般模样,心中分外解气,恨恨地说道:“可恨于侧妃将罪责都顶了下来,我们又没确切的证据。不然,哪里容得他轻易逃脱。”

顾莞宁瞄了太子妃一眼,淡淡地提醒一句:“之前我已经说服父王,让他用言语诈出安平郡王的实话。如果不是母妃冒然出声,露了口风,安平郡王根本不知道于侧妃已经顶下了所有罪责。或许,这一次能将他们母子一网打尽。”

太子妃:“”

太子妃这才后知后觉地知道自己惹了祸,讪讪了片刻,才说道:“我当时也是气愤不过,才张口质问。哪里想到萧启竟这般精明狡猾!”

所以说,堂堂太子妃,混到这么惨的地步,也不能全怪太子无情无义。

这么多年来,如果不是有太孙护着,太子妃的位置早就被于侧妃取而代之了。

顾莞宁忍住继续吐槽的冲动,放缓了声音道:“萧启年纪虽轻,却狡诈多智,精明狠辣之处,比于侧妃犹有过之。此人不除,必成后患。”

太子妃一听这话,也有些心惊肉跳,下意识地看了顾莞宁一眼。

顾莞宁俏脸肃穆,眉眼间俱是森冷之意。

说句怂包的话,她这个做婆婆的,实在没什么威严,倒是对儿媳有些发憷。儿媳一板起脸孔,她就莫名地觉得心虚畏怯。

仿佛是她做错了什么事一般。

明明她才是婆婆啊!

明明她才是太子妃啊!

明明儿媳应该听她的才对啊!

太子妃一边在心中嘀咕,一边点头附和:“你说的有道理。只可惜,这次让萧启逃了过去。日后他说话行事必会加倍谨慎,只怕不易再逮住他的错处。”

第三百九十六章 处置(二)

顾莞宁眸光一闪,淡淡一笑:“于侧妃一死,萧启在府中再无人撑腰。父王也已对他生出疑心,皇祖父精明睿智,哪怕没有证据,也能猜到萧启做过什么。”

“以后,萧启将会活在众人猜疑的目光下,战战兢兢,惶惶终日。”

“到时候,就要看他的心性到底有多坚强,能撑多久了。”

太子妃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顾莞宁目光犀利,判断精准,说出口的话令人信服。

太子妃想到什么似的,又皱眉道:“贤妃娘娘是于侧妃的姨母,当年于侧妃嫁进府中,便是贤妃娘娘从中出力。此次他们父子进宫,只怕贤妃娘娘会从中阻拦,救于侧妃一命。”

别人不说,太子对孙贤妃感情甚深,孙贤妃一出马,难保太子不会心软。

顾莞宁哂然一笑:“母妃未免太过高估贤妃娘娘了。”

“一来,于侧妃亲口承认谋害太孙性命,又杀人灭口,居心歹毒,罪不容诛。以皇祖父的性子,绝无可能容忍。二来,皇祖母身为中宫,地位稳固。贤妃娘娘根本没机会出头说话。”

再说了,有太孙跟着一起进宫,太子哪里还有机会反悔保住于侧妃?

太子妃还是有些不踏实。

顾莞宁也不再多说,只微微笑道:“母妃就等着宫中的好消息吧!”

一切正如顾莞宁所料。

太子携太孙进宫,将于侧妃下毒未遂杀人灭口一事尽数禀报给元祐帝和王皇后。

元祐帝顿时勃然大怒,大发雷霆。

王皇后也为于侧妃的胆大妄为震惊不已。

元祐帝一怒之下,将太子也怒骂了一通:“朕早就给你提过醒。妻妾不分,内宅不宁,是乱家之根由。你宠爱那个于侧妃,冷落正妻。这才养出了于侧妃的野心,竟敢对阿诩下毒手。归根结底,还是你的过错!”

“万幸阿诩机智过人,早有戒心防备,否则,朕将痛失长孙。你这个糊涂虫,阿诩病重的时候,你还想扶持那个毒妇生的儿子。差点就遂了那个毒妇的心意!”

“朕一世英明,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一个不争气的东西!”

太子被骂的狗血淋头,面色如土,立刻跪下请罪:“父皇教训的是,一切都是儿臣的错!”

其实,身为一个男人,不免会被美色所迷,犯些不该犯的错。

譬如铁口铮铮的元祐帝,在十几年前曾宠信过一个美人。那位既美貌又有风情的美人,善歌善舞,妖娆妩媚,极受元佑帝宠爱,一时间宠冠六宫。

元祐帝沉迷美色,压根没想到这个美人竟是滇南王派来的奸细。

滇南王是元佑帝一母同胞的兄弟,深得已故皇太后的欢心,在朝中也颇为声望。久而久之,就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来。

如果不是年幼的太孙误食了有毒的点心,中毒的人就是元祐帝了。

元祐帝恼羞成怒之下,处死了美人,又将滇南王凌迟处死,滇南王府众人也无一幸免。一时间,血流成河。

自此事之后,元祐帝极少再偏宠哪一个嫔妃。对原配发妻王皇后倒是愈发敬重起来。

这段往事,太子当然清楚。不过,就是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绝不敢在此时揭了元祐帝的老底。只能憋屈地认错。

元祐帝怒骂一通之后,怒气总算稍稍平息。

太孙也跪了下来,一脸忧色:“大喜大悲大怒,情绪过激,都极伤身。孙儿请皇祖父顾念龙体,不要再为孙儿忧心生气了。”

元佑帝听了这番孝顺又体贴的话,面色稍稍缓和:“阿诩,你的病刚好没多久,快些起身。”

太孙执意不肯起来:“皇祖父若是不答应孙儿,孙儿就一直在这儿跪着不起来了。”

元佑帝好气又好笑,忍不住瞪了太孙一眼:“你也是娶妻成家的人了,这性子倒是没见沉稳,还敢在这儿和朕使性子。”

“都是孙儿不孝,惹得皇祖父总为了孙儿操心。”

太孙叹了口气,脸上流露出苦涩和黯然:“孙儿自问是一个好兄长,对二弟一直友爱忍让。对于侧妃,也算得上敬重。却没想到,于侧妃竟然这般恨孙儿。竟暗中下毒谋害孙儿的性命。好在二弟对这一切并不知情,否则,孙儿真是无颜再面对皇祖父了”

元佑帝目中闪过一丝冷意,淡淡地打断太孙:“是于侧妃贪念太重,心思恶毒,怎么能怪到你的身上。”

于侧妃做的这一切,安平郡王又怎么可能不知情?

也只有太子这个糊涂虫相信安平郡王的说辞了。

只是,太孙既然安然无恙,杀了于侧妃以作惩戒也就行了。也算是给安平郡王一个警告!如果安平郡王还敢生出不轨的心思

休怪他这个祖父狠辣无情了!

元佑帝看向王皇后:“皇后,这到底是家事,不宜宣扬,免得损了天家颜面。你赏一杯酒给于氏!对外就宣称于氏是急病暴毙。”

这是要给太子留几分颜面。

否则,于侧妃下毒谋害太孙的事一传开,太子府颜面何存?太子这张脸又要往哪儿放?

王皇后心知肚明,立刻应下了。

想到陪伴了自己多年的于侧妃即将殒命,太子心里涌起一丝不舍。只是,这一丝不舍,很快就被元佑帝的训斥冲淡了。

“经过此事,你在女色上也要收敛一二。免得被人算计为人所乘。”

太子满脸羞愧地应了:“是,儿臣一定谨遵父皇教诲。”

太孙略有些犹豫地张口道:“父王,处置于侧妃的事,是不是该和贤妃娘娘说一声?于侧妃到底是贤妃娘娘的侄女,忽然‘暴毙’,只怕贤妃娘娘会怪罪父王。”

元佑帝神色不善,瞄了太子一眼。

王皇后的脸色也有些微妙,口中却说得格外大度:“阿诩提醒的也有道理,本宫这就命人将孙贤妃召来,太子当面和孙贤妃解释一番。免得母子生了隔阂。”

太子心里顿时一紧,忍不住暗暗恼怒。

他确实想过要私下知会生母孙贤妃一声可这种事,怎么能当着元佑帝和王皇后的面说出口?

长子到底是无心还是故意?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处置(三)

不管太孙是有心还是无意,总之,王皇后凤口一开,太子只有俯首听令的份儿。不然,就不是他和孙贤妃母子生隔阂,而是他和王皇后“母子”不睦了。

太子忍着心里的怒气,恭敬地应道:“还是母后想的周全。儿臣一切都听母后的。”

王皇后和太子之间的关系素来微妙。

从礼法上来说,王皇后是太子嫡母,太子理当尊她敬她,听从王皇后的教导。

从感情上来说,太子和王皇后到底不是亲生母子。太子更乐意亲近孙贤妃,也在情理之中。

这样的“情理之中”,在元祐帝看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元祐帝冷冷说道:“这是太子府内宅家事,哪里轮到孙贤妃来指手画脚。皇后也不必这般贤惠大度,委屈了自己。”

然后,又冲着太子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通:“你既是称呼皇后一声母后,就该言行如一,打从心底里亲近尊敬你母后。孙贤妃虽是你生母,也不能越过皇后去。处置区区一个于氏,都要问过孙贤妃。孙贤妃若是不点头,你是不是就要留于氏一条性命?”

倒霉的太子只得再次跪下请罪:“儿臣绝无此意,请父皇息怒。”

“你有没有这份意思,你自己最清楚!”

元祐帝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目光如刀锋一般,在太子的脸上一点一点地刮过:“皇后立刻让人叫孙贤妃过来。今天当着朕的面,你好好和孙贤妃说道一二。朕倒要看看,你这个好儿子是怎么做的!”

太子觉得脸真疼!

此时也顾不得琢磨太孙此举的用意了,还是好好想想待会儿要怎么收场吧!

孙贤妃在宫中多年,消息颇为灵通。

太子府发生的事,刚传到她耳中,王皇后便命人传召她前去椒房殿。

一路上,孙贤妃蹙着眉头,思虑着能救下于侧妃的可能性有几分

虽然她也气恼于侧妃的手段狠辣。可众人皆知于侧妃是她的侄女。她这个姨母,若是连于侧妃的性命都保不住,也实在面目无光。

刚踏进椒房殿,孙贤妃就察觉到了气氛凝重。

元祐帝一脸愠怒,王皇后沉凝不语,太孙一脸无奈。

脸色最难看的,莫过于太子。

孙贤妃能在宫中安稳立足多年,自不是等闲之辈。一见这阵势,心里顿知不妙,打起精神上前给元祐帝王皇后行了礼。

元祐帝神色不善,冷冷道:“孙贤妃,太子有事要和你‘商议’。”

孙贤妃心里一紧,小心翼翼地应道:“皇上严重了。臣妾不过是一介妇人,见识短浅,殿下就是有事,也该和皇上皇后娘娘商议。臣妾不敢擅作主张。”

元祐帝冷笑一声,瞄了太子一眼。

这一眼,让太子心里直冒凉气,再也不敢犹豫,三言两语将事情的原委道来:“于氏做下这等大逆不道的错事,必须重重处置。希望贤妃娘娘勿怪。”

重重处置?

孙贤妃心里陡然一阵寒意,忍不住说了句:“于氏确实犯了大错,不过,她嫁给殿下多年,生儿育女伺候殿下,也算有些功劳。再者,处死于氏,安平郡王益阳郡主丹阳郡主又该怎么办?日后在府中,岂不是要被人轻视嘲笑?”

亲娘被处死,兄妹三个日后一定处境艰难。

当着元祐帝的面,太子哪里还敢再心软,硬着心肠说道:“贤妃娘娘此言差矣。于氏正是自恃有功,才敢对阿诩下毒手。若不处死,必成后患。而且,她的心思太过阴狠毒辣,不配为母。”

“阿启兄妹三个,有闵氏这个嫡母照顾,倒是比跟着于氏强多了。”

  如果觉得凤回巢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寻找失落的爱情小说全集凤回巢喜良缘秀色满园华裳六宫凤华十全食美念春归容华似美人多骄洛阳锦梦来运转秦画眉周小云的幸福生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