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书农小说网友上传整理寻找失落的爱情作品喜良缘全文在线阅读,希望您喜欢,记住本站加入收藏下次阅读。

沈长安立刻出言附和:“是啊,我也听到了不少流言,说什么的都有。有些更离谱的,已经在传皇上天命不久,很快就要将皇位传给三皇子了。”

好在是家宴,不然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即使是学一遍,也是十分不妥当的。

顾弘的眉头皱了起来:“这些流言我也听说了,确实有些不对劲。按理来说,流言传过一阵子就该平息了。可这一次却延续了几个月之久,确实不能在等闲视之。”顿了顿,又叮嘱顾熙年:“熙年,你若是见了太子殿下,一定要记得提醒他一声。得尽快把这些流言平息下来。不然,若是传到了皇上的耳中,可就不妙了!”

…要的就是传到皇上的耳朵里。

顾熙年笑着应了一声,若无其事的扯开了话题。叶清兰正巧看了过来,夫妻两个对视一眼,有默契的决定回去之后再详谈。

回去之后,第一件事是看看孩子。奶娘们照顾的十分用心,孩子已经洗的干干净净睡着了。叶清兰在孩子嫩乎乎的小脸上亲了一口,然后才去了净房。

顾熙年先来了一步,已经脱光了衣服坐在宽大的澡桶里了。

热气袅袅中,那张俊美的脸悠然自得,光滑平坦的胸膛若隐若现。好一幅美男出浴图!

叶清兰虽然见惯了这样的画面,可每次看到,还是忍不住要感慨一声:一个男人生成这样,实在有些过分!

顾熙年似乎心情很好,慵懒的挑眉:“一起?”

叶清兰笑着啐了他一口:“我才不和你一起洗。每次都动手动脚…弄的满地都是水。又要被她们几个取笑。”话是这么说,身体却自动自发的走了过去,用木勺子舀起水,轻轻的倾泻在顾熙年光裸的背上。

顾熙年舒服的轻叹一声,微微闭上眼。

叶清兰低声问道:“已经过了几个月了,这个局也该开始收网了吧!”

顾熙年睁开眼,淡淡的说道:“皇上的耳目比你我想象中都要灵通的多。之前没有过问,是因为流言都围绕着太子本人。可现在,流言已经触及到了皇上的尊严。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皇上应该很快就会起疑心了。”

皇上生性多疑善猜忌,绝对容忍不了这样的流言。

叶清兰脑海中灵光一闪,忽的想到了什么:“我记得你以前和我说过,皇上今年会生一场重病,只拖延了半年左右就归天了。如果照这样算的话,是不是很快就该有症状反应了?”

皇上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再听到“天命不久即将传位于三皇子”的传言,又会是何等反应?或许,这才是这一局中无人能堪破的一点!也是最巧妙的一点!

顾熙年赞许的看了她一眼:“你猜的没错。这一计到底效果如何,再等上一个月就知道了。”

630

边关战事平息,朝堂内看似风平浪静,可在这份平静下,分明又波涛暗涌,似乎酝酿着一场狂风暴雨…

半个多月后,传来了皇上龙体欠安的消息。再过了几日,连朝会也暂时停了。一切政事都交由内阁几位大臣打理。太子顺理成章的代理朝政。太医署里的所有太医都被留在宫里给皇上诊治。看这架势,皇上一日没好起来,这些太医是一天都不能离开皇宫了。

皇上的病情到底如何,也成了诸多朝臣关注的焦点。更有些心思灵活的,已经开始暗中做起了小动作,开始盘算着若是皇上一病不起,也该上书奏请传位了…

皇宫里也是一片低气压。

这些日子,妃嫔们每天都来请安,也有跃跃欲试想来伺候皇上起居的。都被顾皇后一一拦下了。顾皇后放下一切宫务,坚持亲自照料皇上的身体。说是亲自照料,绝对是一点都不夸张。就连熬好端来的药,顾皇后也会亲自尝过了,再伺候皇上喝下。

人在病中,难免都要比平时脆弱,也比平日易受感动。顾皇后衣不解带半步不离的伺候着,皇上就算是铁石心肠,也被顾皇后这番举动感动了。被多疑善忌快折腾光了夫妻结发之情,又有了回暖的趋势。

这一日,顾皇后照例像往常一般端来了热腾腾的药,自己先喝了一口,过了片刻觉得没有异样,才细心的喂皇上喝药。

皇上看着面容憔悴的顾皇后,忽的叹道:“皇后,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顾皇后动作一顿,眼中闪过一丝水光:“皇上说这些,可真是和臣妾见外了。往大了说,您是一朝天子。身系天下安危。往小了说,您是我的夫君。我伺候您。那是做妻子的本分。”

这两句话虽然有些肉麻,听到一病不起的皇上耳中,却是说不出的顺耳。对皇后的称呼也改了:“薇娘,你也要多保重身体。若是朕好起来,你却又再病倒了。这皇宫里可就缺了主心骨了。”

顾皇后却笑道:“只要皇上龙体康复,让我折寿十年,我也心甘情愿。”

要不怎么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呢?皇上听到这样的话,面色顿时柔和了不少,正要说什么,外面忽然传来了太监的禀报声:“启禀皇上,贵妃娘娘来给您请安了。”

皇上的面色却淡淡的。随意的吩咐道:“她的心意朕领了,不过,朕躺在床上,没力气说话。让她先回去吧!”

那太监忙应了一声。心里暗暗唏嘘。圣心难测,果然不假。当年郑贵妃是何等的受宠,就连皇后娘娘也不放在眼底。可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郑贵妃却江河日下,想见皇上一面都不易了。

在外苦苦等候的郑贵妃,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的失望就不用说了。强撑着不在一众太监宫女面前表露出来,若无其事的转身走了。在回到寝宫之后,却气的将一套最喜欢的茶杯摔的粉碎。

当天晚上,三皇子进宫探视皇上的病情。顺利成章的在郑贵妃的寝宫里住下了。母子二人私下到底商量了什么,外人自然一概不知。

顾皇后知道此事之后,意味深长的笑了笑。命人悄悄送了信给太子。

皇上病倒在龙榻上,太子每天代理朝政,忙着和一众大臣打交道,忙着学习处理各种政事,也着实忙碌。不过,即使如此,也依然坚持每天都去探望皇上。

这一天进宫后,太子照例又恭敬的给皇上请安问好。皇上在病中恹恹无力,思绪却依然清明,指点了太子一番:“…身为天子,最重要的是用人之道。朝中上下这么多琐碎的事情,都得靠着臣子们去打理。凡事都过问是不可能的。不过,绝不能因此就被蒙蔽成了糊涂虫。所以,重要的奏折一定要亲自过目朱批…”

太子恭恭敬敬的听着,顺便将心里的一些疑问提出来,皇上也不再像往日那般揣着明白不吭声了,反而尽心极力的指点太子应对之道。

其中微妙的变化,太子的感受自然是最深刻的,心里涌起苦尽甘来的喜悦。不过,他很小心的没将这份喜悦流露在脸上,而是露出了欲言又止的神情。

皇上见状问道:“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还没说?”

太子犹豫片刻,似乎要说什么,却又改了主意,笑着否认:“没什么,父皇身体有恙,安心静养要紧。朝里的事情就不用烦心了,儿臣一定会竭尽全力把事情处理好。”

皇上对太子的性子脾气太熟悉了,一看就知道他一定有什么忧心的事情瞒着没说。立刻追问道:“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太子见瞒不过去,只得低声说道:“儿臣本不想用这些小事打扰了父皇养病。只是近来京中谣言流传的太厉害,甚至有些大逆不道的话…”顿了顿,话锋一转:“儿臣已经命人去彻查此事,一定会早日追查到是谁在背后兴风作浪。父皇不用忧心!”

接下来再追问,却是半句都不肯多说了。

皇上当时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待太子走了之后,却立刻暗中命人去调查此事。

当天晚上,太子府的书房里。

“你是没看见,当时我说了几句之后,父皇的脸色立刻就变了。”太子一脸兴奋的对顾熙年低语:“听说,我走了不久,父皇就召了人过去问话。这一局设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从布局的那一天开始,到现在有三四个月了。太子自认很有耐心,可也等的心浮气躁了。

顾熙年却比太子要冷静多了,低声说道:“既然皇上有了动作,不出两天,大概就会再次召你入宫仔细询问。你到时候可要演好了,千万别露陷。”

太子不假思索的说道:“放心吧!我早就准备好了。只要父皇张口问,我先咬住了什么也不说。等到最后再哭诉几句。保准不会让父皇生出疑心来。”

先咬住什么也不说,是为了展现身为太子和兄长的仁厚和体恤皇上身体的一片孝心。这样也能在最大程度上释去皇上的疑心。

顾熙年点点头说道:“一切都布置妥当了。下面就耐心等着吧!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次三皇子铁定会触怒皇上。”

如果皇上一怒之下,让三皇子就番离开京城,那就再好不过了。

太子和顾熙年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又低声商议了一番。

不出两天,负责此事的侍卫就将调查的结果呈到了皇上面前。

皇上看完之后,脸都气的黑了。也顾不得还在病中,立刻就下床来回踱步,冷笑数声:“好,真是太好了!朕果然生了个好儿子!”

待在一旁的心腹太监和侍卫俱都不敢吭声,一起低下头。皇上的心情显然十分的不妙,这个时候插嘴无疑是自寻死路。

过了片刻,皇上的心情总算平静了一些,淡淡的吩咐一声:“传朕的口谕,命太子立刻入宫觐见。”

口谕传下去不到两个时辰,太子便进了宫。

皇上单独召见了太子问话,到底说了无人知晓。只有站在外面的太监隐隐约约的听到了里面传来太子哽咽的声音。心里虽然好奇,却不敢凑过去细听。皇上今天可是动了真怒,这个时候再往前凑,那才是老寿星吃砒霜嫌命太长。

屋里,太子跪在皇上的床边,满脸热泪:“父皇,都是儿臣不孝,不该在您面前提起这些事,惹得您动了怒。”

皇上虽然愤怒,却还没到失去理智胡乱迁怒的地步:“这些事都是你三皇弟做下的,你也深受其累,与你又有何干?”

太子心里暗爽不已,面上却还是愧疚自责的表情:“是儿臣无能。虽然做了太子之位,却才能平庸。三皇弟对我不满,也是难免的…”

皇上冷哼一声:“才能平庸不平庸,不是他说了算。朕倒是觉得你心地仁厚,有太子风范。以前是朕看走了眼,以为他比你强一些。现在看来,他根本就是个不忠不孝胆大包天的东西,这样的人也想觊觎皇位,简直是可笑!”

骂的太好了!继续再骂吧!

太子没有再为三皇子求情。说的太多了,过犹不及,反而让人觉得虚情假意。所以,他就维持着一副痛心疾首的神色,听着皇上怒骂三皇子。心里却暗暗冷笑,赵璋啊赵璋,我看你还能得意多久!

第二天,三皇子就被召进了宫里。

皇上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榻上,目光冷然。即使是在病中,那份气度和威压还是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三皇子心里一个咯噔,隐隐有了不妙的预感。果然,还没等他请安,皇上的怒意就席卷而来:“朕果然是生了个好儿子!”

三皇子的身体完全是自动自发的反应,立刻跪下请罪:“请父皇息怒!”

“息怒?”皇上冷笑一声:“你让朕怎么息怒?朕来亲自问你的话,你今天若是胆敢有半个字虚假,朕立刻就让你领着郑贵妃去番地。从此再也不准回京!”

631

三皇子不敢置信的抬起头:“儿臣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竟惹的父皇动了这么大的火?”

皇上面色深沉,眸中精光乍现,冷冷的问道:“你大皇兄府里的事情,是怎么传遍京城的?”

三皇子没有停顿,毫不犹豫的应道:“大皇兄府上的事情,儿臣不知。”

“到底知不知情,朕相信你心里最清楚。”皇上的脸色愈发冷凝,细细看去,眼中除了怒火之外,还有一丝淡不可察的失望。

这么多年的器重和偏爱绝不是假的,可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对三皇子更加的失望。这种失望里,还掺杂着一些看错了人的后悔和愤怒。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他的情绪愈发激动,说出口的话也分外的尖锐起来:“赵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你真以为你做过的事情,朕就半点查不到吗?”

三皇子心里一颤,知道这一次自己又失算了。

本想着借助谣言的攻势让太子府上下人心不稳,最好是让父皇也看清太子软弱无能的真实面目。三皇子甚至美滋滋的暗中盘算过。要是父皇一气之下就废了太子,改而立他为太子,那就再好不过了…

他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尾。

父皇确实很愤怒,可这怒气却不是冲着太子,而是冲着他来的!

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三皇子只觉得心头一口血蠢蠢欲动,别提多憋屈了。这种憋屈的感觉,和上一次在御书房里的遭遇相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上一次是猝不及防不敢置信,这一次却更令他心惊胆颤。因为这些谣言的始作俑者确实是他,所以他根本没有争辩的勇气…

皇上对自己的儿子实在太了解了,见他是这副反应,心里的失望排山倒海而来,几乎无法控制心里汹涌的情绪:“朕天命不久即将传位的流言,也是你让人传出去的吧!”

三皇子一惊。抬起头来:“父皇,儿臣绝没有让人传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请父皇相信儿臣!”

这个指控,可比刚才那个严重多了。

他和太子之间争斗的再厉害也不算过分,毕竟是兄弟之间的事情。可一旦牵涉到父皇,那可就是忤逆不孝了。更何况,这其中还有“天命不久”此类诛心的话!如果他真的做过这些事也就罢了,可关键是。他根本就没做过这些事。听到这样的指控,吐血的心都有了。

三皇子这么一想。心里愈发惊慌无措,急急的张口辩解:“我承认,皇兄府上的流言确实是我让人散出去的。也暗中找了人编成段子在茶楼说书。不过,我从没有让人说过父皇半个字。那些流言一定是有人暗中陷害于我,一定是这样!父皇,你一定要相信我!”

说到后来,三皇子声泪俱下,泣不成声。

皇上久久的注视三皇子,锐利的目光似要看透他所有的伪装。虽然一句话都没说,可这样的沉默。却更令人心寒。

三皇子依旧跪在地上哭泣不休,心里却一片冰凉。他太了解自己的父皇了,这样的反应,说明是真的起了疑心…

身为帝王,多疑善忌也是难免。就连自己亲生的儿子也不能尽信。若在以前。皇上大概不会将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上。可现在,他心里的天平早已倾向了太子这一边,再看三皇子也没以前那么顺眼了。偏偏在病中又听到了这样诛心的流言,他岂能不动怒?

三皇子的声泪俱佳,在皇上眼中,也就成了欲盖弥彰装模作样。

皇上终于张口发话了:“璋儿,你也老大不小了,如今成了家也有了儿女,不宜在京城久住。朕会下旨,赐你番地,你回去打点准备一下,准备去番地吧!”

这些话,相当于宣布“皇位你就别再想了乖乖的离开京城吧”!

三皇子虽然隐隐有了预料,可在亲耳听到这番话的刹那,全身都僵硬了。彻骨的寒意从心底蔓延到了指尖,头脑一片空白。

看着三皇子不敢置信一脸的惨白,皇上心里有一刹那的动摇。

眼前这个儿子自小就很得他的欢心,比起太子,他更偏爱三皇子。看到三皇子这副样子,他这个做父亲的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可身为天子,家事就是国事。有时候行事不能只凭一己的偏好。

这些铺天盖地的流言背后,或许并不只是三皇子一个人的“功劳”。可皇上已经不想再去深究了。皇位只能传给一个人,既然选定了太子,就要为太子继承皇位扫清障碍。以前不用着急,可现在他一病不起,或许正如流言中所传的那样天命不久了。也该为太子考虑了…

所以,三皇子非就番不可!

“父皇,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三皇子实在太不甘心了,竟没有谢恩,倔强的跪直了身子:“论才干,我比平庸的皇兄强的多。论计谋论手腕,我自认都不输给他半分。唯一输给他的,就是出生比他迟了两年。为什么父皇连个机会也不给我,就直接把我判出局?”

如果把皇位之争比喻成一盘旗,京城无疑就是棋盘。他和太子各执一子,争夺不休。虽然他呈了败势,可还有一拼之力。皇上让他离开京城,无疑是连博弈的机会也不打算给他了…

皇上看着满眼不甘愤怒的三皇子,缓缓说道:“你错就错在太过自负,也太过胆大。你说的没错,论才干,你确实比太子更甚一筹。如果论心狠手辣,他更是远不及你。可他有一点,却是你永远也及不上的。那就是仁厚!”

三皇子也豁出去了:“要做帝王,最忌讳的就是心慈手软。父皇就不担心,将来这江山会败落在皇兄的手里?”

皇上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冷了几分:“朕刚才还少说了一句。你还输在太过狂妄没有自知之明。你口口声声说你比太子强的多,可在朕看来,太子有知人之明和用人的度量。他或许没有开辟疆土的野心,可守住这天下太平却是足够了。”

不等三皇子反驳,皇上又淡淡的说了句:“太子登基,大概能容得下你偏安一隅做个富贵安乐的藩王。若换了是你,你能容得下你皇兄吗?”

…当然容不下!以他的性子,绝对是宁可错杀不能放过,绝不留下任何隐患。

三皇子也是骄傲的,不屑于在这样的事情上说谎,抿紧了唇角不说话。

皇上心里的些微波动和遗憾不舍也都尽数收拾了起来,淡淡的说道:“你先回去吧!过几日朕会颁圣旨。”

三皇子忽的笑了,笑容里满是自嘲和苦涩:“儿臣谢父皇恩典。”深深的一跪到底,然后起身离开。身影决然,却又透着说不出的萧索和颓然。

可至始至终,三皇子也没有回头看一眼。自然也没看到他离开的那一刻,皇上的眼中闪过一丝水光。

虽然还没正式下旨,可皇上即将赐三皇子番地并且让三皇子就番的消息,却像火势般迅速的蔓延开来,很快就传遍了皇宫内外。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三皇子和太子的储位之争,已经有近十年之久。以前一直是三皇子占上风,这两年来情势有所逆转。明眼人都能看出圣心所向。可谁也没料到,这一天会来的如此之快!

太子一党人心大振,个个拍手称快。三皇子一派却惊慌失措,纷纷去三皇子府上探听消息。三皇子府却紧关大门,谢绝所有来客。这样的态度,无疑证实了这个消息确实是真的。

一时之间,三皇子一派的所有官员都人心惶惶。

郑国公府上下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其实,郑国公父子早就隐隐料到了这一天,也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可等这一天真正来的时候,依然心惊胆颤。父子两人在书房里相对无言,沉默许久,郑国公才叹道:“三皇子这一走,贵妃娘娘在宫里的处境只怕愈发艰难。”

郑蕴神色黯然:“何止是贵妃娘娘,我们郑国公府今后也会举步维艰。”

郑国公打起精神安抚道:“能全身而退,已经是幸运了。皇储之争腥风血雨在前朝也是有过的。圣上贤明,太子又仁厚,三皇子至少性命无虞。我们今后在朝堂内外都谨慎低调些,也就是了。”

也只能这样了。

郑蕴应了一声,不知想到了什么,又叹道:“君彦年纪还小,也不知他能不能熬的过去…”看这架势,郑君彦的仕途只怕是暗淡无光到此为止了。

郑国公默然片刻,淡淡的说道:“以后总会习惯的。”很快又扯开了话题:“最多几日,圣上就会下旨让三皇子就番了,到时候你和君彦去送行吧!”

郑蕴叹口气应下了。

太子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激动的几乎无法自持。在书房中待了一个下午,不准任何人近来打扰。到了晚上,终于还是忍不住命人备马,去了定国公府。

632

此时的顾熙年,当然也已经得知了宫里最新流传出来的消息。想到三皇子此时悲凉的处境,顾熙年打从心底里焕发出笑意来。

赵璋,你终于也有这么一天!

对骄傲的你来说,失去圣心,和皇位从此无缘,比夺去你的性命更让你痛苦吧!希望你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慢慢的品味这份痛苦......

一双细长的胳膊从身后环住了他,温柔低语:“你终于大仇得报了。”

顾熙年扬起唇角,嗯了一声,然后转身,紧紧的将叶清兰揽入怀中:“从醒来的那一刻,我就在期待这一天了。”

没有人知道,他为了这一天付出了多少。整整九年,家破人亡刻骨铭心的仇恨被压在心底最深处。他拼命的压抑着,就连亲如父母也不能透露半个字。还要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和仇人虚与委蛇。殚精竭虑的算计对付对方......

苍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了!

叶清兰静静的靠在他的怀里,头贴在他的胸膛处。他从来不是多话的人,更习惯了掩饰自己的情绪,就算是在这样的时候,也没有失态。可紊乱的心跳,却出卖了他此刻的心情。

默默相拥许久,顾熙年的心情终于缓缓平息。

叶清兰抬起头,温柔的笑道:“三皇子到现在大概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输的一败涂地的吧!”

顾熙年却没有因此小觑了三皇子:“等气头一过冷静下来,他肯定会想明白。”不过,就算想明白也是无济于事。圣心已定,三皇子就番一事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等待他的,是离开京城远赴番地度过余生的命运。

太子就算再仁厚,也绝不会再给三皇子回京城的机会。

叶清兰想了想问道:“你之前说过,皇上生了重病半年左右就驾崩归天了。然后三皇子继承皇位做了新皇。不知道这一世还会不会是这样?”

她对皇上没什么好感恶感,只是从眼下的情况来看,还是太子早日登基才能安心。

顾熙年不甚在意的淡淡一笑:“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前世皇上半年之内就驾崩,绝对少不了三皇子和郑贵妃的‘功劳’。这一世会怎么样,就很难说了。这些事暂且不去管。太子登基已经是迟早的事情,再等几年也没什么关系。”泡妞修仙路

夫妻两个正窃窃私语,房门忽的被敲响了。门外响起全福的声音:“公子爷,太子殿下来了。”

顾熙年似乎早料到太子会来。半点不觉得惊讶,挑了挑眉应道:“请殿下先去书房里小坐片刻,我马上就来。”

叶清兰也露出会心的笑容,三皇子就番一事,最高兴的人除了顾熙年之外。非太子莫属。连一个晚上也忍不了,就急急的来找顾熙年商议接下来的对策了......

顾熙年很快去了书房。

太子在书房里来回踱步,见顾熙年进来。高兴的大步走上前,激动又兴奋的说道:“表弟,我们的计策成功了!父皇终于对三皇弟不满了,要赐他就番了!”

顾熙年也适时的露出欢欣的笑容:“多亏了表哥沉得住气演技又好,不然这一计不可能这么顺利!”这倒是真心话。各种不利于太子的流言传的沸沸扬扬,被当成茶余饭后谈资的滋味绝对不好受。太子硬是忍了几个月之久。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成大事者,都有常人难及的耐力和韧性。太子才能或许平平,可在这一点上。却绝不逊色于三皇子!

太子憋了几个月的闷气一扫而空,朗声笑了起来:“要真说起来,要多亏了你设下如此绝妙的计策才对!”这一计说起来也不算新鲜。可妙在对圣心的揣摩和把握。

顾熙年却不肯居功,只是笑道:“我不过是提了个点子,真正实施的人还是表哥。”

太子心情极好的拍了拍顾熙年的肩膀:“好了。我们两个也别在这儿客气了。总之,这件事的结局大快人心。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还不能高兴的太早。”顾熙年提醒道:“皇上的圣旨还没下,也不知道皇上打算赐三皇子做哪儿的藩王......”万一皇上心软,赏的番地太富庶太靠近京城了,可不是什么好事。以三皇子的野心勃勃,只怕日后还会惹出乱子来。最好的莫过于把三皇子驱逐到偏远荒凉之地去。就算他日后想兴风作浪也不可能!

太子被这一提醒,脑子也清醒了不少,思忖片刻说道:“这确实不是小事。不过,由我出面不太合适。明天我就让人上奏折。”

如今依附太子的大臣着实不少,从其中挑两个素有清名的上奏折奏请皇上赐番地,也不是什么难事。寒烟柳翠

接下来,两人就人选一事,又商议了一会儿。

正事说完了,太子忽的默然片刻,看着顾熙年缓缓说道:“表弟,我以前做过的混账事,伤了我们之间的情分。一切都是我的错!你能抛弃前嫌,一心助我。这份情意,我赵琌永生不会忘记。我向你保证,只要我登基,一定保你一世位极人臣荣华富贵!”

顾熙年对太子实在太了解太熟悉了,自然能听得出这番话中的真挚,心里泛起微妙难掩的滋味。

前世的他,是那样的憎恨这个抢了沈秋瑜的男人。为了对付太子,甚至不惜与虎谋皮,做了那么多大逆不道的事。这一世为了报仇,他强迫自己和太子重修于好,一心一意为太子筹谋出力。可以说,太子能有今天的局势,大半都是他的功劳。

他可以伪装自己忘了过去的一切,可以伪装和太子依旧是一对情谊甚笃的好兄弟。可在内心深处,他从未真正释怀。即使他再也不会因为沈秋瑜而动容,却无法忘记那种被好兄弟背叛和伤害的耻辱。

他和太子,再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亲密无间!太子的心里,必然也很清楚这一点。只是两人都从来没有挑破这一层罢了!

没想到,太子今天忽然会冒出这样一番话来......

顾熙年沉默片刻,才淡淡的应道:“位极人臣荣华富贵,我都不在乎。我只希望你能答应我,这一世能保定国公府所有人平安。”

太子毫不犹豫的就点头应了。心里却暗暗叹口气,顾熙年对刚才的话避而不答,显然对过去的事情心有芥蒂。

是啊,他凭什么要求被自己深深伤害过的人还把自己当成最要好的兄弟?

有这么一个精明又忠心的属下,他就该知足了,真的不该奢望更多了......

顾熙年看着太子眼底的那一丝唏嘘,心里不是不动容的。可他天性就是如此。能和太子相处到现在这一步已经是极致了,想完全恢复往日的情分,是绝计不可能了!

......

第二天,有几位重量级的大臣一起上了奏折,奏请皇上赐甘肃或山西等地给三皇子做番地。这几分奏折,被递到了病中的皇上手里。都市之智能无双

皇上看了奏折之后,坐在龙塌上久久不语,神色沉凝。

甘肃山西等地都是西北苦寒之地。离京城遥远,百姓又贫苦。若是赏了这样的番地,三皇子就番之后的日子肯定不太好过。他虽然想让三皇子离开京城,却没想过要让三皇子吃这样的苦头。按着他原来的想法,是想挑一个离京城近一些又富庶的地方。

奏折上面的话虽然十分隐晦委婉,可说的也不无道理。如果真的选了这样的番地,以三皇子的为人性情,将来再生出异心兴风作浪也是有可能的。为了朝廷的稳定,番地理应远一些。

可是,身为一个父亲,又焉能忍心这样对自己的儿子?

就算是皇上,也不免左右为难了。犹豫许久,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

这几份奏折在呈给皇上之前,是要经过内阁的。奏折上的内容,很快就传遍了朝野。就连后宫里的顾皇后和郑贵妃,也都收到了消息。

郑贵妃的脸色一点一点的苍白,双手死死的攥紧了手中的帕子。她的璋儿已经要被逼出京城了,为什么这些人还是不肯放过他?甘肃山西那些地方,可都是偏远又贫瘠的地方,离京城千里又有千里之遥。要是到那些地方做了藩王,无疑于放逐,以后想回京城一趟都很不容易了......

不,她绝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此事发生!

郑贵妃很快就下定了决心,连衣服也没心情换,领着几个宫女就出了寝宫,直接去了皇上的寝宫。

守在门外的太监陪着笑脸拦住了郑贵妃:“贵妃娘娘,皇上正安心静养,吩咐过不准任何人打扰。还请贵妃娘娘改日再来......”

改日再来?正要等到改日,一切就都迟了!

郑贵妃自然不肯离开,甚至难得的低声下气:“烦请冯公公进去和皇上禀报一声,就说本宫有要事求见。”一旁的宫女,早已伶俐的凑过去,将准备好的银票塞到了冯公公的手里。

一向贪财的冯公公却拒不肯收,只一味的陪笑:“娘娘就别为难奴才了。”

633

郑贵妃的心顿时一凉。

这个冯公公是伺候皇上多年的太监,平日里最是贪财。可今天竟连银票都不肯收了。这无疑是个十分危险的讯号。难道,皇上已经猜到了她会来求情,特意叮嘱过冯公公要把拦下?

郑贵妃越想越心慌,自然更不肯走。可冯公公无论如何也不敢放她进去,只一个劲的陪笑脸说软话。僵持不下许久,冯公公终于说了实话:“贵妃娘娘还是请回吧!这是皇上的意思,您就别为难奴才了…”

竟然真的是皇上的意思!

郑贵妃虽然隐隐有了预料,可在亲耳听到此话之后,顿时身体一颤,花容惨淡。

冯公公见她这副样子,也觉得可怜。不过,他区区一个太监,只有奉命行事的份儿。哪里敢再多舌,垂着头不再多说了。

似乎过了一刹那,又似过了很久,郑贵妃终于有了反应。她苍白着脸缓缓跪了下来。

  如果觉得喜良缘小说不错,请推荐给朋友欣赏。更多阅读推荐:寻找失落的爱情小说全集凤回巢喜良缘秀色满园华裳六宫凤华十全食美念春归容华似美人多骄洛阳锦梦来运转秦画眉周小云的幸福生活, 点击左边的书名直接进入全文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加入书签