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寻找失落的爱情作品凤回巢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太夫人说道:“让她们三个进来吧!”

很快,吴氏便领着顾莞华顾莞敏姐妹两个走了进来。先请了安,然后殷切地问道:“婆婆今日身子可好些了?”

太夫人自嘲地扯了扯唇角:“一脚已经踏进了棺材,老天爷偏偏不肯收,又将我放了回来。现在能喝进汤药,饭食也能勉强入口,看来是死不了了。”

吴氏忙笑道:“婆婆这是福大命大,过了这个坎儿,至少能活到一百岁。”

太夫人淡淡一笑:“人生七十古来稀。我活了五十多岁,也算够本了。一百岁我是不敢想了,只要能撑到孩子们都长大成人,我也能安心闭眼了。”

顾莞华声音轻柔,目中满是诚恳的关切:“祖母可千万别这么说。我们都盼着您身体康健,长命百岁呢!”

太夫人对吴氏这个长媳好感有限,对庶出的长孙女顾莞华却颇为喜欢。闻言冲顾莞华笑了一笑:“好孩子,你一片孝心,祖母都知道。”

顿了顿,又看向吴氏:“行哥儿今年也有十六了。也到了该定亲成家的年龄。你心里可有打算?”

原来是为了顾谨行的亲事。

吴氏立刻打起精神说道:“不瞒婆婆,我心里确实有了一个合意的人选。”

“香姐儿是我嫡亲的娘家侄女,容貌品行都不错,在我身边养了几年,和谨行也颇为熟悉。姑表结亲也是常事。我正想着和婆婆商议一声,若是婆婆也肯,我便亲自回吴家和娘家嫂子说一声。”

吴氏的父亲曾在工部任侍郎,是正经的三品官员。吴氏身为吴家嫡女,嫁给定北侯府的庶长子顾淙,也算门当户对。

只可惜,吴侍郎在任上被查出贪墨渎职,元佑帝一怒之下,夺了吴侍郎的官职。吴家也因此败落。

吴氏的兄长才干平平,家里花了大把银子,给他谋了个五品的官职。如今领了一个闲散差事。

为了给女儿谋一个好前程,吴氏的兄长嫂子厚着脸皮将吴莲香送到了吴氏身边,显然就是打着亲上加亲的主意。

吴氏对自家侄女颇为偏爱,便也暗暗动了这份心思。反正高门嫁女低门娶媳,定北侯府的庶长孙娶吴家的嫡出孙女,勉强也说得过去了。

吴氏既是将这个打算说出口,当然早有盘算。

兄长嫂子巴不得和顾家结亲,只要她张口,断然没有拒绝的道理。至于太夫人,哪有闲心过问庶长孙的亲事,肯定会点头同意。

这次,吴氏却料错了。

太夫人不但没点头,反而皱眉责问:“行哥儿可是我们顾家的长孙,亲事岂能如此随意?香姐儿在我们侯府住了几年,她的性子脾气我也清楚的很。哪怕她是你娘家侄女,我也不会昧着良心夸赞她出众。”

“你趁早打消这个念头,给行哥儿另择一门好亲事。”

吴氏:“”

太夫人这一沉下脸,吴氏不怒反喜。

听这语气,太夫人分明对顾谨行的亲事颇为在意。

这意味着什么?

吴氏脑海中飞快地转起了各种念头,一边陪着笑脸说道:“婆婆教训的是,都是儿媳想的不够周全。谨行是顾家长孙,日后他的妻子也是顾家长孙媳。家世总得和顾家相配,德言容功也得样样出众才是。”

吴氏那点心思,太夫人看的清清楚楚。

她说这番话,显然是存着试探之意。

二房已经断了血脉,以后这爵位,少不得要落在长房。顾谨行虽无大才,却性情端方行事沉稳,好好教养几年,守住家业总不是难事。

顾莞华心思细密,温柔婉约。顾莞敏不算出众,胜在温驯听话。庶出的顾谨知也是个懂事听话的。

长房唯一让太夫人不满意的,就是吴氏。

不过,长幼有序。如今爵位既是由顾淙继承,吴氏身上也有了侯爷夫人的诰命。日后这内宅,少不得要慢慢交到吴氏的手里了。

第一百九十章 母子(一)

太夫人心里暗暗叹口气,口中淡淡说道:“行哥儿的亲事,我自会张罗。你暂且不用管了。”

吴氏既惊又喜,假意推辞道:“婆婆正在病中,应该安心养病才是,岂敢劳烦婆婆为孙辈的亲事烦心。”

有太夫人出面张罗亲事,顾谨行的亲事绝不会差。

太夫人将吴氏眼中闪动的光彩尽收眼底,不动声色地说道:“行哥儿是我的孙子,我这个做祖母的,操心他的终身大事也是应该的。只是,此事不宜操之过急。行哥儿成亲晚上一两年也无妨。”

这是要精挑细选,为顾谨行挑一个好的岳家了!

吴氏心中一阵狂喜,连连起身道谢,心里琢磨个不停。

太夫人为何忽然对顾谨行的亲事这般上心对长房这般看重?难道二房真的出了什么大事?

顾谨言忽然生了“怪病”,连夜被送到了普济寺。此事的前因后果,吴氏并不清楚,不知在暗地里揣测了多少回。现在想来,这其中必有蹊跷。

说不定,她一直朝思暮想日夜苦盼的喜事,就要落到长房了

“吴氏,我有些话要叮嘱你。”太夫人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吴氏不敢再分神,忙收敛心神应道:“请婆婆尽管吩咐,只要儿媳能做到的,绝不会推辞。”

太夫人定定地看着吴氏,半晌,才缓缓张口道:“沈氏病重,要静心养病几年,以后侯府内宅的事,得你多费心。方氏帮着你打理家事,该拿主意的事,就由你多斟酌。”

不等吴氏脸上露出惊喜,太夫人又继续说道:“不过,有一点你需记着。二房的事,一律都由宁姐儿做主,你不得插手,更不得私下探问。否则,你心中所想的好事就会成为泡影。”

“顾家可不止是长房二房,还有三房。”

太夫人深谙打一棍给一个甜枣的道理。

这一番软硬兼施,听得吴氏又是惊喜又是忐忑,哪里还有心思去过问二房的事,忙正色应答:“婆婆请放心,我这个做大伯母的,怎么会和侄女计较。二房的事,以后我也绝不会过问。”

太夫人目光一闪,随意地嗯了一声。

吴氏心里想的是什么,根本瞒不过明眼人。有点私心不要紧,是人总难免有些私心。只要吴氏能谨守分寸,日后再给顾谨行娶上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早日将内宅的事情交给孙媳就是了。

就在此时,三房夫妻两个也联袂而来。

顾海和方氏一起行礼问安。方氏态度恭敬一如往常,也不多话,只关切地询问了太夫人的身体情况,很快便住了嘴。

太夫人看着知情识趣的三儿媳方氏,心里不由得暗暗叹气。

若是由方氏接掌内宅,她哪里还用得着这般操心。

可惜,方氏再好,毕竟是三房的儿媳。当家理事,也没有跳过长媳的道理。

吴氏一脸暗藏的喜色,遮也遮不住。

顾海心思敏锐,隐约猜到了一二,故意笑着问道:“大嫂这般高兴,莫非是长房有什么喜事?”

吴氏哪里肯说,含糊地应道:“我正和婆婆商量着谨行的亲事呢!”唯恐顾海追问,又起身笑道:“我来了这么久,也该回去了。”

顾海冲方氏使了个眼色,方氏立刻笑道:“我送大嫂出去。”

待众人走了之后,太夫人又命丫鬟们都退下,然后对顾海说道:“兄弟三个当中,属你的资质最佳。阿湛死了之后,我其实犹豫过,想将爵位传给你。只不过长幼有序,这才让阿淙承袭了爵位。”

“现在,二房这般情形,你也都知道了。以后这家业,也只能传给长房。只是委屈了你。”

说着,长长地叹了口气。

顾海却格外坦然:“母亲这么说,儿子委实愧不敢当。就连天家立储,也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二哥战死沙场,理当由大哥承袭爵位。再论下一辈的男丁,谨行也是居长。这爵位,不传给长房,难道还要传给三房不成?”

“如果乱了长幼次序,又将长房置于何地?将祖宗的法度置于何地?母亲这么做,才是正确的决定。儿子心中,绝不会有半点怨言。”

顾海对太夫人十分敬重,不仅是因为太夫人本身的威仪和嫡母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太夫人处事公正,对庶出的两个儿子也精心教养。

不然,身为一府主母,多的是让孩子夭折的法子。何来今日的顾海?

而且,太夫人早已将顾家的私兵尽数给了他。顾家在暗中的家业也都在他手中。甚至比明面上的家资更丰厚。

太夫人待他这么好,他还有什么理由怨怼!

太夫人见顾海一脸坦荡,心里也颇觉欣慰,低声道:“你能这么想,我这个做母亲的,也没什么遗憾了。”

这一场惊天变故,令太夫人大伤元气,头上多了许多白。

看着满头银丝的太夫人,顾海心里一酸,又不知该如何张口安慰。

最令太夫人伤心的,不是沈氏的不贞,而是顾谨言的身世。

这份伤痛,不能诉之于口,不能公之于众,只能默默地咽在心里。还得留下沈~氏那个贱妇的性命。

气氛一时沉闷了下来。

太夫人不愿沉溺在伤心里,很快振作起来:“老三,如今你大哥在边关打仗,这府里的大事也只有靠你了。内宅的事不用你多操心。吴氏虽然有些盘算,却没什么城府,心思也算浅薄。有我在,她休想翻出风浪来。”

“还有沈氏,既然杀不得,就将她一直关在荣德堂里。直到老死!她爱喊叫爱疯都由着她去。”

顾海下意识地说了句:“她若是一意寻死怎么办?”

沈氏死不足惜,顾莞宁却得守上三年的母孝。还得担上克父克母的名声。

如果不是顾忌这个,沈氏哪里能活到今日。

太夫人挑了挑眉,冷笑一声:“你这么想,未免太过高看她了。她这种人,只要活着一日,就觉得还有翻身的希望,哪里舍得轻易寻死。”

第一百九十一章 母子(二)

这倒也是。

顾海点点头:“母亲说的是,她想死早就死了。”

沈谦就死在沈氏面前,沈氏再伤心也没舍得殉情。以后更不可能主动寻死。

太夫人嘴唇动了动,似想问什么,却又没张口。

顾海心中了然,低声道:“母亲是想问阿言吧!”

虽然顾谨言不是顾家的血脉,可太夫人亲眼看着他长大,疼爱他多年,感情深厚,岂能在短短几日里全部忘掉?

太夫人神色复杂,许久,才叹了口气:“罢了!宁姐儿一定会安顿好阿言,我也不必过问了。”

顾海要比太夫人冷静理智多了,淡淡说道:“宁姐儿让人送他到普济寺里住下,拜了慧平大师为师,做了俗家弟子。慧平大师精于佛法,医术也颇为精通,学识渊博。有他细心教导,绝不弱于任何名师大儒。”

“我们留他一条性命,又为他安排了这样的身份,让他正大光明地活在世人眼中,已经对他仁至义尽了。”

慧平大师身为一个钻研佛法的高僧,学识再好,对科举考试却不精通。顾谨言跟在慧平大师后面,能学到许多东西,却也断绝了科举之路。

顾家可以留顾谨言性命,让他衣食无忧地活着,却绝不会让他再有踏入仕途的机会。

太夫人默然片刻,才道:“以后每年捐给普济寺的香油钱,再多一倍吧!”

顾海点了点头。

太夫人定定神,又问起了沈家:“沈家那边,你打算如何处置?”

顾海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冷然道:“沈家人明知故犯,其心可诛。看在莞宁的份上,不便对沈家赶尽杀绝,不过,必须要狠狠地给沈家一个教训。这点小事,母亲就不必操心了,都交给我吧!”

顾海在三兄弟中,年纪最小,论天资却是最出众的。行事果决,缜密狠辣,有他出手对付沈家,太夫人也确实无需忧心。

太夫人执掌侯府中馈多年,自然不是那等心慈手软之辈,闻言淡淡道:“好,此事就交给你。”

“记着,将事情做的隐秘些。别被外人看出蛛丝马迹。”

忽然出手对付亲家,实在惹人疑心。绝不能让外人察觉到不对劲。

顾海应道:“这是自然。”顿了顿又说道:“我听方氏说,今天上午,太孙殿下特意来探望母亲。”

提起太孙,太夫人原本紧绷的神情顿时和缓了几分,眼角眉梢也有了些许笑意:“是。我还是第一次见太孙,他比我想象中的更优秀,撇开身份不论,也是千里无一的出色少年。”

顾海身在朝中,曾和太孙有过几面之缘,对太孙的了解,远胜过太夫人。

听到这番话,顾海笑了起来:“母亲说的是。太孙殿下天资聪慧,过目不忘,虽然年少,却谦和有礼,胸襟过人。皇上对他十分器重宠爱。朝臣们对太孙殿下的印象也颇佳。”

又压低了声音说道:“太子殿下才干不算出众,又贪恋女色,沉迷炼丹之道。皇上对太子颇有些不满,如果不是因为太孙一直从中周旋,只怕太子殿下的位置早就岌岌可危了。”

太夫人顿时耸然动容:“情势真有你说的这般严峻?”

顾海正色道:“如此要紧的事,我岂敢随口枉言。这些事,举朝皆知,无人敢明着说,最多是私下议论几句罢了。”

太夫人忽然想到了顾莞宁曾说过的那些话,神色顿时异样起来。

太子才干平平,不得圣心。

会不会有藩王因此生出异心,动了夺储的心思?

顾莞宁命人暗中盯着齐王府和齐王藩地的动静,到底是杞人忧天多此一举,还是有先见之明?

太夫人和顾海对视一眼,神色俱都凝重起来。

显然,两人都想到一起去了。

“老三,宁姐儿再聪明,毕竟还是个待字闺中的姑娘家,这些朝堂上的事,她肯定是不懂的。”太夫人低声道:“她派出去的暗卫,还是由你来掌管的好。”

一个十三岁的闺阁少女,闲来无事弹琴下棋打时间,或是女红刺绣,或是读书作画,都不算稀奇。

顾莞宁对这些不感兴趣,对朝政却如此敏锐犀利,甚至大胆到暗中派人调查齐王父子。真不知该说她什么是好了。

这件事,自家人心中有数就行了,万万不能传到外人的耳中。

否则,外人会怎么看顾莞宁?

事多反常即为妖!身为女子,太过聪慧敏锐大胆,未必是件好事。对顾莞宁的声名也大大不利。

和聪明人说话,无需说的太过直白。

顾海显然听懂了太夫人的言外之意,立刻低声道:“母亲说的是。这些事自有我来操心,莞宁只要安心地做她的侯府二小姐就行了。”

太夫人眉头略略舒展开来。

顾海目光微闪,意味深长地笑了一笑:“其实,莞宁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她做的再多,也不如嫁一个如意郎君。”

太孙如此优秀出众,又对顾莞宁钟情。顾莞宁若能嫁给太孙,也是她的福气。顾家也能因此更进一步。

一举两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太夫人没有装作听不懂,低声叹道:“不瞒你说,我原本属意的是齐王世子。我一直觉得,他们两个两小无猜一起长大,情分不同旁人,以后结成夫妻,是天造地设的良缘。”

“偏偏宁姐儿不知何故,死活不肯,我也只得歇了这份心。”

“现在看来,太孙殿下确实对宁姐儿一片真心。今日登门探望,对我这个老婆子格外有礼。宁姐儿性子太过执拗刚硬,身为女子,不免失了几分柔顺。太孙殿下却是个雍容温和的性子,宁姐儿若是嫁给太孙,倒也格外合适。”

顾海深以为然,然后笑着打趣:“母亲除了夸赞过齐王世子外,还从未这般夸过别人。看来,太孙殿下今日的表现,颇令母亲满意。”

太夫人也笑了起来:“是啊,堂堂太孙,在我面前执晚辈礼,对我恭敬有加,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第一百九十二章 父子(一)

身为太孙,明明可以求皇上圣旨赐婚,便能心想事成。却因为顾虑顾莞宁的感受,选择了另外一种做法。

这样的诚意,连她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婆子都感动了。顾莞宁又岂会无动于衷?

这丫头,一定是心绪纷乱,所以才找借口躲回了依柳院,不肯来见她。

顾海见太夫人的笑容里多了一丝促狭,笑着问起了缘故。

太夫人便将顾莞宁躲回了依柳院的事说了一遍。

顾海失笑不已:“莞宁那丫头,性子真是和二哥如出一辙,倔的不得了。”顾湛当年可不就是这个脾气?

一想起死去的顾湛,太夫人目中一片黯然。

顾海暗暗后悔失言,忙又扯开话题:“既然祖母对太孙殿下也赞誉有加,不如就应下这门亲事。能做太孙妃,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辱没莞宁了。”

何止不是辱没。满京城的闺秀,不知有多少巴望着太孙妃的位置。傅阁老的嫡长孙女和林祭酒的嫡女,俱都虎视眈眈呢!

太夫人没说话。

顾海又试探着问道:“莞宁不肯嫁给太孙,莫非是另有意中人?”

太夫人也不瞒着他:“宁姐儿和我提起过罗家小子。”

顾家和罗家只隔了一道墙,顾海对罗霆自然是熟悉的,闻言不以为然地说道:“罗霆那小子,生的倒是俊朗,性子也爽快随和。不过,罗家和太子府怎么能相提并论。罗霆再好,比起太孙也是远远不及的。”

“莞宁到底还小,凡事想不明白。终身大事,还是由母亲拿主意才是。”

太夫人却淡淡说道:“我知道你是为了顾家着想,所以才想促成这门亲事。”

“太孙虽好,也得宁姐儿肯嫁,才是一桩好姻缘。我们顾家能在大秦立足,靠的是对朝廷的忠心和赫赫战功。若能成为后族,当然是锦上添花的喜事。却也无需为此弯身折腰。”

“我们顾家,还没到要靠嫁女儿才能存活的地步。”

顾海脸上微微一热:“母亲说的是。是我太急功近利理所当然了。”

太夫人点到即止,并不多说。

沉默了片刻,顾海才张口问道:“罗霆既是对莞宁有意,为何不见他登门来探望?”

太夫人病倒在床榻上,前后加起来也有数日了。罗家人不可能毫不知情,却一直没准罗霆登门来探望,就连罗芷萱也没露面。

这态度

太夫人目光微闪,声音依旧平静:“罗恒之此人,性情方正,最重礼数。行事也颇为谨慎小心,既是知道了太孙的心意,只怕未必有勇气和太子府较劲。”

顾海想到隔壁那位谨小慎微的罗尚书,不由得哂然一笑:“真不知道以罗恒之的性子,怎么会生出罗霆这般活泼跳脱的儿子来。”

母子两个又闲话了许久,顾海才告退。

出了屋子后,一直等在外面的方氏才迎了上来,温柔地低笑道:“我也进去告退一声吧!”

“不用了,母亲说了半天的话,已经倦了睡下了。”顾海冲方氏一笑,俊美的脸孔瞬间闪出炫目的光华,顺手拉起方氏的手:“我们先回去,明日你再过来给母亲请安。”

方氏脸颊微红,柔声应了。

罗府。

年近四旬的罗尚书,面白无须,脸孔英俊,即使在家中,依旧穿戴得十分整齐,一根丝都不乱。

罗尚书正板着脸孔,张口训斥罗霆:“真是胡闹!婚姻大事,自应听从父母之命。岂能由着你任性妄为。”

“太孙殿下特意为你说情,我才允你从国子监里退学。这些日子,我见了林祭酒,一张老脸都觉得火辣辣的。幸好太孙殿下张口,为你在刑部里谋了一个像样的差事,你勉强也算有了前程。”

“这都是太孙殿下所赐。你不思报答,反而要和太孙殿下争抢亲事。你扪心自问,这么做,你对得起殿下吗?”

一直低着头的罗霆,猛然抬起头来:“爹,你这么说我不敢苟同。”

“太孙殿下对我有赏识之恩,有朋友之义。我感激他,也乐意和他亲近。不过,这绝不代表我就会将顾妹妹拱手相让。”

一番慷慨激昂的话,只换来罗尚书面无表情的五个字:“总之,我不准。”

罗霆:“”

这些日子,父子两个为此事已经争执了不下数回。

每一次,都以罗霆吃瘪而告终。

有这么一个威严又固执的父亲,做儿子的很难拗得过。

罗霆退而求其次:“提亲一事,暂且不急。我和顾妹妹年龄都不大,等上一两年也无妨。不过,太夫人病了,总得让我和妹妹一起去探望吧!我们两家是通家之好,知道太夫人病了却不去探望,未免失了礼数。”

罗尚书淡淡地看了他一眼:“你当是我老糊涂了吗?你到底想去探望太夫人,还是想去探望顾莞宁?”

罗霆:“”

罗霆心浮气躁,一直死死压抑着的愤怒和不满,终于倾泻而出:“说到底,你就是怯懦,唯恐惹恼了太子府。不肯为我登门提亲也就算了,连去顾家探病都不敢!”

罗尚书听得面色铁青:“混账!你胆敢这般和我说话!”

多年积威,罗霆对罗尚书一直有些敬畏。

换在平日,罗尚书一怒,罗霆立刻就噤若寒蝉老老实实不敢吭声了。

这一回,罗霆却是忍无可忍,耿着脖子据理力争:“我说的都是实话,为什么不能说!爹,你要是坚决不肯同意,我也无话可说。不过,我这辈子除了顾妹妹谁也不娶。你就等着看我打一辈子的光棍吧!”

回答罗霆的,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啪地一声脆响!

罗霆的左脸上浮起五道鲜红的指印!

罗霆不敢置信地看着罗尚书。

自小到大,他不知挨过多少次打。书房里的戒尺打断了一把又一把,手心被打肿是家常便饭,背上被抽出淤痕也是常事。

然而,被扇耳光还是第一回!

罗尚书脸上没太多表情,眼中似有些悔意,却什么也没说。

第一百九十三章 父子(二)

父子两个无言对峙了片刻。

罗尚书沉声道:“我打你这记耳光,是让你清醒一点。”

“你给我听好了,这门亲事,绝无可能。你趁早死了这份心。玉姐儿容貌出众,性情娴雅温柔,我已经和你娘商议过了,很快就会为你去杨家登门提亲。”

罗霆听到最后一句,面色已经全然变了:“爹!”

“你什么都不用说了。”罗尚书面无表情地说道:“我已下定决心,此事就这么定了!”

罗霆一颗心直直往下沉。

他很清楚自己亲爹的脾气。既然是这么说了,就再也不会心软退让。

  如果觉得凤回巢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寻找失落的爱情小说全集凤回巢喜良缘秀色满园华裳六宫凤华十全食美念春归容华似美人多骄洛阳锦梦来运转秦画眉周小云的幸福生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